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教学法》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数学学习: 数学学习是指学生根据预定目标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发展的一种思维过程。

2. 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了完成—定的教学目标,对构成教学的诸因素,在时间与空间方面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简化的组合方式及其活动程序。

3. 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指数学活动中的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它既具有思维的一般性质,又有自己的特性。最主要的特性表现在其思维的材料和结果都是数学内容。

4. 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地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

5. 数感:数感是指对数的含义、计数技能、数的顺序大小、数的多种表达方法、模式、数运算及结果的准确感知和理解。

6.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一种知识、技能甚至方法、态度的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从方向来看,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从效果看,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7. 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目标是数学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它规定着数学教育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

8.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是由小学数学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指导的,为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而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整套活动方式。

9.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有根据的思维。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其中分析、综合是最基本的方法;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其中概念又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

10. 谈话法: 谈话法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谈话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11.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依托于对形象材料的意会,从而对事物做出相关理解和思考。其特征是思维材料的形象性,它来自感性认识,又高于感性认识。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直感和想像。

12.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指导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的思维。

二、填空题

1.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2. 小学数学成绩测评命题的依据是数学课程标准。

3. 小学数学教材中概念的表示法有定义法和描述法两种。

4. 数学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是数学专业知识。

5. 梯形的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是属差式定义。

6. 按迁移的效果分,数学学习的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7.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8.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应用的广泛性。

9. 《数学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

10. 空间观念是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其位置关系保留在人脑中的表象。

11.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

12. 在智力活动中,人的智力因素要想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有良好的情感因素的支持和推动。

13.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演示法、实验法、引导发现法等。

14.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基本上经历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15. “常见的量”在小学阶段主要指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及质量单位。

16. 在第二学段,“统计与概率”的主要内容是简单数据统计过程和可能性。

17.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突发性的,它的基本形式是直觉和灵感。

18. 《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19. 备课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前所做各项准备工作的总称,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20. 概念理解是数学概念学习的中心环节,它以__能否达到“守恒”__为标志。

21.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____;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__过程信心__。

22.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__动手实践__、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23. 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概念、判断和推理 __。

24. 在小学数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要求学生理解的统计量主要有平均数、__中位数 _和众数。

25.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现实__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26. 《数学课程标准》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__实践与综合应用__”等四个学习领域。

27.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__引导者__和合作者。

三、选择题

1. 皮亚杰认为,小学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2.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 ( B )

A 概念、判断和推理 B表象、直感和想象 C 直觉和灵感 D 归纳和演绎

3. 质数和奇数两个概念是 ( D )

A.同一关系 B.并列关系 C.矛盾关系 D.交叉关系

4.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其性质是( D )

A.论证几何 B.立体几何 C.平面几何 D.直观几何

5. 小学生“从学习百以内加减到学习万以内加减”和“从整数整除到小数的除尽并最终认识整除是除尽的特例”这两种认知结构的变化( C )

A.都是顺应 B.都是同化 C.前者是同化,后者属于顺应D.前者是顺应,后者属于同化

6. 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敏捷,接触实质快,能缩短中间环节,简化思考过程。这属于思维品质的 ( B )

A.灵活性 B.敏捷性 C.深刻性 D.独创性

7. “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 C )

A.数感 B.计算能力 C.空间观念 D.统计观念

8. ( C )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A.学习态度 B.学习目的 C.学习兴趣 D.学习效果

9. 下列学习活动中属于概念同化的是 ( C )

A.利用整数加法法则学习分数加法法则 B.利用直观教具探索长方形特征

C.在“小数”概念的基础上学习“循环小数” D.操作探索长方形体积公式

10. 《数学课程标准》选择“数与代数”的内容时,删除了( A )。

A.珠算 B.计算器 C.口算 D.估算

11. 情感因素在认知活动中,具有始动、定向和( D )的作用。

A.激发 B.延迟 C.减低 D.维持调节

12. 小学生学习了4、5、6、7的组成,就可以自学8的组成,这实质上是一种学习的 ( A )

A.顺向的正迁移 B.逆向的正迁移 C.顺向的负迁移 D.逆向的负迁移

四、简答题

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包括哪些项目

答: (1)教学目标评价。 (2)教学内容评价。 (3)教学过程评价。 (4)教学方法评价 (5)教学素质评价。 (6)教学效果评价。 (7)教学特色评价。

2. 简述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应遵循的原则

答: ①教学目标具体化原则。②重视认知建构过程原则。③信息交流多向性原则。④教学方法整体优化原则。⑤信息反馈调控原则。⑥知情交融原则。⑦时控性原则。

3. 选取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

答: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取有三大依据:(1)选取有价值的数学。(2)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3)选取有弹性的数学。

4. 简述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

答: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特点:

(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2)数学学习是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3)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

(4)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体,思考是它的本质。

5.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什么

答: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质是: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

(3)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6. “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什么

答:“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是:

(1)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

(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有助于学生获得必需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并初步发展空间观念、学会推理。

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7. 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贯彻信息反馈调控原则

