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学设计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分析图表等,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是欧洲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状况。
天主教会的腐朽和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与欧洲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关于欧洲中世纪宗教仪式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从这段视频中,你能感受到当时宗教在欧洲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吗?”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1)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政治状况讲解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各国君主权力有限,而天主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力,甚至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举例说明教会通过控制土地和税收,对各国政治事务进行干预。
(2)欧洲宗教改革前的经济状况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封建庄园经济盛行,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大量土地和财富。
讲述教会通过征收什一税、出售赎罪券等手段搜刮民脂民膏,严重阻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3)欧洲宗教改革前的思想文化状况阐述天主教会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地位,强调教会通过控制教育和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质课教案_11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式、【创设情境】同学们!请看图片,上图查理大帝,公元8-9世纪统一西欧,死后三个孙子各自称王,控制今天的德国,法国和意大利,后世尊称“欧洲之父”。
扑克牌中红桃K就是他。
这位欧洲之父却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
从图片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呢?创设情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信息呢?学生回答: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的地位高于国王,王权从属于教权。
那么真正挑战教皇权威,给天主教会致命打击的是宗教改革。
今天学习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模块一】路德初印象问题2:第38条反映出了什么问题?【模块二】探改革之因16世纪的德国“教皇的奶牛”问题1:为什么称德意志是“教皇的奶牛”?问题2:德意志为什么会成为“教皇的奶牛”?问题3:“奶牛”会愤怒吗?为什么?合作探究法呈现材料和问题,学究作答。
教师指导教学罗马教会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掠夺。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材料二:16世纪初的德国已经受到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巨大影响,马丁·路德就是德意志维登堡大学一位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影响的神学教授。
他打破天主教会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的规定,潜心研读《圣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问题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三:教会宣称:“当你购买赎罪券的银钱叮当落在箱子里,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
”问题1:引发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材料分析法生阅读合作探究作答。
导教学:义在德意志的传播,马丁·路德立志改革。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模块三】品改革之实课堂小结16世纪德国四分五裂;“教皇的奶牛”;人文主义传播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因信称义;《圣经》至上;王权高于教权冲击天主教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师用书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整理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公元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3)分裂:公元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表现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
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教材整理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设计者【2】本课设计综述故本节课设计以必修三第二单元宗教改革基础知识为支撑,通过选修深化对宗教改革的认识,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为主题展开教学。
本课采用史料教学,立志突破传统的“教授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指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本身并研究学习方法,锻炼历史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自身能力,最终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创作说明1.适用对象分析:本作品适合高二年级学生用于新课教学。
2.学习内容分析:本课通过以“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为主线展开教学,综合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因素,但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故本课将“情景教学法”和“史料教学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探究能力,系统认识历史事实。
3.教学目标分析:本课旨在清晰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必要性,认识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提高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课前准备:史料档案袋、多媒体、自然组建研究小组(6组)5.教学策略史料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4】教学设计人教版选修四第五单元欧洲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启东吕四中学高欣欣【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史料,围绕三大“助产”问题展开阐述,一是,“天主教会在欧洲社会的地位如何”;二是,“天主教会能够确立这一地位的原因”,三是,“天主教会处于该地位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实现质疑与释疑的生成。
➢B组宗教“异端”【教师活动】教师提供相关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生活动】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和史料,围绕四大“助产”问题展开阐述,一是,“何为宗教‘异端’运动”;二是,“出现宗教‘异端’的原因,及其表现”;三是,“为什么西欧早期反封建神权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四是,“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改革的影响”实现质疑与释疑的生成。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习型教学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⑴原因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⑪”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⑫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⑬”。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⑭,掌握了《圣经》⑮,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⑯。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⑰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自我校对】①小亚细亚;②巴勒斯坦;③罗马帝国;④日耳曼;⑤君士坦丁堡;⑥罗马;⑦封建王权;⑧十字军东征;⑨封建割据;⑩王权;⑪赎罪券;⑫教权;⑬卡诺莎之辱;⑭学校教育;⑮解释权;⑯宗教色彩;⑰教会;二、宗教“异端”.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
3.表现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新人教版选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5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1.(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
