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完整版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
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案(根据2024年部编新改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编写)【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及其生字词语。
2.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3.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核心素养】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重难点】1.学习点面结合方法对场面描写的作用,懂得学以致用。
2.感受革命先辈舍己救人的伟大胸怀,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
【评价任务】掌握本单元生字词语。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二、复习本单元学习内容1.生字、词语。
学生认读,抽查学生听写。
2.课文复习学生浏览一下问题,回顾单元重点内容:(1)《七律·长征》A. 读一读,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①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诗句意思:第一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第二句的意思: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表达情感:作者把红军翻越高山峻岭看成是“腾细浪”和“走泥丸”;金沙江水流湍急,拍击着两岸的悬崖,作者却感到“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高悬于两岸的铁索,在作者眼中,也不过是一个“寒”字。
这些充分表达了作者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主题:本诗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狼牙山五壮士》A. 文章写作顺序:事情发展顺序B.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C.“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这样的写法,层次感强,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一、单元内容解读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对一群鸟和一只画眉鸟的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本单元,将进一步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旨在阅读铺路,由读到写。
二、教学实施建议(一)聚焦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单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1.《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和思考(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环节,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长征。
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
(2)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合课后第二题,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具体表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山,把“五岭”和“乌蒙”比作“细浪”和“泥丸”,将山脉的高大磅礴与后者的细小形成对比,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一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一、主题:本单元教材主题是“人间真情”,共编排了四篇课文《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式》、《船长》、《爱之链》。
《负荆请罪》写的是“将相和”的故事,蔺相如为国受辱忍让,廉颇为国、为友登门谢罪。
《最后的姿式》塑造了谭千秋老师在地震蓦地来暂时,用“张开双臂,护住学生”的姿式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
《船长》塑造了哈尔威船长在客轮被撞毁的危机时刻,镇定指挥、视死如归、忠于职守“与阵地共存亡”的崇高形象。
《爱之链》则写下岗的乔依,在路上主动匡助老太太修车,并谢绝了报酬;老太太开车到了路边的小饭店吃饭,又暗暗资助孕妇的故事。
四篇课文歌颂了爱国、爱生、爱岗、爱社会的伟大精神,展现了主人公们为祖国、为他人献出真爱,向人间撒播真情的崇高精神的境界。
二、学情分析1、 10%学生学习能力极差,连最基本的组词、拼读都不行;30%学生学习普通,句子的结构特征掌握不了; 50%学生掌握知识能力较好,但偏科现象严重;10%学生发展均衡一些。
2、两极分化严重,差的学生作业完成不了,每次检测个位数,无法用普通话回答问题。
三、单元目标1、学会认识 31 个生字及其组成的新词。
2、学会阅读剧本。
3、学习课文通过对人物语言和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体味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5、学生能体味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6、学生能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7、学生能感受谭千秋老师大爱无疆。
8、学生能感受人间真情,知道当别人需要匡助的时候,应该赋予无私的匡助。
9、自学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0、注意边读边想象。
1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13、习作:安排学生回家向父母示爱,并写下整个过程。
14、口语交际:化身记者,现场采访,学写采访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1、学习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博大胸怀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詹天佑》教学设计学习目标:①学会11个生字。
读读写写“杰出、修筑、设计、施工、阻挠、控制”等词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摘录喜欢的词句。
③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④重点感悟描写詹天佑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第一时导语引入,揭示题①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
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去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②学习本组有哪些任务?(通过学习本组,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进行综合性学习。
)③揭示题:詹天佑简介詹天佑初读,整体感知①整体感知。
a.自读,注意读准字音。
b.交流哪些字词的读音和字形需提醒大家。
.交流哪些句子不容易读好,需提醒大家注意。
②再读。
a.用“读了____________,我知道詹天佑_________。
”交流读后了解的内容。
b.说说记叙了一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
)③图结合,简介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南起北京丰台,北至张家口,全长200千米。
因为它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
引起了帝国主义的垂涎,他们千方百计阻挠中国人自己建造京张铁路。
)了解背景,研读体会①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交流时可参考以下句式:“当我读到__________时,我感到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
