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比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7)在授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知识,如分数、小数等,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比的意义。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六年级上册的《数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第四单元的第1课时,内容是比的意义。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理解比的概念,并学会如何计算比。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将比的概念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比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以及计算器供学生们练习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我通过示例,讲解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练习:我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巩固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应用:我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来解决。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比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步骤,以便学生们随时查看和复习。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比的意义,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比的意义是用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另一辆汽车的速度是100千米/小时,我们可以用比来表示它们的速度关系,比如80:100或0.8:1。
2. 请列出5个你认为生活中会用到比的情景,并计算出比值。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实践情景在引入环节,我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实际问题,让学生们感受到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个环节是非常关键的,因为通过实践情景的引入,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比的意义,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例如,我展示了两辆汽车的速度图片,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比较它们的速度快慢。
这样的实践情景能够帮助学生们建立起对比的概念,为后续的讲解和练习打下基础。
青岛版(六年制)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比 教案1 比的意义
1 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分数的意义⏹教学提示分数的意义在求比值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过程与方法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比的意义,建立比的概念,能准确地求出比值。
难点:区分开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
学生准备:笔、练习本等;分数意义知识储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人体存在许许多多的奥秘,了解了人体结构及比例,今后绘制人体图时就会得心应手。
课件出示信息窗一,学生观看大屏幕提问:从屏幕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赵凡的头长25厘米,臂长66厘米,腿长88厘米,身高160厘米。
根据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解答?设计意图: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在(两个条件下)相应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在限制条件下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二)探究新知:1、初步理解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预设:1.赵凡的头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25÷160=2.赵凡的身高是头长的几倍?160÷25=这两种关系都是用除法来表示的。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这就是比。
下面我们来共同理解比的意义。
怎样用算式表示赵凡的头长和身高的关系呢? 可以用头长是身长的几分之几? 25÷160=头长和身高的关系还可以说成头长和身长的比是25比160。
可以用身高是头长的几倍, 160÷25=身高和头长的关系还可以说成身高和头长的比是160比25。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让学生用“比”说说其他两者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涉及比例的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请问,他们两个人买的水果数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2. 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观察小明和小华购买的水果数量,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奥秘。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他们发现的比例关系。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比例关系,并讨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比例的概念。
4. 讲解与示范:我通过PPT展示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并进行讲解和示范。
同时,利用教学卡片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给出两个比例,让学生求解缺失的数值;或者给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子,方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例如,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比例解决;或者设计一些创新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作业题目:1. 小明和小华一起去超市购买水果,小明买了2个苹果和3个香蕉,小华买了4个苹果和2个香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提供多种情境,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设计一系列的情境,引发学生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以及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比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不仅要在引入比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情境,还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比”。
通过设计能让学生动手参与的活动,认识到比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鼓励学生根据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3.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过程。
在应用比的意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先进行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积累经验,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多种策略,包括实际操作、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
这样,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不同策略有了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运用合理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 比的意义…………………………………………………………………1课时2 比的基本性质………………………………………………………………1课时3 比的应用………………………………………………………………1课时比的意义教材第48、第4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1.通过教学活动,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的名称,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2.通过学生举例说明什么是比,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通过教学比和分数、除法的关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l六年级 上册数学 核心素养目标 教案 第四单元 比
单元主备人:环节二:质疑探究 知识点一:理解比的意义1.鸡有80只,鸭有100只,鸡和鸭的只数的比是( )。
2.长方形的长是3dm 。
宽12cm ,长与宽的比是( )。
3.一本书读了55页,还剩45页没有读,已读页数与总页数的比是( ) 知识点二: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0.25:5 840:140 61∶920.72:0.9 10:0.02 74:15 8m :10dm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并展示探究成果2.强调学生先独立观察明白题意3.教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及时提示点拨。
