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构想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70页PPT精选文档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解课件: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4.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 稳定的坚定力量。 5.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周 边环境。
【中外关联· 横向链接】 链接一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比较 中国人民代 西方资本主义 比较项 表大会制度 国家的议会制
目录
CONTENTS
1 单元 总结升华 2
3
高考 探究讲座 单元提升强化练
必修1 政治文明历程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单元总结升华与高考探究讲座
【时空坐标· 通史构架】 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要点归纳· 纵向贯通】 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 相似点 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 (代议制民主)
链接二
国际形势对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影响
国际形势 中国反应 形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 想,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 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这成 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 志。毅然参加朝鲜战争,有 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世界 和平,内政上三大民主政治 制度建立起来
联系
两者都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中央政府统一 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
三、以和为贵: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 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 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 关系,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
考点2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某某某某九校联考)如图所示反映了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推动这一发展的努力开始于( )A.1979年发表《告某某同胞书》B.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C.1994年通过《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某同胞投资保护法》D.1995年《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解析:A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宣布两岸停火,建议实行通邮、通商和通航,材料正是这一建议的体现,故A项正确;1992年达成“九二共识”是奠定政治对话的基础,故B项错误;C项和D项均不是最先开始的努力。
2.(2019·某某某某期末)在下图所示报纸中,有可能刊登的内容有( )①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②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③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④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D 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有可能刊登要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管理方式的内容;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某某同胞书》的同时,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岛;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②③④有可能刊登在图示报纸中,故答案为D项。
叶剑英提出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是在1981年的《关于某某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讲话中,排除含有①的A、B、C三项。
3.(2019·某某某某期末)1979年是不平常的一年,这一年发生的许多大事影响非常深远。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这一年的是( )A.访问美国B.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C.“一国两制”构想提出D.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解析:C 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访问美国,1979年元旦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后,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1979年7月中央决定对某某、某某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故A、B、D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20世纪80年代初“一国两制”构想提出,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效果
保障了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了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 面的平等地位,使各民族能够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和 决策。
促进了各民族共同发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各民族地区获得了更多的 自主权和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 化和社会发展。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依法治国战略取得的成果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了有法可依;加强了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 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依法治国战略的意义
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确保国家 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改革开放后政治体制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启动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 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 期,也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
的启动。
民主法制建设加强
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得到加强,如制定和完善法律法 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人
权保障等。
政治参与渠道拓宽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 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拓宽,如实行 基层民主选举、推进网络问政等 ,使公民的政治参与更加广泛和
1954年宪法的历史地位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为中国的政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 础。
1982年宪法及其修订历程
1982年宪法的制定背景与内容
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宪法进行全面修改。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出了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走上了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 道路,“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内容(1)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
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
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6)《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二、现代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特点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成果“一法三制”,即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特点(1)1954年宪法:确立人民民主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原则(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具有广泛的人民性和代表性。
②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③实行一院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④实行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政党地位: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公认的。
中共和民主党派彼此在法律上是同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②政党关系:政治上是亲密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民主党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的关系。
③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④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第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新人教版
3.为了更好的宣传宪法,国家将每年的12月4日定为宪法日。之 所以确定12月4日这一天,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 月4日正式实施。下列关于这部宪法表述正确的是 A.它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意义 B.它确定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 C.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它适应了新时期经济建设的需要
[史论术语——填后背诵]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供了一个创造 性的指导方针。香港、澳门的回归,是“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的成功实践。 ②从《告台湾同胞书》到邓小平多次谈话:“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逐步形成,其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 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 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祖国统一 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6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 国统一
01 自主学习区
知识成串· 记得更快
02 认知深化区
史料印证· 学得更清
03 综合提能区
纵引横连· 掌握更全
自
主
学
习
区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轻巧识记——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辨析比较——《共同纲领》与《宪法》
《共同纲领》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它 确定新中国的首都、国名、国旗和国歌,体现了人民民主原 则。因政协不是由普选产生的正式代议制机构,它通过的 《共同纲领》只起到临时宪法作用,不是正式宪法。 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是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的。延 续了《共同纲领》的多数内容,在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同 时,进一步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取代了政 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件
[探究]
[提示]
结合史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
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
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 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根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 人与人之间、 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平等关系, 并建立个人与社会、 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少数民族当 家作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 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 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 基础上 础上 资产阶级 三权分立制 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 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 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 集团利益
经济基础
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 行使权力 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 的主体 不 是全体人民 同 活动原则 民主集中制 点 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 主要权力 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 机构 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 国家权力
史料说明了“一国两制”构想是怎样提出的?其特
定内涵是什么?有何国际意义?
