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音乐学院举行“蒙古族长调艺术人才培养”“蒙古族马头琴音乐
长调的悠扬和马头琴的吟唱——浅析草原风格马头琴曲的创作与演奏

长调的悠扬和马头琴的吟唱——浅析草原风格马头琴曲的创作与演奏摘要:马头琴作为一种独特的草原乐器,往往使用马头琴的曲调当中都透露出了草原文化的气息。
马头琴的曲调悠扬,并且呈现出一种长调的状态,而对马头琴的研究近些年来也逐渐出现。
无论是以往的草原歌曲,还是近些年来全新创造的马头琴曲,长调往往不可缺少。
本文主要针对于草原风格马头琴曲的创作与研究进行分析,希望可以起到参考的作用。
关键词:马头琴;长调;草原风格草原歌曲中一般都带有非常常见的“羽”调,这种调更加悠长,聆听之后有一种悠然的感受,例如《草原之歌》就属于一首较为明显的草原风格曲调。
虽然聆听起来这一类曲调拥有一定的类似性,但是往往创作较为困难,不仅需要悠扬,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变化,最终形成独属于自己的节奏。
因此就需要针对节奏进行分析,考量马头琴草原歌曲的实际演唱方式与创作措施。
一、蒙古族长调的装饰性特点在对草原歌曲以及马头琴曲进行分析之后,最常见的一项特征就是蒙古歌曲中的装饰性,也就是长调拉长的演唱效果,比较常见的长调有:“乌尔汀哆”、“诺古拉”等。
“诺古拉”在蒙语中的意思为打折、弯曲,在音乐当中相当于歌曲的颤音。
当然,这种蒙古歌曲当中的长调与汉语歌曲中的颤音有本质性的区别,同时“诺古拉”还有其他的分类,例如一些装饰性的唱法,比如大波折音,就需要在旋律当中来回起伏,最后进行拖腔。
而小波折音则是对某一个特定元音进行加工与处理。
这两种波折音的使用,都可以产生一定的声腔振动,振动幅度则是有同度振动、大二度振动、小三度振动三种方式,现如今草原歌曲当中最常见的是小三度振动[1]。
而马头琴音乐的发展与产生与长调艺术的发展有着惊人契合度,“诺古拉”演唱方式就来自于马头琴演奏。
这种情况的原因不仅在于蒙古族音乐具有相同的草原文化语境,同时很多马头琴艺术家自身就是草原上流浪的民间艺人,吹拉弹唱几乎无所不能。
总而言之,长调与马头琴曲有着非常紧密的亲密关系,而这对于马头琴曲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和关键作用。
我院音乐学院蒙古族长调、马头琴、呼麦世界“非遗”专场音乐会首

【 责任 编辑
徐英】
C e n t u r i e s R e s e a r c h O 1 1 Mo n g o l i a n Mu s i c ( P a r t Ⅱ)
Bo t e l e t u 。G U O J i n g - j i n g 2古大学艺 术学院音 乐学院赴北京进 行蒙古族长 调、马头琴 、呼 麦—— 世界 “ 非遗 ”专
场音乐会巡 回演出。此次音乐会 由内蒙 古大 学艺术学院主办,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 院音乐学 院、内蒙古大 学艺术学院艺
术 创 作 与 实 践 中 心 以及 中 国 民族 艺 术 传 承 与 传 播 协 同 创 新 中心 共 同承 办 ,分 别 在 中央 民族 大 学 、 中 国 音 乐 学 院 、 中 央 音 乐 学 院 、 中 国 戏 剧 学 院 、首 都 师 范 大 学五 所 高校 进 行 专 场 巡 回演 出。
2 01 4年 ( 第十一 卷)纂四J _ l( 总 第四十二期 )
堇主 蕉童垂 堡塾互 ±! 兰2
德对 长调演唱艺术 的创新 [ C ] .蒙古族长调 民歌国际论坛 优秀论文集,2 0 0 7 . [ 6 8 ]孙俊钰.传统与现代—— 歌唱家阿拉坦其其格
长调演唱技法探微 [ C ] .蒙古族长调 民歌 国际论坛优 秀论
移・ 一 ◇一 ◇- . ・ ◇… ◇一 母一 母- . - 母・ . - 夸. . ・ 夸- c 8 ’ 一 ◇… 夸・ - ◇・ . . 。 8 ’ . . ・ 夸・ 一 母一 夸一 母・ - 夸. . . 夸・ . . ◇
我院音乐学院蒙古族长调 、马头琴 、 呼麦世界 “ 非遗 "专场音乐会首场巡 回演出圆满结束
浅析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和演唱风格

摘要“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蒙古族用他们动人的歌声感染了所有人,也让所有人从歌声中感受到了蒙古草原的令人魂强梦绕的美景和豪迈好客的热情。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独有的表演形式,不仅是蒙古族热情好客的表现,更是蒙古族特有地域环境下所产生的艺术风格。
本文通过浅析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形式,探究蒙古族长调各演唱流派的特点及其区别,并分析蒙古族长调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蒙古族,蒙古族长调,艺术特点,演唱形式Abstract" the blue sky of the blue sky, the horse running under the white clouds, waving the whip round the quartet, hundred birds qi Fei. " the Mongolian people infected all the people with their moving songs, and let everyone feel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the hospitable enthusiasm of the Mongolian steppe. Mongolian long tune as a unique performance form of Mongolia, not only 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ongolian hospitality, but also the artistic style produced by the Mongolian unique regional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form of Mongolian long tun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Mongolian long tune singing school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Mongolian long ton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usic.Key words:Mongolian,Mongolian long – tun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singing form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一绪论 .....................................................................................................................................