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钟祥一中14—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题.doc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测试题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所给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与资本主义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此回答1—5题1.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
其“社会根源”主要是指欧洲社会()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C.基督教徒的宗教狂热D.对货币和黄金的追求2.15世纪中期,欧洲出现商业危机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C.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D.欧洲市场上的东西方商品价格猛涨3.下列航海家开拓新航路的先后顺序是()①迪亚士②达·伽马③哥伦布④麦哲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①②④4.在16世纪的“价格革命”中获得暴利的是()A.工商业资产阶级B.意大利人C.葡萄牙人D.英国人5.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能在本国转化为资本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不发达B.荷、英等国的掠夺C.封建主的腐朽D.葡、西的衰落14—17世纪欧洲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10题。
6.下列有关文艺复兴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化运动B.范围波及整个欧洲C.以人文主义思潮为核心D.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7.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是由于他()A.推翻了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C.证实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椭圆形轨道D.研究了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8.在文艺复兴运动中,英法德等国的人文主代表人物的热情主要表现在哪一文化领域()A.绘画B.雕刻C.文学D.建筑9.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产生的最主要的历史作用在于()A.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B.促进了科学事业的发展C.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D.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0.乔托是近代绘画的奠基者,主要是因为()A.抛弃了宗教题材,立足描写现实B.在绘画中力求表现真实的人物形象和多彩的现实世界C.创作了最宏伟的艺术作品D.作品达到构图和形象完美的极至11.布鲁诺和弗兰西斯·培根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共同贡献是()A.提出宇宙无限论B.提出“知识就是力量”C.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D.为科学而献出生命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世界意义,它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历史试卷命题学校:襄阳五中命题教师:张吉炎审题教师:曹勇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题目所给四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要求的一项。
每题2分,共50分。
)1.端木赐,字子贡,名赐,春秋末期卫国人。
是孔子门生“七十二贤”之一,也是“孔门十哲”之一。
子贡虽出儒门,却懂经商之术,多年的经商活动使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为孔子与其门徒的周游列国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历史上多用“端木遗风”来表经商致富之人,即源于此。
孔子称赞子贡为“瑚琏”(古代宗庙中盛生黍的祭器,常用来比喻有立朝执政才能的人),是对子贡能力的肯定。
据材料可知当时A.出现了私商B.孔子重视商业C.提倡农工商皆本D.重农抑商受到挑战2.晋代傅玄(217—278年)提出:“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在耕作方面讲究A.集体耕种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D.自给自足3.白居易有诗《朱陈村》云:“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唐代开始出现个体经营的小农经济B.精耕细作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C.小农经济不利于古代中央集权和商品经济发展D.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是古代农业经济的突出特点4.在“家产制国家”色彩浓重的大蒙古国,由父家长权力发展而来的汗权至高无上。
这种观念一直保持到元王朝。
由此可知元朝A. 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社会残余B. 宗法制色彩依然十分浓厚C. 汗廷对蒙古各部的控制减弱D. 专制主义皇权进一步膨胀5.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
据材料可知该时期我国A.纺织技术有所进步B.官营手工业技术领先C.匠户制度已被废除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6.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高二历史上学期期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B.“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D.“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2.《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据此可知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B.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C.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 B.隋、唐C.明、清 D.宋、元5.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 B.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 D.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6.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
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2)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命题教师:韩浩亮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孔子聚众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教育主张是: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不耻下问” D.“当仁不让”2. 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4.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5.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为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基础:①封建制度的衰落②封建专制的加强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封建制度的完善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6.《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7.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
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8. 苏格拉底一生探求知识,“我无知,所以我求知。
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有答案-通用版
六校教学联盟期中联合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审题人: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先义后利,养浩然之气D.“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2.《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这话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3.《汉书·董仲舒传》中有“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A.强调“春秋大一统” B.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C.趋向“三教合一” D.糅合了多学派思想4.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A.①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程朱理学 C.陆王心学 D.佛学6.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A.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B.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14-1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中试卷
---------------------------14-15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一.基础题(共10分,每小题2分)1.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2.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斗争长期存在。
下列各项中,能直接体现君主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是()A.秦朝设立太尉 B.宋朝设立三司使 C.元朝设立中书省 D.清朝设立军机处3.北宋为削弱地方经济实力设置的官职是A.通判 B.知州 C.枢密使 D.转运使4.中国古代谚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面哪一制度有关 A.九品中正制 B.察举制 C.内阁制 D.科举制5.“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引文出自 A.《史记•秦始皇本纪》 B.《新唐书•太宗本纪》C.《明太祖实录》 D.《清实录•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二.单项选择(共60分,每小题3分)6.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宋、元 B.汉、宋、明 C.汉、元、清 D.秦、唐、明8.“进士科盛于贞观、永徽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满分100分。
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治理社会的主张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C.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地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
