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层光谱数据的甘草产地识别研究
基于指纹图谱的甘草质量控制研究

基于指纹图谱的甘草质量控制研究摘要:本研究以甘草为研究对象,以甘草酸和甘草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8批不同采集地的甘草药材进行定性鉴别,254nm单波长反射方式吸收扫描,扫描速度为20mm/s,得到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聚类分析结果正品甘草药材有较好的相似度,可对不同产地的甘草药材质量进行直观比较,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为甘草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甘草;指纹图谱;薄层色谱基金:陕西省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立项项目,项目名称:基于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甘草质量控制研究,编号S202213123046。
作者简介:李彤,女,汉族,中药学专业2019级;李文艳,女,汉族,中药学专业2021级;齐萱歌,女,汉族,中药学专业2021级。
通讯作者:杜蓓,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讲师,研究方向:药物活性评价。
中药甘草又名国老、密草、蜜甘和美草等[1],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其味甘、平、无毒,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及调和诸药等功效,俗称“十方九草”。
甘草主要含三萜类和黄酮类成分[2-3]。
目前多用三萜类化合物甘草酸的含量测定作为质量控制指标,大量的质量控制研究也都是围绕甘草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而进行[4-5]。
国内外认同的可以全面反映中药内在质量的指纹图谱质控技术在甘草的应用则未见报道。
指纹图谱可对样品的整体轮廓进行较直观的观察,着重于提取宏观规律性的特征,目前常用于中药的质量标准研究。
野生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山西朔州,人工种植甘草主要产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的河西走廊,陇西的周边,宁夏部分地区。
本论文选取梁外草、王爷地草、西镇草、边草、西北草、下河川草、东北草、新疆草八种不同产地药材进行检测,以期为不同道地甘草的划分及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
甘草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甘草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甘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消炎、抗溃疡、抗疲劳等作用。
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为甘草酸和甘草皂苷,而甘草的质量评价通常通过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来进行研究。
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是指将复杂样品中的多个成分在超高效率的色谱柱中进行分离,并通过检测器对这些分离出的化合物进行检测,得到一个包含多个峰的图谱。
这些峰表示样品中存在的不同成分,每一个峰的形状和大小都代表了该成分在样品中的相对含量。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可以评估每个成分的相对含量和成分的相似度,从而进行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定。
第一步是制备甘草的提取物。
可以采用乙醇、水或醋酸乙酯等溶剂对甘草进行提取,得到甘草的总提取物。
第二步是超高液相色谱分析条件的优化。
对于甘草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检测器。
常用的色谱柱有C18、C8和C4等,流动相可以是甲醇、乙腈和水的混合物,检测器可以是紫外检测器或质谱检测器。
第三步是色谱分离条件的建立。
根据甘草中的主要成分甘草酸和甘草皂苷的特性,可以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组成和流速,调整柱温和检测器波长等参数,实现这两个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第四步是指纹图谱的建立。
将甘草的总提取物用超高液相色谱系统进行分离和检测,得到一个包含多个峰的色谱图。
根据每个峰的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构建甘草的指纹图谱。
最后一步是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通过比较不同样品的指纹图谱,可以评估样品之间的相似度,从而鉴定甘草的品种和质量。
还可以对甘草中其他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甘草的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可以为甘草的质量评价和品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甘草及其制剂的研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甘草快速鉴别方法[发明专利]
![基于近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甘草快速鉴别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4d8e33efe87101f69f3195b1.png)
专利名称:基于近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甘草快速鉴别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汉卿,温奎申,陶伟伟,李元杰,肖东,佟月,张霞,高晓娟,雍婧姣,赵建军
申请号:CN201711226620.7
申请日:20171129
公开号:CN107917896A
公开日:
2018041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材鉴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近红外光谱和聚类分析技术的甘草快速鉴别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速鉴别甘草基原及生长条件的方法,所述基原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规定的甘草基原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生长条件包括野生及栽培,具体操作步骤包括:SA1、甘草模型药材粉制备;SA2、扫描获取特定基原野生甘草模型药材粉及栽培甘草模型药材粉的近红外光谱图;SA3、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特定基原野生甘草模型及栽培甘草模型定性鉴别分析标准模型;SA4、供试品分析。
该方法适用于不同基原的野生及栽培甘草定性鉴别,成本几近于零,操作简便快捷,一般在10分钟内即可完成,准确率100%,符合药品监督管理对快检的要求。
申请人:宁夏医科大学
