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

合集下载

[VIP专享]济宁方言简介

[VIP专享]济宁方言简介

济宁方言简介济宁方言是济宁地区的方言,虽说山东话很有特点,但是,和济宁话还是有很多地方不一样,可以说山东话分片,每一片和每一片的特点不一样。

离开济宁市方言就有变化。

就不是纯正的济宁话,山东人口之多,历史之悠久,方言也不例外,很多很多,可以用市来划分。

济宁方言是古代鲁国方言的发展,古代鲁国的领土,大多全在济宁,而广义的山东方言是齐鲁方言融合与沿海胶州等的在融合,所以鲁南方言和山东方言还是有些区别的。

济宁地方的方言有很多特点,这些特点是独一无二的,济宁人口流动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在此定居.回族、满族、布依族、壮族、朝鲜族、蒙古族、彝族、苗族、白族、黎族、藏族、土家族、俄罗斯族、畲族、瑶族、侗族、纳西族、仡佬族、哈尼族、维吾尔族、傣族、哈萨克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土族、达干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锡伯族、普米族、怒族、鄂温克族、德昂族、独龙族、鄂伦春族,都分布在济宁12县市区的90多个乡镇、180多个村庄。

济宁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美称,春秋时期五大圣人,即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孔伋均出生于济宁,文化底蕴很深,经过7千年的文明史,语言特点显著,浓厚。

济宁话比较直,对起话来像是在骂人,其实不是,因为山东人豪爽,不计较小结,直言直语,从来不打弯,所以山东很多地方的方言就是骂人的话,但是表面是是骂人,话的真正含义却是感叹词或玩笑话。

济宁方言有很多很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很多词非常的搞笑,下面是济宁话的翻译:白逗了就是不要闹了,用济宁话一说那简直绝了~儿地也(儿地波)也不知道怎么冒出来的,初中开始有的,具体什么意思还真不好说,不同的场合意思不同,升降调也不同,就是一感叹词~吱歪应该是吵闹的意思,济宁版《无间道》里面曾志伟操一口流利的济普“你吱歪嘛”太正宗了。

饿养人(干月人)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讨厌人,但是没有讨厌人严重,有一点讨厌就对了,不算贬义词。

几求的SEE(灭儿)只要是济宁人一念就明白,除非你没有童年。

济宁方言文档2

济宁方言文档2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济宁常用方言的调查报告班级作者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引言:方言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方言是一个地区灵魂。

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

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保护方言迫在眉睫。

正文:作为一个汉语言类的高材生,我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帮助有关部门建立方言博物馆保护方言。

为了更好地整理出相关文件我做了些文字记录(用的是谐音)。

下面就是我收集的一些我们济宁当地的常用句词:一、语音:《方言调查字表》声调、声母、韵母字表。

本区侧重以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方、房、纺、放、别、飞—灰、冯—红、符—胡、女—吕、贵—跪、武、去、话、糟—招—焦、仓—昌—枪、曹—潮、散—扇、祖—主—举、醋—处、从—穷、苏—书—虚、争—蒸、生—声、粗—初、资—支—知、耳、姐、花、过、色、靴、舌、割、百、夹、落、刮、各、活、月—药、介、桃、斗、帅、流、短—胆、竿—间、根、新—星、官—关、圆—云二、词汇:《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或以下几类词语:1、亲属称谓:祖父(姥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娘)、父亲(爹)、母亲(娘)、继父(晚爹)、继母(晚娘)、伯父(大爷)、伯母(大娘)、婶母(婶子)、舅母(妗子)、丈夫(男哩)、妻子(家里的)、继室(填房)、小老婆(小婆)、儿子(俺儿)、女儿(俺闺女)、男孩(小子)、女孩(闺女)、第一个孩子(头胎)、双胞胎(双生)、堂兄弟(叔伯弟兄们)、堂姊妹(叔伯姊妹们)、妻子兄弟(舅子)、妻子姐妹(姨子)、丈夫兄弟(大伯哥、小叔子)、丈夫姐妹(大姑姐、小姑子)、嫂子(嫂)、连襟(两空)2、农工商学及其他各业各类人员:农民(社员)、货郎(货郎挑子)、老师(师傅)、学生(徒弟)、瓦匠(泥水匠)、厨子、理发师(剃头的)、杂技演员(玩把戏哩)、接生婆(接生婆)、邻居(老邻节)、老婆儿(老妈子)、小伙、光棍儿(打光棍儿)、没儿子的人(老绝户)、土著居民(坐地虎)、外来居民(外来户)、驼背(罗谷子)、豁唇(豁子嘴)、没本事的人(窝囊废)、固执的人(拧筋头)、3、身体:身体(身子)、脖子(胳拉绷儿)、额头(眉头)、眼珠儿(眼珠子)、白眼珠(白眼珠子)、黑眼珠儿(黑眼珠子)、睫毛(眼子毛)、口水(口拉水)、鼻涕(鼻子)、鼻孔(鼻子眼)、鼻屎(鼻疙巴)、夹肢窝(胳燥窝儿)、拳头(皮锤)、手掌(手心)、手背(手面子)、脚腕(脚脖子)、背(