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考察考生对于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处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下面将从物理实验中常见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高考物理实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仪器与设备类实验1. 来回摆动实验:通过测量摆动次数和测量时间的关系,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重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电流强度和电阻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强度,得出电流强度与电阻大小的关系。
3. 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实验:借助鞍形磁铁和直流电流,观察电流通过导线时受到的磁力的方向和大小。
4. 平抛实验:通过测量平抛物体的射程和发射角度,研究射程与初速度、发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5. 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电压和电流值,得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
6. 能量守恒实验:通过物体在匀加速度下运动的实验,研究动能、势能、摩擦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二、光学类实验1. 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透镜的像的关系。
2. 物体在凹透镜中成实像的条件实验:借助凹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凹透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凹透镜的像的关系。
3. 球面镜成像实验:借助凸透镜和物体,观察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距离和物体与凸球面镜(或凹球面镜)的像的关系。
4. 光的折射实验:借助折射板或者折射器,观察光通过折射板或折射器时的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5. 斑点实验(杨氏实验):利用光的干涉现象,通过一条单缝形成的干涉条纹,研究衍射和干涉的原理。
6. 玻璃棒全反射实验:借助玻璃棒和光源,观察光通过玻璃棒时的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
三、电学类实验1. 欧姆定律的验证实验: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测量电流和电压,验证欧姆定律的成立。
2. 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实验:通过实际测量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电阻值,验证串联电阻与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公式。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考点内容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十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十三: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理论基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若v2-v1=v3-v2=v4-v3=…,则说明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该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K =∆∆=∆∆=11t v t v a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 s 打一次点.工作条件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00v 交流电(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了时间和位移)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设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为S 1、S 2、S 3…(1)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3.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和速度(1)逐差法如图实-1-1所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6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根据△s=aT 2同理如236253aT s s s s =-=-即为所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求各点的瞬时速度v v t =2(2)V-t 图象法根据: v v t =2,求出各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 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高考物理实验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实验总结:探究物体的材质对热传导的影响引言:热传导是热能在物体之间传递的过程,对于理解热传导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质物体对热传导的影响,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来分析不同材质物体的传热特性。
实验方法:1. 准备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金属、木材和塑料等),以相同尺寸的圆柱体为例。
2. 使用温度计测量初始温度,并记录下来。
3. 点燃蜡烛,将物体一端置于火焰上,火焰让物体受热。
4. 同时使用温度计记录下物体另一端的温度变化情况。
5. 持续记录温度,在温度达到平衡后停止记录,即两端温度差值较小。
6. 分析数据,比较不同材质物体的传热特性。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金属材质的物体传热速率最快,温度上升迅速。
2. 木材材质的物体传热速率次之,温度上升较慢。
3. 塑料材质的物体传热速率最慢,温度上升最缓慢。
实验讨论:以上结果与我们的研究预期基本一致。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由于其内部存在大量自由电子,热能很容易通过导热传递。
而木材、塑料等非金属材质由于其分子结构不同,其导热性较差,热能传递缓慢。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选择金属作为导热材料,以确保高效传热。
实验误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误差的,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主要误差有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平台不稳定:实验台的晃动会影响温度的测量准确性。
2. 温度计的精度与读数误差:温度计精度不高或读数误差可能导致温度的误差。
3. 不同材质物体的吸热性不同:虽然我们在实验中选择了相同尺寸的物体,但它们可能吸收的热量并不相同,这也导致了一定的误差。
实验改进方案:为了减小误差并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改进方案:1. 改进实验平台:使用稳定的实验台,使实验中的物体不易晃动。
2. 使用高精度温度计:使用精度较高并进行校准的温度计,以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3. 控制吸热的一致性:针对不同材质物体的吸热特性,可以在实验设计中控制不同材质物体吸热的一致性,以减小误差。
高考物理动量实验总结(实用10篇)
高考物理动量实验总结第1篇探究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摘要: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环节确实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是导致实验教学薄弱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在新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强调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实验过程,使理论和实验密不可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没有实验,物理教学的目标将成为空谈。
因此针对物理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有良好的对策和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以此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做好铺垫。
因此,需要改进和加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出更好的实验教学方案,针对上述我们调查得到的问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一、从教学资源入手,改善观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一)转变观念1.改变传统的社会观只有学校的管理人员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才能在教育经费投入、相应课程的设置、人事、师资等方面充分考虑到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需要,满足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需要。
同时加强素质教育推行,改变传统的只关注学生成绩与升学率观念。
这样才能给教师一个广阔的发挥专业知识的自由空间,认真地投身于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中去,在教学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2.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老师只是把物理实验教学作为讲解授知识、学生加深印象的辅助教学手段。
因此,就会出现忽视物理实验教学,或者学生不做实验,直接讲解物理理论,得出最终的结论。
这样必然使学生失去独立观察、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自主得出结论的过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功能。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在实验课上教师惟恐学生实验不会做,故用大量时间讲解的原理、步骤、仪器的选取等所有的细节,最后只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进行一个机械的操作,其结果是学生成了一个动手操作机器。
如想正确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要求教师在几个环节上注意:A、实验前认真准备,通过简短的启发诱导,讲情要点,注意事项,精炼地做些演示,促使学生领会实验意图。
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总结归纳一、引言高考物理实验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物理科目所必须参与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水平。
本文将总结归纳高考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实验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对广大高考学生有所帮助。
二、重要性高考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高考中,物理实验成绩占有一定的比重,优秀的实验成绩能够为考生们争取更高的总分。
三、注意事项1. 实验前的准备:在进行实验前,学生们应该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并准备好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2. 安全注意: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学生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佩戴实验室必备的防护用品,如安全眼镜、实验服等。