(一)概述 ............................................................... (二)蒙古族长调的形成与发展 ............................................. 1蒙古族长调的概述...................................................... 2蒙古族长调的形成......................................................3蒙古族长调的发展···························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风格与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风格··················································································· 1旋律悠长舒缓....................................................................2多为倚音装饰三蒙古族长调的流派及演唱特点 ·······································································(一)蒙古族长调的流派 ..................................................... 1呼伦贝尔流派..........................................................2锡林郭勒流派3鄂尔多斯流派4阿拉善流派(二)蒙古族长调各流派的演唱特点四对蒙古族长调当代发展的思考..................................................................................(一)蒙古族长调的当代发展趋势(二)对蒙古族长调当代发展的思考五小结参考文献 ..................................................................................................................................... 致谢...............................................................................................................................................一绪论(一)概述有人用长长的诗词表述内心的情绪,有人用厚重的文字记录下社会的文明,有人用美丽的画卷展示人生的精彩,而蒙古族用他们独有的歌声——蒙古族长调向所有人娓娓道来他们蒙古族对于历史、文化、人文、道德、哲学等多方面的感悟。
流行音乐视域下蒙古族长调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流行音乐视域下蒙古族长调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发布时间:2022-04-24T02:07:46.73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期作者:孙丽娟白雁[导读] 蒙古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蒙古长调音乐就占据了一席之地孙丽娟白雁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内蒙古包头 014000摘要:蒙古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文化,其中蒙古长调音乐就占据了一席之地。
长调音乐旋律优美,深情动人,节奏舒展,演唱方法具有独特性,在宽广的大草原上其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蒙古长调音乐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创作素材,流行音乐与蒙古长调这种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碰撞,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格和感觉,进而提高了大众对蒙古长调的兴趣,这也促进了蒙古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多元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蒙古长调;传承与发展蒙古长调作为蒙古族独创的音乐形式,在全面的表达了蒙古族民族风貌的同时,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民俗习惯和民俗文化,其具有独特的魅力。
作为音乐载体,长调音乐中浓缩了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研究长调音乐的风格有助于更好的了解蒙古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蒙古族的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如何在流行音乐的大背景下传承和发展蒙古族长调音乐已经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蒙古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由于新中国成立带来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的转变,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也逐渐改变,其中也包括蒙古族,这也影响了蒙古族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外国文化的冲击,流行音乐迅速的在我国得到发展,再加上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娱乐活动的增加,蒙古族传统音乐也受到了冲击,国内的音乐家们开始在创作中引入民族和流行音乐的元素。