[深化认知]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异端”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异端”运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异端”运动的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3)表明宗教改革已势在必行。
[深化认知]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市民阶层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经济方面封建的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2.政治方面(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并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2)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3)一些国家的君主希望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的冲击。
[深化认知]随着近代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发展,14~16世纪天主教会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改革天主教会,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代的要求,宗教改革由此开始。
高中历史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
2。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知识自学: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____________的国教。
②476年,在________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______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____________争夺权力,组织“______________”,势力不断扩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______衰弱.(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②政治上:______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______________”。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____________,掌握了《圣经》的________,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____________。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____________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____________思想发动民众的______________。
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
要求____________。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____________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______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____________提出有力挑战。
高二历史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5、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6、《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2)表现:
(3)影响: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能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当堂检测
备注
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2、反宗教“异端”的主要表现:
(1)法国(2)英国人
(3)捷克人
3、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挑战、愿望、影响)
①②。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①②
③
(2)时间:14~16世纪
(3)地点:
2、西欧民族国家发展:
(1)原因:①②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2: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二、学习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三、学习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西欧)原因:天主教会整顿教会,拓展势力,组织“”;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表现: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向民众征收,兜售。
政治上:鼓吹高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
社会生活上:教会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
二、宗教“异端”1.含义:是指中世纪时,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来发动民众进行反封建统治的斗争。
2.主要的宗教“异端”活动:12世纪后期,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14—15世纪,英国人系统阐述“异端”学说;捷克人对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
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方面:的出现与发展。
2.政治方面:西欧的发展。
3. 文化方面: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合作探究』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
2. 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宗教“异端”活动的原因是什么?3. 谈谈你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十字军东征王权三分之一什一税赎罪券教权王权学校教育教会二、法威克里夫胡司神权工商业经济宗教改革三、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国家文艺复兴合作探究1.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经济方面:欧洲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方面,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特别是14世纪资产阶级的兴起;天主教方面,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等,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8: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学习模块】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分裂:A、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B、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A、整顿教会;B、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组织了“”,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C、中世纪时,欧洲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趁虚而入;D、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2)表现政治上:(1075年德皇亨利四世“卡诺莎晋见”)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主,占有天主教全部耕地的1/3,收取什一税、出售赎罪券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二、宗教“异端”活动1、宗教“异端”所谓宗教“异端”是指:2、主要观点:(1)认为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魔鬼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虚伪与腐化(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4)没收教会的财产;(5)《圣经》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6)教权服从于世俗的权力(7)用民族语言传教3、主要的宗教“异端”活动A、12世纪晚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B、14—15世纪,英国人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C、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对教会的批评;4、影响:A:挑战了B:是市民阶层(资产阶级)要求发展;C: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西欧开始向近代过渡,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经济方面:;B、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出现,他们希望;一些国家的君主C、文化方面: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会形成巨大的冲击【合作探究】14~16世纪的西欧生产方式有哪些进步?阶级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影响?中世纪的神学垄断地位是怎样开始被打破的?【当堂检测】一、选择题1.在欧洲宗教改革前,由于王权软弱,社会矛盾已经严重激化,下列哪些力量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建立民族国家( )①新兴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封建君主④天主教会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2.11世纪时德皇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教学设计8: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世纪天主教对西欧黑暗统治的表现(2)列举欧洲早期宗教“异端”运动的具体事件;知道其各自的主张。
