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作文导写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复习半部《论语》治高考作文

2018届高三复习半部《论语》治高考作文

2018届高三复习半部《论语》治高考作文

2018届高三复习半部《论语》治高考作文

【作文题之一】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久前某部门提出,中成药命名应避免采用夸大用语,如“精”“速效”“秘制”等溢美之词;一般不应采用人名、地名、厂名命名。如果新规出台,像风油精、强力枇杷露、速效救心丸、川芎(xiōng)、陈李济舒筋健腰丸等药名或将改头换面。对此,各方意见不一。消费者说:“像云南白药气雾剂、小儿咳喘灵是常备药,老百姓就认这些牌子。”药物经营者认为,一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老品牌具有世界影响力,需要区别对待;如果全部废除,中药就会彻底丧失传统文化底蕴。中医药研究者说:“以人名、地名为药名是对发明者和产地的一种认可。”对此事,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审题

前某部门提出之合理性:避免采用夸大用语,实事求是地宣讲自身药效。我们不反对宣传,但是反对虚假浮夸地宣传。这是对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负责,也涉及到药企的诚信问题。

前某部门提出之不合理处:一刀切,“药物经营者认为,一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老品牌具

有世界影响力,需要区别对待”“以人名、地名为药名是对发明者和产地的一种认可。”这个就已经可以说明问题了。

二、找“统一”之处,精准立意

改名之事事关用药习惯和品牌之事,切不可一刀切。中成药的品牌、药企文化也是我国宝贵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5.21】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法理与人情(附文题解析 立意 范文2篇)

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法理与人情(附文题解析 立意 范文2篇)

2022年高考作文模拟题及范文:法理与人情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张女士无偿给邻居杜某接送孩子2年半,但因为一次意外,杜某的小孩掉下电动车挫伤。杜某以张某载行两个孩子,违反交规,致自己孩子受伤为由,将张某告上法庭,索要六千元赔偿。最新《民法典》判定张某虽存在违规行为,但不存在故意和重大过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人情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在感情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关系社会。大家知礼敬,懂感恩,互相照顾彼此的利益、情感。但有人说,现在早已不是人情社会,遇事要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理不外乎人情。

高三(1)班计划组织以“法理与人情”为主题的讨论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谈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解析

第一则材料需要学生有正确的是非判断。

从法律角度来看,虽然张女士有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行为,但未曾收取任何报酬,不存在伤害孩子的主观意愿和实际行为。而杜某在明知道张女士骑行载两名未成年人存在风险的情况下依旧把孩子交给张女士,在发生意外后不应该迁怒于张女士,张女士不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人情角度看,张某是助人为乐的行为,法院的判决是符合人性的。张某两年多无偿帮助杜某,杜某应心存感激,索赔行为不符合《民法典》“不得违背公共秩序和善良习俗”的精神,不应该被支持。

第二则材料需要判断“人情社会”精神与《民法典》并不矛盾。中国传统人情文化依然有其现实意义和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立意

