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孝义皮影的艺术魅力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剧种之一,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被列为重点保护对象。
孝义皮影戏有着深厚的音乐底蕴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这是其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音乐风格孝义皮影戏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山西地方特色,它结合了山西大鼓、花鼓、拉弦、箫笛等当地传统乐器,采用古老的民歌、山西花鼓、山西大鼓等音乐体裁,形成了独特的音乐形式。
这种音乐风格以其独特的节奏和调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音乐表演形式孝义皮影戏的音乐表演形式独具一格,既包括音乐奏鸣、同歌唱、同调词、音乐伴奏等基本表演形式,又加入了架子鼓、大锣、小锣、铛、铃铛等打击乐器与音效的运用,同时,演员们还会带着音乐唱出戏剧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达,形成了声情并茂的音乐表演形式。
三、音乐内容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内容丰富多彩,既有热闹欢快的出戏音乐,也有悲愤戚然的悲戏音乐。
这些音乐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剧中人物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使音乐与戏剧紧密融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戏剧艺术形式。
在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中,音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承者需要继承和传承音乐的精髓,以保证孝义皮影戏的艺术品质和特色。
同时,孝义皮影戏的传承者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录音、录像等技术,将音乐记录下来,使之不至于失传。
总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是其得以保护和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其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因素。
传承者需要继承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音乐艺术,将其融入到现代舞台艺术中,使其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县是山西省的一个县,也是中国的皮影戏之乡。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
本文从“非遗”语境下的视角,对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和传承进行了探讨。
1.音乐风格孝义皮影戏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丰富多彩。
其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常规音乐,如敲锣打鼓、古箏、琵琶等传统乐器;另一种是皮影戏独特的音乐配乐。
前者主要负责场上气氛的营造和节奏的掌控,而后者则是配合皮影角色和情节的变化,包括伴奏乐和间奏乐。
2.音乐表现形态孝义皮影戏的音乐表现形态多种多样,有歌唱、念白、吟唱、说唱、吟诗等多种表现形式。
其中,念白是皮影戏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是皮影戏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念白一般由儿童演员进行,另有一些老艺人也进行念白表演。
由于皮影戏的剧情具有情景转换的特点,因此念白的语调十分重要,能够营造出相应的情境与氛围。
折子戏是孝义皮影戏的一种表演形式,是指以选自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为素材的短剧。
在折子戏表演中,音乐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般来说,中途的小幅度伴奏音乐佐以说唱,将戏曲节奏点亮,代表戏中角色的音调、音量、音色多方面的特征都由音乐在声音的形式上面体现出来。
此外,孝义皮影戏音乐在配合皮影变化的过程中,还常常运用“断奏法”和“托奏法”这两种技法。
前者通过演奏突然而戛然结束的乐声来表现剧情的紧张、悬疑;后者则是通过演奏持续而不断的乐声,强化角色情感的表现和推动剧情的发展。
二、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悠久,已有400多年历史。
然而,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逐渐边缘化,以及舞台表演的市场化、娱乐化,孝义皮影戏目前正处于面临生存困境的境地。
针对这一情况,孝义皮影戏的传承者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1.传承形式孝义县成立了皮影戏研究所,培训了一批皮影戏演员,并将皮影戏教育纳入了学校课程。
孝义皮影戏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和文化部门对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和保护予以了大力支持。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我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
山西孝义皮影有“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个主要的派别。
皮影戏中的人物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气味,使它具有艺术欣赏性和收藏价值。
本文概述了山西孝义皮影戏,对山西孝义皮影戏中的艺术特点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纸窗皮腔影戏;纱窗碗碗腔影戏;艺术特点皮影戏最先出现在我国秦朝,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鼎盛,在元代的时候已经传到了西亚和欧洲各地。
皮影戏是把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艺术殿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
一、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概述山西皮影戏最具代表性的是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戏分为“纸窗皮影戏”和“纱窗皮影戏”两种。
纸窗皮影戏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麻纸粘接而成的,固定在框架上;而纱窗皮影戏中的纱窗子的屏幕是纱质的。
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唱腔上以及舞台艺人结构、舞台设置虽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制而成的。
