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绪论20世纪21世纪初的历史八大方面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热战与冷战核武器——悬挂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2.石破天惊的两大震撼——十月革命与苏东剧变3.方兴未艾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的威胁:局部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武器扩散4.锐不可挡的两大潮流——政治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大国力量兴衰消长,世界多极化格局日渐明朗经济发展,市场开放,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锐不可挡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其基本特征是商品、技术、信息特别是资本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5.反差悬殊的两大方阵——南北贫富差距6.天怒人怨的两大祸源——全球霸权主义与“三股势力”即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7.意图迥异的两大口号——美国提出由它主宰的“世界新秩序”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8.难以逾越的两大选择——本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和本国特点的资本主义本课是社会科学,要把事件放在时空(条件)中,才能理解。
分析国际问题要抓住利益这条主线。
国家利益最大化是研究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外交的主线,对所有主权国家是没有问题的。
利益是变化的主线。
国际规则(背后是利益)都是大国在主导,规则变建立在实力变的基础上。
国际格局既有动态性,又有静态性。
第一章当代世界总格局二战以来宏观的发展变化过程1.政治格局的演变2.经济格局的演变体现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3.军事格局的演变随着苏联解体,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在过去,海上武装力量强大,意味着能走多远,经济实力能扩大多少。
现在主要看核力量。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世界政治美国的外交战略非常成熟。
得益于智库。
智库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出谋划策,包括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
美国的民间智库研究更为客观,脱离了政治色彩。
◆世界政治是世界政治行为主体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相互间形成的各种政治关系的总和。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二章)
第三,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 外国的先进技术和学习外国的先进管 理经验。第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 家援助。起到了“输血作用”。第五, 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国际环境。“四小 龙”经济起飞大都发生在60年代中期, 此时正值发达国家经济高涨时期,世 界市场扩大,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 艾。
4、苏联经济实力增强同美国的差距进 一步缩小。 (1)20世纪50年代,苏联确定在20年 内使苏联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人均达 到或超过美国。 (2)1950-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工农业 产值年均增长率超过美国。
(4)美国建立其世界经济霸权地位的主要 手段: 第一,领导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 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建立了以美元为 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第二,按美国意志建立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第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援助日本,并 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欧。 第四 ,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 援助和投资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渗透控 制受援国。
第 二 , 经 济 增 长 速 度 快 。 从 1960 年 到 1985年的新加坡GDP平均年增长率为9%, 韩国为8.4%,台湾为9.1%,香港为8.2%。 这种速度是世界罕见的,不仅高于同期 发展中国家5.3%,也超过同期发达资本 主义国家4%平均增长速度。1962年韩国 人均GDP为87美元,香港386美元,台 湾 300 美 元 。 到 1992 年 , 韩 国 人 均 GDP6635美元,台湾10215美元,新加 坡15200美元,香港16205美元。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 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独霸地位。 (1)在生产领域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经济实力急剧下降。①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平 均增长速度60年代的4.3%下降到70年代的2.9%。 ②1953~1973日本GDP增长率为9.8%,德国为 5.9% , 法 国 为 5.2% , 而 美 国 只 有 3.5% ; ③ 1961~1970日本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为13.6%,德 国为5.4%,美国只有5.1%;④美国工业生产总 值占资本主义世界中1948年为54.6%,1970年 下降为37.8%。⑤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的比重: 美、日、欧三方经济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比 重(%)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这些中心力量主要是指一些国家与国家集团,它们拥有雄厚的科技实力、金融实力、市场控制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并能够对世界经济事务进行主导或施加重大影响,这些中心力量间力量对比的态势及关系结构,便构成了世界经济格局。
随着这些中心力量经济实力的消长和关系互动的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将会发生相应的变动,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下,中心力量的经济实力对比总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因此,世界经济格局也是一个动态系统。
2、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这是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迅速膨胀的背景下,为建立一个围绕美国经济和黄金运转的世界经济新秩序而进行的一种尝试。
1944年,由美国发起与组织的联合国家与联盟国家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会议通过了《最后协定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2个附件,统称《布雷顿森林协定》。
其内容可以概括为双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这种体系对战后经济的稳定和贸易的迅速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加强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利于美国对外扩张和掠夺,利于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和维持。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3、雅尔塔体系:1945-1991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
美、苏、英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的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势力范围划分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其实质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世界秩序重新作出安排。
雅尔塔体系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合理利益与诉求,具有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为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奠定了基础,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开了先河。
4、发展中国家:狭义上来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那些在历史上曾经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后来摆脱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的国家。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 治格局分析
