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大抵人家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
------朱熹《答周深文》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垒平。
-------雪芹遗诗一《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小城三月》的悲剧让人迭叹不已。
我忽然想到,对于处在新旧礼教之中一个被新思想慢慢熏染并心有感触的这么一个传统而又心底纯良的少女,她的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况更为悲剧?正如鲁迅关于铁屋子的思考:对于没有希望的民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麻木的死去,不必经历心里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
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了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
小说的尾声给了一点亮光。
“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而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的文明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在当时还只是如试管中的胚胎,微动而脆弱。
这个世界让她对自己脱胎出来的世界绝望。
而她更大的悲剧是她却深爱上了这个本不属于她的世界,爱上了他不能爱的人。
可以想象,不嫁人的翠姨仍然要死!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绝望。
她腼腆、柔弱、纯情;她没有反抗争取的勇气与能力,她只能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她的希望。
翠姨的世界是万分复杂的。
过分的复杂让她的选择没有空间。
她的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冒险,相比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这种爱更不为世俗所容,因为她与“表哥”的“姨侄”关系。
她没有曹七巧那么地蒙昧,所以她不愿只求得一个嫁或不嫁的结果。
嫁,她也不可能成为曹七巧;不嫁,她的世界是空的,她的生命在真空中不能存活。
所以如果她要活下去,又必然要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她没有曹七巧的心力(曹七巧最起码能孤身去同周围的人拼打,尽管为了存活而失去了心灵),对她而言选择也是唯一的,那就是绝不去选择愚昧与无爱的世界。
翠姨的美丽恰在于此。
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作者:姚冬青姜波来源:《科技风》2019年第34期摘要:《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部短篇杰作,也是萧红后期小说的一个独特存在。
作者以女性创作者的细致观察、准确切入的视角讲述了在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封建旧传统束缚下,一个执着向往爱情幸福的年轻姑娘,听到了春的呼唤,却没有力量迎接春天的悲剧故事。
本文从翠姨这样一个刚刚觉醒但尚未完全觉醒的女性形象入手,分析她的女性意识,探讨其生活的环境对她的影响,以及她所代表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产生的后果。
关键词:萧红;翠姨;环境;女性意识《小城三月》创作于1941年,这部短篇小说是继《呼兰河传》后作者的另一部描写故乡风土人情的杰作。
主人公翠姨生活在封建传统的思想束缚下,女性意识刚刚觉醒却又未完全觉醒,反抗意识也没有完全觉醒,这样的生活环境就造成了她最后悲剧的命运。
而翠姨的性格发展同样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她的言行举止带有着深刻的地方色彩。
有评论说萧红后期小说只把写作局限在人类的愚昧上,没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人民的希望和要求。
这是她创作的特点。
在《小城三月》里不仅仅反映了人类的愚昧,而且还探讨了作为女性的意识觉醒问题,即便不是主要的关注点。
因此,《小城三月》成为萧红后期小说中的一个独特存在。
翠姨这样一个执着追求自己幸福爱情的女性最终成为旧的封建传统的牺牲品,固然有她自身的悲剧性格因素,但更多的是她生活的周围环境影响,那仍然是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的空间。
翠姨的追求、抗争,最终依然逃脱不掉被扼杀的命运,就是这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被扼杀的体现。
可见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之深远。
(1)《小城三月》里翠姨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东北地区一个小城里。
那个时期正是封建思想衰亡、民主思想出现的时候,作品的“我”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同时这也是翠姨所寄居的生活的环境。
“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
叔叔和哥哥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他们开了不少眼界。
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华南师范大学 江雨浓【摘要】萧红的《小城三月》中翠姨这一形象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这里笔者主要从人物描写、情节设置和艺术手法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其中的深刻内涵以及一窥萧红的创作初衷。
【关键字】 林黛玉 红楼梦 小城三月 萧红读萧红的《小城三月》之时,我总是会想到中国古典的那一类才子佳人的小说,文雅、压抑而伤怀。
在这里,萧红的文笔没有《呼兰河传》《生死场》中那种粗粝的质感,反而流露出一种哀婉的优雅。
这种特点,在翠姨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翠姨可谓是现代女性小说主角中的一个异类,她既非固守传统的旧社会女性,也非有自主思想的新女青年,甚至她没有鲜明的突出的典型性格,她整个人都是淡淡的优雅的。
她让我想起林黛玉,这倒并不是全为了我伯父打趣她那句“林黛玉”。
她和林黛玉不尽相同,如果一定要联系,我认为她是一个褪去了外在所有依附的、真正从内心表现出来的林黛玉。
作者是这样描写她的女主角的:“翠姨生得并不是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像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的捏着。
”一个古典的淑女形象立刻亭亭玉立在眼前了。
她这样柔弱而且处处含情的形象,不由得人不想到曹公对林黛玉的形容:罥“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都是活脱脱的静美人。
两人的家世更是极为相似。
翠姨是小说叙述者“我”的继母的非亲姐妹,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第一主人公贾宝玉的表妹;翠姨自小丧父,林黛玉自小丧母;她们都是一样的寄人篱下。
这样的环境,使得她们都有相似的脆弱和多愁善感,然而毕竟林黛玉家出身于富贵诗书之家又和贾府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相比出身贫寒寡妇之门的翠姨要任性恣意得多得多。
林黛玉是固执的,她可以把北静王的玉佩扔在地下,做好的扇子穗子说剪就剪。
但是翠姨对事对物的态度却是:“不管什么新样的东西到了,她总不是很快的就去买了来,也许她心里边早已经喜欢了,但是看上去她都像反对似的,好像她都不接受。
小城三月读后感
小城三月读后感《小城三月》读后感读完《小城三月》,我的内心仿佛被一阵轻柔的春风吹拂过,留下了丝丝缕缕的感慨。
萧红笔下的这座小城,就像是一幅被岁月浸润过的老旧画卷,每一处线条都透着淡淡的忧伤和无奈。
故事中的翠姨,她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挥之不去。
翠姨是一个温婉而内敛的女子,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表,更在于她那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有着自己的小心思,有着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
作者对翠姨的描写细致入微,让我仿佛能看到她在春日的阳光下,微微低垂的眼眸,那眼神中藏着的是无尽的心事。
记得文中有一处描写翠姨买绒绳鞋的情节,那场景在我眼前展现得如此清晰。
翠姨为了买一双心仪的绒绳鞋,反复地比较、挑选,那种纠结和认真的劲儿,真像我们平常在商场里为了买一件喜欢的东西而犹豫不决的样子。
她对每一个细节都那么在意,颜色要中意,款式要新颖,价钱也要合适。
这看似简单的买鞋过程,却透露出翠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她不是随便地挑选一双鞋子来应付,而是用心地在寻找能让自己满心欢喜的那一双。
在这小小的举动中,我看到了她对生活品质的讲究,也看到了她内心深处对自己的珍视。
还有她学吹箫的那段描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
翠姨刚开始学的时候,总是吹得不成调,那呜呜咽咽的声音在安静的夜晚显得格外突兀。
可是她不放弃,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既佩服又心疼。
有时候她会因为一个音符吹不好而懊恼,有时候又会因为有了一点点进步而开心得像个孩子。
我仿佛能看到她在昏暗的灯光下,专注地拿着箫,嘴唇微微颤动,努力地想要吹出心中的旋律。
从她学吹箫这件事上,我感受到了她对自我提升的渴望,她想要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内心那些无法言说的情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却被封建礼教和传统观念束缚着,无法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她默默地喜欢着“我”的堂哥,却不敢表达出来,只能把这份感情深埋在心底。
这种压抑和无奈,让我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
在那个时代,爱情对于像翠姨这样的女子来说,是一种奢侈品。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生命意识的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王伟
【期刊名称】《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4(018)004
【摘要】翠姨是萧红短篇小说<小城三月>中的主人公.她悲剧性的命运主要由两方面原因造成:自身性格的含蓄矜持和封建婚俗制度的摧残.翠姨自戕式的毁灭之路具有振聋发聩的启蒙意义.<小城三月>叙事方式独特,以一个15岁的女中学生"我"的口吻讲述翠姨的故事,同时,又间或跳入翠姨的内心世界,实现叙述人称的"跳角".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对翠姨启蒙者形象的塑造起到了很好的补求作用.