(1)明是非,知感恩。

第七周作文讲评:潘先生开车送高烧女儿

第七周作文讲评:潘先生开车送高烧女儿
“小孩急看病”的条子,这位交警采取了 人性化的执法手段,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不 再教条执法的温暖,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 誉。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这样一个细节: 在看到了车主留条之后,交警的处理是不 假思索的。未经核实,仅仅依据一张留言 条,就决定了放过一马未免太过草率。
作为一名执法民警,不能说时时刻刻
堤防百姓,不相信百姓,但是要有起码的 警惕心理。正如有群众质疑的一样,万一 条子的内容是虚假的呢?从车主的情况来看,
日常生活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说到交警和违章车主的事儿,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个字:“罚”。不错,车 主违章违法了,按照规定该罚,这是“有法必 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而,就是这个 “罚”字,不仅罚掉了警民之情和交警形象, 而且让交警背上了“罚款经济”的沉重枷锁。
这能怪谁呢?不分青红皂白地罚,不问原 因结果地罚,罚的是车主的钱,伤的却是 群众的心。近年来,我们耳边听到最多的 就是执法如何如何暴力,执法者如何如何 与群众“打成一片”,导致各种流动摊贩 忍无可忍砍伤执法者的案件时有发生。依 法执法无疑正确,但法律是死规定,执行 法律的是活生生的人。人有七情六欲,在 执法过程中多一点人文情怀,不仅无损执 法者的形象,相反会给执法者加分。不是 吗?相信大家看到交警留的纸条,心里都 是暖暖的。
当执法人员可以随心所欲决定是“放一
马”还是“依法办”的时候,这样的自由裁 量权是不是太大了?法律法规的刚性又如何 体现?如果同样的行为,因为执法人员的不 同,执法人员心情的不同,性格的不同,而 出现不同的结果,是不是也是一种法律的悲 催?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中心明确主题更突出(附典题解析及技法指导)

高考作文写作提升课堂:中心明确主题更突出(附典题解析及技法指导)

中心明确主题更突出

“中心明确”是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要求,所谓“中心明确”,就是要求一篇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文章始终,统帅所有的材料。中心在议论文中就是基本观点或中心论点,写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应该明确,观点必须鲜明;中心在记叙文中则表现为作者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主题思想,写作记叙文时,作者的感情倾向应明确,主题应鲜明。

范文例举

法讲情,更温情

近日,一名外地车主在安徽桐城违章停车,然而却并没有收到一纸冷冰冰的罚单,而是一张交警手写的充满温情的提示:“前有停车场,下次注意。”此事迅速引爆一颗舆论炸弹,网友对此褒贬不一。

而我,则要为交警的“人性化执法”点赞,身为一名外地车主,初来乍到,对当地路况不熟也在情理之中。违章停车,并非有意,或许是在未看见相关警示或停车场标志时的无意之举。所谓“不知者无罪”,倘若就因为一次未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违章行为而被扣分与罚款,想必车主一定有苦难言,甚至因为这合理合法而不近人情的执法而对这座城市产生不好的印象。相反,经过交警如此温情的提醒,车主将来一定会多加注意,将内心的温暖与感动转化为对交通规则的遵守,如此,这种人性化执法的行为,又何乐而不为呢?让情与法交融,才可拉近警民之间的距离,创建更加和谐的社会。

然而,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法律之所以神圣并具有权威性,是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种有选择性的区别执法,又怎能体现执法的公正?其实不然,交警如此执法,并不是针对个人,而是针对每一个有类似处境的人,这何尝不是一种公平的体现?与之类似的温情执法也得到了众人的点赞:一位车主在紧急送女儿上医院时将车停放在路边,并在车窗留下纸条诉说自己的苦衷。与之相似,交警非但没有贴罚单,反而留下“祝早日康復”的温馨话语。看病救人固然重要,温情执法更让人温暖,在不违背根本原则的基础上,情与法交融总能成为社会上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这不是对违规者的纵容,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对轻微违规者更为深远的教育。

2015年高考语文 新课标1 全国卷1 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5年高考语文 新课标1 全国卷1 作文分析及范文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作文命题从内容上讲,突出“敬畏规则,尊重生命”的热点, 带有鲜明的时代色彩。选材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非常强劲的导向性作用,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是一道好题。

◆立意指导:材料启发人们正确理解情与法。“情”是指人之常情、生活情理;“法”指法律法规。考生围绕或关联“情”与“法”,对小陈、老陈或其它相关方的行为表明态度、说出看法,均为符合题意。

角度一:小陈对父亲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很温暖。“举报背后亲情在”、“道是无情却有情”、“理性尽孝”等。

角度二:批评老陈漠视生命不听劝告的行为。“敬畏法律,珍爱生命”。

角度三:对交警严格执法,我们要点赞。但是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值得商榷,不能侵犯别人的隐私。既要批评教育,也得尊重隐私,注重人性化地执法。

