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3高中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酶和ATP
素养引领 情境命题
提升学科素养 解决实际问题
1.(2020·山东青岛模拟)如图表示一种酶与其对应底物,以下叙述错误 的是( C )
A.高温导致该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B.高温下该酶失活是因其活性位点与底物不吻合 C.降低至最适温度时此酶的活性位点结构能恢复 D.酶的专一性是由酶和底物的空间结构决定的
[基础回顾]
(1)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项目 所需酶
ATP的合成 ATP合成酶 .
能量来源
光能(光合作用)、化学能(细胞 呼吸)
ATP的水解 ATP水解酶 .
储存在 高能磷酸键 中 的能量
能量去路 储存于 高能磷酸键 中
用于 各项生命活动 .
反应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 生物体的需能部位
[解题思路]
[模拟训练1] (2020·皖南八校联考)金属离子X能作为抑制剂与酶甲(化学本 质为蛋白质,可将物质甲分解)结合,从而改变酶甲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 等条件下,将酶甲与金属离子X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 等量物质甲溶液中,检测发现,物质甲的水解速率随物质甲溶液浓度的升高而 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不符的是( D ) A.酶甲与金属离子X结合后,酶甲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B.金属离子X与酶甲结合使酶甲降低反应活化能的能力减弱 C.金属离子X与酶甲结合后不会改变酶甲的专一性 D.高浓度的物质甲能提高酶甲的活性促进物质甲分解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九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萃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A .水浴加热不易破坏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B .是为了保持97~100 ℃的恒温C .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挥发D .有机溶剂遇明火易爆炸解析:选D 。
有机溶剂都是易燃物,直接使用明火易引起燃烧、爆炸。
2.如图表示四倍体兰花叶片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成植株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四倍体兰花叶片――→①愈伤组织――→②胚状体――→③植株A .②和③阶段发生减数分裂B .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裂素C .①阶段不仅有细胞增殖且细胞分化速率很快D .此兰花的花药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解析:选D 。
②③阶段表示愈伤组织及胚状体分裂、分化的过程,无生殖细胞形成,因此只进行有丝分裂;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例会影响其分化方向,植物组织培养的各个阶段均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愈伤组织是未分化的细胞,因此①阶段有细胞分裂但无细胞分化;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四倍体兰花,其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花粉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D 项正确。
3.在菊花的组织培养操作完成了3~4天后,观察同一温室中的外植体,发现有的瓶内外植体正常生长,有的瓶内外植体死亡,你认为外植体死亡的原因不.可能是( ) A .培养条件,比如pH 、温度等不适宜或缺乏光照B .接种时外植体未进行充分消毒C .接种工具灼烧后未待冷却就接种外植体D .将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中解析:选A 。
导致外植体死亡的原因可能是:①外植体未消毒而被杂菌污染;②外植体接种时被接种工具烫伤;③外植体倒插入培养基等。
培养条件(pH 、温度等)不适宜将影响生长,但不会使外植体死亡。
4.提取植物芳香油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然后冷却,将混合物重新分出油层和水层,以此来获得植物芳香油。
在此方法中,运用了哪些操作手段( )①蒸馏 ②压榨 ③萃取 ④干馏 ⑤分液A .①③B .①③④C .①⑤D .①③⑤解析:选C 。
2015版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渝闽专用)专题综合训练6份
2015版高考第二轮总复习生物(渝闽专用)专题综合训练专题综合训练(一) (1)专题综合训练(二) (7)专题综合训练(三) (13)专题综合训练(四) (18)专题综合训练(五) (24)专题综合训练(六) (30)专题综合训练(一)1.(2014·重庆市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内质网在囊泡运输过程中起着交通枢纽作用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D.生物细胞具有的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解析:选D。
微量元素是必需的,少量的,是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的,A错误;高尔基体在囊(小)泡运输过程中起着交通枢纽的作用,B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也与生物催化作用有关,如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着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错误;生物细胞具有的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D正确。
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特殊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对某些物质出入细胞具有运输作用B.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C.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只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具有催化作用D.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够识别神经递质,识别后即被降解,不再识别其他神经递质解析:选A。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需要载体,这些载体蛋白就分布在细胞膜上,A项正确。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项错误。
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也可以在细胞外起作用,C项错误。
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能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发挥识别作用后并不被降解,D项错误。
3.(2014·重庆杨家坪中学月考)下列有关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①硝化细菌、霉菌、颤藻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②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③柳树成熟的筛管细胞中的细胞核和线粒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现象④胆固醇、磷脂、维生素D都属于固醇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D。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解析:选B。
A选项是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B选项为假说内容;C选项中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D选项是对假说的验证。
2.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
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
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A.2/7B.1/4C.1/5 D.2/5解析:选C。
根据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虎皮鹦鹉的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假设为A和a、B和b。