【总页数】3页(P70-72)
【作者】王伟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一个真正的林黛玉-《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J], 江雨浓;
2.风刀霜剑下的生命觉醒与寂灭--《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意蕴 [J], 王宏民
3.《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 [J], 杨昌俊
4.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J], 姚冬青; 姜波
5.一个深沉内向的女性——谈《小城三月》中的翠姨形象 [J], 慕卫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城三月赏析
小城三月赏析第一篇:小城三月赏析《小城三月》赏析《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的小说,描写了旧时代封建婚姻制度下一个少女的恋爱、婚姻悲剧。
主人公翠姨生活在旧式家庭中,她被家长许配给一个有钱的又丑又小的男人,而另一方面,新思想、新文化的气息吹进小城里,翠姨暗暗地爱上“我”的堂哥,她对自由对文明的美好追求被唤醒,但在这样封建的小城里,她还没有反抗封建旧婚姻的力量,只能把这份爱深埋心中,想爱而不能爱,想反抗又无力反抗,可见这是多大的悲哀啊!最终倔强的翠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选择了糟蹋自己的身体,用死亡来结束痛苦,而至死也没有讲出心底的爱字,她一心渴慕的男子---“堂哥”也不知她为何而死,所以说翠姨既是新旧文化冲突的牺牲者,也是男权意识的牺牲者。
小说对翠姨的艺术描写十分成功。
作者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刻划了翠姨柔美雅致、娴静孤傲的气质特点。
翠姨“生得并不十分漂亮,但是她长得窈窕,走起路来沉静而且漂亮,讲起话来清楚地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
她伸手拿樱桃吃的时候,好象她的手指尖对那樱桃十分可怜的样子,她怕把它触坏了似的轻轻地捏着。
”这一段就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翠姨的善良温柔,独具一种悲天悯人的气质。
文中的好几处都有细节描写,有一处是“我”帮翠姨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坐着马车去买绒绳鞋,尽管翠姨早就喜爱上那绒绳鞋,她从没说出口。
没有买到鞋子,便慨然落泪,“我的命,不会好的。
”“买绒绳鞋”的故事也为翠姨的恋爱悲剧埋下了伏笔。
“她是出嫁的寡妇的女儿,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有多少遍,她记得清清楚楚。
” 翠姨自从订了婚后,常常心不在焉打网球。
“球撞到她脸上的时候,她采用球拍遮了一下”,她也时常“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影痴望着”,因为堂哥在哈尔滨读书。
这一段作者用含蓄的笔墨写出来翠姨对堂哥深藏不露的爱意。
这些细节描写简洁而传神,把翠姨的内向性格和感伤气质,写得淋漓尽致,她的性格确如小说中人物所云,有点像林黛玉,给读者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人不禁感慨这是一种何等的悲观形象。
春日挽歌——萧红小说《小城三月》解读2
春日挽歌—萧红小说《小城三月》解读马宏艳(10级文传院汉语言文学本科四班)摘要:花开花落不知时,酒醉未醒却道春已去。
春的命运如此短暂,同样短暂的还有一代才女萧红凄婉而高贵的生命。
她用“如同秋季草叶上的露珠那样晶莹与剔透“的文笔和对“生的坚强”、“死的挣扎”的刻骨感知,在她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中,写下了一篇春日的挽歌——《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最后一部作品。
这位正值青春年华的女作家,在写完这部作品不到半年时间,就离开人世了。
这篇小说是萧红自我言说的文本,是萧红反顾人生、体验生命的情感历程。
在这段情感历程里,隐藏着萧红生命的秘密。
其中也寄托着萧红复杂的情感意蕴和深沉的生命况味。
小说在叙述翠姨悲剧故事的同时,作者也在处理着自己的情感经验,并使翠姨的性格、命运和遭遇,与现实中的萧红有着一种神秘的“对位”关系。
由于对生命的深深眷恋,萧红想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苦难世界深处双手,并与之握手言和。
关键词:萧红《小城三月》情感生命况味位“关系萧红是我国上个世纪三十年代蜚声文坛的有独特创作风格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有着自觉的主体意识的作家,萧红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她独特的生命体悟和女性情感体验。
“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出现曾使文艺界、批评界如此惊慌失措和难堪。
”{1}萧红,一个生活在战争年代的传奇女子,以其令世人惊叹的文学才华和传奇而坎坷的命运及情感经历打动了读者。
她总是以先觉者的焦灼姿态去观照现实的苦难人生。
悲凉感已成为萧红把握、理解世情的独特方式,她把这种悲凉感写进了笔下人物深刻的人生迷惘里,从而传达出了对于人类生命的一种普泛而深远的悲剧感受。
萧红的创作生涯不足10年,但是她为我国现代小说史提供了许多意蕴丰厚,风格独特的作品,《小城三月》便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她最后的绝唱。
这是一篇“内容凄美、情调高雅、文字雅丽的幽美小说。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刻画了春的背景,优美而悲切,使翠姨的悲剧——寂灭的春天,在她的身后留给人更多的思考和剖析。
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前言《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的一部小说,展示了新旧文化冲突中的女性悲剧命运,也折射了那个时代女性所特有的生命体验。
女性主体意识被唤醒后,却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巨大的压力,无路可走,而最终往往陷入幻灭的寂寞与悲哀。
《小城三月》中,翠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在未被唤醒前经受封建社会的桎梏,受到新文明的呼唤,却又遭受新旧更替时社会的摧残打击,而最终幻灭。
而这一前一后的摧残打击,造就了她的悲剧性命运。
如果说封建思想对翠姨的桎梏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一小部分因素的话,那么在她觉醒之后,新思想与仍旧存在的旧传统的冲突,则是造成她悲剧性命运的最大因素。
一、遭受封建思想桎梏的悲哀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被逐渐推翻,但旧的封建传统,封建思想仍然根深蒂固。
同时,新的文化,进步思想也已悄然传开,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
