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B)及答案 精品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考古资料表明,西周甚至春秋早期,各诸侯国甚至是一些相距遥远的诸侯国与周王之间的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

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青铜器物实现了标准化生产B.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同质化C.诸侯国的青铜器皆周王所赐D.是血缘同宗在文化上的体现2.(4分)罗马法被近代社会广泛借鉴采用,其中的私法精神和内容尤其被重视,它包括所有权、债权、婚姻家庭与继承等方面的规范。

由此看出,罗马法与近代社会相契合的是()A.古罗马的民主与法治精神B.自然法中的人人平等原则C.对私人权利的规范与保护D.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3.(4分)1913年10月的《大总统选举法》尽管是在袁世凯授意下由国会制定的,但国会制定时执意对元首宣誓做出明文规定,要求总统就职时必须举行宣誓典礼,“余誓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谨誓”。

而“宪法未公布施行以前,前项誓词须声明遵守约法”。

这一规定目的在于()A.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B.保障宪法的权威与威严C.维护北洋政府的统治D.增进总统选举的合法性4.(4分)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

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用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想急于获取国际支持5.(4分)1945年,以凯恩斯为首的英国代表团向美国寻求贷款帮助时,美国国会提出苛刻条件,而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主动提出复兴欧洲计划。

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垄断的发展B.国家实力的变化C.国际形势的变化D.国家政策的调整6.(4分)如表是1851与1755年相比英国各类男性工人工资的增幅(1851=100).这表明英国()A.经营方式改变B.贫富差距缩小C.产业结构变化D.消费水平提高7.(4分)中国民族机器织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都是缺乏手工棉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有官僚、士伸、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

最新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统一考试(word版):历史 精品

最新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统一考试(word版):历史 精品

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学年度届高三统一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的答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2.社会流动是指不同阶层出身者可以因为后天因素而转换成另一个阶层。

据此分析,春秋、战国的历史变动应为“社会流动增大”。

出现这一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形成B.分封制逐渐瓦解C.监察制度建立D.王位世袭制遭到破坏3.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韵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

”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B.实现了国家统一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D.创立三公九卿制4.“崤函帝宅,河洛王国”,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在历史上相当长的时期内,曾经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下列有关古代洛阳商业发展的叙述比较符合史实的是()A.二里头(今洛阳境内)发现商代的“贝”,表明其在商代开始出现商业活动B.隋朝时期的洛阳商贸经济十分发达,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统一监管C.唐朝洛阳“商贩贸易,车马填塞”,说明其商业活动完全突破市的界限D.北宋时期的洛阳商店、酒楼随处可见,商业网点已同居民区紧密结合5.下表为唐宋时期政府岁收情况统计。

最新--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B)及答案 精品推荐

最新--河南省洛阳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题(B)及答案  精品推荐

洛阳市2018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卷(B)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发展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3、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老子B、荀子C、朱熹D、王阳明4、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5、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磅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于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祟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树立孔于权威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D、减少变法阻力7、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2.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官员报酬的变动()A.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3.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

该体系的形成()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D.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4.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髙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下则由吏部任命。

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

这反映了唐代()A.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B.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D.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5.明清时期平均每年发生水旱等自然灾害超过18次,农业发展形势严峻。

但是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却增加了近3倍。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B.农业生产技术出现了革命性变化C.高产农作物的传人与推广D.政府推行以土地为主的赋税政策6.明代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纺织业。

这种现象()A.说明了南北经济的差异B.推动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动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D.加速区域间长途贩运发展7.清代福建农村家族在遗产继承中既有保障嫡长子特权的“抽长制”,又有照顾老年人、妇女的“膳田”“寡守田”等社会保障机制。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卷(附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卷(附答案)

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8页,共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耍求B.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2.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3.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株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4.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

这反映了两宋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A之大成B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 融合,形成京剧。

后来涌现了程长庚、 谭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 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 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6.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一.选择题(32*1.5 = 48)1.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冶铁技术的落后B.精耕细作的需要C.小农经济的阻碍D.耕牛的极度缺少2.《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3..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

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周期性动乱造成技术失传 B.传统行业技术被严格保密C.与周边缺乏经济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使手工技术停滞4.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5.《史记‧货殖列传》载:“《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 D.农工商皆本,经济民生6. 明中后期,租佃关系已普遍采取契约的形式,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浙、福建已经盛行定额租制,甚至还出现了货币地租,佃农对地主从人身依附关系为主向着以土地依附为主的方向过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由。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农村经济商品化 B.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货币化 D.商品经济推动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7.晋商和徽商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河南省洛阳市示范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示范性高中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7-2018学年河南省洛阳市示范性高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一、单选题:共12题1.秦代规定“子壮则出分”,结果民间多数为父子两代三口家庭;汉代稍改其制,提倡“父母在不分异”,即父母亡后再分家,这样便形成了三代五口之家。

