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1(有解析)

合集下载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C.人体所有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相同D.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都具有流动性2.(6分)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C.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有氧氧化释放的能量多3.(6分)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的一组是()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4.(6分)水中氧含量随水温的升高而下降.生活在寒温带湖泊中的某动物,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与其生活的水温有关.如图中能正确表示一定温度范围内该动物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随水温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5.(6分)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的Na+溶液,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6.(6分)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B.花色基因的DNA序列C.细胞的DNA含量D.细胞的RNA含量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题~第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7.(9分)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

2010年高考试题——生物(山东卷)解析版

2010年高考试题——生物(山东卷)解析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综生物(解析版)一、选择题1.(2010山东高考理综)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基因的作用与具体事例的综合分析【解题思路】细胞分裂素的合成过程是受基因控制合成的相关酶作用调控,因此与基因作用有关;过量紫外线的辐射,可能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的产生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极端低温由于结冰导致细胞膜破裂,与基因无关,因此B选项正确。

2、(2010山东高考理综)下列符合现代生物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思路】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力变异所决定。

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3.(2010山东高考理综)由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分析与坐标曲线的综合。

【解题思路】分析坐标曲线可以看出,a为自由扩散,b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物质通过自由扩散(即方式a)运输,因此A错误;方式a与载体无关,只与浓度有关,因此B错误;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因此C正确。

2010高考生物题汇编山东卷

2010高考生物题汇编山东卷

2010高考生物题汇编:山东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0山东理综)1.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 B.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答案:B(10山东理综)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答案:D(10山东理综)3.右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答案:C(10山东理综)4.下关于真核细胞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膜的特定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B.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和胆固醇C.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均在膜上进行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答案:A(10山东理综)5.溶酶体具有细胞内消化功能,其内部水解酶的最适pH在5.0左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B.溶酶体执行功能时伴随其膜组分的更新C.细胞质基质中的H 被转运到溶酶体内需消耗能量D.正常生理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答案:D(10山东理综)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答案:C(10山东理综)7.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答案:B(10山东理综)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正确表述是A.在K/2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D.在K/2时捕捞鱼类最容易得到日最大捕获量答案:C(10山东理综)26.(15分)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

2010年高考部分生物试题

2010年高考部分生物试题

2010年高考全国Ⅰ卷生物学部分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植物体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 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2.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4.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

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

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长素浓度是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

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3(有解析)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3(有解析)

2010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适合:新课标地区11.人的血清白蛋白(HAS)在临床上需求量很大,通常从人血中提取。

但由于艾滋病病毒等人类感染性病原体造成的威胁与日俱增,使人们对血液制品顾虑重重。

如果应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那么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就会安全、高效地满足人类需求。

下图是利用牛奶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1)以上过程中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属于细胞水平的有:。

(2)在基因工程中,我们称①为目的基因,获取目的基因时可能用到的工具酶是。

在①进入③之前要构件基因表达载体,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除目的基因外,基因表达载体还必须含有,实现①进入③的常用方法是。

(3)图中②一般经过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母细胞去核作为受体细胞,对卵母细胞的去核处理一般选择在时期进行。

(4)④的早期培养需在培养液中进行,该培养液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外,一般还需加入以防杂菌的污染。

(5)把⑤送入⑦的最佳时期是。

用这种方法生产药物与工厂化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在于。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选修教材的重点内容,且都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能力及信息转换能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下图为酿制葡萄酒的两个简易装置,请分析回答:(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所以,酵母菌的异化类型属于型,其同化类型属于型。

(2)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来源是。

(3)制作果酒,需将温度严格控制在℃。

制作果酒后制果醋,应将温度控制在。

NaHCO溶液的作用是;若用乙(4)甲装置中,A液体是,3装置,在发酵过程中,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与乙装置相比,甲装置的优点是(5)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1/3的空间,这是因为。

(6)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用来检验。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生物试题(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生物试题(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生物试题及解析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外排和内吞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而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因为核糖体无膜。