当今世界的主要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格局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
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矛盾。
要深入理解这一格局,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相连。
以中美为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贸易往来规模巨大,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美国试图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不仅影响了中美两国的经济,也对全球经济稳定造成了冲击。
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也在改变着国际经济格局。
以中国、印度、巴西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这使得全球经济权力逐渐从传统的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从而引发了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和变革。
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西方国家普遍推行资本主义制度和民主价值观,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根据自身国情选择了不同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这种差异导致了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分歧和冲突。
例如,在人权问题上,西方国家常常以自身标准来评判其他国家,引发了诸多争议和外交争端。
军事力量在国际政治格局中依然具有重要影响力。
美国作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战略利益。
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也拥有强大实力,在维护自身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地区性军事冲突和争端,如中东地区的局势,也反映了军事力量在国际关系中的复杂作用。
能源和资源的争夺也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以及稀有金属等战略资源的分布不均,导致各国在获取和控制这些资源方面展开竞争。
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成为全球大国关注和角逐的焦点,也引发了该地区长期的动荡和冲突。
在地区层面,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挑战。
英国脱欧给欧盟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同时欧盟内部在经济政策、难民问题等方面也存在分歧。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重点
一、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二、.为什么美国能独霸?1、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2、缔结《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3、对西欧、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持的政策4、对广大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5、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美国率先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和技术封锁,挑起两极对峙三、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资本主义三大力量中心的确立:美欧日的生产实力消长明显,美国的国际贸易地位下降,对外资本输出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2、苏联经济实力增中有减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四、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哪些?三大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哪里?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2、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3、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六、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同世界上大多数事变一样,经济全球化进程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
1,其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激活了国际竞争,推动世界各国及其企业不断加强管理和技术创新,不断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向国内外市场不断提供优质价廉的产品和服务。
(3)提高了消费者福利,改善了人民生活。
(4)经济全球化产生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因素。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⑵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被迫承诺遵守现在的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并将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
⑶开放市场,可能导致外国商品和服务大量涌入,严重冲击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
⑷参与全球化,可能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对外部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进一步依赖,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可能进一步受到影响。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是指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是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统一有机整体,它包括世界范围内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
2.世界经济主体是指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之中,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经济事物并对其发展变化产生一定影响的经济实体。
3.《马歇尔计划》-----官方名称为欧洲复兴计划,是二战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计划于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
在这段时期内,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0亿美元。
4.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行动纲领》,表明国际社会在一定程度承认了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5.欧洲作为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地位来自于它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各国间经济的一体化。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获得较快发展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它们的工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已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过渡阶段。
7.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企业经营全球化、经济运行规则全球化。
8.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地理位置连成一片或相邻近的两个国家以上的民族经济实体之间,由参与国家或地区出面,以协定、组织机构、定期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实行经济联系的国际经济实体的具体表现形式。
9.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
10.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论坛和经济磋商机构。
11.欧盟在2007年第六次扩大,接受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成为一个拥有27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8亿的大型区域一体化组织。
12.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
名词解释:1、国际政治:国际社会行为主体在政治领域中相互关系的总和,包括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和平、强权、民主合作和对话等政治现象。