4.教师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除数,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整数或小数表示。
学生活动:1.认真看题思考后独立完成。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并督促对方及时订正错误。
学生完成练习后,自主讨论,总结要怎样才能不易出错。
3.集体纠正。
活动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深刻理解你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环节三:实践应用 一、随堂练习1.写出下面各个比的前项和后项,并求出比值。
2.货车3小时行驶210 km ,客车3小时行驶240 km 。
货车和客车的时间比、速度比和路程比分别是多少? 二、拓展练习小强的身高是1m ,爸爸的身高173cm 。
小强说他和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小强说得对不对?如果不对你认为是少?教师活动:1.课堂基础过关训练 独立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活动:1.认真看题思考后独立完成。
2.学生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修改作业,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检查签字2、巩固作业完成10道关于比的应用的计算。
3、提升作业教材56页8-9题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检查备课组教研组教研室签字。
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3.调整讲解的深度和广度,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比的意义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比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内容:
a.比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如a:b或a/b。
b.比的交换律、结合律等基本性质。
c.比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d.比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举例解释: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具体的物质量比较,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建立和求解方法。
2.教学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比的定义和比的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比例的求解,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2)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的意义人教版 (2)在上一课时中,我们认识了比的概念,了解了比的意义。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比的运算,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学会求比值。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
我们回顾一下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叫做比。
比如,4比2,可以表示为4÷2。
比的前项叫做比值,比的后项叫做比的分母。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求比值的方法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情况?比如,比较两个人的身高,比较两辆汽车的速度等。
2. 讲解:3.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47页的练习题,用比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4. 讲解求比值的方法:求比值的方法是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比如,8比5,求比值就是8÷5,等于1.6。
5. 练习: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48页的练习题,求出各个比的比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求比值的方法:比的前项除以后项。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课本第49页的练习题。
2. 请同学们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假设甲车速度为40公里/小时,乙车速度为60公里/小时,求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并化简成最简比。
答案:1. 课本第49页的练习题答案见课本。
2. 甲车和乙车的速度比为2比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并运用比的性质化简比。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比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巩固知识点。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比的概念和求比值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比如,在购物时比较商品的性价比,或者在运动中比较运动员的速度等。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以第一人称,详细介绍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比的意义》的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第四单元《比的意义》,主要涉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01页至第103页。
内容包括比的定义、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化简、求比值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方法,能够求出比的值,并能够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为比的化简和求比值,教学重点为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日常生活中衣服的尺寸为例,让学生思考如何比较两件衣服的长度。
2. 讲解比的定义:在黑板上写出比的定义,解释比的意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
3. 讲解比的基本性质:讲解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 比的化简:讲解如何化简比,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5. 求比值:讲解如何求比值,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求比值的过程。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应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让学生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意义前项:后项:比值:比的化简化简方法: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求比值求比值方法:用前项除以后项七、作业设计(1)25:30(2)120:1502. 题目:已知两个数的比是4:3,求这两个数的实际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化简比和求比值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拓展延伸:可以布置一些有关比的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比的其他性质和应用,如比例、比例尺等。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做好铺垫1.给出一个男生和女生人数的例子,让学生计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给出一个路程和时间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汽车的速度。
3.给出一个购买___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每千克苹果的价格。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出___在飞船内展示国旗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比的顺序很重要。
2.介绍比的定义和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比值,并强调比值的单位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四、练应用,巩固知识1.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计算比值。
2.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构思实例,计算比值并与同学分享。
五、归纳总结,拓展思路1.让学生总结比的相关知识点,强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购物、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个性调整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练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旧知探索新知。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检查1.提问: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提问: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1.猜想: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猜想比也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最新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比的意义和比的应用