在操作过程中,应保持实验区域整洁,不乱丢杂物,注意手部清洁,并注意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等意外情况。
3. 数据记录:实验中需要准确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学生们在记录数据时应注意单位的标注和数据的精确性,以免出现误差。
四、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 实验结果与理论不符: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不一致的情况。
学生们首先应仔细检查操作步骤是否正确,实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如确认无误后,可以考虑实验设备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实验材料是否有污染等原因,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2. 实验中遇到难题:有时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实验方案设计不当等。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讨论,寻求帮助和建议。
同时,多加练习和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
3. 时间安排不合理:为了保证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学生们需要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高考物理实验是高考物理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旨在考察考生在实际实验操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实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实验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知识:防护措施、急救处理等。
(2) 基本实验操作:使用仪器、设备的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实验操作误区。
(3) 基本实验仪器:量规、天平、时钟等的使用、读数、精度等。
2. 电学实验:(1) 串、并联电路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电势差、电阻的关系。
(2) 麦克斯韦电桥:测量电阻和电阻比率。
(3) 欧姆定律:电压、电流、电阻的关系。
(4) 伏安特性曲线:不同元件的伏安关系,如电压-电流特性曲线、电流-电阻特性曲线等。
3. 光学实验:(1)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
(2) 焦距的测量:利用透镜成像原理,测量透镜的焦距。
(3) 立体显示器原理:分析光的透射和反射规律,了解立体显示原理。
(4) 光的全反射:全反射角的计算和应用。
(5) 物体像的位置:使用反射和折射知识,确定物体像的位置。
4. 力学实验:(1) 简谐振动:悬挂弹簧的周期、频率、振幅和弹性势能的关系。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加速度的关系。
(3) 线性热膨胀:测量不同材料在加热时的线膨胀系数。
(4) 滑动摩擦力:用小车和斜面进行实验,测量滑动摩擦系数。
(5) 频率与长度的关系:使用琴弦等不同长度的弦线,测量音频的频率。
5. 热学实验:(1) 热传导:利用不同材料导热速度的实验测量。
(2) 热膨胀:利用热胀冷缩原理,测量不同材料的线膨胀系数。
(3) 比热容的测量:利用加热和冷却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4) 热平衡:利用热平衡条件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6. 声学实验:(1) 声音传播速度:使用共振管或真空法测量声音传播速度。
(2) 音叉频率测量:利用共振法或频率计测量音叉的频率。
(3)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差异。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第一部分:高考物理实验综述高考物理实验综合总结测试站点内容实验一:研究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索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等四边形法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索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量金属电阻率实验八:绘制小电珠V-A特性曲线实验九: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多用电表练习使用实验11:传感器的简单使用实验实验1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十三:用油膜法估算分子大小匀速直线运动实验研究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点状计时器,学习用点状纸带学习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匀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可以用纸带测量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
2.实验原理1。
理论基础。
同一连续时间内不同时间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分别为v1、v2、v3。
如果v2-v1=v3-v2=v4-v3=,则意味着物体在同一时间内的速度增量相等,这意味着物体在匀速直线运动。
avv1tt12.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功能:计时仪表,每0.02秒打一次点.工作条件电磁打点计时器:4 ~ 6V交流电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00v交流电(3)纸带上打点的意义:表示在不同时间连接到纸带的物体的位置。
(记录时间和位移)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
让两个相邻点之间的位移为S1、S2和S3。
(1)如果S2-S1=S3-S2==SN-SN-1=0,那么物体以匀速直线运动。
(2)如果S2-S1=S3-S2==Sn-Sn-10,那么物体以变速直线运动。
3.物体加速的方法和速度(1)循序渐进如图-1-1所示,相邻两个计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6之间的时间间隔。
2t,根据s=aTs4s1(s4s3)(s3s2)(s2s1)3aT2与s5相同s2s6s33aT2也就是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2)采用平均速度法计算各点的速度和瞬时速度vtv。
2(2)垂直t成像法根据:vtv,计算每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然后制作v-t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2013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详细总结解析
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秘诀:“想”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A(成功)=X(艰苦的劳动)十Y(正确的方法)十Z(少说空话多干实事)(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每一题中要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物理学习的核心在于思维,只要同学们在平常的复习和做题时注意思考、注意总结、善于归纳整理,对于课堂上老师所讲的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并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这样,同学们一定就能笑傲考场,考出理想的成绩!对联: 概念、公式、定理、定律。
(学习物理必备基础知识)对象、条件、状态、过程。
(解答物理题必须明确的内容)力学问题中的“过程”、“状态”的分析和建立及应用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把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的前提是先规定正方向。
答题技巧:“基础题,全做对;一般题,一分不浪费;尽力冲击较难题,即使做错不后悔”。
“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
“该得的分一分不丢,难得的分每分必争”,“会做⇒做对⇒不扣分”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能只记结论,还须弄清其中的道理,知道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由来。
受力分析入手(即力的大小、方向、力的性质与特征,力的变化及做功情况等)。
再分析运动过程(即运动状态及形式,动量变化及能量变化等)。
最后分析做功过程及能量的转化过程;然后选择适当的力学基本规律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讨论。
强调:用能量的观点、整体的方法(对象整体,过程整体)、等效的方法(如等效重力)等解决 Ⅱ运动分类:(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和运动学条件及运动规律.............)是高中物理的重点、难点 高考中常出现多种运动形式的组合 追及(直线和圆)和碰撞、平抛、竖直上抛、匀速圆周运动等 ①匀速直线运动 F 合=0 a=0 V 0≠0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为零或初速不为零,③匀变速直、曲线运动(决于F 合与V 0的方向关系) 但 F 合= 恒力④只受重力作用下的几种运动:自由落体,竖直下抛,竖直上抛,平抛,斜抛等⑤圆周运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最低点和最高点);匀速圆周运动(关键搞清楚是什么力提供作向心力) ⑥简谐运动;单摆运动; ⑦波动及共振;⑧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的机械运动区别) ⑨类平抛运动;⑩带电粒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带电粒子在f 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Ⅲ。
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考点汇总(实用)
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考点汇总(根据考试大纲归类)一,考点内容 ;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 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同时练习使用螺旋测微器)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 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 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二,考纲说明: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三,试验分类: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含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电火花220v 交流电,它每隔0.02s 打一次点(电源频率是50Hz )。
2.由纸带判断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求任一计数点对应的即时速度v :2Ts s 1)(n n ++==v v n ;如Ts s v 2322+=(其中T =5×0.02s=0.1s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 (1)利用上图中任意相邻的两段位移求a :如223Ts s a-=(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T 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求⇒++=⇒===3a a a a 3Ts -s a ;3Ts -s a ;3Ts -s a 321236322522141()()23216549Ts s s s s s a ++-++=(3)用v-t 图法:即先根据2Ts s 1)(n n ++=n v ;求出打第n 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再求出各点的即时速度,画出如图的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即加速度。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实验题主要涉及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以下是对高考物理实验题常见知识点的总结:一、实验原理1. 光线的反射定律:根据光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解决反射实验中的求光线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的问题。
