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猪瘟课件 (1)
合集下载
猪瘟病毒PPT课件

第19页/共63页
二、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ASF)
• 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 主要特征: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呼吸障
碍和神经症状。 • 临诊上非洲猪瘟与猪的很多出血性疾病相似,尤其与猪瘟很难
区分。
第20页/共63页
病原
• 非 洲 猪 瘟 病 毒 (ASFV) 属 非 洲 猪 瘟 病 毒 科
第7页/共63页
急性型病猪临床症状
第8页/共63页
急性型病猪-皮肤出血斑
第9页/共63页
• 2.慢性型猪瘟 • 早期有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和白
细胞减少等临诊症状。 • 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临诊症状,
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才下降。 • 慢性猪瘟的突出表现:病情时轻时重,食欲
第40页/共63页
PRRS病猪产死胎、木乃伊胎
第41页/共63页
PRRS病猪产头部呈水牛样头
第42页/共63页
组织学变化
• 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消失。 • 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 • 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 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
泡化。接毒后60h可见单个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 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
病原
•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 。
• 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粒子呈卵圆形, 直径50~65nm。
• -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 pH依赖性强,在pH6.5~7.5间相对稳定,高 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很快消失。
二、非洲猪瘟
(African swine fever,ASF)
• 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 主要特征:高热、皮肤发绀、全身内脏器官广泛出血、呼吸障
碍和神经症状。 • 临诊上非洲猪瘟与猪的很多出血性疾病相似,尤其与猪瘟很难
区分。
第20页/共63页
病原
• 非 洲 猪 瘟 病 毒 (ASFV) 属 非 洲 猪 瘟 病 毒 科
第7页/共63页
急性型病猪临床症状
第8页/共63页
急性型病猪-皮肤出血斑
第9页/共63页
• 2.慢性型猪瘟 • 早期有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体温升高和白
细胞减少等临诊症状。 • 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委顿临诊症状,
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才下降。 • 慢性猪瘟的突出表现:病情时轻时重,食欲
第40页/共63页
PRRS病猪产死胎、木乃伊胎
第41页/共63页
PRRS病猪产头部呈水牛样头
第42页/共63页
组织学变化
• 鼻黏膜上皮细胞变性,纤毛上皮消失。 • 支气管上皮细胞变性。 • 肺泡壁增厚,膈有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 动脉周围淋巴鞘的淋巴细胞减少,细胞核破裂和空
泡化。接毒后60h可见单个肝细胞变性和坏死。 • 母猪可见脑内灶性血管炎,脑髓质可见单核淋巴细
病原
• 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Arteriviridae) 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 。
• 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粒子呈卵圆形, 直径50~65nm。
• -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37℃ 48h,56℃45min完全失去感染力。
• pH依赖性强,在pH6.5~7.5间相对稳定,高 于7或低于5时,感染力很快消失。
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培训课件

非洲猪瘟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进展
