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利主编《管理学》第二版N

合集下载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管理与管课件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管理与管课件

人力资源管理
1 2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招聘、培训、绩效管 理、薪酬福利等手段,有效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的过程。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管理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提高员工满意度和绩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选拔、 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和薪酬福利管理等基本内 容。
高等院校划教材《管 理学第二版》件
目 录
• 引言 • 管理学概述 • 管理学基本理论 • 管理职能 • 管理学应用与实践 • 管理学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 • 结语
contents
引言
01
教材简介
教材背景
《管理学第二版》是高等院校规 划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 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管理学 知识。
量持续改进的过程。
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客户满意 度,增强企业信誉,提高产品 或服务质量,降低质量成本。
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策划、质量 控制和质量改进等基本方法。
管理学前沿
06
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
01
数字化时代的组织变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
字化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正在重塑企业的运营模式、组
织结构和管理方式。
02
数字化时代对组织变革的影响
数字化技术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促进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交流,
使企业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同时,数字化技术也带来了新的
挑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
03
数字化时代组织变革的实践
企业需要积极拥抱数字化技术,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建立适应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张玉利)

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张玉利)

第一章管理实践1.对于管理的概念,为什么不存在唯一的定义?你对管理是怎样理解的?答:1.人们在不同领域从事的管理实践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管理对象不同、内外部环境不同、分析问题角度不同,导致管理实践的差异,而管理实践的差异进一步导致人们对管理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管理范畴的宽泛以及随着环境变化而不断产生的创新,是人们难以用十分精练的语言概括管理工作的全部内涵。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认为:“管理就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 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是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工作,协调集体活动以便取得1+1>2的效果。

管理工作表现为由计划、组织、协调、领导、控制、等工作组成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管理是变革与创新,是促使组织在动荡环境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工具。

2.对管理的众多解释之间并不矛盾。

透过不同的解释,可以发现管理工作的诸多基本点,如管理的目的性、管理职能的重要性、管理工作与一般作业活动的区别等。

基于这样的基本点,本书突出强调管理职能,并把管理解释为: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已有的、可利用的资源。

凭借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工作,通过别人并与别人一起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也就是说,可以将管理理解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以便正确地做正确地事情的一门学问。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待补充)答:管理工作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连续进行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可被归类为四大主要的管理职能中,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的任务主要是制订目标及目标实施途径(即计划方案)。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管理活动从计划工作开始。

具体来说,计划工作(1)描述组织未来的发展目标,如利润增长目标、市场份额目标、社会责任目标等;(2)有效利用组织的资源实现组织的发展目标;(3)决定为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行动。

张玉利《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圣才出品】

张玉利《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考点一: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 ★★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包括:整合性、客观性、准确性、实时性、灵活性与经济性。

考点二:控制系统的构建(见表14-1) ★★★表14-1 控制系统的构建关键控制点的选择增强控制系统预测问题的能力 重视反馈报告 建立自我控制机制 控制系统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适度控制 概念与特征原则与内容 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介绍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标准 控制系统的构建 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 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要点考点三: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标准(见表14-2)★★★表14-2 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质量标准14.2 课后习题详解1.有效控制系统应具备哪些特征?答: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通常具备六个基本特征。

(1)整合性控制作为管理职能之一,必须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充分整合到整个组织系统中。

在管理职能中,计划与控制联结在一起,互为依据、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

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相关的控制因素,反之,由运行中的控制系统所提供的结果又为新计划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2)客观性客观性,意味着控制系统应尽可能地提供和使用无偏见、详细、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为保证控制的客观性,应尽可能地将衡量标准量化,量化的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利、规范。

(3)准确性不准确信息的控制系统将会导致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和判断,往往会使整个组织蒙受损失。

因此,管理者需要选择合适的、精确的绩效衡量方法和工具以避免误差的产生,同时还应该采取预防措施,运用先进的管理技能来避免弄虚作假行为的出现。

(4)适时性适时性的,是指当管理者需要信息时就能立即获得,从而及时采取行动。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待各种控制对象,所需信息的频率不同,因此对适时性有着不同的要求。

