山东古滕陈氏族谱失传外迁资料

合集下载

陈氏迁徙綜述

陈氏迁徙綜述

陈氏迁徙綜述自妫满封陈列到西元前479年陈閔公亡于楚,陈国共传20世,26代君王,历时588年。

其间,妫满第12代队陈完因避难于西元前672年逃到齐国,改姓田,其子孙世代任齐国的大夫,卿,相,至10世孙田和,夺取姜姓齐国政权,建立了田氏齐国,又传8君184年,至16世小田建时,被秦始皇所灭。

田建有三个儿子,其三子田軫出逃,后迁居至潁川,恢复陈姓。

此后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牙齿甚众,发展成为名门巨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即《魏书官氏志》所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将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据陈氏族谱及有关史书记載,自陈国发生內乱至亡国,陈氏有几次外迁,繁衍昌盛的属陈軫为始祖的潁川陈氏。

陈軫的四世孙陈原有4子,其长子陈寔字仲弓东汉时人,在陈氏族系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陈寔的6个儿子也很有名望。

其长子陈紀,四子陈谌与陈寔合称三君。

陈谌的玄孙陈伯,于西晋末建兴年间渡江,居曲阿新丰湖,其陈世达任长城令,徙居长城,下若里,传世10世而有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

陈霸先在南朝梁任虜将军,受封陈王,于557年代梁称帝,国号陈,建都建康。

陈国历时5帝33年,于589年为隋所灭亡。

此期陈国封了许多陈姓王,使陈氏子孙遍佈长江与粵江之间,其中,宜都王陈叔明的10世孙陈环,在唐朝任临海令,为避难迁至福建泉州仙遊县。

陈环第五子陈伯宣隐居于江西庐山,其孙旺于唐文宗太和六年徙居江西德安县太平乡常乐里,成为江州义门陈氏开基祖。

陈旺以孝治家,世代相传,历时230年,形成一拥有3700多口人,300多处田莊,前后19代同居共炊的庞大家族,直到宋仁嘉祜七年由皇帝派人协助拆迁,才分散于16个省的125个地方。

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陈氏有兩次南迁福建是影响深远的。

唐高宗总章二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任嶺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蛮獠嘯乱”因寡不敌众,退守九龙山;朝廷又派陈政的哥哥陈敏,陈敷率領军58姓組成援兵,去闽途中,陈敏,陈敷卒,其母魏氏代領其众入闽。

后王晁《古滕陈氏族谱》创谱序言

后王晁《古滕陈氏族谱》创谱序言

《古滕陈氏族谱》创谱序言
尝闻: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而始祖者犹水之源、木之也。

人孰能无情、无报本追远之意乎?但谱系一失,则本源难考矣。

纵有诚敬之心,亦不过空为想象而已。

奈之何哉?然亦有得之传述者,闻大明洪武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于山东,固非一处,亦非一姓也。

而陈氏来滕即始于此市散村落。

一居后王晁,一居东龙岗。

世代流传,历两朝而未易其地,非所谓故土难移乎?至孰长孰幼不得而知也。

即家王晁者,序其支派,使远近亲疏秩然不紊矣。

庶乎,或可自问,然失传者有之,逃亡者亦有之,斯亦安能备述乎?所序者自祖讳敬始,后之人倘能补缺于已往,续接于将来,则幸甚。

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十一世孙为毅谨识。

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

滕姓就是其中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滕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欢!滕姓姓氏源流滕(Téng)姓与腾姓同宗,源出有三: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十二姓氏之一。

根据《万姓统谱》上的记载,相传黄帝的二十五子中,分别得到十二个姓,其中就有滕姓。

这是起源最早的一支滕姓。

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2、亦出自姬姓,为西周时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秀之后,以国名为氏。

据《万姓统谱》、《广韵》等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封自己的弟弟,亦即周文王第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地,建立了滕国(在今山东省滕县西南)。

战国初期,滕国被越国所灭,但后来又恢复起来,不久又灭于宋国,原滕国王族遂以国名命姓,成为滕姓。

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

3、出自他族。

明洪武年中,一蒙古人获赐姓滕,名瓒住。

在滕姓家族中,有一支为避免仇人加害,改为腾姓得姓始祖①:错叔绣。

根据《广韵》上的记载,滕姓是滕侯的后代,滕侯的子孙后代以国为氏,称为滕氏。

因此,天下的滕姓中国人,追源溯本,统统都是3000年前被封于滕国的周文王之子错叔绣的后代,古代的滕国就在今天的山东省的滕县,这里是滕姓的最早发源地。

故滕氏后人奉错叔绣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②滕文公。

滕氏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后裔、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之后。

滕文公执政时,“以区区五十里”的小国,在“八百诸侯并立、战国七雄争霸”的情况下,不但没有被大国吞并,反而“疆为善国,卓然于泗上十二诸侯之上”,被誉为“善国”。

故滕氏后人奉滕文公为滕姓的得姓始祖。

滕姓迁徙分布(缺)滕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滕姓起源很早,黄帝有二十五子,为四母所生,黄帝把他们分成十二个胞族,赐给他们十二个姓。

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

陈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源流一出自舜帝姚重华裔孙陈胡公妫满,属于以先祖封地为氏。

周武王将长女太姬嫁给满,备以三恪,奉祀虞舜。

陈国始建都于株野今河南柘城胡襄镇史称陈胡公,后迁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城关一带,辖地最大时达十四邑,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

从胡公受封至公元前479年,楚惠王杀陈湣公为止,陈国共历25世,延续568多年。

陈亡后,陈的分支仕齐的陈公子完的后裔于公元前386年取代了姜姓齐国,史称陈氏田氏代齐。

陈姓出自姚姓和妫姓,舜帝姚重华的后裔。

舜,也称虞舜,姚姓。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胡公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

