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分享]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分享]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基本资料案主姓名:吴某性别:男年龄:73岁二、个案来源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一)重要引发事件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

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

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1.自我调试: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

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李某,男,60岁,老党员,任行政机关领导多年。

今年退休,现与老伴住一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

退休后他每天就是看看电视,种种花草,时间长了,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很慢。

早上起床后感到没什么大事可做,十分无聊。

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感,常坐在那里叹气,闷闷不乐。

老伴发现他不像以前那么开朗了,问他有什么烦心事他也不说,劝他去公园走走,他也不感兴趣。

他说不知道怎么安排生活,觉得自己是一块朽木了,老了,最近饭量也小了,身体也没以前好了。

一、问题分析1,社会因素老年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重要转折期,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的转变,由此引发老年人的心理发生波动和变化。

(一)从忙碌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的家庭角色老李退休后,离开了原有的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即从职业角色转入闲暇角色,这种角色转换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是一次很大的冲击;其一,工作是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离退休首先意味着老年人经济收入的减少;其二,职业历程是人们获得满足感、充实感和成就感的重要形式,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而老年人正在丧失这一体验;其三,离退休还打破了老年人在工作时养成的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常使老人茫然不知所措。

(二)从主体角色转变为配角老年人退休前,有自己的工作、人际关系和稳定的经济收入,子女在很多方面特别是经济方面依赖于父母,这使老年人在社会上有被认可、被尊重的荣誉感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则有一家之主的权威感。

退休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消失,老年人的社会价值下降,从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转变为社会财富的享受者,同时经济收入的骤减,使老年人从过去被子女依赖转向依赖于子女,在家庭中原有的主体角色和权威感也随之丧失,失落感、自卑感也由此产生。

2家庭因素离退休之后,老年人的生活范围退居到家庭之中,家庭成为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精神寄托,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许多年轻人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

五社联动老人个案案例引言

五社联动老人个案案例引言

五社联动老人个案案例引言
以下是一份五社联动老人个案案例的引言,希望能有所帮助:
丁大爷,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患有高血压和气管炎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但对于如何科学规范服药、如何合理防治高血压病情等却并不知晓,且缺乏自我健康监测意识和能力。

除此之外,丁大爷无儿无女,只有一个已经分家的弟弟,弟弟的住所离他的住所约500米,家中经济尚可,弟弟的儿子(还在上学)与他居住在一起,但因为要上学,只有放假时间才回来居住,因此主要由弟弟及家人每天照顾丁大爷的一日三餐。

丁大爷偶尔会跟邻居聊天,但大部分时间独自在家,常有孤独感。

在“五社联动”模式下,社会工作者通过多方面的服务介入,为丁大爷提供了帮助。

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社会工作者关注社区中的社会化退休群体,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

通过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运用同质性小组的活动来吸引该群体走出家门、调动其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挖掘并鼓励社区领袖的个人发展。

那么,店铺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背景介绍】XX小区是2002年以后的回迁社区,社区内老年人较多,社会化退休人员也较多,目前社区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2300余人,其中社会化退休人员达760余人。

社会化退休人员往往早已脱离原工作单位,社会交往面较窄,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

社区希望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社区环境,通过活动,吸引身体条件允许的社会化退休人员从家里走出来,到社区中参加社区活动,参与志愿服务,这样既有利于消除社会化退休人员的孤独感,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区,同时也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作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案例分析】1.社会化退休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化退休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自我封闭的心态。

社会角色由一个积极地参与者到一个相对被动参与者的转变中,很多人的自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失落感。

大多数社会化退休人员由于子女结婚等原因,与子女分开居住,子女突然的离开,使他们心理产生不适。

在社区中,儿童、青少年群体和成年人群体,由于学习或工作的影响,也使众多的社会化退休人员缺乏必要的家庭陪伴,其精神生活大多局限于小范围中,导致他们产生孤独感。

一些社会化退休人员虽然参与社区活动,但往往面临形式单一,参与面不广泛,方法缺乏科学引导的问题,他们的普遍需求难以得到关注。

2.社会工作者介入理念(1)马斯洛的需要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从低到高五个层级。

生理需要是指能满足个体生存所必须的一切需要;安全需要是指能满足个体免于身体与心理危害恐惧的一切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指当前两种需要得到满足后,人便会产生更高一层的社会需要,比如希望得到爱和爱他人,与他人建立友谊,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所接纳,有归属感;尊重需要是指能满足他人对自己的认可及自己对自己认可的一切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需要,指满足个体把各种潜能都发挥出来的一种需要。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

