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二单元教学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优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掌握课文重点语句的含义。

(3)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同理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教学难点:(1)体会课文中的情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课文的表现手法。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篇课文,共安排4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济南的冬天》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2)简介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现代著名作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哪些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济南的冬天》(续)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续)。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3.合作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特点?4.精讲点拨(1)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重点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课堂小结(2)布置作业: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春》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春》。

(2)简介作者:朱自清,我国现代著名散文家。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并查阅词典理解其意思。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八年级英语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篇1)一、 Analysis of the text教材分析1、 Teaching教学内容:Talk about personal traits and how to compare people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如何对比人物2、Statue of the Text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的整合来说,本部分既有形容词用法的延续,又为后面形容词级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单元来说,它既是本单元的基本语言知识,又为本单元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语言的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上好这一课,既可以让知识学习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又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Teaching goals教学目标:1)Language goal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本课的词汇运用。

2)Ability goal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用英语与他人谈论人的个性特征和使用形容词进行比较的话题,以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3)Emotional goal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英语语言的美,体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让学生充满自信,体验成就感和合作精神。

而且通过学习比较级使学生懂得在学习和生活中应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4、 Important points重点:掌握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及句型5、Difficult points难点:使用比较级自如表达二、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听说法、竞赛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采用听说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导入和呈现本节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目的在于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共同观察图片,激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经过一个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因此记忆效果更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二单元第8课《美丽的颜色》教案
-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了解颜色在现实中的应用。
举例:讲解红色象征热情、积极,生活中常见于红旗、警示标志等;黄色象征阳光、希望,应用于安全标志、道路标线等。
2.教学难点
-颜色混合原理的理解:学生容易混淆三原色与三间色,难以把握混合比例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颜色搭配的运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熟练运用颜色搭配方法,使作品显得单调或过于杂乱。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颜色的基本概念、混合原理和搭配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颜色知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结束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家对于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颜色的搭配:学习如何运用对比色、互补色等颜色搭配方法,使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4.实践活动:通过手绘、拼贴等形式,让学生动手实践,运用所学颜色知识创作出美丽的作品。
5.颜色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颜色现象,了解颜色在日常生活、艺术等领域的作用。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颜色知识,提高审美观念,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实践活动方面,我觉得可以尝试增加一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过程中更充分地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我还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对颜色搭配不够大胆,作品显得较为保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多尝试、多创新,培养他们的美术创作能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还算不错,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疑问。为了确保每个人都能跟上教学进度,我决定在课后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巩固知识点。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托尔斯泰》教案

重庆市荣昌区盘龙镇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托尔斯泰》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托尔斯泰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托尔斯泰作品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强化审美鉴赏:引导学生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方面品味课文,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托尔斯泰》的主题思想,掌握文章对托尔斯泰生平及其文学成就的描述。
-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如对比、夸张、象征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体会托尔斯泰的名言警句,理解其深层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4.学习和运用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5.深入理解托尔斯泰的名言警句,体会其人生哲学和价值观;
6.结合课文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托尔斯泰》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及其作品,拓展文学视野,培养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解释托尔斯泰的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引导学生思考其现实意义。
-在写作练习中,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对比手法来描绘人物,如用对比展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讨论托尔斯泰作品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如对人性的探讨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托尔斯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被误解或是想要了解他人内心世界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托尔斯泰笔下人物内心的奥秘。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的把握存在一定难度。在讲解《背影》这篇文章时,尽管我通过提问和引导让学生们思考父爱的深沉,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体会到这种情感。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深入理解并表达情感并非易事。
在讲授修辞手法时,我发现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显得有些吃力。在写作练习环节,部分学生难以将所学的修辞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这说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解理论知识,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
1.加强情感教育,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中的情感。
2.增加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3.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4.加强课后辅导,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5.培养文化自信与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本单元内容,激发学生对家乡、国家的热爱,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a.文章主题与情感的把握: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每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及其所表达的情感。例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的深厚爱意,《白杨礼赞》中对白杨树的赞美及民族精神的体现,《记承天寺夜游》中对友情的抒发,《与朱元思书》中对家乡的思念及家国情怀的传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本单元文章的基本概念和主题思想。每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情感内涵,如《背影》中的父爱、《白杨礼赞》中的自然赞美等。这些文章展示了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背影》为例,分析文章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父爱,以及这种表达方式如何感染读者。