通常,对适时性的要求与不确定性有关,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就越频繁地需要及时的信息。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绪论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绪论

一.管理的性质 二.管理的意义
2020/7/10
17
一.管理的性质
(一) 管理工作不同
于作业工作
(二)
科学与艺术 的统一
管理就是通过 他人并同他人 一起去有效完 成组织的目标 。
理论知识和灵 活运用相结合
2020/7/10
18
二.管理的意义
(一)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或文化现象 (二)管理和技术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两只车轮 (三)中国加强管理的必要性
5
[教学目标] 1. 了解管理与管理学的含义、性质及管理过程的基本职能; 2. 了解管理者的分类、管理者的基本素质; 3. 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掌握管理、效率与效益、管理基本职能等基本概念; 5. 掌握管理学的性质特点; 6. 认识管理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 管理的概念、职能与性质; 2. 管理人员的角色与技能; 3. 管理的基本职能; 4. 管理的基本问题。 [教学难点] 1. 管理的含义、特征; 2. 管理学的性质;
是监督组织运作的低层管理者 ; 确保实施支持公司战略的行动; 对其创新和创造性的需要在增加 。
24
二.管理者的职能定位
1.管理职能:管理者展开的一系列活动。
制定目标及目标实 施途径(做什么及 怎么做?)
计划
实现资源和活动的最佳配 置(通过什么来做?)
组织
控制
衡量实际工作,矫正偏差 (202到0/7/底10 做得怎么样?)
管理学原理
2020/7/10
1
第一篇 管理基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管理理论发展史
第一篇
2020/7/10
第三章 管理环境
第四章 管理决策
4
2020/7/10

(职业经理培训)张玉利主编管理学(第二版)N

(职业经理培训)张玉利主编管理学(第二版)N

第十四章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本章导读】介绍有效控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分析设计、构建控制系统时应突出考虑的问题,针对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介绍解决的办法。

有关基本的控制原理并不难以理解,但要在管理实践中构建起有效的控制系统却十分不容易,这意味着要排除大量的人为因素干扰,需要做大量扎实而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节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通常要具备整合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等五个基本的特征,这也是使控制行之有效的必要条件。

一、整合性控制作为管理职能之一,必须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协调,充分整合到整个组织系统中。

在管理职能中,控制和计划的联系最为紧密,孔茨曾把二者比作一把剪刀的两刃,他说:“可以把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看成一把剪刀的两刃;没有任何一刃,剪刀也就没有用了。

没有了目标与计划,也就不可能控制,这是因为必须要把业绩同某些已规定的标准相比较。

”①计划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或目标而制定的,这些目的或目标就是进行控制所采用的绩效衡量标准的原始依据。

管理者在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相关的控制因素,这样才能保证计划的可行性。

反之,由运行中的控制系统所提供的结果又为新计划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根据。

计划与控制联结在一起,互为依据,互为结果,构成了一个不断反复的循环。

控制是制定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采取矫正措施的过程,对于控制过程中的各项工作都要由人来执行,这就要求组织的构建能将这些工作的责任得以明确的划分,使控制系统得到有力的组织保证。

假设某企业有大量的产品积压或所签订的合同无法如约履行,这些偏差出现后如果不能明确究竟由谁来负责,那么进一步的纠正行动就难于进行。

因此,控制工作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组织机构的保障,组织机构越明确、越全面和越完整,控制工作也就会越有效。