脊梁骨)、屁股(腚)、膝盖(胳了拜子)、膀胱(尿脬)、肛门手指甲(手指头盖)、脚趾甲(脚趾头盖)、腮部(腮帮子)、脚丫(脚丫子)、刘海(齐眉穗子)、男童出生后脑后留得头发(八岁毛)、上眼皮(上眼泡子)、耳垂(耳朵垂)、浅色的皮底色斑(蝇子屎)、下巴颏(下嘴巴子)、肩膀(肩膀头子)、手腕(手脖子)、手背(手面子)、胸脯(心脯棱子)、肚脐(布挤眼子)、小肚子、脚跟(脚后跟)、脚板(脚底板子)、额头上的皱纹(抬头纹)4、疾病医疗:不舒服(不得劲)、肺病(痨病)、感冒(冻着)、发炎(上火)、拉肚子(跑茅子)、恶心(干月)、胃疼(心口疼)、发疟疾(发疟子)、眼内斜(眼子斜)、腮腺炎(痄腮)、烧起的水泡(大铺燎)、痒(瘀勒得慌)、小腿痉挛(腿出筋)、治病(看病)、结痂(结疙疤)、疤痕(疤拉)、患中耳炎(害耳朵底子)、嘴角溃烂(烂嘴角子)、发炎(发)、胸闷(心里闷得慌)、肺病(害痨病)、驼背(罗锅子)、谢顶(败顶)、癫痫(羊羔子风)、做手术(开刀)、中药(汤药)、药店(药铺)、5、天文地理:太阳(老爷爷)、月亮(月老娘)、流星(贼星)、彗星(扫帚星)、冰(冻冻)、冰雹(雹子)、风停了(刹风了)、雨停了(不下啦)、土丘(土伦)、地方(地区)、河岸(河yai)、角落(旮旯)、土块(坷垃头子)、灰尘(步土)、阳光地带{老爷地)、阴凉处(阴lia)、太白金星(大惶惶)、下毛毛雨(麻杆子雨)、结冰(结冻冻)、阴雨天(连阴天)、6、时间时令:明年(过年)、去年(年时)、今天(今们儿)、明天明来)、昨天(前来)、上午(头晌午)、下午(过晌午)、中午(晌午)、早晨(清早)、白天(白夜来)、晚上(红上)、春天(春上)、夏天(热天)、秋天(秋哩)、冬天(冬哩)、立春(打春)、初伏(入头伏)、端午(五端午)、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九)、除夕(过大年)、元宵(这小年)、前天(前来)、大前天(大前来)、大后天(大后来)、麦收季节(秋忙)、五更(早五经)、时间长的夸张说法(没头没肚)、什么时候(多咱)、7、动物:公牛(牤牛)、母牛(实牛)、牛角(牛夹)、公猪(牙猪)、公狗(牙狗)、公驴(叫驴)、母驴(草驴)、公猫(儿猫)、母猫(母猫)、黄鼠狼(坏鼠狼)、蛇(长虫)、蝙蝠(绵绵虎子)、下蛋(泛蛋)、猫头鹰(咕咕娃子)、乌鸦(老鸹)、麻雀(小虫子)、啄木鸟(参参木子)、苍蝇(蝇子)、蟋蟀(蛐蛐)、壁虎(蝎虎子)、蝗虫(蚂蚱)、蝈蝈(蚰子)、螳螂(刀郎)、青蛙(蛤蟆)、8、植物:玉米(棒子)、红薯(芋头)、马铃薯(地蛋)、花生(果子)、花生米(果子米)、西红柿(洋柿子)、向日葵(葵葵)、9、饮食:早饭(清起饭)、午饭(晌午饭)、晚饭(红上饭)、馒头(馍馍)、水饺(扁食)、面条(挂面)、米饭(大米饭)、猪油(大油)、花生油(果子油)、粉条(细粉)、10、服饰:衣服(衣裳)、大衣(大褂子)、背心(褂头)、雨鞋(水鞋)、围巾(围脖)、衣兜(布袋)、腰带(裤腰带)、尿布(戒子)、枕头(脰枕)、扣眼儿(扣子眼)11、房屋建筑及公共场所:屋子(屋)、院子(当院)、厨房(厨屋)、厕所(茅子)、影壁(影门墙)、篱笆(篱笆帐子)、门闩(门插栓子)、养家畜的地方(圈)、理发店(剃头铺)、浴池(澡堂)、学校(祠堂)、12、日用品:风箱(风xian)、板凳(杌子)、抽屉(抽抽)、图章(手戳儿)、手电(手灯)、自行车(洋车子)、手杖(柱棍)、樟脑球(臭球)、常用农具(家什);平底铁锅(炒瓢)、做薄饼的炊具(小耳朵锅)、调羹(勺子)、水桶(水筲)、脸盆(洗脸盆子)、毛巾(手巾)、肥皂(胰子)、钥匙(月石)、13、日常生活:理发(剃头)、挖耳屎(抠耳朵)、用筷子夹(叨菜)、饿(饿得慌)、大便(屙屎)、小便(尿水)、打盹儿(眯会)、打鼾(打哈哈)、抽烟(吸烟)、泡茶(冲水)、冲洗衣服(摆摆衣服)、收拾房间(拾掇屋子)、买房子(买屋)、散步(逛逛)、抚养(喂养)、调皮爱动(捣蛋))、糟蹋(败坏)、尘土落上(弄脏)、休息(歇歇)、下地(下坡)、刨地、施肥(上化肥)、收工(放工)、赚钱(挣钱)、游泳(扒水)14、日常交往:闲谈(拉呱)、串门、邻居(邻家)、外出谋生(打工)、客人(来客)、劝和(说事的)、合伙(搁伙)、拉长脸(耷拉子脸)、吵嘴(骂架)、打架(揍架)、夸耀(pian)、不允许(不行)、数落(唠叨)、戏弄(坑我)、捉迷藏(藏猫猴子)16、人体动作:抬头(支起头来)、摇头(晃晃头)、偷偷看(两眼求求的)、东张西望、叹气(长出气)、抽泣(曲叱)、(用手掌)打(乎)、张嘴(乎脸)、提着(提喽)、身体蜷缩(身子团么子)、翻腾搬动(咕涌)、踹(用脚踹)、转圈(打转悠)、没时间(没空)、下垂(耷拉)、歪倒(摔倒)、躺下(仰下)、17、感觉情绪:羡慕(馋得慌)、知不道、记得(知道)、迷路(打迷鲁转)、舒服(好受)、得意(白个闹的)、揣摩(寻思)、热乎乎的(腾热)、憋屈、害羞(羞得慌)18、才能品性:本领(有本事)、老实(实诚)、灵活(伶俐)、听话(听说)、只说不做(光说不干)、吝啬(很嗖)、笨(憨板)、精明(精)、没本事(窝囊废)、一治不治、娘们、固执(拧)19、性质状态:好(不孬、真的(真嘞)、平均(匀实)、漂亮(俊)、整齐(板正)、累(乏)、软和、很白(煞白)、很黑(黢黑)、很涩(忒涩)、很甜(正甜)、重(很沉)、很(忒)、马上(麻溜哩)、来不及(跌不理)、故意(单完治)、悄悄(偷偷滴)、退步(倒退)、留级(蹲级)20、方位:左边(左呗)、右边(右呗)、外边(外呗)、中间(当间儿)、附近(旁边)21、代词:我(俺)、你(恁)、我们(俺们)、你们(恁们)、22、介词:自(从今天起)、从(打济南来)、向(往东走)、被(叫他撕了)、和(他一发)、向(朝他借钱)、照(准了打)、上(后看)、23、其他:一点儿(一丁丁)、一排座位(一溜座位)、一层皮(一重皮)、一所房子(一处房子)、本地地名:屯(儿)、庄(儿)、村(儿)、营(儿)、口(儿)、巷(儿)、集(儿)、楼(儿)、湾(儿)、洼、沟(儿)、井(儿)、阁(儿)、桥(儿)、寺(儿)、店(儿)、行(儿)三、自行设计词法与句法:1、今天和昨天晚上差不多热。