这一时代的女性,绝大部分是受着封建传统教育长大的。
封建思想,传统道德深深地束缚着她们。
影响着她们的言行和生活。
女性很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她们的思想大多是僵化,麻木的,不会想到去追求自由,平等。
不敢大胆地去追求爱情。
她们不够独立,因此在家庭或是社会中是没有地位的。
这些现状,决定了大部分女性的悲剧性命运,当然其中也包括翠姨。
文中写到了好几位女性。
其中一位是翠姨的堂妹妹,她永久是穿着深色的衣裳,黑黑的脸,一天到晚陪着母亲坐在屋子里。
母亲洗衣裳,她也洗衣裳;母亲哭,她也哭。
这是怎样令人窒息的一种生活,完全没有了年轻女性该有的青春活泼,有的只是压抑,沉闷得像死水一样的生活,爱情、自由、追求、文明在这里统统没有立足之地,更不要说这位堂妹会有什么思想。
她就被禁锢在“家”这个小圈子里,不和外界接触,近乎麻木地生活。
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女性大多如此生活,到她这里,只是不假思索地沿袭而已。
而第二位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是翠姨的亲妹妹,一个大大咧咧,没有思想的女孩子,她突然地就定了婚,婆家的聘礼大概是几万吊,所以她忽然了不得起来了,今天买这样,明天买那样。
从《小城三月》萧红女性悲剧意识论文
从《小城三月》探析萧红的女性悲剧意识【摘要】本文试图证明: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注脚,在萧红看来,女人无论是沉默还是奋起抗争都将无可奈何的死去,但萧红的感情世界却是复杂的,认命又绝未放弃希望。
【关键词】女性悲剧意识自我写照深层动机《小城三月》中翠姨身上有萧红的影子,翠姨的经历有萧红的经验,翠姨的思想意识与萧红有着若隐若现的联系。
考察萧红的一生,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只有32岁。
翠姨也是如此,只是生命如昙花一现,只有二十一二岁。
她们都是苦命儿,受到来自生命和爱情的太多折磨,悲惨寂寞地死去。
萧红生命的最后岁月写下了《小城三月》,像其他作品一样是往日生活经验的挖掘回忆,也不具有多少与1941年抗战大潮相关的现实意义,即使在萧红的意识中,她也不会认为这就是绝笔之作,以总结生命的历程。
因为他曾多次对亲友说过有很多工作等着她去做,脑子里构思了许多小说,然而却于无意中总结了另一个生命历程。
《小城三月》的写作方式是萧红式的。
这部作品也是她后期的重要的代表作。
之所以能把翠姨的一生写得凄楚动人,令人唏嘘不已,是因为作品渗透了萧红深沉的生命感,包括她对女人一生带有宿命色彩的命运观。
可以断定翠姨的凄苦一生正是对萧红在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中所形成的女性悲剧意识的形象注脚。
纵观萧红一生,她有多少幸福呢?她是弱小的,渴望得到呵护。
在逃婚又被抛弃走投无路的时候,她结识了萧军,与他一起在痛苦中挣扎。
但萧军非性情中人,而往往脾气暴躁,无所顾忌而狂妄自大。
他对萧红总是高高在上。
“我从来没把她作为大人作为大人或妻子那样看待,一直把她作为一个孩子,一个孤苦伶仃瘦弱多病的孩子来看待。
”这一切让她伤透了心,“做他的妻子太痛苦了。
”她追求自由平等,渴望得到尊重。
萧军的种种行为恰恰无视其尊严。
与端木蕻良的结合正是对这种处境的抗争。
但她也未从端木那里得到多少幸福,反而是端木对她的轻视和精神虐待,甚至在朋友面前毁谤她视为生命的作品。
垂死的挣扎,灵魂的顿脱——也谈《小城三月》中翠姨之死
垂死的挣扎,灵魂的顿脱——也谈《小城三月》中翠姨之死[摘要]萧红是我国蜚声文坛的一位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悲剧意识的女作家,她的一生经历磨难和曲折,这些都在她的小说中体现出来,她用自己的经历塑造了作品中的苦难与悲剧意蕴,其中《小城三月》就是代表。
《小城三月》是她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文章,成为她最后的绝唱,内容优美而又悲凄,主人公翠姨的悲剧更使人思索。
翠姨之死是萧红自我悲剧意识的反映,更是时代的悲剧。
[关键词]挣扎;悲剧;牺牲者《小城三月》是萧红生前最后发表的一部小说,与她的《生死场》、《呼兰河传》不同的是,她一改对生死的深刻描写,她用平和的语气写小城中发生的一切,并让翠姨在静谧的春天安静地死去。
“我”这个叙述者与继母似乎知道翠姨抑郁而终的原因,而与此事有密切关系的“我”的堂哥却在后来提起翠姨常落泪,还是不知道翠姨为什么死,大家也都纳闷。
翠姨为什么死了?从她的处境可以看出,翠姨是被封建礼教迫害的。
生长于旧家庭的翠姨与一个她不喜欢却有钱的人订婚,面对自己喜欢的“我”的堂哥,翠姨却始终无法从“改嫁的寡妇的女儿”的阴影中走出。
于是她默默地接受了,但在新婚前夕病倒至死。
这种封建礼教下牺牲的旧式女子在现代文学中比比皆是,《家》中的瑞珏、淑英,鲁迅笔下的祥林嫂等。
但与她们不同的是,翠姨的死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的新的婚姻悲剧。
《小城三月》写于1941年,虽然五四运动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新时代的女性可以冲破家庭,冲破礼教,取得肉体上的自由及爱情婚姻的自主权,但在作家们的眼中,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精神的高度上的,生长于封建旧家庭,却深受五四新思潮影响的作者结合自己的婚姻纠结与当时贫病交加的生活状况,塑造了翠姨这个处于新旧夹缝中,在这种无法排解的矛盾中静静离去的悲剧女性形象。
翠姨生长在一个封建旧家庭,虽然家境颇好,让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沉闷的家庭氛围没有给她带来真正的快乐。
这些可以从她沉静的性格看出。
在她的内心深处有着一种新的追求,那就是对新事物的向往。
浅析《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
浅析《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的悲剧性内容摘要:萧红最后的短篇《小城三月》是一篇内容凄楚、情调高雅、文字婉丽的幽美小说。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一个东方女性的悲剧。
在恋爱题材上翠姨这个形象是独特的,她的悲剧不是源于外在的压迫,而是源自其内心的冲突与失衡,源于其悲剧性的性格。
在翠姨的悲剧里,我们看到的是人生如梦的轻烟,能悟到的是人生难永的凄凉。
这也是萧红眼中生命的真实底蕴。
她对生命现象进行哲理思索和艺术表现的作品无疑填补了众多作家选择政治视角来关照生活给现代文学史所带来的空缺,儿童的视角给我们带来真实感和亲切感。
关键词:恋爱婚姻悲剧性正文萧红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她从30年代走上文坛,不足十年的创作历程却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这上百万字的创作带着她疲惫、多病、伤痕累累的坚韧与勤奋,映着她曲折、坎坷、顽强自立的纯真与赤诚,这也为她赢来了近代才女的盛誉。
综观她短暂一生的创作,不难看出,她是一个极端忠于自己内心感受、敏感而真诚的作家。
正是由于其强烈的个性要求,她的作品特别是后期作品长期以来得不到正确的评价。
在文学回归自身的今天,可以看出正是萧红后期风格独特的作品才是其成熟之作,才是文学史上永存魅力之作。