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裔33世嫡长孙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

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

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后改田氏。

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

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

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

齐王建三子:升、桓、轸。

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

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

田轸复姓陈。

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

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

滕州百年变迁 土木(本)09-1 陈震

滕州百年变迁 土木(本)09-1 陈震

13
2010 10
意了的拍图子滕鲁鲁滕 义两鲁摄书故州班班州 。位班了和里文网两市 圣》《光”化成大墨 人两千盘中研为门子 博部年,文究公户研 大电墨充域的布网究 的视学分名重墨站中 精专中利。要子,心 神题断用出窗鲁使在 内片之传版口班中滕 涵,谜统发。研国州 和全》手行成究墨市 深方、段《功信子建 远位《宣班注息网立 的地传传墨册,、了 现诠说墨传“宣中墨 实释中学奇墨传国子 。》
发展中期的新型企业
滕州市被山东省机械工业办公室命名为“山东省中小机床 制造业基地”。这标志着滕州市在培植壮大机械产业的道 路上取得了新的成果。
滕州卷烟厂座落在北辛文化的发源地,古代科圣墨翟的故乡—素有“滕小国” 之称的山东省滕州 市。于1981年建厂,经过“七五”、“八五”技改,现已发 展成为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亿多元,拥有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 的制丝及卷烟、包装设备,年生产卷烟20多万箱、创利税2亿余 初具现代化规 模的国有中一档企业,是山东省四大卷烟工业企业之一。
经历数十年的变迁,滕州旅游业发展极快, 旅游住宿条件显著提高,离不开旅游事业的 拉动本地风土人情及历史文化发展,其中享誉全国的红河湿 地,为本地带来了丰富的收入,正在成为滕州的新型产业。
丰富多彩的红荷节文化
红荷节是滕州每年一度的大型庆典,引来省内及各地大量的旅游资源
行活是代年 化滕 榜动古表前 昌州 位家代遗新 明历 居墨伟址石 之史 第子大岗器 邦悠 的思上时 。久 名故想遗代 ”, ,里家址的 境文 连。、,古 内化 续在教有文 有灿 育商化 被烂 次 家周遗 命, 跻中、时址 名古 身国科期, 为为 全县学的有 ““ 国级家滕“ 北三 百市、国大 新国 综军遗汶 文五 合事址口 化邑 竞家等文 ”之 争和景化 的地 力社观” , 排会。的 文 7300

滕姓研究报告

滕姓研究报告

滕姓研究报告滕姓研究报告人类姓氏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历史、地理和人口迁移等方面的信息。

滕姓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姓氏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报告旨在对滕姓进行研究,探索其源流、分布和特点,以增进对滕姓文化的了解。

一、源流滕姓的起源和来源有多种说法。

一说滕姓起源于上古时期的部落社会,以宗族为基础,滕族是远古时期的一个部落。

滕族后裔渐渐定居于山区,以部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姓氏,形成了滕姓。

另一种说法认为滕姓源自春秋战国时期,滕国是邻近齐、鲁两国的一个小国。

后来齐国吞并滕国,滕国的子民选择滕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分布滕姓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中国华东地区,尤其是山东省和江苏省。

其中,山东滕氏人口最多,是滕姓的主要聚集地;江苏滕氏人口次之,主要分布在南京、苏州等地。

此外,滕姓还分布在湖北、河南、浙江等地。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滕姓的迁徙和分布也在不断变化。

三、特点滕姓在文化传承、家族观念和职业分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1.文化传承:滕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强调家族、宗族的传统观念。

在传统家族观念中,有“八字辈分”和“山水图谱”等方式来记录、传承家族的血脉和历史。

2.家族观念:滕姓重视家族的团结和亲情,注重家族内的互助和联系。

家族成员常常以“兄弟姐妹”的关系相称,有着深厚的家族情感。

3.职业分布:滕姓在职业上多从事农业、渔业和商业等与土地和资源有关的行业。

滕姓人口聚集在农村和小城镇,注重家族农耕和家族经商。

结语滕姓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滕姓源流复杂,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

滕姓在文化传承、家族观念和职业分布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特点。

通过对滕姓的研究,可以加深对滕姓文化的了解,为传承和弘扬滕姓文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1. 《中国姓氏大辞典》2. 《滕姓族谱》3. 《八字辈分与山水图谱》。

滕姓起源及简介

滕姓起源及简介

滕姓起源天下滕姓出滕州,滕州历史久远,7200年前就有东夷部落的北辛先民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境内有“北辛文化”遗址),成为中华文明最古老的发祥地之一。

4000年前,正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中记载了黄帝之子十二姓中排在第五位的即是滕姓。

“滕”字,古为“塍”,即田埂,因滕与塍同音,古文中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由此也说明了滕州自古就是水足田广的膏腴之地。

到了距今3000多年前,这里又成为商代氏族的摇篮,史载商朝始祖契的母亲简狄蚕玄鸟卵而生契,《诗经》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到公元前10世纪,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其弟、周文王十四子错叔绣于滕建立滕国,这是东周滕国的由来,错叔绣成为滕国的第一代国君。

《滕县志》对此有详细记载。

滕国在春秋战国时代很是有名。

《左传》称滕国的疆域“绝长补短方五十里”,故而又称“滕小国”。

别看滕国小,但因为它是姬姓周朝王室的嫡系后裔,因而有着非同寻常的地位。

《左伟》中记载了一个“滕薛争长”的故事:鲁隐公十一年(公元前712年)春天,滕侯及其邻国的薛侯都到鲁国朝聘,两位国王为上朝的排列次序发生了争执。

薛侯认为他先受封应当居长,滕侯却以自己是“周之卜正”,而薛是庶姓为由争得了长位,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薛国。

