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质数与合数》课时教学设计
学生活:
生:两个整数相乘,整两个数都叫作积的因数。
生:展示1-20的全部因数。
生:根据写出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活动意图: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活动: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作合数。
学生活动:
生:说发现。
生:说明分为几类,分类原因。
④交流与反思: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意义。
学习难点: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教学准备:
4.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
师: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
师:我们一起来找出1-20个数的全部因数。
师:那么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可以怎么分类呢?
(2)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
(3)两个数都是质数的连续自然数是( )和( )。
学生活动: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活动意图
通过练习,巩固质数和合数的含义,在习题中加深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与判断。
5.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第16页练习四的第1~3题
6.板书设计
质数和合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生:说明原因。
2.运用的排除法(筛选法)
活动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将1-20的数分为三类,并找出分类规律,然后根据定义,将1-100的数中的质数找出,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环节三:巩固练习
通过刚才的学习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吗?还有什么疑问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好,请看第一关:

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2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数学下册2单元教案
18的因数有、、、、、。
可以这样表示:18的因数
2、想一想:36的因数有哪些?
3、通过找一个数的因数,我发现: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
三、展示交流
1、学生汇报自主学习1的内容。
引导学生明白: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复述回顾: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13、29、48、76、20、47、99、100、83、65、66、97、85、90
今天我们来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
1、一个数()上的数字()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2、是3的倍数的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三位数是()。
3、用0、4、5三个数字组成符合要求的三位数:
(1)2的倍数
(2)3的倍数
(3)5的倍数
同时是2、3பைடு நூலகம் 5的倍数
八、小结反思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第二单元第5课时总计第7课时主备人:投放日期2023年2月20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明标
复述回顾:计算下面各题。
12÷2 8÷3 30÷6 19÷7 9÷5 26÷8 20÷10
21÷21 63÷9
今天我们再学习新知识:因数和倍数
学习目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
学习目标:能在100以内的自然数中找出3的倍数,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材简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在以往的教材中,是以整除的形式出现,以约数、倍数、2、3、5整除数的特征,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同时出现,形成同一单元概念过多,易混、理解困难的问题,本教材进行了调整。

1.本套教材中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在以往的教材中,由于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采用的方法是唯一的、固定的,是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限制学生的思维,本教材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3.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概念的建立是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的,也是为后面学习约分、通分做准备的。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的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课件、100以内数表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学习内容因数和倍数●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有序的思考。

●学习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习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1.出示例1,仔细观察:你能将这些算式分类吗?2.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分类结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掌握如何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掌握因数和倍数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运用因数和倍数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

难点
1.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之间的区别。

2.能正确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

三、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
教师可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
1.教师讲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练习
1.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自主练习求因数和倍数。

第二课时
1. 复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复习前一课时的知识点,互相交流讨论。

2. 学习
1.教师讲解如何利用因数和倍数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相关例题。

3. 拓展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问题,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作用。

五、课堂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因数和倍数的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错误。

六、课后作业
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思考并总结因数和倍数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对因数和倍数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
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5篇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5页主题图、96页例3、第96页“做一做”,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猜想、操作等数学活动,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并能进一步体会利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地应用公式计算梯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陶冶情操。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多样化,体会转化的思想。

考点分析:会用梯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游戏引入——新知讲授——巩固总结——练习提高教学用具:课件、多组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的主题图)。

教师:同学们在图中发现了什么?教师:车窗玻璃的形状是梯形。

怎样求出它的面积呢?二、通过旧知迁移引出新课。

教师:同学们还记得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怎么求吗?1、指名能说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面积公式。

并能简要说出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课件出示平行四边形面积、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过程,教师揭示转化方法:拼合法、割补法3、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又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能用学过的方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三、揭示课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梯形的面积。

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四、新知探究1、师:根据前面的学习,我们把要研究的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就能找到求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梯形面积,可以怎样转化呢?下面我们就来实践操作一下吧。

2、请同学们打开学具袋,看看里面的梯形有什么特点?生:各种梯形,每种两个,每种梯形颜色一样。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小数的概念与表达方式;- 能够使用小数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复小数的概念与表达方式;2. 认识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3. 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4. 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什么是小数?小数的表达方式有哪些?2. 新知呈现(15分钟)- 制作一份小数的卡片,上面写有几个小数;- 让学生将这几个小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解释排序的依据。