作者后期逃难于香港是的作品《后花园》、《呼兰河传》、《小城三月》等,虽然它们与政治形势并不紧密结合,却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体现出了隽永的魅力。
《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之作,是一篇“内容凄婉、情调高雅、文字婉丽的幽美小说。
”(1)体现了作者圆熟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凝聚着作者深沉的人生体验。
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刻画了春的背景,优美而悲切,使翠姨的悲剧--寂灭的春天,在她身后留给人更多的思索。
一:悲剧性的表现在叙事文学中,“叙事者与故事的关系是一种最基本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又是异常复杂的,小说家詹姆斯曾略带夸张地说:‘讲述一个故事至少五百万方式’每一种讲述方式都会在读者身上唤起独特的阅读反应和情感效果。
《小城三月》
《小城三月》(一)识记:萧红著有中篇小说《生死场》、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二)简析:1、翠姨悲剧的社会根源及其时代特点。
《小城三月》是一曲觉醒者的哀歌。
少女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已是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新思想的文化气息已经吹进了她生活着的古老闭塞的小县城。
在封建礼教桎梏下的年轻的心,开始憧憬自由、爱情和幸福。
翠姨就是这样一个觉醒者。
但强大的旧时代的封建婚姻制度还是向她砸来,她只能将所爱的人深藏在心中,而想到将要面对一个又丑又小的男人就万分恐怖,于是就拼命糟蹋自己的身体,在抑郁痛苦中死去。
2、小说首尾对春的描写的艺术作用。
小说开头写北国之春充满生机,引出翠姨的爱情故事;结尾写春的短暂,春过去得快,翠姨坟头草籽已经发芽了。
结构上首尾呼应,严谨而完整。
春天得命运就是这么短,语气双关,富有象征意味,翠姨也就像春天一样,生命是如此短暂。
结句只是不见载着翠姨的马车来,感伤惆怅,余味不尽。
这些都为翠姨的爱情悲剧渲染了气氛。
(三)论述:1、分析翠姨形象。
翠姨是出身于旧家的少女。
她端庄文静、温柔深情,她沉默寡言、喜好沉思、幻想,在自己的内心波涛里,追逐美好的情感。
但由于家庭变故,她受到一般旧思想人家的歧视,因而,形成她感伤的气质,以为自己的命不会好。
翠姨的悲剧是那种梦醒了无路可以走的悲剧。
在新思想文化气息的吹拂下,她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心灵苏醒了,她爱上了我的大学生堂哥,对新世界、新生活满怀向往和憧憬,但这是无望的爱,现实世界里等待她的是那个又丑又小的男人,她终于经受不住春寒的袭击,郁郁早亡了。
2、分析小说运用多种手法刻划人物性格、心理的特点。
小说对翠姨的艺术描写十分成功。
首先,作者以一种平静、轻松的笔调来写悲剧。
这主要表现为作者从家庭琐事、儿女情长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和侧面描写中,来感受人生悲剧的镂骨铭心的痛苦。
其次,作者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划人物。
如写翠姨妹妹的轻脱开朗来衬托翠姨的雅致娴静的性格,以明丽的彩笔渲染春意盎然、诗情葱茏的环境,来烘托翠姨的萌动、苦闷和绝望。
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
DOI:10.19392/j.cnki.1671 ̄7341.201934212从萧红«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看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姚冬青㊀姜㊀波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㊀黑龙江齐齐哈尔㊀161006摘㊀要:«小城三月»是萧红最后一部短篇杰作ꎬ也是萧红后期小说的一个独特存在ꎮ作者以女性创作者的细致观察㊁准确切入的视角讲述了在我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封建旧传统束缚下ꎬ一个执着向往爱情幸福的年轻姑娘ꎬ听到了春的呼唤ꎬ却没有力量迎接春天的悲剧故事ꎮ本文从翠姨这样一个刚刚觉醒但尚未完全觉醒的女性形象入手ꎬ分析她的女性意识ꎬ探讨其生活的环境对她的影响ꎬ以及她所代表的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产生的后果ꎮ关键词:萧红ꎻ翠姨ꎻ环境ꎻ女性意识㊀㊀«小城三月»创作于1941年ꎬ这部短篇小说是继«呼兰河传»后作者的另一部描写故乡风土人情的杰作ꎮ主人公翠姨生活在封建传统的思想束缚下ꎬ女性意识刚刚觉醒却又未完全觉醒ꎬ反抗意识也没有完全觉醒ꎬ这样的生活环境就造成了她最后悲剧的命运ꎮ而翠姨的性格发展同样也受到了环境的影响ꎬ一方水土养一方人ꎬ她的言行举止带有着深刻的地方色彩ꎮ有评论说萧红后期小说只把写作局限在人类的愚昧上ꎬ没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的特点㊁人民的希望和要求ꎮ这是她创作的特点ꎮ在«小城三月»里不仅仅反映了人类的愚昧ꎬ而且还探讨了作为女性的意识觉醒问题ꎬ即便不是主要的关注点ꎮ因此ꎬ«小城三月»成为萧红后期小说中的一个独特存在ꎮ翠姨这样一个执着追求自己幸福爱情的女性最终成为旧的封建传统的牺牲品ꎬ固然有她自身的悲剧性格因素ꎬ但更多的是她生活的周围环境影响ꎬ那仍然是在封建传统思想的禁锢和束缚下的空间ꎮ翠姨的追求㊁抗争ꎬ最终依然逃脱不掉被扼杀的命运ꎬ就是这种觉醒了的女性意识被扼杀的体现ꎮ可见环境对人物的影响之深远ꎮ(1)«小城三月»里翠姨生活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的东北地区一个小城里ꎮ那个时期正是封建思想衰亡㊁民主思想出现的时候ꎬ作品的 我 就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ꎬ同时这也是翠姨所寄居的生活的环境ꎮ 我家算是最开通的了ꎮ叔叔和哥哥都到北京和哈尔滨那些大地方去读书了ꎬ他们开了不少眼界ꎮ回到家里来ꎬ大讲他们那里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同学ꎮ 这一题目ꎬ非常的新奇ꎬ开初都认为是造了反ꎮ后来因为叔叔也常和女同学通信ꎬ因为叔叔是在家庭里有点地位的人ꎮ并且父亲从前也加入国民党ꎬ革过命ꎬ所以这个家庭都 咸与维新 起来ꎮ 因此在我家里ꎬ一切都是很随便的ꎬ逛公园ꎬ正月十五看花灯ꎬ都不分男女ꎬ一齐去ꎮ 而且我家里设了网球场ꎬ一天到晚打网球ꎬ亲戚家的男孩子来了ꎬ我们也一齐的打ꎮ [1]这样一个充满新鲜生活气息的家庭ꎬ翠姨受到的洗礼ꎬ她的视野被打开ꎮ于是她参加气氛热烈的音乐会ꎬ坐上马车到街上买时新的服装ꎬ元宵节看花灯ꎬ满怀新奇去哈尔滨买嫁妆ꎮ这一系列行为都是新思想在她心里萌动的表现ꎮ她向往着在这样的世界里生活ꎬ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ꎮ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ꎮ在这样一个被称为 开通ꎬ造了反ꎬ咸与维新 的家庭里ꎬ内里依然是封建思想占据主导ꎬ直接的表现就是翠姨的爱情被现实击碎ꎮ尽管新世界在召唤ꎬ翠姨生活的范围在旧世界里ꎬ她要遵循旧世界的一切规则㊁秩序ꎬ不能有任何出格的行为ꎮ当 五四 个性解放的呼声唤醒了千百年来女性沉睡的自我意识ꎬ文学作品中也出现了新女性如 小君ꎬ莎菲 