2024年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

2024年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

2024年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礼待人》,主要包括第三章《文明礼仪》的13节。

详细内容如下:1. 礼仪的定义与作用;2. 我国传统礼仪文化;3. 基本礼仪规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积极作用;2. 培养学生遵守基本礼仪规范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3. 引导学生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并能将基本礼仪规范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礼仪规范,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呈现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学习:(1)礼仪的定义与作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礼仪的含义,讨论礼仪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2)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介绍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如礼仪的发展、礼仪的分类等,让学生感受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3)基本礼仪规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讲解基本礼仪规范,如见面礼仪、餐饮礼仪、电话礼仪等,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礼仪规范在实际情景中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以礼待人》2. 内容:(1)礼仪的定义与作用;(2)我国传统礼仪文化;(3)基本礼仪规范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礼仪的定义及其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2)举例说明我国传统礼仪文化中的两种礼仪;(3)列举三种基本礼仪规范,并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了解我国传统礼仪文化,参加学校组织的礼仪培训活动,提高自身礼仪素养。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Unit2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Unit2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Unit2 教案
教学目标
- 通过本课的研究,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物品地点的表达方式,
如商店、电影院等。

- 学会使用“where”的疑问句和回答句来询问和描述物品的地点。

- 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与同伴进行交流,并进行情景对话。

教学重点
- 学会使用“where”的疑问句和回答句来询问和描述物品的地点。

- 熟练掌握单词和短语的拼写和发音。

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Unit2
- 幻灯片或黑板
- 学生小组卡片
教学步骤
1. 导入:用幻灯片或黑板上展示一些物品图片,引导学生用英
语描述物品的地点。

2. 研究新知:通过教材Unit2的相关内容,教授目标词汇和短语,让学生理解并记忆。

3. 练活动:进行对话练,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品进行情景对话,询问和回答物品的地点。

4. 拓展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自己的对话,交流物品的地点。

5. 归纳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练复述本课内容,并使用疑问句和回答句描述物品地点。

教学评价
-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活动和讨论活动来进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语言进行物品地点的描述。

- 提供及时的反馈,鼓励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

注意事项
- 确保课堂秩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 注重学生的口语能力培养,鼓励他们进行对话练。

- 提供足够的练机会,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教材Unit2的教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步骤。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

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6篇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一、单元内容本单元所选用的课文全部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古往今来,人类有着许多崇高而美妙的情感,思乡爱国是人类崇高而美妙的情感之一。

萧乾的《枣核》以“枣核”为线索,采用以小见大、以物传情的手法,写了一个美籍华人要几颗故土的枣核试种,以寄托思乡之情的故事,反映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深沉的民族意识和丰富的民族情感的民族。

都德的《最后一课》通过最后一课的生动描绘,反映了法国人民在遭到普鲁士侵略以后所表现的深沉的爱国感情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阅读这篇作品对我们学好祖国语言不无启迪。

刘敬智的《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一文,通过钱学森情愿放弃国外优厚的生活待遇,历尽艰险回国的经历,写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古代诗歌四首》收录了杜甫、杜牧、陆游、文天祥四位大家的作品。

《春望》表达了老杜忧国忧民的思想,《泊秦淮》流露了小杜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抒写了陆游的郁闷和理想,《过零丁洋》表达了文天祥的一片丹心。

《晏子使楚》通过对晏子言行的刻画,塑造了一位热爱自己祖国的贤相的形象。

二、教学目的1、理解作品中人物活动的背景,倾听他们抒发的爱国心声。

2、感受作品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就特定的事件,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情思。

3、能根据文章中心选取材料,分清主次,写作中做到详略得当;4、记诵、品味作品中精警、含蓄的语句。

5、能根据文意,使用正确的标点符号修改作文,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6、能就本单元感兴趣的问题确立主题进展专题探究,展示探究成果。