疫苗研发
目前已有多个新型疫苗处于研发阶段,包括基因工程疫苗、纳米颗粒疫苗等。这 些新型疫苗在实验条件下显示出较好的免疫效果,有望在未来投入使用。
药物研发
针对非洲猪瘟的治疗药物也在积极研发中。一些天然药物和合成药物在实验条件 下显示出一定的抗病毒活性,但还需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非洲猪瘟综合防控技术培训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非洲猪瘟概述 • 非洲猪瘟的检测和诊断 • 非洲猪瘟的疫苗和药物防控 •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 非洲猪瘟防控案例分析
01
非洲猪瘟概述
非洲猪瘟的起源和传播
01
非洲猪瘟起源于非洲,通过野猪、软蜱传播给 家猪。
02
非洲猪瘟病毒可在污染的环境中存活数周至数 月,通过污染饲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养殖场生物安全措施
养殖场选址
选择地势高、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居 民区和交通要道。
养殖场布局
合理规划生产区、生活区和管理区,保持一定 距离,避免交叉污染。
养殖场消毒
定期对养殖场内外环境进行消毒,包括猪舍、 工具、饲料和水源等。
养殖场防疫管理措施
疫苗接种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 种计划,定期为猪群接
饲料与水源安全
定期对饲料和水源进行卫生检测,防 止病原菌滋生。
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措施
废弃物分类
将养殖废弃物分为有机废弃物、 无机废弃物和有害废弃物等。
有机废弃物处理
采用堆肥、发酵等方法将有机废 弃物转化为肥料或能源。
无机废弃物处理
对无机废弃物进行填埋、焚烧等 处理。
有害废弃物处理
对有害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第三讲 猪瘟诊断1PPT课件

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可用于检测组织内的猪瘟病毒抗原, 具体的操作方法与FA相似,但必须注意 非特异反应。具体是切片、以HRP标记 的抗HCV的单抗进行反应,加入DAB显色。
4 猪瘟病毒与牛黏膜病病毒的鉴别诊断
猪瘟病毒与牛黏膜病病毒有共同的 保护性抗原,可用抗HCV的特异单抗进 行区分。
5 区分HCV疫苗毒和野毒感染
低毒力毒株引起猪瘟的特点
其引起的无症状、非典型、慢性感染的比例高,该类 毒株感染的种猪向外排毒不易察觉
低毒力毒株有缓慢传遍猪群的倾向,病的经过很少引 起警觉
由低毒力毒株引起的“带毒母猪综合征”在猪瘟传播 中起重要作用,其生产外观似健康的仔猪或弱仔,该 类猪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数兔化弱毒细胞苗 2、猪瘟兔化弱毒苗(ST细胞) 3、猪瘟兔化弱毒组织苗(兔脾淋组织)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 2、重组活载体疫苗
本课件可任意编辑,请在下载后
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修改。
This courseware can be edited freely, please modif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after downloading.
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经研制出区分疫苗毒和野毒的单 抗,应用ELISA可以区分以上感染。
6 PCR
根据CSFV 保护性抗原E2蛋白基因,设计引物,可 扩增380bp的特异片段,用于该病毒的PCR检测
CSFV分离株E2蛋白 基因PCR检测结果
M:DL2000;1:PRRSV阳性对照;2:检测样品;3:阴性对照 CSFV:380bp
我国自上世纪59年代起,通过疫苗接种,猪瘟 得到有效控制
近年来,猪瘟的流行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流行形式已 从平凡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方流行, 通常3-4年一个周期
猪病猪瘟丹毒课件

• 肠系膜淋巴索状肿大,肠系膜淋巴周边出血。
• 脾不同程度地梗死。
• 膀胱浆膜出血、坏死。
• 肾脏出血,肾皮 质出血。
• 肾乳头出血。
• 盲肠、结肠黏膜“纽扣状溃疡”
图4—122
• 1头40日龄慢性型猪瘟病猪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部发生 钙化,呈黄白色骨化线。这样的病变在慢性型猪瘟的诊 断上有重要价值。
的科学免疫接种。适当提高疫苗的免疫剂量,每头猪的剂量 用3~4头份是比较合适的。 • 妊娠母猪慎用猪瘟弱毒苗免疫接种。
猪丹毒
一、概述
> 猪丹毒也叫“钻石皮肤病”或“红热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 (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