老年个案工作案例4篇篇一:老年个案工作心理社会模式案例一家老年福利院新入住了一位75岁的王大爷,他自入院以后每天只是独自静坐,不思饮食。

院方为了王大爷的健康,想尽了一切办法为他做出各种各样的美食,甚至很多服务人员也从家里带来许多小吃,想诱发王大爷吃饭的欲望。

但一切的努力都付之东流,眼看着王大爷迅速消瘦,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院方请来了王大爷的儿子进行说服。

王大爷的儿子在听完院方的说明后情绪非常激动,在训斥了老人后竟然强行给王大爷喂饭,被院方阻止。

万般无奈之下,院方请求社会工作者给予帮助。

社会工作者在听取了院方对王大爷的情况介绍后,联系了王大爷的儿子并了解相关的信息。

据介绍,王大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原来是以为非常自信的人,而且性格开朗,通情达理。

但离休后,性格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在两年前老伴去世后,情绪比较低沉,而且还被医院诊断为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经常发病。

由于子女每天忙于工作,特别是白天无人在家照顾王大爷,怕疾病突发时家中无人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所以在考虑再三后,将王大爷送到了福利院。

介绍完后,王大爷的儿子对那一天由于情绪激动而训斥父亲并强行喂饭的行为极为后悔,并表示出要给父亲认错。

工作者在了解王大爷的相关个人信息与家庭信息后,在充分注意社会工作的尊重、接纳等原则的基础上,运用同理心与王大爷进行了第一次面谈,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关系。

在工作者表示出想听听王大爷对自己问题的看法时,老人表示出了离休后原单位对自己的不关心;老伴也走了;家里的子女不征求意见而送自己到福利院,是把自己当累赘,不要自己了;活在世上已经没有意思,还不如自生自灭一死了之等消极悲观的想法。

根据这些信息,工作者经过分析,认为王大爷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退休使老人的职业角色丧失,造成了人际交往的减少和社会地位的下降;老伴的去世,又进一步造成了王大爷家庭角色的部分丧失,给老人带来很大的冲击。

加之由于生理的老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困扰,家中子女未经商量就将老人送到福利院,而王大爷又对福利院有一些不正确的认知等,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老人的活动,造成了王大爷巨大的情绪反应,出现了悲观失望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民政部工作人员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各种社会问题。

作为民政部工作人员,他们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案例,探讨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案例一:老人照顾服务因年老体弱,不少老人在生活中面临许多困难。

一位民政部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位70岁的孤寡老人的求助电话。

老人无法自理和照顾自己,非常需要帮助。

工作人员动员了一支志愿者团队,与老人交谈,并了解了她的需求。

工作人员意识到老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还需要情感上的支持。

他们每天为老人提供定期家访,帮助她购买生活用品,和她聊天,给她提供心理支持。

工作人员还组织了一次社区活动,邀请老人参加,让她感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在帮助老人建立了社会联系后,工作人员还帮助她申请相关的社会福利和医疗补助。

通过他们的努力,老人逐渐恢复了自信,而且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困境青少年关爱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关注困境青少年。

一位民政部工作人员接到了一位年仅16岁的孩子的求助电话。

这个孩子家庭贫困,父母长期失业,他无法继续上学,每天流浪街头。

工作人员立刻与孩子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了解了他的处境。

他们将孩子安置到了一所由政府资助的青少年庇护所,并开始了他的教育和职业培训。

在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工作人员还通过他的个人关系,帮助孩子找到一份暂时的工作,并为他创造更多就业和学习机会。

在一段时间后,孩子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生活目标,并继续接受支持和辅导,最终成功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重塑了他的人生轨迹。

结论以上两个案例仅是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领域的一小部分实践。

他们的工作涉及到庇护所管理、福利分发、社区建设等多个方面。

他们通过与弱势群体的面对面接触,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实际的帮助和支持。

他们的行动不仅有助于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还激励着更多的人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

民政部工作人员在社会工作中的努力和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

社会工作的案例记录与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干预背景:在某个社区中心工作的社工小王,接到一名邻居报警称该社区有一家发生了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