7、能因地制宜,开展访问爱国教育基地的活动,从中汲取爱国养分。

三、教学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课文《枣核》〔2课时〕课文《最后一课》〔2课时〕课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1课时〕课文《古诗四首》〔1课时〕课文《晏子使楚》〔2课时〕诵读欣赏〔1课时〕写作〔3课时〕语文理论活动〔1课时〕八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教学目的:1.你身边有与你交往较多,你又特别想写点什么来表现某个人吗?谈一谈你准备如何处理你的写作材料。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1)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1)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礼待人》,主要围绕教材第46页的内容进行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礼仪的含义与作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以及如何以礼待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礼仪的含义与作用,认识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礼仪规范,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3. 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品质,提高道德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使学生将学到的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

重点:礼仪的含义与作用,生活中的礼仪规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礼仪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礼仪?为什么我们要以礼待人?”2. 讲解:介绍礼仪的含义与作用,阐述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示范:展示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让学生模仿学习。

4. 实践: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互动:邀请学生上台演示礼仪规范,其他学生点评,共同提高。

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教材内容,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以礼待人》2. 内容:a. 礼仪的含义与作用b. 生活中的礼仪规范c. 如何以礼待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简述礼仪的含义与作用。

b.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三个礼仪规范。

c.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以礼待人?2. 答案:a. 礼仪是指在社交活动中,遵循一定规范,表现出尊重、谦让、友善等品质的行为方式。

礼仪的作用是增进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素质,展现国家形象。

b. 示例:见面问候、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隐私。

c. 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礼仪的含义与作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学生在互动环节表现紧张,需要加强课堂锻炼。

八上第二单元别样的人生记录(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八上第二单元别样的人生记录(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学科教学专题培训系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和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
(2)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分析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访问在线课程和讲座,并回答以下问题:
(8)请谈谈你对在线课程和讲座中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的了解和感受。
(9)请谈谈你对在线课程和讲座中文学、历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5. 使用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并回答以下问题:
(10)请描述你在使用教学软件和应用程序中的学习经历和感受。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在教学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作业完成。
2. 在教学组织方面,可以尝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方法方面,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改进措施
1. 在教学管理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监督,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2. 在教学组织方面,尝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教学方法方面,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提高审美能力。
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分析和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

初中道法八上第二单元《以礼待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礼待人》,主要围绕教材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文明礼仪的重要性”,深入探讨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文明礼仪对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良好习惯,提高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做到以礼待人。

重点:理解礼仪的重要性,掌握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礼仪现象,引发学生对礼仪的思考,进而引入课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明礼仪的重要性,结合教材内容,分析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礼仪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并进行对比分析。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到以礼待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文明礼仪的重要性2. 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3. 做到以礼待人的方法与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文明礼仪的认识,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以礼待人。

(1)尊重他人,礼貌待人;(2)遵守公共秩序,维护社会和谐;(4)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2. 拓展延伸:结合实际生活,观察并记录身边的文明礼仪现象,下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文明礼仪,提高自身修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社会贡献力量。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 列夫托尔斯泰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二单元 生活的记忆 列夫托尔斯泰

8*列夫·托尔斯泰设计说明此文是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托尔斯泰》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大师对话交心,自然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学习目标1.把握传主独特的外貌特征,进而探索其精神世界,理解作者的评价。

2.整体把握作者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

3.揣摩精彩的语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感受课文典雅优美、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此文外貌描写的特点,理解作者的评价。

2.引导学生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朗读、默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资源与工具(一)资源拓展阅读:《三作家》中《托尔斯泰》全文,也可以阅读其他作家撰写的托尔斯泰的传记。

(二)工具1.数字资源包、学习成果上传和互动的平台。

2.图书馆资源、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学习情境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在大学讲授俄国文学的时候,让大家把窗帘都关上,灯也都灭掉,然后他打开了一盏灯,对学生说,在俄国文学的星空中,这是普希金,接着他又打开了另一盏,说这是果戈理,又开了一盏,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一把扯开窗帘,让教室里充满了阳光,他由衷地说,这是托尔斯泰。

可见,在他心中,托尔斯泰是俄国文坛上最亮的那束光。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茨威格笔下的托尔斯泰吧!二、预习任务1.字音字形。