由此可以看出滕国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这也应了民间流传的一句俗语——“萝卜不大,长在了背(辈)上!”滕国自第一代国君错叔绣始,在春秋战国诸侯攻伐争霸的混战局面中存在了近七百年,历三十一世(一说三十二世),这几乎是个奇迹。

滕国国君中最有名的是滕文公,他曾礼聘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孟子来到滕国,《孟子·滕文公》上、下篇中对此多有记载。

滕国还被孟子誉为“善国”,至今滕州城的中心主道就取名为“善国路”,滕州博物馆里陈列着近年来滕州发掘出来的大量古滕国文物。

关于滕国的灭亡,一说亡于齐,一说宋,一说越,留待专家学者们考证。

滕姓氏的起源

滕姓氏的起源

滕姓氏的起源“滕”,上溯其源,历史悠久。

关于“滕”字的出现说法不一。

一说…滕‟,古为塍,有滕州出土的金文可证。

《说文》:“滕,田畦也。

”《苍颉篇》:“塍,畔也。

”皆指田界而言。

《尔雅·释宝》:“塍,虚也。

”与沟壑坑堑隍池同类。

因滕与塍同音,古代经传即以“塍”假为“滕”,取泉水腾涌之义。

其实,应以滕为是。

二说:“滕”字未见于甲骨文,经典上“滕”,从水、金文为“ ”,从火。

《续滕志·金石志》载:“滕虎簋”上的铭文拓片:“ 虎敢肇乍(作)……。

”及1978年在滕县庄里西(村))(今滕州姜屯镇庄里西村)出土之“滕公鬲”上,铭字七字:“吾乍(作) (滕)公宝 彝。

或说“ ”当是一火图滕氏族的徽号,由于崇拜火神,取火之威烈腾耀作为自己氏族的象征。

后来,由于世代定居立国,进一步有了兵、农,祭祀造器的发展,于是承先祖号志,把姓氏铭制于造器上,为“ ”。

又因古滕地域,群山环抱,草茂林繁水丰富,适于氏族人群定居,但夏洪季节,东部万山之水皆注之,腾涌泛滥,非氏族部落所能抗拒,告之于天地,神灵,或因而演变为“滕”,《滕志》诸版本均云:“滕者,取水之腾涌名也。

”据《国语·晋语》胥臣云:“黄帝之于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十二姓中有滕姓。

《山东通志·封建》:“黄帝第十子封滕。

”志书称之为“黄帝滕”。

据有关黄帝“胙土赐姓”的记载,当为最早出现的滕氏族。

相传黄帝为我国古代北方氏族部落联盟的首领,后来(距今约五千年前),这个部落联盟南下,到达黄河流域,与原居东方的夷人融合(或者说就是滕氏族),即为定居于这一地区——荆水(今名城河)之域的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先民,因就有了“滕”这个地方。

殷代滕国殷代有滕伯,名文,为滕君,滕为方国之地。

据《史记·索隐》云:“殷之世有滕伯名文者,黄帝裔也,为滕君,世系无考。

”按“伯”在我国古籍中为部落首长的名称,是管领一方的长官。

《辞源》注:“殷之州长曰伯”。

陈姓起源及家族的历史播迁——之三

陈姓起源及家族的历史播迁——之三

陈姓起源及家族的历史播迁——之三第一望族族望昌显播迁天下前言导读陈姓不仅为大姓,陈氏家族的分布尤其广博。

迄今,陈氏族人在全国的分布,以南方居多,其中除台湾外,又以广东为最。

据有关方面的数字统计,广东陈姓人口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

而广东、四川、福建、浙江、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山东九省的陈姓人口,又约占全国汉族陈姓人口的近百分之七十。

真可谓族望昌显,播迁天下。

自历史上以来,陈氏家族就有着一次次的大迁徙,伴随着这种不断的迁徙,陈氏族人遂遍布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蔟起繁茂,涌现出众多的名门名家。

据流传的陈氏族谱及有关文献典籍记载,自陈国发生内乱至亡国,陈氏家族就有几次向外迁徙,在各地形成为一些大的家族。

田齐灭亡之后,再导致陈氏子孙的大播迁。

如繁衍昌盛的以陈轸为始祖的颍川陈氏家族,就是如此形成的。

颍川陈氏家族,从战国末年起,便人丁兴旺,播迁甚广,并形成为现代陈氏家族的主支。

陈轸生子陈婴,居秦东阳令史。

陈婴生成安君陈余,陈余生陈规,陈规生陈恒,陈恒生陈愿,陈愿有四子,长子陈寔,字仲弓,东汉时人,居颍川,在颍川陈氏家族发展中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从陈氏一世祖胡公满到陈寔,陈氏已世传到第四十四代(或四十八世)。

陈寔在东汉桓帝时,任为太丘长,大将军掾属。

因其有盛德,得与本郡苟淑、钟皓、韩诏俱为颍川四长。

颍川陈氏跻身当地名门望族之列。

陈寔有六个儿子,亦皆负有名望。

其长子陈纪、四子陈谌与陈寔被称之为“三君”。

陈谌的玄孙陈准,于西晋官至太尉,封广陵郡公。

陈准的孙子陈世达任长城令,晋永嘉之乱时,徙居长城下若里(今浙江湖州(长兴—)东7里),下传十世而有裔孙陈谈先、陈霸先、陈休先。

陈谈先官梁东宫直阁将军、义兴昭烈公。

陈休先任梁文德元帅。

陈霸先在梁官至相国、镇卫大将军,受封陈王,并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十月,代梁称帝建立陈朝,称陈高祖武皇帝,都建康(今南京),使陈氏家族步入历史上又一辉煌时期。