济宁方言文档2

济宁方言文档2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济宁常用方言的调查报告班级作者学号实践地点:实践时间:引言:方言是一个地区的标志,方言是一个地区灵魂。

它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见证者。

它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保护方言迫在眉睫。

正文:作为一个汉语言类的高材生,我真的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帮助有关部门建立方言博物馆保护方言。

为了更好地整理出相关文件我做了些文字记录(用的是谐音)。

下面就是我收集的一些我们济宁当地的常用句词:一、语音:《方言调查字表》声调、声母、韵母字表。

本区侧重以下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方、房、纺、放、别、飞—灰、冯—红、符—胡、女—吕、贵—跪、武、去、话、糟—招—焦、仓—昌—枪、曹—潮、散—扇、祖—主—举、醋—处、从—穷、苏—书—虚、争—蒸、生—声、粗—初、资—支—知、耳、姐、花、过、色、靴、舌、割、百、夹、落、刮、各、活、月—药、介、桃、斗、帅、流、短—胆、竿—间、根、新—星、官—关、圆—云二、词汇:《汉语方言词汇调查手册》;或以下几类词语:1、亲属称谓:祖父(姥爷)、祖母(奶奶)、外祖父(姥爷)、外祖母(姥娘)、父亲(爹)、母亲(娘)、继父(晚爹)、继母(晚娘)、伯父(大爷)、伯母(大娘)、婶母(婶子)、舅母(妗子)、丈夫(男哩)、妻子(家里的)、继室(填房)、小老婆(小婆)、儿子(俺儿)、女儿(俺闺女)、男孩(小子)、女孩(闺女)、第一个孩子(头胎)、双胞胎(双生)、堂兄弟(叔伯弟兄们)、堂姊妹(叔伯姊妹们)、妻子兄弟(舅子)、妻子姐妹(姨子)、丈夫兄弟(大伯哥、小叔子)、丈夫姐妹(大姑姐、小姑子)、嫂子(嫂)、连襟(两空)2、农工商学及其他各业各类人员:农民(社员)、货郎(货郎挑子)、老师(师傅)、学生(徒弟)、瓦匠(泥水匠)、厨子、理发师(剃头的)、杂技演员(玩把戏哩)、接生婆(接生婆)、邻居(老邻节)、老婆儿(老妈子)、小伙、光棍儿(打光棍儿)、没儿子的人(老绝户)、土著居民(坐地虎)、外来居民(外来户)、驼背(罗谷子)、豁唇(豁子嘴)、没本事的人(窝囊废)、固执的人(拧筋头)、3、身体:身体(身子)、脖子(胳拉绷儿)、额头(眉头)、眼珠儿(眼珠子)、白眼珠(白眼珠子)、黑眼珠儿(黑眼珠子)、睫毛(眼子毛)、口水(口拉水)、鼻涕(鼻子)、鼻孔(鼻子眼)、鼻屎(鼻疙巴)、夹肢窝(胳燥窝儿)、拳头(皮锤)、手掌(手心)、手背(手面子)、脚腕(脚脖子)、背(脊梁骨)、屁股(腚)、膝盖(胳了拜子)、膀胱(尿脬)、肛门手指甲(手指头盖)、脚趾甲(脚趾头盖)、腮部(腮帮子)、脚丫(脚丫子)、刘海(齐眉穗子)、男童出生后脑后留得头发(八岁毛)、上眼皮(上眼泡子)、耳垂(耳朵垂)、浅色的皮底色斑(蝇子屎)、下巴颏(下嘴巴子)、肩膀(肩膀头子)、手腕(手脖子)、手背(手面子)、胸脯(心脯棱子)、肚脐(布挤眼子)、小肚子、脚跟(脚后跟)、脚板(脚底板子)、额头上的皱纹(抬头纹)4、疾病医疗:不舒服(不得劲)、肺病(痨病)、感冒(冻着)、发炎(上火)、拉肚子(跑茅子)、恶心(干月)、胃疼(心口疼)、发疟疾(发疟子)、眼内斜(眼子斜)、腮腺炎(痄腮)、烧起的水泡(大铺燎)、痒(瘀勒得慌)、小腿痉挛(腿出筋)、治病(看病)、结痂(结疙疤)、疤痕(疤拉)、患中耳炎(害耳朵底子)、嘴角溃烂(烂嘴角子)、发炎(发)、胸闷(心里闷得慌)、肺病(害痨病)、驼背(罗锅子)、谢顶(败顶)、癫痫(羊羔子风)、做手术(开刀)、中药(汤药)、药店(药铺)、5、天文地理:太阳(老爷爷)、月亮(月老娘)、流星(贼星)、彗星(扫帚星)、冰(冻冻)、冰雹(雹子)、风停了(刹风了)、雨停了(不下啦)、土丘(土伦)、地方(地区)、河岸(河yai)、角落(旮旯)、土块(坷垃头子)、灰尘(步土)、阳光地带{老爷地)、阴凉处(阴lia)、太白金星(大惶惶)、下毛毛雨(麻杆子雨)、结冰(结冻冻)、阴雨天(连阴天)、6、时间时令:明年(过年)、去年(年时)、今天(今们儿)、明天明来)、昨天(前来)、上午(头晌午)、下午(过晌午)、中午(晌午)、早晨(清早)、白天(白夜来)、晚上(红上)、春天(春上)、夏天(热天)、秋天(秋哩)、冬天(冬哩)、立春(打春)、初伏(入头伏)、端午(五端午)、中秋(八月十五)、重阳(九月九)、除夕(过大年)、元宵(这小年)、前天(前来)、大前天(大前来)、大后天(大后来)、麦收季节(秋忙)、五更(早五经)、时间长的夸张说法(没头没肚)、什么时候(多咱)、7、动物:公牛(牤牛)、母牛(实牛)、牛角(牛夹)、公猪(牙猪)、公狗(牙狗)、公驴(叫驴)、母驴(草驴)、公猫(儿猫)、母猫(母猫)、黄鼠狼(坏鼠狼)、蛇(长虫)、蝙蝠(绵绵虎子)、下蛋(泛蛋)、猫头鹰(咕咕娃子)、乌鸦(老鸹)、麻雀(小虫子)、啄木鸟(参参木子)、苍蝇(蝇子)、蟋蟀(蛐蛐)、壁虎(蝎虎子)、蝗虫(蚂蚱)、蝈蝈(蚰子)、螳螂(刀郎)、青蛙(蛤蟆)、8、植物:玉米(棒子)、红薯(芋头)、马铃薯(地蛋)、花生(果子)、花生米(果子米)、西红柿(洋柿子)、向日葵(葵葵)、9、饮食:早饭(清起饭)、午饭(晌午饭)、晚饭(红上饭)、馒头(馍馍)、水饺(扁食)、面条(挂面)、米饭(大米饭)、猪油(大油)、花生油(果子油)、粉条(细粉)、10、服饰:衣服(衣裳)、大衣(大褂子)、背心(褂头)、雨鞋(水鞋)、围巾(围脖)、衣兜(布袋)、腰带(裤腰带)、尿布(戒子)、枕头(脰枕)、扣眼儿(扣子眼)11、房屋建筑及公共场所:屋子(屋)、院子(当院)、厨房(厨屋)、厕所(茅子)、影壁(影门墙)、篱笆(篱笆帐子)、门闩(门插栓子)、养家畜的地方(圈)、理发店(剃头铺)、浴池(澡堂)、学校(祠堂)、12、日用品:风箱(风xian)、板凳(杌子)、抽屉(抽抽)、图章(手戳儿)、手电(手灯)、自行车(洋车子)、手杖(柱棍)、樟脑球(臭球)、常用农具(家什);平底铁锅(炒瓢)、做薄饼的炊具(小耳朵锅)、调羹(勺子)、水桶(水筲)、脸盆(洗脸盆子)、毛巾(手巾)、肥皂(胰子)、钥匙(月石)、13、日常生活:理发(剃头)、挖耳屎(抠耳朵)、用筷子夹(叨菜)、饿(饿得慌)、大便(屙屎)、小便(尿水)、打盹儿(眯会)、打鼾(打哈哈)、抽烟(吸烟)、泡茶(冲水)、冲洗衣服(摆摆衣服)、收拾房间(拾掇屋子)、买房子(买屋)、散步(逛逛)、抚养(喂养)、调皮爱动(捣蛋))、糟蹋(败坏)、尘土落上(弄脏)、休息(歇歇)、下地(下坡)、刨地、施肥(上化肥)、收工(放工)、赚钱(挣钱)、游泳(扒水)14、日常交往:闲谈(拉呱)、串门、邻居(邻家)、外出谋生(打工)、客人(来客)、劝和(说事的)、合伙(搁伙)、拉长脸(耷拉子脸)、吵嘴(骂架)、打架(揍架)、夸耀(pian)、不允许(不行)、数落(唠叨)、戏弄(坑我)、捉迷藏(藏猫猴子)16、人体动作:抬头(支起头来)、摇头(晃晃头)、偷偷看(两眼求求的)、东张西望、叹气(长出气)、抽泣(曲叱)、(用手掌)打(乎)、张嘴(乎脸)、提着(提喽)、身体蜷缩(身子团么子)、翻腾搬动(咕涌)、踹(用脚踹)、转圈(打转悠)、没时间(没空)、下垂(耷拉)、歪倒(摔倒)、躺下(仰下)、17、感觉情绪:羡慕(馋得慌)、知不道、记得(知道)、迷路(打迷鲁转)、舒服(好受)、得意(白个闹的)、揣摩(寻思)、热乎乎的(腾热)、憋屈、害羞(羞得慌)18、才能品性:本领(有本事)、老实(实诚)、灵活(伶俐)、听话(听说)、只说不做(光说不干)、吝啬(很嗖)、笨(憨板)、精明(精)、没本事(窝囊废)、一治不治、娘们、固执(拧)19、性质状态:好(不孬、真的(真嘞)、平均(匀实)、漂亮(俊)、整齐(板正)、累(乏)、软和、很白(煞白)、很黑(黢黑)、很涩(忒涩)、很甜(正甜)、重(很沉)、很(忒)、马上(麻溜哩)、来不及(跌不理)、故意(单完治)、悄悄(偷偷滴)、退步(倒退)、留级(蹲级)20、方位:左边(左呗)、右边(右呗)、外边(外呗)、中间(当间儿)、附近(旁边)21、代词:我(俺)、你(恁)、我们(俺们)、你们(恁们)、22、介词:自(从今天起)、从(打济南来)、向(往东走)、被(叫他撕了)、和(他一发)、向(朝他借钱)、照(准了打)、上(后看)、23、其他:一点儿(一丁丁)、一排座位(一溜座位)、一层皮(一重皮)、一所房子(一处房子)、本地地名:屯(儿)、庄(儿)、村(儿)、营(儿)、口(儿)、巷(儿)、集(儿)、楼(儿)、湾(儿)、洼、沟(儿)、井(儿)、阁(儿)、桥(儿)、寺(儿)、店(儿)、行(儿)三、自行设计词法与句法:1、今天和昨天晚上差不多热。

济宁方言特点分析

济宁方言特点分析

济宁⽅⾔特点分析⼀、济宁⽅⾔简述济宁位于⼭东省的西南部,下辖12个县市区,包括济宁中区、任城区、兖州市、曲⾩市、邹城市、泗⽔县、嘉祥县、鱼台县、微⼭、⾦乡、梁⼭、汶上县。

济宁⽅⾔指的是通⾏于这12个县市区的⽅⾔。

按⽅⾔区划分,济宁⽅⾔属于北⽅⽅⾔区的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包括⼭东、河南部分地区以及长江以北的徐州、⾩阳、陕西的西安、⼭西的运城等地区。

