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

合集下载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三、人脑的高级功能
大脑皮层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 高级中枢)
下丘脑
(调节体温、 水盐平衡和内 分泌的中枢, 参与生物节律 的控制)
小脑
(有维持身体 平衡的中枢)
脑干
脊髓
(调节机体运动 的低级中枢)
(有调节呼吸 、心血管运动 等维持生命必 要的中枢)
大脑皮层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书写语言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
视觉性语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
视觉中枢 听觉中枢
人脑的高级功能
书写语 言中枢
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
视觉性语 言中枢
运动性语 言中枢
听觉性语 言中枢
运动性语言中枢——运动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听、不能说)
语 言 中 枢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失语症 (能看、能写、能说、不能听) 书写语言中枢——书写障碍(能看、 能听、能说、不能写) 视觉性语言中枢——视觉性失失语症 (能听、能写、能说、不能看)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 在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 的规律性应答。
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 非条件反射:的神经活动,由低级神经中枢(脑干、脊髓) 参与完成。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缩手反射、 婴儿的吮乳、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
反射
条件反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后天学 习和训练,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参与 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接受机体内外刺激,并产生兴奋。 把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
分析、综合 把兴奋传出至效应器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中图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课件中图版必修3

轴突末梢
Ca2+的通透性
出泡
神经递质
受体蛋白
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清醒
大脑皮层
两个半球
大脑皮层 特定部位
中央前回Biblioteka 头足倒立对侧躯体 精细复杂程度
运动性语言
颞上回
阅读
书写中枢
W
知 识 点
当 堂 即
1






2 学







3

反射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出神经纤维 交应器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元的胞体 缩手反射 精细复杂
膝跳反射
突触联系 中间神经元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2019-2020沪科版生物必修3第1单元 第3章 第2、3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

第二、三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人脑的高级功能1.反射弧的构成与反射中枢 (1)反射弧的构成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②结构基础——反射弧。

③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 ①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②反射中枢的组成ⅰ.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ⅱ.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ⅲ.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结构基础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

(2)其他结构D轴突、E线粒体、F突触小泡、G突触小体。

(3)传递过程神经冲动→轴突末梢→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进入突触小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4)单向传递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3.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①早期方法ⅰ.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ⅱ.在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②现在方法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①概念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两个半球,其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最为强大,身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完成。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学习导航 中图版

高中生物 第二节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学习导航 中图版

第二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思维激活艾滋病是危害人类的最严重疾病,现在人们不是“谈虎色变”,而是“谈艾色变”。

“谈艾色变”属于什么神经活动?感受器是什么?神经活动经历的途径是什么?提示:“谈艾色变”是条件反射,感受器是听觉器官,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是反射弧。

自主整理1.反射弧的构成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参与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突触和突触传递(1)突触: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一个直接和连续的过程。

神经冲动在细胞间是通过突触来完成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支末端膨大成球状或靴状的结构称为突触小体,其中含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突触小泡。

突触小泡内含有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突触小体再同其他神经元的树突、细胞体或肌肉细胞等接触,共同构成突触。

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

(2)突触传递:当神经冲动沿着轴突传导至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会增加,导致Ca2+进入突触小体内。

由于Ca2+的作用,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并以出泡的方式将其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再通过扩散的方式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相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3.反射中枢反射中枢担负着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和整理的功能。

最简单的反射中枢叫二元反射弧,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三元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则在传入神经元与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

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与中间神经元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

参与内脏反射的神经被称为植物性神经。

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大类。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组织或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

4.巩固提高人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快慢与遗传因素、情绪、健康状况、年龄、训练程度等有关。

9.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9.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材料41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材料尝试概括各种物质影响突触传递的原理材料42一般来说反射弧中间神经元越多越是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于神经元之间高度复杂的联系方式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系统信息系统以及高度精细的回路从而保证了机体对各种刺激做出灵活而准确的反应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3.2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淮北一中 王超
一、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概念 在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的参与下 ,人和动物体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 刺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射弧——反射完成的结构基础
二、突触和突触传递
1、探究活动