针对这则材料,考生可以见仁见智。不论从哪个角度,信写给谁,只要言之成理,论之有据,做到情文并茂,事理交融,就不失为一篇佳作。

书信的格式的规范写法:

①标题可以写“给小陈(老陈﹑交警等)的一封信”。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详细分析

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特点、要求:

1、任务型高考作文就是引导考生就一个具体明确的要求来写作。

2、任务型作文就是下达一个指令性任务,让考生更好地围绕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择最好的角度来作文。

3、材料作文由于可以多角度立意,为了规避随意写作和偏离题意作文,有的在材料中随意找个词就把它作为写作的内容展开,这样往往偏离材料的含意。

4、任务型作文,有效地规避了套作和宿构。有利于考查出学生的真实的写作能力。

5、”最好角度“是什么?往往见仁见智,致使阅卷者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指令性

任务,就为阅卷树立了一个标准,避免阅卷的随意性。

6、任务型作文,增强了写作的针对性和对象感,突出写作的目的性。要求有较高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7、任务型作文,着力考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任务型作文属应用性写作,因此着力考查考生实用性写作的能力,与学习、生活实际密切联系。

9、任务型作文要求全面读懂材料的内容及含意,而不是像以往那样抓住材料的—点就作文。

10、任务型作文要求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比较的内容、比较的点,均来自材料,考生必须找到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必须有足够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观点,并作出入情入理的分析论证。

11、任务型作文往往在材料中出现多个人物、多种看法,它们的关系往往是相同、相反、相对、递进等等,考生必须对每一个都要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价、概括,以便论证自己”更喜欢哪一个或更赞成哪一个”。

12、任务型作文的审题有点像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观点,都要逐一分析、比较,求同求异,辩证思考,以便于立论。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7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7

【高考作文备考】2022年全国名校模拟高考作文题立意专家解析67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哲学家说:未经思考和审视的人生不是真正的人生。也有人说:人是现在的,也是未来的,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根据现实而谋划未来。在日月流转中,旧去的已定格为历史,新来的正奔向我们。在飞逝的时光里,我们努力,奋斗,看见,感悟……

人们之所以喜爱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除了它憨态可掬的形象,还有它行远自迩、面向未来的深刻寓意。

请结合材料,以“现实与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苏格拉底的话意在告诫我们,人应当思考和审视自己的人生,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第二句话意思是人应当结合当下现实谋划未来。第三句话意思是时光飞逝,现在很快就会成为历史,而未来正在变成现在,意在提醒我们要珍惜时光,珍惜现在,规划未来。第四句与第三句一脉相承,告诉我们要想有美好未来,需要努力、奋斗,也关注、感悟。总之,材料第一段核心思想在于面对现实与未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努力奋斗,学会思考和感悟,珍惜当下,谋划未来,不要虚度时光,要有目标、有规划。

第二段通过冰墩墩的寓意“行远自迩、面向未来”,以及它受到人们的喜爱,告诉我们“面向未来”是人类共同的祈愿。

写作主题“现实与未来”具有辩证理念,我们应思考二者的关系。如现实也曾是未来,而未来终究会变成现实;要想有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做好当下,在现实做好规划;未来是现实的引领,现实是通往未来的途径;还可以思考整个人类如何“面向未来”,现在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如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国与国之间要以包容的心态弥合分歧,求同存异,这样世界才有美好未来等。

高中作文—规则与人情

高中作文—规则与人情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样张——优质作文(五)

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 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独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64年的一天,哈佛大学图书馆突发火灾,数百本哈佛牧师捐赠的重要图书被焚毁一空,只有一本幸免于难——前一天晚上,它被一位学生违章带回了宿舍。次日,这名学生把书交还给学校,这本书也成了哈佛牧师捐赠图书的孤本。哈佛大学召开校会,校长对该学生提出了表彰,对他保留了学校最珍贵的图书表示最高的谢意,然后当众宣布开除了这名学生。

