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笔记和名师郭庆光习题解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
1、识记“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内容、特点,分析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
2、识记“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基本内容、特点,分析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意义
3、识记“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
4、识记“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的基本内涵、分析信息社会中阶层分化问题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识记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2、识记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3、分析赖利夫妇的系统模式、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识记人内传播的定义、特点
2、分析人内传播的互动性
3、理解人内传播的一种形式——内省式思考
4、识记人际传播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
4、运用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分析人类社会传播现象和问题
第二章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识记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及其特点
2、识记信息社会内涵
3、分析传播媒介的进化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识记符号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功能
2、识记意义的内涵
3、理解人类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的产生
3、理解分析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2、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下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民主参与理论
3、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和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Hiason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
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
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 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克劳斯,它概括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社会信息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并不单纯地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和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而作为社会信息物质载体的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类精神劳动的创造物,只有当人们对符号赋予意义时,解读才成为可能。由此可见,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传播(Communication),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其基本特点为:
①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具有交流、交换和扩散的性质。
②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③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⑤传播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存在于动态的运动机制之中,也是一个复杂过程的集合体。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传播(communication)和社区(community)的词根相同,暗示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相似性和关联性。传播必须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同时,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受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取的姿态、措辞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可以说,社会关系式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改变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两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本章的重点包括: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见表2-1)★
表2-1 动物传播和人类传播
考点二: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可以区分为四个发展阶段(见表2-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各种媒介依次取代的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见图2-1)。
表2-2 人类传播活动发展的四个阶段
发展阶段意义局限性
图2-1 人类传播发展的历史进程
考点三: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1.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1)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见表2-3)
表2-3 哈特的传播媒介分类
媒介类型具体内容
(2)传播媒介进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①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其核心思想是: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看,真正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时代的具体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及其开创的可能性。因此,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新方式。
②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社会由此产生。
2.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
(1)信息爆炸
媒介发达带来的最为直观的社会结果是信息的绝对量的增加。信息爆炸所产生的信息洪流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形态,并迎来全新的信息社会。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详解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整理
第一章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指出:纯粹从物理学角度而言,信息就是按照一定方式排列的信号序列,但是仅此一点不足以构成一个定义,信息必须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可见,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体。
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这是最广义的信息概念。
传播学所考察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作为信息的一种类型,社会信息也是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这就是说,精神内容的载体,无论是语言、文字、图片、影像等,都表现为一定的物质讯号,这些讯号以可视、可听、可感的形式作用于人的感觉系统,经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得到处理并引起反馈。因此我们说,社会信息也具有物质属性。
社会信息及其传播又有其他信息所不具备的特殊性质,这就是它伴随着人的精神活动。第一,它不单纯的表现为人的生理层次上的作用与反作用,而且伴随着人复杂的精神和心理活动,伴随着人的态度、感情、价值和意识形态;第二,即便是作为社会信息的物质载体——符号系统本身,也是人与物质劳动密切相关的精神劳动的创造物。
因此,我们把社会信息看作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符号与意义的统一。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库利、皮尔士、施拉姆的观点。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自己整理的完整笔记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
第一部分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现状: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和边缘学科,与诸科学联系渗透因而对象和研究领域不甚明确。分科领域(大众传播学、文化传播学、广告传播学等)繁荣,基础理论研究却显薄弱。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11专硕简答)
(一)传播的定义
1、国外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1)(美)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社会学角度)
传播是指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空间上得到
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2)(美)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的传递过程,而观念和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传达。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
(3)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
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4)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
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5)戈德的“共享说”:传播就是变独有为共有的过程。
2、国内学者对传播的定义
(1)郭庆光(本书观点):传播是指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2)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3)胡正荣:传播是信息的流动过程。传播包含两个要素——信息(传播的材料)、流动。(4)张国良:传播即传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最实用笔记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1.库利的传播定义P2