这一变化说明A.牛耕技术支配家庭的规模B.人头税的废除影响家庭规模C.精耕细作生产模式的形成D.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耕作技术的发展。

材料信息是由秦代到汉代家庭规模的变化。

汉代三代五口之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牛耕技术的推广,这需要家庭成员的分工协作,故A项正确;清代“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故B项错误;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 项错误;汉代的三代之家仍然是小农经济,不属于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

2.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

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

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

”这实质上反映了A.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C.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D.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材料信息是内朝首领霍光拒绝丞相参加废立皇帝的会议,汉代内朝权力来自于皇帝,因此这实质上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加强,故C项正确。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朝掌握决策权力,外朝掌握执行权力,体现不出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故A项错误;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于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D项与题干中的“实质”不相符,故排除。

3.政府往往透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作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

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民国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民国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

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A.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C.盈∶因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主义的曲折发展。

教育最新K12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

教育最新K12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12月)试题(含解析)

洛阳市2017-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2.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B.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法规D.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答案】B【解析】根据“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表明汉代法律把儒家思想融入到法律体系,体现出法律儒家化的发展特点,B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理念”,排除A;根据“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可知材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对秦律的发展,C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君权神授”,排除D。

最新-2018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2018届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2018年河南省六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联合调研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周先祖太王有三子,依次为泰伯、仲雍、季历。

太王以季历贤能且爱其子姬发。

泰伯知道父亲心思后,偕二弟三次逃避王位继承。

被孔子称赞为“大德”。

这表明A.西周时宗法制尚未完善B.孔子反对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C.春秋时宗法制瓦解D.泰伯辞让符合儒家孝悌伦理25.在古希腊他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自己,研究自我”。

下列言论中,与材料中所说的“追求”一致的是A.格物致知 B. 知识就是感觉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认识自己26. 魏晋南北朝时期,前秦重用中原的儒士如王猛,大兴儒学。

北魏孝文帝时期,儒学兴盛,更是“比隆周汉”。

这说明A.动荡时期统治者更依赖儒学巩固统治B.儒学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主流思想C.该时期实现三教合一,儒学发展兴盛D.少数民族封建化完成27.“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A.“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B.“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D.“重农抑商”贯穿于中国古代史28.马丁•路德认为,凡知道自己不适合独身生活的人应该尽快做些功夫,奉上帝之命赶快结婚,男孩子最晚二十岁,女子十五岁到十八岁之间就应该结婚,这正是他们健康而适合结婚的年龄。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鼓励人们追求现实的幸福②表明对教会禁欲主义的反抗③适应资产阶级发展的需要④是理性主义思想的一种体现A.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29.《全球通史》评论说: 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1729年又颁布了一条法令,规定了回国的日期,逾期未归的那些海外的中国人将不许回国。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 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 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各题,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说法过于绝对。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六市2018届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模)试题(含解析)第Ⅰ卷(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o满分140分o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占卜在商朝占有重要地位,商王事无大小,都要占卜。

到了西周统治者认为天命是不可靠的,民心向背才是根本。

这一变化A. 适应了王权统治的需要B. 提高了下层民众的政治地位C. 确立了主权在民的思想D. 使王权摆脱了宗教神权控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君王由相信天命到否定天命观,强调民心的重要性,体现了西周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统治者要求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需求,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阶级社会统治阶级的措施均着眼于维护自身的统治;C是近代西方思想;商周时期没有宗教神学,D不正确。

点睛: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为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王权通过借助神权来提高自身的权威,材料中的占卜即是表现之一。

2. 汉武帝元朔五年之前,凡是做宰相的都是侯爵。

之后武帝广开门路,宣招四方之士,任贤序位,量能以授官。

据此说明A. 汉代已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出于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起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为相,说明其对宰相的政治素养的要求不高,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汉代选官制度的相关信息,A不正确;材料所述选取的是有识之士,不是诸侯,B不正确;材料所述是皇帝旨在削弱相权的措施,不是对丞相的猜忌,D不正确。

点睛: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频繁更换宰相,启用身份地位较低的官员做宰相,实行内外朝制度等,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3. 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

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这表明宋仁宗时期A.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B. 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D. 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各题,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说法过于绝对。

最新 【历史】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精品

最新 【历史】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精品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l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

共48分。

1.16世纪的一位欧洲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

他的这句话A.闪烁着理性主义的光芒B.否定了封建特权C.肯定人的自主性D.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2.在欧洲近代的“价格革命”中,封建主日益衰落,其主要原因是A.农民的反封建斗争高涨B.固定地租贬值C.贵族生活腐化D.生活日用品价格猛涨3.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和中国明朝时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二者的共同之处是A.体现了尊重自然的求实精神B.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理论c.提倡实验科学D.属于应用科技的范畴4.一位历史学家指出“革命(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