在中国一所中学,课间,两名学生大闹,不慎将走廊的橱窗玻璃打碎。当时周围虽然没有其他人,但是两名学生还是主动到校长室说明情况,承认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大闹了。校长表扬了两名学生,并认为他们认错态度极好,便不要他们赔偿学校玻璃被打碎的损失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审题】【限制性】

1.内容限制。材料核心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是该坚持原则还是该坚持人情,偏离这个核心,就属偏题。

2.思维限制。两则材料提供的是对立的价值倾向,命题人只是客观陈述,并未表明自己的价值倾向。考生只能选择其一,不能把两种价值观并列起来确立自己的观点。考生必须从材料提取相关立意点,第一则材料可以提取出原则、法理、规则和人情等,第二则材料可以提取出人情、原谅、过错等,考生要在比较权衡中确立切入角度。

3.立意限制。材料具有思辨性,并且体现出在法和情的问题上东西文化的差异性,但考生不能单纯从东西文化差异性入笔,而必须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视角来写情理与法理,否则为完全偏离题意。 【开放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法大于情,但不无情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王女士的邻居张某年老,子女又不在身边,所以王女士经常帮其做一些家务,但有一天在帮其做午饭时不慎失火,烧毁了部分家具。张某的儿子赶回家后,以王女士过失侵害他人权益为由将其告上法庭,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五千元。事情传开以后,引起了人们的议论,有人批评张某的儿子只重利益,不看人情,认为他不应该将王女士告上法庭;有人则认为现在是法治社会,遇事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十分正当;也有人说,法院应斟酌法律和人情,做出合乎世道人心的判决。

时代青年报社针对这一事件,正在举办以“情与法”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写一篇文章,向报社投稿,谈谈你的感受和思考,署名一律为“董平”。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欧·亨利的小说《二十年之后》中,两个美国青年鲍勃和吉米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当鲍勃要到西部去创业时,他们相约20年后在纽约一家饭店相会。然而当在西部闯荡了20年并且正受芝加哥警方缉捕的鲍勃赶到纽约来践约时,在纽约已当了巡警的吉米以出人意料的手段逮捕了鲍勃。

针对两个人所面临的艰难处境,有人说鲍勃值得同情,有人说他罪有应得;有人说吉米忠于职守,也有人说他背叛了友谊。请以“情与法”主题班会发言人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21高三作文“情与法”主题写作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作文“情与法”主题写作审题指导及优秀范文

2021高三作文“情与法”主题写作审题指导

及优秀范文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爆红网络。时间是2021年元月13日傍晚,属于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的辽宁大连某小区门口,一位戴眼镜的女子想进入小区时,拒绝登记身份证信息,不配合防疫措施,遭到志愿者阻拦。为此,她打电话联系卢书记讲情。电话中,卢书记要求志愿者“简单登记下放行”。对此,志愿者明确回复:“我管他谁呢,凭什么不写?”据了解,打电话求情的女子是大连市友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莱某,卢书记是街道下属社区党委副书记,两者是上下级关系。

此事件一经传出,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网友们的热议。请你以位普通公民的身份,给王主任或卢书记写一封信,就此事件表明你的观点。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王主任给卢书记打电话求情一事,实际上是想以权力压人,搞特殊化。说到底,是特权思想在作怪。卢书记接电话后讲情,要求简单登记,也是特权思想在作怪。两人共同点都在于,以权力和人情破坏防控纪律,领导干部本应是积极防疫的带头人,却因为自己的特殊身份,违背投情防控的原则,这样的领子怎能在疫情预防的工作中做好表率,于好工作?因此给两位领导的信,只是称呼不同,写信的着力点都是一样的,都要围绕权本位、搞特殊、原则性、大局观等角度来谈,感情态度上应该是奉劝批评。还应该奉劝他们,吸取教训。

01无规矩不成方圆

卢书记:

您好!