再往下细分,在整个⼭东⽅⾔中,济宁⽅⾔⼤体上可划归为西鲁⽅⾔⽚,只有梁⼭属于西齐⽅⾔⽚。

济宁⽅⾔地处西区西鲁⽚的中⼼地带,既有中原官话的基本特点,⼜有⾃⼰的特⾊。

从语⾳上来说,济宁话从听感上会有低沉凝重、平直僵硬的感觉,这主要是由济宁⽅⾔平翘⾆不分的⾃⾝特点所决定的。

⼆、济宁⽅⾔元⾳发⾳特点分析济宁⽅⾔中,元⾳发⾳相对于普通话基本没有明显区别,但有以下两个不易觉察的特点:1.⼝腔开⼝度偏⼩。

济宁⽅⾔中元⾳普遍发⾳不饱满,嘴型普遍缩⼩,嘴⾓向后滑动的过程往往被省略。

⽐如a,相对于普通话中的发⾳开⼝度不⼝,再⽐如o、u圆唇度不够,双唇撮成的不够圆,发⾳明显不到位。

甚⾄来⾃于微⼭、济宁中区、曲⾩、兖州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学⽣则经常把 “⽩菜”读成“北菜”。

2.⾆头伸缩不够到位。

汉语拼⾳中的a,发这个⾳时,⾆⾝应平放⼝中,⾆后部向软颚稍稍抬起并略向后缩。

但济宁⽅⾔中却把⾆后部向软颚稍稍抬起并略向后缩的过程给省略掉了。

同样发汉语拼⾳u时,⾆头后缩,⾆后部接近软颚,双唇撮成⼀⼩孔也把⾆头的活动过程给省略掉了。

济宁⽅⾔辅⾳发⾳特点分析三、济宁⽅⾔辅⾳发⾳特点分析1.将w读成v。

普通话中没有[v]⾳,但汉语拼⾳⽅案中列出了字母v,只是⽤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和⽅⾔的。

济宁地区的有些学⽣拼读含有以⾳位w和v开头的⾳节时有时混淆发⾳。

2.将zh、ch、sh、r等⾆尖后⾳⼀律读成⾆尖前⾳。

Zh、ch、sh、r等在普通话中,⾆尖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在济宁⽅⾔中,除了梁⼭西北以外的县市区都把普通话中的⾆尖后⾳zh、ch、sh声母读成了⾆尖前⾳z、c、s,也就是zh与z、ch与c、sh与s不分,发r⾳时也同样存在同样问题,例如将“⽀读成“资”,将“⾍”读成“从”,将“⼭”读成“叁”。

济宁方言大全一段话

济宁方言大全一段话

济宁方言大全一段话济宁方言是山东省济宁市地区使用的地方方言,也称为济阴话。

在济宁市及周边地区使用广泛,被当地居民作为日常交流的语言。

济宁方言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保留了汉语古音,又有自己独特的词汇和发音特点。

济宁方言在发音上与普通话和标准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在济宁方言中,"z"和"c"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j"和"q"相似,如普通话的"中"在济宁方言中读作"zhong";"s"和"sh"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s"和"sh"类似,如普通话的"书"在济宁方言中读作"su";"zh"和"ch"的发音与普通话中的"z"和"c"相近,如普通话的"着"在济宁方言中读作"zha"。

济宁方言的词汇丰富多样,有很多专属的词语和成语。

例如,济宁方言中有"蹬"一词,表示抬脚践踏,如"别蹬我";"喃儿"一词表示动作缓慢,如"你走得那么喃儿,我先走";"霏霏"一词表示淡淡的雨雾,如"外面一片霏霏"。

此外,济宁方言还有独特的方言歌谣、谚语和俚语,为当地文化增添了浓厚的色彩。

济宁方言作为地方方言,不仅体现了济宁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也与当地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

它不仅可以用来日常交流,还是济宁地区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传统的戏曲演出中,济宁方言常常被使用,使得角色更具地方特色。

此外,当地的诗歌、民歌、故事等文学作品也常常使用济宁方言,使得作品更加地道和贴近当地的人民。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宋胜如关于济宁方言,比较早的研究是民国时期的《济宁县志》中的《方言篇》,对济宁地区的一些常用词语进行了解释。

其中大部分词语沿用至今,如“清起来、绛、打闪、口头语、月老娘、奏、母量、出气、打扮、半吊子、抬杠、调三和四、兄弟、两乔”等词现在在济宁话中还使用。

济宁方言的词汇非常丰富,其内在特点也很突出。

词语音节构成上的特点。

第一,部分普通话中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在济宁话中为单音节词。

如:普通话中的“彩虹”在济宁话中叫“绛”(音降),该词来源于古汉语,在民国《济宁县志》中也有记载:“绛,虹也,冬韵转入江韵也。

”《说文解字》:“绛,大赤也”。

至今,该词仍保留下来,但年轻人已开始使用“彩虹”,“绛”有消失的趋势。

第二,普通话中的单音节词在济宁话中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这种情况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例子:熊--狗黑子,蛇--长虫,好--不孬。

第三,普通话中的双音节词在济宁话中为多音节词,在我们的调查中,这种情况是最多的,如:磁铁--吸铁石,上午--头晌午,清晨--清起来,树枝-树枝子,睫毛--眼子毛,故意--耽稳地,忙--不得闲。

构词方式上的特点。

派生构词。

济宁方言的词缀非常丰富。

表现在数量上,济宁话除了“老、子、儿、头、巴”等词缀,还有普通话所没有的“拉、二、登、么、乎、棱”等词缀。

表现在适用范围上,济宁话中词缀的适用范围较广,如“老”,普通话中,“老”缀构成动物名词时只有“老虎、老鹰”等少数几个;而在济宁话中“老”缀构成动物名词还有“老鸹、老鳖、老疥”等。

表现在功能上,普通话中“子”缀一般只用于构词,而济宁话中“子”缀还常常用来构形,如“树枝子、面条子”等。

重叠构词。

济宁话中的重叠词也很丰富,既有普通话中有的,又有普通话中不重叠的,甚至还有普通话中没有对应词的,如:AA式:亲戚--亲亲,围嘴儿--兜兜,馒头--馍馍,抽屉--抽抽,冰块--冬冬。

AABB式:拼拼瓜瓜(莽撞)、意意思思(犹豫)、芋芋头头(缺心眼)、吱吱歪歪(讨人嫌)、咋咋呼呼(故意说话大声)。

济宁话

济宁话
和稀泥(瞎搅和)
憨博子(白痴)
儒了子(没能耐)
Hale Waihona Puke 倍儿倍儿哩(好) 扎实(好)
局面(气派)
恁嫂哩个逼(骂人俗语)
球球(QQ)
全奂(完整)
瞎话流云(胡说八道)
柱壮(形容东西很结实)
拉呱(说话、聊天)
分哥儿(硬币)
屋当门(客厅)
额了盖子(额头)
月司(钥匙)
5:几求的SEE(灭儿)
只要是济宁人一念就明白,除非你没有童年。这可是咱小时侯猜拳分派时用的,好怀念~
6:憨巴子(迂摸)
二百五,神经病的意思。
7:老猫吼子
从小我不听话妈妈生气就用它吓唬我,应该是种怪物吧~?!
干月(恶心、有呕吐感)
恶样哩慌(讨厌、烦)
什么黄子(什么东西)
易子(肥皂)
蹦喜欢(很喜欢)
可奥了
8:什么熊买儿卖儿
济宁贬低人的一个词儿,正宗的济宁人说了有味。
9:落落
就是“管”的意思,“你落落嘛”大概意思是“你管这干吗”
10:呼你
可不是原来说的用传呼机呼,是打,扇耳光的意思~~~~
各乐蹦-----脖子
各了败子--膝盖
铅杯-------铅笔
姐聊------蝉
姐了归-- 知了猴
界溜纸----戒指
不各----鸽子
屋当门------院子
玻璃叉子-----玻璃
叉子-----簸箕
颗了头子------石头
列熊------拉倒
卜土----------尘土
耳穗-----耳屎
马古油子------一中比较象蛐蛐的昆虫

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理论阐释

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理论阐释

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理论阐释本文主要研究了山东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主要用法,将“来”概括为“来1”“来2”“来3”。

“来1”表示时态,既表示持续的时态(相当于“呢1”),又表示最近已发生的事(相当于“来着”);“来2”表示疑问,其中包括对持续状态的事的疑问(相当于“呢2”)和对最近的过去发生过的事的疑问(相当于“来着”,部分还可以用动词后缀“了”与语气词“了”的融合体表示);“来3”表示说话人的态度或情感。