> 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心内膜炎。 人通过创伤也可被感染,称为类丹毒。
> 在一般消毒药如2%福尔马林、l%漂白粉、1%氢氧化钠或5 %石炭酸中很快死亡。对热的抵抗力较弱,肉汤培养物于 50℃ 经12~20min,70℃经5min即可杀死。
> 本菌的耐酸性较强,猪胃内的酸度不能杀死它,因此可经胃 而进入肠道。
三、流行病学
> 不同年龄猪均有易感性,但以3个月以上的架子猪发病率最高, 3个月以下的猪很少发病,人类可因创伤感染发病。
> 人工感染猪以皮肤划痕或皮内注射较易成功;滴眼和滴鼻感染 更易引起发病;口服或静脉、肌肉、皮下及腹腔内注射,较难 引起发病。
> 一般而言,猪丹毒杆菌对青霉素最敏感,对链霉素中等敏感, 而对磺胺类、卡那、新霉素有抵抗力。但其具体的抗药性可 能会因地而异。
> 在病死猪的肝、脾内4℃159d,毒力仍然强大。露天放置27d 的病死猪肝脏,深埋1.5m 231d的病猪尸体,12.5%食盐处 理并冷藏于4℃148d的猪肉中,都可以分离到猪丹毒杆菌。
猪瘟ppt课件

•
持
续
性
CSFV
感
染
造
成肾 27
淋巴结出血
28
患猪颌下淋巴结肿大、出血
29
患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出血
30
患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31
患猪肾脏肿大、点状出血
32
患猪肾脏皮质出血、髓质水肿
33
左:肾脏小点出血 右:肾皮质区域小点出血,肾盂粘膜出血斑块
3点状出血
36
患猪喉头坏死
37
患猪肺脏点状出血
38
患猪胃粘膜斑点状出血
39
左:肺散在出血斑点 右:胃粘膜有出血斑点
40
混合型猪瘟,肺大理石样变化
41
左:心外膜出血 右:心内膜出血
42
患猪肠浆膜点状出血、胶样渗出
43
结肠粘膜上的单个“纽扣状肿”
44
盲、结肠粘膜上单个及融合溃疡
45
肠道粘膜出血
25
• 脾脏梗死被认为是CSF最 具诊断性的病变,梗死是 由血管栓子栓塞阻塞血流 所致,血管栓子是由变性 的血管内皮细胞与红细胞 形成“血泥”状物
• 梗死呈黑色,脾脏边缘形 成梗死灶
• 脑炎病变,血管周围套2形6
• 持续性CSF最主要的病变 为胸腺萎缩和外周淋巴器 官中淋巴细胞排空以及滤 泡明显
变化曲线
• 当待检血清稀释度大于
1:32时,则表明待检血清
能 够 保 护 猪 群 免 受 CSFV
感染
56
②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
• 此法是国际贸易指定方法 • 飞片培养PK-15细胞,将待检
血清56℃30 min灭活后做适当 稀 释 , 与 等 体 积 的 200 TCID50/0.1 ml的病毒液混合 感作2h,最后接入飞片上吸附 1h , 然 后 加 入 维 持 液 孵 育 2d 以上 •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方法进行荧 光观察,并设立对照组,可5发7
02第一节猪瘟

猪瘟:大叶性出血性肺炎源自猪瘟: 大叶性肺炎(H.E 100×)
(八)肠道
猪瘟又称“烂肠瘟”,常表 现为出血性纤维素性肠炎,或纤 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如伴发感染肠道沙门氏杆菌时, 病变加重,尤其是在回肠和盲肠 的交界处表现为溃疡,这种溃疡 病变为轮层状坏死,外观似钮扣, 故称“扣状肿”。
猪瘟 : 回肠和盲肠的交界处溃疡,外观似钮 扣,故称“扣状肿”。
五 鉴别诊断
猪瘟病的病理诊断中必须和以下 几种疾病相鉴别: 1.猪肺疫 2.猪丹毒 3.伪狂犬病 4.猪弓形体病 5.猪副伤寒病
(六)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小脑表现为病毒性脑炎的 典型病变,打开颅腔,可见脑软 膜呈树枝状充血,混浊,脑内压 增高,稍突出于颅腔。
猪瘟
大脑
脑软膜充血、混浊、稍突出于颅腔
猪瘟: 脑 神经元死亡,嗜神经细胞现象(H.E 100×)
猪瘟
脑 神经胶质增生(H.E 400×)
(七)肺脏
猪瘟常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造成典 型的大叶性肺炎病变,重症例可表 现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或心包炎。
其病变为典型的淋巴结周边出血,并 且呈现出腥红色,由于髓质肿胀,使淋 巴结表现出大理石样外观。
猪瘟: 急性淋巴结周边出血切面
猪瘟:急性下颌淋巴结出血
(三)脾脏
一般不肿大, 在脾脏的边缘和脾尖部可见到大 小不等的红色梗死灶。 梗死灶稍突出于脾脏表面,质地 坚硬,切面呈三角形或椎形。
在脾脏的被膜下还散发着小出血 点。
(四)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于感染后期在宿主的中枢 神经系统内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中寄 生,损伤神经细胞,造成特异性的 病毒性脑炎变化。
(五)病毒血症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病毒侵害了免疫系统,感染后发生免 疫抑制症,引起变态反应性肾小球肾炎。 因此有人认为猪瘟是一种后天性免疫疾 病。
《猪瘟的诊断与防控》课件

2
合理使用消毒剂,对饲舍、器具等进行
高效消毒。
3