陈朝传三世五帝,历三十三年,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为隋所灭。

陈氏家谱大全,陈姓人必看!(来源迁徙祖训图腾)

陈氏家谱大全,陈姓人必看!(来源迁徙祖训图腾)

陈氏家谱大全,陈姓人必看!(来源迁徙祖训图腾)陈氏简介陈(Chén)姓出自舜帝后裔陈胡公,《通志·氏族略》:'舜有二姓,曰姚曰妫。

因姚墟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

”后来舜帝部分子孙继承妫姓,为虞舜之后裔。

周武王灭商朝纣王以后,建立周朝,找到舜的三十三世后人妫满,并封妫满为诸侯,还把大女儿大姬嫁给他,封国于陈(今河南省淮阳县境内),谥号为胡公,又称胡公满。

舜帝的后裔胡公满的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

'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

'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

陈姓在当今中国姓氏排行上第五位,在中国南方是第一大姓,中国人口超过7000多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5.1%。

全世界人口总规模超过9000万。

陈氏起源起源主要有五:陈望是陈姓的始祖①舜帝后裔,以国为姓,陈姓始祖:胡公满。

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虞舜后人妫满于陈,封为陈侯,称胡公满,其后子孙以国为姓。

②出于陈国公族后裔。

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除陈完一支主系外,在陈国内乱至亡国期间,还有三支陈国公族后裔避居他乡,亦以国为氏姓陈。

据史料载:其一居陈留者,出自陈哀公之子留。

其二居阳武或颍川者,出自陈潜公之长子陈衍。

其三居固始者,出自陈愍公次子陈全温之后的陈引奇,居于固始(今河南固始县),后因无子,便以颍川陈寔为嗣子,遂融入颍川陈氏。

③少数民族陈姓。

如北魏鲜卑族陈氏,乃三字姓侯莫陈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改;女真族陈氏系女真族皇族完颜氏所改;蒙古族陈氏是明太祖朱元璋赐给降明的蒙古贵族的姓;满族陈氏有两种情况:一是后金努尔哈赤统治时居住在东北的汉族陈氏被强迫改为满族陈氏,二是本系满族姓氏改为陈氏,仍属满族;哈尼、侗、土家、布依、瑶、京、羌、回、苗、壮、黎、彝、朝鲜、白、高山、畲等民族均有陈姓。

④他姓改姓冒姓。

滕西《古滕杨氏族谱》简介

滕西《古滕杨氏族谱》简介

滕西《古滕杨⽒族谱》简介去年初春曾去级索镇北洋楼村拍来清朝道光三⼗年(1850年)所刻“杨彬诰封碑”照⽚,并写成《滕西北洋楼村杨彬御赐碑》⼀⽂,记下那次寻访的记录,同时还遗憾没能进到杨⽒宗祠⾥去看看杨⽒家谱……今年夏天,有幸结识滕西杨⽒族⼈杨知新先⽣,谈起他们家族的历史以及那块⽯碑,⼜提到未能看到家谱的遗憾,他竟然很快找来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年即1753年?)⼀修谱(共五册,杨列灏2014年原书复印本)、嘉庆年间⼆修谱(嘉庆九年甲⼦即1804年原版卷本)两套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古滕杨⽒族谱》。

⼀修复印本共五册,由时年九⼗岁的杨⽒族⼈杨列灏于2014年整理复印,并按原书线装。

书前附有杨列灏硬笔⼿写《复印前⾔》,介绍他从教退休后晚年醉⼼于家谱收集整理的情况,提到“我家仅存有四修族谱⼀部,对前三修原谱不曾⼀见为憾……2013年在族⼈酝酿族谱六修时,⼜奇迹般地发现了历时近三百年的初修族谱,更是喜出望外……经⼗多年的寻觅,终于先后在和福(杨列⼀、杨列明提供)、西岗(杨列奎提供)找到了百⽆⼀存的前三修谱……”⼀修谱第⼀册内容为杨⽒⼀世⾄⼗世世系图、登谱⼈⼝统计等;第⼆册为叙(序)⽂及家规、条例等⽂;第三册为官府诰命敕封等⽂;第四册为家族⼈物传记;第五册收录杨⽒族⼈所撰寿序、祭⽂、碑记等艺⽂。

该家谱第⼆册中共收有时任峄县知县杨⽂熹、滕县知县陈䴃(nao)于乾隆⼗⼋年(1753年)所撰序⽂、滕县知县程国栋乾隆⼗七年(1752年)所撰序⽂、原任太原县知县孔尚钊乾隆⼗四年(1749年)所撰序⽂、杨⽒五代孙杨赓所写《族谱原叙》、六代孙杨汝辑康熙三⼗五年(1696年)丙⼦所写《谱碑叙》、七世孙杨煟乾隆⼗六年(1751年)所撰《继修族谱叙》七篇,详细介绍了滕西杨⽒家族的源流、繁衍、迁徙情况,具有⼀定的史料价值。

序⽂记载,杨⽒⼀族,“溯其迁滕始祖杨泰籍于滕⾃明洪武始……回忆公始祖来滕之⽇仅⼀⼈⽿,今聚族⽽居者不能屈五指⽽顿;谱内⼜云有散居丰、沛诸县者滕为正脉,⼤抵⽆异在滕者矣……”(杨⽂熹序⽂),传⾄清初乾隆初年⼀修家谱时已⾄⼗世,“吾族⼀世1⼈,⼆世1⼈,三世5⼈,四世9⼈,五世24⼈,六世64⼈,七世161⼈,⼋世322⼈,九世399⼈,⼗世91⼈,⼗⼀世3⼈,历考前后⼈数如此……”(杨煟记)杨家由明初(1368——1398年)杨泰⼀⼈,到清初乾隆⼗六年(1751年)⼀修家谱时,三百多年间繁衍⽣息到⼗代计400多男丁(家谱只记男性),由此可作为样本推算反映出整个明代鲁南⼈⼝的繁衍发展状况,具有⼀定的样本、参照价值。