标签:微山方言语气词“来” 用法理论阐释微山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的交界地带。

微山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西鲁小区。

“来”是微山话中运用相当普遍的一个语气助词,具有多种用法。

其用法可以用普通话中相应的语气词来解释。

试着从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具体用法中,找出了“来”所对应的普通话语气词。

然后将他们与“来”进行对比分析,试着用相关的语言学理论,对“来”进行理论阐释。

一、微山方言语气词“来”的主要用法“来”大多用于句尾,也出现在句中停顿处。

在疑问句中读高调,其音标为[lε55]。

[1](78)语义标准可归为一下几种:(一)指明某种事实1.有时表示一种曾经存在过的事实,例如:(1)作业我做来,就是不知搁哪了。

(2)我上地来,找我干嘛?2.有时表示某种事态还没达到某种程度,例如:(3)再等会儿吧,饭还没熟来。

(4)急什么,人家还没想好来。

3.有时用事实,表示提醒的语气,例如:(5)快睡吧,明天还得早起来。

(6)好好做,这作业还得交来。

4.有时用于反驳别人的话,表示否定语气,例如:(7)你想的怪恣儿来,没门!(8)去包?我才不去来。

5.有时将事实往大里说,带有夸张语气,来加强强调的语气,例如:(9)他好惹吗,我看他厉害着来。

(10)人命关天来,哪是闹着玩儿的。

(二)表示持续的状态(11)他喷吃饭来。

(12)我们喷商量着来。

(13)快点,大伙儿正等着你来。

例句(11)、(12)、(13)都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济宁方言ppt

济宁方言ppt

3、中后鼻音发音不到位。因为济宁 大多数地区的方音中后鼻音的发音经 常没有或不到位。
4、将n读成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济宁方言语调发音特点分析
• 1. 济宁方言四声变化不大明显。汉语包括济宁方 言都是声调语言,即每一个音节(字)的组成部分除 了元音辅音外,还有声调,而这个声调起着区别或改 变字义的重要作用。济宁方言中的声调基本上也 有四个声调。虽也有四声变化,但四声变化不大 明显,阳平上不去,去声下不来,上声读成半上。 如果按调值来看,济宁人把阳平读成34,把去声 读成53,把上声读成213。
2、将zh、ch、sh、r等舌尖后音一律读成舌 尖前音。zh、ch、sh、r等在普通话中,舌尖 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而在济 宁方言中,除梁山西北以外的县市区都把普通 话中的舌尖后音zh、ch、sh声母读成了舌尖前 音z、c、s,也就是平翘舌不分。济宁方言音舌 尖 是翘起的,而是倾向于向前平伸,靠近上 齿背,形成一个类似舌尖前音的音。
白慌(别着急) 倍儿倍儿哩(好) 蹦喜欢(很喜欢) 不易爱(不一定) 呲毛(不好) 刺恼,扎歪里杭(皮肤刺痒,不舒 服) 颠憨(不听话,一般是长辈对晚辈的批评) 得为意儿地(故意的) 怪怪(感叹词)怪~~(挺~~ 胡揉八扯(没实话) 吾怨(原来) 吱歪、嘟喽 ( 啰嗦,说个不停) 落落啥?(干嘛呢) (不要理论或吵了) 全焕(完整) 儒了子(没能耐) 拾维(收拾、鼓捣)
• 2.济宁方言语调比较平坦。整个山东方言的语调 都存在这个现象,说起话来和山东人性格耿直十 分相像——平直,语调往往平平的,升降起伏不大, 不能自由地、大幅度地起伏,难以恰如其分地表达 说话者的情感,以至于有人说“宁愿苏州人吵架, 不愿听山东人说话!”济宁方言语调也是如此, 整体较为平坦,大多只是在句末字调的基础上稍有 变动,或是把原字调中的一部分音拉高拉长,或在原 字调的基础上稍扬或稍抑,并不完全改变其原有的 字调。更重要的是,语调运用不当还会引起困惑甚 至误解,直接影响交际效果。

济宁方言特点总结

济宁方言特点总结

济宁方言特点总结引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地域上所产生的不同口音、词语和语法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方言资源的国家,方言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着重分析与总结济宁方言的特点,通过对济宁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以期展示济宁方言的独特之处。

一、语音特点1. 声母济宁方言的声母较标准汉语有一些差异。

例如,济宁方言中的“zh”音和“sh”音常常被替换为“tr”音。

另外,济宁方言的“f”音和“h”音也存在一些变异,常常变为较为软化的音。

比如,“f”音可以变为“v”音,“h”音可以变为“hu”音。

2. 韵母济宁方言的韵母系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一些韵母在济宁方言中会发生变异或者省略。

例如,普通话中的“ian”韵母,在济宁方言中可能会变为“en”或者“e”韵母。

此外,济宁方言中也有一些独特的韵母,比如“eng”韵母,而普通话中没有对应的韵母。

3. 声调济宁方言的声调比较平坦,不像一些其他方言那样有非常明显的升降,更接近普通话的平声。

然而,济宁方言中的轻声使用较多,轻声的存在使得济宁方言的语调变化丰富多样。

二、词汇特点济宁方言的词汇在一些方面与普通话保持一致,但也存在一些独特之处。

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济宁方言词汇特点:1.发音变化:济宁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在发音上与普通话有所差异。

例如,普通话中的“十分”在济宁方言中可以变为“使分”。

这种发音变化常常源于方言中的语音特点。

2.新词创造:与一些其他方言一样,济宁方言在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也不断创造新词。

这些新词往往体现了济宁方言使用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特色。

3.特殊用法:济宁方言中的一些词汇在用法上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普通话中的“吃饭”在济宁方言中可以用“吃饭勺”,意思是用饭勺进食。

三、语法特点济宁方言的语法与普通话也存在一些差异,以下是一些济宁方言的语法特点的总结:1.句子结构:济宁方言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常常省略主谓宾三个成分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例如,普通话中的“我爱你”在济宁方言中可能简化为“我爱”。

济宁方言演讲稿

济宁方言演讲稿

济宁方言演讲稿
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济宁方言》。

济宁方言,是山东方言的一种,也是我们济宁人独有的语言特点。

济宁方言的特点之一是发音浑厚、自由,带有浓厚的山东味道。

比如,普通话中的“零食”,在济宁方言中可能会发音为“lǐngshì”,或者是“rǐngrì”。

而且,济宁方言有很多自创的词汇和说法,让人感到非常亲切和地道。

济宁方言,也是我们济宁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工具。

通过方言,我们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交场合中,济宁方言一直是我们用来交流的纽带。

和济宁人交谈,用济宁方言,会让我们更亲近,更有归属感。

济宁方言,更是我们济宁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代表着我们的身份、情感和乡土味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济宁方言也逐渐在减少。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弘扬济宁方言,它就不会消失,而会在我们心中永远保留下来。

作为济宁人,我们应该骄傲地使用济宁方言,保护和传承它。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使用济宁方言,和家人、朋友用方言交流,让方言成为我们交流的桥梁;我们可以在学校和社区组织方言讲座和方言比赛,增强大家对方言的认同感和兴
趣;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宣传济宁方言,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济宁方言。

最后,我想说,济宁方言是我们独特的语言宝藏,拥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和传承济宁方言,让它在济宁人的心中永远闪耀。

谢谢大家!。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

济宁方言特点浅析作者:宋胜如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年第01期[摘要] 济宁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西鲁片,既有中原官话的普遍特征,又有区别于普通话和其他邻近方言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济宁方言的调查分析,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济宁方言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进行分析与概括,以期为济宁方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济宁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特点[中图分类号]H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3)01-0087-04[收稿日期] 2012-11-27[基金项目] 吉林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济宁方言调查与研究”项目。

[作者简介] 宋胜如,吉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史。

钱曾怡把山东方言划分为东、西两大区:东区分为东莱和东潍两片,西区分为西齐和西鲁两片,其中,西鲁片包括28个县市,济宁就是其中之一。

[1]本文所用方言材料为济宁市任城区方言,目的是为了回避济宁方言的内部差异。

任城区围绕在济宁市区周围,整体格局半城半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建国初期称济宁县,后设立济宁市时划为济宁市郊区,称为任城区。