比如上世纪70年代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由阿拉腾奥勒作曲、德德玛演唱,在国内大火,歌曲描述了草原风光和牧民的生活,配合蒙古族音乐中经典的马蹄声和五声调式,表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除了融合传统民歌,流行音乐还逐渐融合了蒙古族的传统乐器,如韩磊演唱的《天边》等歌曲,在编曲中就使用了有浓厚蒙古族特色的马头琴、呼麦等元素,让蒙古族传统音乐同流行音乐进一步结合。
马头琴音乐形式与蒙古族草原文化

叫 苏 和 的 小 伙 子 领 养 了一 匹 刚 刚 出 生 的
小 白马 . 在 苏 和 的精 心 照 料 下 小 白马 迅 速
于“ 人 与 自然 自由 完 美 的统 一 性 ” 。 这 是 蒙 古 族 审 美 风 格 和 审 美 思 想 的独 特 本 质 特
征, 也 是 马 头琴 音 乐 的 审 美特 征 , 更 是 草 原
一
文化的代表 . 并 正 在 参 与 着 新 型 中华 民族
文 化 的创 建 二、 马 头 琴 音 乐
六、 七、 八 度 大 跳 音 型 为其 旋 律 旋 法 特 征 . 在 宽 阔的 音 程 中 构成 旋 律 。 这是 蒙 古族 豪 放 个 性 的展 现 . 也 是 马 头 琴 音 乐 的 旋 法 特 征. 体 现 了 草 原 民族 宽 广 的 胸 怀 、 粗 犷 豪 放 的个 性 . 同 时 也 体 现 了 蒙 古 族 草 原 文 化
马头琴 音 乐形 式 与蒙 古族草原 文 化
一王 红 艳 赤 峰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摘要 : 马 头琴 是 蒙古 族 的 标 志 物 , 是 经典 的拉 弦 乐 器 和 民 族 乐 器 , 马 头琴 音 f t . 奏 响 就 可 以展 现 出蒙 古 草 原 的 风 貌 与 特 色 , 反 映 出 蒙古 族 内心 的世 界 。 当前 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已经 内化 在 蒙 古 族草 原 文化 的灵 魂 深 处 , 并 正 在 逐 步 地 影 响 着 其他 各 兄 弟 民族 。 本研 究从 马 头琴 的传 说 与 结 构 分析 入 手 , 在 对 马 头琴 音 乐进 行 深入 剖 析 的基 础 上 , 以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为核 心进 行 了蒙 古族 草 原 文 化 的研 讨 . 希 望 对挖 掘 马 头琴 音 乐形 式 和 蒙 古 族 草 原 文 化 的 传承 有 参 考 价 值 。 关键词 : 马 头琴 音乐 蒙 古族 草 原 文 化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

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研究一、引言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民间艺术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它既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
蒙古族长调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将对蒙古族长调的历史文化演进与传承发展进行研究,以探寻其起源、传承、发展等方面的变化和特点,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蒙古族长调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二、蒙古族长调的起源与历史演进蒙古族长调起源于古代蒙古族的民间音乐表演,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蒙古帝国时期。
在那个时期,蒙古族的族长们经常利用歌舞音乐等表演形式进行社交活动和宴会娱乐,而其中的歌舞表演就是后来蒙古族长调的发展和演变的基础。
蒙古族长调的演进过程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和发展,其在历史上承载了蒙古族文化的传统和智慧,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蒙古族长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表演形式和风格。
在元朝时期,蒙古族长调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有了一些固定的结构和曲调,而在清朝时期,蒙古族长调的表演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吸收了一些汉族音乐的特点,演变为了以歌颂英雄事迹、生活场景为主要内容的音乐形式。
在近现代,蒙古族长调的演变更加丰富多样,对于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的描述更加深刻细致,成为了蒙古族文化的一张重要名片。
三、蒙古族长调的文化内涵与表现形式蒙古族长调的音乐形式主要是以蒙古族特有的民族乐器为伴奏,例如马头琴、马勒等乐器,利用这些乐器来进行音乐演奏,形成了具有独特特色的乐曲演奏形式。
舞蹈也是蒙古族长调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舞蹈形式来展现蒙古族的生活场景和民族风情,使得蒙古族长调的表演更加生动、具有感染力。
四、蒙古族长调的传承发展在蒙古族长调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最为关键的环节。
蒙古族长调作为蒙古族文化的一部分,其传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传统蒙古族社会中,长调表演是由一些专门的音乐家和演员进行传承和演绎的,他们从小接受传统音乐、舞蹈等表演技艺的培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巧,能够将蒙古族长调的精髓传承下来,并为后人继续发展。
谈马头琴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

文化园地・Cultural Corner278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24期谈马头琴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昂沁夫 / 内蒙古满洲里市群众艺术馆【摘 要】蒙古族,历来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代表乐器,也被纳入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马头琴产生于蒙古族,其历史悠久,是一种弦乐器。