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窗子”上的影子来表演的。
孝义皮影造型粗矿、线条简单、手法夸张,主要表现人物的性格。
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了陕西等地精细的特点,这就又形成了孝义皮影的新的艺术特点俏丽、活泼、线条繁简并用,并且在涂彩区分部位,有浓淡变化,使平面的人物雕刻出来复有立体感的感觉。
二、山西孝义纸窗皮腔影戏的艺术特点(一)纸窗皮影戏的概述。
纸窗皮腔影戏的故事脚大多都是封神榜戏;音乐唱腔是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乐器很少,在全国都很罕见,特别有自己的特色;表演技巧使用的是油灯、纸窗。
在皮影人物的胸部都要安装一个主杆,它在屏幕上是不能转身的;人物造型上一般都有九块结构,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皮影人物造型形式,并且很具汉画像石的风韵。
因此,纸窗皮腔影戏属于比较古老的影戏。
(二)纸窗皮腔影戏的头饰脸谱。
纸窗皮腔影戏中的皮影人物通常是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结构而成的,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的,可以卸下来更换,这样就方便于每一个角色的运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我国传统的皮影戏曲之一,始于清康熙年间,有着250多年的历史。
2006年,孝义皮影戏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成为关注的焦点。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主要由打击乐和弦乐两部分组成,打击乐器有鼓、锣、木鱼等,弦乐器有胡琴、扬琴、笛子等。
相比其他地方的皮影戏,孝义皮影戏的音乐更为简洁、富有节奏感。
其中,打击乐器的使用更为突出,配合演员的动作,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氛围,尤其在打斗、竞赛等场景中,音乐的力量达到了最高点。
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在“非遗”保护的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传承至关重要。
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主要有三大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是音乐传承问题。
现在的孝义皮影戏演员多数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上承载着孝义皮影戏的传统音乐,但由于年龄等因素,他们的身体条件、音乐水平都受到了限制,因此如何把传统音乐传承给年轻人,让他们继承并发扬传统音乐,这是孝义皮影戏传承中的一大难题。
其次是创新传承问题。
孝义皮影戏的传统音乐虽然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独特特色,但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仅仅停留在传统音乐上,就会让演出过于单调、缺乏新意。
因此,怎样让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与当代音乐相结合,创新出具有现代感的音乐,是孝义皮影戏传承中的另一大难题。
最后是市场传承问题。
孝义皮影戏在当地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不够有影响力。
因此,如何让孝义皮影戏走出当地,走向全国并获得更多的支持,是孝义皮影戏传承中的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非遗”保护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至关重要。
要想让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得到传承,必须加强对年轻人的培养,让他们学习传统音乐并将其传承下去,同时根据现代社会的需要,让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与当代音乐相结合,并创新出具有现代感的音乐。
此外,还需要通过更广泛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孝义皮影戏,支持孝义皮影戏的传承。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

关于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的探析【摘要】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点。
该戏曲起源于山西孝义县,因其精湛的皮影技艺和独特的演出形式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和音乐表演等方面对山西孝义皮影戏进行了探讨。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山西孝义皮影戏以其细腻的刻画、丰富的内容和动人的音乐表演而脱颖而出。
山西孝义皮影戏具有独特的民间特色和艺术风格,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关键词】山西孝义、皮影戏、艺术特点、历史沿革、表演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省孝义市。
孝义皮影戏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被视为民间艺术的珍宝之一。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发展受到了地域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演出形式、剧本内容、人物形象、音乐表演等方面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表现方式。
这些特点不仅展现了孝义皮影戏的传统魅力,也体现了当地文化的独特风貌。
通过对山西孝义皮影戏的深入了解和探索,可以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对于传承和发展这一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广和传播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完。
2. 正文2.1 山西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沿革山西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表演形式之一,起源于山西孝义。
据传,孝义皮影戏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是当地人民在农闲时节采用手工艺和民间艺人表演的一种传统戏曲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孝义皮影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在明清时期,孝义皮影戏逐渐向外传播,受到了其他地区的影响和融合,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风格。
