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套印波动原因分析
影响凹印机套印不准的因素和解决方案

椽 灌
技 术 交 流
影响 凹印机 套 印不准 的
因素和解 决方案
文/ 王留杰 魏 新 平
卷 筒纸 凹印机 近 十几 年 在 国 内发展 很 快 ,很 多
艺 特性 、印刷 材 料 、环境 因素 、张 力设 定 、印刷 压
印刷厂在使用过程 中遇到不少问题 ,尤其是套印不
准 是生 产 中最 常 见 、最棘 手 的 问题 ,也 是 影 响成 品 率 最重 要 的 因素 。笔者 根据 多 年 的经 验 ,现从设 备 性 能 、操 作 技 能 、 印刷 材 料 和 生 产 环 境 、印 刷 版
力 、刮刀压力 ,烘箱温度 、套准设定等多种因素 ,
做 出最佳 参数 设 定 和调 整 。这 要求 操作 人 员有 丰 富 的经 验和较 高 的专业 素养 。
辊 、套准控制 系统、印刷压力 、张力控制等方面 ,
全 面 的 总结影 响卷 筒纸 凹印机 套 印不 准 的 因素 和解
决 方案 。
二 1
、
印刷材料和环境 因素
印刷 过程 中 ,印刷 材料 和 环境 对 印刷 质 量和 套
准有 重要影 响 。下 面分 四个方 面进行 总结 。
设 备 自身 性 能
得 越来 越 细 ,外层 的金 属套 会 上下 窜 动 ,使 版辊 转 动 时形 成 偏 心 运 动 而 影 响 套 印 。对 有 轴 版 版 辊 而
以弥补承印材料的变形量 。生产环境 的温度 、湿度
卷 筒 纸 凹 印机 按照 动力 传 动分 为 有轴 传 动 和无 轴 传 动 。不 管 哪 种传 动 方 式 ,设 备 本 身 的机 械 制
1 . 印刷材料包括承印纸张和印刷油墨 。承印纸 张荷叶边 、边缘不整齐 、卷内接头 、卷芯偏心等都
凹印机套印不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

凹印机套印不准的原因与解决方法随着人们对包装的感观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凹印机以其独特的印刷工艺,产量大,损耗低等优点,成为当今印刷业的主流。
况且,凹印机品种越来越多,整体机器构造和控制系统虽有所差异,但工作原理差异不大,产生的故障有一定的类似。
在生产中出现印品套印不准,影响产品质量是凹印最易的生的问题之一。
一、纸张在印刷中收缩严重,造成套印不准纸张是纸业印刷不可缺少的原辅材料之一。
由于受外界温度、湿度的影响,加上印刷车间温、湿度控制不当,对纸张干湿性产生一定影响。
印刷时,各色组烘干箱温度设置过高,纸张严重收缩,各色组套印识标产生不同程度偏差、跳动,致使套印“露白”,电脑自动跟踪套印系统接收的颜色感光信号强弱不同,未能把套印识标锁定在特定位置,造成套印偏差,影响印品质量。
一般处理方法是保持印刷车间恒温恒湿,适当降低烘干箱温度。
二、压印辊控制压力不平衡,造成跳动,影响套准此现象的出现先排除人为因素(如装卸压印辊时位置未完全吻合,出现偏差)。
造成压印辊两端压力不平衡,气路系统漏气是一个主要因素,造成连接压印辊两端的气缸,因气压不足或两端压力调节不平衡而未能使压印辊在印刷时保持恒定,产生上下跳动,时间长时造成压印辊外周变形,纸张拉力松紧不定,产生套印不准。
处理方法是检查气路系统,确保气路不漏气,并更换漏气的气动元件和更换新的压印辊,使压印辊与印版在印刷时吻合顺畅。
三、跟踪电眼自身问题造成套印不准跟踪电眼是一种感应式光电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感应印刷识标上颜色,把反射加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经模/数转换电路处理,把数字信号送到电脑进行定位跟踪。
如果电眼与印刷识标之间距离太远,电眼聚光点未正对印刷识标,电眼外镜面纸粉覆盖,电眼内发光灯光烧坏,都会造成江信号变弱,或无光信号返回,致使电脑套准系统跟踪缓慢、失灵,未能及时纠正套印偏差,使到印品出现套印不准现象。
一般处理办法是清洁电眼镜面,调节纸与电眼间距离,并正对印刷识标,如果发现电眼发光灯泡烧坏,及时更换,同时仔细观察电脑套印波形,直到印刷色相内十字识标稳定为佳。
如何解决凹版印刷中套印不准的问题