等ꎬ可现实中像翠姨这样被压抑的女性还有多少ꎮ她们是时代的悲剧产物ꎬ同样也是环境的牺牲品ꎮ(2)翠姨形象ꎮ在萧红笔下ꎬ她给翠姨的定位是一个具有中国女子特色的典型形象ꎬ样子不是很漂亮ꎬ长得窈窕ꎬ走路和讲话都带着一种平静的感情ꎬ具有善良ꎬ温柔ꎬ独具悲天悯人的气质ꎮ但同时却隐隐约约让人感到她有些深沉㊁敏感㊁抑郁ꎮ这源于萧红给她的生活环境ꎮ首先ꎬ她是一个寡妇的女儿ꎬ而且是一个再嫁寡妇的女儿ꎮ母亲的两次婚姻已经违反了封建传统所规定的妇女要 从一而终 的信条ꎬ在当时是受人歧视的ꎮ母亲的社会地位又直接影响着翠姨的社会地位ꎬ她的孤独㊁忧郁源于此ꎮ在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 在特别繁华 的场景中翠姨出现了ꎬ她首先 靠着一张大镜子坐下了 ꎬ翠姨与众不同的风姿 把别人都惊住了 ꎬ在女人们的围观中ꎬ翠姨 难为情了ꎬ站起来想要逃掉似的ꎬ迈着很勇敢的步子ꎬ茫然地往里边的房间里闪开了 ꎮ这里写了翠姨与其他女人们的比较ꎬ其他人是打扮得如花似玉ꎬ翠姨是不施粉黛ꎬ但 漂亮得像棵断开的腊梅 ꎬ对比鲜明ꎮ于是她们 觉得有什么话要说出ꎬ又都没有说 的心理活动就是嫉妒ꎬ没有说出的话其实便是说翠姨不过是一个再嫁寡妇的女儿ꎮ萧红的创作受到«红楼梦»的影响ꎮ在«小城三月»中ꎬ翠姨和林黛玉在气质和思想上都显出一致性ꎮ比如花灯节第二天早晨ꎬ早饭已好ꎬ催了好几次ꎬ她还是不出来ꎮ这时ꎬ伯父说了一句: 林黛玉 ꎬ于是我们全家人都笑了ꎬ这正是点睛之笔ꎮ翠姨与林黛玉都是出于寄人篱下的地位ꎬ因此养成了孤高㊁矜持㊁忧郁㊁自叹自怜的性格ꎮ于是聪慧的翠姨很清楚地意识到这种冷漠与自己的地位ꎬ所以她表现出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便是 仿佛她不晓得人们专门在看着她似的 ꎬ以此来武装自己ꎬ保护自己ꎮ其次ꎬ她寄居的家庭是带有民主新思想的ꎬ是给了她追求幸福生活希望的地方ꎬ虽然最后是失望的结局ꎮ这其中母亲敢于冲破旧的婚姻制度的做法也对翠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ꎮ这种想法的直接表现就是翠姨怀着对于爱情的美好憧憬悄悄地恋爱了ꎮ这是她女性意识朦胧的一次行动ꎮ她的爱情是个悲剧ꎮ她爱上了一个在哈尔滨读书的她的外甥( 我 的哥哥)ꎮ可是她又抱着几乎绝望的心理将这种爱深藏于心底ꎬ拼命地压抑着自己ꎮ作品中曾有暗示ꎬ当有人要把她嫁给 我 的族中的一个 小叔叔 的时候ꎬ 那族中的祖母ꎬ一听就拒绝了ꎬ说是寡432理论研究科技风2019年12月妇的孩子ꎬ命不好ꎬ也怕没有家教ꎬ何况父亲死了ꎬ母亲又出嫁了ꎬ好女不嫁二夫郎ꎬ这种人家的女儿ꎬ祖母不要ꎮ [1]我的 小叔叔 尚且不可ꎬ更何况是辈分不同的而又条件优越的 我 的哥哥ꎮ于是ꎬ表面上生活在民主新思想的家庭ꎬ内里却是封建思想主导一切的环境中ꎬ翠姨的一切新思想主动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ꎮ她的爱情自然是不能成功的ꎬ只能成为一个深藏于心底的不能表达的悲剧ꎮ然而这还不是最后的结局ꎮ作品描写了她最后积郁成疾ꎬ力不能支ꎬ订婚家的婆婆却决定立即娶她ꎬ原因是迷信中有一条说 病新娘娶过来一冲ꎬ就好了ꎮ 于是翠姨无望了ꎬ刚刚觉醒了的女性意识更是在此时彻底失去ꎬ她能想到能做到的就只有结束自己的生命ꎬ于是她拼命地糟蹋自己的身体ꎬ在反抗封建压迫追求美好爱情的道路上悲惨地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ꎮ(3)环境对性格的影响ꎮ在翠姨这个人物身上有着中国劳动妇女典型的祥林嫂式的宗教虔诚 相信命运ꎮ例如:上街买绒绳鞋ꎬ鞋子没有买到ꎬ就深深感叹说: 我的命不会好的ꎮ 说着ꎬ 泪便流出来了ꎮ 她不会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共同分析问题ꎬ只是一味的相信命运ꎮ她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活动有很多不相协调的地方ꎬ本来她是一个在新思想感召下ꎬ对美好的爱情和封建礼教有着清醒的认识和反抗意识的姑娘ꎬ但是从她朦胧爱慕到热烈表白这一过程中她自身性格的悲剧因素始终在作祟ꎮ比如ꎬ 她的恋爱秘密就是这样ꎬ她似乎要把他带到坟墓里去一直不要说出口ꎬ好像天底下没有一个人值得听她的告诉 ꎬ她又太自重自爱: 她是再嫁的寡妇的女儿ꎬ她自己一天把这个背了不知多少遍ꎬ她记得清清楚楚ꎮ [1]她也不想妹妹那样有说有笑ꎬ总是时刻感到自己的地位低人一等ꎮ这样的性格其实是和她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系的ꎮ封建思想束缚下的生活空间ꎬ人们都在不自觉地遵循着所谓的规矩ꎬ这对于翠姨来讲就是她生存的土壤ꎬ她的言行是受到约束的ꎮ然而ꎬ在这新旧思想交替的时候ꎬ人们又不可能不被波及ꎬ思想上出现动摇是很正常的现象ꎮ所以翠姨会喜欢上 我哥哥 ꎮ她和 我的哥哥 在思想上是有一定爱情基础的ꎮ翠姨的未婚夫是一个长得又丑有小的男人ꎬ而我的哥哥ꎬ 人很漂亮ꎬ走路很爽快ꎬ大概在我们所有的家族中ꎬ没有这么漂亮的人物ꎮ 除了容貌的对比外ꎬ翠姨一想到那个未婚夫ꎬ就感到 恐怖 ꎬ而一想起 我的哥哥 ꎬ就向着哈尔滨 痴望 起来ꎮ翠姨对 我 的哥哥之所以这样一往情深ꎬ更主要的是 我 的哥哥是读书人ꎬ在他身上焕发着青春的活力ꎬ也正是这种活力使翠姨提出了 不想出嫁ꎬ而要读书 的要求ꎮ一直到一天晚饭后在后屋里两人的会面ꎬ他们的爱情有了长足的发展ꎬ但她却不敢明确表白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ꎬ不敢冲破旧传统ꎬ追求爱情的自由ꎬ反而拼命地压抑着自己ꎮ环境造成的性格中使她将这一切都归结为自己的命运和无法改变的个性: 我小的时候ꎬ就不好ꎬ我的脾气总是ꎬ不从心的事ꎬ我不愿意 这个脾气把我折磨到今天ꎮ [1]翠姨的性格悲剧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一种自我压迫的悲剧ꎮ所谓的自我压迫的悲剧ꎬ就是指公开的阶级压迫转化成了一种被压迫者的自我压迫形式ꎮ马克思主义认为ꎬ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的思想ꎬ在封建社会里ꎬ劳动人民既受封建势力的迫害ꎬ又受封建思想的毒害ꎮ因此ꎬ他们不自觉地帮助了统治阶级促成了许多平凡而又不幸的悲剧ꎬ翠姨就是其中的一个ꎮ(4)小结ꎮ在«小城三月»中ꎬ萧红以抒情式样的象征性意象描写了二十年代沉寂的北国乡土ꎬ姗姗来迟的春天ꎬ人人像久久等待着一个大暴动ꎮ春风吹到了每个人的心坎ꎬ带着呼唤ꎬ然而 春天的命运就是那么短 ꎬ只是不见 载着翠姨的马车来 ꎮ通过翠姨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封建传统思想依然牢固的盘踞于现实生活中ꎬ翠姨依然生活在封建传统的束缚下ꎬ翠姨冲不出自己周围的世界ꎬ也冲不出她自己ꎮ她受到了春的呼唤ꎬ女性意识有了觉醒ꎬ生活本身却未能给她以冲破这种束缚的力量ꎮ翠姨追求㊁抗争过ꎬ她周围的环境以及她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封建礼教最终禁锢了她的羽翼ꎮ二三十年的东北依然沉睡在封建思想统治下ꎬ一切都是死气沉沉的ꎬ没有活力ꎮ民主新思想的春风吹来了ꎬ但力量太弱了ꎬ只是轻轻拂过而已ꎮ以此ꎬ翠姨的命运最终走向死亡也就不足为奇了ꎮ从美学的悲剧角度来看ꎬ悲剧实则是人的生命抗争意识和生存欲望的失败和毁灭ꎮ翠姨作为弱小人物的毁灭ꎬ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ꎬ她的追求㊁抗争㊁无奈㊁苦楚都构成了与英雄人物别样的悲剧之美ꎬ这种悲壮与崇高更能净化感染我们ꎮ骆宾基在«生死场ꎬ艰辛路 萧红简传»中指出 最后一个短篇小说是«小城三月»ꎬ仍然取材于少女时代的乡居生活ꎮ 翠姨的形象打上作家 乡居生活 的某些印记ꎬ同时也展示出女性深层的觉醒意识ꎮ这种觉性意识是伴随着 五四 文化思潮中的个性解放思想而兴起的ꎮ在封建宗法制度森严的旧中国ꎬ妇女面临的生存环境是严峻的ꎬ她们不仅要受到经济上的剥削ꎬ精神上还要受到政权㊁神权㊁族权㊁夫权的压迫ꎮ而 