2、格局:就是各种力量对比与组合的结构3、跨国公司:是指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进行经营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子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的非国家主体。
4、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经济中若干中心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5、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6、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是指那些在工业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又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化有所区别,处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的国家和地区。
7、经济全球化:在市场经济基础上,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活动和合理配置,逐渐以致最终完全消除国家见的各种壁垒,使各国经济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的过程。
8、初级产品战略:是发展中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某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通过出口这些自然资源来获得外汇收入和进口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进而为经济的起步发展创造条件。
9、综合国力: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存、发展以及对外部施加影响的各种力量和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外交、文化、精神等实力,以及其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等基础实力。
10、新东方政策:放弃主张东西方对立的哈尔斯坦主义,在加强与西方合作的基础上达成和东方的谅解,承认战后欧洲的边界现状,改善与苏联东欧的关系,正视存在两个德国的现实,力图实现两个德国关系正常化,并表示希望以和平关系实现两个德国的统一。
11、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指导思想,这个咨文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
阜阳师范学院《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选修课论文对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认识与理解姓名:***学号:************年级:2013级专升本班级:英教(1)班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教育2014年6月14日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1 概述当代世界经济及格局1.2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1.3 当代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2.1 概述当代世界政治及格局2.2 当代世界政治的特点2.3 影响当代世界政治的因素第三章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3.1 当代的国际关系3.2 论述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参考文献摘要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主要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其呈现的基本特点是美国不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保持其领先地位,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受到的牵制也随之而来;欧盟在国际经济政治事务中的作用呈现上升趋势;俄罗斯、中国发展势头强劲,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具有与美国相抗衡的军事力量的国家,而中国2013年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日本是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在不断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除此之外,新兴的国家政体、组织机构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不小的作用。
因此,世界多极化是个不可避免的趋势,世界经济政治正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在国与国的交往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的影响,延缓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多极化格局经济全球化国际关系新兴力量国家利益综合国力能源危机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1 概述当代世界经济及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饱受战争创伤的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百废待兴,美国成为影响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世界经济出现单极格局。
20世纪60年代以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经济实力增长迅速,美苏两大势力相互抗衡的两极格局逐渐形成。
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一极独大的单极格局一度恢复。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 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形成的世界范围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经济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而逐步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2. 世界经济格局: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以及世界经济组织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结构和状态。
世界经济格局是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发展变化的必然结果,一定的世界经济格局总是与一定历史时期的世界经济关系相联系,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4.经济全球化: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正在不断削减的历史过程。
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以致使世界经济发展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5.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和潜力及其在国际社会中所起的影响力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它是当代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重要尺度,它反映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内里以及在国际社会中发挥影响力的外力的总能力。
在综合国力的各要素中,经济是基础,科技是先导。
6.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复兴欧洲计划”,后来被人们称为“马歇尔计划”。
到1952年6月,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西欧拨款131.5亿美元,其中贷款约十分之一,其余部分为赠与。
马歇尔计划促进了战后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盟国的控制。
7.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历史中出现的第一个全球性国际货币体系。
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美国“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议》和以美国提出的“联合国复兴开发银行计划”为基础的《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议》,即“布雷顿森林协议”。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指各国及某些特殊主体(特别行政区、区域国家集团)经济在各自发展基础上通过各种经济关系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运动的有机整体。
主要表现形式:世界市场、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贸易2、世界经济的主体(1)国际社会行为体:在国际社会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够独立地参与世界事务,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政治经济实体。