2. 线性插值法:在实验中,用已知曲线上两点的结果线性插值,求得其他点的结果。
3. 摩擦力的测量:根据摩擦力的定义和滑动摩擦力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求解滑动摩擦力。
4. 弹性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通过测量弹簧在不同受力下的伸长量,根据胡克定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5. 容器中气体的状态方程:利用波义耳定律、查理定律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求解气体的状态参数和气体的状态方程。
6. 定量分析:通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解反应物的溶液浓度、物质的摩尔数和反应物的摩尔比等。
7. 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测量: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8. 电容器的存储能量:通过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的平方之间的关系,求解电容器的电容量和存储能量。
二、实验器材的使用1. 摆的实验装置:利用摆的实验装置进行周期的测量和求解。
2. 刻度尺和卡尺的使用:利用刻度尺或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和求解。
3. 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利用电池、电流表和电压表构建电路进行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和求解。
4. 万用表的使用:利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5. 定时器的使用:利用定时器进行时间的测量和求解。
三、实验步骤1. 实验装置的搭建和调整:根据实验要求,合理搭建实验装置,并进行调整,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正确性,检查实验用品和试剂的质量和数量。
3. 实验过程的操作技能:包括物理量的测量、数据的记录和计算等。
4. 实验结束时的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和处理,绘制实验曲线、制作实验报告等。
四、实验数据的处理1. 数据的有效性判断: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要求,判断实验数据的有效性,排除异常值干扰。
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大总结
探究性实验的要求
明确实验目的,能正确选择实验方法, 选择相应的实验器材,显现观察到的物理现 象,测量某些物理量,作进一步定量分析。 要求通过归纳推理,在实践动手和分析 结合的过程中,能领会典型的基本研究方法, 培养对问题研究、探索的能力。
看看例题
设计性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运用已掌握的物理规律、 实验方法,选择熟悉的仪器、器材等,独立设 计新的实验方案。 设计方案包括理解实验原理,选择和配置 合适的实验方法、实验器材,安排正确的实验 步骤,设计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客观的 误差分析方法,最后给予总结和评价。 高考可以考查其中的几个方面
教材学生分组实验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会用描点法描出平抛运动轨迹 --掌握利用轨迹计算平抛运动初速度的方 法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子元件 --掌握多用电表测电压、电流、电阻的方 法 --欧姆表中电源的正、负极和红、黑表笔 正、负插孔区别 --二极管理符号及正、负极和导电性能 传感器的简单应用 --半导体光敏元件和热敏元件在电路中的 控制作用
测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如何减小误差 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几种测量原理公式的理解 --处理数据方法:公式法和图象法 --误差分析及结果 测定玻璃的折射率 --如何确定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 --计算的方法
测量性实验的要求
1、明确被测物理量的含义 2、懂得实验原理 3、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了解所有仪器、器材的规格、性能 --会安装和调试整个实验装置 --选择合理的实验步骤 --正确进行数据测量 --能分析和排除实验中常出现的故障 4、妥当处理实验数据 5、对实验结果能科学地进行误差分析
设计性实验步骤中的几个主要环节
1、实验原理的选择和确定 --根据实验的目的:要做什么 --解决问题的依据:用何规律 一旦实验原理确定下来,就可根据实 验目的及问题的依据,选择实验方法,拟 定实验方案。
高考物理重点实验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重点实验总结归纳高考中物理实验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实验成为物理考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并培养科学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
本文将总结归纳高考物理的重点实验,为考生提供参考。
一、光电效应实验光电效应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现象,也是量子物理学的重要基础。
高考中关于光电效应的实验,重点考察与实验装置有关的知识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确定光电发射规律,以及光电势、阈光频率等参数的测量。
二、牛顿环实验在光的干涉现象中,牛顿环实验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之一。
通过牛顿环实验,可以研究光源的几何性质、干涉条纹的形成与特点,以及通过干涉条纹测量薄膜厚度等相关知识。
在实验中,要注意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干涉条纹清晰可见,并且善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是力学中简谐振动的典型实例,也是物理考试中经常涉及的实验之一。
通过弹簧振子实验,可以研究弹簧振子的振动特性,如周期、振幅与劲度系数的关系等。
在实验中,要注意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并确定振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四、扭摆实验扭摆实验是力学中涉及扭转振动的实验,通过扭摆实验可以研究扭摆的振动特性和扭转系数的测量。
实验中要注意用简谐振动的基本原理进行实验分析,探究扭摆的周期与扭转系数、振动角度的关系。
五、电流测量实验电流测量是电学中的基本实验之一,也是高考中常见的实验内容。
通过电流测量实验,可以掌握电流计的使用方法,学习电路的连接和搭建,以及测量电源电动势、电阻等电学量的方法。
实验中要注意准确测量电流的大小,并掌握电流计的量程选择和测量误差的估算。
六、焦距测量实验焦距测量实验是光学中的基本实验之一,掌握焦距测量方法是高考物理的重点。
通过焦距测量实验,可以学习光学透镜的特性以及焦距的确定方法。
实验中要注意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线准直并清晰聚焦,准确测量透镜的焦距。
综上所述,高考物理实验的重点主要包括光电效应、牛顿环、弹簧振子、扭摆、电流测量和焦距测量实验。
高考物理实验常识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常识归纳总结高考是每个学生都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其中物理科目的实验部分对于学生来说往往是比较棘手的。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下面我将对高考物理实验常识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参考。
一、实验基本原理与步骤1. 实验基本原理高考物理实验涵盖了电学、力学、热学、光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进行实验时,需要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原理,掌握实验装置的结构、功能以及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 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前,首先需要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注意的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步骤操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注意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二、常见实验项目1. 交流电的测量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使用交流电表、电流表以及电压表等仪器进行测量。
此外,还需要掌握交流电的有效值和电压相位的计算方法,以及交流电源的连接方式和实验电路图的理解与搭建。
2. 镜子成像实验在镜子成像实验中,我们需要掌握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焦距的测量方法,以及像的放大与缩小关系的计算。
3. 弹簧振子实验弹簧振子实验是力学实验中常见的一种实验项目。
我们需要了解弹簧振子的周期与振动频率的计算方法,以及与质量、弹性系数等因素的关系。
4. 热传导实验在热传导实验中,我们需要使用热导仪等仪器来测量物体的热导率。
同时,还需要了解热传导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实验装置的组装与调试。
5. 光的衍射实验光的衍射实验需要用到单缝衍射和双缝衍射的实验器具。
我们需要掌握衍射现象的观察以及波长计算的方法,以实现对光的衍射实验的理解和实施。
三、常见实验误差及排除方法1. 仪器误差在实验中,仪器误差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为了减小仪器误差,我们可以选择精密仪器进行测量,尽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 操作误差操作误差是指操作者在进行实验时出现的失误。
为了减小操作误差,我们需要熟悉实验步骤,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
高考2013物理实验大全
高考(2013)物理实验大全实验1误差、有效数字、长度的测量实验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3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4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实验5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6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7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实验8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9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的等势线实验10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11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12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实验13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14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实验15传感器的简单应用实验16练习使用示波器实验一1.关于测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量长度要有估计数字,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C.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D.为了减小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解析】估计数字只有一位,故选项A错.【答案】 A2.