胡髭.(zī)长髯.(rán)两jiá(颊)黝.(yǒu)黑一绺.(liǔ)鬈.(quán)发肖.(xiào)像粗cāo(糙)qí qū(崎岖) 滞.(zhì)留禁锢.(gù) 蒙昧.(mèi)可憎.(zēng)酒肆.(sì) 缰.(jiāng)绳泰斗.(dǒu)颔.(hàn)首敦.(dūn)实侏儒..(zhū rú) 锃.(zèng)亮甲胄.(zhòu) 粲.(càn)然黯.(àn)然胆怯.(qiè)广袤.(mào) 无垠.(yín) 匕.(bǐ)首直chuō(戳)要害藏污纳垢.(gòu) 正襟.(jīn)危坐2.根据释义明确词语。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如何写人物传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如何写人物传记》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传记文学的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风格的人物传记作品。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提高学生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深入理解能力。
3.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准确地传达情感。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并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这种交流互动不仅有助于他们拓宽思路,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于人物传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显得较为拘谨,不太愿意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总体来说,今天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们对于人物传记的写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提高他们在写作中的创新意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合理布局传记篇章结构:学生在篇章布局方面容易缺乏逻辑性,需要教师指导如何开头、发展、收尾,使传记结构清晰。
举例:在讲解如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和细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先生的一生中,哪些事件和细节最能体现他的文学成就和爱国精神,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4.人物传记的语言表达:学习如何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绘人物,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5.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掌握运用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提升传记作品的艺术魅力。
6.课后实践:结合所学,选择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传记写作实践。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本单元通过学生们熟悉《范进中举》这个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评功行赏的内容,培养学生们了解传统文化的能力,启发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评价自己的行为等情况,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语言素质。

二、教学重点1.熟悉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理解文章中涉及到的方言词汇。

2.了解评功行赏的具体内容,了解传统文化中涉及此类内容的发展。

3.培养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拓宽学生们的思路。

三、教学难点1.评功行赏的内容,包括礼仪,器物,语言等方式的奖励、惩罚的理解。

2.理解文章中的方言词汇,了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1.课堂导入通过学生自身的行为举例子,让学生体会被奖赏和惩罚的感受。

• 2.学习范文《范进中举》让学生分组阅读,自己了解文章基本情况和主要内容,完成阅读任务并模仿朗读。

• 3.初步探究方言词汇教师对一些词语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相应的意思。

• 4.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老师的提问和自己的理解,完成主要内容的笔记。

第二课时• 1.复习课前学习内容让学生口述范文的大致内容和方言词汇的讲解。

• 2.分享笔记学生将自己的笔记分享给大家,并加以讨论和补充,增加互动。

• 3.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根据范文中出现的评奖方式,自己探究评奖的具体内容,然后做相关的小报告。

• 4.汇报展示让学生来展示小组的小报告,让其他同学在听的同时,完成自我评价。

第三课时• 1.回顾课前内容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在学生中,进行“评功行赏”互评,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应用和发展。

• 2.再次阅读整篇文章的朗读和背诵,对文章的认识更加深入。

• 3.分角色表演让学生们进行分角色表演范文,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 4.评价分享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分享给其他人,再次探讨文中所涉及到的事情。

五、课后作业• 1.课文阅读理解题练习。

• 2.自己研究一个具体的传统文化,来分享给其他同学。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整体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整体教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单元整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提高学生遵守规则的能力。

本单元共两节课,分别是《社会生活需要秩序》和《规则保证秩序》。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规则意识,他们对社会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规则的理解较为片面,认为遵守规则会限制自己的自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需要秩序,秩序来自规则。

2.难点: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对社会规则的理解。

3.探究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教学分析。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准备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交通、学校、家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场景中为什么需要规则。

2.呈现(10分钟)呈现第一个案例,如交通规则。

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秩序来自规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遵守交通规则的场景。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4.巩固(10分钟)呈现第二个案例,如学校规则。

引导学生分析学校规则的重要性,巩固学生对规则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2-教案教学目标1. 研究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2.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3. 能够理解并朗读本课的对话及篇章,并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学重点1. 研究并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2. 理解并朗读本课中的对话及篇章。

