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中国古代政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过关检测(一)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岳麓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单元过关检测(一)(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聊城调研)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
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密切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解析:选A。
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商朝祭祀对象的广泛性,体现了商朝人的美德,故A项正确。
2.(2020·某某二模)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解析:选C。
通过题干中“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地方的稳定,通过题干中“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可知,该做法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规X和统一,进而促进族群融合,故选C项。
3.(2020·某某三模)《左传》记载有“周之宗盟,异姓为后”;“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此外,天子和诸侯还经常举行“合族之食”的典礼。
材料反映了( )A.民间的宗法关系比较浓厚B.利用宗族关系来维护政治认同C.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利相同D.分封制是维系西周统治的基础解析:选B。
根据材料“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治者利用宗族的关系来维护其统治,故选B项。
4.(2020·某某三模)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代表性青铜祭祀用品,四羊造型寓意善良知礼,外柔内刚。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2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河北张家口宣化第一中学检测]“国”字在甲骨文中写作“(或)”,含义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后引申为部落;在金文中写作“”或“”,含义为王的领地或诸侯封地。
“国”字含义的发展说明( )A.西周确立中心集权体制B.中华民族形成共同心理C.文字书写渐渐规范统一D.西周王权逐步得到加强2.史载周人灭殷以后,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初大规模分封姬姓诸侯( )A.保障了周天子的政治特权地位B.加强了对被折服地区的干脆限制C.避开了王族内部争夺最高权力D.体现了王族内部对权力的再安排3.[202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春秋中后期,效力于卿大夫的家臣流淌性增加,家臣“从一而终”“不事二君”的观念被打破,“臣一主二”之事更是屡见不鲜。
这说明(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宗法分封制的瓦解D.官僚政治正式确立4.[2024四川泸州诊断]秦灭六国后统一帝国的规模不断扩大,秦始皇为平衡国内人口,将中原人口密集区的部分人口迁徙至经济落后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
这一做法( )A.有利于促进大秦帝国的统一B.是古代中国大规模移民现象的起先C.是小农经济扩张性的体现D.有利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5.[2024广东珠海测试]汉代在郡一级设郡守,郡丞、长史辅佐郡守,都尉管武事,督邮管监察,列曹分理民政、财政、司法、教化等,这些官员都是郡守的属官。
县一级也是如此。
汉代地方行政体制( )A.形成了制约机制B.实现了权力集中C.杜绝了吏治腐败D.避开了裙带关系6.[2024陕西部分学校摸底检测]别驾本为刺史随员,负责帮助刺史处理各类文书,魏、晋、北魏前期多为各州刺史自行任命,其后别驾则由朝廷统一任命,职权也有所不同。
这一改变( )A.加强了刺史的监察职能B.体现中心对地方的限制加强C.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变革D.打破了士族对政权的垄断7.[2024湖湘名校联合体摸底]唐初,“新官之辈,丰财之家”,如房玄龄、魏征等仍希望与山东士族通婚,以抬高自己的门第身价。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单元滚动检测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提升卷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单元滚动检测:第一部分单元滚动检测[提升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四川棠湖中学期末)《逸周书》(原名《周书》,是一部记载西周诰誓辞命的记言性史书,作者不详,此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卷五《作摊解》称:“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
”据此推定( )A.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B.西周时贵族政治已解体C.西周时县与郡的长官由周王任命D.郡县制在西周已经出现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逸周书》……经后代学者考定为先秦古籍”“西土为方千里,分以百县,县有四郡”可知,西周出现了郡与县是可信的历史,故选A项。
西周时期,贵族政治尚未解体,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郡县长官与周王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只能说明西周出现了郡和县,不能说明出现了郡县制,排除D项。
2.(2019·安徽安庆期末)中国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
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
春秋后期,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
这一变化( )A.遵循了周礼的要求 B.带有鲜明的等级色彩C.体现社会变革趋势 D.导致了宗法制的瓦解答案 C解析周礼规定“天子八佾”,但春秋后期,季孙氏也用“八佾舞于庭”,这一变化反映了礼乐制及其所维护的分封制遭到破坏,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趋势,故C项正确。
这一变化是对周礼的破坏,故A项错误;这一变化说明等级制度的破坏,故B项错误;宗法制是宗族关系,故D项不符合题意。
3.(2019·全国卷Ⅰ)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 B解析由“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B项正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021衡水名师原创历史专题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0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0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0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0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一、单选题1. 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