根据F2中绿∶蓝∶黄∶白=9∶3∶3∶1,可知F2中绿、蓝、黄、白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B_、aabb(或分别为A_B_、aaB_、A_bb、aabb);根据题中信息“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可知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分别为aaBB、AAbb),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杂交获得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绿∶蓝∶黄∶白=9∶3∶3∶1,其中绿和白是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10,即1/5。
3.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子女可产生3种表现型B.与亲代AaBb肤色深浅一样的有1/4C.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解析:选D。
【智慧测评】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总复习课件:必修3 第2章 第2讲 通过激素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但是各种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的数量和广泛性却有很 大差异,机体内大多数激素均有其固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
(如下图所示)。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1. (2012·天津高考 )动物被运 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第二讲
通过激素调节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课前自主学习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生物(人教版)
逐渐增加
B .用含碘丰富的饲料持续喂养蝌蚪,可使蝌蚪早于 20 d发育成小型成蛙 C .若蝌蚪切除了垂体后不能发育成蛙,说明促甲状 腺激素的功能是促进发育
D .切除成蛙的垂体,甲状腺可能出现萎缩,①②③
的含量都会减少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表示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 素释放激素,②表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甲
生物(人教版)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互动探究
实验技能提升
课后巩固提升
(5)激素调节中,对某一生理活动的调节是多种激素相互协 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 ①血糖调 拮抗作用: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节中的激 协同作用: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 素关系 ②体温调节中的激素关系:协同作用——肾上腺素与甲状 腺激素 ③生长发育中的激素关系:协同作用——生长激素与甲状 腺激素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四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
其中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是9∶3∶3∶1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C.F1产生数目和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同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解析:选B。
A选项是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实验现象;B选项为假说内容;C选项中雌雄配子的数目不相等;D选项是对假说的验证。
2.虎皮鹦鹉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
若将野生的绿色和白色鹦鹉杂交,F1全部都是绿色的;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所得F2的羽色有绿、蓝、黄、白四种不同表现型,比例为9∶3∶3∶1。
若将亲本换成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则F2不同于亲本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占()A.2/7B.1/4C.1/5 D.2/5解析:选C。
根据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可知虎皮鹦鹉的羽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假设为A和a、B和b。
根据F2中绿∶蓝∶黄∶白=9∶3∶3∶1,可知F2中绿、蓝、黄、白的基因型分别为A_B_、A_bb、aaB_、aabb(或分别为A_B_、aaB_、A_bb、aabb);根据题中信息“野生种都是稳定遗传的”,可知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或分别为aaBB、AAbb),野生的蓝色和黄色品种杂交获得的F1的基因型为AaBb,则F2中绿∶蓝∶黄∶白=9∶3∶3∶1,其中绿和白是不同于亲本的类型,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2/10,即1/5。
3.人体肤色的深浅受A、a和B、b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A、B可以使黑色素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基因a和b与色素的形成无关。
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人结婚,下列关于其子女肤色深浅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子女可产生3种表现型B.与亲代AaBb肤色深浅一样的有1/4C.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D.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3/8解析:选D。
2015届《步步高》高考生物二轮仿真模拟练(三)
仿真模拟练(三)(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的大写字母代表物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骨骼肌细胞中B.X→Y的反应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C.物质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物质Y、M、N中的O均来自X答案 B解析人体糖原的水解主要发生在肝脏细胞中;图中物质X、Y、M、N分别为葡萄糖、丙酮酸、乳酸、水,葡萄糖到丙酮酸这一步骤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水中的O不是来自葡萄糖,而是来自参与反应的O2。
2.将电位计的一个电极置于完整神经纤维无损伤部位的表面,另一电极置于同一条神经纤维的损伤部位,测得的电位差称为损伤电位。
如果用能引起兴奋的刺激作用于上述完整的神经纤维,则损伤电位的绝对值发生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定损伤电位时神经纤维损伤部位为正电位,刺激发生后损伤电位的绝对值首先变大B.测定损伤电位时神经纤维损伤部位为负电位;刺激发生后损伤电位的绝对值首先变大C.测定损伤电位时神经纤维损伤部位为负电位;刺激发生后损伤电位的绝对值首先变小D.测定损伤电位时神经纤维损伤部位为正电位;刺激发生后损伤电位的绝对值首先变小答案 C解析在静息状态时,神经纤维无损伤部位的表面电位为正电位,根据题意,能测到损伤电位,说明神经纤维无损伤部位的表面与神经纤维损伤部位间存在电位差,因此,神经纤维损伤部位的电位为负电位;刺激发生后,神经纤维无损伤部位膜外钠离子内流,引起膜外正电位逐渐减小以至为负,导致损伤电位的绝对值首先变小。
3.研究发现,将同种果蝇分别在淀粉培养基和麦芽糖培养基上培养多代,果蝇仍倾向于与在同类培养基上生活的个体交配。
对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两类培养基为果蝇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B.这种交配偏好可视为一种选择作用C.长期选择性交配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产生差异D.出现了选择性交配说明果蝇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 D解析出现选择性交配不能说明出现了生殖隔离,D错误。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六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从图中分析,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只有花鲢B.从图中分析,白鲢与水蚤的关系是竞争C.大量捕捞花鲢后,短期内白鲢种群总数量将增多D.大量捕捞白鲢后,短期内水蚤种群总数量将下降解析:选B。
题图中有2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花鲢、乌鱼;白鲢与水蚤有共同的食物来源,故两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减少,则会大量捕食白鲢,白鲢数量会下降;大量捕捞白鲢后,水蚤种群总数量将增多。