3. 练(20分钟)- 给出一些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并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进行比较;- 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课时1. 导入(5分钟)-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2. 新知呈现(15分钟)- 在黑板上列一道小数的加法题目,并引导学生一起解答;- 教师讲解小数的加法运算规则,并给出一些例子进行讲解。

3. 练(20分钟)- 让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出题,并进行小数的加法运算练;- 学生可以用纸和铅笔进行计算,也可以使用计算器。

教学评价- 在练环节中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提供一些拓展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折扣等;- 结合小数的运算与生活实际应用,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 小数卡片;- 黑板、粉笔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2、3、5的倍数特征》省级比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2、3、5的倍数特征,能够正确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能进行快速计算。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逻辑。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培养学生的数字观察和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2、3、5的倍数特征进行深入理解。

•培养学生快速判断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教学内容1.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判断方法。

2.2、3、5的倍数特征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引入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倍数的规律。

•第二课时:深入探讨2、3、5的倍数的特征,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课时:应用2、3、5的倍数特征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

2.互动讨论法: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彼此交流思考,促进思维碰撞。

3.游戏化教学:设计趣味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2、3、5的倍数特征。

2. 学习•介绍2、3、5的倍数规律,并通过示例帮助学生理解。

3. 练习•让学生在黑板上判断一系列数字是否是2、3、5的倍数,并进行讨论。

第二课时1. 复习•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理解。

2. 学习•深入探讨2、3、5的倍数规律,让学生举例说明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创造性地设计一些数字,让其他组员判断是否是2、3、5的倍数。

第三课时1. 复习•复习2、3、5的倍数特征,进行快速回忆。

2. 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2、3、5的倍数规律解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 数学第二单元 单元备+教案

新人教版 五年级下 数学第二单元 单元备+教案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备一、教材介绍“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

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

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

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

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以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基础,同时掌握2、5和3的倍数的特征。

另一方面,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也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材解析结合学段目标和课标内容,教师在本单元教学中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

本单元中概念的建立,多需要经历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

只有将概念融入到具体的例子中,学生才能较为容易的理解和掌握。

(二)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而且所涉及到的概念又多,有些概念如质数与合数,很难结合儿童生活的实例诠释其意义,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相应的教学对策之一,就是加强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三)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

在这一单元的内容中,2、5、3的倍数的特征,100以内的质数表,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都是比较典型的适合小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课题。

教学时,应该放手让学生尝试,让他们经历从举例考察到分析综合,从猜想到验证,最后归纳总结的过程,从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如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能够进行质数和合数的运算及应用。

二、教学重点1.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和区别。

2.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的方法。

3.质数和合数的运算。

三、教学内容1.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

•合数:除了1和自身外还能被其他数整除的数。

2. 区分质数和合数•判断质数的方法:除了1和本身外,不能被其他数整除即为质数。

•判断合数的方法:除了1和本身外,能被其他数整除即为合数。

3. 质数和合数的运算•质数与质数相乘得到质数。

•质数与合数相乘得到合数。

•合数与合数相乘得到合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引入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质数和合数的存在。

2. 学习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及区分•介绍质数和合数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3. 进行质数和合数的运算•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计算加深对质数和合数运算规律的理解。

4. 总结•结合学生练习的结果,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3、20、37、42。

2.计算以下数的乘积:5×7、11×10、15×25。

六、课后作业1.完成《质数和合数》一节的课后习题。

2.查阅资料,了解质数和合数的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馈•收集学生课后作业,及时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质数和合数的理解。

以上就是本节课《质数和合数》的教学教案,请同学们认真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数学运用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 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第6课时 奇偶性》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6课时奇偶性》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奇数和偶数的概念,学习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奇数和偶数的区分方法。

2.难点:通过实际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奇偶数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教辅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入奇偶性的概念,让学生预习。

2.复习前几课的知识,为奇偶性的学习做铺垫。

第二步:讲解1.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及判断方法。

2.通过实例讲解奇偶性的判断过程,并巩固学生的理解。

第三步:练习1.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进行个人练习。

2.分组讨论并展示答案,加深学生对奇偶性的理解。

第四步:巩固1.以游戏形式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对奇偶数的识别速度。

2.老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1.总结奇偶性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2.复习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奇偶数的知识解题。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作业册上关于奇偶性的练习题目。