”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那一学派有关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是孔子仍然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A.因材施教的原则B.有教无类的思想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D.循循善诱的说教4.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事物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走向反面。
持此观点的应是A.老子B.墨子C.孔子D.孟子5.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人之初,性本善” B.“民贵君轻”,实行“仁政”C.“存天理,灭人欲”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6.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对“无序”的社会提出了“救世”方案,其中属于道家的是A.按照自然的状态发展B.严格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C.建立普遍的社会关爱D.用社会制度规范社会秩序7.“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C.墨子的“兼爱”思想D.庄子的“齐物”观点8A.重农抑商B.等级思想C.教育思想D.民本思想9.在一次答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提问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联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联考历史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本部分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请把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氏。
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
这些传说( )A.折射出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B.可以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是一种没有史料价值的想象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2.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3.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
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B.法家的严刑峻法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4.有人撰文称“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面镜子: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雅趣;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侠义;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信仰;_______映照出中国人的天下观。
这“四面镜子”分别是( )A.《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B.《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C.《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D.《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5.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①“先声夺人称大国”②“手伸五大洲”③“亚洲诸国的梦魇”④“后发制人称霸世界”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C.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D.英国,俄国,美国,德国6.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有三种女人,四寸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特点是①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②对外以商品输出为主③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还未形成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A.②③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③2.“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的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他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这份盟约中的“其他两缔约国”最有可能是A.德国和俄国B.俄国和奥地利C.英国和法国D.德国和奥匈帝国3.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初步形成以后,英国并没有急于加入,而是继续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其原因有①英国不想参与大国争霸斗争②英国与两大集团的成员都有矛盾,需要时间协调③不想过早受到缔结条约的约束④处于观望状态,有利于获取更大利益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B.战争给欧洲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5.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在作为主要战线的西线,英法联军同德军进行了殊死较量的两场战役是A.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B.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C.日德兰海战、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6.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①美国主导的华盛顿体系形成②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③英日同盟被拆散和五强海军条约的签订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7.一战又被称为堑壕战(是一种利用低于地面,并能够保护士兵的战壕进行作战的战争形式),双方都在试图打破这种格局,而新式武器的运用有利于打破战争的僵局,新式武器的运用可谓是陆战的巨大转折。
符合以上论断的典型战例是( )A.马恩河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日德兰海战8.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
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历史高二上学期期中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孔子主张“仁政”,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是法家的代表人物C. 老子认为“道法自然”,庄子主张顺应自然D.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2、关于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 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统一了中国B.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D.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游击战,其根本目的是:A、削弱日军在战场上的实力B、牵制日军,支援正面战场的作战C、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争取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4、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主义D、发展友好合作关系5、以下哪项不属于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表现?A、齐桓公称霸中原B、晋文公助秦灭郑C、楚庄王北伐至黄河D、秦穆公成为西戎霸主6、关于商鞅变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B、取消了分封制,保留了宗法制C、废除了井田制,实行均田制D、取消了分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7、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政治革命B. 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C.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文化复古运动D. 新文化运动是单纯的文化运动,与政治无关8、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土地革命9、题干:在古代中国,以下哪位皇帝的统治标志着封建社会进入全盛时期?A. 秦始皇B. 汉武帝C. 隋文帝D. 唐太宗 10、题干:下列哪项不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表现?A. 重视人的价值,强调个性解放B. 追求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C. 关注社会问题,提倡社会改革D. 强调自然科学,提倡实证方法11、题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取的军事战略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一战略的形成得益于以下哪项?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节节败退B. 中国共产党对敌情的准确判断C. 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特点D. 中国共产党对国际形势的全面分析12、题干:以下哪一事件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A.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 中国共产党召开七届二中全会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3、下列关于新中国第一次五年计划实施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A. 1951年B. 1952年C. 1953年D. 1954年14、以下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1966年发动B. 毛泽东亲自发动C. 殃及整个社会D. 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动荡和经济损失15、以下哪个选项不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背景?A.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C. 土地改革的完成D.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16、下列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开始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A. 抗日战争胜利B. 土地改革完成C. 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D.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7)