”②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
”(1)指名几位学生交流感受。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2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是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组成。
《七律长征》生动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名八路军战士保家卫国的壮举。
《开国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宏大壮阔场面。
《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献身的一段往事。
《我的战友邱少云》记叙了邱少云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潜伏的地方被敌人的炮火打着,自己被燃烧了起来,但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一动不动,在烈火中牺牲的经过,歌颂了邱少云顾全大局、遵守纪律、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革命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我们要在知道相关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人物和事件,从而感受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还要了解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场面.二、语文要素1.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点面结合”是指在写场面时,既注重整体面貌的勾勒,又注重局部细节的刻画,二者有机结合。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感受和体会点面结合的好处,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2.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多彩的活动》,主要是要把活动过程中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还要写清楚活动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点面结合的写法,使文章有点有面,更加具体。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口语交际演讲观点鲜明;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习作多彩的活动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交流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单元任务群设计整理行装重走长征路结合“阅读链接”感受伟人情怀争做最佳播音员闯过关卡,得到摄影机拍摄经典镜头重温经典镜头感受五壮士气概闯过关卡获得入场券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体会热烈气氛和激动的心情聚焦“灯光”讲述英雄故事与邱少云并肩作战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五:幸福生活展示会任务二:颂五壮士气概,拍摄经典镜头任务四:寻访英雄故事,创作英雄画像任务一:重走长征路,争做最佳播音员任务三:观大典盛况,捕捉经典镜头忆峥嵘岁月话经典场面策略教法建议1.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用声音和视频把学生带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 优质版教案
课题语文园地二主备教师【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通过交流平时阅读到的和自身习作中所写的场面描写,进一步巩固强化点面结合方法在场面描写中的运用。
语言运用:通过朗读对比和仿写改写,体会反复的强调作用;体会提示语的多样性。
了解“说”的几种不同表达方式,并尝试运用。
思维能力: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审美创造:通过查阅资料和不断朗读,理解赞扬民族英雄的四句名言,并熟读成诵。
【课前解析】本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交流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描写场面的内容,以课文为例,进一步把握文章是如何通过点面结合来写场面的。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引导学生注意反复写法的好处,了解其表达效果,体会反复的写法是如何增强语言感染力的;第二题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多样性。
“书写提示”安排了两幅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一幅是古诗作品,竖行书写;一幅是书信抄写,横行书写。
“日积月累”安排了三句关于爱国的名人名言。
在朗读背诵的同时,学习古人心系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3.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4.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好习惯。
5.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
【教学重点】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习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电子版教案授课教师“二次学过程设计备课”(手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写法。
2.读句子,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的教学(板书:语文园地)(出示课件3)过渡:本单元有的课文写到了大的场面。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每月一次的主题读书活动已经拉开帷幕,此次阅读主题为“中国精神”,我们六年级将围绕第三板块“红色精神”举办“重温革命岁月,感受红色精神”为主题的革命故事会。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一起走进革命岁月,在一个个鲜活的事迹中感受先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我们讲好革命故事蓄力。
2.单元架构:课时设计第二课时课题精读课《七律·长征》学习目标1.观看视频,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读出磅礴的气势;2.能结合长征背景资料和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初步感悟长征之难和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心。
前置作业1.搜集长征的历史背景资料。
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等闲、逶迤、磅礴。
3.通过视频资料详细了解“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谈谈感受。
任务群设计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任务三:识红军本色,诵英雄气概。
学习过程一、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学习毛主席的《七律·长征》走进“红色精神”故事第一站:走进革命岁月,讴歌长征精神。
二、任务一:整体感知,读出诗歌节奏。
1.活动一:交流前置性作业中的长征背景资料,整体感知“长征”二字的含义。
出示一组数字,揭示长征的悲壮:长征跨过14个省,翻过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经历过380余次战斗,攻克700多座县城。
出发时有20多万人,结束时只有几万人。
每前进300米,就有一个人牺牲。
2.活动二:了解律诗特点,读出诗歌节奏。
三、任务二:涉万水千山,吟困难重重。
1.活动一:寻万水千山(1)勾画诗歌第一联总写长征之难的词语——万水千山。
(2)默读剩余三联,从诗歌中找出具体的“山”和“水”,自主完成学习单。