用某刻度尺测得的某物体的长度为0.623m,则该工具的精确度为() A.1m B.0.1m C.0.01m D.0.001m【解析】据读数规则,最后一位为估读,可知精确度为0.01m.【答案】 C3.准确度为0.1mm的游标卡尺,游标卡尺刻度总长度为9mm,若其最末一个刻度线与主尺的44mm刻度线对齐,则游标尺的第5条刻度线所对着的主尺刻度为() A.35.0mm B.39.5mm C.43.4mm D.35.4mm【解析】游标尺上每刻度为0.9mm,第5条刻线与最末一条刻线的距离为0.9×5=4.5mm,所以第5条刻线对齐的是与44mm差4.5mm的刻度,故为39.5mm.【答案】 B4.(2009·江苏苏州中学测试)用某精密仪器测量一物件的长度,得其长度为1.63812cm.如果用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________cm,如果用50分度的卡尺来测量,则其长度应读为________cm.【解析】最小刻度为mm的米尺精确到1mm,即0.1cm,但有一位估读,因此读数为1.64cm;50分度的卡尺没有估读,精确到0.02mm,即0.002cm,故其长度应为1.638cm.【答案】 1.64 1.6385.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mm.【解析】29mm+8×0.1mm=29.8mm.【答案】29.86.(2007·天津卷)一种游标卡尺,它的游标尺上有50个小的等分刻度,总长度为49mm,用它测量某物体长度,卡尺示数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cm.【解析】41mm+10×0.02mm=4.120cm.【答案】 4.1207.现用最小分度为1mm的米尺测量金属丝长度,如图所示,图中箭头所指位置是拉直的金属丝两端在米尺上相对应的位置,测得的金属丝长度为________mm.在测量金属丝直径时,如果受条件限制,身边只有米尺1把和圆柱形铅笔1支.如何较准确地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请简述测量方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毫米刻度尺的读数;放大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本题是一道考查考生基本素质的基础题目.观察本题图示,注意金属丝的起点不在“0”处,所以测得金属丝的长度为:982.0mm -10.0mm=972.0mm由于一根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用mm刻度尺不易测量,故采用放大法测量:在铅笔上紧密排绕N匝金属丝,用毫米刻度尺测出该N匝金属丝的长度D.由此可以算出金属丝的平均直径为D/N.【答案】见解析8.图中给出的是利用游标卡尺测量某一物体长度时的示数,此示数应为________.【解析】29mm+14×0.05mm=29.70mm,最后一位数字虽然是零,但它代表精确程度,是计算中得出的,不能省略不写.【答案】29.70mm9.(2009·河北石家庄)(1)测量玻璃管内径时,应该用如图(甲)中游标卡尺的A、B、C三部分的________部分来进行测量(填代号).(2)图(乙)中玻璃管的内径d=________mm.【解析】(2)5mm+5×0.05mm=5.25mm.【答案】(1)A(2)5.2510.(2008·高考海南物理卷)某同学用螺旋测微器测量一金属丝的直径,测微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金属丝直径的测量值为________mm.【答案】 2.793(在2.791~2.795mm之间都可以)11.(1)用刻度尺和直角三角板测量一圆柱体的直径,方法如右图所示,此圆柱体的直径为()A.2.5cm B.2.0cmC.2.00cm D.2.05cm(2)用游标为5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定某圆筒的内径时,卡尺上的示数如图所示,可读出圆筒的内径为________mm.【答案】(1)C(2)53.1012.(2008·高考四川理综卷)一水平放置的圆盘绕过其圆心的竖直轴匀速转动,盘边缘上固定一竖直的挡光片.盘转动时挡光片从一光电数字计时器的光电门的狭缝中经过,如图甲所示.乙为光电数字计时器的示意图.光源A中射出的光可照到B中的接收器上,若A、B 间的光路被遮断,显示器C上可显示出光线被遮住的时间.挡光片的宽度用螺旋测微器测得,结果如图丙所示.圆盘直径用游标卡尺测得,结果如图丁所示,由图可知(1)挡光片的宽度为________mm ;(2)圆盘的直径为________cm ;(3)若光电数字计时器所显示的时间为50.0ms ,则圆盘转动的角速度为________弧度/秒(保留3位有效数字).【解析】 (1)螺旋测微器的固定尺上读数为10mm.可动尺上的读数为24.3,其中最后一位是估读数字,其大小读2、3、4都正确.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mm ,则挡光片宽度为L =10mm +24.3×0.01mm =10.243mm.(2)游标卡尺为20分度,其精确度为0.05mm.固定尺读数为242mm.游标尺读数为4,圆盘直径R =242mm +4×0.05mm =242.20mm =24.220mm.(3)因显示时间t =50.0ms ,则转动角速度ω=v R =L tR≈1.69rad/s. 【答案】 (1)10.243 (2)24.220 (3)1.6913.在一些实验中需要较准确地测量物体转过的角度,为此人们在这样的仪器上设计了一个可转动的圆盘,在圆盘的边缘标有刻度(称为主尺),圆盘外侧有一个固定不动的圆弧(称为游标尺).如图所示(图中画出了圆盘的一部分和游标尺).圆盘上刻有对应的圆心角,游标尺上把与主尺9°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10格.试根据图中所示的情况读出此时游标上的零刻度与圆盘的零刻线之间所夹的角度为________.【解析】 因为游标尺上把与主尺上9°对应的圆心角等分为10格,所以,将精确度为0.1mm 的游标尺的原理和读数方法迁移到这里,就可得到该游标尺的精确度为d ′=(1/10)°=0.1°,主尺上的整数部分为19°,游标尺上的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上的26条刻度线相重合,则其小数部分为7×0.1°=0.7°,故总的读数为19°+0.7°=19.7°.【答案】 19.7°14.有一根横截面为正方形的薄壁管(如图所示),现用游标为20分度(测量值可准确到0.05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外部的边长l ,卡尺上部分刻度的示数如下图甲所示;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其壁厚d 的情况如下图乙所示.则此管外部横截面边长的测量值为l =________cm ;管壁厚度的测量值为d =________mm.【答案】 2.440 1.00015.某同学使用20分度的游标卡尺测量一物体的尺寸,而另一同学却故意遮挡住了一部分刻度,使其只能看到游标卡尺的后半部分,如图所示,问该同学还能得到的物体的尺寸大小吗?说说你的观点.【答案】能得到物体的尺寸大小.由图可知,游标尺的第7条刻度线与主尺上2.7cm的刻度线正好对齐,而20分度游标尺每一刻度的长度为0.95mm,故7个刻度的总长度为7×0.95mm=6.65mm,游标尺上“0”刻度线所对主尺的长度即为测量值,l测=27mm-6.65mm=20.35mm.实验二1.(6分)(2009·高考山东理综)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该实验,下列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要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答案】(1)bcd(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2.(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可减小实验误差() A.使用弹簧秤拉橡皮条时不应超过其量程,且使用前要校准零点B.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C.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D.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要尽可能远些【解析】对选项B,第一个弹簧秤有可能超过量程而损坏;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只要不过大或过小就行,故选项C错;D项中可以更准确的确定拉力方向,故选AD.【答案】AD3.(6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条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在这两次拉伸中() A.只要求将橡皮条拉到相同的长度B.要求将橡皮条沿相同的方向拉到相同的长度C.将弹簧秤拉到相同的刻度D.将橡皮条和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解析】在这个实验中用橡皮条在拉力作用下发生的变化来反映作用效果,橡皮条的变化包括伸长方向和伸长量两项,用伸长方向反映橡皮条所受合力的方向,用伸长量反映合力的大小,仅用一项不完整,故B正确,A、C错误,如果两次拉动时使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位于同一位置,橡皮条两次的伸长方向和伸长量一定相同,因此D选项正确.【答案】BD4.(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关于操作步骤先后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先测量原长,后竖直悬挂B.先竖直悬挂,后测量原长C.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无影响D.先后顺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弹簧的自重【解析】由于弹簧自身有重力,悬挂时的长度大于水平放置时的长度,所以测量其竖直悬挂时的长度为弹簧原长.【答案】BD5.(6分)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B.弹簧的弹力总是同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C.弹簧的弹力总是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成正比D.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解析】由实验探究得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故只有D项正确.【答案】 D6.(6分)(2009·西城区模拟)某同学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实验.他先把弹簧平放在桌面上使其自然伸长,用直尺测出弹簧原长L0,再把弹簧竖直悬挂起来,挂上砝码后测出弹簧伸长后的长度L,把L-L0作为弹簧的伸长量x.这样操作,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最后画出的图线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一个()【解析】原长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设误差为Δl,弹簧的实际伸长量x′=x-Δl,弹力与伸长量成正比,即F=k(x-Δl).所以最后的图线是C.【答案】 C7.(6分)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有两细绳套,如图所示,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之伸长.到达某一位置O时需记下________、________,描下________,再用一个弹簧秤勾住细绳套把橡皮条拉长,使结点达到位置________,再记下弹簧秤的读数________.【答案】(1)两弹簧秤的读数两细绳的方向结点O的位置O点细绳的方向(前两空的顺序可以交换)8.(6分)下面列出的措施中,有利于改进实验结果的是() A.橡皮条弹性要好,拉到O点时拉力应适当大些B.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C.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D.拉橡皮条的绳要细,而且稍长一些【解析】拉力“适当”大些能减小误差;而夹角“尽量”大些,则使作图误差变大;橡皮条等“贴近”木板,目的是使拉线水平;绳子细长便于确定力的方向.【答案】ACD9.(6分)如图所示,使弹簧测力计②从图示位置开始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在此过程中,保持结点O的位置不变,保持弹簧测力计①的拉伸方向不变.那么,在全过程中关于弹簧测力计①、②的示数F1和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B.F1减小,F2增大C.F1减小,F2先增大后减小D.F1减小,F2先减小后增大【解析】由于结点O的位置不变,所以F1和F2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均不改变,即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不变.由于弹簧测力计①的拉伸方向不变,所以,F1的方向不变,即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F1)所在的直线不变.当弹簧测力计②从图示的位置沿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时,平行四边形的另一组对边(F2)分别绕对角线的两端顺时针转动如图所示.由图可知,当F2与F1垂直时,F2最小,故在这一过程中,F2先减小后增大,而F1一直减小.【答案】 D10.