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力受到制约2.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3.例6 [★]江苏扬州高一期末)魏晋时期,弘农杨氏四世三公,汝南袁氏四世五公。
杨氏、袁氏世代占据高官主要靠的是( )A.战事立功B.门第出身C.才学品德D.皇亲国戚4.在《殷周制度论》中王国维指出:“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其中“天定”的是( )A.殷周成败B.嫡庶亲疏C.分封远近D.爵位高低5.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从隋朝开国的581年到12世纪的宋朝晚期,中国最普遍的政治发展之一是家族政府的逆转,中央集权得以复原到西汉的古典官僚制。
”造成当时“家族政府的逆转”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统一的实现B.三省六部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完善与发展D.豪门望族势力壮大6.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随着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 )A.爆发了"七国之乱",社会动荡,"仁政"受到欢迎B.专制主义体制刚刚建立,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C.政治上的"大一统"需要有文化上的"大一统"作为根基D.道教兴起,佛教传入,儒家学说受到挑战7. 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
山东省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新人教版
单元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山东聊城三模,24)商朝人祭祖对象广泛,从高祖到先公、先王、先妣,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材料所述现象( )A.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美德B.表明宗法制已经形成C.说明祭祖与专制王权亲密D.反映了社会等级森严,虽然有亲疏之别,祭祀用品也有多寡之分,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可知商朝的祭祀对象的广泛性,这体现了商朝人注意传统美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商朝人祭祀对象的广泛不能说明宗法制已经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专制王权,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早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从材料“从直系到旁系再到异族功臣……但他们都受到商朝人的祭祀”说明社会等级并不森严,故D项错误。
2.(2024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24)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化》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这说明分封制(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意识B.加强了中心对地方的统治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限制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均没有实现中心集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心与地方的关系,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王室无法有效地对众多人口进行限制,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可知分封制成为后世一统天下的文化基础,故D项正确。
3.(2024辽宁辽南协作校一模,24)《周礼》规定:“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亲四方之来宾。
”这说明西周的礼仪制度( )A.具有区分贵族等级的功能B.秉持稳定社会秩序的宗旨C.强调生活良俗的教化D.注意仁爱心地的培育,而不是区分贵族等级,故A 项错误;依据材料“亲宗族兄弟”“亲四方之来宾”可知西周借助礼乐制来凝合宗族,防止纷争,维护社会秩序,故B 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礼乐制维护统治秩序,而不是强调生活良俗,故C 项错误;据材料“以饮食之礼”“以飨燕(注:燕同宴)之礼”可知主要是借助饮食达到凝合宗族的作用,而不是注意仁爱心地的培育,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模块 政治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检测试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单就某某而言,周人还有一点与殷人大不同,祖先的世界与神的世界逐渐分离,成为两个X畴的问题。
”这集中体现于西周实行的( )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井田制解析:C 殷人指商朝人,商朝以神权巩固王权,特别重视“神的世界”,周人实行宗法制,强调尊宗敬祖,特别重视“祖先的世界”。
2.(2015某某三模)西周时期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礼仪规X)、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礼、乐是核心,而教师则由政府中的礼官和乐官及军队中的高级军官担任。
关于上述西周时期的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B.具有学在民间的特点C.体现出鲜明的等级色彩D.教学内容以儒学为核心解析:C 西周时期是中国的奴隶社会时期,教育不是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标,A项错误;西周时期教育为官府垄断,学在民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B项错误;从“其中礼、乐是核心”,可知西周教育体现礼乐制,礼乐制是维护分封等级的制度,C项正确;孔子于春秋晚期建立儒家学派,D项错误。
3.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解析:A 材料体现了鲁国国君朝贡“天下共主”周王的次数远远低于齐国、晋国,说明了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反映了西周的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非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
4.(2016某某调研)《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解析:C 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A项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B项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上第一次转型,C项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D项错误。
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13真题、14最新模拟及解析)
(智慧测评)2015届高考历史大一轮总复习单元滚动检测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13真题、14最新模拟及解析)(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周初,周公封成王的弟弟叔虞于晋,唐代宗将河北地区分授给安史降将,封其为节度使。