及时上报病例
4
发现疑似病例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做好疫情监测。
定期体检和观察
定期对猪只进行体检和观察,及早发现 疑似病例。
加强饲料管理
确保饲料干燥、清洁,减少饲料对病毒 的污染。 Nhomakorabea实验室检测
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分离和 基因检测等方法,确诊猪瘟 病例。
病毒核酸检测
利用核酸检测技术检测病毒 的核酸,对疫情进行更精确 的判断。
猪瘟的防控措施
养猪场环境管理
保持养猪场的清洁卫生,加强 消毒措施,控制病毒传播。
疫苗接种
合理选择疫苗,按照规定的免 疫程序进行接种,提高猪只的 抵抗力。
动物交易监管
饲料污染
猪瘟病毒可以通过受污染的饲料 传播,加强饲料管理是防控的重 要环节。
猪瘟的临床症状
1
发热和咳嗽
猪体温升高,出现深吸气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2
食欲减退
病猪食欲下降,拒食、喂食量减少,导致体重下降。
3
消化系统症状
病猪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粪便异常。
猪瘟的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根据猪瘟的典型临床表现, 可初步判断是否是猪瘟感染。
《猪瘟的诊断与防控》 PPT课件
欢迎来到《猪瘟的诊断与防控》的PPT课件!在本课件中,我将分享关于猪瘟 的知识和实用的防控方法,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养猪疾病。
猪瘟的危害
1 经济损失巨大
猪瘟的暴发会导致养殖场的禁养和屠宰,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 病猪易感染其他猪只
病毒可以通过空气、粪便和接触传播,一旦有病猪出现,其他猪只很容易被感染。
猪瘟PPT课件

HCV呈球形,大小40-50nm
2、增殖
HCV经常用猪肾上皮细胞细胞PK-15、SK-6、猪 睾丸细胞ST培养,但不能产生细胞病变 (CPE)。
与新城疫病毒共同培养,可增强后者的致细胞病 变作用,称为“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是鉴别 HCV的方法之一。
3、血清型 猪瘟只有一个血清型,不同分离毒株其毒力不同。 4、毒力强弱 (1)强毒株 ➢ 引起急性猪瘟,死亡率高,通常在1~2周内致死感染猪,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国际动物卫生法 典》中,将猪瘟列为A类法定传染病之一,在我国 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中也被列为一类 传染病。
二、病原体
1、分类、形态 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 球形、有囊膜、单股正链RNA病毒 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有高度的同源性,既有
血清学交叉反应,也有交叉保护作用。
和四肢皮肤发生坏死; ➢ 后期站立不稳,后肢瘫痪; ➢ 病期2-3个月。
六、病理变化
1、急性型、亚急性型: ➢ 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 ➢ 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不同程度的出血; ➢ 以淋巴结、肾脏出血最为常见; 全身淋巴结,尤其是颈部、肠系膜、腹股沟淋巴结水肿、
出血,呈红黑色外观,切面呈周边出血,大理石样花纹; 肾脏皮质有针尖大出血点,呈“雀斑肾”; ➢ 脾出血性梗死,最具有诊断意义,毛细血管栓塞所致,
官、体液中,尤其血液、淋巴结、脾脏含毒量最 高。
潜伏期排毒、感染毒力较弱的毒株康复后呈慢 性感染猪,危险的传染源。
3、传播途径 经消化道、呼吸道、结膜和生殖道粘膜感染,
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垂直传播导致仔猪带毒持续性感染,是猪瘟免 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发病机理
HCV进入机体,在扁桃体大量繁殖,随后经淋巴 管到达淋巴结继续增殖,然后到达外周血液和全身 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剖检病猪,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发现有扣状肿, 应首先怀疑为( )。 B A.猪肺疫 B.猪瘟 C.猪丹毒 D.猪链球菌病 E. 猪传染性胃肠炎 2.诊断猪瘟最有意义的病理变化是( A )。 A.脾梗死 B.虎斑心 C.花斑肾 D.打火印 E.槟 榔肝 3.猪瘟病毒在( A )部位含量最多。 A.脾 B.心 C.肾 D.肺 E.肝
1.初诊: 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 诊断。 2.确诊: 可采取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等送检以确诊( 病原分离鉴定 )。
(问题:为什么要选用脾脏、淋巴结或扁桃 体作为病料呢?)