(3)归纳概括西欧向近代过渡的表现。
(4)总结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必然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图片,培养从材料中快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采取宗教“异端”形式的原因以及宗教改革的背景,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宗教“异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6世纪的天主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的表现。
难点:(1)学生对世界史相关知识储备较少,不利于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2)欧洲宗教改革兴起的必然性与可能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临洮县洋人巷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的图片教师讲述:大家发现两座教堂的差异了吗?洋人巷的教堂是新教徒的教堂,建筑风格比较简朴,而中世纪的教堂则宏伟奢华,内部装饰得富丽堂皇。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这是因为后来欧洲开展了宗教改革(展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教师: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教师讲述:说到宗教改革,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天主教的发展演变,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占据了怎样的位置?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学生自学:阅读教材P62大字第一二段,结合必修三所学,归纳基督教发展演变历程。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63全部内容,归纳天主教会对西欧进行黑暗统治的表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展示:材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材料二 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央政权年财政收人的20倍。
材料三图片“卡诺莎觐见”(1077年)教师讲述:天主教会通过种种手段,确立了对西欧绝对的神权统治,宗教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2017人教版选修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word学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导学案学习方式点拨1.本课主要学习两个问题:一是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大一统地位;二是熟悉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在学习时,要明确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进展、民族国家的形成、思想解放运动的慢慢深切,天主教会逐渐成为欧洲社会进展的主要阻碍。
3.改革天主教会,成立适应社会进展需要的新教会,成为时期的迫切需要。
课前导学材料一、基督教产生公元 1世纪,世纪初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11世纪割裂为东西两部份──;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确立于13世纪初。
二、天主教与、是此刻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3、中世纪主教进入全盛的主要原因:中世纪天主教增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加上欧洲衰落,使欧洲的占据了支配地位.4、中世纪主教进入全盛的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乃至更多。
教会通过地产的收入、向民众征收“”、兜销“”,搜刮钱财。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成立了品级森严的制度,另一方面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与各国的政治权利。
思想文化领域,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在社会生活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五、宗教“异端”运动观点:(1)现存的封建统治秩序和罗马教会都是创造的;(2)揭露了教会的;(3)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品级森严的教阶制度,要求;(4)是高于教会和教士的最高权威;教权服从于。
六、宗教“异端”运动概况:(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2)英国人的“异端”学说(3)捷克人对教会的批评7、宗教“异端”思想,对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争取政治权利、进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14~16世纪西欧出现,资产阶级、新贵族出现,→需要一个壮大的作支撑→15、16世纪英、法、西班牙顺应时期要求,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独立于世俗政权之外的成为中央集权进展道路上的严峻障碍,把教会置于王权的控制之下成为时期的要求→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增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庞大的冲击。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的教材分析1.本课的教学重点:宗教改革的原因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天主教在欧洲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及影响;知道欧洲中世纪的“异端”运动;了解14-16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域发展概况。
《浙江省教学指导意见》教学难点:宗教改革的本质2.对本课教材主要特点的分析: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在欧洲由中世纪进入近代社会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16世纪的西欧,随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天主教腐朽的神权统治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德意志的马丁路德、瑞士的加尔文、英国的亨利八世相继进行宗教改革,最终瓦解了罗马教廷在欧洲的封建大一统神权统治,建立起适应民族国家发展和资本主义兴起基督教新教派,有力推动了西欧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
若从文明史观来看,宗教改革是通过改造落后而专制腐朽的天主教神权统治,来建立适应近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督教新教派,最终实现“教随国定”原则和“宗教宽容”,从而促进基督教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使之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
若从现代化史观来看,宗教改革预示着近代社会的到来.它是欧洲向近代过渡的必然要求,从文化思想,政治上冲击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统治,为实现社会转型和近代社会的到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宗教在西方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通过学习《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西方人的精神生活。
3.对教材处理的建议:本节内容有三目: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宗教“异端”、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
实际上围绕一个问题“14-16世纪为什么要进行宗教改革?”天主教神权统治的建立和推翻都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回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才能看清楚。