分析讨论:
1、实验在设计上有何巧妙之处?
巧妙使用蛙生理溶液,从而证明是刺激迷走神 经后产生的某种物质使第二只蛙心律逐渐减慢
材料3.1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 素,能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 递,导致肌肉的松弛性麻痹。 材料3.2黑寡妇蜘蛛毒素则能促进神经肌肉接头 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不断释放的乙酰胆碱与 分布在肌肉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肌肉的持续收缩, 从而导致痉挛——持续、强烈而痛性的肌肉收缩。
材料4.1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 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
材料4.2
材料 5
尝试概括各种物质影响突触传递的原理
三、反射中枢
一般来说,反射弧中间神经元越多,越是精细复杂,反射中 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于神经元之间高度复杂的 联系方式构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网络系统、信息 系统以及高度精细的回路,从而保证了机体对各 种刺激做出灵活而准确的反应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具体分析兴奋传导的过程并分步演示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画。
静息时,膜内和膜外的电位处于何种状态?
学生分析:静息时,由于+离子外流膜内电位为负,膜外电位为正。
受刺激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分析并回答:由于Na+离子内流,兴奋部位膜内外迅速发生了一次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则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将动画还原到较为宏观的两个神经元之间去观察突触。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突触后膜的相应受体蛋白接受递质的化学刺激,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改变。这样,兴奋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而传递给了另一个神经元。
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
学生再次观察动画模拟过程,复述,概括。
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都不能发生。举例分析。
通常脊椎动物的反射弧,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它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那么这些神经元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引导学生观察神经元结构模式图并叙述各部分结构(略)
神经元之所以受到刺激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导兴奋是与它的结构相适应的。一个神经元就是一个完整的高度特化的细胞。细胞体适合综合处理信息和作为代谢中心;突起适合接受和传递信息;髓鞘则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许多神经纤维可以同时传导而互不干扰,从而保证神经调节的精确性。
交互教学策略: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讨论问题。
整体教学策略:将生物学知识和物理电学知识结合在一起,体现学科间知识的综合。
比较的认知策略: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突破难点。
教学方法设计
实验原理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
媒体设计

20-21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

20-21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
20-21第1单元第3章第2 、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
理人脑的高级功能
反射
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
感受器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感受器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传入神经纤维
分析 归纳 整理
的胞体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精细复杂
突触联系 传出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轴突 线粒体 突触小泡 突触小体
课时分层作业(七)
点击上面图标进入…
轴突末梢
Ca2+的通透性
胞吐
神经递质 受体蛋白
兴奋或抑制
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
清醒
大脑皮层
个半球
大脑皮层 特定部位
中央前回
头足倒立
对侧躯体 精细复杂程度
运动性语言 书写中枢
颞上回后部 阅读
W
反射弧的构成与功能
突触和突触的传递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高二生物中图版必修课件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与“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 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4)切断实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 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 为传出神经。
一二三

2.突触传递 神经冲动沿轴突传至轴突末梢
大量 Ca2+进入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
一二三

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
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
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或抑制
一二三

3.突触传递的方向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 神经元的轴突向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传递。
思考感悟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时发生怎样的信号转换?
提示:兴奋在突触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信号转换。
一二三

三、反射中枢
1.反射中枢的作用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归纳以及整理,是整个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弧的类型 (1)二元反射弧: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 (2)三元反射弧:如缩手反射。 (3)大多数反射弧包含多个中间神经元,具有多个突触联系。中间神经 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对传入信号的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功能
感受刺激,将刺激转变为兴奋 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神经中枢 接受兴奋,对兴奋进行整合、分析处理, 做出机体应产生何种反应的决定,以兴奋 的形式经传出神经传导至效应器,控制效 应器产生与刺激相适应的反应 将神经中枢发出的兴奋传至效应器