(6分)(2010·安徽合肥模拟)某同学在做研究弹簧的形变与外力关系的实验时,将一轻弹簧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在其下部施加外力F,测出弹簧的总长度L,改变外力F的大小,测出几组数据,作出外力F与弹簧总长度L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由图可知该弹簧的自然长度为________c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解析】当外力F大小为零时,弹簧的长度即为原长,图线的斜率是其劲度系数.【答案】(1)10(2)5011.(6分)(2008·广东理基)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在弹性限度内,悬挂15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6m;悬挂20N重物时,弹簧长度为0.18m,则弹簧的原长L0和劲度系数k分别为() A.L0=0.02m k=500N/mB.L0=0.10m k=500N/mC.L0=0.02m k=250N/mD.L0=0.10m k=250N/m【解析】由胡克定律F=kx可得,15=k(0.16-L0),20=k(0.18-L0).解得:k=250N/m,L0=0.10m.D正确.【答案】 D12.(8分)(2010·武汉市五校联考)利用下列器材设计实验研究三力平衡的规律.器材:三根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每根弹簧的两端均接有适当长度的细绳套),几个小重物,一把刻度尺,一块三角板,一枝铅笔,一张白纸,几枚钉子.(1)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请在横线上将步骤补充完整:①用两枚钉子将白纸(白纸的上边沿被折叠几次)钉在竖直墙壁上,将两根弹簧一端的细绳套分别挂在两枚钉子上,另一端的细绳套与第三根弹簧一端的细绳套连接.待装置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第三根弹簧两端之间的长度,记为L0;②在第三根弹簧的另一个细绳套下面挂一个重物,待装置静止后,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结点的位置O和三根弹簧的方向.用刻度尺测出第一、二、三根弹簧的长度L1、L2、L3,则三根弹簧对结点O的拉力之比为________;③取下器材,将白纸平放在桌面上.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弹簧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弹簧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④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2)若钉子位置固定,利用上述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办法是__________;(3)分析本实验的误差来源,写出其中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L1-L0)(L2-L0)(L3-L0)④在实验误差范围内,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2)换不同重量的小重物(3)未考虑弹簧自身的重量记录O、L0、L1、L2、L3及弹簧的方向时产生误差(或白纸未被完全固定等)13.(8分)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步骤如下:A.以弹簧伸长量为横坐标,以弹力为纵坐标,描出各组数据(x,F)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B.记下弹簧不挂钩码时其下端在刻度尺上的刻度L0;C.将铁架台固定于桌子上(也可在横梁的另一侧挂上一定的配重),并将弹簧的一端系于横梁上,在弹簧附近竖直固定一刻度尺;D.依次在弹簧下端挂上2个、3个、4个……钩码,并分别记下钩码静止时弹簧下端所对应的刻度并记录在表格内,然后取下钩码;E.以弹簧伸长为自变量,写出弹力与伸长的关系式.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F.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的物理意义;G.整理仪器.请将以上步骤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列出来:________.【答案】C、B、D、A、E、F、G14.(9分)(2009·广东揭阳一模)为了探求弹簧弹力F和弹簧伸长量x的关系.李强同学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象上看,该同学没有完全按实验要求做,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________.这两根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甲弹簧为________N/m,乙弹簧为________N/m.若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弹簧________(填“甲”或“乙”).【解析】图象上端成为曲线是因为弹簧超出弹性限度,弹力与伸长量不成正比了.据胡克定律得k甲=F甲x甲=66.7N/m,k乙=F乙x乙=200N/m.要制作一个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则应选劲度系数小的弹簧,即甲.【答案】弹簧超出弹性限度,弹力与伸长量不成正比了66.7200甲15.(9分)(2008·高考北京理综卷)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1)下表记录的是该同学已测出的6个值,其中有两个数值在记录时有误,它们的代表符号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代表符号L0L1L2L3L4L5L6L7刻度数值/cm 1.70 3.40 5.108.6010.312.137(3)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请你给出第四个差值:d4=________cm=________cm.(4)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时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Δ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ΔL=________,代入数据解得ΔL=________cm.(5)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 =________N/m.(g 取9.8m/s 2)【解析】 (1)L 5、L 6两组数据在读数时均没有估读值.(2)略(3)题中三组数据在寻求多挂4个砝码形成的长度差,故d 4=L 7-L 3=(14.05-6.85)cm =7.20cm.(4)每增加4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 1=d 1+d 2+d 3+d 44,则每增加1个砝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ΔL =ΔL 14=d 1+d 2+d 3+d 44×4,代入数据求得ΔL =1.75cm. (5)由(3)(4)可知,弹力F 和弹簧伸长量ΔL 成正比,即满足F =kΔL ,代入数据k =F ΔL=50×10-3×9.81.75×10-2N/m =28N/m. 【答案】 (1)L 5 L 6 (2)6.85(6.84~6.86) 14.05(14.04~14.06) (3)L 7—L 37.20(7.18~7.22) (4)(d 1+d 2+d 3+d 4)4×41.75 (5)28实验三1.(8分)(2009·高考广东理基)“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按通电源B .(s 6-s 1)等于(s 2-s 1)的6倍C .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 对应的速率D .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答案】 C2.(8分)(2009·高考天津理综)如图所示,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使重物带动纸带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利用此装置可以测定重力加速度.①所需器材有打点计时器(带导线)、纸带、复写纸、带铁夹的铁架台和带夹子的重物,此外还需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中的器材.A .直流电源、天平及砝码B .直流电源、毫米刻度尺C .交流电源、天平及砝码D .交流电源、毫米刻度尺②通过作图象的方法可以剔除偶然误差较大的数据,提高实验的准确程度.为使图线的斜率等于重力加速度,除作v -t 图象外,还可作__________图象,其纵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横轴表示的是__________.【解析】 本题考查了利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意在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利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①本实验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直接通过处理纸带,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即可求得,缺少低压交流电源和刻度尺,故选项D 正确;②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gh =v 2可得:v 22=gh ,当纵轴表示v 22,横轴表示重物下落高度h ,则图象的斜率即为重力加速度.【答案】 ①D ②v 22-h 速度平方的二分之一 重物下落高度h (关于图象的其他正确答案也可)3.(8分)在使用打点计时器时 ( ) A .应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 B .应先使纸带运动,再接通电源 C .在使纸带运动的同时接通电源D .先使纸带运动或先接通电源都可以【解析】 先接通电源再使纸带运动,可使纸带上打出的点子更多,纸带利用率更高,另外,在纸带运动较快的情况下,如果先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可能造成纸带上无点的情况.【答案】 A4.(8分)一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测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点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 .电源电压不稳定C .电源的频率不稳定D .打点针压得过紧【解析】 当打点计时器到直流电源上时,某振动片不可能磁化,也就不会引起振针的上下运动而打点,故选项A 首先应被排除.电源频率的不稳定会引起打点周期的不稳定,电压的不稳定会影响点迹的清晰度.故用排除法可确定A 、B 、C 三选项均不是本题答案.当打点计时器的振动片一端的打点针(振针)与复写纸片间的距离过大(即振针太短),这时打点针向下运动时还触不着复写纸,可能出现时有时无的点迹,也可能完全没有点迹,即漏点.当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打点针)压得过紧,即振针与复写纸间间隙过小(振针太长),每一个打点周期内就会有较长一段时间接触并挤压在复写纸上,这样打出的点就变为一段一段的小线段,即打出的点有拖尾巴的现象.所以引起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一些短线;其原因是打点针压得过紧.答案应为D.所以在使用打点计时器前要检查振针到复写纸间的距离是否适中,否则要做适当调整.一般说来,振针针尖与限位板间的间隙调节到3~4mm 为宜,然后再旋紧固定螺母.【答案】 D 5.(8分)(2009·安徽蚌埠模拟)用接在50Hz 交流电源上的打点计时器测定小车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是实验得到的纸带.则小车的加速度和打点1时的瞬时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A .a =5.00m/s 2和v 1=1.60m/sB .a =5.00m/s 2和v 1=3.20m/sC .a =50.0m/s 2和v 1=1.60m/sD .a =50.0m/s 2和v 1=3.20m/s【解析】 由s 3+s 4-(s 1+s 2)=a (2T )2, 又T =0.02s 2,解得a =5.00m/s 2.v 1=s 1+s 22T=1.60m/s.【答案】 A 6.(8分)(2009·河南巩义模拟)(1)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________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 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 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 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2)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所记录的纸带来研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小车的运动情况,实验中获得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两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则打A 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v A =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m/s 2.