因此《向近代社会过渡的西欧》是最重要的内容,分析清楚宗教改革的原因后,就能上升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的规律性认识了。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作者: ————————————————————————————————日期: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A课程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B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宗教“异端”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向近代过渡的西欧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D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教学设计4: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目标】【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二、宗教“异端”1.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2.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西欧资本主义萌芽2.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的表现难点: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与宗教异端运动的理解【教学方法】本课内容广泛而较琐碎,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精神,多向学生提供新的情景问题,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质疑,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思中主动探求、获得知识。
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以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公元一世纪中叶,产生于地中海沿岸的巴勒斯坦,公元135年,从犹太教中分裂出来,成为独立的宗教。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主要精神支柱。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
到16世纪的欧洲出现了宗教改革运动,这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
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先讲述基督教产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由来,然后叫感兴趣的同学讲述一下,接着教师概括指出:基督教公元1世纪产生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13世纪初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现在基督教的三大派别;而基督教又是与佛教、伊斯兰教并列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问:天主教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后,教师概括指出: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以征服“异教徒”组织“十字军东征”,加之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学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自学导引与解读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⑴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①与②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⑵发展A.4世纪初期,演变为③的国教。
B.476年,在④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c.11世纪,分裂为以⑤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⑥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⑴原因A.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⑦争夺权力,组织“⑧”,势力不断扩展。
B.中世纪的欧洲,⑨严重,⑩衰弱。
⑵表现A.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⑪”等方式搜括钱财。
B.政治上:⑫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⑬”。
c.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⑭,掌握了《圣经》⑮,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⑯。
D.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⑰束缚。
【拓展点拨】天主教会在欧洲占据支配地位,对西欧实行大一统的神权统治。
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自我校对】①小亚细亚;②巴勒斯坦;③罗马帝国;④日耳曼;⑤君士坦丁堡;⑥罗马;⑦封建王权;⑧十字军东征;⑨封建割据;⑩王权;⑪赎罪券;⑫教权;⑬卡诺莎之辱;⑭学校教育;⑮解释权;⑯宗教色彩;⑰教会;二、宗教“异端”.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①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②”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③。
3.表现⑴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④。
⑵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A.英国人⑤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优质课教案_4
教案难点:宗教改革的必然性五、教学方法:1、教法:情景教学法、讲述法:2、学法: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而言的。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对历史理论的理解力,但对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仍然难以理解,兴趣不大,针对学生情况,本课我运用了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史料分析法、合作学习法。
【新课】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身边有教堂或寺庙吗?生:有,正兴的露德堂、东林寺······师:与之相关的宗教是什么?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教师对三大宗教作一简单介绍:佛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忍耐服从;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
基督教:产生于一世纪亚洲西部,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稣基督为救主的宗教。
经典是《圣经》。
其教义有上帝创世说,原罪救赎说,天堂地狱说。
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
师:天主教属于哪一宗教?生:基督教。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演变检测预习情况打开屏幕广播、多媒体呈现:基督教演变过程和教皇国等图教师边提问边呈现演变过程并简单介绍教皇国问: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确立的原因是什么?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多媒体:教皇英诺森三世原话、卡诺莎之辱图文从身边资源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教师引领,助直督教演变。
培养学生的坚问:材料一反映是什么现象? 生: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课堂演练利用智慧课堂的教师提问:推送下列题目给学生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 A .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 .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 .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 .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要求学生2分钟完成,然后教师点击数据统计,给出正确答案D ,并查看统计结果:哪些学生出错以及错误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
(重点)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重点)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展,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思维点拨]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控制力,干预各国政治、垄断文化教育、控制人的生活,其根本目的是确立教会组织的独裁统治和独尊地位。
2.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
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宗教“异端”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2.“异端”运动的表现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易错提醒]12世纪的“异端”运动是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斗争,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束缚的要求日益强烈,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