①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52页。

二、客观性有效控制的第二个特征便是客观性,这意味着控制系统应尽可能地提供和使用无偏见的、详细的、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管理学概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管理概述
• 所以管理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说它是科学,是强调其客观规律性; 说它是艺术,则是强调其灵活性与创造性。而且,这种科学性与艺术 性在管理的实践活动中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作用,共同发挥着管 理的功能,促进企业目标的实现。
• 1. 1. 4管理职能
• 1.管理职能的含义 • 管理职能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功能或程序,即管理者在实施管理中所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2管理学
• 在上层建筑方面,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使组织内部环境与不断变化的 外部环境相适应的问题,研究如何使组织的规章制度与社会的政治、 法律、道德等保持一致的问题,从而维护现行社会的生产关系,促进 生产力的发展。
• 第三,从管理者出发研究管理过程。管理活动是由一系列活动组成的 动态的过程,要研究管理活动涉及哪些职能,不仅如此,还需要对执 行这些职能涉及的组织要素进行研究,对执行各项职能中应遵循的原 理、采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同时要对执行职能过程中遇到的阻 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进行深入的研究。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1. 1管理概述
• (2)组织 •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物质的和社会的双重结构。它包含明确组织所承担
和需完成的任务、任务完成者的确定、组织机构的设置、信息指令传 递渠道的建立,以及权力的划分和组织任务和工作的协调。组织职能 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在计划工作确定了组织的具体目标,并对实 现目标的途径做了大致的安排之后,为了使人们能够有效地工作,还 必须设计和维持一种组织结构。这就是说,把组织中的各项工作进行 分类组合,划分出若干部门,根据管理幅度原理,划分出相应的管理 层次,进行合理的授权,协调组织中的各种关系。同时,组织还必须 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对组织结构做出调整和变革,以确保 组织目标的实现。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管理学的课件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管理学的课件

领导
领导的概念
领导的作用
领导是指通过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态度 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领导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它能够 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协调人 际关系,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
领导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领导可以分为 民主式领导、权威式领导、放任式领 导等。
控制
控制的概念
01
控制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监督和调节
古典理论的总结
古典管理理论为现代管理提供了基 础框架,强调效率和控制。
04
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
研究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改善工作环境和员 工满意度。
领导理论
研究领导行为和风格,以及如何影响员工绩 效和满意度。
激励理论
探讨如何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提高 工作绩效。
行为科学理论的总结
行为科学理论关注人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强 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
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
包括企业使命与愿景、SWOT分析、 竞争战略、业务组合分析等。
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战略管理有助于企业明确发展方 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竞争优势,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步骤
包括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 和战略评估。
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组织对人力资源的获取、开发、利用和保持等方面 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 先安排,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 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和步骤、确定 资源需求和配置等。
计划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计划可以 分为长期计划、短期计划、战略 计划、战术计划、综合计划、专 项计划等。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第02章_管理学的

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管理学(第二版)》第02章_管理学的

2021/2/2
4
管理理论的萌芽
•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1.早期的管理实践
◇古罗马—水道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管理相结合的分权制度
◇古巴比伦—古城 在汉谟拉比的统治下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古埃及—金字塔 形成以法老为最高统治者的金字塔似的管理机构
2021/2/2
5
管理理论的萌芽
•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4.企业文化理论
◇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
◇思想: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落脚点:研究用人之道构建企业文化
2021/2/2
35
现代管理理论
• 现代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5.学习型组织
◇提出—管理创新的需求 ◇代表人物:彼德·圣吉 ◇主要思想:企业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源于比竞争 对手学得更快更好的能力,重在提高组织对变化 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应变的能力。
法约尔管理 过程理论
韦伯正式 组织理论
梅奥行为 学理论
管理 科学
期 管
期 管
“劳动效率”
“组织效率”
“人的效率” “系统效率”
理理
思思
想想
绩效(效率、效益)
主线
2021/2/2
3
管理理论的萌芽
•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
包含在宏观管理的治国学和微观管理的治生学中的思想: 1.顺道—管理要顺应客观经济规律 2.重人—重人心向背;重人才归离。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 4.守信—“诚工”,“诚贾” 5.对策—统筹谋划 6.法治—法治优于人治
• 霍桑实验 —接线实验(男工实验)
• 调查方法:问卷和访谈 时间:1929-1932 对象:两万多个西方电器公司的工人 结论: 不是工作环境, 是人际关系影响人的生产效率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绪论