2.拓展思维:请学生寻找身边的数字,判断其奇偶性并记录下来。

本节课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理论讲解、实例演练和游戏练习相结合,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奇偶性的概念。

希望学生在课后能够巩固所学知识,丰富数学思维,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1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和判断方法,能灵活选择方法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猜想验证、理解感悟质数、合数的含义;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教学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上课前老师给大家送来了礼物!(出示百宝箱)大家想要吗?生:想。

师:可是这个百宝箱安装的是密码锁,没有密码就打不开,你们能根据提示猜出密码打开百宝箱吗?师: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它的第一位既是6的因数又是6的倍数,第二位是最小的质数,第三位是最小的合数。

生: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师:质数和合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质数与合数)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准备题:1.找出下面每组数中的质数。

(1)19 、29、 39、 49;(2)5、 15、 25、 35。

2.用“O”圈出表中所有的质数,用“△”圈出表中所有的偶数。

21 22 23 24 25 26 37 3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吗?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吗?师:上节课我们刚刚学完了因数与倍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质数与合数,以便于我们区分这些数。

师:因数是指一个数的约数,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没有倍数就不存在因数,没有因数也不存在倍数。

新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新人教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docx

修改与批注修改与批注修改与批注数,谁是倍数,而应该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例如,30÷6=5,30是6和5的倍数,6和5是30的因数。

教师强调,并让学生注意: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O)。

(4)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小结:如果a÷b =c(a,b,c均是不为0的自然数),那么a就是b和c的倍数,b和c是a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探索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学例2)出示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1) 学生独立思考。

师:根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想一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

(2)小组合作交流。

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明找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只要想18除以哪些整数的结果是整数,并且要从1开始,一对一对地找,避免遗漏。

如果学生还有其他想法,只要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3)采用集合图的方法。

教师指出也可用右面的集合图来表示18的全部因数。

(4)即时练习。

让学生找出30的因数和36的因数,并组织交流。

三、巩固练习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层作业设计:1、基础题:(1)在等式5×8=40中.()和()是()的因数.()是()和()倍数。

2、巩固题:我是上法官.对错我会判。

(1)1是最小的自然数.也是最小的整数。

()(2)因为32÷4=8.所以32是倍数.4和8是因数。

()3、提高题:有3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与有4个因数的最小自然数之和是多少?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12÷2=6 12是2和6的倍数2和6是12的因数18的因数有1,2,3,6,9,18。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反思:修改与批注修改与批注(2)第5题中的第(2)小题是错的,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第(4)小题也是错的,因为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不含小数。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整理)

(完整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新整理)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和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 5 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和除数都是整数,商也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 12 是2 和6 的倍数,2 和6 是12 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他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 中,20 是10 和2 的倍数,10 和2 是20 的因数。

或:20 是10 的倍数,20 是2 的倍数,10 是20 的因数,2 是20 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 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 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N 和P 是M 的因数,M 是N 和P 的倍数。

A×B=C,A、B、C、都是非 0 自然数,那么 A 和B 是C 的因数,C 是A 和B 的倍数。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归纳提高】1.2、5 的倍数,都只要判断哪个数位上的数就可以了?3 的倍数怎样判断呢?引领学生回顾,梳理 2、3、5 的倍数特征。

第二单元_第05课时_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_第05课时_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

第二单元第5课时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教学流程知识链接—构“联系”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什么是因数和倍数以算式24÷3=8为例,谁来说说看?(24是3和8的倍数,3和8是24的因数。

)提问: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什么要注意吗?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非0自然数。

)小结: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提问:自然数1-20 中,奇数有哪些?偶数有哪些?奇数有()偶数有()你知道它们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吗?学习任务一:理解并掌握什么是质数和合数,能正确的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先复习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然后顺势请同学们写出每个数的所有的因数,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教师引导下,学生观察因数个数的不同情况,然后给这些数分类,初步感受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通过讨论、交流,不断深化质数与合数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让学生自己写一写20以内的奇数、偶数并说一说20以内的质数、合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