前段时间,一段视频爆红网络,不知您是否看到。2021年元月13号傍晚,属于疫情防控中风险地区的辽宁大连某小区门口,一位戴眼镜的女子,据说是大连市友谊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向您,也就是街道下属社区党委副书记讲情拒绝登记身份证信息,不配合防疫措施,您在电话中要求志愿者“简单登记下放行”,你们两位是上下级关系。我不知道您看到此条视频会作何感想呢?

2015年新课标I高考满分作文:致小陈的一封信

2015年新课标I高考满分作文:致小陈的一封信

新课标I高考满分作文:致小陈的一封信

导语: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才是好的文章。下面推荐一篇致小陈的一封信满分作文,仅供参考!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

【致小陈的一封信】

小陈姐:

你好!

看到你检举父亲违反交通法规的消息,被你的这种举措深深感动。因为我知道,你这种不得已的举措的背后,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它不仅仅是对父亲的安全负责,更是对人民的负责,对社会的负责!

你的举措可能会招来不少人的非议,“亲亲相隐”是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伦理法则,你举报父亲的行为可能会让一些人认为这是“大逆不道”。当情与法产生矛盾的时候,人们习惯于站在“情”的一边。但是明白事理的的人,一定会理解你的做法。因为你站在“法”的立场上,维护的却是深深的父女亲情,是对父亲安危的高度负责。

中国每年的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稳居世界第一,这个数字触目惊心。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1月初,某罗姓旅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因此被认定违反铁路管理法律条例,处以罚金,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多为指责之声。而同月一婴儿因病急需就医导致列车晚点却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同样是因故使列车出发晚点,为何人们反应不同?究其原因,其实是人们对于人情与法律规则的不同认识。

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纽带,亲情、友情均是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法律是一个国家标准公民行为所使用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以其普遍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当情理与法理冲突时,究竟该维护谁?还是二者可以得兼?在我看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情与法之花也可和谐共绽。

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情与法的作文

情与法的作文

情与法的作文

情感和法律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它们在我们的生活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而法律

则是社会规范和法规的体现。情感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产生

冲突,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篇文章中,我

将探讨情感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并阐述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情感。情感是人类天生的情感体验,它包

括爱、恨、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情感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

缺的一部分,它使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更好地应对,也使人们在享受幸福和快乐时更加充实和满足。情感让人们之

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也是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情感并不总是完美的。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受到

情感的驱使而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甚至违反法律。比如,因为

嫉妒而进行报复行为,因为愤怒而进行暴力行为等等。这时,法律

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是社会规范和法规的体现,它规定

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保障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也

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

情感和法律之间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情

感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它让人们更加真实和丰富,也让人

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而法律则是社会规范和法规的体现,它规定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则。情感让人

们更加真实和丰富,而法律让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有序和安全。

情感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种相辅相成中得以体现。

第一次作文训练题目 法与情

第一次作文训练题目 法与情
第一次作文训练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赵春华,因为在射击摊位上摆的6支 枪形物被鉴定为枪支,2016年12月27日,河北区法院一审判 她犯非法持有枪支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针对这件事 情网络上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赵春华触犯法律,理应受到惩罚; 有人认为老人没有文化,无意犯罪,不知者不怪罪;有人认为 法律应当讲人情,赵春华没有给别人带来威胁,理应法外开 恩…… • 对于以上事件,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 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 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留条违停”:法与情之间的考量
• 据5月15日《法制晚报》报道,“遂宁公安” 官方微博发布消息,一名交警在遂宁御景 山小区外发现一辆违停的小车,司机在挡 风玻璃上留了一张纸条,称接病人耽搁10 分钟。交警等了8分钟后,看见驾驶员扶着 病人过来了,没有抄牌。该微博一发,引 发了众多网友点赞:人与人之间还是信任 的。也有人表示,法律才是交警执法的唯 一依据,严格执法才能更好地发挥法律的 约束作用。
• 概述材料: • 一司机留言称接病人耽搁10分钟,交警等 了8分钟后因情况属实没有抄牌,官方微博 发布后,引发网友热议。 • 提出观点: • 法律是刚性的,法律才是交警执法的唯一 依据。
多角度论述:
• “违停便条”的故事虽然感人,却难以复 制。如果每位车主都给交警留条,交警再 逐一核实情况,这显然不现实。更何况, 违停接病人,原因可能千差万别,有时可 能是确实无地停车,而有时则可能只是与 合法停车相比违停的距离更近更方便,此 外,还有病人的差别,有的有行动能力, 有的则没有。所以,接病人并非都可以成 为违停要求人性化执法的理由。