小王赶到现场后发现,这个家庭的妻子小李一直以来都遭受着丈夫大明的虐待,此次事件是由于邻居报警而揭开了这一秘密。

行动:小王首先与小李进行了密切接触,倾听她的遭遇,并记录了她所描述的暴力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随后,小王与小李一同填写了暴力清单,列举了她所经历的各类暴力行为。

他还了解到小李并非孤立无助,还有一对未成年子女也受到了丈夫暴力的伤害。

分析:通过记录和初步了解,小王认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庭暴力案例。

他观察到小李的身上有明显的伤痕,也证实了她所说的暴力行为。

此外,小王还意识到该家庭未成年子女也处在危险之中,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来维护他们的权益。

案例二:青少年社交问题背景:社区中心的社工小张接到一名年轻家长的咨询电话,对方称自己的孩子小明一直在学校中遭受同学排挤和欺凌,严重影响了他的心理健康。

行动:小张在与家长通话后,与小明进行了一次面谈。

在面谈中,小明透露了自己在班级中遭受到的冷落和侮辱。

小张保持耐心,记录下小明的言辞和表达。

分析:根据小明的描述,小张分析认为这是一起青少年社交问题的案例。

排挤和欺凌行为给小明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对他的心理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小张准备与学校老师和小明的同学进行沟通,并制定一系列的干预措施,以帮助小明尽快摆脱困境。

案例三:老年人孤独与抑郁背景:社区老年中心的社工小杨常常接触到一位老奶奶,名叫阿姨。

阿姨丈夫已故,子女繁忙,并很少关心她的生活,导致阿姨经常感到孤独和抑郁。

行动:小杨与阿姨建立了亲密的关系,经常与她聊天,陪伴她度过寂寞的日子。

同时,小杨还与阿姨一同参加社区中心的各种活动,帮助她拓展社交圈。

分析:通过与阿姨的接触,小杨认识到这是一例老年人孤独与抑郁问题的案例。

老人在丧偶后遭受孤独感的折磨,同时缺乏足够的社交支持,导致她进一步陷入抑郁。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老年社会工作是指为了帮助老年人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

下面将通过一个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来介绍相关参考内容。

案例:李奶奶是一位80岁的老人,她的子女都已经搬到了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上无法给予她太多的照顾。

李奶奶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行动不便,也感到孤独无助。

社区工作者决定对她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1. 综合评估:社区工作者首先对李奶奶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她的生活状态、身体状况、社会关系等。

通过评估,可以确定她的主要需求和问题,为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2. 确认需求:在评估的基础上,社区工作者确认了李奶奶的主要需求是生活照料和社交需求。

老年人常常面临着生活照料、情感支持、社交参与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需求对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3. 制定计划:社区工作者与李奶奶及其家人一起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

计划包括每天上门帮助李奶奶做家务、购物等生活照料工作,并且定期组织老年人活动,帮助李奶奶扩大社交圈子。

4. 行动实施:社区工作者开始按照制定的计划行动,每天按时上门给李奶奶提供帮助,做家务、购物等。

此外,社区工作者还联系了附近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李奶奶参加活动,结识其他老年人,增加社交。

5. 监督和跟进:社区工作者定期与李奶奶和家人见面,了解居民对服务的满意度,并根据需要调整服务计划。

同时,社区工作者与其他机构合作,提供必要的康复和医疗服务,确保李奶奶的健康状况得到关注。

6. 资源整合:社区工作者会协调社区内外的资源,包括志愿者、老年服务机构、医疗机构等,为老人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这些资源可以包括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临时庇护等。

7. 长期计划:除了当前的需求,社区工作者还要与老人及其家人讨论长期计划。

这可能涉及到老人的住房问题、养老院选择、护理等重大决策。

社区工作者可以帮助老人和家人了解各种选项,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建议。

通过以上个案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老年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而且还关注老人的心理和社交需求。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分析案例一:家庭暴力案例李是一位32岁的女性,是一个家庭暴力的受害者。

她的丈夫在家中经常对她进行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由于李没有亲近的家人和朋友,她感到无助和孤立。

最近,她开始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对她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社会工作师需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介入。

在分析这一案例之前,社会工作师需要对家庭暴力的定义、情况和长期影响有所了解。

此外,他们还需要研究相关的法律和政策。

首先,社会工作师可以与李进行面谈,了解她的受暴经历、家庭背景和目前的生存状况。

这样可以帮助社会工作师更好地了解李需求和问题。

第二,社会工作师可以开展家庭暴力干预计划。

这包括为李提供身体和心理安全的住所,提供紧急援助和辅导。

社会工作师可以协调其他专业人士,如律师和医生,为李提供全面的支持。

第三,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李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他们可以帮助她寻找亲属、朋友和社区组织的支持,以便在需要时帮助她。