答: 首先,信息反馈要及时、准确。其次,信息反馈要全面、多向。最后,信息反馈要经济、高效。

8. 简要叙述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答: 小学数学教学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

②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应将学段目标作为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

③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④评价的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

⑤评价结果的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9. 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 教学方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1)在教学目标上,应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均衡发展。

(2)在学习过程上,应强调学生的活动和“再创造”。

(3)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在教法选择上,应强调多法配合,提高整体功能。

10.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11. 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答:运用谈话法要注意以下问题:

(1)谈话前要首先设计好所提的问题。

(2)谈话时要面向全体学生。

(3)谈话后教师要小结。

(4)要注意创造谈话的民主气氛。

12.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有什么特点

答:(1)问题解决指的是学生初次遇到的新问题。

(2)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是新的。

(3)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内隐的和外显的操作活动两个方面。

(4)问题一旦解决,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所获得的新的方法、途径和策略再去解决其他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解决了。

五、论述题

1. 举例说明怎样在教学中把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相结合

答: (1)既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

数学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学到了什么,还要重视他们是怎样学的。要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思考,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

(2)要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在学习初级概念时,要运用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感知的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形成概念。对于教材中的重点,要在学习新课时紧扣重点,练习时围绕重点,时间上保证重点,使学生切实掌握。

(3)要培养学生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自觉性。

要培养学生肯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教给他们观察、

记忆、思考等方法,这些都能改善学生的智力活动,从而使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习策略做出评价,培养组织自己智力活动的自觉性。

2. 举例说明怎样引导小学生学习分数概念

答: 小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需要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

第一阶段,结合生活实例和直观手段,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第二阶段,借助直观图形和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单位“1”、“平均分”、“份”等概念,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最后通过几个人的几分之几等案例,让学生理解单位“1”的确切含义,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初步理解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三阶段,通过分数四则计算,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概念。

最后,结合四则运算的性质,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一个整数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的商,

这样就把分数的概念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3. 试述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答:(1)教育与学习理论方面的依据。

数学与相关学科方面的依据。

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必须体现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

(2)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依据。

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是制定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时必须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4. 举例说明如何贯彻“数学化”原则

答:此原则是指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数学化”的解读,从而实现学生自我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建构。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蕴含的数学问题,分析并抽取其中的数学因素。

(2)用形象化或图式化的形式进行描述并寻找和发现其间的关系或规律。

(3)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关系或规律,并在应用中完善。

5. 怎样看待“数与代数”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价值

答: (1)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符号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语言,方程、不等式与函数是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从而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

(2)在数与代数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探索,数的概念的建立、扩充以及数的运算,公式的建立和推导,方程的建立和求解,函数关系的探究等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发现能力。

(3)在数与代数中,不仅知识中存在着对立和统一,而且研究过程中也充满了对立与统一。同时,在变量和函数的研究中还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而且在数与代数的其他部分的研究中,从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考察,也能使认识更加深刻。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必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学生用科学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

6. 举例说明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

答: (1)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①科学数学对学科数学的制约。②学科数学对科学数学的影响。

(2)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

学科数学与科学数学的区别随着数学教育的层次不同而不同,从小学数学看,其与科学数学具有以下区别

①目的不同。②形式不同。③顺序不同。④认识的起点(基础)不同。

由上所述,科学数学是作为人类认识的结果而呈现的,而学科数学可视为认识对象而存

在。

7. 举例分析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

答:小学生计算出现错误心理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感知比较粗略。 (2)情感比较脆弱。 (3)注意不够稳定。

(4)思维定势干扰。 (5)短时记忆较弱。

8. 以整除概念教学为例说明理解概念时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答:在教学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首先,利用变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教学整除概念时,应通过具体例子引出概念。

其次,对概念要进行多层次的抽象概括。

再次,通过反面衬托进一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第四,通过多层次的概括后,要用简练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

最后,要注意和相近的、易混的概念比较。

六、案例分析

1.要点:本片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感知材料存在复合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引导儿童学习概念时,要尽量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概念的非本质属性的干扰。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首次感知概念时,所选择的感知对象应具有典型性。

参考设计:

(1) 多媒体显示:升降电梯、缆车、风车和吊扇。学生观察。

(2) 师:它们的运动相同吗?

生:不同。

师: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生:缆车、升降电梯是一类,因为它们都是平平的直走;风车和吊扇是另一类,因为它们是在转动。

2. 本案例的设计特色是: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这些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感到亲切,从而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中主动学习。

(2)培养了学生对数学的情感。这些活动中包含了很多生活小常识,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3)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本设计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建构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出自己的答案,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

3.略

4.答:面对“11-9”等于多少这一问题,教师甲让学生一律通过摆小棒来帮助计算,关注的仅是学生计算技能的获得,而忽略了学生是否有动手摆小棒的内在需求,使操作实践成为被动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局限于“知识技能本位”的狭隘观念。教师乙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宽松、开放的空间,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索算法,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从而使数学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电路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题4-2 所示含源单口网络VCR ,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解:图中u 可认为是外加电压源的电压。 根据图中u 所示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3)(6)(5)20(9)50u i i A V A i V =Ω+Ω++=+ 4-5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题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何处划分为好?置 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解:试从下图虚线处将电路划分成两部分,对网路N 1有(节点法) 11 11967 (11)u u u u i ???+-=? ?+????-++=-? 整理得: 1511714u i =- 对网络2N 有 2 5 1133u i i i =?+?= 解得3i A =,用3A 电流源置换N 1较为方便,置换后利用分流关系,可得: ()121031V 1V u +=??=