作文训练:法大于情,但不能无情;不讲情理,法理亦无意义

作文训练:法大于情,但不能无情;不讲情理,法理亦无意义

作文训练:法大于情,但不能无情;不讲情理,法理亦无意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全国研究生考试结束后,山东齐鲁电视台制作了现场直播节目,就考生迟到失去考试资格问题展开了讨论。

事情是这样,考试入场规则明确规定,考生必须按时入场,如果迟到超过十五分钟,则取消考试资格。该考生赶往考场途中,看到一位老奶奶由于着急过马路摔倒在地,无法动弹。该考生便将其送往附近的诊所,并办理相关手续。事后,该考生急忙赶往考场,但迟到了二十分钟。他请保安通融通融,保安未允许。对此,收看电视直播的观众踊跃投票。有人认为考生由于帮助他人耽误时间,应当让其进入考场,所谓法律不外乎人情。也有人认为,法外开恩,公示的法律就得不到有效实施,人们无法通过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

富强中学计划举办一场“法理与情理”为主题的辩论赛,就是否允许考生进入考场一事展开辩论。请结合上述材料,选择正方或反方写一篇辩论稿,为自己的观点辩护,并驳斥对方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题:

本题目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批判质疑能力。情境化是新课程改革下高考作文的方向,作文情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本作文题取材于新闻热点素材,旨在通过现实中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情理和法理之间的关联,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既让他们拥有人文情怀、社会责任意识,

又能适应现代法治社会的发展。因此,考生在写作时,一定要进入情境,针对问题设身处地进行思考,找出一种方案,既能维护法理,又不能让“善举”被冷落。这样的情境正是新高考“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

2021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第19讲:作文之审题立意(教师版)

2021年新高一语文暑假精品课程(统编版)-第19讲:作文之审题立意(教师版)

第19讲议论文写作之审题立意

【学习目标】

掌握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

【互动探究】

例一、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站得高可以望得很远,但是总看不清。站得低可以看清,但是总看不远。

对此,你怎么看?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解读】

此材料立意有三种,建议构思:

1.站高型:如果你是洞底松,你就要站在高处,看日出日落;

2.站低型:如果你身在高位,你应该想到低处;

3.兼顾型:站高,为低提供目标;站低,为高把低处做好,有利于目标达成;

详细:

1.登高望远,开阔眼界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看得远才能够拥有更大的格局、更高的境界以及真正的全局眼光,不管是对个人还是对群体,更加开阔的眼界都具有非凡意义。

2.俯身观察,格物致知只有站得低才能看得清,而看得清才能把握住细节,进而把握原理,这体现了一种钻研精神,不能俯身观察,就不能了解局部,也就很难将全局的计划和战略落实下去了。

3.以上两种立意相互补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范文】

高与低的兼顾

站得高可以望得很远,但是总看不清,站得低可以看得清,但是总望不远。站得高与站得低各有其优点与劣势,唯有兼顾高与低的优点,才能成就我们完美精彩的人生!