近现代,山西孝义皮影戏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在演出形式上,孝义皮影戏加入了更多的舞台道具和灯光效果,使得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观赏性。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皮影戏剧种之一,起源于山西省孝义市,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孝义皮影戏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传承方式。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体现在器乐演奏上。
孝义皮影戏通常采用打击乐和弦乐相结合的演奏方式,以打击乐为主导乐器。
在孝义皮影戏中,常见的乐器有鼓、钹、锣、木鱼等打击乐器,以及琵琶、二胡、箫等弦乐器。
打击乐器的演奏手法独特,有着明快有力的节奏感,能够带动观众的情绪,增强戏剧效果。
弦乐器则负责表现人物情感和氛围,通过悠扬的旋律来增加戏剧的艺术感染力。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还体现在曲调和唱腔上。
孝义皮影戏的曲调多以山西地方戏曲为基础,兼容了梆子、评弹等多种唱腔风格,因此曲调独具地方特色。
孝义皮影戏中的唱腔通常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能够精准地表达人物的心情和情感。
孝义皮影戏的唱腔还注重对白的抑扬顿挫和音调的转折,通过声音的变化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情绪。
在传承方面,孝义皮影戏的音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其传统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孝义皮影戏音乐的传承主要通过师徒制和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
师徒制是指由老师传授给学徒,通过实际操作和示范来教授音乐演奏技巧和演唱方法。
而口传心授则更注重学徒对音乐艺术的领悟和体悟,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来掌握音乐的精髓。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得以保存和发展,并在年轻一代中得到传承。
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变迁,孝义皮影戏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境。
一方面,现代化的快节奏生活方式和新兴的娱乐方式使得传统戏曲艺术逐渐边缘化,观众对孝义皮影戏的需求减少。
年轻一代的兴趣向和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年轻人对孝义皮影戏缺乏兴趣和认同,导致后继人才不足。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的音乐,需要加强相关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观众的认知度和兴趣水平,并培养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参与到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创作和演绎中。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音乐方面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传承方式。
中国传统皮影戏影子中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皮影戏影子中的艺术之美皮影戏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戏剧形式,以灵活的皮影偶将故事情节表现出来。
它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经过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特而精湛的艺术形式。
在中国民间,皮影戏一直被视为一种娱乐方式,同时也承载着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的表达。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皮影戏所展现的艺术之美。
一、独特的皮影制作工艺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皮影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首先,选取劲韧透明的羊皮或牛皮,进行浸泡、煮熟、晾干等处理。
随后,艺人们使用刀、剪等工具,精细地切割出各个角色的形象,并在其表面上上色。
制作皮影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每一张皮影都是艺人们精心制作的艺术品。
这些精致的皮影不仅形象逼真、色彩鲜艳,还通过细腻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
二、独特的影子表演技巧皮影戏的演出是通过将皮影放置于幕布后方,通过光源的照射将剪影投射到幕布上。
艺人们需要灵活地操作皮影,通过协调手、腕、臂的动作,将影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他们通过皮影的移动、翻转和交替出场,使得人物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皮影戏的表演需要艺人们具备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和高超的技巧,他们能够通过微妙的影子变化,表现出人物的情感和性格,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三、独特的音乐伴奏皮影戏的表演通常会配以特殊的音乐伴奏。
传统的皮影戏音乐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它以锣鼓和打击乐器为主,通过悠扬的乐曲为剧情增添气氛。
音乐的节奏和音色可以与故事情节、人物角色的变化相呼应,使得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
皮影戏音乐的独特魅力与戏剧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皮影戏的独特艺术之美。
四、独特的文化内涵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内涵。
皮影戏的剧本多取材于历史典故、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通过叙述和演绎这些故事,皮影戏将乡土文化和民间智慧传递给后代。
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同时也体现了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思想理念。
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

标题:探索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的魅力导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底蕴。
