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 题型三 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的解题策略与教学反思历史学科在高考中一直是学生们头疼的科目之一,尤其是小论文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解题策略,并对历史小论文的教学进行深入反思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历史素养。

一、解题策略1. 切题立意:在面对历史小论文题时,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历史事件或问题,明确立意。

通过综合分析题目,确定自己要论述的主题和要点,并在文中贯穿展开。

2. 查找资料:历史论文最重要的是要有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作为基础,因此,在解题之前我们要进行大量的资料查找和阅读。

可以从教科书、参考书、历史专著以及相关的互联网资源中寻找相关资料,确保自己对题目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

3. 简明扼要:在写作过程中,应该保持思路清晰,语言简明扼要。

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证,避免冗长的叙述和废话。

可以通过列出提纲、归纳总结等方式来梳理思路,使文章更具条理和逻辑性。

4. 举例论证:在论述观点时,适当引用具体的历史事例或事件进行支持和论证。

通过举例子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说明问题,提升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5. 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可以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和回顾。

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和主题,以及相关的历史事实和证据。

同时,可以对历史问题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深入思考和思考。

二、教学反思与改进1. 培养历史思维:传统的历史教学往往是记忆和背诵,忽视了历史思维的培养。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分析问题、抽象思维、综合思考等。

通过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质疑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敏感性和批判性思维。

2. 独立思考与实践:历史小论文要求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阅读和写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多样化评价方式:传统的历史考试重视纸笔测试,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高考历史小论文

高考历史小论文

高考指导高考历史小论文的撰写技巧1一、立场要鲜明,论点要准确。

这一条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决定了小论文得分的高低。

立场鲜明,就是指考生提出自己的论点要言简意赅、开门见山、旗帜鲜明。

论文没有论点就是没有灵魂。

提出论点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能写成短语,必须形成判断句式;二是不能含糊不清、摩棱两可;三是不能长篇大论却不知所云。

论点准确,就是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准确、全面地概括出材料中的基本观点,然后围绕这些(个)观点提出自己的论点。

提出论点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完全抛开材料中的观点,这样就跑题了;二是不能选取材料中某一观点的部分观点作为论点,这样会导致论文的论点残缺,进而导致论证角度狭窄,论证过程无法展开。

由于材料常以图表、外语翻译语言等方式呈现,对于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归纳和组织语言能力的要求较高,因而考生普遍感到棘手,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务必下大气力予以突破。

二、结构要完整,格式要规范。

这一条也很重要,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在形式上是否符合题目的答题要求,也就是说,它决定了考生的答案是不是一篇小论文。

结构完整,就是要求论文必须包括开头、正文和结尾三部分,缺一不可,在段落上,不得少于三个自然段,绝不能一段写到头。

开头为第一段,要简明扼要地提出自己的论点,如果题目有要求,还应该首先列出材料中的几种观点。

正文至少一段,运用论据论证论点。

结尾为最后一段,要呼应开头,但在语言上不能与开头重复,最好能对观点进行总结和升华。

格式规范,就是要求答案要符合论文的行文要求,不能以问答题的答题格式来作答,语言不能条文化、序号化,不要写类似于“观点”、“论证”、“结尾”这样的提示语,每段开头不要顶格,要空两格。

三、逻辑要一致,语言要专业。

逻辑一致,就是要求论文的论据与论点在逻辑上既不能自相矛盾,又不能互不关联,应该以史实论证论点,论据要具有说服力,要能够支撑和证明论点。

语言专业,就是要求论文的语言要符合历史专业性要求,要使用专业术语,尽量回避生活化、文学化语言。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

历史小论文题解题方法一、坦然面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强大的心理来源于正确的认识和坚实的功底。

此类试题考查的本就是高考考试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最高一级的要求,即:论证和探讨问题。

这其中包括三个层次的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所以,小论文题的难度大,也在情理之中。

同学们唯有积极应对此类题型,多练习、多总结,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和娴熟的解答技巧,方能在考试中遇题不乱,从容应对。

否则,心中已怵,下笔难免不慌;“笔头”慌乱,必将导致对史料信息提取不全面、论证思路不清晰、语言不简洁等弊端的出现。

得不到好的分数其实就是自己答题时状态不好的反映。

二、细心审题,把握解答的总体方向历史小论文这类试题考查的角度紧扣“论证和探讨问题”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三个层次,题型主要有如下几种:论证观点类、评述观点类、提出观点类等。

1论证观点(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类例如,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该题在设计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题意,在题引、设问中进行了多处提示。

首先提示立意;其次提示答题指向,如设问第(1)题中“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与第(2)题中“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相呼应,指向明确;最后提示了考生应该遵循的论证思路。

