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费税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费税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消费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消费税以及其作用。

2. 能够计算含有消费税的价格。

3. 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消费税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消费税的定义和意义。

2. 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3. 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解决。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在生活中常见的消费税案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购买糖果时,价格会因为含有消费税而增加,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

步骤二:理解消费税的定义和意义(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单解释什么是消费税以及其作用。

让学生明白消费税是为了调节市场经济,实现经济平衡和社会公平。

步骤三:消费税的计算方法(15分钟)教师以简单的例子来介绍消费税的计算方法。

以购买某件商品为例,先计算商品原价,然后根据消费税率计算消费税的金额,最后将原价和消费税相加得到最终价格。

步骤四: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

例如,购买一台电视机的最终价格是多少,如果消费税率上调了10%,价格会有什么变化等。

步骤五:小结与展望(5分钟)复消费税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培养对更复杂消费税问题的解决能力做准备。

四、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

2. 图书、练册等相关教材。

3. 实际生活中的消费税案例。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在课堂上解决教师提供的消费税问题。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就消费税的作用和意义展开讨论,再向全班呈现结果。

3. 个人作业:布置一些消费税计算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消费税知识。

另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合适的消费税问题和例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在写作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教学内容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学会写作品梗概。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把握作品的主题,提炼出作品的精髓。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作文纸、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起学生对作品梗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作用和基本结构。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经典的作品梗概,让学生了解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5. 点评与指导:对学生写的作品梗概进行点评,指导他们如何修改和提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

六、板书设计1. 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2. 作品梗概的基本结构3. 写作品梗概的步骤和方法4. 作品梗概的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写一篇作品梗概。

2.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能够准确表达作品的精髓。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掌握了作品梗概的写作方法。

2. 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根据学生的需求,补充相关的教学内容,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以上就是我对于《写作品梗概》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4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利率》教案篇1课题利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利率(课本第11页例4)课型新课教学目标1、学生在调查实践中了解储蓄的意义、种类,理解什么是本金、利息。

2、能正确计算利息。

教学重点:利息的计算教学难点:利息的计算。

教学手段课件。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引导学习,总结提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去过银行吗?你知道去银行人民常做什么吗?你知道我们周围有什么银行?你见过银行卡吗?二、创设生活情境,了解储蓄的意义和种类1、储蓄的意义师:快要到年底了,许多同学的爸爸妈妈的单位里会在年底的.时候给员工发放奖金,你的爸爸妈妈拿到这笔钱以后是怎么处理的呢?2、储蓄的种类。

(学生汇报课前调查)三、自学课本,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1、自学课本中的例子,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然后四人小组互相举例,检查对”本金“、”利息“、”利率“的理解。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利息:取款时银行多付的钱叫做利息。

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2、师:根据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化,银行存款的利率先让学生谈谈你所知道的储蓄有哪几种,并举例说明,然后教师作适当的补充。

有时会有所调整,而且,根据存款是定期还是活期,定期时间的长短,利息也是不一样的。

3、利息计算(1)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例4:王奶奶要存5000元请你帮助王奶奶算一算存两年后可以取回多少钱?(整存整取两年的利率是3。

75%)。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题。

在学生独立审题解答的基础上订正。

方法一方法二5000×3。

75%×2=375(元)5000×(1+3。

75%×2)5000+375=5375(元)=5000×1。

075=5375(元)四、实践应用第11页做一做完成练习时看清题目认真审题,注意计算要准确。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二 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八音盒》系列单元之一,以乐曲《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快乐的农夫》《喷泉》《霍拉舞曲》《康沃尔的早晨》、歌曲《蓝色的雅特朗》等西方音乐作品为载体,拓宽学生音乐欣赏的范围,让学生了解单簧管、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扩展学生对西洋音乐的认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模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体会6/8拍歌曲的韵律,在合唱练习中,注意声部间的和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快乐的农夫》《喷泉》《霍拉舞曲》《康沃尔的早晨》,感受作品表达的情绪,听辨乐器音色,了解相关音乐体裁。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体会6/8拍歌曲的韵律,感受大调式。

(二)教学难点:在合唱练习中,注意声部间的和谐。

四、单元整体教学思路1.欣赏《单簧管波尔卡》《拨弦波尔卡》①这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它的主题来自民间,由波兰单簧管演奏家改编,全曲轻松活泼、情绪诙谐、旋律流畅②可采用整体聆听与分段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课的欣赏教学,带领学生感受波尔卡的音乐风格。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不同的音乐主题,感受每个主题不同的音乐风格。

