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热工基础---3.2(国)燃烧计算
硅酸盐热工基础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概述
硅酸盐产品在烧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热量。热量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燃料 燃烧产生,系利用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形 式;一种是以电为热源,系使电能转变为 热能的形式。前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后者热利用率高,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操 作条件好,但资源有局限性,成本高。故 目前硅酸盐工业窑炉的热源仍以燃料为主。10来自2 固体和液体燃料的性质
C 主要的可燃元素 H 主要的可燃元素,有益,二种形态可燃氢、化合氢 O 有害元素 N 惰性元素,有害、污染 S 可燃元素,污染,三种形态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
酸盐硫
11
A 有害成分,①直接关系到焦碳的灰分从 而影响冶炼的技术经济指标。②降低煤 的发热量。③灰分结渣,容易造成不完 全燃烧,给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带来困难。
人造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和木材经加工后制得 的焦碳和木炭。
工业应用中主要是煤和焦碳。
5
煤的种类 1、根据古代植物埋藏于地下的年代和碳化程 度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2、动力用煤根据煤的挥发分高低,并参考其 水分与灰分含量,把煤分为石煤,褐煤,烟煤 (包括贫煤和劣质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将 无烟煤、烟煤和石煤各再分为三类。 3、冶金工业根据煤的结焦性强弱和挥发分高 低进行分类,对烟煤进一步分类为:长焰煤、 气煤、弱还原煤、半炼焦煤、焦煤、肥煤、瘦 煤和贫煤等。
1
1 燃料的定义:是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 能够比较经济地利用其燃烧热的物质的 总称。燃料的供给应该比较容易,价格 低廉,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即便利又安 全。按其状态可分为:气体燃料、液体 燃料和固体燃料。
2 燃烧的定义:是通过燃料和氧化剂在一定 条件下,所进行的具有发光和发热特点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硅酸盐热工基础---3.1燃料性质

我国规定的重油质量标准
项目
代号 恩氏粘度(0E)80℃≤ 恩氏粘度(0E) 100℃≤ 闪点(开口)(℃)≥ 凝固点(℃) 灰分(%) 水分(%) 含硫量(%) ≤ ≤ ≤ ≤
质量标准
20号 RZ-20 5.0 15 80 0.3 1.0 1.0 1.5 60号 RZ-60 11.0 20 100 0.3 1.5 1.5 2.0 100号 RZ-100 15.0 25 120 0.3 2.0 2.0 2.5 5.5-9.5 36 130 0.3 2.0 3.0 2.5 25 45 200号 RZ-200 250号 RZ-250
重油的体积膨胀系数β 值与密度的关系
密度 (t/m3) 0.93~0.9399 0.94~0.9499 0.95~0.9599 0.96~0.9699 0.97~0.9799 β 值(1/℃) 0.000635 0.000615 0.000594 0.000574 0.000555 密度(t/m3) 0.98~0.9899 0.99~0.9999 1.0~1.0099 1.01~1.0199 1.02~1.0299 β 值(1/℃) 0.000536 0.000518 0.000499 0.000482 0.000464
3 .标准燃料
标准煤:Qnet,ar=29300kJ/kg 标准油:Qnet=41820kJ/kg 标准气:Qnet=41820kJ/kJ
便于产品的燃料消 耗的比较
换算:
标准燃料量 某燃料量 某燃料发热量 标准燃料发热量
【例】某厂使用煤的工业分析为: Mad 2.71 Mar 10.05 Aad 23.20 Vad 26.41
燃料组成的换算系数 所换算的“基” 已知“基” 收到基 收到基 分析基 干燥基
回转窑内燃料的燃烧解读

qF
qA
Q D f L f
4
Q D2 f
式中:
q F —燃烧带表面积热力强度,kJ/m2h; q A —燃烧带截面积热力强度,kJ/m2h。
的数值增高。
随着窑径增大, q F 、 q A
(五)回转窑内的传热
回转窑是个高温反应器,因此回转窑的传热问题对于回转窑 的产质量至关重要。 1、研究回转窑内传热的目的 (1)对窑内各带传热机制进行理论分析,从而理解窑的下列因 素对传热过程的影响,达到提供调节控制窑内各带传热条件与措 施的理论依据。
例:在下述条件下,计算喷煤管的直径d。
G=300吨/日=12500kg/h; =0.2 kg煤/kg熟料;
3 Va =7.8 N m / kg 煤;
P=20%
【解】v=60m/s
V1
Va GP 3600 100
7.8 0.20 12500 20 = 3600 100