答案B选择题2:光照条件下,给C3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根据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变化过程:C3植物:14CO2→14C3→(14CH2O);C4植物:14CO2→14C4→14CO2→14C3→(14CH2O)。

故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及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束鞘的C3中都可检测到14C;含14C的葡萄糖在C3和C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等中间产物中也可检测到14C,A、B、D三项说法正确。

随光照强度增加对C4的利用加快,不会出现14C4的大量积累,故C项错误。

答案C选择题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解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应是“J含量随时间的变化2n→4n→2n;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增大而增大;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的浓度达到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值),故D项符合题意。

2010年《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0年《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8生物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5分>1.1882年,日本高木兼宽发现,在M饭中加入麦麸,副食中加入牛奶和肉食,可使脚气病患者的发病率大量减少,说明麦麸、牛奶和肉食中含有较多的< )tmMzO6OpQWA.维生素A B.维生素B1C.维生素C D.维生亲D2. 小红这几天刷牙时,牙龈经常出血,你建议他应该多吃一些< )A.M饭.馒头B.鱼.肉.奶.蛋C.新鲜蔬菜D.奶油.巧克力3. “绿色食品”指的是< )A. 富含叶绿素的食品B. 新鲜的蔬菜C. 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 贴有“绿色”防伪标记的食品4.下列哪个特点不能增加小肠的内表面积< )A.有肠腺,能分泌肠液B.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C.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D.小肠长约5-6M5.下图甲、乙、丙是三种等量食物进入消化道后,该食物残留量与时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甲、乙、丙三者依次为< ) A.蛋白质脂肪淀粉B.脂肪淀粉蛋白质tmMzO6OpQWC.淀粉蛋白质脂肪D.蛋白质淀粉脂肪6.下列有关人体消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消化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为40℃ B.一种消化酶只能消化一种或一类物质C.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被小肠吸收的物质D.胆汁内含有消化脂肪的消化酶7.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我们周围出现了许多超重儿童,若从饮食习惯考虑,则造成他们超重的原因可能是< )tmMzO6OpQWA.饮食主要是蔬菜,水果为主B.喜欢吃较多的甜食和肉类食品C.食物多样化,谷类为主D.经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8.下列关于营养合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食物要多样化,不挑食,不偏食B.为了保持身体苗条,只吃蔬菜和永果,不食鱼肉C.高血压患者要少吃盐,尽量少吃肥肉和荤油D.儿童、青少年要多吃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同时食物也要多样化9.下列对食品安全性的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A.超市中的食品都是安全食品B.只要按规定标注品名、产地和使用方法的食品就是安全食品C.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限的食品是安全食品 D.以上说法均不够正确10.有关食品安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用清水浸泡、冲洗被农药污染的蔬菜和水果 B.买肉时一定要买经过检疫合格的C.不吃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 D.被农药污染的食品要充分煮熟再吃11.一成年男子每天消耗的能量约为15100KJ,如果这位成年男子每天从食物中吸收100g蛋白质,500g糖,100g 脂肪<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热价分别为17.15千焦/克、17.15千焦/克、38.91千焦/克),经过3个月后,这位男子的体重可能< )tmMzO6OpQWA.增加B.减少C.不变D.都不对12.人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 )A.糖类B.二氧化碳C.能量D.葡萄糖13.我们每天要呼吸两万多次,呼吸时吸入的氧的最终去向是 < )A.构成细胞B.到组织细胞处交换二氧化碳C.到血液处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D.到组织细胞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14. 呼吸系统中的哪个结构特点与进行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无关? < )A.肺泡壁很薄B.毛细血管壁很薄C.气管比较长D.肺泡数量多15.下列关于平静状态下呼吸过程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B.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上升,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C.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经呼吸道进入肺D.胸廓回缩,肺缩小,肺内气压上升,外界空气经呼吸道进入肺16.呼吸运动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完成依赖于< )A.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B.肺泡的弹性C.气体分子的扩散D.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17.关于用鼻呼吸而不用口呼吸的原因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鼻腔的入口处丛生鼻毛,能阻挡灰尘B.鼻腔的鼻黏膜能够分泌粘液,粘住灰尘和细菌C.鼻粘膜内分布着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使空气温暖、湿润D.鼻毛可以减慢吸入空气的速度18.下图表示血液流经某结构后某些成分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该结构为< )A.肺B.组织细胞C 肝脏D.肾脏19.下图为人体血液循环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0年高考理科综合广东卷生物学部分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