课题:比的意义教学要求1. 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
会正确读写比。
2. 能正确的求比值,掌握比、除法和分数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4、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渗透知识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材分析:这部分是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教学的。
由于分数与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把比的知识放在分数除法的后面进行教学,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学习其他知识以及比例的知识打好基础。
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探究新知(一)同类量的比问题:1. 你们知道这两面旗子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吗?2. 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3. 长和宽的比与宽和长的比怎样表示?4. 这两个比一样吗?都是长与宽进行比较,有什么不同?(二)不同类量的比问题:1. 飞船进入轨道后平均每分钟飞行多少千米?用算式怎样表示?2. 42252÷90求出的是什么?它表示哪两个量的比?(三)比较分析问题:1. 以上各组比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2. 什么叫比?小结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二、深入探究,提升认识(一)看书自学比的相关知识(二)交流汇报1. 比各部分名称。
相应的练习:说出比各部分的名称10︰15和42252︰902. 比的写法。
写出5︰9和0.6︰0.16问题:除了用“︰”的形式来写出两个数的比,还可以写成什么形式呢?怎样读呢?练习:把10︰15和42252︰90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
3. 比值的意义。
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3︰4 0.7︰0.35 5︰7问题:1. 怎样求比值呢?2. 比值通常可以是什么数?4. 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小组合作填表)问题:1. 你们组的表格是如何填写的?2. 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3. 足球比赛中的比分3∶0与上面所学的比一样吗?三、巩固知识,应用拓展1. 小敏和小亮在文具店买同样的练习本。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比的基本性质》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即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比的概念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的前提。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但是,对于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简化计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2.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实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比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练习题,用于讲解和练习比的基本性质。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和讲解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如何简化计算。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20元,降价20%,问降价后的价格是多少?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基本性质,通过具体案例展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比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讲解比与分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四单元 比和按比例分配问题解决 第1课时
2、问题解决第1课时简单的按比例分配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解决简单的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提示按比例分配问题是比的一种应用,即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它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学习它能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又服务于生活的辨正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与分数的联系,已掌握简单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解题方法,不仅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工作中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教材安排了一道例题,例题中通过两个小孩的对话,强调“按两人拿出钱数的比”分配合理,突出按比例分配的应用价值。
呈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是用方程解(实质上是归一法);另一种是按比例分配。
对照按比例分配的操作过程,归纳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从而掌握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的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答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使学生初步确立转化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语言表达能力,发扬尝试、合作、协调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卡片、练习本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投影出示陈红和赵青到文具店买文具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观察情境图。
教师谈话:几个同学凑钱批发文具,我们来看看他们拿出了多少钱,买了哪些东西,该怎样分?笑笑和淘气各拿出8元钱,一共买了10支水彩笔。
教师:他俩该怎么分这些笔?(学生回答后,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板书平均分)陈红拿出6元,赵青拿出4元,一共买了15本同样的笔记本。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比(第三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析
教材第54页的例2;第55页的1-4题。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比的意义,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学会了化简比的方法。这为本节课学习比的应用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掌握,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比的应用的学习难度。
新知探究
二、合作探究(弄清总量与份数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出规律和方法)
例2 某种清洁剂浓缩液的稀释瓶上的比表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之比。如果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毫升?
1.思考:按1:4的比配制一瓶500毫升的稀释液,即把稀释液的总量平均分成( )份,浓缩液占( )份,水占( )份。
(2)鸭的只数是鸡鸭总数的( ) 。
2.小红看一本书,已经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的比是5:3。
(1)已看的页数占未看页数的( )。
(2)未看页数占已看页数的( ) 。
(3)已看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
(4)未看的页数占全书页数的 ( )。
3.六年级一班有80人,女生和男生的比是2:3,女生和男生各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理解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
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理解交流两种解法的联系的能力。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解决按比分配应用题的能力。
课堂练习
三、巩固练习
1.鸡的只数与鸭的只数比是4:7。
(1)鸡的只数是鸭的只数的( )。
教法:引导探究,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教材分析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学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内容共有3课时,分别是比的概念、求比值和比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求比值和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时,需要将已知的除法知识与比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比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求比值的方法的掌握。
3.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比的知识。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比的概念和应用。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或黑板。