滕氏家谱字辈大全

滕氏家谱字辈大全

滕氏家谱字辈大全滕氏家谱是一部记录着滕氏家族世代传承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中记载了家族成员的字辈排行和世系传承。

滕氏家谱字辈大全,详细记录了滕氏家族各个字辈的排行和特点,是滕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滕氏家族可以追溯到古代,其家谱记载了数百年的家族世系。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滕氏家族不断壮大,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族文化。

而家谱字辈的记载则是这一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滕氏家谱中的长辈字辈。

这些字辈通常是由家族的长辈们命名的,每个字辈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寓意。

比如“仲”、“季”、“叔”等字辈,都是用来表示家族中的排行和辈分关系的。

这些字辈的命名往往蕴含着家族的传统和文化,是家族世代传承的见证。

其次,我们来看看滕氏家谱中的晚辈字辈。

这些字辈通常是由家族的晚辈们命名的,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寓意来给自己取字。

这些字辈的命名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家族成员的个性特点。

比如“志”、“明”、“峰”等字辈,都是用来表达家族晚辈们的志向和个性的。

另外,滕氏家谱中还记录了家族成员的世系传承。

从祖辈到子孙,滕氏家谱中详细地记录了家族成员的辈分和世系关系。

这些记载不仅是家族成员身份的象征,更是家族传统和文化的传承。

通过这些记录,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家族成员之间的辈分关系,也可以感受到家族世代传承的厚重历史。

总的来说,滕氏家谱字辈大全是滕氏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字辈排行和世系传承,反映了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感受到滕氏家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也可以了解到家族世代传承的重要性。

希望滕氏家谱字辈大全能够继续传承下去,成为家族文化的永久记载,让后人能够了解和珍视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滕州历史考:《古滕黄氏族谱》

滕州历史考:《古滕黄氏族谱》

滕州历史考:《古滕黄氏族谱》2019年春天,前往滕西级索镇郝屯村寻访“孝丐碑”,并在村东黄氏家族墓地见到民国以前黄氏祖碑10通,据村人说这些古碑是近年来在村南废弃石桥上扒出的铺桥石料,如今又重新树立起来……“这块断碑上刻的黄集详的名字,就是我的曾祖父”——郝屯村黄氏十六世族人黄启信指着墓地里躺倒的一块民国残碑对笔者说,并说近年来又新修了族谱。

在该村黄氏族人家里,见到2018年第五次续修的《古滕黄氏族谱》(五修谱),仿古线装,简体竖排,共十卷,具体内容如下:卷首与卷一合订卷,主要内容为叙文、名列、凡例、条约、宸章、部议以及一至十三世世系等,其中收有序文4篇,分别是:1、清朝雍正十年即1732年黄天良(八世)撰《古滕黄氏族谱》,谈家谱的重要作用,是该谱所载最早的叙述文字。

2、清朝嘉庆十三年即1808年黄綖(十世)撰《古滕黄氏新修族谱序》,是为黄氏家族第一次创(初)修家谱序文。

文中解释“黄氏于滕称望族,当前明科甲鼎盛、功烈炳史册,何不闻有谱牒之存?余曰:前之无谱,非不欲修也,势不暇及也”。

提到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堂伯尧庭公(黄再祁)纠合族人建碑于三世祖及高祖坟前,两处碑阴刻有碑谱,然止(只)刻各支世系,弗载传记” ……直到嘉庆年间“适余(作者黄綖)解组归里,筋力尚健,知会同族,公修族谱…无不踊跃鼓舞乐勷盛举……”作者黄綖(字元干,号筠圃)为乾隆举人,曾任堂邑县教谕,是滕县北门里建铸“铁牌坊”的黄钟的次子。

黄綖“时年七十有六挥汗敬序”,开创了古滕黄氏创修家谱的先河。

3、清朝咸丰元年即1851年道光进士黄来晨(十二世)撰《续(二)修族谱序》,在初修四十多年后第二次续修。

这位曾因镇压太平军不力而被曾国藩弹劾丢官的黄进士慨叹:“吾族衰敝甚矣,由富而贫者十之九困,而小康者不及十(分之)一。

楼台而瓦砾,诗书而编氓,或奔走无定,或迁徙无常……”客观记录了清朝晚期滕县一带以至全国经济衰败的景象。

在这种背景下,黄进士仍肩负起传承文化之责,以黄家先祖激励后昆:“吾家自三世伯祖太仆寺(明朝嘉靖进士黄希周,官至太仆寺少卿)起家,祀乡贤,河内以廉著;商洛(明朝崇祯进士黄世清(祖年),官至陕西右参议分守商洛,殉城)以烈著;淮扬(明朝崇祯进士黄家瑞,官至淮扬钦差,死节)以节著;铁坊(黄钟为母铸建铁牌坊)以孝著,其间捷南宫、登贤书、贡明经及蜚声庠序者藉藉相属。

鲁滕满氏渊源

鲁滕满氏渊源

我满氏族乃古虞舜之苗裔,始封于陈盛于河东汉晋唐之间.文德武功著于国史厥后,分其宗支海内谱牒,亡失其世次。

滕州满氏始祖讳迪公字惠公号吉轩,元至治进士,官承务郎益都路同知峄州刺史.因老解组寄寓于峄赠鲁郡候,崇祠乡贤。

配孔氏,封须城夫人,子二。

迪祖祖上世居山西太原,其父以军功为游击参将,并由山西移防山东。

迪祖长成后,曾任峄州奉训大夫都水监丞,后袭父职,以军功擢为益都路刺史兼峄州知州。

自二世祖长支彪祖讳伯云回山西故里,二支祖虓为贾于安徽宿县去久未归,三世祖階祖陞祖兄弟二人奉明太祖命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省洪洞来鲁滕垦荒,即卜居滕西六十里滕城乡窑子头满家大楼满家大碾进为满家崮堆后为满家口。