2.如图,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三大生物成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B.丙通过②获得的能量要多于通过③获得的能量C.图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方向D.乙、丙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和竞争解析:选C。
甲、乙、丙分别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甲、乙不是第一营级和第二营养级的关系,因此二者之间能量传递效率并不能用10%~20%表示;②是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③是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二者的大小无法确定;箭头可以表示甲生产者的物质被乙消费者利用,同时能量传递到消费者中,甲、乙含有的物质被分解者丙分解的同时,能量被丙利用;丙不属于食物链成分,乙、丙之间不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两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及相关生理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能量从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递减的原因之一是BB.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C×100%C.图示过程若需要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需分解者D.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解析:选B。
能量逐级递减的原因有呼吸作用散失、未被利用或被分解者利用部分能量,B为呼吸作用散失能量;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A,因此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A×100%;碳循环在图示过程中包括光合作用固定CO2、呼吸作用释放CO2、分解者分解有机物为CO2,因此完成碳元素的循环还需要分解者;由题图可知,图中方框处表示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试判断下列实验分别是属于什么对照类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1号试管加1 mL 蒸馏水;2号试管加1 mL 盐酸;3号试管加1 mL NaOH 溶液。
答案:属于空白对照。
对照组为1号试管,实验组为2号和3号试管。
(2)“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答案:属于自身对照。
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为实验组。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以下两组实验:①S 型细菌DNA +R 型细菌――→混合培养S 型菌落+R 型菌落②S 型细菌DNA +DNA 酶+R 型细菌――→混合培养R 型菌落答案:属于条件对照 ①为实验组,②为对照组。
(4)植物向重力性生长的向性实验中将玉米种子放置在不同的方向。
答案:属于相互对照。
没有单独的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5)在“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中,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乙组饲喂甲状腺激素抑制剂,丙组不饲喂药剂。
答案:属于条件对照同时具备空白对照。
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条件对照,丙组为空白对照。
2.(2013·高考大纲全国卷)用某种降血糖物质X 做以下实验(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 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要验证X 的降血糖作用,进行如下实验: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适量的________,对照组注射等量的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________,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 有降血糖作用。
(2)若要验证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进行如下实验: 用__________________小鼠作为实验组,用患糖尿病小鼠作为对照组1,用________小鼠作为对照组2;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1、2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一定时间后若实验组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________的血糖浓度高于正常范围,则表明一定量的X 能使患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浓度下降到正常范围。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课时提升演练:专题八第2讲
1.下列有关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胚胎分割时分割的份数越多,移植的成功率越高B.在培养胚胎干细胞时,培养皿底部的一层饲养层细胞有促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作用C.进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需配制不同成分的营养液,以培养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D.通过胚胎干细胞核移植,可以培育出与细胞核供体完全相同的复制品解析:选C。
胚胎分割时需保证每一部分都有内细胞团,因此分割的份数与移植的成功率不成正比。
饲养层细胞可促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但不促进分化。
细胞质内也含有少量的遗传物质,故培育出的生物个体与细胞核供体不完全相同。
2.下列有关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发生以及受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集到的精子和卵细胞相遇即可发生受精作用B.排卵就是排出成熟卵细胞的过程C.卵细胞形成时的分裂过程均在卵巢内完成D.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解析:选D。
精子必须获能后才能与已发育成熟的卵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有的可能是初级卵母细胞,但它们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受精作用完成的标志是在卵细胞膜和透明带之间观察到两个极体。
3.(2013·高考天津卷)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成熟卵子的过程,只有在促性腺激素和精子的诱导下才能完成。
下面为某哺乳动物卵子及早期胚胎的形成过程示意图(N 表示染色体组)。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次级卵母细胞形成的过程需要激素调节B.细胞Ⅲ只有在精子的作用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C.Ⅱ、Ⅲ和Ⅳ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相同D.培育转基因动物应选择细胞Ⅳ作为受体细胞解析:选C。
由题意以及过程示意图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即次级卵母细胞形成过程中需要促性腺激素的调节;细胞Ⅲ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只有在精子的刺激下才能形成成熟卵子,故A、B两项正确。
Ⅱ、Ⅲ细胞在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而Ⅳ细胞在分裂后期即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两倍,C项错误。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五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2014·江苏南通期末)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正常情况下,①~③的稳态维持只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C.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渗透压①处的下降、③处的上升解析:选C。
图中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淋巴液,③表示组织液,内环境的成分包含血浆而不是血液;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血浆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会增加,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导致①血浆的渗透压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即③组织液的渗透压也下降。
