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物理 2012初中课标解读

合集下载

2012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

2012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

2012义务教育物理新课标(2012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

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

第一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主要特点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2. 贴近学生的生活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改革评价体系一.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1)什么是“学科本位”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标准》是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地介绍物理学。

(2)怎样做到“突破学科本位”●《标准》非常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

它在“课程目标”中有一节专门给出了这方面的详细而具体要求,例如: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标准》的这些要求,在我们进行物理时,要时刻记在心上。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例:用脉搏、步长测时间和距离学读汽车速度表用两个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制作望远镜了解微波炉的基本原理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基本区别用绝缘导线、铁钉、铁片等自制有线电报机……不过分追求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的严密性标准不规定教学和教材的先后顺序,例如能量的概念可以贯穿始终,通过能的转移和转化认识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不是“反射定律”)对螺线管的磁场没有终结性要求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不是“焦耳定律”)“电压”要求不高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标准》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姜有志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

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

初中物理课标就是初中物理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1)课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2)它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估计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1)框架结构《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 1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举例)五大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内容标准(含样例和活动建议)科学内容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质物新材料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猜想与假设及其应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运动和相互作机械运动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进行实验与用力,声和光,电和磁收集证据能量、机械能,能量的转化与转移,量能分析与论证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评估可持续发展交流与合作实施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2《教学大纲》:只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三个部分。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解决了哪些教学实践问题:一、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1、删去了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删去条目“能从生活或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修订后的《标准》对此不再单独列入,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将在其它条目中予以重视。

2.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删去后并不影响初中知识结构的系统和完整,这些内容也都可以删去。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的不同现象”,修订时删去了“颜料混合”的内容;●“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改为“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则没有必要进行简单地重复。

●删去了“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

4. 知识内容尽管不做调整,但通过降低教学要求的层次,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

●关于“机械效率”的要求,原来是“理解”,修订后下调为“知道”;●关于“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修订后只要求“列举”,不再强调“说出特点”。

原有“内容标准” 68条,修订后有“内容要求”63 条。

二、明确了要求,使教学心中有底1. 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 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3、明确提出了学生实验具体项目。

●《标准》对具体实验项目的要求有31条,哪些应该作为学生实验,过去不明确。

●本次修改明确提出了20个实验项目作为学生实验。

(1)基本操作类:7项●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测定性实验:4项●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3)探究性实验:9项●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问题: 为什么不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说明:(1)从实验能力看,“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结构、仪器操作、所测数据都和“20.测量小灯泡功率”实验相同;(2)从知识内容看,“伏安法测电阻”和“17.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相同,都是欧姆定律;为避免重复,没有把“伏安法测电阻”列入必做学生实验项目,但仍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把它作为学生实验来实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解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解读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拓展一步 本章练习 实践与总结
新旧教材的编写体例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 面.增加学习物理的
兴趣.
可以使学生及时进行知识 巩固和反馈,加强学生的 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本章知识进行查却补 漏,还可培养学生的归 纳总结能力.
旧教材 章前图 正文设计 实验探究 探究点拨 交流与讨论 迷你实验室 实践活动 加油站 信息窗 请提问
3.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和测量工具测量一些基本 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注重了安
全教育。“知道简单的数据记 录和处理方法。”强化了对方
过程与法方的要法求。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
课程目标
式;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 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物理学及
其相关技术生产的历史 背景。

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
社会教育资源
物理科技竞赛
学科网站
多媒体教学
发课 建程 议资
源 的 开
广播 电视 影像资料
敬请各位领导、专家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培养学生 会评估的 习惯
重视探究
重视科学探 究的教学
中的交流 合作
以多种方式 向学生提供 广泛的信息
行物理实验
多让生做试 一试、动动 手小实验
帮助学生尽

快步入自主 性学习的轨




加强与日常生 活技术应用及 其它学科的联 系
保护学习兴趣 探究因人而异 的教学方法
把阅读收集 信息观察记 录作为作业 一部分
体现开放性,培 养实践能力
注意理论联系 实际,扩大学 生知识面。

2012年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领悟

2012年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领悟

2012年初中物理新课标新教材领悟上传: 陈庆怡更新时间:2012-11-18 18:12:121、了解到:(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进程:早从2007年4月就正式启动,2011年底颁布,2012年秋季从起始年级实施。

(2)《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目的:一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二是使教学心中有底,三是优化三维目标,四是能正确实施科学探究,五是能正确认识评价能促进学生发展。

