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单元作业一

合集下载

生活中的数学题四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数学题四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数学题四年级上册
以下是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的数学题,它们结合了生活场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1.购物问题:
小明去超市买了3个苹果和2个梨,每个苹果2元,每个梨3元。

他一共花了多少钱?
如果你有10元钱,你可以买多少个苹果或梨?
2.时间计算:
如果早上7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小明一天睡了多少小时?
小明下午2点开始写作业,用了1小时30分钟完成,他是什么时候写完作业的?
3.路程与速度:
小明骑自行车去公园,每分钟骑200米,他用了15分钟到达公园。

公园离家有多远?
如果他选择走路去公园,每分钟走80米,那么他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公园?
4.面积与周长:
小明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长是5米,宽是3米。

这个花园的面积是多少?
如果他想在花园周围围上篱笆,他需要多少米的篱笆?
5.平均数与比较:
小明、小红和小刚三个人的身高分别是130厘米、135厘米和140厘米。

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
谁是最高的?谁是最矮的?
6.节约问题:
小明家一个月用了100度电,每度电的价格是0.5元。

如果他们减少了用电量,只用了80度电,那么他们这个月节省了多少钱?
7.折扣与优惠:
一件衣服原价是100元,现在打八折出售。

小明应该付多少钱?
如果他还有一张10元的优惠券,他最后需要付多少钱?
这些题目结合了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同时,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也能增强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第五册74~76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同学认识1000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学习。

本单元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这一阶段,同学将认识较大的自然数,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大的数,利用较大的数沟通信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2. 过程与方法:结合商品标价,经受认识万以内的数的过程。

3.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某些事物,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

初步学会用万以内的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

五、教学预备:前置性作业前置性作业一:1. 你知道哪些关于数位表的知识,写一写?观测下面的数位表,你发觉了什么?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2. 调查你家中的某一样家用电器的价格,并记录在1中的数位表中。

该数写作:,在写数时我们应当留意哪些问题?3. 该数读作:,在读数时我们应当留意哪些问题?4. 写一写该数的组成。

前置性作业二: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可以用数来表示。

例如:某地的邮编是100816〔1〕查出我们学校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你还能举诞生活中用数表示事物或事项的例子吗?六、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图片,我们先来观赏一下。

师: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同学自由回答师:是的,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我们应当感到骄傲和骄傲,而我们的学校也拥有这么多图书,我们应当珍惜这些珍贵的资源。

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从什么看出来的?生:是从数字。

师:这些数字怎么就看出多了?同学可能回答:它都到好幾千了,比我们学过的数都大。

师:是的,同学们说的都很对,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这些大数。

〔二〕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师:同学们,课前咱们都已经完成前置性作业了,请同学们拿出前置性作业。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教案及教学反思本单元教材贯穿着10以内数的数数、认数、读数、写数等基本活动,这些活动从形式到内容不拘一格,富有童趣,既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又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情感体验。

在习题的设计上,注意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数学思想,也关注学生计数(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技能的提高与数感的发展。

本单元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是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及如何用数的形式表示10以内物体的个数,这些内容安排在6个情境活动之中。

“快乐的家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直观的数数与数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玩具”与“文具”两个情境活动是学习1~10各数的书写;“小猫钓鱼”则是认识与书写“0”;“快乐的午餐”和“动物乐园”则是通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学习“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下一单元学习“比较”打基础。

其主要知识点:1. 10以内数的认识。

2. 1~10各数的书写。

.3. 0的认识和书写。

4. 认识“同样多”“多”“少”。

5. 认识“>”“=”“<”,并能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由于学习本单元的对象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对每个学生来说,学前所处的环境有着较大的差异,不同学生对生活中一些数的认识也存在着差异,虽然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生活中的数的概念,但有相当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直观地数数的阶段。

进入课堂学习后,学生需要将对数的直观认识逐步过渡到抽象认识,这两者之间的过渡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1.能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认、读、写0~10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3.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具体含义。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教学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开展数数活动。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优秀案例范文一、单元内容概述。

“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个单元主要是让小朋友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概念并且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这就像是我们要去认识两个特殊的小伙伴,知道他们长啥样,还有绕着他们跑一圈有多远。

二、作业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让小朋友能准确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就像能清楚地描述小伙伴的外貌特征一样。

熟练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管是给边长算周长,还是给周长算边长,都不在话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小朋友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让他们用小棒拼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图形的特点。

学会观察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物体,能够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就像发现身边到处都是数学小秘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小朋友们在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奥秘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

培养他们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因为计算周长的时候一个小马虎就可能算错啦。

三、作业内容。

# (一)基础过关型作业。

1. “图形特征我知道”作业内容: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分别标注出它们的边和角,然后写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边与角的特点。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就像是给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小伙伴画个像,然后介绍它们。

通过画图和描述特征,可以让小朋友更加直观地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巩固基础知识。

答案示例:长方形:画图(略,简单画出一个长方形,长的边标注为长,短的边标注为宽,四个角标注直角符号)特点: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画图(略,画出一个正方形,四条边都标注为边长,四个角标注直角符号)特点: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2. “周长计算小能手”作业内容: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设计意图:这两道题是最基础的周长计算题目,让小朋友们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长方形周长 =(长 + 宽)×2,正方形周长 = 边长×4。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件

一个一个 地数。
九千八百八十七 九千八百八十八 九千八百八十九 九千八百九十
…… 一万
还可以怎样数呢?
请你想一想,与 同桌说一说。
返回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大数?
世界海拔最高的山 峰是珠穆朗玛峰,海 拔约八千八百四十 四米。
你还知道 有哪些呢?
我国已经发现的 鸟类大约有一千 四百种。
返回
一百一百地数,从八千九百数到一万,并在 计数器上拨一拨。
一行梨树是10 棵,一棵梨树收 100个梨。
答:一行梨树能收
10棵正好收梨是 10个100。
1000个梨。
返回
课堂延伸 想一想,再大致圈出一千个 。
怎么圈呢?
先圈出 10个。
竖着圈 一列。