它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的表现手法,吸引了无数观众。
让我们一起走进皮影戏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魅力。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起源于我国古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最早源于汉武帝时期的"方士戏",后来逐渐演变成"皮影戏"。
皮影戏在唐宋时期达到了繁荣时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到了明清时期,皮影戏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区风格。
二、皮影戏的艺术特点1. 形象生动的皮影造型皮影戏的灵魂在于皮影造型。
皮影艺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熟练的技艺,将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皮影造型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还充满了神话色彩,成为了皮影戏的魅力所在。
2. 丰富多彩的皮影戏表演形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多样,有木偶皮影、人偶皮影、电动皮影等。
各种表演形式各具特色,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听享受。
3. 优美的唱腔与音乐皮影戏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音乐伴奏与唱腔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皮影戏的独特韵味。
三、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皮影戏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如今,许多皮影艺人致力于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将这一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他们不仅积极推广皮影戏,还将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使皮影戏焕发出新的生机。
四、皮影戏的价值与意义皮影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它不仅反映了我国民间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因此,传承和发展皮影戏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结语:皮影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才华。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皮影戏的魅力在现代社会得以延续和发扬。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论孝义皮影戏艺术特征■ 陈 强摘 要:孝义皮影戏有皮腔纸窗皮影戏和碗碗腔纱窗皮影戏,是雕刻、音乐、文学、表演、光学等结合的民间艺术,光和影的艺术上演了一幕幕腾云驾雾、上天入地的剧情。
本文从孝义皮影戏的制作、剧目、表演、音乐等,分析孝义皮影戏的独特视觉魅力。
关键词:孝义皮影;音乐;造型皮影戏历史悠久,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老剧种之一。
《东京梦华录》卷五:“崇、观以来,在京瓦肆技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影戏。
丁仪、瘦吉等,弄乔影戏……其馀不可胜数。
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1]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姜白石有诗云:灯已阑珊月色寒,舞儿往往夜深还,只应不尽婆娑意,更向街心弄影看。
……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2]这些记载都可以看出,宋代皮影戏已经成熟和盛行,皮影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中国皮影最早发源地之一,2006年首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孝义居义村的“三贤设其影乐”、文庙的“三贤演其影乐”碑记可看出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悠久。
孝义在战国时期属魏国,相传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带其门徒田子方、段干木到孝义讲学,传授孔子的儒家学说,利用皮影戏招揽众人来听讲,从而创建了影戏,至今已有2400年的历史[3]。
侯丕烈根据孝义居义村庙中石碑文字记载的研究,在《中国孝义皮影》中推断:“孝义是中国皮影戏的发祥地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卜子夏发明的影戏,且在公元前440年左右留在了孝义。
中国皮影于北魏时期发祥于孝义的观点,即孝义皮影是中国皮影的源头之一。
”[4]孝义皮影戏古老厚重,其艺术特征与山西其他戏曲剧种互相影响。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一、孝义皮影戏人文和地理环境孝义皮影戏诞生于三晋宝地孝义。
孝义地处黄河流域,汾河穿越而过,背靠吕梁山脉中段,有低中山区、丘陵区、台塬区和平原区等,既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又有适宜人居住的平原地带。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中国山西省孝义市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形式。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以皮影为表演载体,结合音乐、唱腔、语言、造型等多种艺术元素,向观众展现复杂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道德意蕴。
在“非遗”保护与传承的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和传承面临诸多挑战。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音律、曲调和伴奏方面。
音律方面,孝义皮影戏采用的是山西大调,其中细分为“正调”、“军乐调”、“清夜调”、“窑洞调”等多种不同的音型。
在这些音型中,正调和军乐调是最常使用的,它们具有明快、豪放、激昂的特点。
曲调方面,孝义皮影戏的唱腔结构比较简单,歌词呈现出一种流畅的语言风格,但在朗唱和跑腔的处理上却非常考验演员对音调的掌握和对情感的把握。
伴奏方面,孝义皮影戏采用的是吐鲁番民族乐器——胡琴和扬琴,这两种乐器可以响亮地表现出音乐的节奏和情感。
然而,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目前面临的传承问题也非常严重。