6、窑的发热能力、燃烧带的热力强度(热力强 度也称窑的热负荷)
(1)回转窑的发热能力:就是窑单位时间内发出的热量。 为了满足生产熟料所需的热量,回转窑必须具有一定的 发热能力,其大小为:
y Q mq BQDW
式中:
Q—窑的发热能力,kJ/h; m—窑的小时产量,kg/h; q—熟料烧成热耗,kJ/kg熟料; B—窑小时用煤量,kg/h;
二、煤粉燃烧过程:
回转窑煤粉的燃烧设备为单管式烧嘴。
在回转窑的烧成带,物料进行的主要物理化学反应是 C2 S 吸收 f CaO 生成 C3 S ,这是微吸热反应。为了使生成
C3 S
的反应完全,必须使物料在1400~1450℃的高温下停留
燃烧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

100 100
M M
ad ar
25M ad
Qnet,ar
100 100
M M
ad ar
25
M
ar
100 100
M M
ad ar
25M ad
Qnet,ar
100 100
M ad M ar
2500 100
[M
ar
100 100
M ad M ar
M ad ]
用ad表示的 整体水分
用ad表示的 内在水分
表4-2 不同基准时高位发热量的转换关系
已知的 “基” 收到基
收到基
1
空气干 燥基
Qad
100 100
Mar Mad
干燥基
Qd
100 M 100
ar
干燥无 灰基
Qdaf 100 Mar Aar
100
所要换算的基
空气干燥基 干燥基
Qar
100 100
Mad Mar
Qar
100 100 M
干燥 基
100 Mar 100 Mad
25Mar
1
(Qnet,ad 25Mad ) 100
100 Mad
(Qnet,ad 25Mad )
100
100 Mad Aad
干燥 基
Q ne t,d
100 Mar 100
25Mar
Q
net,d
100 M 100
ad
25Mad
1
Q ne t,d
100 100 Ad
干燥 无灰
Qnet,daf 100 Mad Aar
100
Qnet,daf 100 Mad Aad
硅酸盐热工工业基础 燃烧2

第三节燃烧过程基本理论一、燃烧过程概述燃料的种类很多,由状态来分,有固体、液体及气体燃料三种。
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各不相同,但从燃烧的角度来看,各种不同燃料均可归纳为两种基本组成;一种是可燃气体如H2、CO及C m H n等,另一种是固态炭。
例如:气体燃料的燃烧,亦即可燃气体的燃烧;液体燃料燃烧时,由于加热后气化形成气态烃类以后在高温缺氧时,有一部分烃类裂解生成固态炭粒及较小分子量的烃类或氢,因此液体燃料的燃烧,可以看作是可燃气体及固态炭的燃烧。
固体燃料在受热时,挥发分逸出,剩下的可燃物为固态炭,因此固体燃料的燃烧实质上也是可燃气体及固态炭的燃烧,所以研究燃料的燃烧过程,可以从分别研究两种基本燃料组成的燃烧过程着手。
燃烧,是指燃料中的可燃物与空气产生剧烈的氧化反应,产生大量的热量并伴随着有强烈的发光现象。
燃烧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普通的燃烧,亦即正常的燃烧现象,靠燃烧层的热气体传导传热给邻近的冷可燃气体混合物层而进行火焰的传播。
正常燃烧的火焰传播速度较小,仅每秒几米,燃烧时压力变化较小、一般可视为等压过程。
另一种是爆炸性燃烧,系靠压力波将冷的可燃气体混合物加热至着火温度以上而燃烧,火焰传播速度大,约为l000~4000米/秒。
通常是在高压、高温下进行。
一般窑炉中燃料的燃烧属于普通的(正常的)燃烧。
燃烧的条件除要有燃料及空气存在外,尚需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温度。
二、可燃气体反应机理连锁反应:CO 、H 2、CH 4。
三、碳的燃烧机理碳的燃烧是两相(气-固相)反应的物理—化学过程。
氧气扩散至炭粒表面与它作用,生成CO 及CO 2气体再从表面扩散出来。
一部分学者认为氧气扩散至碳表面时,并不立即产生化学反应,而是被碳吸附生成结构不确定的吸附络合物C X O Y ,当温度升高时, 或在新的氧分子的冲击下可分解放出CO 及CO 2,其过程是:y x O C yO xC =+221}yx y x O C O O C 2+ 2nCO mCO +=生成的CO 与CO 2的比例(即m 、n 的数值)与温度有关。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教学大纲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教学大纲二、课程目的和任务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基础课,通过热工基础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燃料与燃烧(其中包括固体燃料、气体燃料、液体燃料的燃烧计算及燃烧设备)、气体流动(主要是气体流动的基本原理及排烟系统的设计计算)和传热(其中包括三种基本的传热方式、换热器的设计计算等)及干燥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计算,为分析窑炉设备的热工性能、为设计窑炉和研究新型窑炉打下理论基础。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在高等数学、物理、物理化学、工程研究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修课程的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硅酸盐工业生产中各种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理论到工程过渡的桥梁课程之一,并与水泥工艺学、水泥厂工艺设计概论、陶瓷工艺学、陶瓷厂工艺设计概论等课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硅酸盐过程的知识体系,为粉体工程、水泥工业热工设备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重点、教学进度、学时分配(一)绪论(1学时)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学科的发展。