最后,社会工作师还需要对李孩子进行评估和干预。

他们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的住所,帮助他们处理来自家庭暴力的创伤。

通过进行这些干预措施,社会工作师可以为李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然而,他们还需要密切关注李情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干预。

案例二:老年人孤立案例王是一位80岁的老年人,他生活在一个独居的环境中,并且感到非常孤独。

由于身体状况的恶化,他无法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活动。

此外,他的亲人远离他,无法为他提供支持。

社会工作师需要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和介入。

首先,社会工作师可以与王进行面谈,了解他的需求和问题。

他们可以了解他目前的家庭和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以及他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王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他们可以与社区组织和志愿者合作,为王提供日常生活的支持和辅导。

同时,他们还可以帮助王参与社交活动,以减少他的孤独感。

第三,社会工作师可以帮助王获得医疗和护理服务。

他们可以协调护理人员为王提供居家护理服务,或者帮助他获得入住养老院的机会。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

社工站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空巢老人一、背景介绍:服务对象张三阿姨,一位年近80周岁的空巢老人,自上海迁居至本地商品小区已有八年之久,办理了居住证。

尽管居住时间较长,张三阿姨却因商品小区的封闭性和独立性,难以融入当地社区,导致社交圈子狭窄,深感孤独。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和老伴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老年疾病症状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此外,张三阿姨唯一的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无法提供足够的关心和照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二、需求分析预估:(一)问题分析:1.社区融入困难,缺乏社交活动:张三阿姨和她的老伴搬迁到甲地本地小区生活成为甲地镇新居民,由于生活在具有封闭且独立的商品小区,虽然已经居住了八年,但仍然难以融入当地社区,这导致了他们的社交圈非常有限,又没有亲朋好友在身边,他们经常感到孤单。

2.家庭陪伴缺失:由于儿子在上海工作繁忙,且未退休,每年能来看望的次数很有限,无法给予足够的关心和照料。

这使得服务对象张三阿姨和老伴在情感上缺乏支持,感到无助。

3.随年龄增长带来的健康忧虑:随着年龄的增长,张三阿姨和她的伴侣开始感受到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对于自身的健康状况也越发关注。

一些典型的老年疾病症状,如心血管疾病、关节炎等,开始显现,引发了他们的焦虑和担忧。

(二)需求分析:1.社交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参与社区活动,与周围的邻居建立联系和交流;创造机会与同龄人互动,建立朋辈支持体系,协助张三阿姨建立和扩大社交网络,减少孤独感,增强归属感。

2.心理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情感支持和倾听,以减轻的焦虑和孤独感。

同时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提高应对老年生活挑战的信心。

3.健康需求:服务对象张三阿姨需要专业的健康咨询,了解如何预防和管理老年疾病,以及了解和获取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和营养指导。

(三)理论支持:本案例主要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社会支持理论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探讨了个体如何通过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积极的社会关系,获得情绪、信息、物质以及实际援助等多方面的支持,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生活满意度、应对压力和适应生活挑战的能力。

老年案例分析

老年案例分析

一、案例描述:75岁的石奶奶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从心脏科出院回到了家里。

她丈夫去年刚去世,几个子女大学毕业后均在其他城市生活,她独自一人靠一笔很少的低保金和丈夫留下来的一些钱生活。

石奶奶回到家里时,身体非常虚弱,而且很抑郁,对自己的将来的生活起居非常担心,她的身体也由于心脏病而日趋衰弱。

孙阿姨是他的邻居,他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也为石奶奶的情况感到担心。

她决定替石奶奶联系一家当地的服务机构。

当石奶奶接到社会工作者的电话时,她拒绝接受正式的服务,但社工还是决定再次主动联系她。

社工坚持一定要看看石奶奶现在的状况,并看看她有什么需要。

石奶奶不稳定的情况让社工很担心,该社工知道,如果石奶奶万一跌倒,或是营养不足,或是不坚持吃药,都有可能进入老年护理医院。

慢慢地,社工和石奶奶建立了联系,石奶奶开始信任社工,相信社工不是故意要把她弄到老人护理医院去。

在家里闷了一个星期后,石奶奶主动要求社工帮他找一名清洁工替她收拾卫生,再找一名帮手替他到附近超市买东西。

从石奶奶的角度来看,他想在决定接受任何服务之前确定社工尊重她的需要。

二、问题分析针对石奶奶这样的案例,工作者应该利用增权理论、优势视角来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分析石奶奶的情况可以知道,她是一个典型的空巢老人家庭,对于这些老年群体,他们在心理上、生理上、经济上都相对脆弱,生活上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产生严重的问题。

