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5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1.理解基本概念,如:中体西用、西学东渐、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民主与科学、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等。 2.分析理解每一种新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和 时代意义。 3.采取分阶段整理。即: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 时期。 4.归纳阶段特点和共同点。如:近代向西方学习由器物 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 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点。 5.认识升华和知识拓展。各种新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 与同时代世界比较。中国在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之路 中经历了学习西方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认识 各种新思想对中国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 三民主义(提出:1905年,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4 年,阐释新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年中共七大) 邓小平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 大)
“三个代表”(成为党的指导思想:2002年中共十
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西学东渐、中体西用、维 新思想、民主与科学、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今):毛泽东思想、邓 小平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三个代表”。
开眼看世界(19世纪四五十年代):林则徐、魏源。 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 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
六大)
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小结教案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教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1)内容:①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派之间围绕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和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这三个中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这次论战是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思想的第一次正面大交锋,所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②1901~1905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王朝、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通过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又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③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前期以民权、平等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为指导,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斗争矛头直指儒家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
(2)共同点: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
(3)不足: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未将反封建与其经济基础联系起来。
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
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但绝对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又未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近代前期中国政治思想发展的特点(1)从内容上看:以向西方学习为主要途径,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为主流,其实质是民主和科学。
(2)从主题上看:救亡图存。
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在文学上多有反映,中国的思想界更是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表达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3)从广度和深度上看: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近代前期的思想演变遵循这样的轨迹:技术成果“器物层面〞(师夷之长技和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文化气质等“思想方化层面〞(新文化运动)。
(4)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呈现新旧过渡的特点,如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岳麓版必修3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教案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历程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地主阶级洋务派:指导思想:中体西用,核心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早期维新派: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王韬、郑观应)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和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三民主义。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
前期(1915-1919年)(资产阶级)②提倡新道德,反对就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1919年以后)(马克思主义)二、近代前期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特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由浅而深。
同西方列强侵华扩大,民族危机逐步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逐渐发展的历程相适应。
1、“器物”变革: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实业:创办了第一批近代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开始出现兴办近代工业风气;军事:创办了新式海军,筹划海防,增强了国防力量;教育: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育了一批对西学有认识的人才;外交:设立总理衙门,促进了与外国的交往。
科技:引进一批技术,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
特点: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封建统治。
2、“制度”变革:从甲午中日战争到辛亥革命①主要内容:主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变革旧的封建体制。
②特点:不仅要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政治制度,通过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具体实践:经济基础: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背景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理论基础:西学知识的增长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主张: 政治上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文化上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影响: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促进了人民的觉醒,是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实践活动: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成立同盟会、辛亥革命、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反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历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岳麓版必修三)
“西学为用”(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 4.口号:“自强”、“求富” 5.作用: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海军、创办 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6.局限:由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中体西用”思想不能使中国 走上富强之路。 7.洋务派与顽固派 同:目的(都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异:手段(是否学习西方) 三、早期维新思想 1.背景: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 义的产生。 2.派别: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 3.主张: 最初持“中体西用”的思想,中法战争后,同洋务派 分道扬镳,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民族工商业。 4.作用:对引导知识分子注意力从工商科技(器物)转移到政治 制度方面起了启蒙作用。 5.局限:未形成完整理论,未付诸实践。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概述: 1、“一条主线”: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2、“三大特征”: ①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体现了追求独立、民主和 富强的主题。 ②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到 “思想文化”的渐进过程。 ③西学传播伴随着坚船利炮进行,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被 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④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3、“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②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资产阶级学“制度”。 ③1915年到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 ④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以俄为师”。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维新变法思想 民主共和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 制度 器物 思 想 近 代 化 中国人向西 方学习的渐 进深化过程 也是近代中 国人思想不 断解放的过 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课件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1.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提出的“工商皆本”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2010年北京卷)“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志难专一。
究其极,不无流弊。
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亦得以下逮。
”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A.魏源B.王韬C.宋教仁D.胡适3.(2010年重庆卷)近代重庆总商会会所楹联曰:“登高一呼,直召唤四百兆同胞共兴商战;纵目环球,好凭此数千年创局力挽利权。
”该楹联所反映的主张,最早提出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4.(2010年福建卷)下图为某名人陵墓护栏上镌刻的文字,其含义反映了该名人的社会发展观。
据此判断他是A.顾炎武B.林则徐C.洪秀全D.严复5.(2010年江苏卷)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A.魏源B.李鸿章C.康有为D.孙中山6.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中国“四千余年大梦”是指A.中国事实上沦为西方列强的“夷狄”B.中国构建民主、平等的近代民族国家愿景C.洋务运动“自强”“求富”的强国梦想D.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天下共主”“天朝上国”的迷梦1.(2010年辽宁卷)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2.(2010年福建卷)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
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
1927年,国民党内以蒋介石和汪精 卫为代表的反动势力日益猖獗。他们先后发 动了“清党”反共的“四一二”和“七一五” 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
3、形成
为什么要走一条与俄国
(1)时间:井冈山斗争时期 不同的道路?