五四 运动过后ꎬ女性已从混浊愚昧中震醒过来ꎬ虽然她们还没有明确的对于社会与自我的深层本质认识ꎬ在她们身上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出了觉醒的意识ꎮ翠姨已经不愿做随便任人宰割的奴才和羔羊ꎬ而要力图保持自己未婚女性的自由自在ꎬ要竭力读书ꎬ渴望求学ꎬ要追求自己幸福美好的爱情ꎮ虽然这种朦胧的觉醒意识促使她反抗ꎬ追求新的思想ꎬ新的理想却又是如此的缥缈ꎬ不禁使她陷入矛盾与痛苦之中ꎬ最终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品ꎮ萧红塑造的翠姨形象正是她所要竭力歌颂的觉醒了的女性ꎬ这其中也不乏有她自己的影子ꎮ但是这种觉醒存在着悲哀ꎬ女性虽然以自身的角度提出了求学与婚姻的自由ꎬ即意味着确立女性的地位和权利ꎬ然而旧的家庭形式却要把女性依然作为男性的女性ꎬ女性依然属于附属品ꎮ所以翠姨的一生就成为了一个悲剧ꎬ思想与环境扼杀了她作为人的一切ꎬ生命被迫结束ꎮ而和翠姨一样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其他人ꎬ依然同翠姨一样混混僵僵地过着他们的日子而不觉ꎬ最终命运如同翠姨一样ꎬ结束生命ꎮ这正是作品传递给我们的感受ꎬ不管从思想还是其他角度都值得我们去思考ꎮ参考文献:[1]«萧红全集»下.哈尔滨出版社ꎬ1998ꎬ10.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黑龙江女性文学创作与地域文化研究 (项目编号:15ZWB02)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姚冬青(1979 ̄)ꎬ女ꎬ黑龙江齐齐哈尔人ꎬ文艺学研究生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大学语文教学和研究㊁现当代文学研究ꎮ532㊀科技风2019年12月理论研究。
《小城三月 萧红》阅读附答案
《小城三月萧红》阅读附答案小城三月萧红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
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
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
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
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
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
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
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
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
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
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
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
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
《小城三月》中翠姨形象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大抵人家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
------朱熹《答周深文》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垒平。
-------雪芹遗诗一《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小城三月》的悲剧让人迭叹不已。
我忽然想到,对于处在新旧礼教之中一个被新思想慢慢熏染并心有感触的这么一个传统而又心底纯良的少女,她的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况更为悲剧正如鲁迅关于铁屋子的思考:对于没有希望的民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麻木的死去,不必经历心里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
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了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
小说的尾声给了一点亮光。
“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而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的文明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在当时还只是如试管中的胚胎,微动而脆弱。
这个世界让她对自己脱胎出来的世界绝望。
而她更大的悲剧是她却深爱上了这个本不属于她的世界,爱上了他不能爱的人。
可以想象,不嫁人的翠姨仍然要死!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绝望。
她腼腆、柔弱、纯情;她没有反抗争取的勇气与能力,她只能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她的希望。
翠姨的世界是万分复杂的。
过分的复杂让她的选择没有空间。
她的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冒险,相比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这种爱更不为世俗所容,因为她与“表哥”的“姨侄”关系。
她没有曹七巧那么地蒙昧,所以她不愿只求得一个嫁或不嫁的结果。
嫁,她也不可能成为曹七巧;不嫁,她的世界是空的,她的生命在真空中不能存活。
所以如果她要活下去,又必然要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以《小城三月》为例
女性爱情悲剧分析——以《小城三月》为例孙雅婷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院摘 要:《小城三月》是萧红于1941年创造的一篇中篇小说。
小说中描写了一个地主阶级家的少女翠姨,青春明媚、对爱情充满憧憬,但却因为自身、旁人和封建制度、社会的原因,失去了爱情的希望和追求,最终香消玉殒的悲凉故事。
翠姨代表了五四运动后处于新旧交替中的女性对于世俗的打破、爱情的向往,同时也真实地反映出大多数女性的爱情以悲剧结束的残酷事实。
关键词:翠姨;爱情悲剧;内部原因;外部原因指导老师:缪军荣[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6-047-02《小城三月》中的翠姨,是地主阶级家的小姐,她温婉、善良,在青春明媚的年纪对爱情充满了希望。
但在四十年代,一个正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女性的自我意识、社会地位仍处于一个萌芽阶段,封建制度的残余仍影响着人们,翠姨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注定是不能收获所希望的爱情的。