另外,要谈特点就要有个参照,我们选择普通话作为参照,特点也主要是相对于普通话而言的。

我们通过对济宁方言的调查与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得出了一些济宁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区别于普通话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语音是区别不同语言和不同方言最主要的标准,济宁方言与普通话差异最大的也在语音方面。

我们分别从声母、韵母、声韵配合、声调这四个方面,描述一下济宁方言语音上的特点。

(一)声母1 济宁方言中没有声母[1 ][ ‘]、[ ]、[ ],凡普通话中的翘舌声母字,济宁话中均读为平舌,即只有[ts]、[ts‘]、[s]、[z]。

在济宁话中,“资、此、四”和“支、齿、事”读音相同。

山东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的比较分析

山东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的比较分析

山东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的比较分析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

济宁分辖12个县市区,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地区内部的词汇差异也比较大。

本文以济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以及方言内部之间的义位组合差异为基础,分析济宁方言的特点。

标签: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义位的意义不等于其成分加和意义。

义位的组合意义,指两种现象:一指义位内部的语素组合意义,二指义位之间的组合意义,后一种也叫义位搭配意义,其表层现象就是词语搭配义。

”(张志毅、张庆云,2005:197)。

义位组合具有规则性,依据张志毅《词汇语义学》可分为选择规则和序列规则。

一、选择规则的方言差异(一)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义位内部词素间的组合,存在着普方差异和方言之间的差异。

如,表示雌雄这一概念时,会有差异。

解海江(2001)在其论文《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中曾分析过不同方言存在的这种义位内部组合的差异,这种差异同样也反映在济宁方言内部。

普通话中表示雌雄,有属性词“公、母”“雌雄”等,在济宁方言中不同的动物选择搭配不同。

如:普通话方言词语方言公马/母马公牛/母牛公羊/母羊公驴/母驴公猪/母猪公狗/母狗公猫/母猫公鸡/母鸡公鸭/母鸭市中区儿马/骒马牤牛/牸牛羯虎,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任城区儿马/骒马牤牛/牸牛羯虎,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兖州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子,臊胡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曲阜儿马/女儿马牤牛/氏牛公羊/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泗水儿马/骒马牤牛/氏牛公羊/母羊叫驴/草驴牙瓜/老美儿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邹城儿马/骒马牤牛,犍子/氏牛羯子/母羊叫驴/母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母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微山儿马/骒马牤牛,犍子/氏牛臊虎子,羯子/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渔)/母猪牙狗/母狗儿猫、男猫(渔)/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鱼台公马/骒马牤牛,老犍/牸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金乡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嘉祥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虎,/水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儿猫公鸡/草鸡鸣鸭/草鸭汶上儿马/骒马牤牛/氏牛羯子/母子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草鸭梁山儿马/骒马牤牛/氏牛臊虎/母羊叫驴/草驴牙猪/母猪牙狗/母狗儿猫/女猫公鸡/草鸡公鸭/母鸭普通话中表示雌雄的词素,如,“草”: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①“儿”:雄性的;“叫”:雄性的;“牡”:雄性的;“牝”:雌性的;“骒”:雌性的。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

浅析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山东济宁方言中的“来”有一种不同于普通话的用法,那就是用于句末表示说话人和蔼可亲的态度,是一种情态标记;同时表明句子的时态,常用于现在时或过去时,是一种经济的时体标记。

标签:济宁方言句末语气词情态标记时体标记一、引言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

济宁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区的中原官话,在山东方言范围内则归属于西鲁方言片。

济宁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跟普通话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只讨论济宁方言中用于句末的“来”字的分布规律和语用功能。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总结了普通话中“来”的用法:来1(lái)动词、趋向动词;来2(lɑi)表约数的助词;来3(lɑi)用在句末的助词,表示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相当于“来着”。

对于“来1”和“来2”,济宁方言和普通话中的用法是一致的。

“来3”在济宁方言中有着更为丰富的用法——它不仅仅是用在句末的一个语气词,更为重要的是,“来3”是济宁方言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时体标记,是济宁方言的一种经济用法。

下面分析“来3”在济宁方言中的分布规律和语用功能。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的“来”特指“来3”)二、时体标记(一)过去时完成体的标记在济宁方言中,“来”经常用于句子末尾,表示动作曾经发生过,并且完成了。

如:(1)你上哪儿来?(2)出发来?(3)我游泳去来,刚到家。

例(1)至(3)中的动作都是曾经发生的,并且到说话时动作已经完成,句子中能表示这种时体的只有“来”。

所以,尽管“来”在句子中没有实在的意义,但因为它独自承担了表示句子时体的任务,因此,对于这些句子来说,句末的“来”是不可或缺的。

试比较:(1)a.你上哪儿来?b.你上哪儿?(2)a.出发来?b.出发?例(1)b、例(2)b 去掉“来”,动作的时体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完成时变成了一般将来时,例(1)b的意思是“你要上哪儿?”;例(2)b的意思是“是不是要出发?”或者是“你是说出发吗?”。

有“来”没“来”,句子的语义大不一样。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山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

2019年第%期(总第836期)攵敖冬科(东济宁方言语音研究述评张子璇(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北京100089)摘要:1985年以来,济宁方'的语音特征描写一般作为山东方'区研究、普通话推广资料的一部分出现。

近年来出现以济宁方'为对象的专门研究,但不够充分和深入:有些声学实验只取一位被试,说服力较弱;有些语音描写不够准确,与实际情况有出入。

本文梳理了济宁方'研究的情况,认为今后可以以声学实验为手段,对比不同年龄段的发音面貌,以观察地区语言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济宁方'山东方'普通话声学实验—、引言按照钱曾怡(1985)对山东省方言区“二区四片”的划分,济宁方言属于山东方言的西鲁片区。

关于济宁方言的记录,早在西晋任城(今济宁市任城区)典辞令吕忱《字林》及其弟吕静《韵集》中便有体现&原本已散佚,但据清顾炎武《音论》提要所载,吕忱兄弟所著为“鲁卫音读”,可见济宁方言从西晋起就有明显的地区方言特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济宁方言为山东方言的分,在山东方言,理不同地区方言语音特点时济宁方言为组分之以&为体,体,的方言区的,以对济宁方言在的方言有&在,对具体地方,地地区方言&济宁方言的在(以“普”)+1994!提,,地现方言区的,不同方言对,其中济宁方言。

,有对济宁地区的方言,从整体语音、韵、语+现有已取定果,但仍存在调查不够、不够体、方法不够科问题,如有些实验只取一位被,说服弱;有些语音存在偏,实际情况有入。

另外,早期是否还反映当代方言?济宁方言在之受哪些影响?已有果能否帮助解当代方言情况?方言 性是否临危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方言区与山东方言研究早期的济宁方言为山东方言的分开,的组分之一,以实现对地区体方言的。

在类中,早的要钱曾怡、高文达、张志静(1985)的《山东方言的分区》,根据1957年调查和整理的济宁市、兖州(今济宁市兖州区)、曲阜(今济宁市曲阜市)在的九十七个方言查点的料,山东省方言区划分出“两区四片”。

济宁方言演讲稿

济宁方言演讲稿

济宁方言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济宁方言这一独特的语言文化。

济宁方言,
作为山东方言的一种,是济宁地区特有的方言,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济宁人民的文化和精神象征。

首先,济宁方言在发音上有其独特之处。

它的音韵丰富多彩,有着独特的韵味。

比如,“爹”在普通话中读作“diē”,而在济宁方言中则读作“dei”,“妈妈”
在普通话中读作“māma”,而在济宁方言中则读作“māmā”。

这些音韵的差异
让济宁方言显得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其次,济宁方言在词汇和表达方式上也有着独特之处。

济宁方言中有许多独特
的词汇,这些词汇既有自己的含义,又承载着济宁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情感表达。

比如,“吃饭”在普通话中是“chīfàn”,而在济宁方言中则是“吃饭”。

这些词汇
的差异反映了济宁人民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也使得济宁方言更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最后,济宁方言在传承和保护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种地方语言文化,济宁方言承载着济宁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是济宁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济宁方言的传承和保护,让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总之,济宁方言作为济宁地区特有的方言,具有独特的音韵、词汇和表达方式,承载着济宁人民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语言文化,让济宁方言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谢谢大家!。