(2)表现:探索出中国式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 国政权正确道路的开端。(工农武装割据)
(3)著作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 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4)意义: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失 洋务派 —坚船利炮 —最终破产 败 维新派 —君主立宪 —昙花一现
革命派 —民主共和 —好梦难圆
选择马克思主义成为历史的必然
2、2.早期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1)代表人物:李大钊、_陈_独_秀_
(2)李大钊发表了《_法_俄_革_命_之_比_较_观_》 《_庶_民_的_胜_利__》 (3)《新青年》出版了_“马_克_思_主_义_研_究_专_号_” 李大钊发表_《_我_的_马_克_思_义_观_》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根据亲自调查的材料指出,农 民运动造成了一个空前的农村大革命。农 民从政治上打击地主权利和经济上要求减 租减息乃是农村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势 力的斗争。他对中国农民阶层作了具体分 析,认为农民中有富农、中农、贫农的分 别。富农对革命的态度是消极的,中农的 态度是游移的、只有农村人口的70%的贫 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没有贫农阶 级绝不能完成民主革命。〈报告〉充分估 计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伟大作用,说明 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ppt(岳麓版必修3)课件
第20课
课程标准: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 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 所起的作用。
所谓“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技术知
爱
识、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国
知
识
分
近代中国的生存危机
子
从 梦 幻
中华民族 封建统治 思想文化
李鸿章 曾国藩
【思路引导 】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 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思路引导 】
③早期维新派的代表和观点。
王 韬郑观应
王韬 郑观应
早期维新派是洋务派的支持者进 一步阐明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 斥责顽固派,热忱为学习西方拓 展前进道路。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3、意义:
积极:
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 思潮
B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 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性:
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 传播,没有实践
危机
危机
危机
中
惊 醒
思想观念 变化
开眼看世界 体用之争
维新思想
一、开眼看世界
背景
A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 益加剧
B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
目的
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开眼看世界的倡导者(地主阶级抵抗派)
历史岳麓版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小结课件解读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建设什么样的 党,怎样建设
党
向社会主义
过渡时期得 到进一步发 社会主义本 质的新概括 科学发展观、 和谐社会理论
理
论 比较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 想
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指导革命
和建设, 使中国人
指导改革
开放,使 中国人民
新时期的指导
思想,引领中 国迈向小康社
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并使这种思想的影响从一种社会思潮
演变成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5)维新运动以改良失败而告终,使资产阶级不少人 士放弃君主立宪的奢望,求得以革命手段取得成效。资 产阶级革命派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 民主革命思想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形成三民主义的理论
纲领,并以此指导辛亥革命。
1.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中体 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
“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反抗外来侵略 )
D.反对专制统治
解析:这些思想是在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环境下提出来
的,它们的共同主题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B
理论 三民 比较 主义
毛泽东 思想
邓小平 理论
“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 中共“十六大”
标志性
事件 核心或 精髓
同盟会 中共“七大
成立 民权 主义 ”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中共“十
五大”
解放思想、执政为民、实事 实事求是 求是、与时俱进
理 论 比较 民主主义革 民族独立、 解决的 命道路以及 民主共和、 问题 社会主义改 民众生存 造和建设 1924年发 发展 展为新三 民主义 什么是社会 主义,怎样 建设社会主 义 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五单元精讲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一、西学东渐1、概念:所谓西学,是指近代的西方科学知识、社会知识。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科学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2、背景列强: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加紧对中国侵略;清王朝:腐朽的清王朝被迫向世界开放,加强了同世界的联系;主观努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3、开眼看世界-----------地主阶级抵抗派(19C40—50S)理解“开眼”:率先主动了解西学、学习西方,开启近代西学的第一步背景: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危机出现代表人物: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魏源:放眼世界的先行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内容:军事技术目的:主要:抵御外来侵略; 根本目的:维护清封建统治特点:没有实践,但具有启迪作用,使“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4、中体西用----------地主阶级洋务派(19C60----90S)“中体西用”理解: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指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是根本;“西学为用”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维护封建统治。