(结果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解析】 (2)v A =OB2T ,T =0.1s ,所以解出v A =0.337m/s.由BD -OB =a (2T )2,解出a ≈0.393m/s 2.【答案】 (1)②④⑦ (2)0.337 0.3937.(8分)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造成各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不是一个恒量的主要原因是 ( )A .长度测量不准确B .打点间隔不是0.02s ,而是0.018sC .运动中受摩擦力作用D .木板未调成水平【解析】 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因此,只要求小车能满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条件就可以了.小车运动中虽受到摩擦力,或者木板未调水平,形成一个倾角,但只要保证对小车的牵引力大于它所受的阻力,小车就能做匀变速运动;摩擦力的大小、木板的倾斜与否以及倾角的大小,仅影响小车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亦即打点间隔分布的疏密,不是造成各打点间隔内位移之差不是恒量的原因,时间间隔长短只会影响点的疏密.【答案】 A8.(8分)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以下表)计数点序号123456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通过计数点的速度(cm/s)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B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 =tan α算出加速度C .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 -t 图象,由图线上任意两点所对应的速度,用公式a =Δv /Δt 算出加速度D .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解析】 方法A 偶然误差较大,方法D 实际上也仅由始末两段位移决定,偶然误差。
高考物理实验题总结归纳
高考物理实验题总结归纳在高考物理试题中,实验题是考察学生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一种重要题型。
通过实验题,考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对高考物理实验题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
实验题一般由实验条件、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接下来将以几个常见的实验题为例,进行解析和总结。
1. 声速的测定实验条件:以示波器为主要仪器,电磁铁、电路板等为辅助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测量电磁铁的线圈长度,确定放置被测物体的位置。
然后,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电磁铁受到触发信号后产生的磁场和声波信号,并记录触发信号时刻与观察到磁场和声波信号的时刻差。
最后,根据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 m/s计算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观察到声波信号时刻与触发信号时刻的时间差。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声速值。
通过这个实验题,考生需要掌握使用示波器观察声波信号和磁场信号的方法,以及根据观察到的时间差计算声速的方法。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2. 电阻的测定实验条件:以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为主要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按照实验要求接入电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和测量电压,确定电阻值。
其次,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阻值,并与实验测量值进行比较。
实验数据:测量到的电流和电压值。
实验结论: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得到的电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这个实验题考察了考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进行电阻测量的实验操作技巧。
3. 焦距的测定实验条件:以凸透镜、光屏、光源等为主要仪器。
实验步骤:首先,将凸透镜放置在光路上,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得成像清晰可见。
然后,测量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以及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最后,根据成像关系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实验数据:凸透镜与光屏之间的距离,物体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凸透镜的焦距。
这个实验题考察了考生对成像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使用凸透镜进行焦距测量的操作技巧。
2013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总结(一中考点)
2013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总结——亳州一中考点物理组2013年4月2013年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总结——亳州一中考点谯城区2013年的理化实验操作考试于4月20日至26日如期举行,老师们通过一星期的努力工作,终于顺利完成了此项任务,现就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方面作如下总结:虽说理化实验操作考试已经进行了12年,但每年的考试前、考试时、考试后,参加评分的老师们都会谨慎思考、细致观察、激烈讨论。
一、考试前,精心准备,确保无误:参加评分的老师都是谯城区的物理骨干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考试前,老师们再次对考点准备实验器材进行检测、提出合理建议,对评分标准进行统一,对实验中的细节问题进行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了本次考试的顺利进行。
二、考试时,细致观察,精心打分:考试时,老师们全神贯注,确保公平、公正打分,不出现任何纠纷问题。
并把该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学生的得分情况……,形成书面小结,希望对明年的考试会有帮助。
本次考试试题中,《试题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试题二测量水加热时的温度》、《试题三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试题七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的滑动摩擦力》为较简单实验,学生得分率较高;《试题八用电流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试题九用电压表测串联电路的电压》、《试题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难度较大,失分较多,但与去年相比,试题难度已有降低。
在考试过程中,学生主要失误之处在如下几点:1、“试题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由于比去年多加了“光屏”,旨在辨别实、虚像,但很多学生并不理解用光屏的实际意义,老师也没来得及指导,都是透过玻璃看光屏,而不是直接看光屏。
2、在“试题二测量水加热时的温度”时,学生倒水太少,不能浸没温度计的玻璃泡;温度计接触烧杯底部;有个别学生把温度计倒插在水中测量;还有的把温度计往水中一放,就不问了。
3、在“试题三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许多学生在“三心等高”调节时没有点燃蜡烛,导致在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不能完整成像于光屏;有的学生找到像即可,不再前后移动找到最清楚的像;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有的学生填写实验单时没看清表格要求写的“物距范围、像距范围”,而是直接写物距、像距的具体数值。
高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归纳总结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实验部分占据了重要的比重。
通过实验,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和实际应用,并培养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下面是对高考物理实验的归纳总结。
一、电路实验1. 构建基础电路在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构建基础电路,例如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和混合电路。
实验前需要确定电阻、电流和电压的测量方法,并熟悉安全操作规范。
实验中要注意电路的连接正确、电流的测量准确,以及仪器的使用和保护。
2. 定量关系实验高考中常涉及到的定量关系实验有欧姆定律实验和焦耳定律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电阻和电流的关系,以及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在实验中,需要注意测量电流和电压时的准确性,合理选择电阻值来控制电路。
二、光学实验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实验在这类实验中,我们会接触到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通过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出射角,可以验证这些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中要注意准确测量角度,保持实验环境的光线稳定,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光的成像实验光的成像实验是高考中常见的实验之一。
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验,我们可以研究物体和像的关系,了解光的成像规律。
在实验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实验物和透镜,准确测量物距、像距和焦距,严格控制实验环境。
三、力学实验1. 牛顿定律实验牛顿定律实验是力学实验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和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中需要注意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力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等参数,并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2. 简谐振动实验简谐振动实验是研究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作周期性振动的实验。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简谐振动的特点,例如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在实验中,要注意准确测量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并保持实验环境的稳定。
综上所述,高考物理实验部分涉及到电路实验、光学实验和力学实验等多个方面。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熟悉实验操作、仪器使用和数据分析等技巧,并且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
浙江省镇海中学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复习总结