七、猪瘟的防制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做好该病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的。
(一)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2.搞好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对大多数农村散养的猪采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的方法; ★对于专业化猪场及养猪专业户,可采用乳前免疫。 ★种母猪每次配种前1周免疫一次。种公猪春、秋各免疫1次;
七、猪瘟的防制
(二)发病时的紧急措施
1.应及早诊断,立即隔离病猪。 2.严格消毒,一般用碱性消毒剂。 3.对病猪集中屠宰,肉品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对病 死猪、废弃物和污水应妥善处理。 4.对疫区内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加大免疫剂量进行 紧急接种。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课堂练习1(识记):
归纳总结:
急性猪瘟: 1、全身浆膜、黏膜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 出血点或出血斑。(膀胱粘膜、胃底黏膜出血明显) 2、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 归纳总结: 3、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 俗称“麻雀蛋肾”。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 4、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 呈锯齿状出血,常在边缘及尖端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性 梗死。此种变化为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5、扁桃体出血、坏死。
6.粪便初期便秘,排干硬的小球状粪便,随 后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液。 7.部分病猪表现神经症状如局部麻痹,运动 失调,昏迷和惊厥等现象。 8.病程7~21d。死亡率高。
(三)亚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或猪瘟常发 区,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相似,但症状轻,较缓 和。病程稍长,一般为20~29d。
(四)慢性型
归纳总结: 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 2.畏寒战栗,挤卧一堆或钻草窝;(体温升高,达41~42℃, 高热稽留); 3.站立行走时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 4.结膜潮红,肿胀,有出血点、分泌物,严重时分泌物黏稠, 上下眼睑粘连; 5.皮肤初期充血,末期贫血,皮肤薄的部位如鼻端、耳、四 肢、腹下、会阴等处有出血点,指压不退色。
第二组
三、猪瘟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猪或带毒猪。 2.传播途径: 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 3.易感动物:猪
第三组
四、猪瘟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临床症状和其 他特征,可分为五种类型:但以急 性型最典型
(一)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2℃), 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二)急性型
问题:根据以上图片,请同学们叙述急性猪瘟的 临床症状有哪些?
请回答: 1.根据疾病发生原因,猪瘟是一种 疾病? (寄生虫病、传染病、普通病) 2.猪瘟是由 引起的?(寄生虫、细菌、病毒) 3. “热性”指的是什么意思?
二、猪瘟病原体
猪瘟病毒 存在各器官组织、 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中,淋巴结、 脾脏、血液中病毒 最多 2% 氢氧化钠最适消 毒药
猪瘟病毒感染细胞荧光染色
课堂练习2(学以致用):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5℃。呈稽 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粘膜发绀、眼流脓性分 泌物。病初便秘,后拉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 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出血梗死。 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喉头有出 血斑和出血点。该病最可能是(A ) 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 气喘病 E.猪痢疾
案例分析:(专业能力)
张某从外地购进了30头猪,买来后第5天, 猪群中有2头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全群,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 40℃~41.5℃,呈稽留热。病初便秘,后拉 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 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全身淋 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表面有丘 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 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
肠粘膜扣状肿( 溃疡坏死)
(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 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 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先天感染仔猪发 病死亡后,其突出的变化是胸腺萎缩,肾小球 肾炎,淋巴结肿大,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形 成致密、发白的钙化线。
胎儿干尸化、畸形胎
胎儿皮肤出血
六、猪瘟的诊断
大理石样变
猪瘟淋巴结肿大出血
猪瘟脾脏梗死
脾脏梗死
脾脏梗死
猪瘟肾脏包膜下出血
肾脏包膜下出血
麻雀蛋肾
猪瘟肾脏皮质出血
猪瘟心脏包膜下出血
猪瘟心脏外膜下出血
猪瘟喉头粘膜出血
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猪瘟胃粘膜出血
胃浆膜出血
扁桃体出血坏死
脑膜出血
请问: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请问,根据以上图片,请叙述慢性猪瘟的症状?