2.活动二:感受“远征”之难(1)读诗歌,思考红军在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这五处,分别遇到什么困难,画出关键词;(2)借助注释和前置性作业,同桌互相交流,并选择其中一到两处准备汇报。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解读单元】习作目标: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写一次活动。
阅读目标:了解文章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写场面。
读写目标密切关联。
1.知法用法2.知法——法的使用方案运用这种法效果好不好;运用这个法的文章有几种类型;这种法使用的过程。
【解读教材】1.《七律·长征》诗歌中的点面结合,选取了三个“点”:(1)地理位置点,地点(2)战斗重要的事件,事点(3)欢喜愁苦,心点2.《狼牙山五壮士》以战斗为“线,面”。
以人物为“点”:五位战士为点,班长是重点,有5次描写。
3.《开国大典》是大场面,以重要事件为“点”,比如:阅兵式,宣布成立……经典学习点面结合的文章。
4.《灯光》绝对是高手写的,难以模仿。
以回忆中的物件为“点”——电灯有书上的电灯,把书燃烧后的灯,解放后广场上的灯。
5.《我的战友邱少云》文章在叙事,在叙述中所见为重点,所见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人物。
情境我是小导演任务——精彩场面的摄取与描绘摄取一个点,有时候会选面;描绘就是习作内容。
统整安排《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灯光》(1课时)《我的战友邱少云》(1课时)都在写战斗的场面,可以统筹一起。
《七律·长征》《开国大典》这两课都是写大事件。
五课分两个环节的统整。
先教战斗,这个较容易一些,有些方法还可以在教学大事件时进行迁移运用。
为什么统整,知识无边界,解决生活问题需要多种知识关联。
知识是动态的,有很多未知,需要学生去探索,学生的探索欲望正是学习的本能。
没有一个学科的知识在面对真相时,能单打独斗,都是统筹用。
【教学环节】一、战斗(三篇,4课时)任务一:梳理1.战斗之“线”,点面结合就是靠“线”,让学生三篇连读,分别交流。
《狼牙山五壮士》一路上山,英勇跳崖。
《灯光》第3-9自然段才在写战斗,第1-2,10-12自然段写的现代的生活,先写现代——回忆——现代,穿插线。
《我的战友邱少云》以一天的时间为线。
以学习单的方式呈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上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含《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
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
“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场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五种解释,其中第2种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第4种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的“场面”,可以理解为包括这两种意思。
在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个常用概念“场面描写”,一般解释为“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场面”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画面的情景。
之所以用上面一大段话来理清“点面结合”和“场景”这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
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5课《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近毛泽东。
本课又是开篇第一课,所以对学生初步感知毛泽东的诗人和一代伟人的形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首七言律诗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的。
全诗语言凝练,气势恢宏,围绕着“不怕”,讲客观的、沉重的“远征难”和主观的、豪迈的“只等闲”相对比,尽显毛泽东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我班学生在课前召开了“长征故事会”,对红军长征的内容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长征精神的感受和体验,而且,学生第一次学习毛主席诗词,所以,学生要把握诗歌的写作特点和诗中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环境分析基于以上分析,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探索诗歌的表达特点,感受“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抓住“对比”这一语言形式,采取“集中聚焦”的教学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学生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实现对这种语言形式及其表现力的深刻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领略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重点】抓住“对比”这一语言形式,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实现对这种语言形式及其丰富表现力的深刻认识。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诗词的特点,领略伟人的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辅助教学。
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品读资料直观感受红军“只等闲”的英雄气概,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交流中凸显长征精神(1)导入。
播放视频:毛泽东回顾长征历程,写下此诗。
(2)释题。
七律即七言律诗,八行四句,每行七个字。
(3)交流。
通过召开“长征故事会”,这二万五千里的征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抓住资料中的各种对比感悟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
)【设计意图:文体知识教学点到即止。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案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集体备课案一、备课背景与目标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我们面临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其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巩固,也是对后续学习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们进行了本次集体备课,旨在通过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二单元生字、生词及其用法,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本分析能力、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
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结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可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和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我们也将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1. 教材分析:介绍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主题、课文及特点。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一份经过精心设计与编排的教材,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本单元的主题突出,旨在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课文,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同时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第二单元的主题聚焦于“多彩的生活”,着重引导学生发现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与多样性。