山东方言冷知识

山东方言冷知识

山东方言中冷知识
山东方言中存在一些有趣的冷知识。

首先,山东方言中有许多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夜来”、“崴拉”、“倒达”、“仰摆”等,这些词语在山东各地都有不同的发音和含义。

此外,山东方言中还有一些俚语和谚语,如“哩哏儿棱”、“腻歪”、“拉呱儿”、“刺挠”等,这些词语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其次,山东方言的发音和语调也很有特点。

例如,“来”这个词在山东方言中很常见,它可以作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使用,如“怎么来”、“别
来这套”、“来得正好”等。

此外,山东方言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音变化,如“不”
读成“bù”,实际发音为“bú”,“一”读成“yì”,实际发音为“yī”,这些语音变化增加了山东方言的独特性和趣味性。

最后,山东方言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也值得探究。

山东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文化名人,如孔子、孟子、墨子等,他们的思想和言论对山东方言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山东方言还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如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的方言也对山东方言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总之,山东方言中存在许多有趣的冷知识,这些知识不仅反映了山东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渊源,也丰富了汉语方言的多样性。

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山东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增强对汉语和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简述山东省昌邑北部青乡方言中的“来”

简述山东省昌邑北部青乡方言中的“来”
明则 以说话 时 或者 在此 之前 为参 照 ,特 句 别指 明 则 以句子 中指 明 的时 点或 者在 此之 前 为参 照 ”,特 别说 明 的是 , 实现过 程往 往 是 以 比说话 时 点更早 的时点或 者 是 以 比句 子
中指 明 的时点 更早 的时 点为参 照 时点 。 在 昌 邑北 部青 乡方 言 中 ,不 说 “了” 而 是 说 “ ” ,少 了 来 “ ” ,意 思就 变 为 两 人 争 相 打水 ,其 中一 人 退 让 , 问另 一 人 来 “ 打水 ” ,与原句 已经 完全 不一样 了。 你 例 l 的 “ ”虽然 与例 2 的 “ 中 来 中 了 ”都 属 事态 助 词 ,都 有
汉语 言研 究
简述 山东省 昌邑北部青 乡方言中的 “ 来"
张咏梅 ( 天津师范大学文 学院 3 0 5 ) 000
摘要 : “ 来”既 可以做动词 、趋 向词 ,又可 以做 事 态助词 、概 “ 打水来 ? ”,对应 现 代汉 语规 范 的说 法应 该是 “ 打水 你 你 数助词 。我 写这篇 文章 只是 简单说说我 家乡方言—— 昌邑方言 中作为 了? ” “ 你打 水 了 ”表 示 打水 这一 动作 曾经 发 生并 已完 成且 有个 概 数助 词 和 事 态助 词 的 “ ” 。 来 结 果 :有 水 。此句 中 的 “ ”即为 主要 语法 功 能为 “ 在句 末 , 了 用 关键词 :概数助 词 “ 来” ;事态助词 “ ”以及 与 “ 来 了 ”的 区 主 要 肯 定事 态 出现 了变化 或 即将 出现变 化 ,有成 句 的作 用 ” 的 别 事 态助 词 “ ” 。 了, 王 洪君 认 为 “ 是实现 体 ,表 示 新情 况 ( 了 事态 )的 出现 。 “ ”既 可 以做动 词 、趋 向词 ,又 可 以做 事态 助词 、概 数助 来 实 现体 必 须有 一个 现实 时 间的 参照 时点 ,句 中 不特 别指 明则 以说 词。 关于 事态 助词 和概 数助 词 这个 概念 ,我 主 要是 参考 了翟 燕 的 话 时为 参 照 ,特 别 指 明则 以句 子 中指 明的 时点 为参 照 ”。例 :总 《 明清 山东 方言助 词研 究 》这 本书 。她 在 书 中综合 考虑 以往 各 家 理 回到 北京 了 。 昨 天总理 就 回到北 京 了。 研 究 成果 ,从 功 能 的角 度划 分 ,主 要归 纳 出 以下七 种类 型 :结构 我 同意 她 的 说 法 中 的一 部 分 , 即实 现 体 必 须有 一个 现 实 时 助词 、动 态助 词 、事态 助词 、语气 助词 、假 设助 词 、概 数助 词 、 比况助 词 ,并 在详 细调 查 《 瓶梅 词话 》 《 金 醒世 姻缘 传 》 《 聊斋 间 的参 照 时点 ,句 中不 特别 指 明则 以说 话 时为参 照 ,特别 指 明则 以句 子 中指 明 的时 点为 参照 。我 的 理解 就是 ,整 个动 作行 为 实现 俚 曲》的基 础上 ,拟定 了 明清 山东方 言助词 系统 。 的 结果 它有 一个 参 照时 点 ,而且 必 须有 个参 照 时点 ,要不 就 言不 明清山东方 言助词 系统及 内部成员表 结构 助 词 底 ( . 的 )、 地 ( ) 、得 ( 3 的 的 )、 哩 ( ) 里 及 意了 。但 是 ,王先 生恰 恰 忽略 了一 点 ,整个 动 作行 为是 一个 过 动态 助训 羲 了 . 过、 得 2( 4 、讫 ( )、 于 、 、 的 ) 起 程 ,用 现 在 的时 髦 话 来 说 就 是 , 不仅 要 看 重 结 果 , 更要 注 重 过 事态 助词 r2 来 l 的 5 着 、 、 、 语气 助词 么 、呢 、哩 呀 、呵 ( 、啊 ) 、也 、罢 、羞 , 的 阿 、 着 哩 、 么 、 r、 罢 程 。动 作行 为 的实现 过程 也 要有 参照 时 点 ,可 以化用 王先 生 的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 意 强 调 “ ”现 在 不 能打 扫 卫 生 的 原 因 是 “ ” 正在 写 甚 至讨 好 之情 。 我 我
东西 。
另 外 ,用 “ X 来 ”表 示 一 种 善 意 的讽 刺 或 戏 谑 , 这 俺+ X 种 称 谓 往往 与 被 称 呼 的人 身份 不 符 。 如 :
三 、情 态标 记
引 ” ;例 ( )b 你 2 的意 思 是 “ 是不 是 要 出