归纳总结: 慢性猪瘟: 1、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 2、体温升高,达41℃,弛张热; 3、有食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4、皮肤上有紫斑。 部分病猪可以恢复,病程1个月以上。
(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 妊娠母猪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后,一般临 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 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 形。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 能耐过。
五、猪瘟病理变化 (三)亚急性型: 除见皮肤、淋巴结、肾 脏、膀胱等处有明显出血病变外,还可有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回盲口附近有小 溃疡。 (四)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 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黏膜可见 近似圆形扣状溃疡。
大肠扣状肿(外观)
大肠扣状肿(外观)
回盲口溃疡
结肠粘膜扣状肿( 溃疡坏死)
《畜禽疾病防治》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第一章 畜禽传染病
第五节 猪常见传染病
猪瘟
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猪瘟的概念、病原和诊断方法;
2.理解掌握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掌握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
第一组
猪瘟
一、概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根据上述材料,作答如下问题:
1.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选项: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气喘病 E.猪痢疾 2.本病的慢性病例以( C )病变为主要特征。 选项: A.皮肤出血 B.败血症 C.纤维素性 坏死性肠炎 D.皮肤淤血 E.脾脏梗死 3.本病的预防除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以外,关键措施 是( B )。 选项: A.紧急接种 B.预防接种 C.捕杀患 病动物 D.药物预防 E.自繁自养
本节课小结
1.猪瘟的易感动物是什么? 2.猪瘟的主要临床类型有几种? 3.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哪些? 4.说一说急性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
第四组
五、猪瘟的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变是一种败血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一)最急性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乏明显变化。一般仅 见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点。 (二)急性型: (同学们自己看图片分组讨论并分析)
皮肤出血点
猪瘟淋巴结肿大出血
颌下淋巴结出血
肺门淋巴结出血
猪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淋巴结出血
猪瘟淋巴结切面
1.初诊: 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可对本病作出初步 诊断。 2.确诊: 可采取脾脏、淋巴结或扁桃体等送检以确诊( 病原分离鉴定 )。
(问题:为什么要选用脾脏、淋巴结或扁桃 体作为病料呢?)
七、猪瘟的防制
由于猪瘟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做好该病综合性预防工作才是最重的。
(一)平时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 2.搞好免疫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猪瘟最重要的、最有效的手段。 ★对大多数农村散养的猪采用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每月定期补免 的方法; ★对于专业化猪场及养猪专业户,可采用乳前免疫。 ★种母猪每次配种前1周免疫一次。种公猪春、秋各免疫1次;
七、猪瘟的防制
(二)发病时的紧急措施
1.应及早诊断,立即隔离病猪。 2.严格消毒,一般用碱性消毒剂。 3.对病猪集中屠宰,肉品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利用;对病 死猪、废弃物和污水应妥善处理。 4.对疫区内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区的猪加大免疫剂量进行 紧急接种。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
课堂练习1(识记):
归纳总结:
急性猪瘟: 1、全身浆膜、黏膜出现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 出血点或出血斑。(膀胱粘膜、胃底黏膜出血明显) 2、淋巴结周边出血严重并呈大理石样; 归纳总结: 3、肾脏颜色变浅呈土黄色,被膜下可见出血点, 俗称“麻雀蛋肾”。切开后多见皮质部也有出血点; 4、脾脏一般不肿大,但有的发病猪的脾脏边缘 呈锯齿状出血,常在边缘及尖端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性 梗死。此种变化为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5、扁桃体出血、坏死。
6.粪便初期便秘,排干硬的小球状粪便,随 后腹泻,粪便中带有黏液或血液。 7.部分病猪表现神经症状如局部麻痹,运动 失调,昏迷和惊厥等现象。 8.病程7~21d。死亡率高。
(三)亚急性型 多见于流行的中后期或猪瘟常发 区,临床表现与急性型相似,但症状轻,较缓 和。病程稍长,一般为20~29d。
(四)慢性型
归纳总结: 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停食; 2.畏寒战栗,挤卧一堆或钻草窝;(体温升高,达41~42℃, 高热稽留); 3.站立行走时拱背弯腰,四肢无力,行动迟缓,摇摆不稳; 4.结膜潮红,肿胀,有出血点、分泌物,严重时分泌物黏稠, 上下眼睑粘连; 5.皮肤初期充血,末期贫血,皮肤薄的部位如鼻端、耳、四 肢、腹下、会阴等处有出血点,指压不退色。
第二组
三、猪瘟流行病学
1.传染源: 病猪或带毒猪。 2.传播途径: 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 3.易感动物:猪
第三组
四、猪瘟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长短、临床症状和其 他特征,可分为五种类型:但以急 性型最典型
(一)最急性型 突然发病,高热稽留(41~42℃), 无明显症状,很快死亡。
(二)急性型
问题:根据以上图片,请同学们叙述急性猪瘟的 临床症状有哪些?
请回答: 1.根据疾病发生原因,猪瘟是一种 疾病? (寄生虫病、传染病、普通病) 2.猪瘟是由 引起的?(寄生虫、细菌、病毒) 3. “热性”指的是什么意思?