物理实验专题一:误差和有效数字㈠.误差1.误差的概念:实验中得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差异称为误差2.误差的种类:按照产生误差的原因,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⑴.由于实验原理不够完善、实验方法比较粗略、实验仪器不够精确等客观原因产生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的特点是测量数据和真实值相比较总是偏大或总是偏小。
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不能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只有通过完善实验原理、改进实验方法、提高仪器精度,才能减小系统误差。
⑵.各种偶然因素(例如气候、温度、湿度和实验者的素质与技能……等等)对测量仪器、被测对象、实验人员的影响造成的误差叫做偶然误差。
偶然误差的特点是测量数据与真实值相比较,时而偏大,时而偏小。
可以用多次实验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
㈡.有效数字:带有一位不可靠数字的近似数称为有效数字注意:⑴.有效数字中只能有一位不可靠数。
⑵.小数点后面最后一位的零是有意义的不能随便舍去和添加,而小数中的第一个非零数字前面的零是用来表示小数点的位置的,不是有效数字。
例如:48、4.8、4.80、4.800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是两位、三位和四位有效数字;3.6、0.36、0.036、0.0036都是两位有效数字,只是它们的大小不一样;45800和44.5810是不一样的,前者是五位有效数字,最后一个零是不可靠数字。
后者是三位有效数字,其中8是不可靠数字。
1 基本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点器、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示波器、弹簧测力计、温度表等2实验分类:基本仪器的使用[方法归纳]1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打点计时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2①刻度尺、秒表、弹簧秤、温度表、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使用以上仪器时,凡是最小刻度是10分度的,要求读到最小刻度后再往下估读一位(估读的这位是不可靠数字,但是是有效数字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高考物理实验题知识点总结一、验证性实验(1)验证力的等四边形法则1.目的:验证平行四边形法则。
2.设备:一块方板、一张白纸、两个弹簧秤、一条橡皮筋、两个串套、一个三角、一个秤和几个图钉。
3.主要测量:A.用两个测力计拉动绳套,使橡胶条拉伸,绳子的结达到一定的点O.节点o 的位置。
记录两个测力计的指示器F1和F2。
由两个测力计指示的张力方向。
B.用测力计重量xx将节点拉到O点。
记录:弹簧秤的拉力f和方向。
4.绘图:比例和三角形5.减少误差的方法:A.使用前校准测功机的零点。
B.方形板应水平放置。
C.弹簧的伸长方向应与测量的拉伸方向一致,并与板平行。
D.分量和合力都应该尽可能大。
E.橡胶条的细线应较长,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应尽可能远。
F.两个部件之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为600-1200。
(2)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原理:两个球在水平方向碰撞,水平方向的合力为零,动量守恒。
m1v1=m1v1/m2v2/本实验验证了上述公式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是有效的。
两个球碰撞后,都是水平投掷,球的初速度用水平范围间接表示:op-与v1水平投掷时M1的水平范围OM-M1与v1平抛时的水平范围“当M2被水平抛向V2时的水平距离”验证的表达式:m1OP=m1OM m2O/N2.实验仪器:滑槽、锤子、白纸、复写纸、米尺、入球、触球、游标卡尺、刻度尺、指南针、天平。
3.实验条件:A.入射球的质量m1大于撞击球的质量m2(m1 m2)B.入射球的半径等于受冲击球的半径。
C.每次入射球必须从静止位置以相同的高度从滑槽滑下。
D.滑槽末端的切线方向水平E.当两个球碰撞时,球的中心相等或在同一水平线上。
4.主要测量量:A.用天平测量两个球的质量m1和m2B.用游标卡尺测量两个球的直径,计算半径。
C.在确定球的落点位置时,以每次实验的落点为基准,做一个尽可能小的圆,在里面圈出每次的落点位置,并将这个圆的中心设定为实验测量数据对应的球的落点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高考物理实验全面总结(根据考试大纲归类)考纲解读近三年实验题部分命题特点的分析1.利用课程标准所列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器材重新组合、推陈出新。
2.把重点放在实验和测量的原理、器材的选取、数据处理和结论获取的方法上。
对操作细节和信息筛选能力要求更高。
3.对设计性、探究性实验的考查要求有所降低。
启示注重基本实验,加强学生动手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重在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1)全面——《考试大纲》所要求的必考实验必须全部复习,尤其是基本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读数方法要重点复习。
不能有遗漏,更不能凭前几年的感觉复习了几个“重点实验”或“重点仪器”,而忽视了其他实验。
(2)细致——对实验原理和相关步骤要细致周到,不厌其烦。
务必使学生(特别是中等和中下学生)真正理解实验原理,而不是记忆实验步骤。
(3)动手——实验复习不仅仅是复习原理步骤后作一下实验展览。
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获得,实验数据的处理要让学生亲自进行。
按照近两年的情形来看,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才能了解实验和仪器使用的细节之处。
试题预测加强对实验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考查,熟练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强化实验数据的获得和处理方法。
要求加下:①基本仪器的使用: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对基本仪器的读数②实验的设计:物理实验不仅仅是限于教材中实验,更注重实验设计和探究。
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己学过的物理理论应用与实验,自行设计、选取方法、器材处理问题,处理实验数据,并能对实验过程予以分析评价。
科学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
考点内容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三:验证力的平等四边形定则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七: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九: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十: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十一:传感器的简单使用考纲说明1.要求会正确使用的仪器主要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秒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弹簧秤、电流表、电压表、多用电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
2.要求认识误差问题在实验中的重要性,了解误差的概念,知道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知道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不要求计算误差。
3.要求知道有效数字的概念,会用有效数字表达直接测量的结果。
间接测量的有效数字运算不作要求。
实验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一、实验目的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3.能够利用纸带测定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二、实验原理1.理论基础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不同时刻的速度分别为v1、v2、v3、…,若v2-v1=v3-v2=v4-v3=…,则说明该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等,由此说明该物体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1t v t v a 2.打点计时器的工作原理:(1)作用:计时仪器,每隔0.02 s 打一次点.工作条件①电磁打点计时器:4~6v 交流电②电火花打点计时器:200v 交流电(3)纸带上点的意义:①表示和纸带相连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记录了时间和位移)②通过研究纸带上各点之间的间隔,可以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设相邻两点之间的位移为S 1、S 2、S 3…(1)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若如S 2-S 1=S 3-S 2=…=S n -S n-1≠0,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3.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和速度(1)逐差法如图实-1-1所示,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分别为S 1、S 2、S 3…、S 6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 ,根据△s=aT 22122334143)()()(aT s s s s s s s s =-+-+-=-同理如236253aT s s s s =-=-即为所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求各点的瞬时速度v v t =2(2)V-t 图象法根据: v v t =2,求出各个记数点的瞬时速度,再作出v-t 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电源、垫片等.四、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如图实-1-2所示,把原来放于水平桌面上的长木板一端垫起,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木板被垫起的那一端,连接好电路.让平整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后面.2.用手按住小车,使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先接通电源。
再放开小车.小车在拖着纸带运动的同时,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断开电源,取下纸带;更换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3.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少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五次点(每隔四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0.02S× 5=0.1S,在选好的开始点下标明A,依次标为B、C、D、E…叫做计数点.4.用毫米刻度尺正确测出每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S1、S2、S3、S4、S、5S6并填入下表中。
5.比较各段的加速度是否相等,得出结论,即小车沿斜面的下滑是否可以看成匀变速直线运动。
6.根据实验原理中所讲的方法,计算小车的加速度或根据 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五、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应该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3.先断开电源,再取下纸带.4.如打出的点较轻或是短线时,应调整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5.选择一条理想的纸带,是指纸带上的点迹清晰,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6.每打好一条纸带,将定位轴上的复写纸换个位置,以保证打点清晰.7.不要分段测量各段位移,应尽可能地一次测量完毕(可先统一量出各计数点到计数起点0之间的距离).读数时应估读到毫米的下一位。