4-9 求图题4-7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已知0.99α= 解: 施加电源t u 于输入端可列出网孔方程: 12335121(25100)100 (1) 100(100100101010)100.990(2)t i i u i i i +-=-++?+?-?= 将(2)代入(1)得135t i u R i ==Ω 4-14求图题4-10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解 解: 图(a):因电压的计算与路径无关,所以

[5(1)]4(13)4ad ac cd ad ab bd u u u V V u u u V V =+=---=-=+=--=- 图(b): 流出a 点的电流(521)8a i A =++=,流入b 点多的电流(541)8b i A =+-=。 所以ab 之间的等效电路为8A 的电流源,电流从b 端流出。 图(c):导线短接。 4-23 电路如图题4-15 所示,已知非线性元件A 的VCR 为2u i =。试求u ,i ,i 1. 解: 断开A ,求得等效内阻:1o R =Ω 开路电压a u 所满足的方程: ()(11)12111/21 c a c a u u u u +-?=???-?++=?? 求得2a u V =,最后将A 接到等效电源上,如上图所示。 写出KVL :220i i +-=12A i A ?=-或 当1i A =时,1u V =,21120.5,[2(0.5)1] 1.52i A A i A -==-=---= 当2i A =-时,4u V =,21421,[212]32i A A i A -===-+= 4-25 试求图题4-17所示电路中流过两电压源的电流。

公司财务第四次作业参考答案

第九章公司营运资本管理 一、判断题: 1、积极型资本组合策略的特点是:只有一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用流动负债来融通,而另一部分波动性流动资产、恒久性流动资产及全部长期资产都用长期资本来融通。(错) 2、激进型资本组合策略,也称冒险型(或进取型)资本组合策略,是以短期负债来融通部分恒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需要。(对) 3、流动资产一般要大于波动性资产。(对) 4、固定资产一般要大于恒久性资产。(错) 5、证券转换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关系是:在现金需要量既定的前提下,现金持有量越少,进行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对) 6、购买力风险是由于通货膨胀而使投资者收到本息的购买力上升的风险。(错) 7、如果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则与此相对应的差额要以长期负债或股东权益的一定份额为其资本来源。(对) 8、市场利率的波动对于固定利率有价证券的价格有很大影响,通常期限越短的有价证券受的影响越大,其利率风险也就越高。(错) 9、由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可知,一个公司负债的到期日越长,其筹资成本就越高。(对) 10、依据“风险与收益对称原则”,一项资产的风险越小,其预期报酬也就越低。(对)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不包括下列哪个动机:( B )。 A、交易的动机 B、盈利的动机 C、投机的动机 D、补偿性余额的动机 2、某股份有限公司预计计划年度存货周转期为12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8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70天,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400万元,则最佳现金持有量是( A )。 A、505.56万元 B、500万元 C、130万元 D、250万元 3、某股份有限公司预计计划年度存货周转期为12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8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70天,则现金周转期是( B )。 A、270天 B、130天 C、120天 D、150天 某公司供货商提供的信用条款为“2/30,N/90”,则年筹款成本率是(C )。 A、15.50% B、10% C、12.20% D、18.30% 5、某公司供货方提供的信用条款为“2/10,N/40”,但公司决定放弃现金折扣并延期至交易后第45天付款,问公司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为( A )。 A、20.99% B、25.20% C、36.66% D、30% 6、在存货日常管理中达到最佳采购批量时( D )。 A 、持有成本低于定价成本 B、订购成本低于持有成本 C、订购成本最低 D、持有成本加上订购成本最低 7、如果一个公司年销售16万件某产品,每年订购4次数量相同的存货,那么该公司的平均存货量为( C )。 A、40000件 B、80000件 C、20000件 D、60000件 8、下面哪种形式不是商业信用筹资的形式?( C ) A、应付票据 B、应付账款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什么?什么情况下的干扰最大? 答:电力系统的干扰指任何可以引起系统参数变化的事件。例如短路故障、电力元件的投入和退出等。其中短路造成的干扰最大。 2、为什么说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 答:由于实际电力系统的参数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所以电力系统总是处在暂态过程之中,如果系统参数在某组数值附近作微小的持续变化,则描述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参量持续在某一平均值附近做微小的变化,我们就认为其运行参量保持平均值不变,即系统处于稳定工作状态。由此可见系统的稳定运行状态实际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 3、为简化计算,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分析和机电暂态过程分析中都采用了那些基本假设? 答:电磁暂态分析过程中假设系统频率不变,即认为系统机电暂态过程还没有开始;机电暂态过程中假设发电机部的机电暂态过程已经结束。 4、简述电力系统的故障类型 答:电力系统的故障主要包括短路故障和断线故障。短路故障(又称横向故障)指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不正常连接,短路故障又分为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各种短路又有金属性短路和经过渡阻抗短路两种形式。三相短路又称为对称短路,其他三种短路称为不对称短路;在继电保护中又把三相短路、两相短路称为相间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和两相短路接地称为接地短路。断线故障(又称纵向故障)指三相中一相断开(一相断线)或两相断开(两相断线)的运行状态。 5、简述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危害 答:短路的主要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短路电流大幅度增大引起的导体发热和电动力增大的危害; 2)短路时电压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危害; 3)不对称短路时出现的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6、简述断线的特点及危害 答:断线的特点是不会出现大的电流和低电压,但由于三相不对称,将在系统中产生负序和零序电流,所以断线的主要危害是负序电流对旋转电机的影响和零序电流对通讯的干扰。 7、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变压器变比通常如何选择?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答: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中电压基准值通常选择基本级的平均额定电压作为电压基准值,变压器的变比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沉和浮单元 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活动记录 2、填表略 我的发现: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把它们的体积变小,它们的沉浮状况不会改变。课堂练习 判断题:(1)×(2)× 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活动记录 填表 判断题:(1)√(2)×(3)√ 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判断题:(1)√(2)√(3)√(4)×(5)× 4、造一艘小船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选择题:(1)B(2)A 5、浮力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我的发现: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也可填:排开的水量) 课堂练习 选择题:(1)A(2)B(3)B(4)A 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我的发现:大小不同的物体完全浸入水中,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2)√(3)√(4)√(5)× 2、选择题:(1)BA(2)A(3)B(4)A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活动记录略 我的发现: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课堂练习 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是否同一个马铃薯,也没有说明马铃薯的沉浮状态,故不能排除浮力相同的可能。)(2)×(3)×(4)×(5)×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 1、判断题:(1)×(补充说明此题不严谨,没有说明钩码的沉浮状态)(2)√(3)√(4)√(此题来自书本20面原话,但严格来说,比重计不是比较液体轻重,而是比较液体密度,书本表达不严谨。) 2、选择题:(1)C(2)B(3)A(4)B 单元练习 1、判断题:(1)×(2)√(3)×(4)√(5)√(6)√(7)×(8)× 2、选择题:(1)A(2)B(3)C(4)A 3、填:(1)浮(2)浮(3)沉 (2)马铃薯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多浮力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少浮力越小。 (3)方法一加一定数量的盐,方法二加一定数量的糖,方法三加一定数量的味精,方法四加一定数量的尿素。 热单元 1、热起来了 活动记录略 1、我的发现:衣服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