地址:750000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1160号宁夏医科大学雁湖校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不同产地甘草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

不同产地甘草X-射线粉末衍射指纹图谱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方法杨天鸣;苏瀚博;龚小霞;姜杜;刘杨茜;付海燕;兰薇【摘要】We collected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spectra of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and identified the potential difference information of their original spectra by partial least square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ognition correct rate of PLSDA to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from different areas can reach 100%.The 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 samples from differ-ent areas can be rapidly and accurately distinguish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fingerprint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PLSDA,which provides a new method and means for the obj ective evaluation of producing are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quality identification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采集不同产地来源的甘草样品的 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运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方法对其原始图谱进行潜在的差异信息判别.结果表明,PLSDA模型对不同产地来源的甘草药材鉴别正确率达到100%.以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结合PLSDA方法快速、准确判别了不同产地来源及野生和家种甘草,为客观评价中药材的产地归属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在中药材质量鉴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化学与生物工程》【年(卷),期】2018(035)003【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甘草;X-射线粉末衍射;中药材产地判别;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作者】杨天鸣;苏瀚博;龚小霞;姜杜;刘杨茜;付海燕;兰薇【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4甘草(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又名甜草、乌拉尔甘草、国老、天根子。
甘草原产地的调查研究报告(一)2024

甘草原产地的调查研究报告(一)引言概述: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草药资源,在中医药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通过对甘草的原产地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甘草在不同地区的生长环境、药用性状以及采收加工等情况,为甘草的种植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正文内容:一、甘草的主要分布地及生长环境1. 东亚地区是甘草的主要产地之一2. 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也有甘草的分布3. 甘草适应能力强,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较为宽松4. 甘草喜阳光,适宜生长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二、甘草的药用性状及有效成分1. 甘草的根茎和根皮是主要药用部位2. 甘草的药材外观特征及气味3. 甘草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甘草酸、甘草甜素等4. 甘草的药效及主要功效三、甘草的采收与加工1. 甘草采收的适宜时机及方法2. 甘草采收时的注意事项3. 甘草的初步加工方法4. 甘草的深加工及产品开发四、甘草在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1. 东亚地区甘草主要用于中药制剂的研究和应用2. 中亚、西亚和欧洲地区甘草的药用用途与发展趋势3. 甘草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行业的应用潜力4. 甘草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市场需求五、甘草的种植与利用展望1. 甘草的种植技术及育种研究2. 甘草在不同地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3. 甘草的利用前景和发展方向4. 甘草种植与利用的政策支持与合作机制总结:通过对甘草原产地的调查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甘草在不同地区的种植环境、药用性状以及采收加工等情况。
这为甘草的种植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展示了甘草在中医药学和其他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
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甘草的研究与合作,促进其产业化发展。
不同产地甘草中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分析与评价

不同产地甘草中核苷和碱基类成分分析与评价谢明霞;朱正清;陈思;杜可;王芷;郭东卫;王汉卿【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24(36)1【摘要】为揭示不同产地甘草物质基础不同,本研究采用UPLC-TQ/MS测定153批不同产地甘草样品中12种核苷、碱基类成分含量,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进行不同产地质量特征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总核苷、碱基类成分含量宁夏>甘肃>内蒙古>新疆,产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甘草核苷类成分以胞苷和鸟苷含量较高,二者占总核苷和碱基含量的26.2%~47.8%;碱基类成分以腺嘌呤和鸟嘌呤较高,二者占总核苷和碱基含量的19.3%~38.7%。
基于测定的12种核苷、碱基类成分,PLS-DA判别分析可以将不同产地的甘草分为两组,一组为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另外一组为甘肃和新疆产甘草,主要差异成分为鸟嘌呤、腺嘌呤、尿苷、胞苷和鸟苷。