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两大类。
(2)世界经济行为体: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有着自己特殊的利益,能够独立地参与世界经济事务,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实体。
3、世界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社会中若干中心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和态势。
4、世界经济格局:指活跃于世界经济领域并充当主角的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之间在一定历史阶段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演变:(1)战后初期到60年代: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3)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性经济组织加快发展;新兴工业化国家奋起直追;世界经济重心东移。
5、布雷顿森林体系:指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关税总协定作为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补充,连同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的各项协定,统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6、当今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在日内瓦成立,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
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①非歧视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②透明度原则③自由贸易原则;④公平竞争原则⑤发展中国家特殊待遇原则(2)八国集团(G8),指的是八大工业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加上俄罗斯。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底,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1919.5.30,国际关系学诞生于英国。
20世纪20-40年代,理想主义时代。
“和平民主论”和“法律道义论”---伍德罗.威尔逊20世纪40-80年代。
“以‘权力政治’为核心”---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3)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传统现实主义——《人、国家、战争——一种理论分析》(Man, the State and War)(1959年):围绕“战争的主要根源是什么”这一核心问题,提出了关于战争根源的三个概念:认得本性和行为;国家内部结构问题;国际政府状态的存在。
●结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1979年):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重大修改。
第一位:戴维辛格,1961年发表《国际关系中的层次分析问题》,明确将国际关系包括两个层次:国际系统和国家。
第二位:肯尼思沃尔兹,《人、国家与战争》提出决策者个人、国家内部因素和国际系统因素。
目前影响最大,应用最普遍。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格局/Postwar Economic Structure on World Stage※※(一)概念: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主要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史第一阶段: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American domination in world economic field第二阶段: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Multi-polar Tendency Development第三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新趋势World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世界经济一体化(Integration):是指为适应经济全球化而产生的国家间的经济联合,它依据各国间的协定而建立,以集团的形式而存在,并拥有一套超国家机构。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是一门研究政治、国际事务和国家间关系的学科,广泛涵盖了国际政治、国际经济、国家间冲突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从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概念、重要性以及相关研究领域展开阐述。
一、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概念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力量和国家机构的学科,主要关注政府组织、政治行为、制度变动等方面的问题。
国际关系则是研究国家间相互依存、合作与冲突的学科,重点关注国家间的外交政策、国际体系和国际组织等。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前者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来分析国际政治现象,后者则是政治学所研究的一部分。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国际事务的本质、国家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全球治理的现状。
二、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重要性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首先,国际关系的稳定与发展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世界的和平稳定。
通过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能够发现国际冲突的根源、寻求解决之道,从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其次,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制定外交政策和战略,增强国家的议程设置能力和国际话语权。
通过对国际关系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风险与挑战,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另外,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于提升大众政治素养、培养国际化的视野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了解国际事务,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提高对政治现象的理性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参与到国家治理和国际事务中去。
三、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政治学与国际关系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国际体系与国际组织:研究国家间的相互关系、经济合作组织和国际决策机构等。
2. 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全球化等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3. 国际安全与冲突研究:研究国际安全环境、冲突原因、冲突解决与应对措施等。
4. 区域研究:研究各个地区的地缘政治、区域治理以及国家间的合作与冲突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
单选 10 名词 4 简答4 论述2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雅尔塔体制:是指美、苏、英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雅尔塔体制是美、苏、英依据实力划分势力范围,对战后世界秩序重新作出的安排,是大国之间相互妥协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由于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现状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即: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滞胀”:即停滞和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通病,表现为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交织并发,贯穿于经济危机的各个阶段。
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条件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布雷顿森林协定: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1945年底,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协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基金汇兑本位制,包含两个基本要素:一个是美元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另一个是美元及其他货币的固定汇率制。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