共6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 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某矿物质离子示意图。

据图判断,该离子跨膜进入根毛细胞的方式为A. 自由扩散B. 协助扩散C. 主动运输D. 被动运输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共生C.寄生D.捕食3.骨髓移植是治疗白血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移植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在患者体内A.正常生长B.增殖并分化成多种细胞C.分泌抗体D.杀死各种病原菌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NA 是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B.每种氨基酸仅有一种密码子编码C.DNA 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D.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 全身出现性过敏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 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22.新技术的建立和应用对生物学发展至关重要。

下列技术(或仪器)与应用匹配正确的是A.PCR技术——扩增蛋白质B.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C.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的基粒D.花粉离体培养——培育单倍体植物25.小李尝试制作果酒,他将葡萄汁放入已灭菌的发酵装置中进行试验(见图10),恰当的做法是A.加入适量的酵母菌B.一直打开阀b通气C.一直关紧阀a,偶尔打开阀b几秒钟D.把发酵装置放到4℃冰箱中进行试验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82分。

2010年高考生物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生物真题(Word版)——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生物试题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5 题, 共计 30 分)1、(6分)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B.m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C.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2、(6分)光照条件下,给C3植物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中的14C。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检测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管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3、(6分)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下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4、(6分)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5、(6分)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4 题, 共计 42 分)31.(8分)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

将切开的茎段浸没在蒸馏水中。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弯曲生长,如图所示。

201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含解析版)

2010年北京市高考生物试卷一、本卷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6分)在家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2.(6分)下列对生物细胞代谢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拟核区转录信使RNAB.乳酸菌在细胞质基质中产乳酸C.衣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D.酵母菌的高尔基体负责合成蛋白质3.(6分)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B.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C.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D.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4.(6分)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A .B .C .D .5.(6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20分)在验证生长素类似物A对小麦胚芽鞘(幼苗)伸长影响的试验中,将如图1所示取得的切段进入蒸馏水中1小时后,再分别转入5种浓度的A溶液(实验组)和含糖的磷酸盐缓溶液(对照组)中。

在23℃的条件下,避光振荡培养24小时后,逐一测量切段长度(取每组平均值),实验进行两次,结果见如柱状图2。

请分析并回答:(1)生长素类似物是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 作用的一类化合物。

本实验中 mg/L 浓度的溶液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2)振荡培养的目的是:①增加溶液中的 以满足切段细胞呼吸的需求;②使切段与溶液成分接触更 。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2(有解析)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2(有解析)

2010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适合:新课标地区6.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

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衣壳蛋白组成的病毒颗粒。

乙型肝炎病毒的的细胞是,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和。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

此时乙肝病毒(填“有”或“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细胞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疫苗。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是免疫有关的知识,这是人体环境稳态调节的重要内容,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

该题材料来源于生活中的化验单,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学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某家畜的耳朵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的F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甲组杂交1。

(2)除了上述的3种组合之外,如果进行尖状×倒扇状杂交,得到的后代表现型是圆状,则基因型是。

如果进行尖状×尖状杂交,得到后代表现型是尖状,则基因型是。

F中圆状的家畜与另一纯合椭圆状的家畜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3)让乙组后代1论上是。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生物试题(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生物试题(精)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生物试题及解析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不直接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就能完成的是()A、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C、m 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D、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解析: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属于外排作用,吞噬细胞对抗原的摄取属于内吞作用,外排和内吞作用均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植物体细胞杂交中原生质体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而m RNA与游离核糖体的结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关,因为核糖体无膜。