贵州省毕节市民族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矛盾的是()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2.战国时期,主张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思想家是()A.墨子 B.荀子 C.韩非 D.孙膑3.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
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的哪一句话最可能触恼了明太祖()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4.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A.李耳 B.朱熹 C.孟轲 D.荀况5.汉代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转变,从本质上看()A.统治者思想是不断发展变化的B.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有为”成分有利于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C.大一统局面的形成D.是统治阶级维护统治的思想工具6.儒学从先秦时期的民间学说到汉代转变为官方学说,主要是因为() A.儒学内部的改造 B.统治者的提倡 C.社会环境的变化 D.其他学说的衰落7.《中华文化史》指出:“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其表述的观点是()A.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否定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8.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分歧在于()A.程朱理学强调格物致知 B.强调唯心主义观C.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 D.强调三纲五常9.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长期传承而不中断,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汉字的推广无疑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doc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试卷说明:I.本卷共分选择题(75分)和综合解析题(75分)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II.考生必须用2B 铅笔将选择题所选答案规范正确地填涂在答题卡上;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综合解析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中每道题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不得超出指定区域,否则答案无效。
第I 卷 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右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A.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 B.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C.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2.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 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A B C D 3.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演变的趋势是: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4.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的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词反映了我国古代: ①自耕农富裕详和的生活境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重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在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反映了:A.儒学的兴盛B.三教并立的局面形成C.佛教的盛行D.儒学发展面临的危机7.“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这种说法符合谁的思想:A.董仲舒B.陆九渊C.朱熹D.程颢8.唐太宗命令诸儒核实校订儒家的五经,并作出官方注解,即《五经正义》。
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附答案)(6)
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文科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中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多年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推动这次文明转型的因素主要是A.新工具新技术的发展B.诸侯争霸战争的影响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4.“国弱民强,民强国弱。
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
上述言论体现的是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5.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该思想是A.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B.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C.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D.春秋时期的儒家思想6.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写道:“德行/住在难攀登的高山/ ……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
”下列观点与该句最为契合的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社会秩序建立在约定上C.美德即知识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7.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下列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思想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C.实践德政,推行教化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8.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於有一成不变之观。
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2)
浙江省温州市第六十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题2分,共计50分)1.“1914年6月28日,戛弗日罗·普林西波在这里用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后人以塞尔维亚文写在萨拉热窝某纪念馆墙上的文字,另一堵墙上还复制了普林西波的亲笔,“我们热爱自己的人民”。
材料中的“我们”应当是指A.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B.塞尔维亚政府C.奥匈帝国民族主义者D.俄国民族主义者2.下列关于一战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彻底的帝国主义性质的掠夺战争②两大集团参战的目的是为了夺取霸权和掠夺殖民地③塞尔维亚、比利时的抵抗斗争是正义的④美国在一战过程中自始至终扮演了“救世主”的角色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右面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英国一贯的外交政策,这种外交政策是英国意欲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4.德国外长皮洛夫1889年在议会发表演说:“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一边,而让别人分割世界。
”该讲话表明A.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B.德国要继续完成未竟的统一大业C.德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D.德国深怕法国崛起5.下列各项按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④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①→③→⑤C.④→①→②→⑤→③D.①→③→②→④→⑤6.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这次战役①粉碎了德军“速战速决”的战略计划②挽救了巴黎③是一战中交战双方投入兵力最多的战役④宣告了西线战事的结束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③④7.1956年,法国凡尔登为纪念发生在这里的某一战役40周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庆祝活动该战役①由德军首先发起②在大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③是一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④德军虽然占领了凡尔登但迫使法国投降的计划没有达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1916年是一战关键性的一年,这一年年底战争的基本态势是A.同盟国处于进攻状态B.协约国开始取得战略主动权C.战役主要集中在西线D.同盟国控制制海权9.右图中的照片拍摄于一战时期法国北部孚日省的中国劳工营。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扫描版,附答案)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二、主观题31、答案(1)仁(或礼)(2分)(2)取得独尊地位(或统治地位)(2分)意义: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社会秩序(2分)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2分)(3)朱熹(或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或王阳明答出一人即可得满分)(2分)影响: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具有历史使命感(2分)(答出其中任意一点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满分)(4)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2分)(答对其中一点即可得满分,或其它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得满分)32、参考答案:(1)普罗泰戈拉(普罗塔戈拉);他的学说强调了人的价值,是西方人文精神起源的重要标志。
(3分)(2)《十日谈》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讴歌人性的思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答出其他作品也可。
)(3分)(3)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分权制衡)的学说;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阐述了“天赋人权”学说,)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主张建立共和国。