圈十列就

是一千。

约100个
先圈出10个,然 后看这些物体可 以圈几次。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 9451 )。
一个数是6032,那么比它多十的数是( 6042),这个
数读作( 六千零四十二 )。
从6032往后数10个数,写 数要从高位开始写起哦。
分别是比9450少 1,和多1的数。
返回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读数:从高位到低位,哪一位数上是几, 就分别读成几千、几百、几十、几。如 果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读一个零,如果 数的末尾有0,不管有几个,都不读。
返回
探究新知
再添1个珠子是多少?
计数器上有五个数位,分 别是个位、十位、百位、 千位、万位。
万 千百 十 个
九千一九百万九十九
个位满十,向 十位进一。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数字0~5,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0~5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生活中运用数字进行计数、排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字的意义,提高他们的数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学会用数字0~5进行计数、排序等基本操作。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学会用数字0~5进行计数、排序等基本操作。

2.教学难点: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数感。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字的意义;运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感;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生活中的数的相关图片、数字卡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小物品等。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数,如水果店、停车场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

让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数字,并讨论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数字0~5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的名称。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数字的顺序,以及数字0的特殊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数字卡片。

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排序、计数等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有关数字0~5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24×5=70×8=250×5=14+40=880×2=40×8=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30×6=18×3=902×1=17×4=68-4=48-16=70×2=200×8=280-70=320×8=30×6=180-60=140-5=125×8=560+80=150×2=700×2=72×3=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303×3=12×2=470+70=64×0=25×8=72×6=20×6=90×3=420×6=280+40=55×5=48×4=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50分米=()米2000克=()千克6米=()厘米7分米=()毫米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每课练习题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全册每课练习题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一课时快乐的家园A案:课时作业一、照样子数一数,画一画。

二、照样子,圈一圈。

三、看一看,填一填。

一共有()朵花,排第()。

第二课时玩具A案:课时作业一、看图圈数。

二、写数。

第三课时小猫钓鱼A案:课时作业一、看图写数。

二、按顺序写数。

第四课时文具A案:课时作业一、数一数,写数。

二、照样子,画点子。

三、按顺序填数。

第五课时快乐的午餐A案:课时作业一、画一画。

1.画,和一样多。

2.画,比多。

二、哪一组正合适?画“√”。

1.每人1双。

2.每只兔子一根。

三、比一比,最多的画“V”,最少的画“△”。

1.2.第六课时动物乐园A案:课时作业一、送小鸟回家。

(连线)二、比一比,填一填。

第二单元比较第一课时过生日A案:课时作业一、比一比,大的画“√”,小的画“O"。

二、用下面的篮子装一些同样大小的苹果,哪个装得更多?在下面画“√”。

第二课时下课啦A案:课时作业一、给最高的树涂上红色,最矮的树涂上绿色。

二、给最长的线画上“√”。

三、谁最高?请画“√”。

第三课时跷跷板A案:课时作业一、给轻的涂红色。

二、在最轻的后面画“√”。

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一课时一共有多少A案:课时作业一、在口里填数。

口+1=2 2+口=3 2+3=口二、看算式接着画,接着填。

三、说一说,填一填。

第二课时还剩下多少A案:课时作业一、填一填。

5一2=口4一1=口二、看图摆一摆,再填得数。

4一1=口4一3=口5一3=口3一1=口三、看算式,先画去O,再填数。

第三课时可爱的小猫A案:课时作业一、直接写得数。

3+0= 5-4= 2-1=3-3= 5-5= 1+0=二、在○里填上“>”“<”或“=”。

3-2○1+1 5-5○1+0 5○4+05-4○0+0 2+2○4+1 3-3○0三、看图写算式。

1盘子里还剩几个苹果?2鱼缸里还剩几条鱼?第四课时练习一看图列式计算。

4+1=□5-1=□3+□=□5-□=□3+1=□5-4=□2+□=□4-□=□第五课时猜数游戏A案:课时作业一、看图填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数学》单元作业一
一、寻找生活中某些特殊的数字,并说明其应用。

(300字以上)
树木年轮生长的宽窄与气温,降雨量等因素紧密相关,这就是说,气温适宜,雨量充沛,树木生长就快,年轮就宽,反之树木生长就慢,年轮就摘,在局部地区生长的树木,若受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因素影响时,树木的年轮宽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人们根据树木的年轮来确定古地震发生的年代,这对于研发地震的活动规律,进行预测预报地震等地质灾害,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进行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有一种“最大树龄法”可以根据树木的年轮来确定古地震发生的年代,生长在古地震断裂面上的树木,是在古地震断裂形成之后才开始生长发育起来的树木,而这种树木的最大树龄就相当于古地震发生的年代,也可以通过以下数学公式来推算古地震发生的大致年代:J=S/2 P.。

其中,J表示古地震形成距离现在的年数,P为被测树木年轮年平均生长宽度,S为被测树木最大直径的树干基部的周长。

例如,1982年,从我国西藏当雄北一带古地震断裂面上生长的香柏树中,取出其中一棵,测得它大的P=0.22毫米,S=80厘米,则可算得J=S/2 P=800/2*3.14*0.22=579年,据这个地区的史料的记载,在1411年钱后确实发生过8级左右的强烈地震,两者相当吻合。

利树木的年轮研究我们不仅可以确定古地震发生年代,还可以确定几十年,数百年甚至千年以上的古气候变迁,这种方法比运用其他发放
简便、经济、可靠。

可以说,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从树木年轮中开发更多的科学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