后家道中落,直至清末,满氏再度崛起。

四世祖有德(迁居温堂)階子字慎修明孺士,配丁氏继张氏绪李氏,子七。

有道陞长子,配孔氏,子二。

有遵陞次子,配曾氏,子一。

五世祖加刚加才加聘加彬加五加山加治(有德子)加恩加荣(有道子)加典(有遵子)。

加刚有德长子明处士,配孔氏,子三。

加才有德次子,配孔氏,子二。

加五有德五子,子一。

加治有德七子,子一。

加恩有道长子,配于氏,子一。

加荣有道次子,子一。

其余不详。

六世祖年志年振年镗年挂年娄年岸年同年丰年稔。

年志加刚长子配朱氏,子四。

年振加刚次子配颜氏,子一。

年镗加刚三子配朱氏,子一。

年挂加才长子配赵氏,子二。

年娄加才次子。

年岸加五子。

年同加同子。

年丰加恩子,子四。

年稔加荣子,配李氏子一。

七世江星江辰江房江月(年志子)江霖(年振子)江源(年镗子)江波江流(年挂子)江明(年岸子)江萍(年同子)江文江武江龙江虎(年丰子)江平(年稔子)八世崇贤江星子,字则圣号道古,明监生恭遇,覃恩,赠奉政大夫,河南清史司郎中,配孔氏赐赠宜人,子一。

明隆庆二年移家西柴里。

崇信崇浚崇仁(明隆庆二年移家两河岔)崇义崇钧崇珂崇高崇华崇慎崇经崇曦崇轩崇唐崇舜崇禹崇路崇迹崇距崇节崇操九世东齐东岳东泰东达东有东道东通东楚东吴东韩东豫东卫东障东杞东晋东岳东薛恭毓珮毓珍韶等罗荣缓先琳玳琢九衢玉树玉栋从九世以下至二十世为各支谱字派不统一,从二十一世92年家谱字辈统一。

关于滕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滕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关于滕姓氏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一、滕姓氏的起源和发展滕姓氏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周武王伐纣后封予周武师的后人滕叔,滕姓即由此而来。

在宋代,滕儒光著书《滕氏宗谱》,详细记载了滕姓氏的发展历史和家族世系,成为了滕家族的家谱。

滕姓氏的发展演变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1. 周末战国时期的滕国:滕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位于今天的山东淄博一带。

据历史记载,滕国是鲁国的附庸国,然而在一些重要局势上表现得十分强硬。

后来,滕国被秦灭亡,滕氏宗族逐渐分散到各地。

2. 民国时期的滕氏宗族:民国时期,滕氏宗族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以民国时期的滕姓宗法为中心,形成了各地滕姓宗族,如广东的韶关市、江西南昌、湖北黄石、福建漳州等。

据不完全统计,滕姓宗族分布在全国83个省市自治区。

3. 当代滕氏宗族:当代滕氏宗族的发展经历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家族的发展,滕氏宗族已经成长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群体。

在当代滕姓宗族当中,有许多人因事业或学习需要而迁居到海外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新西兰等。

二、滕姓氏的社会地位和特点1.滕姓氏在历史上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在古代,滕氏都是有地位的大族,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例如,滕公在春秋时期就曾担任过鲁国的司马。

2.滕姓氏的文化底蕴丰富。

滕姓人才辈出,涌现了许多文化巨匠,如唐代文学家滕玄、明代书画家滕芳、明朝外交家滕廷黻等。

3.滕姓氏在现代社会中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职业素质。

滕姓一些知名代表人物如中国造船工程专家滕文骏等在各自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4.滕姓氏是一个注重身世、家族、传统的大家族。

渊源相承、家族团结、传统文化弘扬都是滕家族的传统美德。

三、滕姓氏的现状和趋势虽然滕姓氏在历史上一直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但在现实生活中,滕姓氏的规模相对较小,只是中国人口的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此外,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滕家族也逐渐向文化多样性、代际共生性、从地域融合向普遍融合、城市化向社会化发展。

滕阳宗氏族谱

滕阳宗氏族谱

滕阳宗氏族谱是滕阳宗氏家族的族谱。

据传滕阳宗氏是中国古代滕阳国的宗族,该国位于现在的山东省滕州市境内。

滕阳宗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代代传承,秉承着家族的血脉和传统。

滕阳宗氏族谱通常记录了家族的起源、发展、分支、家族成员的姓名、字辈、官职、世系关系等。

族谱不仅是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依据,也是家族文化和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载体,能够帮助家族成员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传统。

此外,根据最新的报道,2023年滕州市宗氏家族代表向市图书馆捐赠了《滕阳宗氏族谱》两部,分别为1933年一修族谱影印版和2023年三修族谱。

这表明滕阳宗氏族谱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和传承,也体现了家族对族谱的重视和保护。

古滕满氏族谱

古滕满氏族谱

古滕满氏族谱古滕满氏族,是一个根植于中国古代的大家族,其源远流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族谱中记录了无数代人物的兴衰荣辱,见证着一个家族的起承转合。

一、起源传说据古滕满氏族谱记载,远古时代,一位名叫古滕满的先祖在众多英雄中脱颖而出,以其勇敢与智慧赢得了皇帝的青睐。

因而受赐了满姓,并被封为满城公。

自此,满城公的后代便以古滕满为家族首领,成为满姓古滕满氏族的开创者。

二、辉煌时期古滕满氏族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一段辉煌的时期。

族谱中记载的许多先祖都是栋梁之材,以其智勇双全,成就了家族的繁荣。

他们带领着族人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有所建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敬。