2.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2012江苏,3D)B.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C.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2010安徽,5D)D.过敏反应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过程(2014江苏,21CD)解析:选C。
腹泻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A项错误。
人体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当乳酸进入血液时,血浆中的NaHCO3会与乳酸反应,从而保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B项错误。
人体内的巨噬细胞除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外,还能参与特异性免疫,D项错误。
3.(2014·四川成都段考)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③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为外负内正④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⑤甲亢病人体内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低于正常值⑥细胞免疫的存在使得正常机体体内无细胞癌变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解析:选A。
2015届高考生物小题专练3含答案
江西省瑞昌二中2015届高三生物小题专练3编制:李军1.能够催化油脂酶水解的酶是A .油脂水解酶B .蛋白质水解酶C .淀粉水解酶D .DNA 水解酶 2.胰岛素是由“胰岛素原”在高尔基体内转变而成。
“胰岛素原”有86个氨基酸,1条肽链;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2条肽链。
由此推知高尔基体A .能独立合成蛋白质B .加快了氨基酸的脱水缩合C .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D .参与了肽链的剪切加工 3.关于人体细胞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普遍衰老不会导致个体衰老B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C .诱导癌细胞的正常分化是癌症治疗的一种策略D .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减少,导致其无限增殖 4.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B .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C .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 .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5.右图表示某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该生态系统经过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B .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是蝇蛆和蚯蚓,促进了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 .合理使用农家肥可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 .该生态系统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并未提高 6.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所示。
经35℃水浴保温一段时间后,1、2中加入适量双缩脲试剂,3、4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 .实验①、实验②都能B .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C .实验①D .实验② 7.下列有关动物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被膜不断向内折叠 B .核仁可能与组成核糖体的必需物质的合成有关C .核被膜在细胞周期中发生周期性变化,其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D .核孔复合体具有选择透性,能将蛋白质运出细胞核和RNA 运进细胞核 8.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呼吸一定需要酶的催化 B .需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 C .有H 2O 生成一定不是厌氧呼吸 D .产生CO 2一定不是厌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9.以下不能..合成ATP 的细胞或结构是 A .乳酸菌 B .兔成熟的红细胞 C .HIV 病毒 D .线粒体 10.如果细胞核内存在DNA 解开双螺旋的现象,则此时细胞可能处于A .G 1期和G 2期B .S 期C .G 1期、S 期和G 2期D .分裂期11.在强光、高温和高氧分压的条件下,高粱由于含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其利用CO 2的能力远远高于水稻。
【优化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第1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Word版含解析
1.(2014·陕西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异常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异常都可能出现染色体数目变异C.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有两次,但有丝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只有一次D.DNA复制和染色体复制分别使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加倍解析:选D。
只有减数第一次分裂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或分离,故A正确。
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都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故B 正确。
减数分裂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有丝分裂细胞只分裂一次,故C正确。
DNA复制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复制染色体的数目不加倍,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才加倍,故D错误。
2.(原创题)在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和DNA都有复制和加倍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染色体复制后其数量是之前的二倍B.细胞中b、d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C.细胞中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D.细胞中c过程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析:选A。
染色体复制前含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含有两个DNA分子,着丝点数目并不增加,复制前后都是一条染色体,因此,通过复制染色体的数量并不增加,而DNA 分子的数量加倍;DNA的复制与加倍是同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加倍。
3.(2014·四川乐山第二次调研)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睾丸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2中F组细胞变成E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图3的丙~丁段B.图1中C组细胞和图2的F细胞不是都对应于图3的乙~丙段C.图1中B组细胞和图2的E细胞变成F细胞都对应于图3中的甲~乙段D.图1中的所有细胞都是精原细胞,图3的乙~丙段的细胞不都是初级精母细胞解析:选A。
江西2015届生物高考二轮复习专题二 第2讲含答案
第2讲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