由于近年来现代化的影响以及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孝义皮影戏演员和传承人选择放弃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和兴趣爱好。
这造成了孝义皮影戏传承人不断减少的问题,也导致了孝义皮影戏音乐特色的逐渐消失。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有多个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需要加强对孝义皮影戏音乐及特色的记录和研究,确保能够保存和传承其经典的音律、曲调和伴奏表现。
其次,需要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教育和传授活动,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中来。
最后,需要积极探索与新的媒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例如使用网络和手机应用程序,来扩大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范围,提高传承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非遗”保护和传承的背景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和传承问题需要我们关注和探讨。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在现代中国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皮影戏在山西孝义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文化的繁荣,民间文艺活动在山西孝义逐渐减少,而皮影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从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孝义皮影戏的传承现状、中小学皮影戏教育实践和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
一、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是一种在纸背后置蒙、在蒙后置灯光、在灯光中操纵皮影人物进行表演的传统艺术形式。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皮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艺术形式,其中又以山西省、甘肃省、河南省、陕西省等地为主要发源地和流行地。
二、孝义皮影戏的传承现状孝义皮影戏是山西省孝义市的一项传统文化,是全国皮影戏中的佼佼者之一。
孝义皮影戏流传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千古传承、流金铸魂的民间艺术珍品。
孝义皮影戏戏种丰富,内容广泛,表演形式多样,从故事情节、造型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孝义皮影戏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困难。
一些老一辈皮影戏艺术家逐渐离世,年轻一代学习接班人较少,致使传承面临一定的挑战。
同时,受传统文化不盛,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冲击等因素的影响,孝义皮影戏的知名度和文化地位也有所下降。
三、中小学皮影戏教育实践为了加强孝义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许多中小学校纷纷将皮影戏纳入音乐教育课程之中,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小学皮影戏的教育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其次,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具体、直观地感受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中小学校可以结合校本课程安排,精心策划皮影戏教育活动。
比如,在音乐教育课堂上,可以通过传统皮影戏的演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欣赏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此外,在学校的传统文化课程中,可以安排皮影戏表演、皮影戏制作、皮影戏展览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全面体验皮影戏的美和魅力。
影舞万象 百味人生——孝义皮影作品赏析

PAGE 28
影舞万象 百味人生——孝义皮影作品赏析
幕后
当她静静地伫立时,美得就像一幅艺术品;当她灵巧地跃动时,生动得宛若一个精灵。
宋代吴自牧《梦梁录》谈到皮影戏人物造型时称:“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刻以丑行,盖亦寓褒贬于其间耳。
”可见,皮影是非常注重象征性、程式化的艺术形式。
皮影的造型借鉴了早期佛教造型、壁画、雕塑、民间剪纸等艺术形式。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以及皮影造型的自律性发展,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审美意味。
孝义皮影的造型法则更是较多地保留了中国传统艺术之精髓。
通过典型性的造型方式、夸张的人物表情面谱、对比鲜明的色彩搭配、动态变幻的动作设计,给人一种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享受。
孝义皮影造型俊俏大方,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波明快;影人肢体部
分之间的组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在孝义皮影
的方寸之间俗与雅、美与丑、古与今的交融尽情展现,我们期待着它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PAGE 29科学之友 2017.11
屏前。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古老的中华传统艺术之一,孝义皮影戏主要有皮腔纸窗影戏和碗碗腔纱窗影戏两种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
目前在我国音乐戏曲中,对于孝义皮影戏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大多以孝义皮影戏中的皮影人偶、历史渊源、美学艺术等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所用声腔、音乐艺术特点与保护传承措施则更是寥寥无几,本文将通过这两个方面,对孝义皮影戏进行一些粗浅的研究与探讨。
一、孝义皮影戏概述(一)孝义皮影戏的历史渊源皮影戏作为我国戏曲艺术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已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孝义皮影戏,可考也有近900年历史了,在宋金时期发展逐渐成熟,到明清时期走向成熟,遍布山西以及周边的省份,据资料记载,在1979年,在驿马乡榆树坪村发掘的一座金代墓葬中有一幅墓壁绘,壁画上有一老者右手高举一酷似皮影的头像正在验光,旁边还有一个妇人帮忙检验,孝义市的皮影木偶博物馆现在珍藏著这幅壁画供人浏览参观,与此同时,孝义市还有类似的壁画被陆续发现。