虽然马头琴的制造、演奏方式简单,但能够创作各种具有草原特色的曲调,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创作符合现代音乐风格的曲目。
随着马头琴音乐的不断发展,已经逐渐的走出蒙古族音乐领域,走向世界音乐文化中去。
本文通过认识马头琴,分析马头琴在蒙古族音乐中的地位与作用,更深一步的了解草原文化。
【关键词】马头琴;蒙古族;音乐地位前言马头琴是蒙古族音乐发展的标志性产物。
蒙古族的马头琴音乐不仅象征着蒙古人的人文精神,更是丰富了蒙古族音乐的内容,为使蒙古族音乐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马头琴的音乐具有悠扬、深沉的旋律,蕴含了蒙古族人独特的民族精神、人文思想。
音乐作为一种精神的享受,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蒙古族的音乐在于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蒙古族长期生活在草原,已游牧方式为主,不仅创造了草原音乐文化,还留下了独特的草原人民的精神。
一、马头琴的由来马头琴,顾名思义,是因为在琴杆上雕有马的头像而得名,在2003年,马头琴被列入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马头琴的历史起源可以追寻到唐宋时期,那时的“奚琴”是马头琴的前身。
随后,在成吉思汗时期,马头琴就已经在蒙古境内流传,改为“胡琴”。
到现如今,马头琴名字的由来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草原上有一个老牧民养了一匹骏马,有一天,部落首领要举行骑马比赛挑选女婿,并立下约定谁先到达终点,就将女儿嫁给他。
于是老牧民就让儿子带着自己的骏马参加比赛,没想到他的儿子果然第一个到达终点。
但部落首领却违背诺言,不仅没有将女儿嫁给他还抢夺了他的骏马,老牧民想要把骏马要回,可没想到部落首领却拉箭射杀了骏马。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蒙古族马头琴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综述(二)

技术天地-28- Musical Instrument Magazine 乐器研究在中小学马头琴学校传承方面,内蒙古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千校万户”项目与全区100余家中小学合作开展“马头琴进校园”活动,如通辽市蒙古族中学、通辽市科左中旗蒙古族实验学校、扎鲁特旗蒙古族学校被确立为“马头琴传承基地”,将马头琴传承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科左中旗宝龙山镇中心小学被确立为“科尔沁潮尔传承基地”,将潮尔传承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建立马头琴音乐传习所,并在蒙古族小学、蒙古族中学、职业中学、少年宫举办马头琴培训班,共有3000余名中小学少年儿童参加了马头琴培训。
2019年4月,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传承与教育人才培养”获批,该项目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向全国招收高校及基层中小学马头琴教师,各地乌兰牧骑、各地文艺团体马头琴演奏员,马头琴音乐作曲、编曲人,马头琴自由音乐人50名进行了集中培训,提高了马头琴艺术人才的演奏能力、创作能力、研究能力、协作能力,进而极大的推动了马头琴艺术教育创新与发展、传承。
五、马头琴的宣传、展示与推广目前内蒙古马头琴音乐展示性表演、专场音乐会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很多马头琴传统曲目在这些活动上得以传承、传播,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音乐作品。
2006年以来,举办了以《齐·宝力高马头琴新年音乐会》和《草原连着北京》等主题为代表的几十场马头琴音乐会。
2012年7月,由内蒙古文化厅承办的《聆听草原》马头琴专场音乐会在呼和浩特市演出,演出邀请到了马头琴音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齐·宝力高和布林两位大师进行现场展示;2013年3月,《聆听草原》马头琴专场音乐会在北京保利剧院精彩亮相,本次演出了马头琴音乐国家级传承人齐•宝力高和布林等135位马头琴演奏人员进行马头琴展示。
这两次音乐会成为向区内外观众集中展示马头琴传统音乐保护成果和多种风格流派音乐作品魅力的展示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p ~1J fj(LJ.-~ '-.1f JPJEZI:,- /l+ '-/+ \.- /J+J.a 'ij--+ :J ~ r- ~· J.J)~ ~ l=RI f Jl..t (JJ~:t A ./\..
m, 1 ~ ~ ~ Ji.JT-BIJ 1±lliJt ITT fSl~:l:mif&1{~11£k. ~1~1: mti:i !ff>'~7J!Z ~st• Pl§ ITT~•tt~. 1± ~ oo •r!:lrm~m
~-•r!:foo.~~wr~~~~-+$~~.ooli~~~rm~r~~#.~OOJP,•r!:lrm-KifoJZ::*~__t~~~8,
~~~~ftfil~#Y~~~ITT~~-mT - ~r~ITT~8,~~*~~-T~7mY~ITT*~·#ffi.M ~~ ~;
55-hOO IJlLl x~· f{~y1t ITT1::fffi:l ~U~** T F ~~ ~:@:. ~J},itrffi~ft1r'J Ll fJ~~± ~ ss ~ 0 ~~.A¥Ll JJMt1t SS IPJ Bt,
•r!:JJm-KifoJZ::*A7fJ-g:*" "•r!:JJm ~-ik~fi* #ffi~~~A7fJ-g:*"HmfSl~.P'J·r5~~~~~~#$Y
z::~~*~~ms~,P'l•r!:l~~~x~~~mffz::*~~*wr~~*,P'l•r!:l~rmz::*~ll3%~*WW-K~$
nr+i
- ~ + p
-++-+ ~ ~
Z:,/l'-'T-PJG
= s
rr:. ~ ~
/J-..7-1%
= s
/rJr:-...~ 'T-~ m,.::t f. Tt J:::: ~ flj'j'
~
7l:ll
m~b
LJ1'f/J\
M±~"
l""l" Tl-1
- ~ + p
7m~-ik~fi*#ffi~~~A7fJ-g:*"~§±:fifA.W4~-ik~~#*·P'l•r!:lZ::*'¥:~fi*'¥:~~7mfi**~
ff:t~A, :ti'fiJllm*J.:rJrHt*· ~tt'¥:fft~noHm1Sl~. Hm1Sl~S3fi*'¥:~~-Ktm~Jjj(;~t~ ± :fif .