2。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3.细胞呼吸(Ⅱ).[构建网络]考点一细胞呼吸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2.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分析项目温度氧气浓度水分影响原理影响酶活性决定呼吸类型和强度自由水含量较高时呼吸旺盛坐标曲线[1.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2013·新课标Ⅱ,3D)(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2010·课标全国,2B)(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2C)(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2014·新课标Ⅱ,6C)( ×)5.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2010·课标全国,2A)( ×)6.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2012·上海,25A)( ×)7.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2012·福建,1B)(√) 8.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2009·浙江,4A)( ×)题组一从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方式进行考查1.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多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时,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要少。
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1
2015年新课标II高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6分)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 100氮气17 10空气 3 28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 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 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错误;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考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氧气浓度.难度适中.2.(6分)(2015春•河北月考)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分子的复制.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端粒酶能结合到端粒子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子DNA 的一条链,可见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细胞分裂一次,由于DNA复制时的方向必须从5'方向到3'方向,DNA 每次复制端粒就缩短一点,所以端粒其长度反映细胞复制史及复制潜能,被称作细胞寿命的“有丝分裂钟”.解答:解:A、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B、根据试题分析可知:端粒酶中的蛋白质可能为逆转录酶,B错误;C、端粒是线状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是真核染色体两臂末端由特定的DNA重复序列构成的结构,使正常染色体端部间不发生融合,保证每条染色体的完整性,C正确;D、当细胞分裂一次,每条染色体的端粒就会逐次变短一些,构成端粒的一部分基因约50~200个核苷酸会因多次细胞分裂而不能达到完全复制(丢失),以至细胞终止其功能不再分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端粒的相关知识,这属于课本的小字部分,可见不一定重点篇幅出现的才是考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审题能力,识记能力,难度适中.3.(6分)(2015春•河北月考)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作用B.m 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考点:胞吞、胞吐的过程和意义.分析:胞吞是细胞把大分子颗粒依附细胞膜的表面,然后内陷形成由膜包裹的泡;胞吐则是细胞内由高尔基体形成的分泌泡,然后和细胞膜内表面结合,通过膜的运动,把包裹的物质释放到细胞外面,胞吞和胞吐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无关,与细胞膜的结构的流动性有关.解答:解: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是胞吐作用,A错误;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不是胞吐作用,B正确;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是胞吐作用,C错误;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是胞吐作用,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胞吐作用的实例,意在考查考生对于胞吐作用的识记和理解,平时注重总结归纳相关实例是解题的关键.4.(6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持续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 解:A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 正确;B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有能量输入和散失,B 错误;C 、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正确;D 、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D 正确.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6分)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B .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 .R ous 肉瘤病毒不是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 . 人感染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有关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解答: 解:A 、抗体存在于细胞外液,只能消灭细胞外的抗原,A 错误;B 、抗体抵抗病毒属于特异性免疫,溶菌酶杀灭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 错误;C 、Rous 肉瘤病毒是病毒致瘤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有关,C 错误;D 、人感染HIV 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 细胞数量有关,D 正确.故选:D点评: 本题结合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特异性免疫过程.6.(6分)下列关于人类猫叫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特定的染色体片段缺失造成的B.该病是由于特定染色体的数目增加造成的C.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组数目成倍增加选成的D.该病是由于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当染色体的数目发生改变时(缺少,增多)或者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时,遗传信息就随之改变,带来的就是生物体的后代性状的改变,这就是染色体变异.它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根据产生变异的原因,它可以分为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两大类.其中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解答:解:人类猫叫综合征是人类的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题~第32题为必做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40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129分)29.(12分)某基因的反义基因可抑制该基因的表达.为研究番茄的X基因和Y基因对其果实成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以番茄的非转基因植株(A组,即对照组)、反义X基因的转基因植株(B组)和反义Y基因的转基因植株(C组)为材料进行试验,在番茄植株长出果实后的不同天数(d),分别检测各组果实的乙烯释放量(果实中乙烯含量越高,乙烯的释放量就越大),结果如下表:组别乙烯释放量(μL•kg﹣1•h﹣1)20d 35d 40d 45dA 0 27 17 15B 0 9 5 2C 0 0 0 0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B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X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在C组果实中没有检测到Y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推测,A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和Y基因,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其原因是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B组.