(二)孝义皮影的特点孝义皮影主要有皮腔纸窗影戏和碗碗腔纱窗影戏两大流派,各派使用的伴奏乐器、人物造型以及演出方式都各有千秋,演唱声腔更是别有韵味,但是也不乏千丝万缕的联系。
1.平民性孝义皮影戏一直都是扎根在民间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每逢过节、婚丧嫁娶,都要请戏班来唱戏,场面红火热闹。
2.精简性皮影戏艺人一般在演出过程当中,需要边控制人偶的活动边演唱歌词,同行内部都流传着“七紧八慢九消停”的俗话,意思是:七个人演出,工作起来紧张;八个人演出,就可以流畅点;而九个人工作起来就轻松的多,所以其演职人员相对精炼。
演出皮影戏仅需要人偶、伴奏乐器和幕布等琐碎道具,设备简单、道具小巧。
3.流动性由于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而皮影戏班恰巧具备人员精炼、设备简单和道具小巧的特征,使得其在周围地区都能够来去自如,加之普通民众对皮影戏的热爱,皮影戏班流动性极强,所以对周围县市乃至晋剧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非遗”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产物,是人类历史、文化、艺术和价值观念的载体。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孝义皮影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音乐特色和传承方式也具有独特的魅力。
孝义皮影戏起源于山西孝义地区,据史书记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在孝义皮影戏的传统表演中,音乐起着重要的作用。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使用笛子、唢呐、古筝、二胡等传统乐器,通过不同的乐器组合,表现出剧情的不同场景和人物性格。
在音乐的演奏中,运用了吹、拉、弹、打的技巧,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方式。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还融入了地方特色的山西民间音乐元素,如山西民歌、山西曲调等,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是通过口传和身教的方式进行的。
乐师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后代,通过学徒制度进行传承。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注重创新和发展。
传承人在学习传统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使音乐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还注重跨代的传承。
传承人会将自己的技艺传给下一代,让后代继续保持和发扬传统的音乐艺术。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由于现代社会的变化,人们对文化艺术的需求和欣赏水平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皮影戏表演方式和音乐形式往往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导致传承人的数量不断减少。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传承需要较长时间的学习和培训,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功利性导致很少有人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传承。
由于孝义皮影戏的地域性较强,只在孝义地区传承和演出,面临着传播范围有限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在探索传统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和发展。
可以通过将孝义皮影戏的音乐融入到现代剧目中,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
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的传播,将孝义皮影戏的音乐推广到更广阔的地区和观众群体。
可以加强传统音乐教育和培训,提高传承人的数量和专业水平。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

孝义皮影戏遗产概述1.引言1.1 概述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瑰宝之一,是山西省孝义市独具特色的地方剧种。
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智慧和情感的传承。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而备受瞩目。
孝义皮影戏起源于中国古代,追溯到了明代,已经有着数百年的历史。
它以戏曲形式将故事情节通过皮影的投影方式呈现给观众。
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根据剧情需要,投影到白色的布幕上。
艺人们巧妙地运用手法,将各种故事情节通过影子的变化和人偶的移动展示给观众,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双重享受。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丰富多样,不仅有在台上演出的舞台皮影戏,还有在民间庙会、婚丧嫁娶等各类场合上演的门市皮影戏。
舞台皮影戏以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吸引着观众的目光,而门市皮影戏则更加贴近人民群众,并通过各种手法将故事讲述给更多的人听,让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之美深入人心。
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还融入了中国古代文学、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
它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独具一格的形象表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为了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他们积极组织培训班和考核评比等活动,传承孝义皮影戏的技艺和经验。
同时,还积极开展宣传推广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孝义皮影戏。