课文的选择紧密结合主题,以丰富多样的体裁展现了生活的美好画面,传递了生活的真情实感。
本单元的课文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
包括经典的古诗文如《登高》、《静夜思》还有富有生活气息的现代文如描绘自然美景的散文,叙述人间情感的小说等。
这些课文语言优美,反映了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课文主题鲜明:紧扣单元主题“多彩的生活”,从不同角度展示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以语言运用为经,以任务活动为纬,构建“文”“道”合一课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构想
以语言运用为经,以任务活动为纬,构建“文”“道”合一课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设计构想《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总目标”中指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语文作为母语文化,特别是革命文化内容的课文,要让学生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通过任务驱动、活动贯穿,构建“文”“道”合一的课堂,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笔者以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对于“革命文化”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构想。
一、聚焦大概念设计,落实素养本位以素养为本位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的一篇一篇的课文设计,它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聚焦大概念。
实施大概念的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首先,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熟读,特别是对单元所在的学段,从教学目标、学段要求(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教学建议、教学评价等方面,梳理出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理论储备。
然后,再横向(小学阶段语文12册教科书)和纵向(本单元内容)两个维度对教材进行整体解读。
最后,依据学情和以上的解读,创设单元学习情境,制定单元的目标及任务。
统编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文章分别讲述了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时、解放战争时期革命英雄的故事,表现了革命者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品读过程中关注场面描写,既要注意面(整体勾勒)的描写,也要注意点(局部细节)的刻画,以及两者是如何有机的结合。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庆典中的宏大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奋战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无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整个单元通过不同革命时期的场面再现,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的坚贞不屈,革命领袖的伟人风采,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针对这一要素,教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场面”,它在本单元中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人物活动的画面。
这是五上第六单元中“场景描写”的承接;二是“点面结合”,“点“就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面”就是整体面貌的勾勒,两者有机结合。
细看单元,“点面结合”这一要素在本单元中多元渗透,逐层推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与前一个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体现了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体场面的同时,突出对个体的描写。
关于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编排,教材秉承“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思路,依循学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在不同年级中专门编排了主题单元。
这是教材力图帮助学生亲近革命传统文化,获得爱国熏陶。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语文园地二》 第1课时 教案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二》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节日“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阅读材料,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生词和句子。
2.表达对中秋节的看法和想法。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图片、PPT。
2.学生准备:书包、笔、本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简要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并谈谈自己在中秋节时的一些习俗和活动。
2. 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互相讨论中秋节的习俗和活动,以及他们最喜欢的中秋节活动。
3. 讨论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中秋节的重要意义,以及中秋节与其他节日的区别。
4. 拓展学生可以自己绘制一幅中秋节的图画,展示在教室的布告栏上。
5.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在阅读材料和讨论中秋节习俗时,积极性较高。
但在表达个人看法和想法时,部分学生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下节课应该加强语言表达练习,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七、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准备下节课中秋节的小组讨论话题。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老师同学们认真备课,让学生在中秋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中体会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教学设计和优秀习作(精选四篇)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教学设计和优秀习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完整叙述自己参与的一次活动,包括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主要过程。
2、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和人物表现,生动再现活动场景。
3、激发学生对参与活动的热情,培养对生活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二、教学内容1、选择并回忆一次印象深刻的活动。