第四章 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作业参考答案 4. 用推广的Euclid算法求67 mod 119的逆元 解:初始化:(1,0,119), (0,1,67) 1:Q=119/67=1,(0,1,67) , (1,-1,52) 2:Q=67/52=1,(1,-1,52), (-1,2,15) 3:Q=52/15=3,(-1,2,15), (4,-7,7) 4:Q=15/7=2,(4,-7,7), (-9,16,1) 所以67-1 mod 119=16 10.设通信双方使用RSA加密体制,接收方的公开钥是(e,n)=(5,35),接收到的密文是C =10,求明文M。 解:由n=35,易知35=5×7,进而?(n)=?(35)=24, 由RSA加密体制可知,ed≡1 mod ?(n),即5d≡1 mod 24,所以d=5 ∴M=C d mod n=105 mod 35=5 11. 已知c d mod n的运行时间是O(log3n),用中国剩余定理改进RSA的解密运算。如果不 考虑中国剩余定理的计算代价,证明改进后的解密运算速度是原解密运算速度的4倍。证明:RSA的两个大素因子p,q的长度近似相等,约为模数n的比特长度log n的一半,即(log n)/2,而在中国剩余定理中要计算模p和模q两个模指数运算,与c d mod n的运行时间规律相似,每一个模指数运算的运行时间仍然是其模长的三次幂,即O[((log n)/2)3]= O(log3n)/8,这样在不考虑中国剩余定理计算代价的情况下,总的运行时间为两个模指数的运行时间之和,即O(log3n)/8+O(log3n)/8=O(log3n)/4,得证。 12. 设RSA加密体制的公开钥是(e,n)=(77,221)。 (1) 用重复平方法加密明文160,得中间结果为 1602(mod 221)=185,1604(mod 221)=191,1608(mod 221)=16,16016(mod 221)=35,16032(mod 221)=120,16064(mod 221)=35,16072(mod 221)=118,16076(mod 221)=217,16077(mod 221)=23, 若敌手得到以上中间结果就很容易分解n,问敌手如何分解n 解:由以上中间结果得16016(mod 221)=35=16064(mod 221), 此即16064-16016=0 (mod 221) 即(16032-1608) (16032+1608)=0 (mod 221) (120-16)(120+16)=0 (mod 221) 104×136=0 (mod 221) 由gcd(104,221)=13及gcd(136,221)=17,可知221的分解为221=13×17 (2) 求解密密钥d d=e-1mod ?(221)=77-1 mod 12×16 由扩展Eucild算法可得d=5。 13.在ElGamal体制中,设素数p=71,本原根g=7, (1)如果接收方B的公开钥是y B=3,发送方A选择的随机整数k=3,求明文M=30所对应的密文。 解:C1=g k mod p=73 mod 71=59 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所以密文为(59,29) (2)如果A选择另一个随机数k,使得明文M=30,加密后的密文是C=(59,C2),求C2解:由C1=g k mod p得59=g k mod p=7k mod 71,即k=3 而C2=y B k M mod p=33×30 mod 71=29 14.设背包密码系统得超递增序列为(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试对good night加密。 解:由A=(3,4,9,17,35),乘数为t=19,模数k=73,