对于这个案例,有以下三个问题:(一)经济供养问题石奶奶刚从心脏科出院,身体非常不好,看病吃药需要大量的钱,加上丈夫去世,她自己没什么收入,只能靠一笔很少的低保金和丈夫留下来的一些钱生活,收入非常少而需要用钱的地方非常多。

子女都在外地,不能在生活上为她减轻负担。

经济困难突出,生活负担沉重。

(二)日常生活疾病医护问题石奶奶在出院之后,身体非常虚弱,非常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但子女都在外地,一旦生病要去医院就会非常困难。

并且石奶奶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不畅,对于突发情况的抵抗力非常弱。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在老龄化社会的趋势下,社会工作在老年群体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下面我将以一个老年社会工作案例为例,进行分析。

在某个城市的养老院,有一位老年人叫王大爷,他已经丧偶多年,儿女忙于工作照顾不到他。

由于他年纪大了,行动不便,加上患有轻微的认知障碍,他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许多困难。

他常常感到寂寞和无助,没有人可以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首先可以通过与王大爷沟通,了解他的需求和问题。

通过对话,社工发现王大爷渴望有人陪伴和交流,同时他对参与一些活动也有兴趣。

于是,社工通过调查了解到附近有一家老年活动中心,可以为他提供一些交流和娱乐的机会。

社工与王大爷一起前往活动中心参加活动,为他提供伴随和支持。

在活动中心,社工还结识了一些在同样困境中的老年人,他们有着类似的困惑和需求。

社工与他们建立了联系,组织了一些小组活动,让他们可以互相交流。

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社交参与程度,也增加了他们对生活的乐趣。

另外,社工还发现王大爷在日常生活中的居住环境脏乱,并且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社工与养老院负责人进行沟通,提出相关建议,帮助改善王大爷的居住环境,确保他的安全和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干预措施,社工成功地帮助王大爷解决了一些生活困难。

他不再感到孤独和无助,拥有了更多的社交机会。

他在活动中心的参与和与其他老年人的交流,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

同时,他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善,更加安全和卫生。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社工通过与老年人的沟通和了解,以及与相关机构的合作,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制定干预策略,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通过社会工作的干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并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标题: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分析及参考内容引言:老龄化是当代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社会参与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服务职能,扮演着帮助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和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以某老年社会工作个案案例为例,分析其中的问题与挑战,并提供参考内容以供实际工作中参考。

案例描述:在某社区的老年活动中心,有一位叫李奶奶的老年人,她已经丧偶多年,子女都在外地工作无法照顾她。

由于年纪上的限制,李奶奶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例如购物、做饭、打扫卫生等。

她长时间处于孤独和缺乏社会支持的状态,生活质量较低。

问题分析:1. 生活照顾问题:李奶奶由于身体状况和年龄原因,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2. 社交孤立问题:由于子女外出工作,李奶奶长期处于孤独状态,缺乏社会支持和社交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交支持和帮助她建立社会联系。

3. 心理支持问题:长期缺乏亲人和社会支持,李奶奶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和孤独感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心理支持和关怀。

参考内容:1. 生活照顾方面的支持:- 派遣社工或志愿者定期为李奶奶购买生活用品,解决她物质生活上的需求。

- 安排志愿者或社区保洁员每周定期到李奶奶家中进行卫生打扫和清洁工作,确保她生活环境的卫生。

- 协助李奶奶申请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提供送餐服务、随访看护等。

2. 社交支持和建立社会联系:- 组织社区活动,吸引老年人参与其中,增加李奶奶的社交机会,并帮助她建立新的社交网络。

- 安排专门的社工或志愿者定期陪伴李奶奶,与她聊天、散步、做手工等,减轻她的心理孤独感。

- 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让李奶奶与其他老年人分享生活经验和感受,共同解决各自的问题。