2评述观点(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类例如,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41题,该题是开放式的,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说明自己认同的观点并作简要的论证。

如选择赞成的观点,可以运用全球史观指出近代西方国家的主导地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惰性。

如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中国主动改变的角度展开。

其次,要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出其背后的特定视角或立场,由此肯定其合理之处,批判其不足之处。

材料中的观点是典型的西方中心论,夸大了西方冲击的作用。

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历史发展的外来因素,也不能忽视内部的主观能动性。

高考历史小论文方法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方法技巧

高考历史小论文方法技巧认识:该试题分值固定、属于开放性试题。

它的开放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材料开放、问题开放、答案开放、学生的思维开放。

解题技巧指导:步骤一:看问题、明要求、确定对象步骤二:细读材料提炼观点在提炼观点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并要用专业术语表述。

步骤三:组织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要求你做到两步,第一步用专业语言写出你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观点,第二步亮明你选择的观点,表述时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同意……等。

(2---3分)第二段:史论结合部分(7---8分)在这一部分中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运用史实来论证你选择的观点,尽量要做到史论结合。

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外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第三段:评论部分。

(2---3分)用理论来论证这个观点或写总结性语言。

(这个结论一定要结合这道题目的内容写出,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和相关的历史史观以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来论证。

)具体解题技巧一、题型1、从常规出题来看,它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某种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明确表态(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等)后再进行分析解答;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另一类则是一题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或看法,要先行或先后明确表态,然后分别进行论证。

2 、从材料陈述看一类是材料观点直接给出;另一类是观点间接(观点隐含)给出3、设问类型看:包含评述,评价,评论三种(1)评价,即评定历史人物或者历史事件的性质、地位、作用、积极意义或者影响等;(2)评述则是把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史学观点等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即边叙述边评价,或者先叙述再评价;(3)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注意:(1)评价偏重于从史实中得出结论;评述类偏重于叙述史实;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2)评价、评述类设问一般含有标志性的词语,如:评价、简评、评述、说明、论证、如何解释、你认为、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如何理解等;更多高考资料点这里……历史人物评价:(1)定性评价即整体评价;(2)定量评价,即以史实说明。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

历史小论文的题型及突破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高考历史“史论题”突破技巧及范文一,历史小论文写作步骤第一步: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合理精炼,要响亮新颖。

第二步:史论结合,论证观点。

以史实论证观点,以观点分析史实。

做到史实和观点默契结合。

第三步:做一个精炼有力的总结,形成一个结论,进行理论升华。

二、高考小论文写作示范1、主题提炼类观点:中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述:中国古代的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欧洲。

这一传播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发展,火药的传入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封建阶级的衰落;指南针促进了西欧航海技术的的提高,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提供了条件。

由此可见,中国的古代科技传入到欧洲之后,促进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2、观点评析类(1)鸦片战争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综上,中国近代化是在外部冲击下做出3、目录对比类增加民生生活史部份;增加国民党领导下的抗日部分、4、论证关系类科学技术促进了劳动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生产力提高。

(3分)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3分)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在20世纪后并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持续强化,西方世界并没有因此走向衰落。

5、演变趋势类例: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变化越来越多样化。

6、信息说明类(现象解释类)信息:应对危机手段由军事到对话、合作到转变,军事行动范围扩展到欧洲以外。

(2)说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以及北约东扩的影响。

(4分)7、提取(关联)类似信息类—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十三:观点评述类小论文答题模板(带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解题模板专题:观点评述类小论文解题模板题型特点观点评论(析)类试题的特点在于评价的对象不是具体的历史事物或历史现象,而是历史观点。

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主观评价,可能与客观历史存在某些不符,因此还需要对历史观点进行再“评论”。

这种题型非常富于“历史味”,具有“借古鉴今”的功能,很受命题者的青睐。

解题方法1.亮明观点。

用词一定要确定。

比如我认为……正确、我认为……错误等。

正确、错误之后一定要用明确的语句把你的观点表述清楚。

要对材料进行提练概括,尽量不要照抄材料原文。

(关键词可以抄下来)2.用史实来论证这个观点。

史实要注意多角度分析。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内因、外因。

思路三:国际因素、国内因素。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思路五:主观、客观。

不同的问题适用不同的思路,在审题时一定要先整出思路再写答案,千万不能想一句写一句。

史实与观点要紧密结合,要准确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述要准确,层次要清晰。

3.总结提升,一定要有这部,做到首尾呼应,可以适当加入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

实战演练1.(2019全国卷I·4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

高考历史小论文解题技巧总结如何四步巧解历史小论文一、首先审定试题的时空要求。

时空是历史学科的骨架和基本线索。

时空的确定,是历史小论文写作的前提。

时间方面可以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等不同阶段;空间方面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