管理学(第2版)第一章绪论

效率
“正确地做事”,是衡量资源被利用情况和产出能 力的尺度。
2020/10/18
40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管理方法是指为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达成管理目标, 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进行有目的作用的方式、 手段、办法、措施、途径的总和。
1. 管理方 法的系 统层次 与类别
哲学方法 一般的管理方法
H·A·Simon:管理即制定决策。
彼得·德鲁克: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
的专业职能。
芮明杰:管理是对组织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 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 创造性活动。
2020/10/18
12
一.管理的涵义
这种共同性主要表现在:
认为管理具有特定的目的;
管理需要对组织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和 配置;
管理具有特定的职能:计划、组织、领 导、控制;
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等等。
2020/10/18
13
一.管理的涵义
根据诸管理定义的基本要素,我们可以把管理定 义为:
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通
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协调和整合
组织有限的资源以期高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这一定义具有如下基本含义:
管理的权变原理,是指在组织活动环境和条件不断发 展变化的前提下,管理应困人、事、时、地而权宜应 变,采取与具体情况相适应的管理对策以达成组织目 标的一项管理原理。
38
一.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4.效益原理效益 (benefit) Nhomakorabea效能
管理
(effectiveness) 目的
效率 (efficiency)
2020/10/18
2020/10/18

528管理学教材

528管理学教材

528管理学教材
以下是部分528管理学教材:
1.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7版),周三多、陈传明、贾良定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

2. 《管理学》(第2版),王利平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

3. 《管理学》(第2版),刘刚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1月。

4. 《管理学》(第3版),张玉利、陈忠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年7月。

5. 《管理学》(第2版),孙元欣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

6. 《管理学教程》(第4版),刘永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8月。

7. 《管理学》(第3版),刘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5月。

8. 《现代企业管理》(第2版),周雪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
9月。

9. 《管理学》(第3版),徐向艺、陈振凤、周鹏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9月。

以上是部分528管理学教材,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从管理学角度 进行自我分析

从管理学角度 进行自我分析

.从管理学角度进行自我分析工商11-2孙璐110614226从管理学角度进行自我分析摘要进入大学一年多,扮演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从单纯的被人管理,到管理者被管理者角色的兼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变,科学的自我分析有助于这种转变。

本文将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综合运用管理学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深刻的自我分析。

关键词管理者被管理者SWOT分析困惑干扰未来期望正文一、自我分析概述自我分析,是指对自我理性、深刻、全面的分析,他比自我介绍更深刻,同时又包含自我评价的内容。

进行自我分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人在不断的变化、进步,自我的分析也应该不断的更新。

古人有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然而“知己”应是首要任务。

自我分析与自我剖析、自我研究相类似,都是一个人为更进一步了解自身,包括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主要是为了解缺点),而列出的相关逻辑上的分析与对比。

做出相应的分析结果,进而制定相应的对策。

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我分析而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

二、自我分析方法自我分析方法主要有橱窗分析法、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

本文将会运用SWOT分析法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个角度进行全面的自我分析。

SWOT分析法是最常用的内外部环境综合分析技术,是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分析方法的简称。

三、个人基本情况孙璐,女,于2011年9月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于2015年7月毕业。

现读大二年级,任经济管理学院紫穹志愿服务团实践部副部长,班级团支书。

职场目标是从事经管类的工作并成为一名优秀的经理人。

四、自我分析——SWOT分析法(一)优势从管理者角度1、善于观察学习,喜欢独立思考作为管理者,我很喜欢观察其他管理者如何处理某件事情,并思考如果换做是我会怎么做。