(二)气体力学及其在窑炉中的应用(9学时)1、主要内容气体力学基础;窑炉系统内的气体流动;烟囱。
2、重点窑炉系统内的气体流动规律和烟囱的设计计算。
3、教学要求了解窑炉系统的气体流动特点;理解气体流动的基本规律、气体流动和窑炉的操作和设计的关系;掌握窑炉系统内的气体流动规律和烟囱的设计。
(三)燃料与燃烧(10学时)1、主要内容燃料的分类和组成;燃料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燃烧计算;燃烧过程的基本理论;燃料的燃烧过程及燃烧设备。
2、重点燃烧计算及固体、气体燃料的燃烧过程。
3、教学要求了解各类燃料的热工特性;理解燃烧过程及燃烧设备的特点,合理地选用燃料燃烧设备及组织燃烧过程,达到高产、优质、低消耗的生产效果;掌握燃料燃烧计算的方法。
(四)传热(30学时)1、主要内容传导传热;对流换热;辐射换热;综合传热;不稳定导热。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14 阻力计算

同时,吸火孔则按窑内不同部位合理分布。 其基本原则是: 易散热或需热量多的部位吸火孔多留一些,
或吸火孔留大一点。其他部位吸火孔砌得小 一些。 吸火孔也如同管路系统中的分支并联管路一 样,吸火孔当量宜径大者,阻力小,流过的 热烟气量就多;吸火孔个数多,则总的孔隙 面积加大,流过的热烟气也多。其他部位相 对地流过的热烟气量较少。
15
在窑炉操作上,有时也可以利用阻力 损失的规律,按照我们的意图宋控制窑 炉内热气体的流动方向和热气体的流量, 以达到控制炉内各部分的温度。
16
例如: 在一般的倒焰窑中,水平截面上往往出现 温差,其造成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吸火孔、 烟道结构的缺点所引起。
吸火孔分布在整个窑底上,而烟道仅设 置在局部位置上,而且主烟道一般又单 端排烟,这就形成靠近烟道处及在烟道 长度方向上靠近烟囱的一端温度高,而 离主烟道较远处及在烟道的封闭端的温 度较低。
引起边界层的分离,产生漩涡
而造成的能量损失
(2)局部阻力系数
层流:
B (Pa)
R 0.285 e
1.4.3流动的总阻力
hL hf
hl
(
l d
) w2
2
转向、变速 产生漩涡
5
影响局部阻力损失的因素
一般地,局部阻力损失远大于摩擦阻力损失。 当气体为紊流运动时,Re对局部阻力系数影 响不大; 局部阻力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局部阻力性质。
减少局部阻力的途径可归纳为五个字: 圆(进口和转弯要圆滑); 平(管道要平、起伏坎坷要少); 直(管道要直、转弯要少); 缓(截面改变、速度改变、转弯等都要缓慢); 少(涡流要少)。 这些都是从改进气体外部的边界和改善边壁对气流的
影响出发的。
22
第2讲 燃烧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

标准煤:低位发热量(收到基组成)为29270kJ/kg(即7000kcal/kg); 标准油:低位发热量为41820kJ/kg (即10000kcal/kg); 标准气:低位发热量为41820kJ/Nm3 (即10000kcal/Nm3)。
二、其他热工性质
(一)、固体燃料
1、挥发分
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将一定量的煤样在温度900C下加热7 分钟,所得到的气态物质(不包括其中的水分)称为煤的挥发物。
表4-2 不同基准时高位发热量的转换关系
已知的 “基” 收到基
收到基
1
空气干 燥基
Qad
100 100
Mar Mad
干燥基
Qd
100 M 100
ar
干燥无 灰基
Qdaf 100 Mar Aar
100
所要换算的基
空气干燥基 干燥基
Qar
100 100
Mad Mar
Qar
100 100 M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
第四章 燃料及其燃烧
第2讲 燃烧的热工性质及选用原则
学习要点
一、燃料的发热量 1、高位发热量Qgr、低位发热量Qnet的概念 2、不同燃料,同种燃料的不同基准时高位发热量Qgr与低位发 热量Qnet的关系 3、常用燃料的发热量的测定和计算 二、燃料的热工性质 1、固体燃料的挥发分、结渣性、水分、可燃硫含量等热工性能 2、液体燃料——重油的粘度、闪点、燃点、着火点、凝固点、 密度、比热容、导热系数、水分等热工性质 3、气体燃料——煤气的分子量、密度、比热容等热工性质 三、硅酸盐工业燃料选用原则
4、密度
油的密度与温度有关,常随温度的增加而略微减小,按照下 式计算:
t
20 1 (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2)过剩空气系数 ) 实际空气量V 与理论空气量V 的比值: 实际空气量 a与理论空气量 a0 的比值:
α=
Va Va
0
或Va = αVa
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的因素: 影响过剩空气系数 的因素:
①燃料的种类 气体燃料 α=1.05~1.10 = ~ 液体燃料 α=1.08~1.20 =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煤粉α= ~ 固体燃料 煤粉 =1.1~1.25 ②燃料燃烧前的加工状态 ③燃烧设备的构造和操作方法
CO2 来源于碳燃烧,即VCO2 =
0
C ar 22.4 × 12 100
H 2O来源于氢的燃烧和燃料 中水分的蒸发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SO 2 来源于硫的燃烧
0 V SO =
2
M 22.4 H 0 VH 2O = ar + ar × 18 100 2
N 2 来源于燃料和空气,
VN2 VO2 = (α − 1)VO2 N ar 22.4 79 = × + Va × 28 100 100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B 、当 α < 1,实际烟气量
Vl = Vl − (1 − α )Va ×
0 0
79 100
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CO2量:VCO2 = Car 22.4 0 + − 2(1 − α )VO2 12 100
C + O2 = CO2 x1 = C ar 22.4 × 12 100
1 H 2 + O2 = H 2 O 2 H 22.4 x 2 = ar × 4 100
S + O2 = SO2 x3 = S ar 22.4 × 32 100
共需氧量: 共需氧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x1 + x 2 + x3 = 22.4 C ar H ar S ar + + 100 12 4 32
0 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烟气中 VCO2,VH 2O,VSO2 与理论烟气量相同
1 79 而:V = N × + αV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00 100
0 0 N2 2 a
VO2 = (α − 1)VO02 = (α − 1)Va0 ×
21 100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空气量( 燃料完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空气量(Bm3/Kg)。
基准:1Kg收到基燃料,其组成为 :
C ar + H ar + Oar + N ar + S ar + Aar + M ar = 100% 可燃成分:C ar,H ar,Sar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n Vl 0 = [CO + CO2 + H 2 + H 2 O + 3CH 4 + (m + )C m H n 2 1 79 + 2H 2 S + N 2 ] × + Va0 × 100 100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2)实际烟气量: 实际烟气量:
A、当α > 1,实际烟气量为
Vl = Vl + (α − 1)Va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
Va0 = VO2 ×
0
100 21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V = αV
a 0 a
(2)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理论烟气量 )
烟气中CO2含量来源于燃料中CO、CH4、CmHn 中碳的燃烧及气体燃料原有的CO2 :
CO<2%—弱还原性 弱还原性 CO3-5%—强还原性 强还原性
2
从理论上 讲温度最 高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3.2.2空气需要量、烟气生成量及成分 空气需要量、 空气需要量 及密度的计算 3.2.2.1分析计算法 分析计算法
(一)固体和液体燃料 一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理论空气和实际空气量的计算 . (1)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 分析计算法 据燃料的成分分析进行计算。 据燃料的成分分析进行计算。
气体燃料
〈 Q net 12500KJ / Bm 3时: 1000 Va = αVa0 ( Bm 3 / kg ) 0.173Qnet ,ar 1000 Va0 = 0.209Qnet ,ar + 0.5 ( Bm 3 / kg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VL = + 1 + (α − 1)Va0 ( Bm 3 / kg )
n 1 Cm H n ) × 2 10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0 VSO2 = H 2 S ×
烟气中SO2 含量来源于H 2 S的氧化
1 100
烟气中来源于燃料中的 及空气中的氮
1 79 V =N × +V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00 100
0 N2 2 0 a
理论烟气量: 理论烟气量:
提高燃烧温度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3.2.1.2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1.几个假设 . (1)气体的体积都用标准状态(0℃、1atm) (3)计算温度的基准点是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计算涉及的气体都是理想气体(22.4Bm3/Kmol)
(4)空气看成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体积比:O2:N2 =21:79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0 VO2 =
需从空气中获得的氧 :
22.4 C ar H ar S ar Oar 22.4 + + × − 100 12 4 32 32 100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理论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
0 Va0 = VO2 ×
100 22.4
(2)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 实际空气量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Va = αVa
0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理论烟气量: )理论烟气量:
指单位燃料与理论空气进行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气( 指单位燃料与理论空气进行完全燃烧生成的烟气(Bm3/Kg)。
2.烟气生成量的计算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2
煤块α= ~ 煤块 =1.3~1.7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3) 火焰的气氛 ) 氧化焰 α>1,燃烧产物中有过剩空气 > ,
α=1,燃烧产物中没有过剩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中性焰 空气, 空气,也没有可燃气体 α<1,燃烧产物中含有 <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还原焰 CO、H2、CH4 等可燃气体 、
由于空气不足或燃料与空气 混合不好而造成部分燃料未 参加燃烧反应或燃烧不好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化学不完全燃烧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不完全燃烧 的危害
造成燃料损失
机械不完全燃烧
由于机械设备原因而使燃料 未参加燃烧反应即被排走
降低燃烧温度、影响炉内气氛、 降低燃烧温度、影响炉内气氛、影响产品质量
ar ar
烟气中CO量:VCO = 2(1 − α )VO2
M .22.4 H H O量:V = + ×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8 100 12
2 H 2O
N 2量:VN 2 =
N ar 22.4 79 0 × + αVO2 × 28 100 21
S ar 22 . 4 × 32 100
3.2.2.2近似计算 近似计算
1.用经验公式计算 .
固体燃料:Va0 = 0.241Q net,ar 1000 + 0.5 (Bm 3 /Kg)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Va = αVa0 (Bm 3 /Kg) VL = 0.213Q net,ar 1000 + 1.65(α - 1)Vao (Bm 3 /Kg)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3.2燃料燃烧计算 燃料燃烧计算
3.2.1计算的内容及基本概念 计算的内容及基本概念 3.2.1.1计算内容 计算内容
内容: 内容:
目的:为了设计窑炉的需要;为了操作窑炉的需要。 目的:为了设计窑炉的需要;为了操作窑炉的需要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1)空气量的计算:鼓风机选型计算的依据 )空气量的计算: (2)烟气量的计算:排风机选型、烟囱计算的依据 )烟气量的计算: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3)烟气成分的计算:通过空气系数判断燃烧操作情况 )烟气成分的计算: (4)燃烧温度的计算:分析影响因素,改进燃烧条件, )燃烧温度的计算:
ρ =
44 CO 2 + 18 H 2 O + 64 SO 2 + 28 N 2 + 32 O 2 22 . 4 × 100
× 100 % ⋅ ⋅ ⋅ ⋅ ⋅ ⋅
2
1.1流体的物理性质 流体的物理性质
(二)气体燃料 1 . 理论空气量和实际空气量: 理论空气量和实际空气量: (1) 理论空气量 )
B、 当α < 1,烟气按比例燃烧
Vl = (1 − α ) + αVl
0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3.密度计算
V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l
ρ=
ρ g + 1.293αV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