当代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1、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际社会中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和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对象就是国际社会中各行为主体之间的经济政治文化关系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的一般规律。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第二、坚持政治与经济有机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第三、坚持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立场。
⏹第四、正确学习和借鉴西方国际政治理论中的研究方法。
3、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概念⏹(1)、国家主权简单地说,国家主权是指民族国家固有的管辖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国家凭借这种权力,以最高的权威、独立自主地行使其职能。
⏹国家主权包括对内主权和对外主权两个方面。
⏹国家主权决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根本特征。
主权被分割的现象在当今国际关系中也是常见的。
这种现象大致有三种:一是主权被霸权主义的外部力量强行干涉和分割;二是传统的国内事务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制约;三是主权国家对自身主权的让渡和分享。
(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就是由一定居民、领土、最高统治权组成的,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为一定统治阶级服务的政治有机体,经过生产关系为主的种种社会关系的作用对自身需要的满足。
简单地说,国家需要就是国家利益。
它是满足国家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和精神条件。
(3)格局和世界格局格局即结构和格式,是指事物内在的结构、状态和局面。
世界格局,是指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主体的国家、国家集团以及国际组织之间,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某种结构与态势。
格局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动性则是不断发生的。
(4)均势指的是各个力量中心在某一特定时空内总体实力大致均衡的状态。
⏹一般说来,均势通过四种途径实现:第一是在军备竞赛和领土争夺时,增强自己的实力;第二是采取联盟政策,以他国实力为补充;第三是组织和联合一些国家牵制有可能取得优势地位的其它任何国家;第四是政权的更迭。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国争霸的产物,在雅尔塔会议上,作为战胜国的几大国就世界利益重新进行了划分。
在这次会议上,以美苏两强将天下可以说是一分为二,在全球,划分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世界政治格局: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的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
如何界定和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或战略资源,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多极化一超多强单边主义世界政治二、简答和论述题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①两极格局的形成②两极格局的发展和演变③两级格局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当今世界政治两极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①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
②社会主义阵营分裂③资本主义阵营分化④第三世界崛起3.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①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③倡导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④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⑤当今世界在深刻复杂变化中变革、调整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p24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②局部动荡频繁发生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④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第二章一、名词解释经济全球化: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连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中文名称: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s and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总学时:46 讲课学时:46 实验学时:0周学时:4学分:2.5授课对象:全日制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二、教学目的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基本要求第1章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其演变1.1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1.2 战后初期至6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基本要求:掌握政治格局分析的相关理论,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基本趋势、原因,把握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一般结构和特征。
第2章战后美国2.1 美国的历史和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2.2 战后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特点2.3 美国的对外战略和对外政策基本要求:了解美利坚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解当代美国经济政治的新变化,掌握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内涵和演变轨迹。
第3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3.1 日本简况3.2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及其原因3.3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3.4 战后日本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基本要求:了解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原因、特点,认识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
第4章一体化的欧洲4.1 西欧政治制度与经济发展概况4.2 欧洲一体化4.3 战后西欧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基本要求:认识欧洲由分裂走向整合的过程及原因,了解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第一章当代政治格局及其主题一.世界政治格局的定义世界政治格局的定义:当代世界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相互依存和作用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状态。
二.雅尔塔体系是什么?为什么雅尔塔体系会崩溃?1.雅尔塔体制是战争发展的后期,苏美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以及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开会进行商讨,这几次会议分别是1943年11月的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
三国首脑通过对战后安排达成了协议,后来他就被称为“雅尔塔体制”。
其主要内容是:对德处置问题;苏联与西部领国领土划分问题;远东问题;关于国际组织和国际秩序问题。
2.雅尔塔体系表现了明显的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色彩,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大国在某些地区势力范围的划分,是对小国利益的随意侵犯,在一定程度上为战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滋长奠定了基础,对疆界的重新划分是一些地区出现分裂局面,留下了不少的历史隐患。
补充:(1)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影响:a.竞争手段的变化,力量对比的变化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出现多极化趋势。
(2)苏东内部问题的影响。
(3)西平和平演变。