唐代节度使和西周诸侯的共同之处是 ( )①与天子有宗法关系②所在地后来发展为割据势力③拥有辖区内的全权④职位设置的初衷为拱卫中央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此题意在比较分封制下的诸侯和唐朝节度使的异同。
节度使与唐代宗并无宗法关系,故①是二者的不同之处,排除。
唐朝节度使和西周诸侯在所在辖区内都拥有全部权力,周初分封诸侯和唐朝设立节度使的初衷都是拱卫中央,其所在地后来都发展为割据势力,故选B。
答案:B2.“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解析:为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以嫡长子继承制度为核心的宗法制。
答案:D3.(2014深圳调研)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宝玉抢读贾环四不象灯谜”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环(宝玉之弟,为贾政的妾室所生)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在剧中两人的地位却有天壤之别。
从传统观念上看,导致两人地位悬殊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形成B.个人素质的差异C.宗法制的影响D.封建家长的喜好解析:贾宝玉地位高是因为是正房所生,是嫡长子,贾环地位低是因为是妾室所生,是庶子。
这些特点符合宗法制的内容。
答案:D4.北京大学教授在其论文中指出:“西周封建制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从而以最简单的人际关系组织了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
2021届高三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检测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答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单元检测卷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12题,48分)。
1.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下表为我国古代县级政区的分等标准(节选):时期县级政区分等标准秦汉大县万户以上小县万户以下北周一等(7000户以上)二等(1500户以上)三等(1000户以上)四等(500户以上)唐(开元)上等(6000户以上)中等(3000户以上)中下等(3000户以下)下等(1000户以下)宋代望县(4000户以上)上县(2000户以上)中县(1000户以上)下县(1000户以下)明代上县(粮10万石以下)中县(粮6万石以下)下县(粮3万石以下)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实力是分等的重要依据B.县域越大等级越高C.疆域大小决定等级数量多少D.人口越少等级越低3.历史学家吕思勉指出:“天子之于诸侯,诸侯之于大夫,犹大宗之于小宗也。
此古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一以贯之也。
”材料表明分封制与宗法制()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B.构建了家国同构的政治体制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D.保证了家与国间的良性互动4.有学者指出,西周中央王朝对诸侯的分封和对卿大夫的册命,都体现了“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的原则与特征,但只要“本大末小”的局面发生大的改变,情势与以往就会有大的不同。
该学者意在说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A.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局面B.强化了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C.隐含着使王权走向衰微的因素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权力结构5.有学者在谈到先秦政治时说:“秦帝国始祖秦襄公就是在周孝王赐给他诸侯称号和‘岐以西之地’的情况下开始立国开疆的。
2024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
专题质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安徽“江淮十校”第三次联考)商朝前期,龟甲占卜所问巨细无遗,包括祭典、任免、征伐等大事公事,及疾病、生育等小事私事;而后期则仅及于祭祀、田猎征伐等例行公事大事。
前期由贞人选卜问内容,宣布占卜结果;后期则由商王自选卜辞内容,甚至自己推断吉凶。
这反映出商朝( )A.神权与王权共治的特点B.封建迷信观念占统治地位C.王权的地位在渐渐上升D.神权与王权冲突日益激化2.(2024福建莆田三模)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据此可知,周初(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C.采纳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3.(2024广西桂林一模)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实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证,又规定受封者应“以供王职”“法则周公”,并将这些载入文告,公布于世。
这一做法旨在( )A.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B.突出周天子权力的至高无上C.缓和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冲突D.推动诸侯为周王朝开疆拓土4.(2024河北唐山一模)有学者认为,周平王东迁以后,王政衰微,霸政迭兴,甚至“陪臣执国命”。
然而,这既不能证明西周分封制造成了城邦民主制,也不能证明专制程度的减弱。
相反,正是经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斗争,中国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 )A.君主专制制度业已形成B.经验过城邦民主制阶段C.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统一D.中心集权制度初步确立5.(2024广东茂名二模)依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B.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C.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限制D.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6.(2024辽宁沈阳一模)据记载: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率领文武大臣及儒生博士到泰山,实行封禅大礼;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曾率大臣及军队到黄帝冢,实行祭祀之礼。
2023年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202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综合过关规X 限时检测时间:50 分钟总分值: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4 分,共计48 分。
在每一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2023·某某三模)卫国为殷商故地,周初分封卫国时,周公命始封君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
据此可知,周初( D ) A.形成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B.承袭殷商的地方治理模式C.承受儒法并施的治理策略D.对殷商遗民实施怀柔政策[解析]周公命康叔对卫地的周人犯酗酒罪即“予其杀”,而对殷商遗民,则“毋庸杀之,姑惟教之”。