如何解决凹版印刷中套印不准的问题随着印刷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彩色印刷产品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可以说是一直是广大印刷产品生产企业及印刷机械生产厂家关注着的一个大问题。
而套色印刷(套印)不准是凹版印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是件比较头疼的事情,有时问题很难找到。
我们认为影响套印不准的主要因素有:印刷材料、印刷材料的物理性能、张力不稳定、印刷机性能、使用者操作方法、印刷环境、凹版适应性等。
套印不准是凹版印刷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印刷材料、印刷机性能、操作方法、印刷环境、凹版适性等,出现问题后要在各有关因素中进行排查,分别予以协调解决。
1. 印刷材料对套印不准的影响,由于印刷环境温度、湿度的差异,必然引起承印材料的变形,所以建议在印刷前三天将承印材料放到车间,以提高其温湿适性,防止料卷出汗现象的产生;及时总结不同材料、不同品牌承印物和油墨的印刷适性;承印物本身的不平整、内部张力不均匀、边缘受潮(尤其是光电信号套色端)等,都会造成套印偏差。
2. 张力不稳定是影响套印不准的主要因素,也是最复杂的。
众所周知张力不稳定肯定会导致套印精度的下降。
但张力的不稳定又分为以下几种:(a)在放卷的过程中,放卷的直径是不断变化的,卷径检测的不准确,必然引起料带张力的变化。
(b)张力检测单元,检测到的信号失真,引起张力不稳。
如摆辊检测装置,若由于涨紧套的松动,导致检测失真,必然给PLC一个错误的信号,这样它也会发出来一个错误的指令,最终导致套印不准。
(c)凹印机各主要构件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超差,也是引起张力浮动的重要因素。
假如凹印机中导向辊加工精度差,就不能保证料的张力稳定,进而影响印刷效果,对导向辊的整体要求是:①导向辊之间要互相平行,平行度不超过0.05mm,在加工时要求导向辊圆跳动不能大于0.02mm。
跳动太大,料的张力会随着导向辊的转动而发生无规则的变化。
②导向辊平衡,如果不平衡,导向辊在一周内的转速时刻发生变化。
常见凹版印刷机技术问题集锦

常见凹版印刷机技术问题集锦套印误差套印误差大都是凹版印刷机印刷中的常见缺陷,其现象是,在多色套印过程,每一色不能完全重叠,有一定的误差.第一方面:人员素质因为套色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就要求员工要有极强的工作能力.印刷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必须做到用心、细心、责任心。
工作时要做好自检、自查,多方观察,及时发现问题。
第二方面:设备因素整个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套印的张力控制,加热送风系统,压印橡胶辊、版辊、版轴、导向辊等系统的配合,这些情况决定了套印时的温度、压力、平行度、伸长率、卷取等,而套色系统本身更是限定了其精度。
版辊的递增不合适,易产生纵向套色不准,压印辊橡胶变形,弹性不足。
要保持压辊处于良好的状态。
第三方面:操作工艺基材张力设置不合理,张力太小,基材松弛,纵横向套色均不准;张力太大,基材横向收缩以及纵向套色不稳定,据此相应调节张力。
温度不合适,特别是烘箱温度太高,冷却辊温度太高使薄膜变形,对于不太平整的薄膜应适当提高预热箱温度。
烘箱中进排风量不平衡,造成薄膜在烘箱中抖动,应用风速计测量进排风量,加以控制。
版辊安装不合适,如产生偏心,在版辊安装前一定要把堵头上的油墨洗干净。
刮刀线产生的原因1. 无油墨的线痕。
主要是油墨中混入了坚硬的杂质,如沙子等,这些坚硬粒子嵌在刮刀刃口处而造成。
有时这类刮刀线痕也呈虚线,这种刮刀线痕很容易损伤印刷和刮刀。
2. 较粗的有油墨的连续刮刀线痕。
这主要是由于一些较粗的软性粒子或杂质顶起了刮墨刀,或者刮刀刃口损伤而产生。
这是最简单和最常见的刮刀线痕。
3. “流星”状的刮刀线痕。
这类刮刀线痕一般在印刷版辊的网点很浅或未雕刻网点部分出现,时隐时现,对产品质量危害极大。
这类刮刀线痕的产生原因比较复杂,多年来不断有人从油墨、制版、印刷环境等方面作过解释,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是比较完善的。