(3)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修订是以《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根据,综合考虑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生的认知规律、初中教学实际,调整教材的编章结构,加大文字量,增加可读性,注意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对练习题作全面布局和优化。

(4)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结构的设计仍然以“声、光、热”现象为教材第一部分,激发学习热情,增加“机械运动”作为开头;把力、电顺序对换:力学提前、电学推后;把共17章拓展、细化为22章;增加了四章:“机械运动”、“力”、“内能的利用”、“生活用电”,同时还把“压强和浮力” 拆成两章。

其中删去了1、与物理学关联不强、要求比较宽泛的条目,以减少课程内容。

2、初中学生普遍感到有一定难度的知识,他们进入高中后将会进一步学习这些知识。

3. 小学科学课程中已学习的物理知识,初中又没有进一步提升的内容。

2、认识到:(1)、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

(2)、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3)、知识与技能当今已不是目标的唯一要素。

“过程”目标和“情感”目标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从“过程”、“情感”目标来思考。

通过黄恕伯老师激情高昂的现场演奏,及他展示丰富多彩视频让我领悟到:1.要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需:(1)设计有趣的(意料之外)问题,让学生研究;(2)增添联系自然、联系生活的教学内容;(3)创设生动活泼的研究情境和学习氛围;(4)用“情理之中”的原理解释“意料之外”的现象(5)布置有趣的学习任务。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2012版)

沪科版初中物理目录(2012版)

八年级全册(2012版)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一节走进神奇第二节探索之路第三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第三节快与慢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第三节超声与次声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二节平面镜成像第三节光的折射第四节光的色散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第六节神奇的“眼睛”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一节质量第二节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第三节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第四节密度知识的应用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力第二节怎样描述力第三节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第四节来自地球的力第五节科学探究:摩擦力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二节力的合成第三节力的平衡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力的作用效果第二节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第三节空气的“力量”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第九章浮力第一节认识浮力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物体的浮与沉第十章机械与人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二节滑轮及其应用第三节做功了吗第四节做功的快慢第五节机械效率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十一章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走进微观第二节看不见的运动第三节探索宇宙九年级全册(2013版)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第二节融化于凝固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四节升华与凝华第五节全球变暖与水资源危机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第二节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第三节内燃机第四节热机效率和环境保护第十四章了解电路第一节电是什么第二节让电灯发光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四节科学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第五节测量电压第十五章探究电路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第三节伏安法测电阻第四节电阻的串联和并联第五节家庭用电第十六章电流做功与电功率第一节电流做功第二节电流做功的快慢第三节测量电功率第四节科学探究:电流的热效应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第一节磁是什么第二节电流的磁场第三节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会转动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一节电能的产生第二节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第三节电能的输送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012初中物理课标解读讲解

2012初中物理课标解读讲解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 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 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 的意义。
• 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 的重要性。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 修订
• 原来
• 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 程。
在标准正文 中明确要求
1.2.1 通过实验,了 解物质的一些物理 属性,如弹性、硬 度、磁性、导电性 和导热性等,用语 言、文字或图表描 述物质的这些物理 属性。
1.2.1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 硬度、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用语言、文字 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物质的属性
教育部2003年、2007年调研,课程标准修订组访谈与调研
2、国际比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相应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3、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修订思路
•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已确定的义务教 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
科学内容 (二)
声和光
电和磁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能用实例解释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 性。
(2)能从生活、自 然中的一些简单热 现象推测分子的热 运动。初步认识宏 观热现象和分子热 运动的联系。
后面内容要求提前
2.1.1 知道机械运动, 举例说明机械运动 的相对性。
2.1.2 通过自然界和 生活中的一些简单 热现象,了解分子 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程,并认识这种探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一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一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一章压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科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全章概述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

液体压强是本章的难点。

“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训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

“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

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

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如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还包括压强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

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

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用实验教学验证。

本章教材内容结构如下:。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科学内容◇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发表自己的见解。

◇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热量的概念。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认识内能的利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转化和转移,认识效率。

◇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全章概述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中关于温度只要求学生能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常见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认识物理与社会的关系,从热岛效应让学生了解环境温度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关于物体的内能,因限于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只需通过具体事例说明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对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也只需通过生活事例和简单实验,归纳出热传递和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个途径。