(4分)(4)美国资产阶级领导北美人民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共5分。
答出美国或中国其中之一即可。
)33、(1)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4分)(2)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害’。
材料三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2分)(3)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
(2分)(4)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1分)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2014年月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幽王宠幸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天子适诸侯曰巡狩。
”B.“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
”C.“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D.“元侯(大国之君)作师,卿率之,以承天子。
”2.《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
”据此可知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B.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C.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3.管仲说:“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出二孔者,其兵半屈;出三孔者,不可以举兵;出四孔者,其国必亡。
”这实际上反映了春秋时期( )A.深刻反思了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B.认识到统一军事指挥权的重要性C.国家要掌握全国的财政大权D.意识到建立中央集权制的重要性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若此观点成立,则与之相背离的朝代是()A.秦、汉B.隋、唐C.明、清D.宋、元5.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
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由此可知(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B.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C.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D.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6.李鸿章到英国,不惜重金,给西太后购回一台缝纫机;在英国议院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是一窝蜂似的吵架,说“无甚可观”。
由此细节说明洋务运动()A.只是学习技术,不愿改革政体B.内部贪污腐化,经营管理不善C.海军操练不力,中日战争失败D.朝廷专制至上,牺牲民族利益7.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8.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
”这表明他()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9.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A.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B.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D.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10.毛泽东说:“中国的革命,自从一九二四年开始,就由国共两党的情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巨大的成就”获得的主要原因是()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B.国民革命军建立C.广大工农群众支持D.革命统一战线建立11.“我们现在是在敌人新的围攻的前面,中央红军现在是在云贵川地区,这里没有现存的苏区,而需要我们重新去创造,……当前的中心问题是怎样战胜川、滇、黔、蒋这些敌人的军队。
为了战胜这些敌人,红军的行动必须有高度的机动性。
”这一决定的提出()A.策应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B.促使中央红军开始伟大的战略转移C.有利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D.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军事路线的重大转折12.1853年,英国一家报纸曾登文指出:“叛乱运动的最后成功将是敌视在中国的外国人的信号,我们的损失将是很大的。
我们的所得将是零。
”()①文中的叛乱是指太平天国运动②表明中外民族矛盾趋于缓和③暗示太平天国运动面临双重敌人④说明侵略者极端仇视中国革命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到: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
现在证明是需要的。
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14.建国初,周恩在参与某次国际活动时说:“如今……我们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
有几个兄弟国家参加,要配合,要有板有眼,都要合拍。
又是第一次唱,所以还要本着学习的精神。
”材料中的“正规戏、舞台戏”反映了新中国哪一外交成就()A. 访问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合作同盟条约》B. 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参加日内瓦会议,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D. 参加亚非会议,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外交策略15.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召开期间,其常务委员会都会向公民大会提出陶片放逐提案。
如果大会表决通过该提案,则于翌年2月或3月间实施放逐投票,得票最多的人即为当年放逐的人选,放逐期限为10年(或5年),被放逐者无权为自己辩护,须在10天内离开城邦。
材料说明古代雅典()A.国家决策缺乏理性化B.维护了雅典人的民主权利C.民主制度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D.民主制度科学完善16.战胜高卢人后,恺撒(前102 年—前44 年,罗马统治者)在盛大的凯旋仪式里牵着高卢人走,把他们牵进了元老院;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
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为罗马法的起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B.此时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C.恺撒牵着高卢人走进元老院时,其阶级属性发生了本质变化D.“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主要指其被赋予了罗马公民权17.有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动时说: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
对这一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打破了“君权神授”的思想B.标志着代议制在英国的确立C.标志着君主制在英国的结束D.英国国王自此成为国家的象征18.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
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19.托克维尔指出“1774年,当路易十六执政时,(法国)就已经达到空前鼎盛的专制的王朝。
……在大革命之前,欧洲国家几乎全部都是君主制和农奴制,而法国在14—15世纪就废除了农奴制。
法国大革命前二十年,人口在增加,财富增长得更快……经验告诉我们,对于一个坏政府说,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候。
”对作者观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专制社会君主改革容易带危险 B.政治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加速革命爆发C.专制王权推动法国政治经济发展 D.经济繁荣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20.在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108届,期间仅有不到20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B.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议会权力小C.共和制政体下权力制衡,内阁对议会负责D.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代议制名不副实21.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第一届政协会议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①③④22.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
为此美国实行了() A.议会制共和制 B.三权分立C.精英政治D.邦联制总统制23.列宁后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我们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问题,作为我们主要的和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的、社会主义工作的‘副产品’顺便解决了”。
下列措施中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和平法令》B.建立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C.颁布《土地法令》D.发表《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4.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写道:“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
”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列宁认为这两种政体()A.统治方式不一样,代议制政权机构不适合俄国国情B.有质的差别,前者代表资产阶级,后者代表无产阶级C.俄国革命形势需要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D.前者已过时,俄国革命正在向社会主义阶段过渡25. 哈佛大学的史迪文教授大胆猜测,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最和平的时期”。
但过去的20年,我们又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等,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
对此段材料最全面的理解是()A.“最和平”是指“冷战”的结束,世界局势趋于缓和B.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是和平的主要因素C.信息时代、网络时代使各种信息传播更快捷D.全球趋势总体缓和,但仍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
)26. (18分)中国近现代外交,外交理念与世界意识发生了变化。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材料二(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9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