总之,即在维护固有的封建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科技文化,维护封建统治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根本目的:维护清封建统治主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学习内容:实用技术—---物质实践:洋务运动(思考: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本质如何?焦点:是否学习西方技术救世变革。
本质:维护封建统治。
)5、早期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最初:持洋务派思想立场;中法战后,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6、维新思潮------------民族资产阶级(19C90S) (甲午战争后)背景:经济:,民族资本主主义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思想:西学知识的广泛传播。
民危: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代表人物及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维新派思想特点:西学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思想特点的原因:根本: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高二(上)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 (共13张PPT)
学习西方,抵御外侮,谋求国家民族的独立、自强
六.思考:如何理解“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 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提示: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并未完成反 封建的历史任务。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后 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历史背景下,资产阶级 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即在思想 文化方面更为彻底地清除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
一、近代前期(1840——1919)西学东渐历程:
思潮 时期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1、“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器”物
2、洋务思潮: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谭、严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A.甲 B.乙 C.丙 D.丁
在近代西学东渐的历程中,中国的政治思想在学习西方时经历的 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 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为奇书。”——陈澧;
评论三:“欲制夷患,必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林昌彝。
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 是:
A、《海国图志》 B、《天演论》
C、《新潮》
D、《青年杂志》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 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该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 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 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 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 (2)根据材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 化持有的偏见。(2分) 偏见: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全面肯定西方文化。(2 分) (3)综合以上材料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一定时期的经济政治决定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
原因: 客观:①儒家思想中的民贵君轻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 ②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 主观:③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思维点拨:原因类问题解题规律: 1.比较类:主观、客观(阻碍、推动) 2.时代特征:经济、政治、思想文化 3.近现代中国:本地、世界 4.根本、直接
探究三:‘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特征
B.创办新式报刊
C.鼓吹民主共和思想
C
D.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
材料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 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 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 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 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 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 法国大革命》 (2)根据材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主题:救亡图存追求民族独立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
探究主题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 思潮 洋务 思潮 维新 思潮 对待传统文化态 主要原因 度 “中体西用” 利用儒家思想 宣传资产阶级 政治学说 对待西方文化 的态度 学习西方 技术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总结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thank
you!