导致翠姨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人的毒害与禁锢。
一.内部原因1.翠姨的性格翠姨的性格是导致其爱情悲剧的一大原因。
首先,翠姨是一个青春明媚、不谙世事的少女。
翠姨虽然辈份上是“我”姨,但是却也不过十七八岁,她不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
翠姨订婚后接受了十多万的聘礼,竟心安理得地用了起来:穿了两次的流行市布大衫就不要了;有两对珍贵的耳坠子,“我”的母亲也不过只有两对。
而当三年订婚期满后,对方要娶她时,才明白自己是真的要被迫嫁给一个只有过几面之缘,又小又黑的男人。
其次,翠姨的谨慎的性格,封闭的内心也使得在爱情的表达上过于含蓄、委婉。
翠姨面对自己喜欢的绒布鞋时,将自己的喜爱藏于心中,不告诉其他人,甚至是与她相亲昵的“我”。
少女隐藏住自己的小秘密,当面对爱情时,翠姨也同样将感情内化于自己的心中。
“哥哥在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听些”,这其中透露着少女对于自己倾慕之人的一些小心思。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
萧红的《小城三月》:女性的觉醒,是翠翠走向毁灭的根源01春天的命运这么短,这是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你的一生,有没有倾尽全力去爱过一个人,不求他知道,不求他回报?著名诗人徐志摩曾说: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爱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这样不遗余力地付出,总是这样奋不顾身地爱恋,总是这样飞蛾扑火般热烈。
萧红的《小城三月》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爱情故事,作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我”作为旁观者来讲述一个深情的女子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抵抗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
《小城三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绝笔,也是一篇在思想上、艺术上都非常令人惊艳的作品。
这部小说有一些细腻的心理分析,同时写出了爱情的含蓄,这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在新思想萌芽的时期我们东方女性带着悲剧性意味的文化特质。
这部小说,通过一个女子的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思想的落后,也给现代的男女以警醒。
翠姨是封建家庭长大的女孩子,从小就和一般的女孩子不一样。
她对于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
当她接触了维新思想以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勇于对包办婚姻说不,敢于同封建思想抗争。
翠姨爱上了一个人,可她早已经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订了婚。
而她心心念念的人,一直不回应她,没有勇气带她走出封建专制的牢笼。
她只能,一天一天糟蹋自己的身体,宁愿死也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宁愿死也不向陈旧的封建礼教低头。
红楼式的悲剧在翠姨身上重演,她就像那林黛玉,爱恨不语,深情尽负。
然而凭借她一人的力量根本撼动不了封建家庭这座大山,也摧毁不了封建社会包办婚姻这堵铜墙铁壁。
翠姨死了,带走了小城的三月,带走了春天,但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思考文中写道:“春天的命运就是这么短”。
这春天的命运,像极了翠姨的命运,也是萧红的命运。
萧红从小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里。
她为了逃离封建专制的包办婚姻,逃离了家。
她一直在外漂泊,一生坎坷。
《小城三月 萧红》阅读附答案
《小城三月萧红》阅读附答案小城三月萧红我有一个姨,她是我的继母的继母的女儿。
我这个外祖母已经做了寡妇之后才来到外祖父家,翠姨就是这个外祖母在另外的一家所生的女儿。
翠姨对我哥哥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哥哥对翠姨就像对我们,也是完全的一样。
不过哥哥讲故事的时候,翠姨总比我们留心些。
哥哥对翠姨比对我们稍稍客气一点,这显然因为翠姨是客人的关系,而且在名分上比他大。
翠姨订婚,转眼三年了。
正这时,翠姨的婆家通了消息来,张罗要娶。
她的母亲来接她回去整理嫁妆。
翠姨一听就得病了。
但没几天,她母亲就带着她到哈尔滨采办嫁妆去了。
偏偏那带着她采办嫁妆的向导又是哥哥给介绍来的他的同学。
翠姨带着哥哥的介绍信,像一个女同学似的被他们招待着。
又加上已经学了俄国人的规矩,处处尊重女子,所以翠姨当然受了他们不少的尊敬。
不用说,买嫁妆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几天,总算她一生中最开心的时候。
她回来时,母亲又接她来到我们家。
后来,她的母亲发现她对出嫁太不热心,该剪裁的衣裘,她不去剪裁。
做母亲的总是常常要加以督促,后来就要接她回去,接到她身边,好随时提醒。
她的母亲以为年轻的人必定要随时提醒,不然总是贪玩。
而况出嫁的日子又不远了,或者就是二三月。
想不到外祖母来接她的时候,她竟很勇敢的提出读书的要求。
她说她要念书,她想不到出嫁。
开初外祖母不肯,到后来,她说若是不让她读书,她是不出嫁的。
外祖母没有办法,依了她。
给她在家里请了一位老先生,就在自己家院子的空房子里摆上了书桌,还有几个邻居家的姑娘,一齐念书。
念了书,不多日子,人就开始咳嗽,而且整天闷闷不乐。
她的母亲问她,有什么不如意?陪嫁的东西买得不顺心吗?或者是想到我们家去玩吗?什么事都问到了。
翠姨摇着头不说什么。
过了些日子,我的母亲去看翠姨,带着我的哥哥。
他们一看见她,第一个印象,就觉得她苍白了不少。
而且母亲断言,她活不久了。
大家都说是念书累的,外祖母也说是念书累的,没什么要紧的,要出嫁的女儿们,总是先前瘦,嫁过去就要胖了。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兼议单恋或互恋
J1 0 0第 2 u. 1 2 9卷第六期
总第 6 8期
《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的特点及原因探索
— —
兼议单恋或互恋
杨昌俊
( 新疆兵团广播电视大学 乌鲁术齐 800 ) 301
[ 要] 姨 剧 有 旧 代 替 特 : 醒 蒙 并 , 争 化思潮的春风还是吹进了这个小角落。小城有了洋学堂,男子中学 摘 翠悲 具 新时 交的 点觉 与昧 行抗
与绝望沉沦并重。造成翠姨悲剧的原因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 的学 生,一切洋 化,穿着裤子而不是长袍 。而更奇怪 的是他们 见了 因。翠姨为情而死,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翠姨的爱情是单相思还是两 女人不害羞 。从前的书生,一见 了女人 就脸 红。 情相悦的互恋。
心上 人表 白?