答案B 选择题2:光照条件下,给C3和C4植物叶片提供14CO2,然后检测叶片的14C o 下列有关检测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可到14CB、在C3植物和C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中可检测到14CC、随光照强度增加,从C4植物叶片中可检测到含14C的C4大量积累D、在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束鞘的C3中可检测到14C解析: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根据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变化过程:C3 植物:14CO2—14C3—(14CH2O );C4 植物:14CO2T14C4—14CO2 —14C3—(14CH2O)o 故C3植物的淀粉和C4植物的葡萄糖中及C3植物叶肉组织和C4植物叶维束鞘的C3中都可检测到14C ;含14C的葡萄糖在C3和C4植物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等中间产物中也可检测到14C,A、B、D三项说法正确。

随光照强度增加对C4的利用加快,不会出现14C4的大量积累,故C项错误。

答案C选择题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B、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C、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D、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解析: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应是“ J”型曲线;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2n—4n—2n;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增大而增大;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当CO2的浓度达到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达到最大值),故D项符合题意。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理综试卷生物部分(全国卷ⅱ)(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版)

2010 年全国一致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参照答案与试题分析一、选择题(共 5 小题,每题 3 分,满分 15 分)1.( 3 分)以下对于高尔基体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高尔基体膜拥有流动性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D.高尔基体拥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考点】 2E:细胞器中其余器官的主要功能;2H:细胞器之间的协分配合.【剖析】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和磷脂构成,其构造特色是拥有必定的流动性,功能特色是拥有选择透过性.在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中,核糖体是合成场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对其进行了加工和运输,线粒体在此过程中供应了能量.【解答】解: A、生物膜的构造特色就是拥有流动性, A 正确;B、抗体属于分泌蛋白,高尔基体拥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所以属于分泌蛋白的抗体从合成到分泌需经过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 B 错误;C、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高尔基体膜也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C 正确;D、高尔基体拥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 D 正确。

应选: B。

【评论】此题观察高尔基体的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要求,难度不大,考生识记高尔基体的有关知识以及生物的构成和构造特色即可解题.2.( 3 分)以下对于免疫细胞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效应 T 细胞能够开释淋巴因子B.T 淋巴细胞能够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 B 淋巴细胞只好产生一种抗体1【考点】 E4:人体免疫系统在保持稳态中的作用.【剖析】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由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由效应T 细胞分泌)、溶菌酶等.【解答】解: A 、效应 T 细胞能够开释淋巴因子,促使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故A 正确;B、B 细胞大多数分化收效应 B 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故B错误;C、免疫细胞包含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故 C 正确;D、一个效应 B 细胞只好产生一种特异性抗体,故 D 正确。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1)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1)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含解析版)(1)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全国卷Ⅱ)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3分)下列关于高尔基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尔基体膜具有流动性 B.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C.高尔基体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 D.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2.(3分)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3.(3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4.(3分)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 C.2:1 D.3:15.(3分)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A.B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中含有B淋巴细胞中的抗体基因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42分)6.(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氮、磷、镁3种元素中,构成生命活动所需直接能源物质的元素是,构成细胞膜的元素是。

(2)缺镁时植物叶片发黄,其原因是。

(3)在提取叶绿体色素的过程中,研磨叶片通常需加少量二氧化硅、碳酸钙及适量丙酮。

2010浙江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版)

2010浙江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word版)

2010浙江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一、选择题(本小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解析:接种疫苗后,机体会产生记忆细胞,也分泌抗体;如果有同样的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快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新的效应B细胞和新的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进而产生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

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二次免疫反应的机制,使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答案:C。

2.在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抗除草剂的转基因烟草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烟草花叶病毒的核酸B.用DNA连接酶连接经切割的抗除草剂基因和载体C.将重组DNA分子导入烟草原生质体D.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烟草细胞解析: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DNA,而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所以A错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连接由DNA连接酶催化连接,B正确;受体细胞为植物细胞,所以可以是烟草原生质体,C正确;目的基因为抗除草剂基因,所以未成功导入目的基因的细胞不具有抗除草剂的能力,筛选的时候应该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转基因细胞,D正确。