知道热量是内能改变时,通过热传递方式转移的能量,是内能的变化量。

比热容概念是通过科学探究方式建立的,要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历制定探究计划和设计实验的过程,要重视通过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初步具有整体观点。

建立了比热容的概念后,更要重视其与自然、生活和社会的联系。

本章主要通过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原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内燃机的主要结构;大致了解内燃机工作时,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情况;了解内燃机在现代生活,特别是交通方面的应用。

通过具体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利用燃料内能方面,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内能转化和转移到其他方面,因此要建立热机效率的概念,并与机械效率作联系和类比。

“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之一。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廖伯琴、何润伟主编)整体介绍沪科版初中新课标教材《物理》(8年级、9年级)(廖伯琴何润伟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以及《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所编写的。

《物理》(8年级、9年级)无论从表现形式,还是指导思想,教育理念和人文关怀上都体现出了革新的力度和心忧未来的使命感。

该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重视科学探究及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重视学科渗透,科技新成果的纳入。

从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上体现了《标准》改革的理念和创新。

为了配合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等有关文件精神,让广大教师们理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9年级)》教材的改革理念、基本要求、内容结构、编写思路、创新特色等,我们特别从教材的实体出发,从每个章节帮助教师们体会新教材的新特色。

具体章节(8年级:1~9章;9年级:10~20章)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十一章压强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十三章了解电路第四章多彩的光第十四章探究电路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十五章从测算电费说起第六章力与运动第十六章从指南针到磁悬浮列车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十七章电从哪里来第八章机械与人第十八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九章小粒子和大宇宙第十九章材料世界第十章从水之旅谈起第二十章能量和能源教材的栏目是体现教材理念和特色的一个窗口,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栏目可以让广大的教师们更好地了解新的教材,开拓更广的教学思想。

请提问给予学生更广泛的思考空间,以留白的形式告诉学生把他们认为有意义的,和教学活动相关的问题记录下来,让师生共同解决。

作业给学生更充分的练习空间。

作业是复习的手段,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途径之一,用最典型的、有意义的练习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得到充分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二章教材分析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二章教材分析

新课标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教材分析《物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学生的发展,改革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课程总目标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过程中有满足感和兴奋感。

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像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全章概述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在教材中体现《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培养目标以及具体要求等,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一章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材的绪论,其地位特殊,肩负了为教材培养目的定位,构建教材框架和栏目,体现教材特色等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启蒙课,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

向孩子们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五彩缤纷、充满神奇的物理世界,让孩子们了解物理学发展的大致历程,以及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发挥课程的功能,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物理学家的高尚情操以及物理学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重大作用等,以便使孩子们对物理世界有一种新奇感、求知欲,产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本章有三节:走进神奇、探索之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当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展示在孩子们面前的是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图景,这些神奇来自自然,非凡而震撼人心;这些神奇来自生活,平凡而充满智慧!面对这些神奇,古人早已开始探索,但是由于条件所限,古人的思索还停留在对经验的总结上。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科学内容◇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实例。

◇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全章概述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电路、电流、电压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学会连接电路、测量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的方法,了解电荷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了解电流的通路、开路、断路,能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关系等知识。

在科学探究素质培养方面,本章安排了六个实验探究,主要是想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记录实验信息的能力,以及设计实验和在实验现象中发现物理问题的能力,进而让学生体验到“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重点是电路的知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知识。

难点是串、并联电路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由假设猜想到制定设计实验探究的能力。

根据上述思路,本章分为五节。

第一节“电是什么”,主要内容包括电与我们的生活、两种电荷,并通过信息窗、交流与讨论、加油站等栏目介绍了摩擦起电、静电感应、验电器等知识。

第二节“让电灯发光”,主要包括电路的组成、通路、开路和短路、电路图等三小节,主要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构成、电流的形成、电路的通路、开路、断路,常用电路元件及符号和电路图。

第三节“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介绍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第四节“科学探索: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主要介绍电流的概念、用电流表测电流,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第五节“测量电压”,主要内容包括电压的概念、用电压表测电压,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知识等《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doc》。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是一套经过精心设计的物理教材,它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目标。

1、探究式学习: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点,采用“问题—观察—推理—实验—总结”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物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实验设计: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实验设计科学合理,实验内容丰富,实验步骤清晰,实验材料简单易得,实验结果可靠,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知识点讲解: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知识点讲解清晰明了,重点突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4、综合练习: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的综合练习设计科学合理,题型多样,难易适中,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以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点,实验设计科学合理,知识点讲解清晰明了,综合练习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八章机械与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 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6. 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和功率的概念。

