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源】2016届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学案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从生活走进化学,再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动4
提出问题
物质溶于水中是否有能量的变化?
做实验探究(3——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活动5
情境再设
如何洗涤沾有油的衣服?
学生思考、讨论
继续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
活动6
对比观察
观察乳化现象
探究实验
让学生亲身体验去油污的不同方法,增强认识
教学设计
课题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执教者
解读理念
本节课主要从生活走入化学,通过熟悉的食盐溶于水的问题探究,进而来设计教学,贯穿“设置主题——分析思考——实验探究——总结交流”流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解读学生
乡镇学生知识面比较窄,对溶液存在诸多错误认识,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又要引导他们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乳化现象
教学效
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测
本课时主要从生活走进化学,通过设置情景,提出问题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通过实验探究,发挥了学生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了升华,培养了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了他们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反思
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指导思想,进行教学设计并实施教学。整节课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教材内容,设置一定的生活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导教学,运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物质溶解的微观过程,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帮助学生完成从宏观到微观、从感性到理性的过渡,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当然,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我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譬如:设计思路不够开阔;课堂教学采用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组织才能、调控机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看法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罕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消费和生活中有重要运用。
2.进程与方法〔1〕学习迷信探求和迷信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载、剖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看法对相反效果不同的处置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味。
〔2〕树立勇于创新的肉体。
【教学重点】〔1〕树立溶液的概念并看法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进程的了解。
〔2〕从微观上看法溶液【课前预备】多媒体、演示实验资料及用具【课时布置】1 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自然水即使十分清澈,也不是纯真的水。
这是由于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一、溶解的进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用玻璃棒搅拌。
细心观察发作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逝。
触摸烧杯,感 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清楚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能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局部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水平相反]3.假设把失掉的食盐水密封,保管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想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从水中分别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构成的均一、动摇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动摇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在不论放置多久,只需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动,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别出来。
这是溶液的动摇性。
均一、动摇是一切溶液的共同特征。
从定义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溶液的组成。
像水这种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做溶剂,像氯化钠这种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三单元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第 1 课时-最新教学文档
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1)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2)从微观上认识溶液【课前准备】多媒体、演示实验材料及器具【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海水、河水、湖水和地下水等天然水即使非常清澈,也不是纯净的水。
这是因为水中溶解了许多物质。
物质是怎样溶解到水里的?二、新课学习一、溶解的过程活动天地:观察食盐的溶解视频:观察食盐的溶解在一只盛有约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小匙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用玻璃棒搅拌。
仔细观察发生的变化,直至食盐颗粒在水中消失。
触摸烧杯,感受温度变化。
[氯化钠溶液的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食盐颗粒为什么不见了?[氯化钠溶解]2.想一想,这杯食盐水的上部、中部和下部,任一处,是否都一样咸?[氯化钠溶于水各部分的液体都具有了咸味,且咸的程度相同]3.如果把得到的食盐水密封,保存一个月、一年、两年⋯⋯你猜测会不会从中析出食盐颗粒来?[不会从水中分离出来。
]像这种,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溶液的特点是什么?[均一性、稳定性]氯化钠溶液就是由钠离子、氯离子和水分子组成的混合物。
在此混合物中,各种粒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0-9m),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且都在不断运动。
取出氯化钠溶液的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会发现其组成完全相同。
这是溶液的均一性。
不论放置多久,只要水分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氯化钠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鲁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_1
溶液的形成教案课时1[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2.初步了解溶液的重要应用。