族谱中的人物众多,其中有朝廷重臣、军事将领、文学家、艺术家等各行各业的精英,为古滕满氏族赢得了无数荣誉和声望。

三、家族衰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变迁,古滕满氏族的辉煌逐渐衰落。

政治风云变幻、家族内部纷争不断,加上外部的战乱和社会动荡,让这个伟大家族不再像过去那样耀眼夺目。

在明清两代,古滕满氏族受到了很大的压迫和歧视,许多族人流离失所,家族的富庶几乎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历经磨难的族人们虽然默默咬牙生存下来,但家族的辉煌已成为过去。

四、复兴与传承尽管受到巨大的打击,但古滕满氏族并没有被消灭,而是逐渐开始复兴。

新一代的族人们,以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努力寻求家族复兴的道路。

为了传承家族的精神和价值观,古滕满氏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族谱系统,记录了族人们的姓名、族谱分支、世系关系等信息。

同时,族谱中还融入了许多家族的历史故事和家训,使族人们了解祖先的智慧和勇气。

如今,古滕满氏族已是一个崭新的时代群体。

他们不仅承袭着古代先祖的血脉,还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吸纳了现代文明的精华。

族人们秉承家族传统,勤劳肯干,努力学习和进取,为家族的复兴而努力。

在当代社会,古滕满氏族的族人们从事着各行各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绽放光彩,展现出古滕满精神的力量与魅力。

滕世系表

滕世系表

滕世系表注:表中易混淆的滕国国君加小括号注明出处以示区别;可以明确分辨的,由于篇幅所限,表中不再注明。

历代滕侯在位年代世次滕公(《吾鬲》)、叔绣武王时期始封君(滕)伯、(滕)公(“器”)成康之际二世滕侯(《滕侯方鼎》、《滕侯簋》)康王时期三世命仲(《滕虎簋》)康昭之际四世命仲之子、滕伯文之父昭王时期五世滕伯文昭穆之际六世………………滕公(《古文字学论稿》之《滕侯簋》)西周中期不明滕侯(《古文字学论稿》之《滕侯簋》)西周中期不明………………滕侯苏两周之际不明………………滕侯毂即位时间不明,前716年卒十三世滕侯(《春秋·隐公十一年》)前715年-前711年十四世滕子(《春秋·桓公二年》)前710年即位,卒年不明十五世滕子(《春秋·庄公十六年》)前678年前后在位十六世滕宣公婴齐前641年前后在位十七世滕子(《春秋·僖公二十二年》)前638年前后在位十八世滕孝侯在位时间不明十九世滕昭公元前615年前即位,前600年卒二十世滕文公寿前599年-前575年二十一世滕成公原前574年-前539年二十二世滕悼公宁前538年-前514年二十三世滕顷公结(耆)前513年-前491年二十四世滕隐公虞母前490年-前484年二十五世………………不明即位时间不明,前414年卒三十一世………………滕侯昃战国中期不明………………滕考公麋(滕定公)即位时间不明,前324年卒不明滕元公弘或宏(滕文公)前323年-前316年不明………………不明即位时间不明,前296年卒不明四结语滕为周文王第十四子叔绣的封国。