能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理解机械效率。

◇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

认识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及它们的转化。

全章概述1.本章基本要求:本章涉及到的物理概念有简单机械中的杠杆与滑轮(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与势能;涉及到的物理规律有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及机械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定律;涉及到的技能有:杠杆与滑轮的合理使用。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能正确、合理使用杠杆、滑轮,以达到改变力的大小与方向的目的;其实质是能从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杠杆,不同种类的滑轮,以及它们的组合方式,以达到省力、或者方便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目的。

这里既涉及到了知识也包含了技能,或者是用这方面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与生产劳动中发生的有关简单机械运动的现象、同时还要能初步了解机械使用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机械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知道机械功和功率概念的由来。

并能从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还要能从实例中把做功的过程与能量转化的过程结合起来思考,尤其是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念的确立,要求能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总之,无论是概念。

还是规律均要与生活、生产劳动实际结合起来去认识、理解、应用、发现、提问、乃至创新。

这些都是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内容。

本章涉及到具体的学习过程主要有:①杠杆、滑轮、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动能、势能等概念的建立过程;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能与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机械能转化的探究和某一种机械的效率是否恒定不变的探究过程;③上述概念、规律的实际应用过程。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解说

沪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解说

物质
能量
科学 探究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科学 内容
内 容 标 准
机械能 内能 电磁能 能量守恒
二、说教材
1.编写体例
特色:探究贯穿始终,关注个性差异
交流与讨论 实验探究 信息窗
加油站
迷你实 验室
正文
阅读材料

章前图
作业

教沪 材科 体版 例物 理
习题
请提问
二、说教材
2. 注重自己设计实验 和评估
八年级 注重某一个或 几个探究步骤
九年级十四— 十吧章电磁能
九年级第十 二章内能
探 究 过 程 深 入 性
探究过程
科学内容 立体整合
初 中 物 理
科学内容
同 类 知 识 延 续 性
三、说建议
1.教学建议
课堂指导以老师为中心 知识载入以教材为中心
学案导学 引领学生 自主学习 研究课标 把握教材 找准起点
科学探究 注重过程 人人参与 重视实验 实验器材 提倡简易
灵魂 以学生为主体
初中高中 加强衔接 持续发展
教 学 建 议
给学生足够 时间和空间 完成实验 引导提出科 学问题,进 行科学猜想 创设情景 引导学生 主动探究
重视探究 的检验与 评价
把握表达与 交流,促进 知识向能力 的迁移 探究要循序 渐进,由简 单到复杂 探究过程中应 注意学科的渗 透和融合
沪科版《义务教育课教科书》
初中物理教材解说
编写特点 内容结构 编写体例
立体整合
说教材
内容标准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说课标
课程标准
说建议
研 说 流 程
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议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四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四章

沪科版初中新课标物理教材分析《第十四章探究电路》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5.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6.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科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

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全章概述根据课程标准,本章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是要让学生认识电阻,学会使用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变阻箱)。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理解欧姆定律并能应用于解决简单电路问题;了解家庭电路的构成;正确使用测电笔;知道安全用电常识。

在科学究素质方面,突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与论证、评估等环节,同时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并向学生介绍用“图线法”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乐于参与科学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让学生增加与他人的协同、合作能力。

本章在内容组织上。

将“过程与方法”作为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

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始终。

学生在本章学习中将会经历多方面的动手实验操作,较全面的感受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若干要素,如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等。

对比在教学时应予足够的注意。

内容编写还注重了“呈现教学内容形式的多样化”。

如对于安全用电常识,列举日常生活的一些示例并结合图示展现教学内容,而对于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内容,则以完成科学探索的全过程的方式来展示教学内容,对于家庭电路的内容则以具体观察家庭电路事例并结合图示、实验探索来展示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课程理念。