2019/11/5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无论是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能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 想文化。新文化运动则主要侧重于思想领域,强调人的个性 解放,用西方的民主、平等思想对中国的封建传统思想进行 了猛烈地抨击,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后来宣传 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成为了无产阶级拯救国家、改 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五四运动以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了 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理性思考] 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在思想上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并不彻底,并没有撼动封建思想 的主导地位。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单纯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封 建思想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作为社会主 流思想的地位。
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遗漏之处要补全,错别字要纠正,过于潦草的字要写清楚。同时,将自己 对讲课内容的理解、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这样,可以使笔记变的更加完整、充实。 • 三、课后“静思2分钟”大有学问 • 我们还要注意课后的及时思考。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在心中快速把刚才上课时刚讲过的一些关键思路理一遍,把老师讲解的题目从题意到解答整个过 程详细审视一遍,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轻而易举地掌握一些关键的解题技巧。所以,2分钟的课后静思等于同一学科知识的 课后复习30分钟。
二、比较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1.相同点: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都属于 资产阶级性质的反封建斗争,其根本目的都是要求在中国发 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2.不同点 (1)在方法上都是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但其主张各有侧重: 维新变法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挽救民族危 亡;辛亥革命则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共和制度,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历史必修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
第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及理论成果第课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比较表二、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特点1、主题: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内容、广度与深度:学习西方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层面的过程;3、方向:从学习西方(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4、过程: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是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三、康梁维新思想特点和原因是什么?如何评价?1.特点:西学中的有关政治学说与儒学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
2.原因:(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2)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践的产物。
(3)儒家思想仍居正统地位,可以减少变法阻力。
3.评价:(1)进步性:在于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深刻地触及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的冲击了传统的封建主义思想,也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的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在于反对封建制度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找根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就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走向失败。
四、如何全面认识新文化运动?1、原因:政治、经济、思想2、标志、领导人、主要阵地、活动基地陈独秀---运动的发起人,最早提出“民主”与“科学”蔡元培---北大校长,提出“兼容并包”的方针李大钊---在中国最早举起社会主义大旗鲁迅---批判封建礼教最猛烈的代表胡适---最早在中国提倡白话文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4、内容:新文化运动分前后两个阶段。
岳麓高二(上)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复习课件 (共13张PPT)
思潮 时期 派别 代表人物
核心主张
1、“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潮: 鸦片战争前后 地主阶级抵抗派
林、魏;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器”物
2、洋务思潮:19世纪60-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维新思潮: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梁、谭、严等; 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提高、 深化的过程。
三、历次思潮的背景 结果(影响、评价):一分为二
四、近代前期两次思想解放的共同因素、共同影响
共同因素:1、政治:列强侵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民族资产阶级的不断发展 3、思想:西方文化的不断传入 4、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大批人才 共同影响:略
小试身手
1.判断:维新派和洋务派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是“殊途同归”。( )
提示: ×
内容 目的
维新派 西方政治制度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洋务派 西方先进技术 维护封建制度
2.判断: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提示:√ 新文化运动只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没有摧毁封建思想的统治地 位。
A.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B.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同儒家思想相结合 C.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 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 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 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 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某班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 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时,看到其中有这样一句话: “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们 对这句话中“变”的内涵产生了争议:甲说:变就是要变革教育 制度。乙说:不对,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政治制度。丙说:不对, 这里的变是要变革思想观念。丁说:你们都不对,这里的变是要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他们中有一人的观点是 正确的,他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第1讲西学东渐与新文化运动【高考链接】一、选择题1.(2007海南高考)“欲人诵经史、明大义,以敦君臣父子之伦也。
虽机警多智,可以富国强兵,或恐不利于社稷。
”这段话应该是A.洋务派抨击维新派的言论 B.维新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C.顽固派抨击洋务派的言论 D.维新派抨击顽固派的言论2.(2008江苏,7)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 D.严复解析:D 题目所给的漫画是讽刺达尔文的进化论的,而严复是将进化论引入中国的第一人,是该理论的坚定的支持者。