2.相关实际问题素材。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比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比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的意义。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求一个比的比值,并进行实际操作。
4.巩固(10分钟)讲解比值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比值与除法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仅供参考,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一. 教学情境分析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
2019新版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全单元教案
出示课件:
同学们,在2008年9月25这天,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
船“神州七号”顺利升空,这是继中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后又一盛事。
看这是宇航员杨利伟手舞国旗在太空行走
出示课件:(出示第二张幻灯片)
《比的意义》 制作者:田雨新
⑵生读题,然后写出一大一小两面旗联合国旗长和宽的比: 15:10 180:120
师问:这两个比,数据大小悬殊,很难看出它们之间有什
问:这两个比,是不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呢?如何才能把它们化成最简整数比呢?生自己尝试化简。
⑶观察这两个比的结果,两面旗的长宽不同,化简结果相生:交流,体会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从中进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四单元 比 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比教材分析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生活中的比、比的化简、比的应用。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重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五、教学课时:10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地读、写比,并会正确地求比值。
2、引导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掌握的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教学资源:畅言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某车间有男工人5人,女工人8人,男工人数是女工人数的几分之几?女工人数是男工人数的几倍?2.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二、新授。
1.教学比的意义。
(1)教学同类量的比。
(教材第48页中的内容)A、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都是长15cm,宽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它们的长和宽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可以求长是宽的几倍?或求红旗的宽是长的几分之几?)B、这两个关系都是用什么方法来求的?(除法)C、比较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除了除法,还有一种表示方法,即“比”。
《比》教案
比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
2. 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2. 讲解比的意义、读法和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3. 探究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4. 讲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4单元复习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复习教案一、复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比的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目标1.通过系统地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求比值、化简比的方法,能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通过练习与反思,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熟练地解答。
3.通过整理与复习,增强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掌握一定的整理复习的方法。
三、复习重难点自主交流整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找到知识间的联系,自主构建知识系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复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2)从美学角度来说,人的上身长与下身长之比为5:8时,称为黄金比。
张阿姨上身长约60cm,下身长约92cm,她要穿()厘米高的高跟鞋才能达到黄金比的美感效果。
① 2 ② 4 ③ 7(二)课堂设计1.汇报课前任务,梳理基础知识(1)比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师:课前大家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回顾,并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谁来交流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一:因为, 60:(92+2)=60:94 60:(92+4)=60:96 60:(92+7)=60:995:8=60:96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二:因为, 60:(92+2)=60:94=30:47 60:(92+4)=60:96=30:48 5:8=30:48 所以选择4厘米预设三:5:8=5÷8=0.62560÷(92+2)=60÷94≈0.638 60÷(92+4)=60÷96≈0.62560÷(92+7)=60÷99≈0.606师:在解决这个问题中,都用到了哪些知识?生汇报交流。
小结:求两个数的比, 比与除法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师:比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这节课我们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比的意义备课时间2014年月日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的意义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学资源教具准备:多媒体。
主备人牛黎亮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PPT课件出示教材插图。
(1)指名读图片的内容和简介。
(2)结合图片提问,怎样用算式表示两面旗的长和宽的关系?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可以用比的形式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方法——比。
3.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1.(1)理解长与宽的倍数关系。
(2)初步理解比。
(3)试着用比来表示宽和长的关系。
2.(1)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2)尝试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42252比90。
3.尝试表述比的意义。
4.自学教材有关比的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知识。
15∶10=15÷10=⋮⋮⋮⋮前比后比项号项值5.(1)在小组内讨论比与分数的联系。
(2)在小组内讨论比与除法的联系。
(3)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比与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填写表格。
6.小组内讨论:结合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可以是0的原因,并汇报。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认识同类量的比。
(1)15÷10表示什么?(2)引导学生懂得:题中长与宽的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
(3)让学生尝试用比来说出宽和长的关系。
2.认识非同类量的比。
出示教材“神舟”五号轨道运行的信息。
(1) 指导学生读题,思考: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列式?(2)思考:可以用比来表示吗?3.明确比的意义。
总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4.组织学生自学教材49页内容,讨论教材都介绍了哪些知识。
(比的写法、读法、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5.探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和区别。
(1)观察求比值的过程,想一想比与分数有什么联系。
(2)根据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想一想比与除法有什么联系。
(3)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6.讨论: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达标检测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比的基本性质备课时间2014年月日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比的基本性质的过程,在感受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使学生在小组探究中掌握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算法多样化,使学生在交流、争论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4、使学生进一步受到事务是相互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初步接触函数思想。