高三生物——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三生物——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高三生物——反射与人脑的高级功能
知识梳理
1.神经元
(1)结构
(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2.反射与反射弧
(1)反射
(2)反射弧
①结构模式图
②完成反射的三个条件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及功能
(2)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②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③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调控。

(3)人脑的高级功能
①感知外部世界,产生感觉。

②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③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④(连线)人脑的言语区及损伤症
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

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

2.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组成。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分为四个区域:H(听觉性言语区)、S(运动性言语区)、V(视觉性言语区)、W(书写性言语区)。

4.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5.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1.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1)反射的概念:反射是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反射弧的组成和功能:2.人脑的高级功能(1)脑位于颅腔内,脑由大脑、脑干和小脑组成,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

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2)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调节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3)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言语区语言功能障碍,表现为失写症、失读症、听觉性失语症和运动性失语症。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2)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3)大脑皮层言语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神经中枢B.反射弧C.中枢神经系统解析:选B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单位;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神经中枢是大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细胞体聚集形成的结构。

3.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走路不稳、语无伦次、呼吸急促。

在人脑的各组成部分中,与上述有关生理功能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 )A .小脑、大脑、脑干B .大脑、小脑、脑干C .小脑、脑干、大脑解析:选A 人体小脑控制躯体平衡、大脑控制语言、呼吸中枢在脑干,所以与上述现象有关的生理功能分别是小脑、大脑、脑干。

4.某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谈话和看懂文字,则病人的受伤处是大脑皮层的( )A .V 言语区B .H 言语区C .S 言语区解析:选C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 区受损伤时,病人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讲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叫运动性失语症。

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1单元第3章第23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教案中图版必修3

第二、三节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人脑的高级功能1.理解反射弧的构成。

(重难点)2.掌握突触和实触传递。

(重点)3.说明反射中枢的类型。

4.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区别大脑皮层功能区。

(重点)1.反射弧的构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3)反射的一般过程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然后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某一运动。

2.反射中枢(1)反射中枢的作用分析、归纳和整理神经冲动,是反射弧的核心。

(2)反射中枢的组成①二元反射弧:最简单,由传入与传出神经元的突触联系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构成,如膝跳反射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神经元,如缩手反射的反射弧。

③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精细复杂,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合作探讨]探讨1: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示意图,并探讨以下问题:膝跳反射缩手反射(1)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分别是由几个神经元完成的,由此你将得出什么结论?提示:2、3。

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

(2)上述两种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分别是哪个数字序号?提示:①、①。

探讨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

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1)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吗?提示:不属于。

(2)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为什么?提示:不相同。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

[归纳总结]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单元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ppt课件

[归纳总结] 1.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划分
2.语言中枢及其受损后的症状
、书写、听懂别人谈话,但看不懂文字 V区
的含义
【答案】 A
2.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
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导学号:0795002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 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 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解析】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 反应,如肌肉收缩等。A 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 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 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 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 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 错误。
【答案】 C
3.(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 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 “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 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化学信号。
【答案】 B
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解析】 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 正确;兴奋传 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 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 C 项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 正确。