比较好的为“活性粒子假设”。
4. 细丝状的连续性刮刀线痕。
这类刮刀线痕细小像头发丝一样,在印刷过程中经常出现,而且在印刷机上很难观察得到,等到发现时已经印刷了大量的产品,故对质量的危害极大。
凹版印刷套印波动原因分析

凹版印刷套印波动原因分析来源:必胜网纸张的尺寸稳定性纸张的尺寸稳定性是指纸张在受力或受环境(温、湿度)等因素影响时,其尺寸相应变化的性能。
纸张的尺寸稳定性与纸张的弹塑性,吸湿性等有关。
(1)纸张的弹塑性弹性是指物体受力作用变形后的恢复能力,是一种可逆形变。
纸张在受外力作用时,除瞬时变形外,还有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变形。
因此纸张弹性由两部分组成,撤除外力后瞬时恢复的敏弹性和随时间逐步恢复的滞弹性。
塑性是指物体受力作用后,当作用的外力大于纸张弹性极限时,产生不能恢复的永久变形的性质,也称为再造性或可造性。
纸张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两者均为高分子物质,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决定了纸张具有弹性。
纸张内部纤维相互交织,存在空气,决定了纸张具有塑性。
同时,添加剂中的填料会增加纸张的塑性,胶料会增加纸张的弹性。
当弯曲的单根纤维被拉直时,纸张会表现出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纤维交织点的作用使纸张变形恢复,单根纤维及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产生敏弹性变形;而纤维的高分子钩性使纤维表面相互连接的分子间距离发生变化,产生滞弹性变形:同时,单根纤维间分子产生位移,其表面结合力被破坏,产生塑性变形。
因此在造纸时保持王艺标准规范,使纸张在受拉、受压两方面产生均匀稳定的弹塑性形变,可保证印刷张力稳定、套印准确。
模切成品尺寸一致。
纸张在印刷过程中受到压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
纸张在受印刷压力作用后会产生弹塑性变形,此变形对套印的影响不是很大,依然可以保持所有压印单元压力的一致性、平衡性和印刷套印的稳定性。
同时,纸张在印刷时还受到拉力作用,周向上被拉长的同时在轴向上也产生相应的形变。
纸张在印刷时一直处于被张紧的状态,为了使前后两色套印准确,在制版上应采用扩大版径的方法,后一色版滚筒直径应较前一色的大,从而保证印刷张力的稳定性。
但纸张的弹塑性形变和所受张力呈非直线关系,初始受力变形大,至一定程度后变形逐渐减小,因此均匀递增版滚筒直径的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纸张弹塑性形变对套印的影响。
影响凹版印刷套印不准的因素

影响凹版印刷套印不准的因素对于高速的凹版印刷,大多数凹印机都采用了自动套准控制装置。
套准控制系统是凹版印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印刷品各色组的套印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检测和调节。
套准控制装置主要由光电扫描器、横向套准调节机构和纵向套准调节机构等组成,对套印误差的跟踪、检测,主要由光电扫描器来完成;套印误差的调节则由横向套准调节机构和纵向套准调节机构共同来完成。
驱动电机通过控制纵向套准调节机构、驱动补偿辊来改变印刷路径的长度或改变版辊的相位,从而实现纵向套准调节。
横向调节则是根据检测的误差来调节版辊的横向相对位置。
1.设备精度因素设备本身的机械制造精度和设备所使用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系统的精度是影响套准精度的决定性因素。
如:牵引辊、导辊等的加工精度。
另外,设备安装精度对印刷套准也有重要影响,如:导辊的平行度和水平度等。
所以,要获得高精度的套准,必须要首先保证印刷设备达到足够的精度,同时,还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检修,保证设备运转在最佳状态。
2.套准控制装置因素只有套准控制装置正常工作,才能保证印刷套准。
如果其中的任一组成部分出现故障,都会引起套印不准。