教学重、难点1、小组合作中自主探索出比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比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PPT课件挂图主备人王淑芬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复习。
什么叫比?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2.引导学生回忆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4.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吗?5.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6、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1.探究比的基本性质。
(1)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猜测比的基本性质。
(2)验证猜测的性质是否成立。
①指导学生,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举例、合作验证。
②集体评价学生汇报的验证过程和结果。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4)探讨:为什么0除外?2.探究化简比的方法。
(1)PPT课件出示教材50页例1。
引导学生自学,明确要求,知道化简比的意义和依据。
(2)组织学生根据例1(1)列出比,并自主化简比,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汇报板演,师生评价。
(4)出示例1(2),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化简分数比和小数比。
(5)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
3.探究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1)纷纷尝试猜测比的基本性质,大多数学生都模仿分数或除法的性质进行描述,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设想一个比,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验证猜测,汇报验证过程,集体进行评价。
(3)根据验证过程,尝试表述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0除外。
(因为除以0没有意义)2.(1)认真阅读例题。
讨论化简比的意义,明确应该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根据例1(1)题意列出比,并尝试自主化简比。
(3)汇报化简整数比的过程。
(4)讨论、交流并尝试化简,完成讨论、交流化简比的过程和方法。
(5)小组内讨论、总结化简比的方法并汇报。
3.小组内讨论化简比和求比值的区别并汇报,明确:化简比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前后项是互质数,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比值是前项除以后项的商,是一个具体的数,可以用分数、小数和整数来表示。
达标检测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比的应用备课时间2014年月日授课时间2014年月日教学目标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4支笔主备人牛黎亮二次备课教学流程:情景导入明确目标1.动手操作分一分。
把4支笔分成两部分,你有几种分法?分成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2.PPT课件出示:从下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一瓶100 mL的稀释液,其中浓缩液和水的体积分别是20 mL和80 mL。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按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的问题。
4.出示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1.认真阅读课件出示的信息,理解题意。
2.(1)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体积一共是5份,其中浓缩液的体积是1份,水的体积是4份;也可以说浓缩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 )(2)学生试做。
(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计算)板演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方法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3.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讨论哪种解题方法比较简单,汇报解题过程。
4.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先求总份数;(2)再求每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最后用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1.认真阅读课件出示的信息,理解题意。
2.(1)讨论并回答问题。
(总体积一共是5份,其中浓缩液的体积是1份,水的体积是4份;也可以说浓缩液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水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学生试做。
(运用不同的思路进行计算)板演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一先把比化成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
方法二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先求一份数,再求几份数)3.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小组讨论哪种解题方法比较简单,汇报解题过程。
4.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1)先求总份数;(2)再求每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3)最后用乘法求出每部分是多少。
达标检测拓展延伸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单元测评方案一、填空。
1.20÷()==2∶3=8∶( )2.40 kg∶0.2 t=( )∶( ),比值是( )。
3.把3∶4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扩大到原来的( )。
4.一本书,小红已经看了这本书的,已看的与剩下的比是( )。
5.甲数比乙数多,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乙数比甲数少( )。
6.一种混凝土是把水泥、沙子和砂石按照2∶3∶5的比例搅拌而成的,要搅拌20 t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 )t、沙子( )t、砂石( )t。
7.在减法中,被减数是108,减数与差的比是2∶1,差是( )。
8.A∶B=4∶3,已知B比A少15,A是( ),B是( )。
二、判断。
1.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 )2.把6∶5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7,比值不变。
( )3.a∶b=3∶1,也可以说a是b的3倍。
( )4.如果甲∶乙=4∶5,那么乙比甲多。
(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3∶5,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三、选择。
1.把20 g盐完全溶解在500 g水中,盐与盐水的质量比是( )。
A.1∶25 B.1∶26 C.26∶1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3∶4∶5,如果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8,则丙数是( )。
A.60 B.80 C.483.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和面积分别相等,那么它们高的比是( )。
A.1∶1 B.1∶2 C.2∶14.希望小学六年级有学生230人,比全校学生的多15人,求全校学生人数的算式是( )。
A.230÷+15 B.(230-15)÷C.230÷-155.甲数的和乙数相等(两数都不为零),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A.8∶15 B.15∶8 C.8∶7四、操作题。
1.分别给下面的32个方格涂上蓝色或黄色,使蓝色方格数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5∶3。
两种颜色应各涂多少个方格?2.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都表示1 cm2。
在方格中沿方格线画一个长方形,使所画长方形的周长是30 cm,长和宽的比是2∶1。
五、解决问题。
1.一种药水是用药粉和水按1∶100配成的。
现有5050 kg药水,如果再向里面加入450 kg水,需要药粉多少千克?现在一共有水多少千克?2.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480 cm,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3∶4∶5,求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甲、乙、丙三块积木的质量比是3∶2∶5,甲比丙轻10 g,那么乙重多少克?4.一个蔬菜大棚的种植面积是800 m2,其中种的是黄瓜,西红柿的种植面积与黄瓜的种植面积的比是3∶4,其他蔬菜的种植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比的认识》单元计划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比的应用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比》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是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教材没有采取给出几个实例,就直接定义“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以系列情境为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提供了丰富的直观背景和具体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