3. 心理支持和关怀:- 定期开展心理支持讲座或活动,提供老年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李奶奶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孤独感。

健康养老社会工作实践老年人全面关怀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健康养老社会工作实践老年人全面关怀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健康养老社会工作实践老年人全面关怀的社会工作案例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的健康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社会工作实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健康养老社会工作实践案例,来探讨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全面关怀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案例背景:此案例发生在某城市的一家养老院,该养老院拥有一支专业的社会工作团队,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全面关怀服务。

其中一位老人,姓王,年迈体弱,因心脏病需要长期服药,并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

社会工作实践:1. 日常护理和照顾社会工作团队与养老院的护理部门合作,确保老年人的饮食、锻炼和休息等方面得到良好的管理。

他们为老人安排了有规律的生活,制定了个人护理计划,并确保老人按时服用药物。

此外,社会工作人员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老人的健康问题。

2. 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社会工作人员定期与老人进行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并提供心理支持。

针对王先生的情况,社会工作人员了解到他经常感到孤独和无聊,于是组织了一些社交活动,如卡拉OK和老年人舞会等,让老年人有机会结识新朋友,增加社交圈子。

3. 医疗协调和家庭支持王先生由于行动不便,无法独立前往医院进行复诊。

社会工作人员与医生合作,将医生的出诊时间安排在养老院内,方便老年人就医。

此外,社会工作人员还与王先生的子女保持联系,提供家庭支持和协助。

4. 社区资源整合社会工作团队与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将社区内的资源整合起来,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他们组织了养生讲座、健身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快乐感。

案例效果和意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王先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改善。

他在社交活动中结识了新朋友,减少了孤独感;通过定期复诊,他的疾病得到了稳定控制;社会工作人员的协调和支持,让他的家庭也感受到了关怀和温暖。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工作在老年人全面关怀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

高级社会工作师直接服务个案分析单位:姓名:现任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年月日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个案)案例一、背景介绍(一)基本资料服务对象:案主性别:男年龄:56社会工作者:督导:(二)个案来源接案原因:来院后不适应新环境,特别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不适应。

途径:主动求助(三)重要事件丧偶,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需要有人照顾。

有一个儿子,在外地工作,不在身边。

(四)曾作出的调试及成效想邀请同房间老人一起逛院内公园,但是遭到拒绝。

(五)行为表现积极主动想适应院内环境,但找不到方法。

(六)人际关系年轻时,因工作需要到各县区下乡,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七)情绪状况与他人意见不同时,易急躁,发脾气。

(八)精神病记录:无(九)健康状况案主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

(十)经济状况无退休金,经济来源有儿子提供。

(十一)暴力倾向/虐待记录:无(十二)支持网络1.个人系统患有糖尿病,右肩处有一个直径5cm的肿块等生理问题,家庭情感缺失。

2.家庭系统父母已过世,丧偶,一儿子,不在身边;有两个姐姐,两个哥哥。

入院前独居。

3.社会系统年轻时,去各地唱戏,认识的朋友多;喜欢打牌等娱乐活动,与邻里乡亲友好,社会交往广泛。

二、案例分析任务中心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的理论根源是问题解决理论,属于一种用来解决个人和家庭的心理、社会问题的社会工作短期介入模式。

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折中性质的“行为”、“认知”和“自我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

本案例中的案主由于患有糖尿病、右肩有肿块等生理问题,家人在外地无法照顾,于是将案主送到之家,希望案主能够受到专业照顾以及颐养天年。

社工接案后及时从多方面收集案主资料并结合任务中心模式为案主在饮食、环境熟悉、人际等方面提供专业介入与服务。

三、服务计划(一)服务计划实施初期1.服务目标与案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2.服务策略及程序生活上关心案主,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二)服务计划实施中期1.服务目标帮助案主熟悉之家,介绍案主与其他之家的老人认识,结交新朋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

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老年人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群体,他们往往面临着身体健康、心理需求、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问题。

作为社工人员,我们需要关注老年人的个体情况,提供相应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我将分享一个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

李奶奶,78岁,是一位独居老人。

她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平时很少有人来看望她。

李奶奶身体虽然健康,但因为年龄的增长,行动不便,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

她曾经是一名教师,退休后生活比较孤独,情绪也比较低落。

在社工人员的介入下,我们对她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并制定了个性化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首先,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一个社交支持网络。