答案:A。

3.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缔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解析:从图中个体数量在K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生态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高考生物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1(有解析)2010年高考最有可能考的15道非选择题适合:新课标地区1.下图是从不同生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

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2)某同学将图甲细胞制成临时装片,滴加一定浓度的KNO溶液,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3分离现象,一段时间后又发现细胞会自动复原。

与此现象有关的细胞器是(填标号)。

(3)若将图甲细胞与烟草细胞杂交,首先要用酶处理细胞得到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的结构由图中(填标号)三部分组成。

(4)从细胞膜上提取了某种物质,用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则说明细胞膜的组成中含。

(5)若图乙细胞能分泌抗体,则该细胞是细胞。

此类物质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器顺序是(填标号)。

【猜题理由】该题考查了细胞器分离的常用方法、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原因、利用酶解法获得原生质体的方法以及原生质体的结构、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方法、免疫物质以及蛋白质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细胞器名称等知识点。

本题以从不同生物组织中分离出来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学生对课本中模式图的掌握情况,又考查了考纲中要求的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三种能力,特别是获取信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要求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2.氨基丁酸(GABA)作为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递质,在控制疼痛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有关问题:(1)GABA在突触前神经细胞内合成后,贮存在内,以防止被胞浆内其它酶系所破坏。

当兴奋抵达神经末梢时,GABA释放,并与位于图中上的GABA受体结合。

该受体是膜上某些离子的通道。

当GABA与受体结合后,通道开启,使离子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上述过程体现出细胞膜具有功能。

如果用电生理微电泳方法将GA-BA离子施加到离体神经细胞旁,可引起相同的生理效应,从而进一步证明GABA是一种性的神经递质。

(2)释放的GABA可被体内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

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抑制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缓解病情。

这是由于,从而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

(3)图中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它的嵌入起到了与GABA一样的功能,从而可(填“缩短”或“延长”)该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产生麻醉效果。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的是神经调节的内容。

该内容是高考中必考常考的内容之一。

本题题干材料与实际有密切关系,可以考查考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题通过图形的分析还考查了学生的信息转换能力。

3.1855年德国学者魏尔肖(R.Virchow)提出“一切细胞来自细胞”的著名论断,即认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

现在除细胞分裂外还没有证据说明细胞繁殖有其他途径,可以说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以下是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些图像,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若图①表示某植株体内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体细胞,则此细胞的下一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2)若图②表示某高等雄性动物睾丸里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精原细胞,其细胞内染色体上的基因A、a、B、b分布如图,那么此细胞分裂得到子细胞其基因型是。

(3)如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该细胞有条染色体,条染色单体。

(5)图中④中AB段对应细胞周期的,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猜题理由】此题主要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及配子的形成过程两大知识点。

细胞的增殖是高考必考的考点,一般是会将细胞的有丝分裂和细胞的减数分裂综合起来考查,通常会结合各种图形和曲线来出题,对学生要求较高,该类题型虽难度不大,但知识点多,主要考查学生的图表识别与分析能力。

4.产前诊断是优生学的主要措施之一,其中的羊水检查是针对孕妇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主要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的细胞。

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并诊断胎儿是否患有某些遗传病。

下图甲是羊水检查的主要过程,图乙是某患者家系遗传系谱简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对获取的胎儿细胞进行悬浮培养过程中,需配制培养基(液)。

合成培养基(液)中除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外,往往还需添加一定量的,以保证细胞正常的分裂和生长。

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还需向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

若需检测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症,最好选用期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鉴别。

(2)某次羊水检查中发现一男性胎儿(上图乙中的III-10)表现正常,但调查却发现其姐姐(上图乙中的III-9)患有某种遗传病(用A、a表示)。

请根据图乙,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

②若III-7与III-9婚配,则生出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

③若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医生s将该家系中部分成员A、a基因所在的DNA分子进行处理,经电泳分离后结果如右图所示。