第4次作业及答案

第4次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如果希望从学生表中查询出所有姓“李”的同学,那么条件语句应该是(B)。 A、Where 姓名% ‘李’ B、Where 姓名LIKE ‘李%’ C、Where 姓名% ‘LIKE李’ D、Where 姓名LIKE ‘李’ 2.在一个教师关系中,能够成为主关键字(或称主码)的属性是(B)。 A、教师姓名 B、教师编号 C、教师年龄 D、教师性别 3.从最终用户应用程序的视角看,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是(C)。 A、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 B、内模式、外模式和模式 C、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D、外模式、内模式和模式 4.在一个学生关系中,能够成为主关键字(或称主码)的属性是(C)。

A、性别 B、年龄 C、学号 D、班级 5.有严格的数学基础的数据模型是(A)。 A、关系模型 B、网状模型 C、层次模型 D、面向对象模型 6.下列关于索引的说明不正确的是(A)。 A、索引必须创建在主关键字之上 B、索引与基本表分开存储 C、索引是为了提高查询速度而创建的 D、索引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删改操作的效率 7.设关系R是满足第一范式的,若R中不存在非主属性对主键的部分函数依赖,则R 符合(A)。 A、第二范式 B、第三范式 C、BNC范式

D、第四范式 8.下列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是(D)。 A、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号,课程名) B、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名,成绩) C、学生(学号,姓名,课程号,成绩) D、学生(学号,姓名,性别) 9.在第一个关系中出现,而在第二个关系中不出现的记录组成的新关系称为(D)。 A、两个关系的积 B、两个关系的并 C、两个关系的交 D、两个关系的差 10.数据库应用程序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的是(A)。 A、回答“干什么”的问题 B、回答“怎么干”的问题 C、建立逻辑数据模型 D、建立最佳物理存储结构 11.用户使用SQL Server时,通常需要依次经过两个安全性阶段(C)。 A、登录验证、操作验证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第一章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A、严复 B、康有为 C、林则徐 D、魏源 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的国家是() A.日本B.俄国C.德国D.英国 3.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 A.林则徐B.魏源C.洋务派D.义利团 4.“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出自() A.《资政新篇》B.《海国图志》 C.《四洲志》D.《瀛环志略》 5.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6.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厂的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是在() A.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 B. 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C. 八国联军战争爆发后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 8.外国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中国政府发号施令是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后 B.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后 D. 中法战争《中法和约》签订后 9.从1840年至1919年,中国在历次反侵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社会制度的腐败 B. 军事技术的落后 C. 西方列强的强大 D. 经济力量的薄弱 10.在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进化论思想的是() A.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 B. 郑观应撰写的《盛世危言》 C. 冯桂芬撰写的《校颁庐抗议》 D.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 11.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12.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3.中国无产阶级最早产生于十九世纪() A、40至50年代 B、50至60年代 C、60至70年代 D、70至80年代 14.标志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开始相互勾结的事件是() A.签订《天津条约》 B.签订《北京条约》 C.北京政变 D.签订《辛丑条约》 15.导致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B.签订《马关条约》 C.三国干涉还辽 D.签订《辛丑条约》 16.近代中国一场不败而败的战争是()