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结束分裂割据局面。
(2)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史论要旨]1.天主教会的大一统神权统治造成了欧洲的贫穷、落后、愚昧和国家的动荡,在14~16世纪严重阻碍了欧洲的发展进程。
2.宗教“异端”运动是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的思想解放运动,它的本质是市民阶层的宗教改革运动或资产阶级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它们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前奏。
3.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因。
[知识图示]主题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一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①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史料二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②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
——一位西班牙官员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
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
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
③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史料解读]①说明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弱小的资产阶级还未找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反对天主教会。
②表明天主教会搜刮了巨额财富。
③说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不择手段。
[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分析资产阶级早期斗争的形式,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形式: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异端”形式(或宗教“异端”的形式)。
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处于垄断地位,实力强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当时意识形态领域只有宗教和神学,没有先进理论可以依靠。
(2)据史料二,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提示实质: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
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运动:宗教“异端”运动。
[史论总结]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经济、思想、生活)。
(2)可能性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
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
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
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其经济掠夺最终引发改革运动。
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王权衰微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答案 A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B、C、D三项中的现象是A项造成的,故选A项。
2.右图是教皇利奥三世为国王查理大帝加冕的场景,它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查理大帝相信“君权神授”B.国王的权力受教皇制约C.查理大帝权力至高无上D.天主教会垄断欧洲精神世界答案 B解析中世纪国王权力受到教皇制约,国王登基必须由教皇加冕才算有效,这是图片反映的实质问题,选B项。
3.观察右图,在中世纪的欧洲存在着很多这种“异端”裁判所,主要是为了( )“异端”裁判所A.维持社会安定B.压制各国王权C.维护教会权威D.打击各种犯罪答案 C解析“异端”裁判所的职责是审判并镇压“异端”,压制同教会说教不符的学说和思想,以维护教会权威。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恩格斯说:“封建制度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
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东正教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
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
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
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
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主教会是如何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的。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答案(1)做法:整顿教会,建立封建性的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
加强对教会组织的控制;与封建王权进行权力争夺,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廷;组织“十字军东征”,对抗东正教和伊斯兰教国家,以扩张天主教的势力;对民众进行蒙昧和禁欲的说教,以加强对民众的思想控制。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
(2)原因:罗马天主教会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因此,要推翻阻碍欧洲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须摧毁天主教会的势力。
解析第(1)问要求回答中世纪时天主教会发展势力的手段,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要从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回答。
[基础达标]1.(2017·宜昌高二检测)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
”这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C.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答案 B解析材料论述的是教权与王权之间的关系,“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言外之意是王权要依附于教权,故选B项。
2.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公开宣称“一切君主应亲吻教皇的脚”“教皇有权废黜皇帝”“教皇可以解除臣民对邪恶统治者的效忠”。
教皇意在宣扬( )A.“基督是永远的祭司” B.“君权神授”C.“教皇的权力至高无上” D.“教权高于王权”答案 D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教权与王权的关系,教皇的宣称体现了在世俗政治关系中教皇居于支配地位,教权高于王权,故D项正确;A项宣扬的是神权,与题意不符;B项宣扬的是君权,与题意不符;C项说法过于绝对。
3.在中世纪欧洲的反封建斗争中,人们常用宣传“异端”宗教思想的手段,主要目的是( ) A.揭露封建制度的腐败和黑暗B.否定天主教和神学的作用C.反对教会的盘剥和腐败D.宣传人文主义思想答案 C解析教会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持奢靡的生活,对西欧各国进行盘剥,将反对它的人斥为“异端”。
4.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提出了纯洁教会的要求。
这实质上体现的是( ) A.人民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B.教会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民众渴望改革教会组织D.资产阶级的反封建诉求答案 A解析12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尚未产生,B、D错误;渴望改革教会组织是反封建斗争的表现形式,而非实质,C与题意不符;中世纪时,人们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常常以“异端”运动的形式进行,故A正确。
5.(2016·沈阳高二检测)“文艺复兴这个术语是有争议的……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还表现得非常明显。
”材料中的“某些特征”是指( )A.科学在一定程度上的发展B.对人性的尊重与弘扬C.宗教作为文学艺术重要题材D.天主教地位至高无上答案 C解析依据信息分析可知,“某些特征”既具有“新生或再生”的特点,又具有“古典”的特点,据此标准分析,A、B不具备“中世纪的某些特征”,D不具备“新生或再生”的特点,只有C符合题意。
6.(2016·成都高二检测)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14~16世纪,西欧向近代过渡,社会出现大的变化,①②③④都是这种变化的体现,故本题选D。
[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材料二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