当结果出来的时候我会分析这位管理者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想法加以完善。

张玉利《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控制工作基础)【圣才出品】

张玉利《管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控制工作基础)【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 控制工作基础12.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考点难点归纳】 管理控制的定义 控制标准 管理控制的基本要素 偏差信息管理控制的特点 矫正措施适应环境的变化 限制偏差的累积管理控制的功能 处理组织内部的复杂局面 管理控制及其功能 降低成本物质资源的控制 人力资源的控制 管理控制的范围 信息资源的控制 财务的控制作业控制和财务控制 管理控制的层次 结构控制 战略控制 制定工作标准 衡量实际工作 控制工作过程 将衡量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实际工作并采取措施前馈控制按活动过程划分 现场控制反馈控制集中控制控制工作的类型 按控制所采用的方式划分 分散控制分层控制预算控制 按控制运用的具体手段划分 非预算控制 控制工作基础考点一:管理控制及其功能(见表12-1)表12-1 管理控制及其功能考点二:控制工作过程(见表12-2)表12-2 控制工作过程考点三:控制工作的类型(见表12-3)表12-3 控制工作的类型划分依据12.2 课后习题详解1.管理控制与机械系统控制有什么异同?答:管理控制是衡量和矫正工作活动使之按计划进行,进而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包括控制标准、偏差信息和矫正措施三项基本要素。

(1)管理工作中的控制,其控制过程及基本原理与机械系统控制没有什么区别,都包括三项基本步骤:设定控制标准、获取偏差信息和矫正偏差。

(2)与机械控制系统相比,管理控制又有其自身的特点:①管理控制具有整体性。

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管理控制是组织全体成员的职责,完成计划是组织全体成员共同的责任。

二是控制的对象是组织的各个方面。

确保组织各部门和单位彼此在工作上的均衡与协调是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了解、掌握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并予以控制。

②管理控制具有动态性。

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不同于机械系统的调控,后者的控制过程是高度程序化的,具有静态的特征。

而组织不是静态的,其内部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进而决定了控制标准和方法不可能固定不变。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中英文):管理学原理是高等院校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一级学科下属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管理规律能力而设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广大学生顺利完成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学业和今后继续深造的重要基础。

它从过程角度系统阐释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伦理道德要求,描述了全球化、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管理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职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is the core cours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apply management laws.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to successfully complete their undergraduate studie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d continue their further studies in the future. It systematically explain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ss, discusses the ethical and moral requirements of managers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and describes the general laws of management's planning and decision-making,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control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Internet era.2.设计思路:- 1 -首先对管理学的定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经典理论等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职能活动出发探讨管理的一般规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构建有效的控制系统【本章导读】介绍有效控制所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分析设计、构建控制系统时应突出考虑的问题,针对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介绍解决的办法。

有关基本的控制原理并不难以理解,但要在管理实践中构建起有效的控制系统却十分不容易,这意味着要排除大量的人为因素干扰,需要做大量扎实而细致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一节有效控制的基本特征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通常要具备整合性、客观性、准确性、及时性、灵活性等五个基本他说:的、详细的、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管理工作中难免会有许多主观的因素,但是下属人员能将工作做好却不是主观所能决定的事。

在整个控制过程中,主观的判断和估计不仅可能使绩效的衡量得不出明确的结论,而且还会使纠正偏差的力度难于把握,从而使现实工作更加混乱。

例如,某公司要求其在各地的销售代表汇报顾客对本公司产品的反应,其中一位销售代表此前便曾发出过调查问卷并作了现场的访谈,他在给公司的报告中汇报到在总共500名被①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郝国华等译:《管理学》(第九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52页。

调查者有361人对公司的产品表示满意,有58人指出公司产品还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而其余的人则态度冷淡。

他还将顾客普遍认同的产品的优缺点各归纳了五条,而且还估计下季度季节性需求将增加10%。

而另有一名销售代表则报告说,他认为大部分顾客对公司产品满意,下一个季度的销售还将有所上升。

显然,当公司对产品进行改进或实施新的营销方案的时候,前一位销售代表所提供的信息更能派上用场。

为了保证控制的客观性,就要求尽可能地将衡量标准加以量化,量化的程度越高,控制起来就越为有利、规范。

但是,作为一名管理者还应该能够从一大堆数字中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发现潜在的问题。

虽然可能有数据表明某产品的产量在节节上升,但是更进一步的调四、适时性适时性的含义是指当管理者需要信息时就能立即获得,从而及时采取行动。

如果某项工作没有得到正确的处理,那么越早报告和纠正,造成的损失就越小。

此外,如果出现偏差的原因还不明显,那么及时进行调查就更有可能找出真正的原因。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待各种控制对象,所需信息的频率不同,因此对适时性有着不同的要求。