教学难点1. 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词汇进行简单的交流;2. 掌握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5分钟)1. Greet the students and ask them how they are feeling today.2.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try to ask them what the pictures are about.二、自主研究(35分钟)1. 学生们自主研究课文,并做好笔记,记录不熟悉的内容和需要了解的疑点。

2. 学生们可以在自主研究的过程中互相讨论并互相帮助。

三、交流展示(15分钟)1. 当做完自主研究后,老师开始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方式并不限定,有朗读、问答等,总之要把研究到的知识用出来,让知识得到巩固。

2. 学生们可以相互交换信息或者反馈,梳理研究内容,发现问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1. 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研究语言的兴趣。

2. 学生们要及时复和总结,才能让这些知识真正掌握。

教学板书设计1. 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2. Was he doing exercise? Yes, he was.课后作业1. 完成本课课后的题。

2. 总结课上学到的内容。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写作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写传记》写作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传记的基本概念。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和个性特点的文学形式。它是传承文化、启迪思想的重要载体。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篇具体的传记作品。这个作品展示了传记如何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分析,将一个人物的生平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传记的结构安排和表达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如何提炼人物生平事迹和展现人物个性,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分析优秀传记作品的结构和表达方法,让学生模仿练习。
c.结合人物特点进行传记创作: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生平事迹,突出人物个性,使传记作文具有生动性和可读性。
-举例:选择一位熟悉的人物,指导学生如何提炼并展示其生平事迹。
2.教学难点
a.选择传记主人公:指导学生如何挑选具有代表性、对自己有启发的人物作为传记主人公。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传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突破方法: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b.提炼人物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掌握从海量资料中筛选、整理关键信息的能力,突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和特点。
-突破方法:提供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类、整理,提炼有效信息。
c.运用表达手法展现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使学生在传记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表达手法,生动展现人物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合作解决文章理解上的疑难,讲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

四、教学方法1.阅读领悟法 2.互动研讨展示法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他的散文集《》。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惊骇()掳掠()震悚()渴慕()惶急()疮疤()诘问()霹雳()孤孀()惧惮()粗拙()疏懒()3.本文对长妈妈的刻画运用了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描写,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二、整体感知1.内容概括作者通过叙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勾勒出一个善良、朴实而又迷信的长妈妈;通过写阿长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和之情。

2.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2段):介绍长妈妈的情况和的由来。

第二部分(第3~段):写了“我”讨厌阿长的一些事情:切切察察的毛病、、繁琐规矩、。

第三部分(第~段):阿长为我买。

三、研讨与展示1.课文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重点写的是哪件事?这些事情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从“阿长”的这些事可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请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加以说明。

)3.仔细阅读,长妈妈为“我”买《山海经》的几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买书的起因、经过、结果。

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为什么作者说“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同步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惊骇hài 孤孀shuān震悚sǒnɡB.惶急huánɡ疮疤chuān bā诘问jiéC.疏懒shū霹雳pī lì惧惮dànD.规矩jǔ粗拙 zhuō咒骂zòu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保姆大抵面如土色 B.福橘烦琐莫明其妙C.渴慕投掷毫不相干 D.哀悼和蔼深不可测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

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表现了阿长的无知。

B.在作者的眼里,阿长是确有伟大神力的,心地善良的人。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敬意主要由买《山海经》而生发的。

D.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作者这样说是因为这四本书虽粗拙,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凝聚了长妈妈对“我”的爱心,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

5.语言综合运用2月28日下午,温家宝总理通过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与全球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时说:“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

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请你也说一段话,向全班同学发出多读书的倡议。

(至少用一种修辞方法)第二课时一、课前研讨1.文中作者对阿长的称呼有几种?为什么会有这几种不同的称呼?2.课文中两次写到“我”对阿长产生了“敬意”,这两次“敬意”含义相同吗?3.从课文的情感基调来看,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怎样的?为什么前文作者要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二、拓展与展示;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以下题目。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她确有伟大的神力”中“神力”指代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练习与作业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祖母的启蒙①祖母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虽然一生贫困,却教导后代仁慈待人。