】新知探究—习“方法”1.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预习反馈(1)请写出1~20各数的因数?出示课件中的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2)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数的因数的个数有什么规律?观察:①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②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学生讨论后归纳)(3)可分为三种情况:(让学生填)这时候结合课件教学生反馈:教师板书:只有一个因数 1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2,3,5,7,11,13,17,19有两个以上的因数4,6,8,9,10,12,14,15,16,18,20(4)教学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①自然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如:2、3、5、7、11、13、17、19等。

这几个数的因数一定是多少?讲: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小数的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 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 能够解决简单的小数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 小数的读写和加减运算方法;- 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复- 复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2. 研究小数的加法运算- 利用实际情境引入小数的加法运算;- 通过示例演示小数的加法运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主完成小数的加法运算练。

3. 研究小数的减法运算-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的减法运算规律;- 通过示例演示小数的减法运算;-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自主完成小数的减法运算练。

4. 小数的应用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小数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入小数的加减运算,增强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理解能力;-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和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工具- 小学数学教材: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北京教育网提供的小学数学教学资源;- 教学投影仪和计算器。

六、教学评价方法-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记录笔记;- 小组活动成果和讨论质量的评价;- 组织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时序安排- 第一课时:复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第二课时:研究小数的加法运算;- 第三课时:研究小数的减法运算;- 第四课时:小数的应用问题。

以上是《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Unit2教学设计》的内容安排,在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质数和合数》教案1一、学情分析:《质数和合数》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另外,到本节课为止,已经出现了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有些概念学生容易混淆,如学生往往把质数和奇数,合数和偶数的概念弄混,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辨析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2、能熟练判断质数与合数,能够找出100以内的质数。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然数的分类方法的掌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质数、合数的含义,能正确快速地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难点:能运用一定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判断、感悟质数合数。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可能回答:1只有1个因数,其余的数都有2个以上因数;2,3,5,7,11,13,17,19这些数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本身;……)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有关。

[设计意图说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1~20各数因数的特点,通过观察学生虽然没有质数与合数的概念,但对这些数已经有了自己的分类与认识,为之后的分类与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授探究一:认识质数和合数师:请同学们按照因数的个数,将这些数分分类。

(学生可能回答:将1,2,3,5,7,11,13,17,19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自己本身,其余的数分为一类;将1,4,9,16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奇数个,其余的分为一类,它们的因数个数都是偶数个;……)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请打开课本翻到第14页,请你按照它的方法分一分。

师: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作质数(或素数)。

上面这些数中,哪些数是质数(素数)?为什么?(学生可能回答:2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2;3是质数,它的因数只有1和3;2,3,5,7,11,13,17,19都是质数,它们的因数都只有1和它们本身;……。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1、能读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从中获取有效信息,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直观、有效的表示信息。

3、让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了解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准备:各种统计图、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前一课认识了扇形统计图,谁能说出它特点?指名回答。

那么这一节课就学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什么样的统计图。

二、学习新课。

1、出示我国从第23届奥运会开始获得金牌,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2、让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获得信息。

3、用投影仪出示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4、分别提出教材中的三个问题,让学生们交流。

5、教师小结:折线统计图能明显的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更明显的.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能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三、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种统计图的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

其他同学补充、评议。

教师评价。

四、练一练。

在小组内交流分别用哪种统计图合适?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五、实践活动。

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各种统计图,体会三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板书设计:奥运会(统计图的选择)折线统计图:明显地看出第24——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奖牌数的变化情况。

条形统计图:更明显地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获得的金牌数。

扇形统计图:看出第28届奥运会我国奖牌的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她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就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就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因数与倍数、、、、、、、、、、、、、、、、、、、、、、、、、、、、、、、、、、、、、、2课时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质数与合数、、、、、、、、、、、、、、、、、、、、、、、、、、、、、、、、、、、、、、、2课时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1)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与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220÷4= 18×4= 25×4= 24×3= 20×86=学生口算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

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

除法算式表示的就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与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1)二、新课讲授1、学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第5页例1,引导学生观察图上的算式,把这些算式分为两类。

学生说出自己的分类方法,商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商不就是整数的分为一类。

教师以商就是整数的第一题为例,板书:12÷2=6。

教师:在这道除法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都就是整数,商也就是整数,这时我们就可以说12就是2与6的倍数,2与6就是12的因数。

谁来说一说其她的式子?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就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就是除数与商的倍数,除数与商就是被除数的因数。