总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德国的重新统一正式宣告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东西方冷战对峙局面的结束。
雅尔塔体系瓦解,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世界向国际化发展。
三.冷战是什么?冷战为什么结束?1.冷战是指:1947年~1991年间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两个阵营除直接交战外,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处于对抗状态时期。
2.结束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第二章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美国的政治传统①自由平等的国家理念②投机冒险的移民活动③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二.美国的宪法原则和政治体制①分权制衡原则(最早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提出)②联邦主义原则(核心:在美国各地适用)③有限政府原则(权利(受到约束),官员)④代议原则三.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和变化1.科学技术的推动①曼哈顿计划②阿波罗计划③星球大战计划(高边疆计划)2.大规模国家投资3.鼓励消费,扩大市场4.大量使用进口原料和能源四.战后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1.遏制战略(1946~1960,美国在全国扩张阶段)【为美国称霸世界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美国以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为后盾,大力扶植、援助西方的亲美政府,向第三世界渗透,在全世界范围内对共产主义,对社会主义进行遏制,妄图称霸世界,其外交战略具有鲜明的攻击性、侵略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经济与政治系国际关系、国际政治方向2005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6分)
1、英国学派(the English School)
2、国际机制(international regimes)
3、安全困境
4、集体安全
5、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二、简答题(80分,每题20分)
1、简述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关系层次分析方法。
2、简论民主和平论(democratic peace)。
3、如何理解温特的“无政府状态是国家建构的”的命题(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
4、简述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理性选择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40分)
试论二战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演进。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第一次中东战争
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3、茅茅运动
4、中美“八·一七”公报
5、东盟地区论坛
6、非洲联盟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简述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由来与现状。
三、论述题(80分,每题40分)
1、试比较冷战结束前后日美关系的特点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2、试析美国小布什政府第一个任期的对华政策和今后4年的可能走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理论、当代全球问题、外交决策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新古典现实主义
2、新安全观
3、功能主义
4、建构主义
5、核不扩散机制
6、全球治理
二、简述题(每题25分)
1、简述国际关系理论新新争论(neo-neo debate)的基本内容。
2、简述英国学派。
3、简述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
三、论述题(45分)
在预测20-50年的中美关系时,米尔斯海默说,中国正在经济领域取得快速的发展,而美国不能容忍世界舞台上与之匹敌的竞争对手。
其结果便是中美之间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类似于美苏冷战期间的那种对抗,请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观点加以剖析。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旧金山和会
2、第四点计划
3、尤里卡计划
4、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
5、中美八•一七公报
6、1990年海湾战争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尼克松主义的内容及影响。
2、《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原则及意义。
三、问答题(80分,每题40分)
1、试析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影响。
2、试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以和平进程中有关各方的立场和巴以关系的今后走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国际政治与中国外交、外交决策分析、国际战略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6分)
1、无政府文化
2、集体安全
3、层次分析法
4、朝贡体系
5、跨国主义
二、简述题(共80分)
1、以联合国为例,简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25分)
2、画出两人囚徒困境博弈图,并以此简要说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核心思想。
(15分)
3、简述二战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
(25分)
4、简述恐怖主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5分)
三、论述题(40分)
阅读下面材料,请用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
“民主国家联合起来,这对美国来说是件好事。
不管怎么说,民主国家更加稳定,不太可能从事战争。
它们可以增强市民社会。
它们可以为人民提供建设自己家园的机会,不会迫使他们逃到境外。
我们促进民主的努力,将使我们更安全、更繁荣、更成功,我们要让这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成为我们的朋友,而不是我们的敌人。
(1994年9月26日美国总统威廉•J•
克林顿在第49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概念解释(30分,每题5分)
1、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2、华沙条约组织
3、艾森豪威尔主义
4、两伊战争
5、1994年卢旺达内战
6、古阿姆民主与发展组织
二、简答题(40分,每题20分)
1、1945年美国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的主要内容。
2、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内容及影响。
三、问答题(80分,每题40分)
1、1970年代美苏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其对198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006年10月9日,胡锦涛主席在会见来访的现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说: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不仅关系到两国的发展与利益,也关系到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中日双方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来审视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系别:世界经济与政治系
专业: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研究方向:当代全球问题、外交决策分析、国际战略学
考试科目:国际政治理论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地缘政治
2、后实证主义
3、认知心理学
4、世界联邦主义
二、简答(60分,每题15分)
1、简述全球公民社会。
2、对外政策中的官僚政治因素。
3、简述理性选择理论。
4、《联合国宪章》有关武力的规定及所引起的争端。
三、论述题(70分,每题35分)
1、从国际政治与国际安全的角度分析全球变暖的影响。
2、从国际战略学的角度分析硬权力与软权力的关系。
考试科目:战后国际关系史
一、名词解释(30分,每题5分)
1、乔治•凯南的遏制理论
2、《布鲁塞尔条约》(1948年)
3、苏伊士运河危机
4、里根主义
5、拉丁美洲民主第三波
6、中美银河号事件
二、简答(40分,每题20分)
1、毛泽东“三个世界”理论内容及对19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的影响。
2、1980年代中日关系的四原则内容、背景及影响。
1、美国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及对俄罗斯与美欧关系的影响。
2 “和谐世界”的内容、规范涵义以及对国际关系可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