8.要多测几组,尽量减小误差.六、误差分析1.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2.根据位移计算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计算的加速度有误差.4.用作图法作出的v-t图线并非是一条直线.5.木板的粗糙程度并非完全相同.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一、实验目的I.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2.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3.养成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的习惯.二、实验原理1.如图实-2-1所示,弹簧在下端悬挂钩码时会伸长.平衡时弹簧产生的弹力与所挂钩码的重力大小相等.2.用刻度尺测出弹簧在不同钩码拉力下的伸长量x,建立坐标系,以纵坐标表示弹力大小F,以横坐标表示弹簧的伸长量x,在坐标系中描出实验所测得的各组(x,F)对应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根据实验所得的图线,就可探知弹力大小与伸长量间的关系.三、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毫米刻度尺、钩码若干、三角板、坐标纸、重垂线.四、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将弹簧的一端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然下垂,用刻度尺测出弹簧自然伸长状态时的长度L0,即原长.2.如图实-2-2所示,将已知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的下端,在平衡时测量弹簧的总长L并计算钩码的重力,填写在记录表格里.3.改变所挂钩码的质量,重复前面的实验过程多次.4.以弹力F(大小等于所挂钩码的重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横坐标,用描点法作图.连接各点,得出弹力F随弹簧伸长量x变化的图线.5.以弹簧的伸长量x为自变量,写出曲线所代表的函数.首先尝试写成一次函数,如果不行则考虑二次函数.6.得出弹力和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定量关系,解释函数表达式中常数(斜率K)的物理意义.1.所挂钩码不要过重,以免弹簧被过分拉伸,超出它的弹性限度.要注意观察,适可而止.2.每次所挂钩码的质量差尽量大一些,从而使坐标上描的点尽可能稀,这样作出的图线更精确.3.测弹簧长度时,一定要在弹簧竖直悬挂且处于平衡状态时测量,以减小误差.4.描点画线时,所描的点不一定都落在一条曲线上,但应注意一定要使各点均匀分布在曲线的两侧.描出的线不应是折线,而应是平滑的曲线.5.记录数据时要注意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对应关系及单位.六、误差分析1.钩码标值不准确,弹簧长度测量不准确带来误差.2.画图时描点及连线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3.弹簧竖直悬挂时,未考虑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而带来误差.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实验目的1.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根据实验的要求,会对给定的实验步骤排序、纠错.3.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作图法处理问题的能力.二、实验原理等效法:使一个力F′和两个力F1、F2都让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筋伸长到某点。
即它们的作用效果相同,所以一个力F′就是这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都相同.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筋,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几个)、铅笔.四、实验步骤与数据处理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2.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伸长到某一位置0,如图实-3-1所示,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4.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5.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筋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0,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从0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6.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7.改变两个力F1与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1.不要直接以橡皮筋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连两细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0的位置.2.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长时结点O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不要用老化的橡皮筋,检查方法是用一个弹簧拉橡皮筋,要反复做几次,使橡皮筋拉到相同的长度看弹簧读数有无变化.4.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不要直接沿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
应在细绳套末端用铅笔画一个点,取掉细绳套后,再将所标点与0点连直线确定力的方向.5.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所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取标度,使所作力的图示稍大一些.六、误差分析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还有读数误差、作图误差,因此读数时眼睛一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力与各对边要平行.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F也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但也不宜太小,以600~1000之间为宜.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2.验证牛顿第二定律;3.掌握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二、实验原理1.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实验依据是牛顿运动定律,即F=Ma,当研究对象有两个以上的参量发生变化时,设法控制某些参量使之不变,而研究另外两个参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有力F、质量M和加速度a三个变量,研究加速度a与F及M的关系时,先控制质量M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然后再控制力F不变,讨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2.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和测量方法是:小车及砝码的总质量M;用天平测出.小车受到的拉力F认为等于托盘和砝码的总重力mg.小车的加速度a利用纸带根据Δs=aT2计算.三、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小车、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重物、夹子、细绳、低压交流电源、导线、天平(带有一套砝码)、刻度尺、砝码.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把数值记录下来.图3-4-12.按如图3-4-1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时,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力平衡.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滑轮悬挂小盘,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4.在小桶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再重复步骤4.6.重复步骤5两次,得到三条纸带.7.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8.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F,作用力的大小F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9.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车上加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画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五、注意事项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2.实验步骤2、3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5.作图象时,要使尽可能多的点分布在所作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尽可能对称分布在所作直线两侧.6.作图时两轴标度比例要选择适当,各量须采用国际单位.这样作图线时,坐标点间距不至于过密,误差会小些.7.为提高测量精度(1)应舍掉纸带上开头比较密集的点,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起点.(2)可以把每打五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从开始点起,每五个点标出一个计数点,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六、误差分析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3.平衡摩擦力不准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得出质量一定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二、实验原理如图实-5-l所示,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当我们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那么,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第一次的2倍、3倍……如果把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的功记为W,以后各次的功就是2W、3W……由于橡皮筋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也可以用其他方法测出.这样进行若干次测量,就得到若干组功和速度的数据.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 为单位.作出W-V曲线,即功-速度曲线.分析这条曲线,可以得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的定量关系或作出W-V2图象,指出W与V2的关系,进而找出功与动能变化之间的关系.三、实验器材小车(前面带小钩)、长木板(两侧适当的对称位置钉两个铁钉)、打点计时器及纸带、学生电源及导线(使用电火花计时器不用学生电源)、5~6条等长的橡皮筋、刻度尺.四、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按图实-5-1所示将实验仪器安装好,同时平衡摩擦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1,将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3.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人表格.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人表格.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实-5-2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A1、A2间的距离s,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v=s/T=手(T为打点计时器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