由电泳图谱分析可知,该胎儿是否患有该种遗传病,理由是。

【猜题理由】本题是综合性题目,主要考查动物细胞工程、人类遗传病及预防、遗传发病几率的计算等。

这些都是考纲中理解及应用层次的内容,是高考中经常考的内容。

本题可以考查学生的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图形分析能力及计算能力。

5.下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请回答有关问题:(1)甲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判断的依据是。

(2)5和6基因为,其后代两病兼患女孩的概率是。

(3)13III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I代中的。

若11III和12III婚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4)若6再次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虽已鉴定胎儿为女性,但医生仍建议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原因是。

(5)研究发现基因上碱基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物性状的变异。

若有一亲代个体的细胞中DNA上某个碱基对发生改变,而其子代的性状并未发生改变。

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种)。

【猜题理由】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知识。

人类遗传病关系到人体健康,这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题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1)离心法(或差速离心法)(2)6、10、9 (3)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缺一不给分)1、3、5 (4)蛋白质(5)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9、11、4【解析】解答本题需先准确识别细胞模式图中的各结构名称。

(1)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滴加一定浓度的KNO溶液植物细3胞质壁分离后有自动复原的原因是由于t K和3NO 离子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主动运输需载体参与消耗能量,因而该过程与核糖体、线粒体和液泡有关;(3)植物体细胞杂交前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原生质体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4)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的物质是蛋白质;(5)分泌抗体的是浆细胞,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合成分泌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不能答线粒体,线粒体的作用是功能)。

2.【答案】(1)突触小泡突触后膜阴信息交流抑制(2)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分解速率降低(3)GABA受体,延长【解析】题干中已明确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内,从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发生结合,由于结合的结果是抑制突触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因而内流的是阴离子而不是阳离子,也说明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释放与作用的过程说明了细胞膜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氨基丁酸转氨酶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作用。

GA BA分解速率降低,突触后膜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被抑制,从而可治疗癫痫病人。

从放大图可看出,麻醉剂分子嵌入的结构是GABA受体,它可延长离子通道打开的时间起抑制作用,从而产生麻醉效果。

3.【答案】(1)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2)AaBb (3)卵细胞或极体 3 0 (4)② BC DE (5)间期 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解析】(1)图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图,它的下一个时期是后期,特点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2)从图2染色体的特点判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产生的子细胞基因型不变;(3)图3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应是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由于是雌性个体,因而为卵细胞也可能是第二极体,细胞中染色体有3条,没有染色单体;(4)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图②,图④中BC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DE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没有染色单体,只有一个DNA,因而图①对应于图④中的BC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DE段;(5)图④中AB段一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最终变成2个,说明发生了DNA的复制,这是细胞周期的间期。

4.【答案】(1)血清(或血浆)抗生素有丝分裂中(2)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②1/3 ③是,胎儿具有该病患者I、3II、5II都具有、而其他正常个2体都不具有的DNA片段F【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液中除了所需的无机营养、有机营养外。

往往还需加动物血清提供一些未知的营养成分。

在培养过程中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可以加入抗生素。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而可以通过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相来判断。

(2)由乙图中5II、6II都有病而10III没有病可判断该病为显性遗传病,又由于9III 有病可判断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III-7与III-9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或Aa,它们婚配,生一个患病女孩的几率为(1/3+2/3×1/2)×1/2=1/3。

2I、3II、5II都患有该病,由电泳图谱分析可知2I、3II、5II共有DNA片段为F,胎儿也具有,说明胎儿也患有该病。

5.【答案】(1)常,隐性5和6均不患该病而10III患病,说明5和6均是该病的携带者(2)BAaX Y、B bAaX X,0 (3)2I和4I 2/9 (4)即便是女儿的话,也有可能患病(5)a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而不是在生殖细胞中;b 突变发生在父方生殖细胞的细胞质DNA上,则受精后一般不会传给子代;c突变产生的是一个隐性基因,并将该隐性基因传给子代,而子代为杂合子,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d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突变基因与正常基因有可能翻译出相同的氨基酸;e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基因的变化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