进一步采用PLS-DA分别分析两个组内不同产地的甘草质量特征显示,甘肃和新疆产甘草可以明确区分,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不能准确区分。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甘草中核苷、碱基类成分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其质量特征。
基于核苷、碱基类成分分析,宁夏和内蒙古产甘草质量一致度较高。
本研究为揭示不同产地甘草质量存在差异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其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总页数】8页(P78-85)【作者】谢明霞;朱正清;陈思;杜可;王芷;郭东卫;王汉卿【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脑科医院(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宁夏医科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32【相关文献】1.HPLC梯度波长法同时测定甘肃省不同产地甘草中6种成分含量及主成分分析研究2.柴达木枸杞中8种核苷与碱基类成分分析及产地差异研究3.不同产地掌叶半夏中4种核苷类成分和葫芦巴碱测定4.不同产地金花葵中9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评价5.不同产地桑叶氨基酸、核苷、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及多元统计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甘草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甘草超高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甘草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中药材。
甘草中含有许多活性化合物,包括甘草酸、甘草皂甙等。
这些化合物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充分利用甘草中的有效成分,并确保甘草质量的稳定和一致性,需要建立一种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
其中一种重要方法是利用液相色谱技术研究甘草的指纹图谱。
该方法可以用于鉴别甘草的真伪和质量,同时还可用于甘草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药物研发等方面。
一、超高液相色谱技术介绍超高液相色谱技术(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HPLC)是一种基于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技术。
相较于传统液相色谱技术,UHPLC具有更高分辨率、更快分离速度、更强的分离能力和更高的灵敏度等优势。
其分离柱通常具有更小的粒径和更长的长度。
UHPLC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分离纯化、药物分析和生物药物研发等领域。
二、甘草指纹图谱的建立指纹图谱是利用现代色谱技术建立物质的复杂性质信息库。
它包含了原料药的组成、含量、来源、制备工艺等多方面的信息。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甘草指纹图谱,需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前处理、优化色谱条件和建立成熟的数据处理方法。
1. 样品前处理甘草指纹图谱建立的第一步是样品前处理。
样品的处理方法包括研磨、筛分、加热干燥和粉碎等。
对于甘草样品,先将样品进行筛分和去杂,然后进行粉碎和研磨。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提高样品的均匀性和可再现性。
2. 优化色谱条件优化色谱条件是建立甘草指纹图谱的关键步骤之一。
色谱条件的优化包括选择合适的柱、流动相、梯度程序、洗脱条件和检测波长等。
以甘草指纹图谱的建立为例,通常选用C18反相柱,并在柱上使用水和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程序。
在检测波长方面,230 nm或254 nm的紫外线区域是常用的波长。
3. 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是甘草指纹图谱建立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步骤。
目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
甘草真伪品的FTIR光谱法鉴别研究

甘草真伪品的FTIR光谱法鉴别研究阿依古丽·塔西;周群;董晓鸥;孙素琴【期刊名称】《光谱学与光谱分析》【年(卷),期】2006(26)7【摘要】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分析技术分别对药用植物甘草(药材对照品)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进行了无损快速鉴别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甘草和伪品刺果甘草都是来源于同一科属,但两者所含化学组分的含量不同,其红外光谱图既有一定的差异,又有一定的相似.而在红外二阶导数谱图上差异较明显,在二维红外谱图的差别不但较明显而且很直观.凭借这些差异,可方便地进行真伪鉴别,同时还进一步表明了这两种甘草药材中化学组分之间的差异.该法无损,快速,准确,样品量少,为客观评价中药材的来源,真伪,优劣等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总页数】4页(P1238-1241)【作者】阿依古丽·塔西;周群;董晓鸥;孙素琴【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新疆分析测试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辽宁省药品检验所,辽宁,沈阳,110000;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相关文献】1.傅里叶自去卷积红外光谱法应用于柏子仁及其伪品柏树籽的鉴别研究 [J], 胡晔;陈彬;寿佳妮;程存归2.NIR FT-Raman和FTIR光谱法无损快速鉴别药材的真伪--八角茴香及其伪品[J], 刘军;刘蓬勃;朱世玮;杨严严;孙素琴3.蒙药材珍珠杆及其伪品的紫外/荧光/红外光谱法鉴别研究 [J], 许良;苏日塔拉图;席海山;毕开顺;孙乌日娜4.药用植物真伪品的FT-Raman光谱法鉴别研究 [J], 孙素琴;刘军;杨严严;朱世玮;傅萍萍;刘蓬勃5.三七及其伪品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的鉴别研究 [J], 黄冬兰;郭会时;陈小康;徐永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 lbaL .gar .的干燥 根及 根茎 … 。甘草 适应 性强 ,抗 逆 性强 ,多生 长在 我 国西部 荒漠 、半 荒 漠 草原 地 区。
一
般认 为 ,产 于 内蒙 古 杭锦 旗 一 带 的 “ 外 草 ” 和 梁
在甘草质 量评价研究 中,经 常采 用高 效液 相测 定
分析方法 J 。此外也有 利用 红外 光谱 技 术对 中药 材 原 粉进行无 损质量检 测 J 。但 国 内尚未有 利用 甘草 冠
2 方法 与 结果
2 1光谱 数据 获取 .
利用 S C HR 1 2 V .0 4对样 品进行 测 量 ,获 取样 品
草 的质量 评价 具有 重要 意 义 。
12实 验材 料 .