③结合图形谱,让学生运用音乐律动的方式感受、表现音乐④通过感受乐曲不同的主题,了解波尔卡的音乐风格和回旋曲的曲式特点。

⑤教师课前准备好维也纳金色大厅《拨弦波尔卡》演奏视频,通过欣赏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拨弦的演奏方式,并认识其中的伴奏乐器钟琴。

2.唱歌《蓝色的雅特朗》①这是一首南斯拉夫民歌,6/8拍、大调式。

歌曲主要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爱恋之情,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以情带声,唱出连贯圆润的声音。

②旋律以级进进行为主,要准确把握好切分、附点八分音符两种节奏型以及前倚音的演唱。

③在表现6/8拍歌曲的韵律感和延音线处的拖拍时,可以采用挥拍方式辅助律动。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语文六年级下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语文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教案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设计出更优秀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材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二是古诗词的学习。

其中,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重点,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1.能够掌握情感、评价等词语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并学会背诵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

3.能够通过表情、动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四、教学内容与教法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教学内容:1)情感词语的介绍。

如:高兴、悲伤、愤怒等。

2)评价词语的介绍。

如:好、坏、美、丑等。

3)情感和评价词语的异同之处。

4)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1)点读法,让学生通过点读词语来理解词语的发音和意思。

2)分类法,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讲解,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

3)模仿表演法,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教学内容:1)古诗词的介绍。

2)古诗词的咏诵和朗诵。

3)古诗词的韵律、意义、文化背景等。

4)古诗词的选读和背诵。

教学方法:1)朗诵法,通过朗诵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2)音乐伴奏法,结合音乐演唱,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3)分组背诵法,让学生分组背诵古诗词,增强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情感、评价等词语的理解和使用方法(1)通过PPT呈现情感、评价等词语的图片,并进行点读和讲解。

(2)对学生进行分类讲解,如:将情感词语和评价词语分开,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多种角度展示情感和评价词语的使用方法,让学生通过模仿表演等方式更好地掌握。

2.古诗词的学习和背诵(1)介绍古诗词的概念和种类,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和意义。

最新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Last weekend全单元教学设计》精品优秀打印版整单元每课教案

最新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2 Last weekend全单元教学设计》精品优秀打印版整单元每课教案

They ar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3) Listen to the tape
2. Let’s talk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Can you guess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三.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Listen and tick
2. Let’s try
3.句yesterday?
教 What do you often do in the morning?

How was your weekend?
Did you do anything else?
过 I ....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活动一:Main scene
Who are they?

What’s in the pictur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三.教师引导学生 answer the questions.
Let’s try and Let’s talk
教具学具
磁带 录音机
教学内容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活动一:

T: What did you do?
S:I did….

二.呈现新课 (Presentation)
1.Let’s learn
①Who are they? 过
They are…
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程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新版)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新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

这一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通过详细的步骤说明,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制作过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校园生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和记录生物的基本方法。

但是,他们在制作生物分布图方面可能还没有太多的经验,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2.引导学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物知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合理地观察和记录校园生物,以及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作教学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用于展示和参考。

2.准备纸张、画笔、彩笔等绘画工具,供学生制作生物分布图使用。

3.准备校园环境,让学生能够实地观察和记录生物。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校园生物分布图的样本,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分布图的概念和作用。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校园生物分布图。

2.呈现(10分钟)讲解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和步骤,主要包括:观察校园生物、记录生物信息、绘制生物分布图。

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节,确保生物分布图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区域进行校园生物观察。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百分数(二)第四课时 利率(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2单元 百分数(二)第四课时   利率(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利率教学目标1.通过对利率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掌握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存款利息。

2.通过计算利息,使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通过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理财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难点】利用利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学生深入家庭、银行做的调查表。

2.银行储蓄凭证。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算式。

(1)300×5%(2)700×4%+700(3)9000×(1+3%)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预设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1100……二、导入新课方法一师: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给你们一个任务,就是老师有1000元钱,暂时不用,应该怎么更好地管理这笔钱呢?预设生1:可以用来买保值产品,防止贬值。