生物必修课件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生物必修课件时反射及人脑的高级功能
反射分类
根据反射弧的完整性和反射活动 的性质,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 和条件反射两类。
反射弧组成及功能
传入神经
将神经冲动从感受器传至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将新的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 至效应器。
感受器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刺激 转化为神经冲动。
神经中枢
对传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和 综合,产生新的神经冲动。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还与机体的“应急”反应及“适应”反应密切相关。例如,在剧烈运动 、窒息、失血或冷冻等情况下,机体出现心率加速、皮肤与腹腔内脏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 布等以确保心、脑主要器官的血液供应。
内分泌系统对生理功能影响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 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 作用。
觉醒调控机制
觉醒是大脑从睡眠状态恢复到清醒状态的过程。觉醒 调控涉及大脑皮层的多个区域,如丘脑、基底节和前 额叶等。这些区域通过神经递质和激素的调节,提高 大脑的警觉性和注意力水平,使个体保持清醒状态。 同时,觉醒调控还与生物钟密切相关,生物钟可以感 知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和时间信息,从而调节个体的 睡眠-觉醒周期。
04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自主神经系统作用及特点
自主神经系统是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结构,也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它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 副交感神经系统两部分,主要支配心肌、平滑肌、内脏活动及腺体分泌,受大脑皮质的支 和调节,不受人的意志所控制。
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是在具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其所支 配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互拮抗的。例如,对于心脏,迷走神经具有抑制作用,而交感神经具 有兴奋作用。
脑卒中急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脑高级功能的皮层定位 (1)概念 人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的_两__个__半__球__,其中_大__脑__皮__层__的功能最为强大,身 体各部分的运动和感觉功能都分别由大脑皮层的_特__定__部__位__完成。 (2)躯体运动中枢的皮层定位 ①皮层定位:位于_中__央__前__回__。
②特点 ⅰ.按_头__足__倒__立__式样与躯体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 ⅱ.一侧皮层支配着_对__侧__躯__体__的随意运动功能。 ⅲ.根据所支配器官运动的_精__细__复__杂__程__度__分配皮层的大小。 (3)语言中枢的皮层定位 ①__运__动__性__语__言__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S 区)。 ②听觉语言中枢:__颞__上__回__(H 区)。 ③视觉语言中枢(__阅__读__中枢):顶下小叶的角回(V 区)。 ④_书__写__中__枢___:额中回后部(__W__区)。
【解析】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元,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 反应,如肌肉收缩等。A 正确;感受器是感觉神经末梢,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 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二者不一定在同一地方,B 错误;神经中枢经传出 神经元把兴奋传递给效应器,不影响感受器的敏感性,C 错误;神经中枢可位于 大脑皮层、下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等部位,只有一些低级中枢位于脊髓,D 错误。
【答案】 C
3.(2016·全国甲卷)乙酰胆碱可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其合成与释放见示意 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 A-C 表示乙酰胆碱,在其合成时,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填 “A”、“C”或“E”)。除乙酰胆碱外,生物体内的多巴胺和一氧化氮________(填“能” 或“不能”)作为神经递质。
2.其他结构 D_轴__突__、E__线__粒__体__、F__突__触__小__泡__、G_突__触__小__体__。 3.传递过程 神经冲动→_轴__突__末__梢___→突触前膜对_C_a_2_+_的__通__透__性__增加→Ca2+进入突触小 体内→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靠近→以_出__泡__的方式释放_神__经__递__质__→神经递质经 扩散到达突触后膜→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受__体__蛋__白__结合→改变了突触后膜 对离子的通透性,使突触后膜发生_兴__奋__或__抑__制___。
【答案】 (1)C 能 (2)胞吐 突触间隙 (3)兴奋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高级功能的研究方法 (1)早期方法 ①研究患脑血栓、脑肿瘤和脑损伤的病人的一些表现。 ②在病人处于_清__醒__状态下,用轻触或冷、热刺激开颅病人_大__脑__皮__层__的不同 区域,通过病人表述的感觉或感受等所做出的判断得出。 (2)现在方法 电生理技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造影成像技术(PET)。Biblioteka 化学信号。【答案】 B
2.下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 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 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 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解析】 读图可知神经递质是从①(突触前膜)处释放的,A 正确;兴奋传 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线粒体),B 正确;兴奋在①和③之间只能是单向传递, C 项错误;由①(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③(突触后膜)构成突触,D 正确。
(2)反射中枢的组成 ① 二 元 反 射 弧 : 最 简 单 , 由 传 入 与 传 出 神 经 元 的 _突__触__联__系___ 和 传__出__神__经__元__的__胞__体__构成,如__膝__跳__反__射__的反射弧。 ②三元反射弧: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增加了一个中__间__神__经__元__,如 __缩__手__反__射__的反射弧。 ③具多个中间神经元的反射弧:绝大多数反射弧属于此类,中间神经元越 __精__细__复__杂__,反射中枢分析综合能力就越强。
[归纳总结] 1.大脑皮层的功能区划分
2.语言中枢及其受损后的症状
中枢名称
位置
病症表现
视觉语言中枢
【解析】 反射的大致过程为:⑤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①神经中枢→③传 出神经→④效应器。
【答案】 (1)神经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2)⑤ ④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3)能 不能