【高分子物理】第一章作业参考答案

本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均来自于《高分子物理》(修订版),何曼君,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1.名词解释 ●旋光异构体:分子中含有不对称碳原子,能够形成互为镜像的两种异构体,表现出不同 的旋光性,称为旋光异构体。p12 ●顺序异构体:由结构单元间的联结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体称为顺序异构体,即头尾、 头头、无规表示的键接异构。p6 ●有规立构高分子:“等规高聚物”。分子链中旋光异构单元有规律性地排列的高分子。一 般指全同或间同高分子。p13 ●立构规整度:“等规度”。是指高聚物中含有全同立构和间同立构的总的百分数。p13 ●链段:我们把由若干个键组成的一段链算作一个独立的单元,称它为“链段”。P27 ●柔顺性:高分子链能够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P17 ●平衡态柔顺性:静态柔顺性又称平衡态柔顺性,是指大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 顺性。高分子链的平衡态柔顺性,通常用链段长度和均方末端距来表征。链段是指从分子链划分出来可以任意取向的最小运动单元。动态柔顺性是指高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 ●高斯链:高分子链段分布符合高斯分布函数的高分子链。P28 ●受阻旋转链:分子中的某些基团对于分子骨架中环绕单键的旋转造成了阻碍,这种类型 的高分子链称为受阻旋转链。 ●自由旋转链:假定分子链中每一个键都可以在键角所允许的方向自由转动,不考虑空间 位阻对转动的影响,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旋转链。P21 ●自由联结链:假定分子是由足够多的不占有体积的化学键自由结合而成,内旋转时没有 键角限制和位垒障碍,其中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几率都相等,我们称这种链为自由联结链。P20 ●等效自由结合链:令链段与链段自由结合,并且无规取向,这种链称为“等效自由结合 链”。P27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说明理由。 (1)错误构象数与规整度无关。 (2)错误共轭双键间的单键实际上具有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 (3)错误与结晶条件有关(如淬火样品中可能没有结晶);正确,具有结晶能力。 (4)正确温度高,内旋转越容易,内旋转异构体数目越多。 (5)正确结晶是三维有序,取向是一维、二维有序,有序代表着构象数减少,显然结晶构象数最少。 (6)错误高分子处于无定形态时,其末端距相等。 (7)错误自由结合链统计单元是一个化学键。而高斯链的统计单元是一个链段。高斯链包括自由结合链,而自由结合链只是高斯链的一个特例。 (8)错误高分子链段无固定长度,无固定位置,是个统计概念。可以通过le=h2/lmax求得平均链段长度,但是h2仍需通过实验得到。 (9)正确对于极端刚性链,高斯统计理论不适用。 (10)错误依据分子链柔顺性的不同,几何计算得到的末端距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无扰状态分子链的末端距。 (11)正确键角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长变大,均方末端距变大;键个数变多,均方末端距变大。 (12)错误长支化---分子链之间的物理缠结作用增加,分子链活动受阻,柔顺性下降。短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doc

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 篇一:演讲与口才参考答案 《演讲与口才》作业一 (第一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传播者、媒介、受传者、效果五个环节。 3、公元前5世纪亚里士多德写出的《修辞学》可以说是演讲术的逐步完善和形成时期。 4、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5、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用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性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性演讲几类。 6、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程 7、一篇演讲一个主题 8、演讲的标题,按着制作技巧和功能,可分为揭示主(原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0210779750.html, 小草范文网:演讲与口才第四章答案)题型、设问引发型、界定范围型和

象征比喻型。 9、演讲材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获得直接材料,二是获得间接材料。 二、名词解释 1、演讲: 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声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它是一种直接的带有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道德演讲: 道德演讲是以思想品德教育为目的一种演讲。 三、问答题 1、简述演讲的特点。 答:1三方人物、四重联系、五个环节。 2独白式的现实活动言态表达。 3适应面广,实用性强,极富鼓动性。 2、简述演讲的社会功能。 答:1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 2经济活动的思想筹码。 3鼓舞士气的战争号角。 4传播知识的有效途径。 5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

美术第四次作业及答案

美术第四次作业及答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美术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_ _结果 _和儿童美术_ 发展 _的测量和评价,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状况_、活动设计、_活动组织_、活动指导和_活动效果_的评价。也就是说,这一评价目的关注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 2、学前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行为过程的评价应注意根据三种不同的角度来把握,它们是将幼儿_当前_的学习与幼儿自己_过去_的学习相比较、将_某一_幼儿的美术学习与__其他_幼儿进行比较、将幼儿的__学习_与理想中的评价__标准_进行比较,这种比较使教师能清楚地把握到幼儿在其所处的发展阶段中的位置,同时制订今后发展的目标。 3、色彩的三要素是_色相_、__明度__、__纯度__。 4、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__明暗__程度,在七种基本色相中,最亮的色彩是__黄色__。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10分) 1、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一点(_ d__) a、提高学前儿童学习美术的兴趣 b、对以往的美术教育作出反思 c、更好地把握学前儿童教育美术活动成果 d、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2、罗恩菲尔德在分析和解释儿童美术发展的各个阶段的个人成长特征时,从以下哪七个层面来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a c f g h I j) a智慧成长、b性格成长、c感情成长、d技能成长、e心理成长、f社会成长、 g知觉成长、h生理成长、j美感成长、k绘画能力成长、i创造性成长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幼儿园美术教育评价主要针对哪些方面应关注怎样的评价方法 学前儿童美术的评价是一个整体的评价不仅包括对儿童美术结果和儿童美术发展状况的测量和评估还包括对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活动设计活动组织活动指导和活动效果的评估。在评价方法上我们应关注一种过程化的多元化的评价观念。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强调幼儿教育评价应以参与评价的幼儿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尽可能地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整体而充分的发展并在真实的情境中关注他们变化与成长的历程。 2、对学前儿童参与美术学习成果的评价中有哪些因素是值得关注的? 2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参考答案 【说明:主观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学生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另外,本册片断练习计入“每周三写”中。】 1、长城和运河 第1课时〔自主检测〕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中华民族的祖先 〔自能拓展〕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秦兵马俑圆明园北京故宫拉萨布达拉宫赵州桥敦煌莫高窟 第2课时〔自能拓展〕瞧,那透亮的蓝绸带是什么呀?哦,原来是京杭大运河。它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有1700多千米长呢!阳光照在河面上,像撒上了一层金子。一艘艘大货船连接在一起,威风凛凛地驶向远方。看着滚滚的运河水,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群群劳动人民,是他们一锹锹,一担担挖出了这举世闻名的大运河!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这一奇迹,真了不起啊! 2、美丽的南沙群岛 第1课时〔自能拓展〕星罗棋布鳞次栉比密密麻麻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丰富丰盛丰满2、辽阔宽阔广阔〔自能拓展〕南沙群岛,魅力无限,带给你美的享受。 3、庐山的云雾 第2课时〔自主检测〕1、一刹那顿时一眨眼随即一瞬间4、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棵参天的大树,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荷花。〔自能拓展〕夏日的夜晚,亚细亚广场的喷泉美不胜收。这些喷泉千姿百态,有的像矮墩墩的蘑菇,有的像陡峭的山峰,有的像盛开的莲花……它们在五彩缤纷的灯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4、微笑着承受一切 第1课时〔自能拓展〕气喘吁吁大汗淋漓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筋疲力尽头晕眼花 第2课时〔自主检测〕1、治疗制造志气专心致志甚至位置智慧4、桑兰姐姐,你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可你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但你并没有掉一滴眼泪。你惊人的毅力和坚强乐观的精神令人敬佩。你启迪了我:面对困难、挫折,不要畏惧,不要退缩,要勇敢面对;不管前途多凶险,都要用微笑去承受;自信、自强是战胜命运的两大法宝。〔自能拓展〕千磨万击还坚劲 5、雪儿 第1课时〔自能拓展〕1、火红银灰杏黄天蓝2、干干净净安安静静端端正正吞吞吐吐3、千变万化千军万马千言万语千丝万缕