(2)说一说第一类的算式中,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学生回答,如:在20÷10=2中,20就是10与2的倍数,10与2就是20的因数。

或:20就是10的倍数,20就是2的倍数,10就是20的因数,2就是20的因数。

(3)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您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倍数与因数就是相互依存的。

2、举例概括教师:请同学们注意,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的就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教师:在自然数中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每个同学都在心中想一个,想好了说给大家听。

学生举例,并说出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

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例子举也举不完,那能不能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来叙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呢?引导学生根据“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表述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如:M÷N=P,M、N、P都就是非0自然数,那么N与P就是M的因数,M就是N 与P的倍数。

A×B=C,A、B、C、都就是非0自然数,那么A与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 与B的倍数。

您能从这些数中挑出两个数,说出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不?3、9、15、21、36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二第1题。

3.下面每一组数中,谁就是谁的倍数,谁就是谁的因数。

16与24与2472与820与54.下面的说法对不?说出理由。

(1)48就是6的倍数。

(2)在13÷4=3……1中,13就是4的倍数。

(3)因为3×6=18,所以18就是倍数,3与6就是因数。

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您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1)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就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就是除数与商的倍数,除数与商就是被除数的因数。

因数与倍数一般指的就是自然数,而且其中不包括0。

倍数与因数就是相互依存的。

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2课时因数与倍数(2)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例2、例3,教材第7~8页练习二第2~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就是有限的,倍数就是无限的;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求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常规学具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说出下列各式中谁就是谁的因数?谁就是谁的倍数?20÷4=5 6×3=18在上面的算式中,6与3都就是18的因数,您知道还有哪些数就是18的因数不?18就是3的倍数, 您知道还有哪些数就是3的倍数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板书课题:因数与倍数(2))二、新课讲授(一)找因数: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我们一起找找18的因数有哪些?学生尝试完成后汇报(18的因数有: 1,2,3,6,9,18)教师:说说瞧您就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教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就是几?最大的就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就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您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教师:您就是怎么找的?举错例(1,2,3,4,6,6,9,12,18,36)教师:这样写可以不?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仔细瞧瞧,36的因数中,最小的就是几,最大的就是几?教师板书:一个数的最小因数就是1,最大因数就是它本身。

3、您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您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您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您能找出来不?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2的倍数有:2、4、6、8、10、16、……教师:为什么找不完?您就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 (生:只要用2去乘1、乘2、乘3、乘4、…)那么2的倍数最小就是几?最大的您能找到不?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与5的倍数。

汇报3的倍数有:3,6,9,12教师:这样写可以不?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您就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5的倍数有:5,10,15,20,……教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2的倍数,3的倍数,5的倍数。

教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就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三、课堂作业1、完成课本第7页练习二第2~5题。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二第6~8题。

四、课堂小结: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您有什么收获呢?板书设计:因数与倍数(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就是有限的,,最小的就是1,最大的就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就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就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作业设计: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3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内容:教材第9页例1,教材第11页练习三第1~2题。

教学目标:1、经历自主探索2与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

2、知道2、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自然数就是不就是2与5的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的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索发现2、5的倍数的特征,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就是不就是2与5的倍数。

教学方法:教法:观察法与操作法。

学法:自主学习、观察活动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彩笔、百数表、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玩个猜数游戏,好不?您们任意说出一个自然数,不管就是几位数,我都能很快的判断出它就是否就是2或5的倍数。

不信可以试试瞧。

学生报数,老师答,同时请大家验证。

师:同学们的眼神里闪现出惊讶的目光。

您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不?学了今天的知识,您们就知道老师猜数的奥秘了。

板书课题:2与5的倍数的特征。

二、新课讲授1、探索5的倍数特征(1)引入百数表。

(2)出示课件: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写出来。

(3)您们找的数与老师找的相同不?(课件出示百数表)(4)观察5的倍数,您有什么发现?把您的发现说给同桌听听。

(5)归纳: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板书:个位上就是0或5的数都就是5的倍数(6)验证: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不?请举例验证。

请您写一个多位数,并且就是5的倍数。

(7)过渡:学习了5的倍数的特征有什么好处?师随机在黑板上写一个数,让学生猜猜它就是不就是5的倍数。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就是5的倍数?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过渡:那172就是几的倍数呢?请同学验证。

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想不想研究?下面我们一起研究2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