叔绣初采错,武王克商之后封其于河南卫辉,建立滕国。

成康之际西周王朝迁滕于今山东滕州,都城在今滕州市西南七公里处一带,即汉公丘城的范围。

前414年滕初亡于越,后乘越乱复国,前296年终亡于宋,其地入宋。

前286年宋亡于齐,前284年五国破齐,滕国故地又先后入齐、楚,因此文献记载有滕灭于齐、楚的讹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萃山、萃岭、萃峰
萃岳、萃菘。住本市城
十六世外迁明一配徐氏。子三:棠一、明一直身中兴淑章敬志
萃民、萃忠、萃恕
住西康省
十六世外迁贤一贤一、仁一、伦一谨身中立淑吟敬心
十六世外迁仁一贤一、仁一、伦一谨身中立淑吟敬心
十六世外迁诚一配田氏。实一、心一、诚一重身中立淑吟敬心
嗣子萃来。现
住徐州
十六世外迁宜枝德慎思向建猷永励
西龙固集子三:利献、佩献
萃芝、萃科、萃叶
十二世失传永勉配刘氏永春、永修、永惠兆麟国运維九鼎
永勉、永厚
十二世失传询珩、询兆贤君赐美斯失名
十二世失传士信字明如配士仁、士信玉琛文印夺荣万?
甘氏子二:克顺
克忠迁居桃源县
十三世失传克廷配杨氏士林玉璋文印夺荣
十三世外迁殿功配氏殿功、御功士然失名武印夺荣
迁居城东蔡家林
十三世外迁御功迁居关东殿功、御功士然名失武印夺荣
子:祥一
住前留庄
十五世外迁发身配氏。子中庄淑咏敬才友道
二:金一、兰一
住前王晁
十五世外迁德懋配谢氏。子二:德润、德懋思和镐永清玉栋
宜焕、宜柱。迁居德坤
扬州,葬扬州老虎
山顶
十五世外迁德化思索建科永年玉惠
十五世外迁蕴河配田氏。子四:继序大谅琏兆堂
有献、胜献、利献
佩献住坡西三河间
十五世外迁蕴贵配李氏子三:则继朴大谅琏兆堂
十一世失传失名配氏失名、失名武印夺荣万()可畏
子一
十一世失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名配氏失名、失名武印夺荣万()可畏
子二
十一世失传锡让国瑞义三德可成
十二世失传失名配氏失名、失名失名武印夺荣万()
十二世失传失名配氏失名、失名名失印武夺荣万()
十二世失传喜配氏喜、欣友量国义璐万策
十二世失传欣配氏喜、欣友量国义璐万策
十二世失传永丰配王氏永思、永丰兆麒国运維九鼎
献、德献、常献
住氺磨庄
十六世外迁戒梅迁苏州志尚应昭克明士朴
十六世外迁戒纷配刘氏戒纷、戒争、戒刻志新应勷殿功士然
迁台庄
十六世外迁端善配氏现来教中理淑高敬仁
住蚌埠
十六世外迁遵仁配氏子一遵仁、义仁来荣玑淑端敬朱
萃江迁居泗州、
十六世失传方仁来登琫淑怡敬尧
十六世失传爱仁来芳玲淑众敬承
十六世外迁善政配顔氏迁居善启、善政、来贞璪淑诵敬魁
七世失传可官迁居可官、可宗、可相景穆恭继见
洋(阳)河
九世失传表盖、表、蕃、兰秉忠可冕景芳判
九世失传蕃盖、表、蕃、兰秉忠可冕景芳判
九世失传兰盖、表、蕃、兰秉忠可冕景芳判
九世失传勋配氏子万邦可怖景安恭
二:国育、国祚勋、烈
迁居马口
十世失传国祚国玉、国祚勋万邦可怖景安
配李氏
十一世失传友善。配丁氏国平璐万策可怖
十五世失传晶时、晶应轩克端士林玉璋
十五世外迁来荣来荣、来旬中修淑建敬仁为信
十五世失传来柱来柱、来云瑾淑美敬祖为明
十五世失传来云来柱、来云瑾淑美敬祖为明
十五世失传来裕玲淑己敬书为宽
十五世失传来仕配崔氏来仕、来登、来启琫淑怡敬尧宽
十五世失传来启来仕、来登、来启琫淑怡敬尧为宽
十五世外迁在宜配田氏在宜、在寅、在德全洞淑田兴友量
十六世外迁庆瑞配孔氏子三:庆瑞、庆祥其昌思琳建郭永泰
萃法、萃术、萃珉。
原迁明光京里街,住
明光航运站
十六世外迁宜贯配刘氏。子萃聚。宜贯、宜东守昌思德錡永禄
迁居安徽五河县宜财
十六世外迁宜众配王氏。子三:宜家、宜众、德聚思贞建绩永言
萃峰、萃岭、萃长宜冈
十六世外迁宜台配王氏。子四:德振思信建成永爱
萃颉、萃顽、萃宪
顔家庄。子二:萃喜、善宜
萃悦
十六世外迁本胜配王氏。本胜、本茂、本昌在言全朴淑田兴
子一萃先,现住
高邮干
十六世外迁本茂配李氏。本胜、本茂、本昌在言全朴淑田兴
子一萃讥
十六世外迁雨一配荣氏。子三:雨一、雪一在德全洞淑田兴
萃三、萃权、萃元
现住韩庄
十六世外迁道一俭身中泰淑章敬志
十六世外迁棠一配赵氏。子五:棠一、明一直身中兴淑章敬志
萃春。住甘肃定西
十六世外迁杭献现住河西三道章献、常献蕴清继冉怀礼供
围子杭献、贵献
十六世外迁贵献配许氏,子二:章献、常献蕴清继冉怀礼供
萃英、萃龙杭献、贵献
住河西三道围子
十六世外迁金献廷献、铸献蕴朗继冉怀礼供
金献
十六世外迁荣献配张氏子二:长献、荣献蕴锋继尧大谋伟
萃蕊、萃祥
住丰县时庄
十六世外迁有献配郭氏住坡有献、胜献蕴河继序大谅琏
山东《古滕陈氏族谱》失传外迁资料
第一篇1-16世
(据一九九三年谱版)
明洪武初年,先祖讳敬、宾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迁至山东滕县西
后王晁村和东龙岗村。后各创修族谱。后王晁《古滕陈氏族谱》五
世共二十祖,只传恭、判两祖,有十八祖失传,其中有六祖传至六
世失传。失传、外迁资料如下:
世别类别名 兄 弟父祖 曾祖高祖
十三世失传淑韩敬介为聪国仕熙
十三世失传淑赐敬连为聪国仕熙
十三世外迁淑田配赵氏。兴友量国义璐
迁牛家口子三:
全朴、全祥、全洞
十三世外迁怀礼配氏。怀瑄、怀友、怀平供玉在国正美石
子一继冉怀礼
迁居韩桥
十四世失传应贞配程氏应元(止)、应贞克著士林玉璋文印
十四世失传玑配孔氏玑、琫淑怀敬尧为宽国宪
十五世失传时时、晶应轩克端士林玉璋
三世失传让亮、让、恺、胜敬
五世失传文学松亮胜敬
五世失传渊配孙氏月恺胜敬
五世失传文相清恺胜敬
五世失传豪配刘氏德恺胜敬
五世失传迁迁、乡圭聪能敬
五世失传乡配孙氏迁、乡圭聪能敬
秦氏
五世失传经经、甫恕纲能敬
五世失传甫经、甫恕纲能敬
五世失传宜配刘氏宜、众迪纲能敬
五世失传众配秦氏宜、众迪纲能敬
五世失传逵逵、迁玉纲能敬
五世失传圆金配王氏住、圆金讳林能敬
六世失传英配王氏英、吉良聚聪能
六世失传吉配贾氏英、吉良聚聪能
六世失传景贤景贤、景孝迁玉纲能
六世失传景孝景贤、景孝迁玉纲能
六世失传宠文秀纪见能
六世失传豹配孙氏豹、艾美纪见能
李氏
六世失传艾配李氏豹、艾美纪见能
六世失传锡宇谈林能
六世失传西西、东住讳林能
六世失传东西、东住讳林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