要回答 以上的 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看 翠姨足一个什 么样 的人。 翠姨十八九岁 ,生得并 足十分漂亮 ,但 长 得窈 窕,走起 路来 沉静而且漂亮 ,讲起话来清楚的带着一种 、静的感情 r 翠姨是否在恋爱?书中没有明说。翠姨的闺房密友 “ 我”—— 翠姨 的妹妹十七 八岁,大说人笑 ,不 分修边幅 , 时穿得仡 个还没有成熟的中学生写道:翠姨大概足恋爱 ' r 。 里胡哨 ,和她 的姐姐完全的不 。 传统的观点认为翠姨暗恋了,足 相思,得不到心上人徇情而 . 翠姨参加别人 的婚礼 ,其他 媳妇女人一律穿绣花 人祆,颜色特 死 ,而她 的意 中人不知道她 的真心真情 ,不知道她为什么而死 。表 卜 别的繁 华。她们 的脸 上也浓装艳抹 。翠姨从来 施脂 粉,那灭穿蓝 面.看,的确如此。从深层来看,翠姨爱情具有含蓄性与执著性, ・ 色缎子 的夹袍 。就 是这一次,翠姨把别人惊呆 1,人 们突然 发现她 翠姨的恋爱具有两情相悦的互恋性与无奈性。 广 翠姨非常聪 明,会 弹大正琴,还会吹箫和笛子 。而我 的堂 哥哥 从来没有这么漂亮过 。 作者用对 比的手法塑造一个封 建社会 的淑 史形象 : 沉静 , 端庄, 钢琴弹得很好,吹箫吹得最好。有一次聚会,堂哥哥放下了箫,对 稳重 。朴素而 不妖艳 。内质荚胜过外在荚 。帮姨像所有 年轻 的女孩 翠姨说:“ 你来吹吧! ”翠姨却没有言语,站起身来,跑到自己的屋 样具有爱美的天性。十五年前的这个小城大街上流行一条宽大的 了去 r。翠姨 为什么为有如此反常的行为 ?答案只有 一个:面对所 披肩 ,翠姨的妹妹有 一张 ,翠姨有一张 ,几乎每 人都有 一张。 倾慕 的异性 的害羞 !我的堂哥哥,好久好久地看住 那帘子 。我 的堂 但 是翠姨对 美的追求有其特 点 。例 如那时候还流行 穿绒绳鞋 。 哥哥为什 么会有 如此 的行为 ?他其实 已经敏 感到 了某些朦 胧的情 翠姨,她没有买,她怀疑了好久。我陪她上街,先不告诉我去买什 素 。应 该说翠姨 和堂 哥哥彼此欣赏对方 的才 艺。 么,进 了铺 子选了半天别的 ,才 问到绒绳鞋 。走 了几家铺予,都没 但是 不久,翠姨就 订婚 了。她未来的丈犬 ,家 境很富有。人长 有,都说丈完了。后来举姨又提议要 去买绒绳鞋 ,我们在大雪天从 得又低又小,穿一身蓝布棉袍子,黑马褂,头上戴一顶赶大车的人 早上找到天黑也没买到满意 的绒绳鞋 。书中举 了这个买绒绳鞋的例 所戴的五耳帽子。十七岁,在乡下的私馆里读书。 子向读者展示 了 姨性格的犹疑 ,多虑 ,内敛 的一面。翠姨面对 自 翠姨 不满 意她的包办婚姻 ,但没有 言语 的反抗 更没有在行动上 翠姨在内心深处更愿意远远的推着。 己的密友 “ ,连喜欢绒绳鞋这样的小事都深埋心间, 我” 不肯轻易暴 表露不满。由于三年之后娶亲, 露。喜怒哀 乐 形于色 。这是封 建社会 对淑 女的要求 。 订婚后 翠姨足很有钱 l。她拿着朱来丈夫 的聘礼 ,不断买再式衣服 r 封建礼制要求 “ 女了无才便是德” 。所以翠姨犬字不识一个 , 她 和首饰 ,追赶时髦穿向 鞋 。似乎很快乐 。但 是当伙伴们玩耍忙碌 没有读过书 。总之 ,翠姨足 中固二十世 纪二三十年代淑女 的一个典 时, 惟有她 一人站在短篱前面 ,向着远远的哈尔滨市的影子痴望着 。 型形象 ,或者说她足按照封建社会传统 的礼制来规范约束 自己行 为 此时翠姨心中已经有了意中人, 但还是订婚了。 为什么会这样? 的典型 。 因为自古至今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没有自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是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崩溃 瓦解 的时 己选择婚姻大事 的权利 。心里 希望嫁给一 个人是一吲事 ,现实 中嫁 代。但是传统的封建思想依然在普通 民众中根深蒂同 。这时 的中国 给一个人是另一 回事 。堂哥 哥只是她婚姻 理想的一个梦而 已!这时 已经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 的翠姨还没有想到抗婚。她本来准备听从命运安排,顺其自然。 有一年冬天,刚过了年,翠姨就来到了我家。当然堂哥哥也在 封建活动在酝酿发展中, 苏俄的共产主义运动也深深地影响到中国。 翠姨所生活的时代就具有新旧时代文化交替的特点 我家。伯父带着我们哥哥,弟弟……姨八九个去看花灯,路上又碰 翠姨虽然生活在偏远 的小城 ,家庭环境又很死寂 但新 时代文 到 了几个在哈尔滨和堂哥哥一起读书的男生 。翠姨觉得他们的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抵人家读书,须是先收拾身心,令稍安静,然后开卷,方有所益。
------朱熹《答周深文》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垒平。
-------雪芹遗诗
一
《小城三月》中翠姨悲剧形象分析
《小城三月》的悲剧让人迭叹不已。
我忽然想到,对于处在新旧礼教之中一个被新思想慢慢熏染并心有感触的这么一个传统而又心底纯良的少女,她的命运到底是有希望的好,还是没有希望的好?或者说哪一种情况更为悲剧?正如鲁迅关于铁屋子的思考:对于没有希望的民众,不去唤醒他们,固然可以让他们麻木的死去,不必经历心里的痛苦,但面对希望,还是有唤醒他们的责任。
那么,在旧礼教的中国,翠姨的命运到底有没有希望呢?------也许有,但她的境遇却注定了是多么渺茫的一种奢望。
小说的尾声给了一点亮光。
“我”母亲在翠姨死后说:“要是翠姨一定不愿意出嫁,那也是可以的,假如他们当我说。
”但翠姨的悲剧不在于嫁与不嫁,而在于她认识了一个有文字
的文明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在当时还只是如试管中的胚胎,微动而脆弱。
这个世界让她对自己脱胎出来的世界绝望。
而她更大的悲剧是她却深爱上了这个本不属于她的世界,爱上了他不能爱的人。
可以想象,不嫁人的翠姨仍然要死!
翠姨的性格直接导致了他的绝望。
她腼腆、柔弱、纯情;她没有反抗争取的勇气与能力,她只能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成全她的希望。
翠姨的世界是万分复杂的。
过分的复杂让她的选择没有空间。
她的爱是一种没有希望的冒险,相比于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这种爱更不为世俗所容,因为她与“表哥”的“姨侄”关系。
她没有曹七巧那么地蒙昧,所以她不愿只求得一个嫁或不嫁的结果。
嫁,她也不可能成为曹七巧;不嫁,她的世界是空的,她的生命在真空中不能存活。
所以如果她要活下去,又必然要成为另一个曹七巧。
她没有曹七巧的心力(曹七巧最起码能孤身去同周围的人拼打,尽管为了存活而失去了心灵),对她而言选择也是唯一的,那就是绝不去选择愚昧与无爱的世界。
翠姨的美丽恰在于此。
曹七巧的悲剧是一直庸俗下去,而翠姨的悲剧根源却正与之相反。
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爱与文明-----文明的爱情,文明的世界,文明的思想,文明的生命,文明的向往。
在小说中,始终笼罩着一种春的气息,这就是新思想的介入。
这种新思想让传统美的翠姨走向了文明美,让她逐渐走向了与旧传统决绝的道路。
旧传统与新思想的冲突,是翠
姨蜕变的大环境,也是她悲剧的根源。
刚开始,翠姨虽然觉着未婚夫又低又小,但依然没太在意,用聘礼钱去买衣物杂什。
但最后,“一想到那个又丑又小的男人,她就恐怖。
”小说为我们预示了一种文明的希望,虽然新思想在当时仅是学生的思潮,但从翠姨身上,可见新思想的为人所憧憬。
这种憧憬,从鸦片战争以后,便一直激动着中国青年的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打开了中国人封闭已久的心,也开始了中国人文明的新生命。
三四十年代,尤其是三十年代,中国的一批热血青年因为种种原因,曾轰轰烈烈外出打拼,接受到了新思想。
继他们的挣扎觉醒之后,在中国保守的乡间,知识青年们也开始了奋争的旅程,甚至像翠姨这样的传统女性。
翠姨的悲剧美就在于她处在这样复杂的环境里,使得这种美在传统之外又有一点叛逆。
如果她的美在于传统,不过腼腆贤淑;如果是叛逆的出格,不过坚强热烈。
于是翠姨的美就美的丰富,是圣母之美,是维纳斯之美,是中国女性独,的情致。
正如小说末尾,那马车再也驮不动美丽的翠姨了……
在文明与传统夹缝里生存的翠姨,她选择的命运其实就是最幸福的了。
正如她所说:“我心里很安静,而且我求的都得到了……”
------《小城三月》1941年7月1日《时代文学》第1卷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