我们联系了当地的老年活动中心,帮助她加入了一些兴趣小组,让她有机会结识新的朋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增加社交互动,减轻她的孤独感。

同时,我们还联系了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她提供一些家庭帮助,比如购物、清洁等,让她的生活更加便利。

其次,我们帮助李奶奶建立了健康管理计划。

我们邀请了专业的医护人员为她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为她制定了健康管理方案。

我们还为她安排了定期的康复训练课程,帮助她保持身体的灵活性和健康状态。

通过这些措施,李奶奶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最后,我们还帮助李奶奶进行心理支持。

我们安排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与她进行心理沟通,帮助她排解心理压力,调整心态,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还鼓励她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习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帮助她更好地适应老年生活。

通过以上的社会工作服务,李奶奶的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她在社交、健康和心理方面都得到了支持和帮助,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这个案例也充分展示了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提醒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老年人的需求,提供更多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他们过上幸福、健康、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总而言之,老年人社工个案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社会工作在老年人群体中的应用的机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际关系紧张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必要的交往技能和手段;与子女之间关系恶化;不善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等。从而导致孤独、无助、郁闷、焦虑、自卑等不良心态。
3.环境适应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院舍照顾生活适应不良。这主要由于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生活环境的巨变,案主还不能适应院舍照顾生活。
案主自身的优点和资源:编织毛衣,可以让案主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唱歌,能够与表演团体一起表演,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
四、问题分析
对案主目前的自身状况和家庭结构模式,以及院舍照顾的网络进行综合分析以后,将案主目前的问题预估如下:
1.经济状况问题。主要表现为案主无力支付高额的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
五、工作目标与服务计划
(一)结合案主的具体情况,根据目标实现可能性的大小,社工将案主的介入目标划分为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1.远期目标:帮助案主改善子女关系,重建自我、适应环境、融入院舍生活。
2.近期目标:
(1) 做通亲属的工作,改善案主与亲属间的关系。
(2) 为案主提供支持和帮助,争取资源照顾老人住院期间的生活,解决生存问题。
2.院舍照顾层面: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第四步:整合资源,解决案主手术费用问题
社工在老人住院期间,隔天去探望老人,经过多次聊天,在承认老人特殊需求的基础上,不搞批评、不搞攻击、不给老人贴“标签”,一步步合理引导老人,让老人改变对其儿子的态度,能够做到手术期间的互相沟通。同时开始联系案主远在内地的家人,社工扮演资源的整合协调者,发掘案主自身的社会资源,通过与案主的女婿、弟弟电话联系,为老吴争取到了48000块费用;并让案主的弟弟给案主儿子打电话,要求案主儿子帮助案主度过目前的困境。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际关系系统失衡。
第二步:通过入院探访,详细了解案主的现状
社工通过去医院探望案主,通过与案主的谈话,了解案主的病情。案主讲述了现在子女把他丢在医院不管他生死,他内心非常伤心。然后案主开始骂他的儿子,说到激动处还咬牙切齿。案主情绪偏激,对案主的病情有极大的不利影响。社工在其讲述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回应和安慰。社工告诉案主,关于良好积极的心态对病情的帮助,如果整天这样激动,这直接影响到案主现在的手术进程。还告诉案主,现在老人院正在为他调配资源,尽量帮助案主解决手术费用,让他不用担心,好好注意身体。运用直接影响的治疗技巧,社工为其分析由于其遇到一些困难是难免的,并不是本身“能力差”,协助案主对自己的感受、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改变其错误的观念,鼓励案主重新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6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第三步:初步接触案主儿子,分析案主问题