第四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电路接通了”与“数据 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协议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 (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答: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功能。 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 3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是避免二进制比特流中出现与帧定界符号相同的模式,使节点错误识别帧;差错检测是为了避免接收到错误信息和防止信道中出现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 4 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的传输网中的结点及接收方将无法区分分组(帧),也将不能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也不能实现差错控制。 5 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1,PPP是面向字节的点对点通信协议,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情况,其主要特点:(1)协议简单,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也不需要流量控制;具有检错能力,但无纠错功能;只支持点到点的链路通信和和全双工链路(2)PPP规定特殊的字符为帧界定符,且在同步传输链路时,采用比特填充法,当用在异步传输时,使用字符填充法来保证数据传输的透明性; (3)PPP可同时支持链路所连接的LAN或ROUTER上运行的多种网络层协议;(4)可在多种点到点的链路上运行(串行,并行,高速,低速,电的,光的,交换的或非交换的),并可自动检测链路的工作状态,同时对不同的链路设置最大传输单元MTU(帧的有效载荷)的标准默认值;(5)提供了网络地址协议和数据压缩功能. 2,在TCP/IP协议簇中,可靠的传输由TCP协议负责,而PPP只进行检错,它是一个不可靠的传输协议,因此不需要帧的编号。 3,PPP适用于质量不太差的点对点全双工通信链路,且上层协议要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如用户通过ISP连接Internet. 4,(1)PPP只提供了检错功能,当发现帧出现错误时,只是将其丢弃;(2)PPP帧没有使用序号,接收端不能通过序号确认帧的顺序和是否完全到达。 6 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 。试求应添加在数 据后面的余数。 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 答:添加的检验序列(冗余码)为1110 (11010110110000除以数P=10011)