2、掌握活动描写的技巧,包括顺序清晰、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
3、表达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
三、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活动图片、视频等素材。
2、搜集班级曾经参与活动的照片或视频,用于课堂展示。
3、准备范文,供学生参考学习。
(二)学生准备:1、回忆自己参与过的一次活动,写下活动名称。
2、有条件的可以准备当时的照片或视频等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活动图片:通过展示学生活动的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回忆和兴趣。
导入话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活动,简要介绍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活动名称。
2.明确写作要求(1)讲解习作内容:明确本次习作是写“一次活动”,不要写成多次活动的拼凑。
(2)强调写作重点:要写清楚活动过程,重点突出印象深刻的部分,关注活动场面和人物表现,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3.写作技巧指导(1)顺序清晰: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顺序来写活动过程,确保条理清晰。
(2)点面结合:既要关注整个场景,用言简意明的语言勾勒出参加活动人的表现、环境气氛等;又要详写典型人和典型事,如活动中某个精彩瞬间、某个人的特别表现等。
(3)细节描写:运用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再现活动场景。
可以适当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4)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避免空洞无物的叙述。
可以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4.学生写作列出提纲:学生根据交流的内容,列出习作提纲,把活动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
初稿写作:学生根据提纲完成初稿,教师巡视指导。
5.修改与评价(1)展示初稿:出示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单元教材分析与解读六年级
第二单元人文主题
语文要素
回顾革命岁月,感受革命精神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课文七律长征2理解诗句的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伟大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2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写人记事的表达方法,提高表达能力;体会五壮士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开国大典2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感情;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灯光1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之间的联系。
口语交际演讲1语气、语调要适当,姿态大方;利用停顿、重复或辅以动作强调要点,增强表现力。
习作多彩的活动2写清活动的过程,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写出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2体会场面描写的作用,交流写法;
体会“重复”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学会用多种方式进行语言描写;
掌握硬笔书法的要领,提高书写水平
词句段运用
日积月累
本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文,灯光是略读课文,四篇文章反映的是不同革命斗争阶段的事情,但其表现的精神主旨是统一的,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旨在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这与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一脉相承。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虽然题材、体裁不一,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通过感受中国近代史上中华儿女奋力抗争、为革命胜利前仆后继的一幕幕感人画面,学生能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了解并学会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教材是以宽泛的人文主题组织单元内容的,每个单元一般有两篇课文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设计课后思考题,有的课后思考题或相关栏目迁移运用之前学习的语文要素出题和设计内容,意在巩固提升,体现目标的发展性。
比如本单元“口语交际”和语文要素关联不大。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这样说:“教师在理解把握统编教材编排意图的时候,既要考虑到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和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到口语交际等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不局限于每课都要体现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可以灵活掌握。
”
在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整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双线并举,将革命传统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在对作品的品读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启迪和感染,并抓住语文要素“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通过有效的训练,引导学生由初步感知到体会理解,再到实践运用,循序渐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六、教学安排:
(一)整体预习课(2课时)
教学目标:
四篇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会写32个字,会写40个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层次。
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相关背景。
(二)导读训练课
《七律长征》(1课时)(首读经典,初识“点面结合”)
《开国大典》(2课时)(精读引领,了解“点面结合”)
《狼牙山五壮士》(2课时)(读写结合,运用“点面结合”)
教学目标:
1.读出诗歌的磅礴气势,背诵《七律长征》。
2.结合相关背景资料和课文重点语句,感受革命先烈热爱祖国、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3.体会课文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三)自读训练课
《灯光》(1课时)
教学目标:
领悟“灯光”与“火光”的联系,体会情感。
结合阅读链接开展专题阅读活动。
(四)口语交际课
“演讲”(1课时)
教学目标:
1.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五)习作指导课
“多彩的活动”(2课时)
教学目标:
1.写清楚活动过程,将重点部分写具体。
2.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
3.写出活动中的体会。
4.学习用反复的手法写句子,用多种形式来替代说,让表达更生动。
(六)基础训练课(1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作品,能做到规范书写,养成自我检视的习惯。
2.朗读并背诵关于热爱祖国、为国献身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