这说明周初对殷商遗民实施了怀柔政策,故D 项正确;材料信息的主旨不是强调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故A 项错误;明显,这不是承袭的殷商地方治理模式,故B 项错误;此时还没有儒法思想,故C 项错误。
2.(2023·某某某某月考)春秋初期,各诸侯国始终沿用西周的法律。
公元前536 年,X 国执政子产“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这是我国最早的成文法。
公元前513年,晋国将 X 宣子所制刑书“铸之于鼎”,正式公布晋国的成文法。
之后各诸侯国纷纷公布本国法律。
这一现象反映出( D )A.各诸侯国间争霸战斗频繁B.各诸侯国中心集权的加强C.周天子的权威得到了稳固D.西周的礼法制度遭到破坏[解析] 材料表达的是春秋时期局部诸侯国不再使用西周的法律,纷纷自己进展立法,这说明周天子式微,礼崩乐坏,D 项正确,C 项排解;材料未涉及诸侯争霸战斗,A 项排解;材料未涉及中心对地方的把握力加强,B 项排解;应选D 项。
3.(2023·某某二模)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
据材料可知( B )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C.分封地域掩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而没有强调地方自治政权的普遍建立,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本大而末小”“‘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可知,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王权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根本原则,故 B 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分封制的掩盖X 围,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隶属关系及等级秩序,而没有明确受封诸侯的义务具体是什么,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民版-人民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检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
周王此举有利于( )A.强化血缘宗法B.维护尊卑关系C.凸显宗教信仰D.加强文化认同解析:选D 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关系,说明周王在弱化血缘宗法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表现的是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没有提及尊卑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西周时期的宗教信仰,故C项错误;经过周王改造之后的神成了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其目的在于加强西周各个部族之间的联系,并加强文化认同,故D项正确。
2.周天子分封诸侯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既要给受封者颁赐礼器以作凭据,又规定受封诸侯的一系列义务,并载之文告。
周天子这一做法旨在( )A.遏制诸侯国之间的相互攻伐B.鼓励诸侯积极开疆拓土C.明确周王与诸侯的隶属关系D.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辖解析:选 C 材料主要论述西周时期周天子对各地诸侯进行分封时要举行授土授民仪式,没有涉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周天子的授土授民仪式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即隶属关系,而不是鼓励诸侯开疆拓土,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所示仅是一种仪式,起不到加强管理地方的作用,故D项错误。
3.《礼记·乐记》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别。
乐由天作,礼以地制。
”这主要反映了( )A.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B.封建等级制度的重要性C.早期文化充满神秘色彩D.百家思想的趋同与融合解析:选A 根据题目中“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由天作,礼以地制”,得出追求秩序与和谐的统一,故A项正确;礼乐制度不属于封建等级制度,故B 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涉及早期文化的神秘色彩和百家思想的融合,故C、D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通史滚动检测(一)中国古代的政治
通史滚动检测(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 D.世袭制2.(2014·芜湖调研)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八月诏:“自今除台官(即御史),毋得用见任辅臣所荐之人”。
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又诏宰执不得荐举台谏官”。
这样做是为了( )A.防止结党,限制宰相 B.实现选贤任能C.推动理学传播 D.削弱地方势力,加强集权3.国家大师钱穆评价元朝行省制度道:“(元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A.元朝行省跟汉唐割据势力大体相似B.行省的权力过大,与分封制无异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地方缺乏自主性D.中央派重臣镇压地方百姓的反抗4.(2014·桐城调研)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
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
其主要原因在于( ) A.盐铁官营政策的推行B.民营手工业的发展C.水力鼓风冶铁工具的发明D.铁农具的广泛应用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认为:“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影响”主要是指( )A.使世界由隔绝走向联系B.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C.加速生产方式的变革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明初实行一种政策:商人要获得盐引,须运粮到北方边疆,以粮换“引”,凭“引”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到指定的地区销售。
其推行直接导致了( )A.晋商的迅速崛起 B.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C.重农抑商的破产 D.工商皆本思想的产生7.《老子》中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统考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过关测试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过关测试(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潍坊模拟)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
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
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