济 宁 位 于 山东 省 西 南 部 。 济 宁 方 言 属 于汉 语 北 方 方 言 发 ? ”或 者 是 “ 是 说 出 发 吗 ? ” 。有 “ ” 没 “ ” , 你 来 来 区 的 中 原 官 话 , 在 山东 方 言 范 围 内 则 归 属 于 西 鲁 方 言 片 。 济 宁 方 言 在 语 音 、词 汇 、语 法 方 面 跟 普 通 话 有 一些 不 同 之 处 。本 文 只 讨 论 济 宁 方 言 中用 于 句 末 的 “ ”字 的 分布 规 来
语 的亲和 力 强 ,语 气温 和 , 凸显 了人 际关 系 的和谐 美好 。
3 用于称 呼语后 ,表 达说话人对 被称呼者 的亲情 、友情 。 . 1 可 以用 于 长 辈对 晚 辈 的称 呼 。如 : )
(1 1 )小 来 ( “ 小” ,是 济宁人 长辈 对晚 辈 的称 呼 ),
进 行 时 ;例 ( ) 、例 ( )表 示 “ 过 去 的 某 个 时 段 正 在 7 8 在 干 什 么 ” , 是过 去 进 行 时 。从 结 构 上 说 , “ ”在 这 四 句 来
中 不 是 必 须 的 , 因 为 例 ( ) 中 的 动 词 后 面 已经 附 带 了 进 5
( ) 游 泳去 来 ,刚到 家。 3 我
因 为 它 独 自承 担 了表 示 句 子 时 体 的 任 务 , 因此 ,对 于 这 些 作 持 续 不 变 的 副 词 “ ” ,而 例 ( ) 、例 ( )的 动 词 前 还 6 7
句子来说 ,句末 的 “ ”是不可或缺的。试 比较 : 来
( )a你 上哪 儿来 ? 1 .
b 你 上哪 儿 ? .
在 济 宁 方 言 中 , “ ”经 常 用 于 句 子 末 尾 ,表 示 动 作 来 曾经 发生 过 , 并且 完成 了 。如 : ( ) 上哪儿来? 1 你
( )出发 来 ? 2
( )我昨天晚上还想着这件事来,今天一睁眼又忘了! 8
例 ( ) 、 例 ( )表 示 “ 在 正 在 干 什 么 ”, 是 现 在 5 6 现
律 和 语 用功 能 。 句子 的语义 大 不 一样 。
( )a 我 游 泳去 来 , 刚到 家。 3 . 岫. 游 泳 去 , 刚到 家 。 我 例 ( )b 3 因为 去 掉 了 “ ” ,前 一 个 分 句 表 示 的将 来 来
吕叔 湘 先 生 在 《 代 汉 语 八 百 词 》 中 总 结 了普 通 话 中 时 , 就 和 后 一 个 分 句 “ 到 家 ”这 一 现 在 时 互 为 矛 盾 了 , 现 刚 “ ” 的用 法 :来 (d )动 词 、趋 向动词 ;来 (a )表 约 来 1i 1i 数 的助 词 ;来。( a )用 在 句 末 的助 词 ,表 示 曾经 发 生 过什 1i
( )娘 来 / 来 / 来 / 来/ 来 1 3 爹 叔 姨 舅
这 种 称 呼 既 凑 足 了两 个 音 节 , 又表 达 了晚 辈 对 长 辈 的
b我昨天晚上还想着这件事,今天一睁眼又忘 了! .
当然 ,存以 』 句 中, “ ”也可 以单独 表示 时体 。如 : : 例 来 ( )c 我 写 东西 来 ,一 会 儿再 收拾 。 5 . ( )C 还 迂 磨 来 , 都 几 点 了 ! ( 处 的 “ ”有 成 句 6 . 此 还
(). 7 C 刚才 俺俩 念叨你 来 ,你 正 巧 就 来 了!
( )C我昨天晚上想着这件事来,今天一睁眼又忘 了! 8 .
亲 哥 哥 、 亲 姐 姐 、 亲 兄 弟 , 而 是 济 宁 地 区 的 “民 间 的 官
表 示 进 行 体 的 “ ”类 似 于 普 通 话 中 的 句 末 语 气 词 称 ”— — 尊 称 对 方 为 “ ” “ ” , 如 果 对 方 年 龄 比 自己 来 哥 姐
面既有 “ ”,动词 的后面又有 “ ”。所以 ,以上 四句 还 着
去 掉 “ ”字 也 不 会 影 响 时 体 的 表 达 。 不 过 ,添 上 一 个 来
“ ”字 ,则 更 加强 调 了动 作 的 持续 性 。试 比较 : 来
( )a 出发 来 ? 2 . b 出发 ? .
( )a我写着东西来 ,一会儿再收拾 。 5 . b 我写着东西,一会儿再收拾。 . ( ). 6 a 还迂磨 着来 ,都几点 了! b还 迂磨着,都 几点 了1 .
( 1 是 让 咱们 拿 这 个来 ,还 是那 个 来 ? 2)
(2 2 )那 句话 是 怎 么说 的来 ? ( )指 明事 实 ,略 带 夸张 j 有 时 “ ”用 在 陈述 句 末 尾 ,指 明 一 事 实 , f 语 气 来 个 } 1 稍 显夸 张 ,这个 “ ”相 当于普 通 话 中 的 “ ”。如 : 来 呢 ( )老 虎还 得 打 盹儿 来 ,别说 人 了 ! 2 3
么 事情 ,相 当于 “ 来着 ” 。
因此 ,例 ( )b 3 是一 个 错 句 。 ( )进 行 体 的 标记 —— 现 在 时进 行 体 / 去 时进 行 体 二 过
“ ”用 在 句 中 ,表 示 动 作 正 在 进 行 。 可 以是 现 在 正 来
对 于 “ ”和 “ 。 ,济 宁 方 言和 普 通 话 中 的 用法 是 在 进行 ,也 可 以是 过 去正 在 进行 。如 : 来 来 ”
的作 用 , 不 能省 去 。 )
亲 呢感 情 。
3 )用于 平 辈之 间 。如 :
( ) 来 ,哥 来 ,我 做错 了, 下次 一定 注 意 ! 1 哥 4 ( 5 姐 来 ,帮 帮 忙吧 ! 1) ( 6)兄 弟来 ,谢 谢 啦 !抽 空咱再 在 一 起 坐 坐 。 1
被 称 作 “哥 ” “ ” “ 弟 ” 的 一 般 不 是 自 己 的 姐 兄
( )干 嘛 来 ?看 电视 来。 9
如 果 不 用 “ ” ,整 个 问答 就 显 得 态 度 生 硬 ,语 气 呛 而 失态 ,但 责备 中又不 乏 关 怀 。 来
入 ,具 有浓 烈 的 火药 味 儿 。试 比较 : ( )a 干嘛 来 ?看 电视 来 。 9 .
b 干 嘛 ?看 电视 。 .
( )暗 示 询 问 二 用 在特 指 问的 末 尾 ,但 不 是 单 纯 的询 问 ,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暗 示 对 方 “ 不 是 不 知 道 , 只 是 现 在 忘 了 , 请你 提 示 一 我
2 用 f 打 招 呼 。 济 宁 方 言 中 ,几 乎所 有 打 招 呼 、 亲 切 . 下 ” 。如 :
问询 的话 语 的语 尾 部 带一 个 “ ”字 。 如 : 一 来
( 9 这 道 题 怎 么做 来 ? 1)
( 0 他 家是哪 里 来 ? 2)
( ) 1 修车子来 ?/ 0 买早点来?/ 步来 ?/ 散 包水饺来?
/ 炼 身体 来 ? … … 锻 语尾 使 用 “ ”字 ,不 仅突 出 “ 米 正在 干 什么 ”,而 且 话
例 ( ) 至 ( ) 中 的 动 作 都 是 曾 经 发 生 的 , 并 且 行 体 的标 记 “ ” ,例 ( ) 在 动 词 “ 着 ” ( “ 着 ” 1 3 着 8 想 想
到 说 话 时 动 作 已 经 完 成 , 句 子 中 能 表 示 这 种 时 体 的 只 有 ≠ “ + ” ,这 是 一 个 词 , 意 思 是 “ 得 、 记 住 、 不 要 想 着 记 “ ”。 所 以 ,尽 管 “ ” 在 句 子 中没 有 实 在 的 意 义 , 但 来 来 忘 了 ”— — 吕叔 湘 《 代 汉 语 八 百 词 》 ) 的 前 面 有 表 示 动 现
例 ( )b 例 ( )b 去 掉 “ ” , 动 作 的 时 体 发 生 1 、 2 来 了变 化 , 由过 去完 成 时 变 成 了一 般 将 来 时 ,例 ( )b 1 的意
2 l 1 0 O. 2
语 言应 用研 究
2 )用 于 晚 辈对 长 辈 的称 呼 。如 :
b 刚才俺俩还念 叨着你,你正巧就来 了 . ( ). 8 a我昨天晚上还想着这件事来,今天一睁眼又忘了!

致的。 “ ”在济 宁方言 中有着更 为丰 富的用法——它 来。
( 干 嘛 来 ,也 不接 电话 ! 4)
不 仅 仅 是用 在 句 末 的一 个 语 气 词 ,更 为 重 要 的是 , “ ” 来
例 ( )的 意 思是 问对 方 “ 在 干 什 么 ” ,句 子 的时 体 4 正
是济宁方言 中一个不可 或缺 的时体标记 ,是济 宁方 言的一 是通 过 “ ”表现 出来 的 。但 是 ,当句 子 中有 其 他表 示 时 体 来 种经济用法 。下面分 析 “ ”在济宁方言 中的分布规律和 的 词语 时 , “ ”表 时 体的 作用 就 不是 特 别重 要 了 。如 : 来。 来
( ) “ 老 师 来 !你 这是 干 的啥 活 ? !” 1 7 俺
其 实 ,对 方 并 不 足 教 师 , 只 是 说 话 人 讽 刺 对 方 做 事 的 方 式 或 结果 不值 得 效 仿或 不 令 人 满意 。 ( ) “ 大哥 来 ,你就 不能 少喝 点 ? j” 1 8 俺 说 话人 与 对 方 未 必 是 亲 兄 弟 关 系 ,往 往 是 平 辈 异 姓 兄 弟 加 好 友 ;说 话人 也 未 必 比对 方 年 龄 小 , 甚 至 往 往 年 长 于 对 方 。说 话 人 之 所 以 这 样 称 呼 对 方 , 是 责 备 对 方 饮 酒 过 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