生2:可以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

师:我想把钱存入银行获得一部分利息,那么银行是怎么给我们计算利息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做的关于2015年5月央行公布的存款利率调查表。

(PPT课件出示调查表)项目年利率(%)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一)活期存款0.35(二)定期存款1.整取整存三个月1.85六个月2.05一年2.25二年2.85三年3.50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一年1.85三年2.05五年2.403.定活两便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利率打6折师:观察这个表,我们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预设生1:存款的时间可以分好多种。

生2:不同的存款种类,存款的利率是不同的。

师:那么什么是利率?我们存入银行的钱又怎么来计算利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存款的内容,也就是学习利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北京的春节》是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文作者是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

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

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

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达了作者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3.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

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生词。

2.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词汇,培养语感,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评价任务三:体会课文写法,并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一出示自学提纲【课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勾画出课文的词语,适当对课文并交流。

想一想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环节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活动一交流汇报。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生读】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解决学习上的障内容进行概括。

2.这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印象。

师随着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热闹.喜庆.祥和.团圆】3.【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活动二【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检查学生读通课文。

【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活动一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评价任务二】品读课文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升华感受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活动二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环节四环节四:活动一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笔下就像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再一次走到课文中去,去感受热闹.喜庆的春节吧!】环节五环节五:活动一默读课文加深体会学生默读全文,播放音乐。

1.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

3.老舍先生写的这篇课文,我们也可以把它编成一首童谣。

我们一起拍着手,来读一读这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月初旬就开忙。

腊家乡过年时的习俗。

八粥,家家香。

腊八蒜,色味双,二十三,要吃糖,家家户户过小年。

真热闹,做菜守岁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儿逛庙会。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学生整体美读全文,学生畅所欲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并仿照课文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春节【评价任务三】附: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时间顺序】热闹喜庆团圆祥和;《藏戏》基于标准的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2.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3.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 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 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从内容看, 《北京的春节》介绍的是节日风俗, 而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从表达顺序看, 《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序, 而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从表达的方法看, 《北京的春节》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 而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看, 《北京的春节》的语言自然.平实.准确.精练, 京味浓郁, 耐人寻味, 而本文的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 颇具文学色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 一是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 学习作者生动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 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了解藏族的文化。

3.学情分析农村六年级学生在语言积累.阅读能力上已有一定水准,但受限于经济文化条件,孩子们眼界尚不开阔,文化风俗.地理人情了解博度不够,而阅读习惯(方法).独立阅读.个性阅读这些方面尚不成熟,仍待加强,因此教学本文,须借助一些媒体资源,丰富学生对藏戏的文化内涵的感受和把握,以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学习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积累优美语句。

评价任务二:通过课文的学习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评价任务三: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一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勾画出课文的词语,适当对课文并交流。

想一想老藏戏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环节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活动一交流汇报。

3.【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活动二【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了什么?检查学生读通课文。

【评价目标一】环节三活动一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评价任务二】品读课文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升华感受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活动二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附:板书设计藏戏戴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三五天没结束传奇来历:为民造福开创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基于标准的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3.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教材分析《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热爱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思想感情。

3.学情分析学生对南方的民居宁不了解,有的学生甚至没有看过或听说过,感到很陌生。

可让有家电脑的学生提前查一查,搜集一些相关资料,在班级里先宣传宣传,效果会好点。

教学目标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评价任务评价任务一:认读生字词,交流容易出错的读音及字形,听写词语。

评价任务二: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评价任务三:通过学文,了解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活动一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勾画出课文的词语,适当对课文并交流。

想一想老藏戏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环节二再读课文感知大意活动一交流汇报。

3.【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活动二【一】看来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已经初步感受到老北京的春节习俗。

这么热闹的春节从什么时检查学生读通课文。

【评价目标一】候开始,到了什么?环节三活动一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

【评价任务二】品读课文应该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细细品味这升华感受热闹.祥和.喜庆又团圆的春节。

品读自己喜欢的日子,试背。

活动二北京人过春节过得这样丰富多彩,我们就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并进一步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1.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学生自我展示诵读情况。

3.师生共同评议朗读情况。

附:板书设计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世界民居奇葩《和田的维吾尔》基于标准的设计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

3.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2.教材分析和田是新疆维吾尔人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

提起和田,我们可能知道那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和产玉石的地方;提起维吾尔族,我们眼前会浮现载歌载舞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