i.传播学指的是人与人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
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
ii.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作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iii.【社会学的角度】
2.皮尔士的传播定义P2-3
i.传播即为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
能得到传递。
ii.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载体在传播中起到的特殊作用。
iii.【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
3.施拉姆关于传播的定义P3 【三要素:信源、讯息、信宿】
4.阿耶尔P3【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
5.郭庆光:
i.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ii.特点:①信息的共享【交流、交换、扩散】;②在一定社定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③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有强弱之分,社会互动行为】;④传播成立的重要前
提——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⑤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定义P4
i.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
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
作用(或联系)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广义】ii.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2.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P4-5
i.以质、能波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属性(至少就精神内容与载体的不可分离性而言)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 读书笔记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
目 录
第一章 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规律的科学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第二节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第一节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第三节 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第一节 传播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第一节 人内传播
第二节 人际传播
第六章 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
第一节 群体传播
第二节 组织传播
第七章 大众传播
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
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
第八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第一节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第二节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第九章 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第一节 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
第二节 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第十章 大众传播的受众
第一节 “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第三节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第一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
第二节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第一节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第二节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
11.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1.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2.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13.4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详解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14.3考研真题与典 型题
读书笔记
非新传专业写课程论文需要一些传播学方面的理论知识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还行没基础看着也不吃 力**读书上只有这个复习版本的有些内容重复了不过还是有用的。
精彩摘录
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 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形态和文化背 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对语言的需要促进了人类发音器官的发达 传播隔阂是指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复杂性、不确定性以及系统的参与者具有不同的价值观、特定利益、意识 形态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传播上的无意误解或有意曲解。 劳动中的相互协作产生了对语言的需要 社会发展的信息需求是媒介进化的基本动力。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
真题)详解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静业学习网1
【本章概要】
本章主要论述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本章考点以名词解释以及简答题为主,在学习时,需要着重对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等内容加以把握,并大致了解互联网环境下的群体极化现象、互联网环境下群体传播与大众传播的融合等内容。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传播的定义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本质是一种信息共享。
(2)依托于社会关系进行,又反映着社会关系。
(3)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社会行为。
(4)共通的意义空间是否在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存在,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条件。
(5)传播包含行为、过程、系统三个层面的含义。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信息
2社会信息(见表1-3)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为传播学引入了信息这一概念,增强传播学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2)为传播学引入社会环境的因素,拓宽了传播学研究视野,将传播活动置于更广泛的社会系统和社会环境之中,深化关于人类社会传播规律的认知。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概述(见表1-4)社会信息系统概述
2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见表1-5)
表1-5 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
考点四: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1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1)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交往理论。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2019最新笔记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如何把握传播概念
(一)关于传播的定义与传统
1、社会学传统:美国社会学家库利——社会互动理论倡始人。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2、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美国学者皮尔士——符号学的创始人,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3、他们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传统,一是社会学的传统,一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传统逐渐发生融合。信息概念引入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之统一体的信息。
(二)传播的实质与其他定义
1、传播的实质:是一种社会互动行为,人们通过传播保持着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2、施拉姆:当我们从事传播的时候,也就是在试图与其他人共享信息——某个观点或某个态度。传播至少有三个要素:信源、讯息和信宿。
3、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感情、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二、传播与信息:传播学考察的主要对象—始终都是人类的社会信息及其传播活动
(一)信息
1、信息: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它在物质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表述它所属的物质系统,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最广义的信息概念。一切表述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社会信息:除人的生物和生理信息以外的、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社会信息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
虽然我自己考的只是南开,我们系在新传业界没有什么影响力,但我想这本书应该很多学校都要考,毕竟算是国内最好的传播学概论著作之一了,希望对后来者有帮助。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解读
Made by ljxljx
俺认为的核心知识点(括号内数字为word页码):