3.能识别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4.知道乳浊液及乳化现象。
[教学重点] 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教学难点]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与乳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品] 实验仪器、药品、用品,教学媒体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由海水切入课题,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 溶液的形成)。
二、探究活动1(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1.学生实验:向实验桌上盛有5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一药匙食盐,用玻璃棒搅拌(教师巡回指导)。
2.师生活动1(建立溶液的概念):(1)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两种物质“消失”的原因。
(3)协助学生分析(体验)溶液的特征。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并板书。
3.师生活动2(建立溶质、溶剂的概念):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 (2)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
(3)总结出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4.师生活动3(填写表格,让学生掌握溶质溶剂判断的一般方法):5.师生活动4:引导学生发现——溶质能够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不包括水在内)互溶时,将量多作为溶剂,量少的作为溶质。
6.师生活动5:探究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三、探究活动2(乳浊液及乳化现象)1.学生实验:观察步骤1试管中的液体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现象。
2.学生实验:向步骤1试管中滴加2-3滴洗涤剂,按照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的顺序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3.建立乳浊液的概念: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分析洗涤剂的去污原理教学反思:一、这节课的研究问题不是由我生硬地提出而是创设情景以演示实验和谈话的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主动的去发现问题,想要亲自动手研究的问题,这样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其实让学生真正科学地经历过程并非易事,学生在课堂热热闹闹地活动起来,并不等同于真正的科学探究过程,有形无神的活动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关键是看你的教学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发挥作用,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是自身行为的主导者、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人,无论得到的答案是对或错,都理应是调查研究的结果。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 课时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1. 建立溶液的概念。
2. 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 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 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导入新课: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新课:一、溶液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 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练习: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2.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2. 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
练习1:烧杯中有100 mL NaCl 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图见大屏幕)A. A > BB. A < BC. A= BD. 不能确定3. 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质)练习:1.将10 g 蔗糖溶于100 g 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2. 将50 g 食盐溶于100 g 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 g ,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级全一册1.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1、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2、溶剂一般是液体
3、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 一的溶剂
一般不指明溶剂的溶液,都是 以水做为溶剂来研究
日常生活中的 溶液
活动探究三
污渍中泥土、碘、 润滑油
用水清洗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呢?清洗得到的它们是溶液吗?
静置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
颗粒下沉 液滴上浮
(汽油、酒精)
溶解
乳化 ……
污渍
(润滑油等)
乳化剂
(洗洁精等)
我会做
1、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 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2、 下列液体属于溶液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④⑤ ①啤酒 ②水 ③泥水 ④澄清石灰水⑤盐酸
你认为
起到什么作用呢?
活动探究一
氯化钠、蔗糖、 润滑油、碘
这批衣服上的污渍 都能用水洗去吗
想象溶解过程
粒子的分散过程
蔗糖溶液和食盐溶液是怎样形成的?
蔗糖分子扩散到水分子的 间隔之中。
蔗糖分散到水中
形成
蔗糖溶液
食盐分散到水中
形成
食盐溶液
Na+和Cl- 扩散到水分子的 间隔之中。
电离:
许多像氯化钠这样的物质,溶解在水 中(或受热熔化)时能够产生自由移 动的离子,这样的过程叫电离
电离和通电有关系吗?
活动探究二
酒精 氯化钠 汽油 蔗糖 酒精 汽油 碘 润滑油 碘 润滑油
用水不能洗去的 污渍怎么办呢
1、像蔗糖、氯化钠这样分散在水中,你能用过滤 和沉降把它们分开吗? 2、假如给你一根吸管,你从烧杯里不同位置吸尝 该液体,你估计它们的甜味(咸味)程度相同吗?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对比法教学:在引导学生区分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时,运用对比法进行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明确溶液的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形成原理。
3.创设生活情境,如厨房溶解盐、医药配比等,让学生从中发现和总结溶液的特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溶液的本质特征,如“溶液是什么?”、“溶液是如何形成的?”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溶液的形成原理,如“溶质和溶剂是什么?”、“溶液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3.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溶液的形成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基本性质之后,进一步深入探讨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溶液的概念、溶液的形成、溶液的性质等。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但在溶液的形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因此,制定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液的形成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溶液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和总结溶液的特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溶液的形成原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教案