第四次作业答案

第四次作业答案 1. a) Buy IBX stock in Tokyo and simultaneously sell them in NY, and your arbitrage profit is $2 per share. b) The prices will converge. c) Instead of the prices becoming exactly equal, there can remain a 1% discrepancy between them, roughly $0.35 in this case. 2. a) Money market hedge: borrow the dollar now, convert the dollar into the sterling and deposit the sterling. The future dollar cost is fixed. Forward market hedge: buy (long) £ forward contract b) The one-year £ forward rate is: £/$4464.112 .0108.0150.111£$01,0=++?=++=r r S F c) If the market £ forward rate is $1.55/£, there is an arbitrage opportunity. Assuming the contract size is £1 million, then the arbitrageur should borrow the dollars, convert into the pounds and invest in pounds, and sell them at the market forward rate. The details and cash flows (in millions) of the transactions are as follows: 3 . See Lecture Notes and Textbook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练习、作业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的生产 2.生产过程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共同构成( )。 A.劳动产品 B.生产资料 C.生产方式 D.劳动过程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D.企业行为和居民行为 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 )。 A.政治关系 B.家庭关系 C.生产关系 D.外交关系 5.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各个环节,其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6.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其实质是( )。 A.政治关系 B.物质利益关系 C.人际关系 D.经济关系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主要标志是( )。 A.劳动对象 B.生产工具 C.科学技术 D.劳动力 8.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矛盾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力自身的内存矛盾 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B.它作用的后果是永远不可改变的 C.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不受时间、地点和条件限制的 D.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 )。 A.主观主义 B.唯心主义 C.唯物辩证法 D.科学抽象法(二)多选题 1.如果撇开生产过程的社会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只是生产产品的劳动过程。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包括( )。 A.劳动技术 B,劳动者的劳动 C.劳动对象 D.劳动方式 E.劳动资料 2.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以下选项中属于劳动对象的是( )。 A.原始森林中正在被砍伐的树木 B.开采中的地下矿藏 C.炼钢厂的生铁 D.织布厂的棉纱 E.织布厂的纺织机 3.劳动资料主要可以分为( )。 A.生产工具 B.基础设施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科学四年级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 四年级下册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1.连线.下面哪些现象是静电现象,用直线把它们连接起来. 静电现象:下雨前天空会打雷;冬天脱衣服的时候会发出“噼啪”的响声;尺子在身上摩擦后能吸引纸的碎片;梳头的时候梳子与头发相互吸引. 2、选择(1)C (2) C(3)B 2、点亮小灯泡 1.连线题. 2、图略 能点亮小灯泡的连接方式的共同特点: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小灯泡,再回到负极,形成一个完整的回路. 3、你认为下图中哪些小灯泡会亮,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不会亮的写╳;哪些连接会产生短路,在图下相应的括号里打上“△”. (√)(△╳)(√)(√)(╳)(╳)(╳)(╳) 3、简单电路 1、2、 4、判断 (1)√ (2) (3) 4、电路出故障了 1、下图电路中的小灯泡不亮,请你猜测一下可能

是什么出故障了. (1)小灯泡坏了;(2)灯座松了,没有连接上;(3)导线里面断了;(4)小开关的连接松了,没有连接上;(5)电池没有电了;(6)电池盒连接松了. 2、略 3、选择题: (1)B (2) B 5、导体与绝缘体 活动记录:1、略 2、选择题 (1) C (2) A 6、做个小开关 1、哪个开关能用,那个开关不能用 (╳)(√)(╳) 2.你认为下面哪些组的材料是能用来制做小开关的请打“√”. (√)(√)(╳)(╳) (√)(╳)(√) 3.选择 (1) B (2) A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活动记录:略 课堂练习选择题: (1) B (2) A 单元练习 1.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2.选择 1、A 2、B 3、C 4、C 5、A 6、B 7、A 8、A 3.探究题(1)图略(2)①A ②B ③C (3) (4)图中错误的地方:电池和开关

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竖曲线设计 4.3 某条道路变坡点桩号为K25+460.00,高程为780.72.m,i1=0.8%,i2=5%,竖曲线半径为5000m。(1)判断凸、凹性;(2)计算竖曲线要素;(3)计算竖曲线起点、K25+400.00、K25+460.00、K25+500.00、终点的设计高程。 解:ω=i1-i2=5%-0.8%=4.2%凹曲线 L=R?ω=5000×4.2%=210.00 m T=L/2=105.00 m E=T2/2R=1.10 m 竖曲线起点桩号:K25+460-T=K25+355.00 设计高程:780.72-105×0.8%=779.88 m K25+400: 横距:x=(K25+400)-(K25+355.00)=45m 竖距:h=x2/2R=0.20 m 切线高程:779.88+45×0.8%=780.2 m 设计高程:780.24+0.20=780.44 m K25+460:变坡点处 设计高程=变坡点高程+E=780.72+1.10=781.82 m 竖曲线终点桩号:K25+460+T=K25+565 设计高程:780.72+105×5%=785.97 m K25+500:两种方法 1、从竖曲线起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00)-(K25+355.00)=145m 竖距:h=x2/2R=2.10 m 切线高程(从竖曲线起点越过变坡点向前延伸):779.88+145×0.8%=781.04m 设计高程:781.04+2.10=783.14 m 2、从竖曲线终点开始计算 横距:x=(K25+565)-(K25+500)=65m 竖距:h=x2/2R=0.42 m 切线高程 (从竖曲线终点反向计算):785.97-65×5%=782.72m 或从变坡点计算:780.72+(105-65)×5%=782.72m 设计高程:782.72+0.42=783.14 m 两种方法结果相同 下图为Excel计算结果

1. 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 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4.(Q4) List six access technologies. Classify each one as residential access, company access, or mobile access. Answer:1. Dial-up modem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2. DSL over telephone line: residential or small office; 3. Cable to HFC: residential; 4. 100 Mbps switched Etherent: company; 5. Wireless LAN: mobile; 6. Cellular mobile access (for example, 3G/4G): mobile 5.(Q5) List the available residential access technologies in your city. For each type of access, provide the advertised downstream rate, upstream rate, and monthly price. Answer: Current possibilities include: dial-up (up to 56kbps); DSL (up to 1 Mbps upstream, up to 8 Mbps downstream); cable modem (up to 30Mbps downstream, 2 Mbps upstream. 6.(Q7) What are some of the physical media that Ethernet can run over? Answer: Ethernet most commonly runs over twisted-pair copper wire and “thin” coaxial cable.It also can run over fibers optic links and thick coaxial cab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