[提示] 史料主要说明“一国两制”构想是根据我国国情,实
事求是、科学地提出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尝试。 “一国两制”是作为一个国家内部解决统一问题的构想, 其特 定内涵是指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实行具有不同性质、 地位和 作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制度,其前提是“一国”。国际意义体 现在“一国两制”为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提供了借鉴。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保证了人 民通过普选来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民主 协商、科学决策。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④基层民主制度保证了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 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整合提升
当代杰出政治家事迹介绍
邓小平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动香港、澳门回 归祖国;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江泽民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动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胡锦涛
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05 知识点整合与能力提升方法
梳理时间线索,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02 分析政策差异的原因和影响,加深对历史背景和 时代特征的理解。
03 通过比较和分析,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关注时事热点,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01
关注当前与历史相关的时事热点,了解最新动态和 发展趋势。
02
将时事热点与历史知识点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解读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通过思考和讨论,提高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水 平。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面临着许多 挑战,如贸易保护主义、气候变 化、网络安全等。中国积极采取 应对措施,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实践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 共同体的理念,强调各国应该 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发 展、合作共赢,推动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谢谢聆听
政治制度演变历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01
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如工农兵代表苏
维埃、参议会等。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02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03
政治制度不断完善,如加强基层自治、推进依法治国
等。
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课件 (70张)
考纲要求: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备考 2.“文化大革命”。 方向 3.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4.“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准备工作、成立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程和特点。 3.新中国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议题、内容、意义。 4.1954 年宪法的内容、体现的原则、意义。 晨 读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依据、基本内容、确立的过程、意义。 6.十年“文革”发生的原因、对民主法制破坏的表现、教训。 晚 7.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 记 8.“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形成过程、意义。 9.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原因、历程、意义。 10.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简况及海峡两岸完成统一的有利和不利因 素。
5.防止“文革”悲剧再次发生最主要的是反对个人崇拜。 提示 错误。防止“文革”悲剧重演,最主要是应该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6.中国第一部宪法是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示 错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曾发挥过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 年宪 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史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 存在。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 ⇨解读:史料二反映了政协会议的职能由代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变为统一战线组织,成为政治协商机构。
史料三 《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写道:“在长期的历史发展 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思维导图政治史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课后练习
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检测】1.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去》。
此宣传画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B.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观察题图可知,人民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可判断新中国开始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选C。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是指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与材料中人民选举不符,A 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B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D错误。
2.1954年宪法确认的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工农劳动群众,还包括了“可以合作的劳动人民”,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专政的对象也不是整个资产阶级,而只是官僚资产阶级。
由此可见当时( )A.新中国民主具有广泛性B.民族资产阶级仍有革命性C.宪法强化了阶级矛盾D.政治协商制度具有稳定性【答案】A【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民主的主体不仅包括工农群众,还包括民族资产阶级,这说明新中国民主是广泛的人民民主,故选A。
3.毛泽东在1949年11月发表的《关于大量吸收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指示》中说:“在目前时期应一律组织联合政府,即统一战线政府。
在这种合作中大批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此外,青海、甘肃、新疆、宁夏、陕西各省省委及一切有少数民族存在地方的地委,都应开办少数民族干部训练班,或干部训练学校……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
”该指示( )A.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B.能够彻底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C.有利于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D.推动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建立【答案】C【解析】由材料“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表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为了解决少数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故选C;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利于解决我国的少数民族问题,但是不能彻底解决,排除B;我国首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在1947年建立的,排除D。
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教学课件 (共43张PPT)
各式各样的毛主席像章
全国山河一片“红”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要成员
文革中的 宗教信仰 状况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知青下乡——“我拿青春赌明天”
文革时期的 语文课本
“破四旧”文革时期的 结来自证书文革中的武斗武斗中投降的“俘虏”
黑龙江省委书记处的书记集体被批斗
“走资派”
老干部遭到迫害
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政体形式。好的政体 形式首先取决于它与该国诸多特征的匹配 程度。
——亚里士多德
今天一说现代史,我们总是说近代英国制度 好,因为人家发明了议会立宪制度,反过来对 于清王朝往往贴一个封建主义标签就完事了。 实际上,1688年左右,在英国发明议会立宪的 同时,康熙先后在调停蒙古各部纠纷的基础上 创立了民族协商的“多伦会盟”制度,随后为 了调解蒙、藏矛盾又设立了达赖、班禅与中央 驻藏大臣共治西藏的制度。雍正以后,在西南 地区实现了“土流并举”“改土归流”制度。 这些制度保证了在一个区域广阔的多民族大陆 国家中,不同民族、不同区域之间的和平共处 和协调。 ——黄平等《我们的时代》
傅雷,著名翻译 家 1966.9.3 与 妻子朱梅馥上吊 自杀。
翦伯赞 历史学家 1968.12.18 与妻 子戴淑婉服安眠 药致死。
李广田 山东邹平 吴 晗 北京市副市长, 熊十力 国学大师 县码头镇人,云 历史学家 1968.10.11 1968.5.24 绝食身 南大学校长,著 狱中自杀,死前头发 亡 名作家。 1968 被拔光。 跳河身亡。
《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比较
《共》 国民党政府被推翻、新中国成立前夕 《宪》 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土地改革 基本完成
颁布背景
国家性质
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与国家基础(工人阶级、 工农联盟),但1954年宪法有社会主义性质。
(全国版)2018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高考探究课课件人民版
有了选举权,地位也提高了,人民可以当家做主,故A项符合 题意;注意题干限定时间“1953年”,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 立是在1954年,B项错误;C、D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视角4 社会热点——祖国统一
统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流,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 统一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用“一 国两制”方式和平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既符合中 国和世界的历史和现实,也符合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人
高考探究课(三)
1 时空观念构建
2 热考视角探究
视角1
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初步
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新时期,经过
拨乱反正,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日益完善,成为实现“中 国梦”的重要政治保证。在“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指导 下,首先实践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祖国统一大业迈出 重要一步,两岸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 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 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 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旧社会妇女没有地位,新中国妇女不仅
【考题 1 】 (2015· 安徽文综, 17) 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
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 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B.《论联合政府》 D.《论十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