我刚懂事,祖母便找来一些纸板,剪成各种动物,以类似放幻灯的方式,讲许多匡扶弱小、抵御外侮的童话和民间故事;还买来仅巴掌大的连在一起的“小人书”,一页页耐心地讲《司马光砸缸救人》《孔融让梨》《岳母刺字》等故事。

上幼儿园前,祖母挪动着小脚,几乎每天下午带我去少年儿童图书馆,她牵着我的小手,轻轻地走到那些专心看书的小学生背后,慈祥地望着他们。

然后,祖母抱我坐在草坪上,亲切地说:“细伢子呵,你长大了要努力读书,书会告诉你许多许多做人的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人要宽,要帮助比自己穷困的人。

”②我上幼儿园时正值三年困难之际,不少小朋友都因缺乏营养而面黄肌瘦。

吃午饭时四个人一桌,中间放一碗没有油的咸菜豆瓣汤,每人轮流舀一汤匙,轮到我时都谦让了;下午发点心时,每个人仅得一只乒乓球般的淡馒头,每次我都留给上小班的弟弟吃。

当祖母来幼儿园接我,知道这些事后,不禁潸然泪下,抖抖地捧出一包盐炒黄豆,哽咽着说:“我的乖伢子,你做得对呵,你一定饿坏了吧,快吃,快吃!”③“文革”期间,我家遭难,有一阵断了经济来源。

一天,姑妈从安徽寄来一包虾皮,祖母手捧着虾皮闻了又闻,却毅然吩咐我送给了被“造反派”打得遍体鳞伤,又将发配崇明劳改的前抗日志士李伯伯。

不久,北京的大叔托人辗转捎来两包豆腐粉,祖母也让我送一包给被诬陷为“历史反革命”的老共产党员刘爷爷。

……④冬至之夜,我久久地伫立于阳台上,祖母正是18年前的冬至去世的。

遥望苍天群星,其中那颗极其平凡的微微闪光的一定是祖母了。

5.文中共写了四件事,请依次概括出来。

其中哪件是详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6.祖母对“我”的启蒙方式是()A.谆谆善诱 B.启发鼓励 C.以身作则 D.言传身教7.第①段中加点字“对人要宽”的“宽”字的含义是8、第②段中的比喻句“乒乓球般的淡馒头”形象地表明了馒头的特征是。

7 背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及重点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一、课前预习1.作者是(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诗人、学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蹒跚()()晶莹()迂腐()狼藉()琐屑()()栅栏()差使()簌簌()踌躇()()颓唐()典质()赋闲()惨淡()二、整体感知本文以为线索,追忆了作者几年前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情景,生动刻画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慈父形象,表达了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父亲之情。

三、研讨与展示6.(1)本文重点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说说作者主要是写哪次背影呢?7.请找出文章的线索。

同步训练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差(差使落差) B.丧(奔丧沮丧)C.藉(狼藉藉口) D.颓(颓唐倾颓)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悲哀衰弱妥贴诸多 B.惨淡踪迹栅栏钩留C.晶萤交御奔丧狼藉 D.亏空赋闲谋事踌躇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变卖典质(抵押)妥帖(恰当,合适)B.颓唐(失败的样子)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4.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

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2)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3)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象的天地。

()(4)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

()8.“父爱如山”,回忆父亲对你的关爱,并选择其中的一个细节,请描述出来与大家分享。

(100字左右)第二课时一、课前预习1.文中四次出现“背影”,请你在“背影”前加上一个动词,以便理解四处“背影”的不同含义。

文中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什么?2.为什么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买橘子的背影?3.课文中作者一共流了几次泪?分别在什么情况下流的泪?各说明了什么?二、研讨与拓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6.“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7.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8.如何理解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同步训练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使他更加坚定了追求美好人生理想的信心。

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C.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D.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7题。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5.“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和“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中的“聪明过分、太聪明了”是什么意思?作者一再这样说自己,是为什么?6.如何理解“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的“漂亮”一词?7.在浦口送行的过程中,除了买橘子外,父亲还为儿子做了哪些事?从中你可以感受到什么?8*台阶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2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3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父母内心的声音,从而化为他们感恩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