如:开关没有接通;电眼位置偏离检测位置或沾有杂物;玛克线太浅;磁性传感器有问题;套准系统存在机械故障……如果出现套印不准现象,就要对上述可能存在的故障进行逐一检查、排除。
3.承印物张力因素印刷过程中,承印物张力变化范围小,套印精度就容易控制。
反之,如果张力变化频繁,无规律可循,则会严重影响套准精度。
所以,在设定合理的张力后,还应保持最小范围的张力波动,即保持张力的稳定。
而造成张力不稳的主要因素有:自动张力控制系统的部件损坏;气压不稳;温度、湿度的变化;运行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承印物与导辊之间摩擦系数的变化;承印物厚薄的变化;接卷时引起的放卷部分的张力波动……明确了这些因素,我们就应在实际操作中尽量避免或者减少此类因素的影响,从而达到准确套印的目的。
套印波动严重影响印刷效率,如何解决

套印波动严重影响印刷效率,如何解决套印波动往往给印刷带来很大的麻烦,从而影响印刷效率。
在此总结了能造成套印波动问题的三种原因。
在生产时需要特别注意。
1、电气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一般来说,凹印机套准系统的电气部分都是由检测部分、处理装置和执行机构构成的。
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正常,都可能引起套印波动。
因此,要想分析出套印波动的原因,必须熟知套印系统的电气原理。
下面以法国ATN公司的凹印生产线为例,对套印电气原理进行一下分析。
在各色印刷单元中,印版滚筒每转一圈,就产生一个脉冲,它和由印刷单元上编码器产生的500个脉冲一起进入编码电路板。
通过编码电路板处理后,形成4个脉冲,又被送到纵向(或横向)套准电路板。
在这里,这4个脉冲信号和检测印刷品上的光标得来的1个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如果此时套印出现偏差,套准电路板就会输出一个约5伏的电压进入PLC。
经PLC处理后,再到步进电机驱动器,从而推动步进电机动作,达到套准调节的目的。
检查由电气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一般是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
在了解套印系统电气原理的基础上,逐级检查各相关电气原件是否正常和电路是否畅通。
但对调节某一具体机型凹印机的套准已具有相当经验后,也可采取跳跃性思维方式,这样能更快地找出故障点。
2、机械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从实践经验来看,对套印系统机械方面的检查,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
只有对凹印机的机械部分了解和掌握后,熟知有哪些机械结构会对套印产生影响,才能尽快找到症结所在。
当然,由于机械故障的“显现”一般比电气故障的“显现”明显得多,因此,要发现由此引起的套印波动也是比较容易的。
如,压印滚筒经过长期使用后,表面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磨损痕迹,就会对套印精度产生影响。
承印物越薄,对套印精度的影响就越大。
另外,如果观察到压印滚筒在印刷过程中上下不停地振动,则很有可能是压印滚筒轴承损坏,这对印刷产品的纵向套准会产生影响。
再如,印版滚筒未锁紧,会有微小窜动,常常引起横向套印出现突然性跳动。
引起套印偏差的原因及解决经验

物收缩变形量也越大,在制版时考虑进去。安排
印刷色序时尽量将有套色要求的色别靠近,减少
受材料变形的影响。对于细小文字和图案的叠色
或套印应尽量避免,采用专色版的做法较好;必
须要套色的,应根据不同色相的具体情况和凹印 机的精度,适当做括缩边。
0c21f4ca 易博亚洲
印刷机本身的精度是影响套印的一个重要
因素,现在带自动套准装置的凹版印刷机精度一
般在 0.15mm 以内,设备精度越高当然越容易克
服套印偏差。如果精度下降,首先要恢复精度,
否则套印偏差较难克服。在操作上,引起套印偏 差的原因有:油墨刮刀调整不合适,光电信号端
油墨脏污,电眼接受信号失真。②凹版滚筒两端
残缺的皎月,稀疏梧桐木,残屋漏断夜雨声,却无一人。幽人独来独往尝尽人间冷暖
予一定的伸放量,以弥补承印材料的变形量。对