站得高可以望得很远,但长久地处于高位,会让我们失去奋斗与追求的信念。站得高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受世人敬仰的精英,站在领域的顶峰一览众山小。然而长久地处于高位,渐渐遗忘曾经的努力与奋斗,被优越感冲昏了头脑,则会让我们看不清未来的方向,看不请自己所处的形势,失去了奋斗的信念,最终没入平凡。方仲永的才智于同龄人间处于高位,但长久的众星捧月的日子让他不再学习与奋斗,只是一味地享受着他人的赞美,在赞美声中迷失陷落,最终泯然众人矣。最初的清朝国力强盛,科技发达,北洋舰队的威猛更是震憾了周边无数的国家。因为长久地居于高位,清朝统治者渐渐沦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看不清西方国家与清朝曰渐悬殊的实力,最终只能屈辱地签订一个个丧权辱国的条约。站得高的确可以望得远,但长久地居于高位,让我们渐渐忽视不懈奋斗与追求的意义,止步不前,则会让自己的人生步入无尽的黑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开车时,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经公安机关调查取证,认定罗某的行为扰乱了车站、列车正常秩序,违反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上,一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6分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同样是延迟发车,这次没有乘客抱怨,网友也纷纷点赞。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让情与法和谐共绽

1月初,某罗姓旅客以等丈夫为由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因此被认定违反铁路管理法律条例,处以罚金,此事一出,引发网友热议,多为指责之声。而同月一婴儿因病急需就医导致列车晚点却得到了网友的点赞,同样是因故使列车出发晚点,为何人们反应不同?究其原因,其实是人们对于人情与法律规则的不同认识。

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纽带,亲情、友情均是其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法律是一个国家规范公民行为所使用的具有强制力的手段,以其普遍约束力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当情理与法理冲突时,究竟该维护谁?还是二者可以得兼?在我看来,正确处理二者关系,情与法之花也可和谐共绽。

让情与法之花和谐共绽,前提在于社会公众对法律抱有敬畏之心,莫让情绑架了法,旅客罗某无视列车运行规定,以“亲情”为借口施压,扰乱列车正常秩序,其行为即是漠视法规的表现,单纯因为一己之私利,置全列车其它乘客于不顾,这样的情理论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有专家表示,一列车几分钟的延迟,可能导致整个交通路网的大规模调整,甚至造成列车相撞的严重后果,既然“蝴蝶效应”人尽皆知,那么公民在以“情”为借口违反法规前,就应该想到其可能后果,只有公民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自觉遵守规定,情法之花才可能和谐共绽。

情不能绑架法,法也不应伤了情,当情理要求合乎实际时,法也应为情打出绿灯,同样是发生在列车上,一婴儿因突发昏厥急需就医,列车员与司机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这一举动赢得网友纷纷点赞。这一次,我们看到的不再是“延迟”带来的批评,而是法规为生命让路的温暖,法律法规本身即是保障人民幸福的藩篱,那么在必要时刻法“礼让”一下情又有何不可呢?法尊重情,让冰冷的条例透露出亲切的人情味,不是更符合法律条

例的制定初衷吗?

情莫伤了法,需要每个人都能约束自身行为,为法律留一丝敬畏,法莫伤了情,需要立法更多一些人性关怀,执法更多一些人情温度,用理解与互谅架起情与法沟通的桥梁,我们会看到情与法之花的和谐共绽。

让法多一点温度,让情多一点理性,情法互谅,情与法便会成为社会枝头的一朵双生花!

法在左,情在右

法在左,同情在右,一路花开,一路芬芳。法在左,所以纵使路旁枝繁叶茂杂草丛生,行人也可免去穿枝拂叶之苦;情在右,所以纵使路上阴风怒号泥泞难行,行人亦可感受阳光普照之温暖。

旅客罗某以等丈夫为由,不听劝阻,用身体强行扒阻车门,造成列车延迟发车。她的行为就是缺少法度制约的典型表现。罗某无视法度的存在,恣意妄为,不仅给他人带来不便,给自己带来性命之虞,更是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一人不守法尚且如此,那么徜若整个社会都缺少法度,又该成为什么样子?黑暗弥漫,暴力滋生,一言不合就加以拳脚,一意不顺就施以打杀,这样的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又何来幸福安康之说?由此观之,法之于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缺少情的社会,是一个充斥着冷漠与麻木的社会。