总之,孝义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一支奇葩,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通过积极保护和传承,相信孝义皮影戏的独特魅力将继续在世代相传中闪耀光芒,为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结构的设立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呈现全文的内容,确保文章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1. 引言1.1 概述1.2 文章结构1.3 目的2. 正文2.1 孝义皮影戏的历史背景2.2 孝义皮影戏的表演形式3. 结论3.1 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与保护3.2 孝义皮影戏的艺术价值文章结构部分旨在说明本文的整体组织方式和内容安排。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中国山西省孝义市的一种传统皮影戏剧。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孝义皮影戏因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以及其在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一、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孝义皮影戏的音乐风格受到了当地戏曲、民歌、少数民族音乐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音乐表现的豪迈气概。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强调节奏感和力度感,旋律富有激情和豪迈的气概,能够引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
2. 声部分配的精细处理。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分为木板、丝弦、管乐三个声部,各声部之间协调配合,使音乐具有层次感和错落感。
3. 音乐的表现手法特别丰富。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既有跑调、切调、走调等基本手法,也有微调、快跑调、连调、变调等高难度技巧,使音乐表现更加具有变化和艺术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传统文化遭遇了新的挑战。
在孝义皮影戏音乐传承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1. 缺乏专业人才。
传承的过程中,孝义皮影戏音乐的表现和演绎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但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招徕到足够的专业人才去从事音乐传承。
2. 资金不足。
传承孝义皮影戏音乐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但由于目前文化产业的不景气,孝义皮影戏音乐传承所需的经费并不充足,这直接危及到孝义皮影戏音乐的存续和发展。
3. 传承环境的改变。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这种环境恶化、现实压力等因素也导致了传承的困境,可能会使得孝义皮影戏音乐的传承缺乏必要的条件。
面对孝义皮影戏音乐传承中的挑战和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它的持续发展和弘扬。
1. 加强专业培训。
应对孝义皮影戏音乐传承中人才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加强专业培训,营造更有利的传承环境。
2. 创新表演形式。
可以运用新生代喜爱的表演形式,进行跨界融合,让孝义皮影戏音乐焕发新的生机。
3. 积极发掘文化价值。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皮影戏的代表之一。
自古以来,孝义皮影戏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戏的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音乐特色和传承两个方面对孝义皮影戏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这一非遗文化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孝义皮影戏的音乐是该艺术形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音乐具有独特的特色,借助于声音、节拍和旋律的变化,能够很好地表现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丰富的曲调孝义皮影戏音乐具有丰富多彩的曲调,其中包括了太阳调、春天调、拉丁调等。
每一种曲调都有其独特的音乐特色,可以很好地展现不同情节和场景的氛围,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戏剧内容。
2.鲜明的节奏感孝义皮影戏音乐的节奏感非常强烈,旋律跌宕起伏,能够很好地配合人物动作和戏剧情节,增强视听效果。
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孝义皮影戏音乐能够更好地突出戏剧的紧张感和激烈性,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多样的表现形式孝义皮影戏音乐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多样,既有声乐,又有器乐。
声乐包括了男女角色的唱腔和合唱,能够很好地表现戏剧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器乐则包括了琵琶、二胡、扬琴等乐器,可以很好地配合人物的动作和情节,增强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孝义皮影戏音乐的传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才能够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
在音乐传承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技艺传授孝义皮影戏音乐的传承需要加强对技艺的传授。
传统音乐技艺是孝义皮影戏音乐的灵魂,只有通过专业的师傅传授和学习,才能够保持孝义皮影戏音乐的原汁原味,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掌握这门艺术技艺。
2.注重创新发展在传承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孝义皮影戏音乐的创新发展。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

“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探讨孝义皮影戏是一项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已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种,虽然与其他戏曲不同,但在其音乐特色上却具有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非遗”语境下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与传承。
1. 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孝义皮影戏音乐手段丰富,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其他戏曲中所用的音乐元素,如京剧、黄梅戏、地方戏等。
它主要由以西曲为主的配乐组成,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器相结合,其中打击乐器的鼓点音乐相当精彩。