我们要依据试题要求,明确时空要求,例如: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通史等。

二、其次,明确试题的主题范围。

主题即试题材料的中心话题,通常应该是一个短语的结构描述(例如:关于XXX的问题);不能够表述为一个完整的句子(XX是XXXX。

主谓宾结构具备)。

通常我们可以从试题的开头综述或者是结尾处的文章出处获取,也有一些只能从材料中整体概括。

三、再次,按照要求拟出规范提纲。

根据试题的具体要求,我们要列出答题的提纲。

例如传统小论文(材料一般是一段围绕某主题展开的文字材料),通常是观点、理由、结论三部分。

其它的阐释题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如提取材料中的某一现象,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简要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进行评价(2018年全国卷3第42题<鲁滨逊漂流记>);依据世界史时间坐标轴提出观点(2019年全国3卷第42题);依据历史地图图示内容,提出某一观点,进行阐述(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等等。

注意:1、必须按照试题要求,分步骤回答,不能率性而为;2、观点要围绕主题展开,语言简洁,思维要发散(备二取一);3、阐述用史实说明(至少两例),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正反两面论证均可;4、结论要用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进行理论方面总结和升华。

四、最后,形成规范简介的答案。

具体内容依据上面的提纲展开,注意书写工整,格式规范,史实合题,逻辑严密,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或者深度。

总之,历史小论文尽管材料形式多样,设问多变,我们只有在平时的知识积累方面,做题技巧的规范训练方面,以及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方面下足功夫,才能够让孩子们在考场上淡定从容,应对自如。

更多丰富历史小论文的内容,都可以在历史高考热点中获取!针对小论文的备考方案1、注意基础知识积累,梳理历史发展线索(厚积薄发);例如:2020年全国一卷列出不同时期的书名问题;2021年全国乙卷中共历次重要会议问题等;把功夫下在平时,重心前倾;2、增强审题能力,养成规范答题习惯(按图索骥);例如2018年全国卷一第42题《鲁滨逊漂流记》提取材料中的某一现象,指出相关历史事件,简要概括这一历史事件,并进行评价;2019年全国3卷第42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问题,依据世界史时间坐标轴提出自己的观点;2021年全国乙卷第42题中共历次重要会议,依据地图图示内容,提出某一观点,进行阐述等等。

历史小短文写作技巧

历史小短文写作技巧
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制度的落后,中国一步 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明了“落后就要挨打”,中华民族 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同 时,林则徐、左宗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勇于反抗外来侵略,告诉 我们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发展 阶段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定都天京
转折:天京变乱
发展:永安建制
兴起:金田起义 1851 1852 1853
后期防御战1857— 1863
失败:天京陷落
1864
时间
近代化的探索
探索 名称 时间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
戊戌变法 1898年
代表 人物
奕䜣 、曾国藩、
李鸿章、左宗棠、 张之洞
五四爱国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关联性 五四爱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爱国运动中的骨干和领导,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早期组织奠定了干部基础;自五四运动开 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所以,五四爱国运动促 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康有为、 梁启超
政治 派别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指导 思想
主要 内容
(自强、求富)
师夷长技以制夷
创办军事工业 创办民用工业 兴办新式学堂 筹建新式陆海军
变法图强
政治、经济、 文化 军事

辛亥革命 1911年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蔡元 培
资产阶级革命 派
先进知识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题型三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含解
析)
2018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强调:“考查内容的呈现,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高考历史小论文题型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和学生潜力的功能、价值以及形式新颖、开放性强、答案灵活、区分度高等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是高考命题改革的有益探索,更代表了高考历史命题改革的趋向。

◇解题步骤
(1)开门见山亮观点。

亮明观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观点明确与否是论文质量档次高低的前提,也是能否吸引判题人第一注意的关键。

注意材料(包括题干和引文)中提供的信息点、关键词,寻找论述方向,确立论证观点。

(2)格式讲究总分总。

论文分段,突出结构。

论文总体结构为:总—分—总。

由于字数有限,分论点不宜过多,但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尽可能多层次、多视角地阐述。

(3)运用材料结合所学。

在选择论据的时候,要注意史实论据的典型性、针对性、确切性。

“一个典型的事例胜过千万句空洞的说教。

”论据应该“材料史实+所学史实”,即先把材料提供的论据充分用好,再用所学知识来弥补。

(4)史论结合多视角。

在论证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选择史实,力求证据充分。

论证原则为“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5)语言精练上档次。

语言要精练,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表述要成文,切忌要点式作答。

【学以致用】
1.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

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面对辛亥革命后政局的动荡不安、思想的异常混乱,陈独秀率先喊出了民主与科学,以唤醒民众觉悟,自觉自动地争取民主。