传播学的相关学科(1)社会传播的特点(1-2)精神交往理论(2)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信息社会(2)符号/意义(3)象征性互动理论(3)现代社会的象征性文化(消费文化)(3)人内传播(3-4)5W模式(4)传播总过程研究(5)人际传播(5)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集合行为(6)霍桑实验(7)企业识别系统(7)大众传播(8)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8)李普曼/拟态环境(8)极权主义/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社会责任/民主参与理论(8—9)大众传媒的特点(9)“把关人”(10)麦克卢汉(10-11)“电视人”与“容器人”理论(11)受众(12)大众社会理论(12)“拷贝支配”理论(12)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13)子弹论(13-14)传播流研究(14)伊里调查:《人民的选择》/“意见领袖”/两级传播(14)《个人影响》/《创新与普及》:多级传播(14)“有限效果”理论(14)“说服性传播”研究(耶鲁研究)(15)“休眠效果”/“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免疫效果”/“警钟效果”(15)自信心假说(15)“使用与满足”研究(15-16)“议程设置”理论(16)“沉默的螺旋”理论(17)“培养分析”(17)“知沟”假说/“上限效果”假说/“信息沟”假说(18)传播学的形成与诞生(18)杜威/库利/帕克/米德(19)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卢因/霍夫兰(19)施拉姆(19)香农/维纳(19)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19-20)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超详细笔记(新闻与传播学考研必备)
找了好长时间的资料然后自己整合一遍,重点无一遗漏,格式都调整完毕,完美主义和强迫症患者请放心使用。——Hiason
传播学教程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泛化:①传播学学科影响力的扩大,在社会高度信息化的进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众多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新的动力;②寻求传播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和核心理论体系, 应回归其学术原点
一、如何把握传播的概念
20世纪初,“传播”成为学术考察的对象
库利(美国社会学家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社会学的传统
1909年《社会组织》中定义传播:“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中得到传递,在时间上得到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和动作、声调、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空间和时间的其他任何最新成果。”
强调传播的社会关系性,把传播看做是人与人关系得以成立和发展的基础。
皮尔士(美国学者符号学的创始人)——符号学或语义学传统
1911年《思想的法则》中论述传播:“直接传播某种观念的唯一手段是像(icon)。即使传播最简单的观念也必须使用像。因此,一切观点都必须包含像或像的集合,或者说是由表明意义的符号构成的。”
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对传播的描述开创了界定传播概念的两个传统,一个是社会学的传统,一个是符号学或语义学的传统。后来,这两个传统逐渐发生了融合,学者定义传播“通过符号或象征手段而进行的社会互动”或“通过社会互动而共享意义”。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课后题答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课后问答题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1、信息的定义
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①定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②特点:一种信息共享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双方须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一种行为、过程、系统。
3、传播学的定义
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是社会科学和应用科学。
4、社会传播的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5、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开放性;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双重偶然性;自我创造、自我完善。
6、双重偶然性
(德)鲁曼: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是人类信息系统特有的属性,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其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若变量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7、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①传播障碍: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
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②传播隔阂: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时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会造成社会成员的认知、判断、决策和行动的混乱,引发系列社会问题。但其存在是必然的。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前习题答案(全)
传播学教程第二版整理版郭庆光课前习题
答案(全)
1. 传播学引论
- 题一:什么是传播学?传播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 题二:列举传播学的两个重要研究层面,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 题三:传播的两个基本过程是什么?简要解释它们的含义。
- 题四:传播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五:简述现代传播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2. 传播学的方法
- 题一:传播学方法论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简要解释其涵义。
- 题二:传播学方法可以分为哪两大类?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三:社会调查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要说明其
重要性。
- 题四:实验方法在传播学研究中的应用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 题五:文献分析在传播学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简要说明其
应用场景。
3. 传播媒介与传播效果
- 题一:传播媒介的种类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二:简述传播媒介的传播功能和特征。
- 题三:传播效果的测量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简要说明它们的应用场景。
- 题四: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是什么?简要解释其意义。
- 题五:简述传播媒介对受众行为的影响机制。
4. 传播受众与传播道德
- 题一:传播受众的分类有哪些?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
- 题二:传播受众的认识过程包括哪些阶段?简要说明它们的意义。
- 题三:传播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要解释其中的含义。
- 题四:传播道德的实施机制是什么?简要描述其运行方式。
- 题五:简述传播受众对传播道德的要求和期待。
5. 其他相关问题
- 题一:传播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 题二:传播学与其他学科有哪些交叉点?简要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圣才出品】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9.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四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本章的重点包括: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
1.传播制度
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的方式(见表9-1)
表9-1 媒介控制的方式
控制主体主要内容
考点二: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1.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2)
表9-2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2.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1)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3)
表9-3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2)社会责任理论(见表9-4)
表9-4 社会责任理论
(3)民主参与理论(见表9-5)
表9-5 民主参与理论
要点具体内容
3.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见表9-6)
表9-6 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的媒介规范理论
9.2 课后习题详解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答:(1)传播制度的含义
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反映,其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教程》笔记和名师郭庆光习题解
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本章概要】
本章梳理了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重要程度三颗星。
本章须记忆和理解的考点包括:传播的定义、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传播与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精神交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本章的重点包括:传播与传播学的定义、社会传播的五种基本形态、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考点难点归纳】
考点一:传播★★★
1传播的定义(见表1-1)
表1-1传播的定义
2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考点二:传播与信息★★
1信息(见表1-2)
表1-2信息
2社会信息(见表1-3)
表1-3社会信息
3信息科学对传播学的贡献
(1)把信息的概念引入传播学领域,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2)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察,有助于探索人类社会传播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考点三:社会信息系统★★★
1社会信息系统(见表1-4)
表1-4社会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