n±f::100/v /v z' lt"+Jt%-+-p++-Z-:,-/J-'J- c'T.-~1R-%c .s:¥: ± /UJ::-..".'74R-cm~R.uC~5·.X J-hJ~lu';_::_JLI TP:'Io' ."s"' l'*~..J7 JJ.L-'-~. I~OEJ---I=-j: -i=lJ-:~:fK"'?~ /'.
Jf)jj(;T 2oos4 , itr.A~txiJ¥:,
~rBJ~~~~~.1t@1{7~ITTmlffl,
•r!:lJm -lfifoJ)jj(;ll1.Amti:tw.~~~10x1t~r1-t*1t;g
*·~-*~,±~~#f~OOmP'lITTP'l•r!:lLl&~m.w•.rr9.~~-~ftrr.tt*Ll&•r!:foo.~~wr~~~
~
1'.:l'T-
9"="lrP'i'hJ1'.:1l¥1~'
J~Pt+nt-%+-+p+-Z-:-,/-l'J-c'T.-~1R-%c1±-tV:'!
~~~ll3%-Ktl:Hm1Sl~ITT~~~mili: "~ITT~~'~ftfil**T~ITTm~-~ITTm~ffi~ITTff*. - hOO,~
fil~-"'¥ 1?1t~ft1D*i!ftE!l*imITTKo~Y1tZ::*~ r , Yfij_§_ ~QIJ:@ilift1r'J~ - Bt1-tITTjfJTSS~7mfi*Z::*·"
•r!:JJm -KifoJffi~-ik~~ -r!:l7mfi *Z::*~·~~*ttITT%*ffiff*Z::* ·* ifo1,~ -r57mA~1±§~ ~1:
±ffllfi-!:JJ~1't:5J\15U£13, :frmJgr § 'lwm.• "•r57m-KifoJZ::*A7fJ-g:*" ~ "•r!iJm~-ik~fi*1{ffe ~~~ A7f
:l:i'f*" m~Jg[§ -~Ja;g ~11-. BM' •tt:J:a;g AfZ:5J" jjlj ~ 128A~l 29 A' m~Jg[§ ~_§jJHR ~**fri'JZ*JP' %:\2£
t&:iliso;g{:ft%'¥: fft~:IJp ;ztqx:J:i'fiJll 0 S3 ~®'¥:Jn ~['ill. jfJT:IJP:t&'.. B*- ~OO*ITT-KifoJ ~-ik~ Z::*~~ A7ft£1.Jjj(;'
1i11fil* § P'l•r!:l. w•. wif'*· itR:. r*~10-t-~'fo\ 1'1nt•r!:frm. ?xrm. ~1srm. mlErm ~ , ~IPJE•tl:~
gG~~~~-~-~-~-------\t_~---~g6©6~~t§1~~~!-~~~~~~~~-gG
Bl*t1Ji*Jl•t1 ''• II
,,,..!,
~
11t~a
2019i'FAfj 11 B__tif-' fttxfi * '¥: ll3%1±~'ffi:l{f='fr~•r!:lJXl'lw Im *-f-TOO *Z::*~~20194!JtZ::*A7fJ-g:*Jg[ § "
~,~-ik~~#*·~-ik~OO*g#ffiA~~~~-~~,OO* - g~*·~W- - g~~~r!:l~-,-KifoJZ::*
*·*ifoloo*g#ffiAE•~-nm~~~-~~m~~m.~li~~,•r!:lrm~~-a-•~*~~,ft~~*
••,~ll3%*~~~-•r~,~~-=t5~~~~ ~~~ w~*ili~HmfSl~.ft~fi* '¥:fl3% .~ffi*M~$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