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反孔批儒的战士却又仍然在自觉不自觉地承续着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的儒学传统。

——摘编自李泽厚《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
政治体制。

(2)解读上述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思想解放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280字左右) 2.政治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重要环节,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发展有着自身发展的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一届政协”的政治架构下,一方面正如亨廷顿所说的,“一个现代化政治体系的安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实现了大国秩序的重构,推进了国家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政治体系的良性运转;另一方面则基于其政治系统的巨大包容性而实现了中国革命力量的大联合、大团结,并激发了全国人民建设国家的巨大热情,使得建国初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

究其原委,“一届政协”是发端于西方的共和政体在中国的实现形式,它根植于中国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土壤之中,在现代国家政治建设中凸显中国气派、民族神韵,具有极强的容纳性与适应力。

——摘编自草歌健《试论“一届政协”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可以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的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且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

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

——摘编自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现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建立的缘由。

(2)综合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为例,围绕“政治现代化的特征”这一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50字左右)
3.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影响了世界,也影响了英国自己。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中叶,英帝国的领土扩张有所缓和,“自由帝国主义”理论甚嚣尘上。

多数英国人认为,自由贸易是英国最大的利益所在,与其保护帝国,不如保护海上通道。

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迫使全世界为英国的商品打开门户。

——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其与英联邦的经济联系,对廉价进口食品的依赖,以及不愿接受超国家权威的心态,所以无论是工党还是保守党政府都不加入共同市场(即欧洲经济共同体)。

但是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之后,促使英国政府在1963年寻求加入共同市场。

然而英国的请求遭到法国总统戴高乐的否决,因为英国本身及其公认的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对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领导权构成威胁。

直到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英国才获准加入。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推行“炮舰政策”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全球化进程中英国的选择”。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题型三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
1.(1)来源:传统儒家思想;西方进化论;西方启蒙思想。

体制:君主立宪制。

(2)观点0—2分:时间描述为非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为0分,主题非思想文化为0分,其余2分。

论据0—5分: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各2分,“师夷长技”主张的史实1分。

论述0—2分:展开论证可视为逻辑严密,得2分。

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乏关联性,得1分。

要点式列举,为0分。

2.(1)缘由: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西方民主制度的彭响;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丰厚土壤。

(2)特征:成熟的政党政治;健全的立法机构;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

示例1:成熟的政党政治:中国同盟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如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此后,又通过《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了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法制化。

示例2:健全的立法机构: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全国人大(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示例3:专业化的政治职能机构:中华民国三权分立、贵任内阁;新中国全国人
大、国务院等部门。

示例4:民众的政治认知及其信念;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观念;现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观念。

评分标准:第一层次(7~11分):论点把握推确;论据充实、有力、典型;论证严通、清晰,流畅;符合字数要求。

第二层次(4~6分):论点把握基本准确:论据基本充实;论证基本清晰:基本符合字数要求。

第三层次(0~3分)。

论点把握不够准确;能够列出基本论据;论证不够清晰:100字以上。

(字数不够,可适当扣分,30字以下,一律0分)
3.(1)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自由主义(自由帝国主义)思潮的影响;英国需要扩大世界市场,推行自由贸易。

(2)分数等级与评分准则
8~9分论点方面:明确论点“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学生围绕论述主题和视角,提出类似观点的,也可得分(2分)
论据方面:能结合材料和所学,论据充分,从以下两个层面论证,要点齐全
层面一: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工业革命后,英国推行“炮舰政策”和自由贸易政策,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和全球化进程。

层面二: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二战后,英国因其自身原因拒绝加入共同市场(或欧洲经济共同体);六七十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英国的经济增长持续落后于其他欧洲大国,促使英国政府调整政策,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论证方面:关联性强;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表达流畅(2分)
5~7分论点方面:隐含论点“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全球化进程又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论据方面:论据较充分,能从以上两个层面展开,涉及其中多数要点(4分)
论证方面:层次较分明,但关联性不够;史论结合(1分)
3~4分论点方面:片面论点,只谈“英国经济政策的选择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或只谈谈“全球化进程影响了英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0~1)
论据方面:论据不充分,能从以上一个层面展开,涉及其中少数要点(3分)
论证方面:非要点式列举;层次缺少关联性(0分)
1~2分论点方面:缺少论点(0分)
论据方面:涉及一个要点。

(1~2分)论证方面:要点式列举;逻辑混乱(0分) 0分论点方面:缺少论点(0分)
论据方面:要点无关或无要点。

(0分)论证方面:逻辑混乱、没有论证(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