一家零售连锁店的经理需要知道日销售额的准确数字,对于库存则隔二、三个月才清点一次,而连锁店总部恐怕只要求各分店汇报其每周甚至每月的销售量。

①李景泰:《市场竞争案例集粹》,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38页。

通常,对适时性的要求与不确定性有关,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越多,就越频繁地需要及时的信息。

对于一件处于导入期的产品,营销部会跟踪每日的销售量以求迅速掌握消费者的反应,进行营销控制,而对那些处于成熟期的“老”产品而言,可能只需要月度的销售报告。

五、灵活性在复杂的环境中,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要能适应组织调整或外部变化,即具备灵活性。

现今世界技术进步日新月异,顾客需求也在不断变化,组织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中干扰性、复杂性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一个灵活的系统对这些变化作出准确的预测或反映并据此调整组一个而浪费。

管理者必须集于力量于关键问题,选择在系统中进行观察和收集信息的关键点,通过这些关键点来确认整个工作是否按计划进行。

有了关键控制点,管理者就能管理较多的下属,拓宽其管理幅度,并最终实现成本的节约和沟通的改善,因此选择关键控制点被认为是控制原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原理。

这一原理可以表述为:为了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对根据各种计划来衡量工作绩效时有关键意义的那些因素给予特别的注意。

与大多数管理活动相类似,关键控制点的选择也是一件艺术性与科学性兼备的工作。

由于控制对象各具特征,而管理者的个性又千差万别,因此从来没有一种对所有主管人员都适用的、专门的控制点目录,它需要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管理技巧。

同时,在这一问题上又有一些科学程序和方法应该去遵循。

首先,应该对关键绩效区进行识别,即找出那些为确保整个组织的成功必须有效运作的区域。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主要的组织能力或贯于组织的活动群。

明确了关键绩效区,就可以在此基础上确定战略控制点,通过战略控制点进行监测和信息收集。

战略控制点的来源之一便是那些业务活动中意义最为重大因素。

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在一项工作中只有一小部分的活动、事件、人员或事物占用着大部分的资源(如费用支出、管理者的精力等),这就为战略控制点的确定提供了可能。

战略控制点的另一个一定的时间,这种时滞效应也会给组织带来相当的损失。

由时滞带来的损失可以通过增强控制系统预测问题的能力来减少。

比如,顾客问卷调查可用来预测销售情况的起伏,从而能适时调整生产,避免由大量存货或缺货带来的损失;机器的振动可用来预测机器的故障,从而能及早检修,以防造成生产的停顿;员工的怨言可以用来预测消极怠工,因而能尽快寻找对策,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这些情况下,预测促使采取纠正行动,而不会等待所预测的事件发生。

控制系统预测能力的增强有赖于管理者对那些可能与当前问题并不直接相关,但具有征兆、表象作用之因素的注意,为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信息网络并配置人员或机构来识别、收集这类信息,为预测以至控制创造条件。

同时,还应注意预测的准确性,这就要求采用科学的预测手段和方法。

当前国际上一些知名的大公司都建有先进的数据库分析、处理系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预测方案,收到相当好的效果。

四、重视反馈报告随着控制过程进行绩效衡量并将之与标准进行比较,会生成许多信息和数据并在此基础形成反馈给管理者的报告。

反馈报告是整个控制系统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着管理者是否采取纠正措施以及采取何种纠正措施,也使此前的工作真正产生价值。

一般来讲,组织规模越小,所需要的反馈报告就越简单。

在一些小型的组织单位内,管而但很难了解哪种控制力度是划算的,以及它将花多少费用,因此选择一个绝对最优的控制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经济性也只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第三节控制实施中的阻力及其避免方法控制系统的有效设计只是实现有效控制的前提条件之一,要想使之真正发挥作用,实现预期的目的,还取决于控制系统的执行状况,尤其是控制过程所涉及的人员或作为被控制对象的人员对控制的反应,是积极支持,还是消极抵触?在一般的经验中,人们对控制往往怀有一种抵触情绪,认为控制是对其行动自由的约束。