这反映了( )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D[依据材料“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可知,华夏族是在夏商周民族融合基础上形成的,从而说明中华民族构成多元化,共同促进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夏商周三族融合构成华夏族,而非政权更替,解除A项;长期战乱不利于社会稳定,肯定程度上激化民族冲突,解除B项;到了西周末期,诸侯强大威逼周王朝的统治,解除C项。
]2.宋代实行“陛辞”制度,一些由皇帝干脆任命的知州、知府、监司(通判)等在离京赴任时,需当面对皇帝辞行,并借此征询皇帝的理政看法。
这表明“陛辞”制度( ) A.提升了地方官员的职权B.旨在防止官员滋生腐败C.有利于中心政令的推行D.强化了对地方行政监察C[由材料可知,新任命的地方官员任职前需听取皇帝的看法,有利于执行中心的政令,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新任职官员的上任程序,并未提及地方官员的职权,解除A项;材料未提及官员腐败的现象,解除B项;对地方的行政监察是监察部门的职责,材料未涉及,解除D项。
]3.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实行九品中正制,并规定中正官由中心政府委任。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 )A.过分重视对品德的考查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有利于加强中心集权D.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C[察举征辟制由地方官员举荐,而九品中正制中的中正官由中心政府委任,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在肯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心集权,故选C项; A、D两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解除;“彻底”说法过于肯定,解除B项。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单元滚动检测卷1 中国古代政治
学习资料专题单元滚动检测卷一中国古代政治(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答案 B解析由材料中统治者以“占卜”决定国事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的特点。
2.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D.实现了贵族平等答案 A解析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如把殷商遗民迁入姬姓封国,以加强监视,可见其改变了过去的部族组织,故B不正确,A正确;西周仍为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未改变,故C不正确;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贵族等级体系,故D不正确。
3.“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答案 D解析由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等信息,可知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
4.《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袭制答案 B解析材料突出了古代重“祭”、重“同姓”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维护政治统治的制度,强调了血缘的重要性,而世袭制则侧重权力、财富的传承,故选B。
5.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 C解析秦王取名从“三皇”“五帝”中分别取“皇”和“帝”,表明功高“三皇”、盖过“五帝”,突出自我的功业。
2023-2023年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全程考卷:阶段滚动月考卷(一)含答案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
A. 火药B. 印刷术C. 造纸术D. 指南针答案:C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答案:AA. 均田制B. 禅让制C. 官僚制D. 郡县制答案:A4. 明朝时期,我国海外贸易最繁荣的港口是()。
A. 广州B. 厦门C. 泉州D. 杭州答案:C5.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只有战争,没有文化交流。
()答案:×2. 唐朝是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全面繁荣的时期。
()答案:√3. 成吉思汗是元朝的开国皇帝。
()答案:×4. 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是一种民主制度。
()答案:×5.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制度。
()答案:×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
答案:史记2. 唐朝时期,实行了______制度,选拔官员。
答案:科举3. 元朝时期,我国疆域达到了______之最。
答案:辽阔4. 明朝时期,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共______次远航。
答案:七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______。
答案:孙中山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有:秦国地理位置优越,政治制度先进,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法家思想影响等。
2. 请列举唐朝时期的三大诗人。
答案:唐朝时期的三大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3. 简述宋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特点。
答案:宋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有:农业发展,手工业繁荣,商业兴盛,海外贸易发达。
4. 请简要介绍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
答案:明朝时期的内阁制度是一种中央政治制度,由皇帝直接领导,内阁大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通用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部分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综合检测一含解析
专题综合检测(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四川达州一诊)商朝王畿四周散布着很多臣服于商的部落、部族,其首领被赐予侯、伯等封号,诸侯与商王是分散的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而周王把亲族、盟友分封出去,建立诸侯国,欲形成对天下的有效限制。
从历史发展看,这说明周朝的分封制( ) A.形成了对天下的有效限制B.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C.包含有大一统的政治理念D.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答案 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商朝各诸侯国与王室是臣服关系,隶属关系并不稳固;西周则通过分封亲族、盟友,建立诸侯国,与商朝相比,西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臣属关系更加明显,其目的也是希望对天下实现有效限制,但还未实现,所以周朝的分封制含有大一统的理念倾向,故C项正确,解除A项。
从历史发展看,周朝的分封制并没有很好地巩固周王室的统治,解除B项;周朝的分封制是对商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解除D项。