二、猪瘟病原体
猪瘟病毒 存在各器官组织、 体液、分泌物、排 泄物中,淋巴结、 脾脏、血液中病毒 最多 2% 氢氧化钠最适消 毒药
猪瘟病毒感染细胞荧光染色
课堂练习2(学以致用):
病猪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到40℃~41.5℃。呈稽 留热,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粘膜发绀、眼流脓性分 泌物。病初便秘,后拉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 颈部及四肢皮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 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出血梗死。 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喉头有出 血斑和出血点。该病最可能是(A ) 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 气喘病 E.猪痢疾
案例分析:(专业能力)
张某从外地购进了30头猪,买来后第5天, 猪群中有2头开始发病,逐渐发展到全群, 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甚至废绝,体温 40℃~41.5℃,呈稽留热。病初便秘,后拉 稀。全身发红,耳尖、腹部、颈部及四肢皮 肤有紫斑,指压不退色。剖检病死猪全身淋 巴结肿大、出血、呈暗红色,脾脏表面有丘 状小点出血和绿豆大小暗紫色的出血梗死。 回盲瓣、盲肠及结膜粘膜有纽扣状溃疡。
肠粘膜扣状肿( 溃疡坏死)
(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流产母猪的死 胎主要病变是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全身性皮 下水肿以及胸腔、腹腔积液。先天感染仔猪发 病死亡后,其突出的变化是胸腺萎缩,肾小球 肾炎,淋巴结肿大,肋骨和肋软骨的连接处形 成致密、发白的钙化线。
胎儿干尸化、畸形胎
胎儿皮肤出血
六、猪瘟的诊断
大理石样变
猪瘟淋巴结肿大出血
猪瘟脾脏梗死
脾脏梗死
脾脏梗死
猪瘟肾脏包膜下出血
肾脏包膜下出血
麻雀蛋肾
猪瘟肾脏皮质出血
猪瘟心脏包膜下出血
猪瘟心脏外膜下出血
猪瘟喉头粘膜出血
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猪瘟膀胱粘膜出血
猪瘟胃粘膜出血
胃浆膜出血
扁桃体出血坏死
脑膜出血
请问:急性猪瘟的病理变化有哪些?
请问,根据以上图片,请叙述慢性猪瘟的症状?
归纳总结: 慢性猪瘟: 1、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弱; 2、体温升高,达41℃,弛张热; 3、有食欲,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4、皮肤上有紫斑。 部分病猪可以恢复,病程1个月以上。
(五)先天性(温和型)猪瘟 妊娠母猪感染低毒株猪瘟病毒后,一般临 床表现不明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有时 出现怀孕母猪流产、胎儿木乃伊化、死胎及畸 形。但新生仔猪一旦感染死亡较多,大猪一般 能耐过。
五、猪瘟病理变化 (三)亚急性型: 除见皮肤、淋巴结、肾 脏、膀胱等处有明显出血病变外,还可有 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病变、回盲口附近有小 溃疡。 (四)慢性猪瘟:除了出血病变之外,主要 表现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大肠黏膜可见 近似圆形扣状溃疡。
大肠扣状肿(外观)
大肠扣状肿(外观)
回盲口溃疡
结肠粘膜扣状肿( 溃疡坏死)
《畜禽疾病防治》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规划教材
第一章 畜禽传染病
第五节 猪常见传染病
猪瘟
授课: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猪瘟的概念、病原和诊断方法;
2.理解掌握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3.掌握猪瘟的综合防制措施。
第一组
猪瘟
一、概念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 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根据上述材料,作答如下问题:
1.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选项:A.猪瘟 B.猪丹毒 C.猪传染性胃肠炎 D.猪气喘病 E.猪痢疾 2.本病的慢性病例以( C )病变为主要特征。 选项: A.皮肤出血 B.败血症 C.纤维素性 坏死性肠炎 D.皮肤淤血 E.脾脏梗死 3.本病的预防除了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以外,关键措施 是( B )。 选项: A.紧急接种 B.预防接种 C.捕杀患 病动物 D.药物预防 E.自繁自养
本节课小结
1.猪瘟的易感动物是什么? 2.猪瘟的主要临床类型有几种? 3.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有哪些? 4.说一说急性猪瘟的主要临床症状。
第四组
五、猪瘟的病理变化
猪瘟的病变是一种败血性疾病的病理变化。 (一)最急性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缺乏明显变化。一般仅 见浆膜、黏膜和内脏有少数出血点。 (二)急性型: (同学们自己看图片分组讨论并分析)
皮肤出血点
猪瘟淋巴结肿大出血
颌下淋巴结出血
肺门淋巴结出血
猪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淋巴结出血
猪瘟淋巴结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