这句话意在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A.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握国家实权B.国王地位依旧,议会发生了质变c.议会地位未变,国王地位发生了质变D.议会和国王的地位都发生了质变5.北美第一届大陆会议做出如下决定: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北美殖民地的高压法令,展开抵制英货的斗争,愿意继续效忠英王。

以上决定A.揭开了北美殖民地人民反英斗争的序幕B.反映了北美人民的共同愿望C.表明大陆会议中温和派占了上风D.直接引发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6.拉美独立运动胜利后,多数拉美国家虽然建立了共和国,但实际上是军事独裁统治,其主要原因是A.西葡殖民势力仍未彻底肃清B.英美对拉美的殖民扩张c.拉美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D.旧的封建经济依然占优势地位7.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减弱的变革”。

最新 2018学年高三历史2018月月考测试试卷及答案【河南省洛阳一高】 精品

最新 2018学年高三历史2018月月考测试试卷及答案【河南省洛阳一高】 精品

河南省洛阳一高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11月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第I卷(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II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右图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简图》,从右图中可以看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严重危害是A.它使中国丧失的领土范围大幅度增加B.它使清朝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剧C.它使外国资本主义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内地D.它使外国资本主义开始与清政府勾结2.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英国出使中国的全权代表文翰声称:英国“绝不左袒(偏袒)中国政府(指清政府)”,表示要恪守“中立”,同时把《南京条约》的文本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英国人上述态度是因为A.太平天国与英国有相近似的宗教信仰B.英国人幻想太平天国会承认和维护英国在华的侵略权益C.英国人惧怕太平天国会进攻沿海地区通商口岸D.英国人要与太平天国维持一种相对平等的外交关系3.右图是《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照片》,以下对这张照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①这张照片拍摄于1899年②参与抢劫的国家有英、俄、日、法、德、美、西、奥③它使中国文化遭受严重损失④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A.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C.瓦解了自然经济,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5、1924年,孙中山指出:“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

最新 河南省洛阳市2018学年上学期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精品

最新 河南省洛阳市2018学年上学期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卷 精品

洛阳市2018——2018学年高中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卷本试卷分为第I卷 (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第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太平天国进入南京后,曾一度取消了原来的商业活动,没收了南京城中各店铺的物资归国库。

不久,准许天京城外设立商铺,后期,天京城内也恢复了市场,准许商人自由贸易。

导致太平天国商业政策变化的社会因素是①商品经济有比较深厚的社会根基②太平天国的阶级属性发生了质变③《资政新篇》的经济方案得到全面实施④消灭商品经济的空想方案行不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③2.1861年,奕曾把清政府面临的形势比做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关系。

他在一份奏折中说“综汁天下大局,是今日之御夷,譬如蜀之待吴。

蜀与吴,仇敌也,而诸葛亮秉政,仍遣使通好,约共伐魏……”。

“魏”在这里指的是A.对中国领土蚕食鲸吞的沙俄 B.急于占领中国市场掠夺财富的英国C.正在迅速崛起企图灭亡中国的日本 D.与清王朝对峙的太平天国政权3.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军事代表团和日本的考察团都曾到达德国,学习德国富国强兵的经验,受到了首相俾斯麦的接见。

了解了中日两国考察的不同侧重点之后,俾斯麦预言:10年后中日若发生战争中国必败。

俾斯麦预言“中国必败”主要是基于清王朝A.政治腐败官员贿赂公行 B. 只学西方技术、拒绝变革制度C.从德国购买的战舰性能落后于日本 D.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于日本4.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洛阳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48分)1.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错在“导致,排除。

C项说法错误,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推动了社会转型,不能说是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排除。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而是强调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春秋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以土地为标准;而战国官吏的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官员报酬的变动()A. 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要B. 反映了官吏待遇下降C. 标志着分封制趋于瓦解D. 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答案】A3. 某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

该体系的形成()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体系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体现,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经济发展,B项正确。

该体系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体现,而不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A。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材料强调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符,排除C。

材料没有涉及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而是强调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市2018——2018学年高三年级统一考试历史试卷(B)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初期“富商大贾或贮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焉。

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偌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作坊已经超过官营手工业B、西汉政府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C、西汉政府非常重视商业发展D、封国势力与商业势力相互勾结2、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为根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儒家传统道德一脉相承B、儒家思想止步于秦汉C、中国传统文化一成不变D、中国文化排斥其他文明3、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矣。