但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对于那些有意义的控制,人们还是乐于接受的,对控制的抵触大部分来源于管理者在实施控制的过程中存在的某些误区。

一、控制过程遇到阻力的主要原因那么侧重点选择不当一般发生在控制面过窄或对不同的控制对象缺乏平衡的时候,这就要求管理者对各种被控制因素,对认识绩效的作用大小有较为清晰的把握,协调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鼓励低效率在控制过程中,由于控制手段选择不当或考虑不周,常常会造成实质上对低效率的“奖励”和对高效率的“惩罚”。

例如,许多部门经理都会有这样的体验,每到年终该部门都会尽量把预算内剩余的资金花掉。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如果本部门余下的资金过多会使高层管理者认为该部门并不需要这么多的资金,从而消减其下年度的预算,而对那些因铺张浪费而超出预算的部门反而会在下一年得到更多的资金。

这种“奖懒罚勤”局面的出现说明管理者在实施预算控制时,没有考虑到其可能带来得负面影响并据此采取对策,结果造成了对低效率的鼓励,长此下去必将挫伤员工的积极性,降低组织的整体效率。

4.被控者责任过重一个人认为控制不合理的感受也受其所承受的控制强度的影响。

大多数人期望,甚至欢迎对他的活动有某些控制,但是当他的工作受到标准检查和报表等控制愈来愈多时,需要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的时候,他就会产生一种“受压感”。

而某些过去已为其接受的标准,也会因为又附加了其它方面的控制,而变得令人讨厌。

这些都说明控制有个因人而宜、量才而行的问题。

以找他,直接反映问题。

①实行员工参与要结合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它取决于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工作性质以及员工素质和参与意识等,有时甚至还要冒可能失控的风险。

但总的来说,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特别是制定控制标准时鼓励员工参与会有效避免控制过度、被控制者责任过重等情况的发生,减少控制过程中的阻力。

3.实行目标管理避免控制走入误区,减少控制过程中阻力的另外一条途径便是实行目标管理。

这种管理①“麦当劳的人事管理”,《中外管理》1997年第11期。

方法建立在将组织目标转化为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管理哲学基础之上,让组织中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亲自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将所制定的目标作为评价个人绩效的标准,员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结合在一起,使员工在工作开始之前就了解到,个人所得报酬和奖励的多少取决于完成个人目标的好坏以及个人工作对组织整体绩效的影响,同时目标管理将计划与控制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了员工对控制的抵触。

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管理经验,很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把目标成本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使“人人头上顶着一把算盘”,明晰责任、义务、风险、收益,所有主要方面都能被充分衡量,衡量结果的变化准确地反映了绩效的变化,并且下属难以篡改或捏造衡量结果;不准确。

不是绩效的所有重要方面都能被衡量,衡量结果经常不能显示绩效的重要变化,良好的绩效不能根据衡量来充分定义,并且衡量结果容易被篡改。

(4)下属是否渴望参与并对承担决策和绩效责任的机会反应积极?高参与欲。

员工渴望参与决策,能够为决策作出贡献,并且希望承担更多责任;低参与欲。

员工希望参与许多决策,不希望有附加的责任,并且对所作出的决策少有贡献。

一旦对这四个问题有了答案,就可以应用图14—2获得有关最适合的控制风格的建议。

①John A.Pearce II,Richard B.Robinson, Jr., Management,p.608, Mcgra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Cammann和Nadler把控制风格区分为“内在激励策略”和“外在控制策略”,这两类控制风格的结合体又会生成其他一些控制风格。

内在激励策略提倡较大地依靠下属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认为成就感、责任感和自我价值感等内部因素会激励下属进行自我控制。

而外在控制策略强调应该在监视和调整下属活动方面扮演更积极的角色,并且应该依靠报酬、升职等外部奖励来促使下属达到控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