3.(2008上海历史,A组12)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解析:D. 戊戌政变是慈禧太后发动的,其间屠杀了包含谭嗣同在内的著名的“戊戌六君子”,因此D项符合题意要求。
4.(2008年广东文基,23)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做过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解析: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C项符合题干要求。
A、D项表述错误,B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
5.(08海南历史,19)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B.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D.取得了彻底成功解析:A。
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
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
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
故选A6.(2008年广东文基,24)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这预示着新文化运动A.纯粹是一场学术文化运动B.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C.旨在推翻当时的共和政体D.以陈独秀的右倾思想为指导答案:B 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宣称“批评时政,非其旨也”,可以看出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实质,B项符合题干要求。
A、C 、D项表述错误。
7. (2008年广东单科,6)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
”该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胡适解析:A康有为(1858-1927)前期主张维新变法,在守旧派眼中是“太新”;后期是保皇党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反对革命,主张保留君主,在革命派眼中是“太旧”。
梁启超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时,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反对袁世凯,思想比较能“与时俱进”。
D胡适(1891-1962),显然对不上“自戊戌以来”这几个字。
8.(08海南历史,16)光绪二十四年(1898)五月,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从“中体西用”的角度论述了科举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这表明他()A.在戊戌变法初期思想趋于保守B.认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在教育改革方面与洋务派观点一致D.所说的“体”和“用”与洋务派不同解析:D解题关键是注意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他们宣扬的思想应是为资本主义服务,因此他要求的科举制度改革,建立新式学校,主要是为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传播服务,因此他所说的“中体西用”与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本质是不同的。
故选D9.(2009年上海历史,15)下列晚清时期的言论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扶清灭洋”D.“轮车、电邮、机械、百出夷人亦妖术也”【解析】A是鸦片战争后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代表人物魏源的主张,B是洋务派的主张,C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材料中的人物穿着清朝服饰,体现了清朝的封建顽固派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抵制,故正确答案应该是D。
【答案】D10.(2009年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
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解析】“兴商务”“必自上海始”,体现了上海商贸业的发达;上海为“中西总汇”,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位。
A、C、D在材料中均没有反映或反映不充分。
【答案】B11.(2009年广东文基,23)近代某思想家说:“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革命未成,而国大涂炭,则民权自由,且不可得也。
”这位思想家主张()A.民主共和B.改良维新C.暴力革命D.君主专制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这位思想家主张变法,实现民权自由,但却反对革命,可知其为维新派代表。
【答案】B12.(2009年天津文综,4)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
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A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是康有为思想的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
【答案】D13.(2009年浙江文综,18)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解析】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
因此应选择C。
【答案】C14. (2009年广东历史,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
”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B.民权C.西学D.科学【解析】西学的传播应该始自明末清初,大力倡导科学的是新文化运动中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梁启超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他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应该是西方的民权。
【答案】B15.(2009年全国文综一,18)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
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
”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批判封建皇权B.反对尊孔复古C.捍卫《临时约法》D.倡导科学精神【解析】从材料中的“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可以看出李大钊反对尊孔复古。
【答案】B16.(2009年上海历史,20)1915年,陈独秀在某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了一篇激情喷涌的文章,称“青年如初春,如朝日……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
”刊发该文的杂志是()A.《新青年》B.《少年中国》C.《青年杂志》D.《每周评论》【解析】此文出自陈独秀为《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从1916年9月起《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青年杂志》的创刊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敬告青年》一文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
【答案】C17.(2009年福建文综,16)右图是一份报纸的号外,从中可获取的准确信息是()A.开国人创办政论性报刊之先河B.使用白话文报道新闻C.抨击国民政府失败的外交政策D.表明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解析】此题目抓住关键信息民国八年五月五日即1919年5月5日,此题可以用排除法:A不符合史实政论性报刊清末早已有之,C抨击的是北洋政府而不是国民政府,D项五四运动中能够表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应该要到6月初上海等地的工人罢工参与运动。
【答案】B18.(2009年海南历史,16)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解析】题干反映了一战后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视角的变化。
“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实际上指出了当时人们对西方制度的失望,“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说明了当时思想界出现了要求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的呼声。
而导致这些变化的根源在于“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即一战的影响。
【答案】D19.(2009年宁夏、辽宁文综,32)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解析】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答案】A20.(2009年山东文综,27)(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三字经》(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6分)材料三表3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据黄爱平等《西学与清代文化》(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