于轮转机来说,一般是周向依色序递增、轴向依
色序倒递增。对于单张凹印机来说,一般轴向和
周向均为依色序递增。对于单张凹印配胶印来
说,先凹印,后胶印,较易调整套印问题和确保 印品质量的稳定性。另外,着墨面积越大,承印
等,都会造成套印偏差。印刷厂首先应确保印刷
环境温湿度的稳定性;中国油墨刮刀网技术员余 佳认为:在印刷前三天将承印材料放到车间,以
提高其温湿适性,防止出汗现象的产生;及时总
结不同材料、不同品牌承印物和油墨的印刷适
性;首次印刷需协调张力拉伸、印刷压力、刮墨
刀位、油墨配比、稀料配比、油墨黏度、烘干温
度以及印刷机速等。制作凹印版滚时,在工艺条 件稳定、材料收缩量基本稳定的条件下,事先给
压力、张力拉伸以及烘干温度的作用,伴随承印
物中液体物的挥发,使纤维收缩后会产生变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凹印套印波动原因分析
日期:2005年7月20日在凹印生产过程中,套印波动现象经常发生,其影响因素较多,且不易察觉,处理起来难度也较大。
本文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电气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
一般来说,凹印机套准系统的电气部分都是由检测部分、处理装置和执行机构构成的。
任何一个环节工作不正常,都可能引起套印波动。
因此,要想分析出套印波动的原因,必须熟知套印系统的电气原理。
下面以法国ATN公司的凹印生产线为例,对套印电气原理进行一下分析。
在各色印刷单元中,印版滚筒每转一圈,就产生一个脉冲,它和由印刷单元上编码器产生的500个脉冲一起进入编码电路板。
通过编码电路板处理后,形成4个脉冲,又被送到纵向(或横向)套准电路板。
在这里,这4个脉冲信号和检测印刷品上的光标得来的1个脉冲信号进行比较,如果此时套印出现偏差,套准电路板就会输出一个约5伏的电压进入PLC。
经PLC处理后,再到步进电机驱动器,从而推动步进电机动作,达到套准调节的目的。
检查由电气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一般是采取顺藤摸瓜的方法。
在了解套印系统电气原理的基础上,逐级检查各相关电气原件是否正常和电路是否畅通。
但对调节某一具体机型凹印机的套准已具有相当经验后,也可采取跳跃性思维方式,这样能更快地找出故障点。
2.机械故障引起的套印波动
从实践经验来看,对套印系统机械方面的检查,没有什么固定的方法。
只有对凹印机的机械部分了解和掌握后,熟知有哪些机械结构会对套印产生影响,才能尽快找到症结所在。
当然,由于机械故障的“显现”一般比电气故障的“显现”明显得多,因此,要发现由此引起的套印波动也是比较容易的。
比如,压印滚筒经过长期使用后,表面会出现比较明显的磨损痕迹,就会对套印精度产生影响。
承印物越薄,对套印精度的影响就越大。
另外,如果观察到压印滚筒在印刷过程中上下不停地振动,则很有可能是压印滚筒轴承损坏,这对印刷产品的纵向套准会产生影响。
再如,印版滚筒未锁紧,会有微小窜动,常常引起横向套印出现突然性跳动。
另外,导纸辊横向窜动,步进电机传动部分出现问题等,也都会引起套印波动。
而且,这一类的套印故障,其表现基本上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不时出现较大幅度的、突然性的套印跳动。
3.其他方面因素引起的套印波动
除了电气和机械方面的原因,其他方面引起的套印波动也不容忽视。
首先,操作不当会引起套印波动。
比如,张力大小设置不恰当,则设备在高速运转中,纸带会忽松忽紧,影响纵向套准。
再如,烘箱温度设置过高,有可能导致纸张通过烘箱后变形过大,影响下一色的套印。
其次,原材料和生产环境对套印也有影响。
纸张过于疏松会使实际张力变化频繁,增加操作难度,所导致的套印不准大多表现在纵向;纸张边缘不整齐会使导纸系统不停动作,影响横向套印。
生产环境的温、湿度状况,会对纸张在印刷过程中的变形大小有一定影响。
总之,影响凹印套印的原因多种多样,其影响程度有大有小。
但是,只要我们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就一定能找出套印不准的症结所在,从而达到迅速排除故障,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