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老子B、荀子C、朱熹D、王阳明4、观察下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丝织业中心多沿丝绸之路分布B、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地区辐射全国C、唐宋时期民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D、元明时期丝织业重心转向东部地区5、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由此可知1838—1852年间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单位:磅A、英国商品输出尚未改变对华贸易逆差局面B、英国商品输出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C、中国经济日益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附庸D、中国征内地税抵制了英国商品的对华倾销6、康有为在《请尊孔圣为国教立教部教会以孔子纪年而废淫祀折》中写道:“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于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

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祟教主,必有在矣。

”康有为此举的主要用意是A、树立孔于权威B、否定君主制度C、促进思想启蒙D、减少变法阻力7、西方共和观念传入中国后,当时的人们认为“共和”必须包括对政府权力的宪政约束。

据《新青年》中“共和”、“民主”两词的使用频率统计,“民主”一词的使用次数在1918年时还远远少于“共和”一词,而从1919年1月开始反超“共和”。

上述变化反映A、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深入人心B、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C、五四运动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D、先进知识分子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失望8、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这段话意在说明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9、下图为1920年与1936年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例。

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日益衰落B、民族资本仍然受外国资本挤压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帝国主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10、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发行的一枚邮票,从中透露出它对中国“抗战建国”的理想是A、中美合作、维护和平B、中国走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发展的道路C、完成中国统一D、中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11、毛泽东在某著作中论述道:“无论如何,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

……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

”该论断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B、旧三民主义正在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展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12、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低谷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13、“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

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

材料反映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14、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15、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16、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又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前者否定了《圣经》的绝对权威B、后者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C、二者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D、二者都破除了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17、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后,启蒙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

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学说体系不同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诉求不同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18、德国历史学家阿道夫·冯·哈纳克在《教义史》一书中对欧洲莱一历史时期这样写道:“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

”该历史时期应该是A、宗教改革时期B、文艺复兴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19、历史学家们认为,欧洲近代早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科学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精神层面现代化的进程。

这四场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彻底摧毁宗教与迷信的精神枷锁B、使人从封建愚昧中日益获得解放C、促进人类民主、科学思想的形成D、推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20、启蒙学者们认为推翻封建统治之后,一切“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可是,事实却完全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下列作品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上述情绪的是A、《人间喜剧》B、《等待戈多》C、《格尔尼卡》D、《自由引导人民》21、成立于1933年5月的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是罗斯福总统规划专门负责解决田纳西河谷一切问题的机构,它是具有私营企业灵活性的独立国营公司,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战胜私人垄断资本家的典型案例。

该机构的建立A、反映了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B、体现了美国计划经济的实施C、标志着美国混合经济的建立D、终结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主义22、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之为“进步运动”的改革“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上述材料表明A、美国政府行政权力的增强干扰司法独立B、社会主义制度深刻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C、资本主义制度调节有利于美国社会发展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的民主化进程23、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

这一发展趋势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的现有格局24、拉德哈克瑞什南在《全球化、欲望和代表的政治》一文中指出:“全球性,不折不扣地是一个名称,指示着这么一种意识形态机制:它试图一劳永逸地将整个世界当作一件价值连城的奖品,一些民族国家(发达民族国家)以全体名义得天独厚地占有这件奖品。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国家是全球化的主导B、全球化推动了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C、全球化是发达国家掠夺世界的新途径D、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的经济多极化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第25、27题各20分,第26题12分,共52分。

25、(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一些皇帝和王公大臣崇佛,佛教势力逐渐膨胀起来。

一些佛寺的高级僧侣不仅插手国家政治事务,还借机扩大经济势力,一种特殊的农业经营方式——佛教庄园经济发展起来。

佛教高级僧侣依靠政治经济特权,“侵夺细民,广占田宅”,并招揽许多失地农民在佛寺土地上耕种,建立起规模很大的庄园。

社会上把这些在佛教庄园里耕种的农户称为“佛图户”。

这些“佛图户”必须把生产的大部分农副产品上交给佛寺的高级僧侣,还要为佛寺劳作服役,从事种树建房等各种杂务。

“佛图户”的生产生活受到佛寺高级僧侣的严格监管,基本上没有自主性。

“佛图户”丧失了原有受政府监管的户籍,世代在佛教庄园里务农,不准随意离开,实际上已沦为佛教庄园的依附农民。

佛教庄园生产的各种农副产品主要供庄园内部享用,很少与外界进行商品交换。

依照惯例,官府对庄园的僧侣(尼)、“佛图户”免征徭役、兵役和赋税。

——选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北朝末年,周武帝统治时期,开展了大规模的灭佛禁佛运动。

周武帝声称要“求兵于僧众之中,取地于庙塔之下”,下令焚毁佛寺四万多所,佛寺土地财产充公;释放佛寺及佛教庄园的僧尼、“佛图户”达三百多万,释放的僧尼、“佛图户”一部分充实军队,一部分恢复其国家户籍,成为向政府交税服役的农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