2.(2024·辽宁大连二模)《礼记·高校》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行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
由此可知( )A.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B.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C.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D.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谐答案 A解析材料“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体现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家国一体的特点,即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故A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分封制,解除B项;血缘纽带是宗法制的基础,并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不符,解除。
3.(2024·山西省考前适应性测试)在商朝,征伐、祭祀、施政等政治要务都要进行占卜;西周时期,君主管理国家往往关注百姓的争论。
这反映了( )A.商朝政治制度被西周抛弃B.国家管理不再借助神权C.西周治国理念发生了改变D.君主利用民意加强集权答案 C解析由材料可知,商朝政治事务中带有鬼神等神奇色调,而西周管理国家则注意百姓的争论,鬼神等神奇色调淡化,这说明商周时期治国理念从注意鬼神到注意人事,故选C项。
人教版历史必修1高考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元综合训练(一)含答案
单元综合训练(一)一、选择题1.(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2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答案D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故A项错误;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2.《孟子·万章》中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由此可得出西周()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巩固统治B.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D.导致了诸侯争霸的局面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讲述西周分封诸侯有一定的等级规范,但没有体现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故A 项错误;周王室没有形成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机制,故C项错误;森严的等级制度无法导致诸侯争霸局面,各诸侯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强国兼并弱国,导致诸侯争霸局面,故D项错误。
3.(北京朝阳二模,12)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许多实物是重要的史料。
下图器物可以佐证的是()A.中央集权制度正式确立B.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C.第一个国家政权的诞生D.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约公元前11世纪”“成王”,尚未实现中央集权制度(秦朝确立),故A项错误;大一统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更是思想、文化、经济的统一,秦朝是第一个大一统国家,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大一统,故B项错误;第一个国家政权是夏朝,故C项错误;根据成王与时间判断是周朝,“宅兹中国”中的中国一词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突出王的地位,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高中教育】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滚动检测卷1中国古代政治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统治者以“占卜”决定国事可知,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的特点。
2.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与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D.实现了贵族平等答案A解析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在于加强周王室的统治,如把殷商遗民迁入姬姓封国,以加强监视,可见其改变了过去的部族组织,故B不正确,A正确;西周仍为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未改变,故C不正确;西周通过分封形成了以周王为核心的贵族等级体系,故D不正确。
3.“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D.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惧其散而无统也”等信息,可知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
4.《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世袭制答案B解析材料突出了古代重“祭”、重“同姓”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维护政治统治的制度,强调了血缘的重要性,而世袭制则侧重权力、财富的传承,故选B。
5.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秦王取名从“三皇”“五帝”中分别取“皇”和“帝”,表明功高“三皇”、盖过“五帝”,突出自我的功业。
故答案选C。
6.《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朝议裁决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D.政务繁忙答案B解析“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表明皇帝掌管天下一切事务的大权,反映了皇帝制度的特点是集权独断。
7.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君主)独制四海之内。
”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答案D解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意是:天下四方有事件发生,而要害在中央之地。
圣人(非孔子)把持着要害之所,四方的诸侯都会来朝拜。
其意思是要强化中央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量,为此秦始皇推行了郡县制。
因此答案选D。
8.《百家姓》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的排序。
宋为“赵钱孙李……”明为“朱奉天运……”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中央集权的强化B.皇权的独尊C.等级的森严D.文化专制的扩展答案B解析材料中宋、明分别以赵、朱作为百家姓的第一位,联系到赵、朱分别是宋、明两代的国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受封建社会中皇权独尊特点的影响。
9.(加试题)《集解》引苏林曰:“秦时无刺史,以御史监郡。
”秦始皇三十六年,在华阴平舒道有人对使者奉璧并诅咒“今年祖龙死”,于是始皇大怒,“使御史观望”。