根据上述思路,全章共分三节。

第一节“电阻和变阻器”,主要内容包括电阻的概念,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变阻器及其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式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 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 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 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 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01年7月
例:课程标准
教学方式
2.3.3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 光的反射定律
小学科学课程标 准要求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 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 • • •
基本特征:物质形态和体积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不能压缩,能流动 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没有一定的体积,可以压缩,可以 流动
• 适当增加案例
• 调整“实施建议”
关注重点
1、深化课程改革理念,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学发展观和正确价值观
注重巩固和强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继续强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 培养,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及应用性,注重对学生科学发展观 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2、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合理设计课程内容
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力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 “情感· 态度· 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课程内容”中。
猜想与假设
• 修订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 原来 • 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 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 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 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 的意义。
•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 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 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 的重要性。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4)能说出生活环 1.1.2 说出生活环境中 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常见的温度值。了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 解液体温度计的工 工作原理。会测量 作原理,会用常见 温度。尝试对环境 温度计测量温度。 温度问题发表自己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 的见解。 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不仅仅是液 体温度计
• 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 科学探究:7个要素还是7个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三)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学
不同类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比较
自主式
引导式
菜单式
强 弱 弱
学生自主性 教师参与性 教材指导性
弱 强 强
探究式教学的自主度
1级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教师 教师
• 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 要的器材。
• 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 学探究中的意义。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 • • • • 修订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 收集证据。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 求进行操作。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 记录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 究中的意义。 • • • • • • • • 原来 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证据。 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资料。 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书 面说明操作。 会使用简单实验仪器,能正确记录 实验数据。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 究中的意义。
二)讨论
探究能力培养与探究式教学
• --- --- 探究能力培养与探究式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 • --- ---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传 授式教学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但仅仅依靠传授式教学是不够的。 • --- ---探究式学习既是培养探究能力的重要方法, 也是学习物理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
科学探究和物理实验能力要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 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 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 作。 • 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 数据。 • 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 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 义。
2级 教师 教师
3级 教师 教师
4级 教师 学生
5级 教师 学生
制定计划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教师
学生 教师
教师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学生
物 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科学内容 (一)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 与 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能用语言、文字或图表 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 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 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 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 意识。尝试与同学交流对 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 (3)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 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 的基本特征。 1.1.1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 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 和日常生活中的不同状态的 物质及其应用。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6)能用水的三态 1.1.4 用水的三态变 变化解释自然界中 化说明自然界中的 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一些水循环现象。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 水资源状况,有关 心环境和节约用水 的意识。
物质的属性
(1)能描述物质的 一些属性。尝试将 这些属性与日常生 活中物质的用途联 系起来。 1.2.1 通过实验,了 解物质的一些物理 属性,如弹性、硬 度、磁性、导电性 和导热性等,用语 言、文字或图表描 述物质的这些物理 属性。
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 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 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 • • •
交流与合作
• • • • 修订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 案。 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 识。 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 义。 • • • • 原来 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在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 人。 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 究方案。 有团队精神。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 科学素养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 发展 4.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 重科学探究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 学生发展
内容 标准
科学 探究
二、 课程标准修订 (二)内容标准解读
科学 内容
物质
运动 和 相互 作用
能量
1、 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要素与要求的修订
科学探究要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
• 修订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 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 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 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 学探究中的意义。 • 原来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 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 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 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 学探究的意义。
• 属于独立操作水平。学生应能了解液体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和测量范围,会正确操作,能判断那些是错误的操作。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5)通过实验探究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 物态变化过程。尝 实验探究过程,知道 试将生活和自然界 物质的熔点、凝固点 中的一些现象与物 和沸点,了解物态变 质的熔点或沸点联 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 系起来。 热现象。用物态变化 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 对物态变化 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过程的要求 更加明确
分析与论证
• • 修订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 规律的过程。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 较。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 • 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 义。 • 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 可少的。 • • • • 原来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1)知道物质是由 1.3.1 知道常见的物质 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是由分子、原子构成 的。 (2)了解原子的核 式模型。了解人类 1.3.2 知道原子是由原 探索微观世界的历 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程,并认识这种探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索将不断深入。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 界的历程,关注人类 探索微观世界的新进 展。
• 2007年 课程标准修订组开展课程的修订工作
修订依据
1、新课程实施调查研究
教育部2003年、2007年调研,课程标准修订组访谈与调研
2、国际比较研究
世界主要国家相应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
3、国家有关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
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修订思路
•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坚持已确定的义务教 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目标 • 保持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 • 重点修订科学内容,完善、规范对科学内容的要求和表述
3、关注课程标准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注重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对“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和“教科书编写建议”进行了修订。
内容 标准
科学 探究
二、 课程标准修订 (一)课程基本理念
科学 内容
物质
运动 和 相互 作用
能量
课程基本理念
老 新
1.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 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 走向社会 3.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 方式多样化 4.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 发展 5.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