固然,人情,交情大行其道的社会令人感到不公,但一个缺少温情的社会则更加令人寒心恐惧。劝阻市民在电梯吸烟,仅因对方患有心脏病且随后不久就病发身亡便要求劝阻之人赔偿损失。而法院经调查后认为劝阻之事确有诱病之因就判处劝阻之人赔偿,如此行事,岂不令社会上的好人心寒,令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猛虎?不可否认,公民劝阻老人吸烟确实使老人情绪激动并造成严重后果,但毕竟老人在电梯吸烟也违反了公共秩序,造成安全隐患,公民劝阻乃人之常情,也是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价值观的表现,法院却惩罚有功之人,这不仅令劝阻之人心寒,更滋长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不良风气。在情与法的较量中,此时情不应处于下风,而应成为温暖社会的春风。

情与法并存的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延迟发车,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此举不仅是法在情前的让步,更是法情相生的生动体现。在情前,法的弹性救了孩子一命;在法前,情的包容彰显社会美好风尚。唯有情法相依,情法并重,社会才能真正成为和谐有序的社会,人们才会真正享受到法的有序和情的温暖。

法在左,情在右,携手并进,共创中国美好未来。

讲人情,更守规则

1月初,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被旅客罗某强行逼停,罗某因此受到社会舆论的一致谴责。同月,重庆北开往潼南的动车因车上婴儿突发昏厥急需送医而延迟发车,此行为却获赞无数。规则面前,同是延迟发车,结局却天壤之差。为何?我想,只因人情之外,还有法理;道德之外,还有规则。

G1747次列车上的罗某因等丈夫而要求延迟发车,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会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作出行为选择,因而罗某的请求能让人理解但却让人无法苟同,也为法所难容。因为现代化的交通规划线上交通运输的时间精确度细致到分分秒秒,稍有时间差池,便不仅仅是动车晚点而是车祸等事故问题,罗某为一己之私而动辄列车上百余名乘客的性命,不可不谓其自私。再者,该事件的根源在于罗某自己看错了时间而导致丈夫被阻隔,而其在己过检票时间偷空上车,本身就是无视规则,故意阻挠发车,更是破坏规则。我们主张法外应有人情,可人情之外也要遵守规则,法律不会为了一个人的人情而罔故一车人的性命,这本身就是对人情的保护。所谓法律之外无自由,我想,没了法,没了规则,人情也没了保障吧。

反观重庆延迟的动车,一为挽救婴儿性命,生命当前,饶是再多的晚点抱怨也该为之让行;二则是列车员与司机及时沟通以实现交通线的重新规划,预防事故。于情于理,该事件的处理方式都让人忍不住为之点赞。由此可见,我们的规则并非是冷漠的,规则也是有道理可言的,关键在于对待规则的方式如何,你用暴力反抗规律,它便回击以暴力;你用温和的方式去调节规则,它便给你一条绿色通道,让你安全通过。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置身社会之中,便要为社会条条框框的规则所束缚,即便心有抱怨也要耐心去遵守,更要对其进行维护。要相信一件事物的存在自有它的理由,规则也是,我们受它束缚,却也处处受它庇护。当人情与规则起冲突时,既要讲人情,更要守规则,在规则之下呵护人情,要相信法下自有让温情生长的土壤,只是缺少播种温情的恰当方式。所以,让我们携手以人情的温暖催开规则之花,让更多的人处在人情与法的庇护之下,让社会开遍爱与理的花!

情法相融,鱼水相依

1月两次发车的延迟所呈现的结果大相径庭,一个是违法,强行耍赖;一个是关情,情与法融,获得点赞,为孩子打开生命通道。法是理治的坚定的硬性的,情是感性的温和的柔软的,而二者相互理解,相互融合则会相得益彰。

情与法有着自己的含义,有所长,也有所缺,当其相融时,社会才会别有温情。

法,是人民的保护伞。当人们的各种权力遭受威胁无法享受时,人们可以通过法来维权,为自己争取可以行使的权力。当有坏人想用不法途径或手段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