第三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过程与方法:(1)学习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2)采取对比的方法认识对相同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树立勇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1.建立溶液的概念。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的辨证关系。
导入新课:提问:生活中的纯净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海水、河水、湖水以及矿泉水呢?新课:一、溶液探究思考:蔗糖与氯化钠两种物质形成溶液后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蔗糖在水中是以分子形式存在(C11H22O11),而氯化钠则是以离子形式存在(Na+、Cl-)。
联系:两种溶液只要水分不被蒸发,温度不发生变化,蔗糖或氯化钠与水不会分离,取出其中任意一部分进行比较,它们的组成完全相同。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纯净水是否是溶液?早上清新的空气是否是溶液?合金是不是溶液?溶液都是无色的吗?练习: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到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是的()A.食盐B.面粉C.植物油D.石灰石2. 以下饮料和食品中,属于溶液的是()A.豆浆B.果酱C.矿泉水D.蔗糖水2.溶液的宏观特征:(1)均一性;(2)稳定性。
练习1:烧杯中有100 mL NaCl溶液,请比较A处和B处密度的大小 ( )(图见大屏幕)A.ρA > ρBB.ρA < ρBC.ρA= ρBD.不能确定3.溶液的组成:溶剂与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m(液)= m(溶剂)+m(溶质)练习:1.将10 g蔗糖溶于100 g水中,完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2.将50 g食盐溶于100 g水中,经过搅拌、静止、过滤,称量出滤渣的质量为30 g,那么形成的溶液的质量是。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特别提醒 1.溶液的命名一般是溶质在前,溶剂在后,未指明溶 剂的溶液,溶剂一般指的是水。 2.根据溶液的名称可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如“碘酒”中碘就是溶质,酒精为溶剂;“硫酸铜溶 液”中溶质为硫酸铜,溶剂为水。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体系
溶质
气+液
气体
固+液
固体
液+液
无水 有水
量少 非水物质
溶剂 液体 液体 量多 水
练一练:指出下列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溶液 硫酸铜溶液
盐酸 石灰水
碘酒 52°白酒
溶质
CuSO4 HCl Ca(OH)2
I2 C2H5OH
溶剂
H2O H2O H2O C2H5OH H2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溶液的用途
化学试剂
医药用品
无土栽培植 物的营养液
课堂达标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纯净物 C.溶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
成溶液的是( B )
A.蔗糖 B.牛奶 C.酒精 D.白醋
3.下列各组物质里,前者是后者的溶质的是( B )
氢氧化钙 A.生石灰、石灰水
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不是“反应”
均一性 稳定性
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 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
指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 下,溶液长期放置,溶质 和溶剂不会分离
1.一般从两方面来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溶液: (1)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一种物质是否能溶解于另一种物质里。 2.溶液一般是澄清、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 硫酸铜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等。 3.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蒸馏水、无水 乙醇等。
鲁科版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案《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
【教学方案】《溶液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并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溶解过程中都伴随能量变化。
4.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
1.通过搭建支架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形成构建概念的能力。
2.通过动手实验过程,提高学生掌握从实验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学会“比较分析”的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溶液的形成及特征、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教学难点】
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
2.理解溶质、溶剂、溶液三者的辩证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示范课教案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溶解的本质和溶液的特征。
2.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3.了解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4.进一步体会宏观现象和微观世界的联系,形成化学学科独特的观点—微粒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水是常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难点: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食盐、烧杯、蒸馏水、少量汽油、植物油、试管、酒精、碘粒等、教学资源动画氯化钠溶解等。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一、氯化钠的溶解
实验操作:
现象:
微观解释:
二、溶液
概念: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命名:“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用途: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鲁教版九级化学课件:第三单元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 第课时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降低,如__________;有些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不变,如____________。
硝酸铵
氯化钠
知识点2:乳化现象 细小液滴
4.洗洁精、洗衣粉和洗发液等物质可以使食用油以_______________的 形态分散在水中,形成不易分层、比较稳定的混合物,这种现象叫 _____乳__化__现__象_________。