突触和突触传递
1.结构基础 突触由 A_突__触__前__膜__、B_突__触__间__隙__、C_突__触__后__膜__构成。
[合作探讨] 探讨 1:观察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示意图,并探讨以下问题: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1)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分别是由几个神经元完成的,由此你将得出什么结 论?
提示:2、3。不同的反射需要的神经元数目不同,一般来说,反射活动越复 杂,需要的神经元越多。
(2)上述两种反射弧中的传入神经分别是哪个数字序号?
【答案】 A
2.下图①~④表示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可能位置。如果病人有感觉,
但手不能动,那么阻断的位置是( )
【导学号:07950020】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感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的,病人有感觉,说明神 经冲动能传到大脑,说明①②④没有阻断,手不能动,说明神经冲动不能传导到 手,说明麻醉剂阻断的位置是③。
提示:①、①。
探讨 2: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 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1)食物引起味觉属于反射吗? 提示:不属于。
(2)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与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吗?为什 么?
提示:不相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食物引起唾液分 泌是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这两种反射的感受 器和传入神经也不相同。
4.单向传递的原因 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_突__触__小__泡__中,只能由__突__触__前__膜__释放,作用 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合作探讨] 探讨 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如图)。根据下图信息,探 讨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消耗 ATP?递质被释放到 突触间隙共穿越多少层生物膜?
3.在神经元之间电流计的变化
(1)刺激 b 点时: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 度,尽管 ab 与 bd 距离相等,但 a 点先兴奋,d 点后兴奋,所以电流计指针发生 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2)刺激 c 点时:兴奋只能由 c 传到 d,不能传到 a,a 点不兴奋,d 点兴奋, 电流计指针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答案】 C
3.如图表示人体的某反射弧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结构________是感受器,能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结构________是效应器,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切断②,刺激③,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做出反应,切断 ③,刺激②,效应器________做出反应。
提示:不需要载体。消耗 ATP。零层。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兴奋在由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信号的转变方式是什么? 提示:化学信号―→电信号。
探讨 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 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
1.2015 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
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 )
A.电信号—电信号
B.电信号—化学信号
C.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突触小体是指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分枝末端的膨大部分形成的
小体,则运动员起跑的一刹那,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应为电信号—
[归纳总结]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1)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C)判断: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2)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图示中与“ ”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 ”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3)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 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1)刺激 a 点,电表①、②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 提示:会。电表①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一次偏转。 (2)该实验能否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 提示:能。
[归纳总结] 1.突触信号转化 在突触小体上的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为电信号→化 学信号→电信号。 2.神经递质 (1)本质:神经细胞产生的一类化学物质,对有相应受体的神经细胞产生特异 性反应(兴奋或抑制)。 (2)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有受体蛋白)。 (3)最终去向:迅速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触小体或扩散离开突触间隙,为下一 次兴奋做好准备。
(2)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图中突触小泡内的 A-C 通过________这一跨膜 运输方式释放到________,再到达突触后膜。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突触后神经元会表现为持续________。
【解析】 (1)分析图示,A-C(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可在 D 酶的催化下分解为 A 和 C,其中 C 能被突触前神经元重新吸收用来合成 A-C。 神经递质除乙酰胆碱外,还有多巴胺、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等。(2)突触小泡 中的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上的相 应受体结合。(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 D 酶失活,则兴奋性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不 能被分解,会持续发挥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合作探讨] 探讨 1:图示为排尿反射,读图并探讨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