社工通过案主家人的接触,对其复杂的家庭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发现解决手术费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案主对儿子的看法和态度。社工把案主的想法、误解反馈给他的儿子。并且强调了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多少会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之前他们两父子关系恶化得那么严重,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面谈时社工希望案主儿子深明大义、通情达理,并且强调案主其实是嘴硬心软,虽然骂儿子,但其实心里也不好受。案主儿子也表示其实他也想帮助案主,但是又担心今后案主对他的态度。社工分析案主儿子的这种心态,感到可以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因素。
第一步:搜集案主资料,寻求老人院的支持。
在社工决定介入工作前,社工先与案主所在老人院的领导(包括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业务部长、楼层班长)开了一个会议讨论案主的情况,进行交流沟通,详细了解了案主与子女一家的关系,及多年来的一些交往细节,并请老人院的领导协助社工工作,确定老人院和社工的工作分工,达成共识一起帮助案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第八步:发掘案主资源,探索案主的社会参与道路
案主唱歌好,社工就安排案主在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展现歌喉,给院内老人带来欢乐;案主会织毛衣,社工就动员案主给灾区的孩子和福利中心的孩子织毛衣,充分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案主的作用得到发挥的机会,通过这种社会参与,使得案主恢复自信,改变自卑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
11 .协议结案时间,社工跟案主提出了服务停止,让案主表达看法,协助案主进行服务评估。
七、过程评估
社工主要根据心理社会治疗理论模式中的“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案主的问题不是单个人的问题,必须把他放在现实的情境中,即他的家庭、生活环境等互动关系中去考察,运用直接治疗(案主与工作者之间的沟通)及间接治疗(也叫环境工作,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人以及案主关系人与案主之间的沟通)技术,来达到工作目标。工作措施主要从案主的性格、行为两个方面入手,具体介入过程主源解决手术费用问题。
(4) 鼓励案主积极面对疾病,争取早日康复。
(5) 引导案主改变对子女的看法,建立起新的与他们的性格相适应的沟通模式。
(二)根据以上服务目标,本案将具体介入计划细分为如下几步:
1.和案主的亲属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想法。
2.与案主所在的老人院进行沟通、协商,争取工作的配合,给予案主服务与协助。
同时,社工也与案主儿子连续见了三次面,鼓励案主儿子打开心怀,接纳案主,告诉他要真正让父子关系变好,在案主危难的时候帮助案主,案主必定会对其改观。案主的儿子思想也能转变过来,在手术签字后也在医院帮老吴多交了8000块。
第五步:综合案主多方资源,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
与案主的主治医生联系确定手术时间和手术的安排情况,把医院的政策、制度、医疗信息交流给案主,让案主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在为老人提供支持和帮助的问题上,与老人院的领导详细沟通,老人颐养院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表示出人出力出物,全力负责案主手术几天后的生活起居照顾。同时,社工也帮助案主,支援老人,为案主去银行取款、医院交费。
(八)经济状况
案主有退休金,每月领取的金额刚够支付老人颐养院的住院费用。同时有少量银行存款,可以跟原工作单位报销一部分医药费用。但是由于手术费用一下要6万块,案主的个人积蓄和退休金已经无力支付,案主面临严重的手术费用问题。
(九)暴力倾向/虐待记录 无
(十)支援网络(能获得的资源)
3.帮助案主澄清自身的问题及需求,寻找能够利用的社会资源来应对手术费用。
4.引导案主多用宽容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调整案主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的心态战胜疾病。
5、引导案主参加养老机构活动,与朋友和家属保持接触,与他人建立起积极的关系,使案主始终有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6、跟进服务。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7 .通过角色扮演,让案主充分发挥他的优点和资源,引导案主接纳别人,多交朋友,多与院内其它老人接触交谈。
8 .引导案主探索与子女关系不好的根源所在,案主接受社工建议,给儿子写信表达情绪。
9 .案主心情开朗,社工继续鼓励案主保持良好的心态。
10 .社工与案主总结了目标达成情况,询问案主对社工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次面谈以后,案主的几个子女进行了讨论,毕竟血浓于水,如果不给案主动手术,案主的生命就非常危险。虽然大姐不赞成,二姐有点赞成,案主儿子仍有芥蒂,但是态度都有所转变。这时候社工问案主儿子:“如果案主动手术,医院要家属签字才能开刀,他会不会去签字。”案主儿子思考了几分钟,最后答应只要案主给他亲自打电话,他肯定会去。-----这个问题触碰了他们父子关系最根本的底线,就是案主儿子的原则只要案主能联系他,他会把案主当父亲看待。社工对案主儿子的深明大义表示赞赏和敬佩,同时把案主的病情性质详细告诉案主儿子,争取他的配合。
(五)情绪状况
案主情绪表现不稳定,临床表现为对各种事物均作出悲观的解释,将周围的一切都看成是消极的。同时案主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偶尔伴随着低落、无助,无用感较为明显。
(六)精神病记录 无
(七)健康状况
案主属于心绞痛型、心肌梗塞型,常常胸闷,现在被医院确诊为冠心病。
第七步:改善案主与儿子间的关系,推动家庭体系支持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