在孝义皮影戏的音乐里,除了配乐之外,还有伴奏、表演音乐。
伴奏音乐应该是孝义皮影戏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因为它不仅在表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扮演着重要的引导角色,帮助观众了解并理解表演者的动作和场景。
与此同时,孝义皮影戏的表演音乐也是其音乐特色之一。
表演音乐是指表演者所用的歌唱、说白、说唱等呈现,它不仅使观众感受到表演的情感和力度,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其实,这种表演方式应该是孝义皮影戏的精华所在。
孝义皮影戏是一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世代相传,以至于当今儿童中,也有人在学习皮影戏。
但是,它目前还面临着许多困扰,如演员数量不足,作品顶不住比赛、展演的需要等。
要继承和传承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首先需要加强孝义皮影戏音乐手段和表演技法的学习和传承,以及持续不断地招收和培养新一代皮影戏演员和音乐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同时,还应在政策支持和社会认可方面加强关注,大力推广宣传孝义皮影戏文化,使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保护和传承孝义皮影戏的音乐特色至关重要,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个人品格修养的重要体现。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去学习和传承孝义皮影戏,让这项文化艺术在新的时代中蓬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纸粘接而成的 , 固定在框架上 ; 窗皮影 戏中的纱窗子的 而纱
屏幕是纱质的。 这两种在人物的外形上 、 唱腔上 以及舞台艺人 而成的 。他们的表演都是利用投射到 “ 窗子” 的影子来表 演 上
帽子 , 表现 出身份 的卑微 和内心的无 助 ; 老寿星 的特点就 比较
突出了 , 额头大而前 凸 , 前 具有 富贵之 象 , 脸上一副满 意的面
狗精 线条繁简并用 , 疏密个 别 , 并且在涂彩 区分部位 , 有浓淡变 化, 使平面的人 物雕刻 出来复有立体感 的感 觉。
三、 山西 孝 义 皮 影 的 艺 术魅 力
( ) 窗皮 腔 影 戏 一 纸
1纸窗皮影戏 简介 、
纸窗皮腔影戏 , 以孝义为 中心辐射周 围各县 , 是个 年代 已
文化 继 续 散 发 灿 烂 的 色彩 。
关键词: 皮影 ; 孝义皮影; 艺术特 色;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 号 :5 8 J2 . 3
一
文 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5 5 1 {0 0 1 — 1 1 0 1 0 — 3 22 1 )7 0 1 — 2
、
皮影戏背景
2 纸窗皮腔影戏 的头饰脸谱 、 纸 窗皮腔影戏 中的皮 影人 物通常是 由九块或十一块组合 结构而成 的, 然而头部是活动安插在一个身段上 的 , 以卸下 可
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在一起 , 并且拥有着 自己独特的魅 力 , 是
我们艺术殿 宝库里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 部分 。
皮影戏 中的皮影人物有很强的艺术特色 ,它 的造 型俊俏 现十分的流 畅, 特别注重人物头饰服饰 中图案 的装饰效 果 ; 从 图案的颜色对 比中,反应了活泼明快的人物性格和演员 的热
LT IERAR Y T HEOR Y
文 艺 理 论
民 J l奇 葩 ' a
浅析 西孝 义皮影的艺术魅 力
王 策
( 山西省运城学院 美术 系, 山西 运城 0 40 ) 4 00
摘 要 : 阅读 书籍和文献 了解 了山西孝义皮影有“ 通过 纸窗皮影 戏” 纱窗皮影戏 ” 和“ 两个主要的派别 。皮影
久 、 古老的影戏剧种。 很 纸窗皮 腔影戏 的故事脚本——大多都 是封神榜戏 ; 音乐唱腔——是 以小唢呐为主的吹腔音乐 , 器 乐
很 少 , 全 国都 很 罕见 , 别 有 自 己 的 特 色 ; 演 技 巧 — — 使 在 特 表
纸窗皮 腔影 人 的体态 和服装 的装 饰通常 多用 阴雕 的手 法, 但也有阳雕 的手法并用 。从皮腔影戏表演 的实用性上看 ,
情 ;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合很合理 ,所 以表演起来十分灵
活, 充分体现了粗 中有细 、 豪放有致 的艺术风格 。
二、 山西 孝 义 皮 影背 景
我是 山西人 , 很荣幸在我的家乡也 有这样 的文化遗产 。 山
西最具代表性的是孝 义的皮影戏 。 孝义皮影戏分为“ 纸窗皮影
戏 ” 纱窗皮影 戏” 和“ 两种。 纸窗皮影戏 中的纸窗屏幕是用大幅
大方 , 轮廓却是挺拔概括 ; 外 人物 的雕 刻十分 的精 细 , 线条表 似 。而人物总是有大额头 , 头饰都是 向后倾的 , 用的方法有 采 空实脸( 阴阳雕 ) 之分 。而皮影脸谱在雕镂时通常是 五分脸 , 比
如 正侧视( 眼人)但 也有少 数 的七 分脸 , 如斜侧 视 ( 人 单 、 再 双 眼 )这些常常用 于刻 画奸邪丑怪 的人物角色 。 , 在皮影 人物中 , 有地位 的人的头饰就非常的多 , 虽然是 五 分脸 , 但从一 只眼睛里 , 突显 出贵人 的霸气 , 眼就能看 出 也 一 这人的地位 和兴趣爱 好 ; 民头饰 则显 得十分的单一 , 平 头无力 的低着 , 眼睛也无力去睁大看这个社会 , 头戴一顶破 旧不堪 的
皮影戏在我 国出现 的最早 。 最先出现在秦朝 , 在宋代的时 候达到了鼎盛。 在元代 的时候 已经传到了西亚和欧洲各地 。 历
史 是 非 常悠 久 的 , 并且 是源 远 流 长 。 影 戏 是 把 我 国 民 间 工 艺 皮
来更换 , 这样就方便 于每一个角色 的运用 。 窗影人头饰脸谱 纸
用 阴雕 、 雕 、 阳雕 技 法 表 现 出 来 的 。 阳 阴
职 这也是采 结构 、 台设置虽都有各 自的特点 , 舞 但材料却都是用牛皮雕 制 容 。形象 的突 出了人物是 性格 特点 、 位高低等等 ,
的。 孝义皮影 的艺术特点是造型粗矿 、 线条简单 、 手法夸张 , 主
要表现人物 的性格 。随时间的发展借鉴并吸收 了陕西等地精
人物 用二度空 间的观念在兽皮上 留下 了别致 、 具有 自身韵 律节奏感的 艺术品 。人物造 型的多重视 装饰性 , 运用的线条 简洁 、 法夸 张等 , 而表现人物 的性格 和地位 。在涂 彩 区的部 位 , 手 从 各施 浓淡 , 使平 面的雕刻复 有立体感 。如今 因各种 因素皮影这种传统 艺术 面临失传 的可能, 需要有更好的方 法来保护 和发扬 , 使这种
细 的 特 点 , 就 又形 成 了孝 义 皮影 的新 的 艺 术 特 点— 俏 丽 、 这 活
x还有皮 影人物外形的简练 、 常别致 古朴 , 非 每一 个布局
都十分的均衡得体 、 并且 有疏有密 , 中也表现出 了民族审美 其 心理意识的长期沉淀 , 从而形成 了别具一格的造 型风格 。 皮影 人物除 了头盔的结构 , 五官 的结 构形式 、 图案装饰外 , 还用 了 去多虎 、 等吉祥物来装饰 , 龙 寓意为 虎将 、 真龙天 子 、 帝王 ; 同 样也有用狐 狸 、 、 猪 狗等装 饰的 , 表现其身 份是狐狸 精 、 精 、 猪
都很 有汉画像石 的感 觉 , 具象 , 属 没有 明显 分出生 、 、 、 旦 净 丑 等角色 , 然而是 根据每个人物的具体职别 、 个性等方面来刻画 人物形象的 。 影人 的造型手法通常采用粗矿夸张 , 非常强调神 阴雕 、 阳雕 、 阴阳雕 等技法 , 比如有空 脸( 阳雕 )实脸 ( 、 阴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