小兰的方案为乙装置,其过程为: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观察另一烧杯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就可判断氢氧化钠溶解于水
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小兰
(1)你认为这两个同学的设计合理的是________,原因是
小白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不够完善,甲图中装置组成了一个封闭体系,
且广口瓶的容积一定,故里面所含的空气的量固定,当把分液漏斗中的
鲁教版
第三单元 溶 液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第1课时 溶解的过程及乳化现象
重难点解析 1.溶液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 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特征。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 度下降,如硝酸铵;当吸收的热量小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升高, 如氢氧化钠;当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溶液的温度不变,如食盐。 3.乳化剂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常见的乳化剂有洗洁精、洗衣粉、洗手 液。
2.溶质溶解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当吸收的热量大于放出的热量,溶液温度下降,如硝酸铵;
并D.预溶测【液此的因点均素一对拨性食是】盐指溶氯同解一速化溶率液钠的各影和部响分。蔗的性糖质、溶组于成相水同 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硝酸铵溶于水,溶液
⑤硫酸铜放入足量的水中,搅拌;
实例:温___度___降___低__溶,液氢不是氧无色化的钠。 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溶液的形成说课稿
3.溶液的制备方法:介绍溶液的常见制备方法,如溶解、混合等,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践操作,使他们掌握溶液的制备技巧。
4.溶液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了解溶液的稳定性和均一性,并解释溶液的沸点、凝固点等性质。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到溶液的广泛应用和实际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溶液的形成过程,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设置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使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作业布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我的课后作业布置情况如下:
1.完成实验报告:要求学生书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加强对溶液制备和性质的理解。
2.溶液案例分析:布置一些溶液的应用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相关知识点,提前了解和学习新的内容,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计划采用以下导入方式:
1.利用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实例,如饮料、药剂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吗?”
2.实验导入:准备一个简单的溶液制备实验,如盐水制备,现场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溶液的形成过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鲁教版九上化学 3.1溶液的形成 教案设计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三者间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溶液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侧记
一、溶液
1、定义
2、特征
3、组成
溶剂
溶质
读法
4.电离
二、能量变化
(扩散过程与水合过程)
三、乳浊液
乳化作用
导入新课【导入】日常生活中,你都接触过那些溶液?你所了解的溶液是什么样的?
了解均一性、稳定性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起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如:水等。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如:食盐等。
(仅算溶解的那部分)
溶液的名称:
溶质名称+溶剂名称+溶液
(溶剂若是水,可省略溶剂名称)
物质溶解在水中(或受热熔化)时能够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个过程叫电离。
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
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
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温度变化的原因):
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
碘的酒精溶液,简称碘酒。
思考:电离与通电有关吗?
实验探究P51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活动天地P52
多识一点P52洗发液是怎样去污的?
判断正误: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也一定是液体。
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鲁教版九年级全册 第三单元 第一节 溶液的形成 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溶液的形成》。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子、原子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也为之后学习溶解度奠定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8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溶解、乳化现象,以及溶液、溶剂、溶质的概念;知道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溶液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通过实验认识溶质溶解过程都伴随能量的变化。
3、了解乳化作用,能分析洗洁精洗油与汽油洗油的本质不同
4、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般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的过程。
【学习过程】
一、课前自主学习:
请阅读课本P58——61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混合物,溶液由两部分组成:和。
2、溶剂:溶解物质的物质,如水,一般常为。
3、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如NaCl 等。
一种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体、体或体。
4、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__________ 。
5、稳定性:只要溶剂不蒸发,外界条件不改变 _________ 和 ________ 就不会分离。
6、溶液质量=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7、什么是乳化作用?
8、洗洁精、洗衣粉去污能力是由于作用
二:课堂助学:
导入新课:
1. 我们在以往的化学实验中,曾用到许多溶液,如H2O2溶液能分解产生氧气,无色酚酞试液遇到氢氧化钠溶液会变红色。
在化学实验室里你还曾用过或见过哪些溶液?
探究活动一:溶液的形成。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活动天地3—1观察到发生了哪些变化?温度有什么变化?并思考下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