实 验样 品均 为 2 1 0 0年 8月 中国 医学科 学 院药 用
植 物所课 题 组成 员 在 中 国境 内采 集 得 到 ,由 中 国药
材公 司曹海禄 鉴定 均为野 生 乌拉尔 甘草 ,见表 1 。
表 1 采 样 信 息
・
7・
21年 1 第
中国现代中药
M dm h eeM dc e oe C i s ei n n i
积分 时 间 1m 。 s
层进行研究的报道。本文选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通过研究不同来源的甘草冠层 ,建立快速、简便、有
效 的甘草产地 鉴别方法 用于 甘草 的质 量监 控 ,同时 为 甘草 资源 的遥感 监测奠定基 础 。
的可 见光 近红 外 高光 谱 数 据 。每 份 甘 草样 品 获取 5
个光谱数据样本 ,4个产地分别得到 15 5 5 6 、7 、7 、
1 仪器与 材料
1 1仪器 . 本 试 验 使 用 H .04 便 携 式 地 物 光 谱 仪 R 12
(pc a v a c pri ,S C ,其光谱范围 30~ set l i t o o tn V ) r s r ao 5
250n 0 m,通道 数 1 2 4个 ,线 阵列探 测器 :52S, 0 1 i
10个 光谱 数据 样本 。测 量 时 间为 1 :0 5 0 0~l :0 , 4 0
[ 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0 0 5 9 07 8 0 17 2 8 基 3 8 1 1 ,3 7 29 ,4 0 24 ) [ 讯作者 ] 通 谢彩香 ,T l 0 0 6 89 2 ,E m i:cx @i pa. cc e:( 1 )2 9 77 - al xi m ld a.a e
产 于 内蒙 古 阿 拉 善 左 旗 、磴 口一 带 的 “ 爷 地 草 ” 王 长 期 以 来 药 用 甘 草 主 要 以采 集 野 生 甘 草 为 主 , 近 年来 随着 甘 草需 求 量 的剧 增 ,有 限 的野 生 资 源 已 不 能满 足人 们用 药 的需 要 , 因此 全 国各 地 人 工 栽 培 甘草 面 积 日益增 加 。但 由于人 工栽 培甘 草种 源 ( 子 种 种苗 )混 杂 ,导 致 甘 草 药 材 质量 参差 不 齐 ,达 不 到 药典 标 准 ,从 而严 重威 胁 中成 药 用 药安 全 。但 在 实 际工 作 中甘草 药材 产地 来 源 区分 难 度 较 大 J ,因此 , 建立 快速 、简便 、有 效 的 甘 草 产 地 鉴别 方 法 对 于 甘
有效方法 。
[ 关键 词] 甘草冠层 ;可见光近红外 ;产地识别 ;光谱分析
甘 草 为 豆 科 (Lgmnse) 蝶 形 花 亚 科 eu ioa ( aioaa ab )甘 草 属 ( l yri )灌 木 状 多 PplnteTu . i Gy r z c ha
年生 草 本 宿 根 植 物 ,药 用 甘 草 为 乌 拉 尔 甘 草 G . uaes i h 、胀 果甘 草 G n aaB t 、光果 甘草 rl iFs . ns c .i t a. l f
21 年 1 第 1 0 1 O月 3卷
第1 0期
中国现代 中药
M dm h eeM dc e o e C i s e in n i
资 源
基 于 冠 层 光谱 数 据 的 甘草 产 地 识 别研 究△
谢 彩香 ,张学文 ,黄 长平 ,张立福 ,周应群 ,曹海禄 ,贾光林 ,邓庭伟。 ,黄照 强 (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 医学院 药用植 物研 究所 ,北京 10 9 ;2 1 0 13 .中国科 学院遥感 应用研究所遥感科 学国家重点实验 室 ,北京 10 0 ;3 0 1 1 .中国药材公 司,北京 10 9 ; 0 15 4 .青 岛农业大 学,山东 青 岛 2 6 0 ;5 6 19 .中国冶金地 质总局 ,北京 10 2 ) 0 0 5
品质最 优 ,为道 地 药材 。
扩 展 的 IG A ,180~ 0 m,光谱 分 辨 率分 别 n a s 5 250n
为 3 5 l 3 0 ~1 0 0 n ;8 5 m ( 0 ~ . n n( 5 0 m) . n 10 0
18 0n ;6 5n 18 0~ 0 m) 5 m) . m( 5 25 0 n 。
[ 要 ] 目的 :建立不同产地甘草 的近红外 光谱识 别方 法。方 法 :利用甘 草冠层 的可见 光近 红外光谱 数据 , 摘
运用 Wi slm d 逐步法选择甘 草的特征波长 ,采用 Fse 线性判别方法对不 同产地 的甘草进行识别 。结果 :利用 l ’a b a k i r h
1 7个特征波段 ,不 同产地甘 草的总正确识别率达到 9 . 8 3%。结论 :可见光 近红外光 谱可作 为鉴 别不 同产 地甘草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