材料中秦御史的主要职责是( ) A.负责监察工作B.行使行政大权C.掌管司法刑狱D.组织史书编撰答案A解析御史负责监察工作。
10.秦朝规定九卿中的奉常掌宗庙礼仪,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九卿”中有官员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饮食起居,这就反映出“家国一体”的观念,故选D。
11.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不考虑世系”可知废除了贵族世袭制,而“以个人亲信为基础”体现了对官员的任命,形成官僚政治,故A正确。
12.在某古代史书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甲戌,命江浙行省明年漕运粮二百八十万石赴京师。
”据你判断,该史书可能是( )A.《汉书》B.《旧唐书》C.《宋史》D.《元史》答案D解析行省制创建于元代,故最早记载不会超过元代,故选D。
1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B.中书省C.枢密院D.行中书省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央对西域的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故选A。
14.(加试题)唐朝杜牧说:“自去岁前五年,执事者上言,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为子弟者,鱼潜鼠遁,无入仕路。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选官制度( )A.层层推荐B.注重门第C.唯才是举D.打击贵族答案D解析据材料“云科第之选,宜与寒士,凡为子弟,议不可进”,可见杜牧主张科举制应该大量取用“寒士”而不是“子弟”,“寒士”与“子弟”相对立,可以推断“子弟”应指贵族子弟,“凡为子弟,议不可进”,说明当时选官制度旨在打击贵族。
15.(加试题)“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与此“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 ) A.“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的含义,可以判断出为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A 为世卿世禄制,B为察举制,C为九品中正制,D是科举制的特点。
16.“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华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
”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D解析中华文明的突出特点是具有统一性和连续性,形成这一特点的制度原因是中国实行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这一制度下,中华民族形成统一的文字、语言、自然经济特征等,从而凝聚了强大的民族向心力,维护中华民族统一成为历史传统和人心所向。
17.钱穆曾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答案B解析由“废宰相”可知为明太祖时期,而“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则说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18.《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1376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1380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其原因在于丞相权力直接威胁到皇权,直接目的在于强化君主专制。
19.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贯的理念,那就是( )A.制度的完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和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开始,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就是皇权至上,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国家的一切军政大权全部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故选B。
20.“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B.汉武帝设刺史,监察地方C.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D.清朝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答案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加强皇权,削弱政府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体现在中枢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符合这一条件的为C、D,而D使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选D。
21.乾隆皇帝曾说:“权衡悉由朕亲裁。
”嘉庆皇帝则盛赞“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这两位皇帝如此得意,主要是因为( ) A.清朝边疆政策行之有效B.军机处的设立C.宰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的设立答案B解析军机处的设立有利于加强君主的权力,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由此出现了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在材料中的说法。
22.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四个时期。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简化了理政手续,提高了效率答案D解析三公九卿制始于秦代;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之间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中书省起草诏令必先经门下省审议,然后交付尚书省执行;明代设内阁,只备皇帝顾问,无决策权;军机处设立,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D。
23.起居注是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清朝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撰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C.清代君主权力不再受到制约D.记注官的设立削弱了相权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演变。
由材料可以看出,从汉、唐到清朝,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起居注最后被取消。
从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故选B。
24.(加试题)清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B.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C.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D.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统治答案D解析取消土司衙门,改由朝廷派遣流官直接统治的变革,称为“改土归流”,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