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C组没有一直乙烯释放量,B组乙烯释放量很低,A组乙烯释放量是正常的,可见A组乙烯的合成和X基因和Y基因都有关,B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和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有关,C组果实中与乙烯含量和X基因、Y基因和反义Y基因有关.解答:解:(1)B组、C组乙烯释放量均低于A组,可见A组乙烯的合成和X基因和Y基因都有关,而B组中与乙烯含量有关的基因有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三组果实中,成熟最早的是A组,因为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中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如果在35天时采摘A组与B组果实,在常温下储存时间较长的应是B组,原因是B组乙烯释放量低,成熟晚,耐储存.故答案为:(1)X基因和Y基因X基因、Y基因和反义X基因(2)A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该组果实的乙烯含量高于其他组 B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与性状、激素含量之间的实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表格数据,获取实验结论的能力,难度适中.30.(9分)甲状腺激素是人体中的重要激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通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所处环境温度比母体内低,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升高.在这个过程中,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是分级的,其中由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除了作用于靶细胞外,激素作用方式的特点还有高效.(答出一点即可)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Ⅲ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2、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解答:解:(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垂体分泌的.(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提高细胞代谢的速率,使机体产热增多;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的功能.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激素的作用特点具有特异性、高效性.故答案为:(1)下丘脑垂体(2)细胞代谢发育的功能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3)高效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2.2头.Km﹣2;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2头.Km﹣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树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1)原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数量也会增加.(2)特点:①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②种群增长率变化,种群数量由0→K时,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由K→K时,增长率不断降低;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为0.解答:解:(1)已知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550÷250=2.2头.Km﹣2;已知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当种群数量为,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即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1000÷250=2头.Km ﹣2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故答案为:(1)2.2头.Km﹣2 2头.Km﹣2(2)由于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的增加(3)大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密度的估算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和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9.(15分)回答与胡萝卜素有关的问题:(1)胡梦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β﹣胡萝卜素(填“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与水混溶,而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和水混溶.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分析:胡萝卜素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常采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流程为:红萝卜﹣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常用来总量因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疾病.解答:解:(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β﹣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维生素A,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夜盲症,胡萝卜素是非挥发性物质.(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3)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应该能够充分溶解胡萝卜素,并且不与水混溶,故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乙酸乙酯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故答案为:(1)β﹣胡萝卜素维生素A 夜盲症非挥发性(2)需要(3)乙酸乙酯萃取胡萝卜素的有机溶剂不与水混溶,而乙醇虽为有机溶剂但和水混溶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胡萝卜素的特点;提取步骤等.【生物--选修3生物技术实践】40.已知生物体内用一种蛋白质(P),该蛋白质是一种转运蛋白.由305个氨基酸组成.如果将P分子中158位的丝氨酸变成亮氨酸,240位的谷氨酰胺变成苯丙氨酸.改变后的蛋白质(P1)不但保留P的功能,而且具有了酶的催化活性.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修饰p基因或合成P1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和RNA的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蛋白质工程也被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其基本途径是从预期蛋白质功能出发,通过设计蛋白质的结构和推测氨基酸的序列,进而确定相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考点:蛋白质工程;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分析:1、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的结构规律及其与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要.2、中心法则:①表示DNA的自我复制,②表示转录,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的自我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解答:解:(1)从上述资料可知,若要改变蛋白质的功能,可以考虑对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改造.(2)以P基因序列为基础,获得P1基因的途径有二:①修饰P基因,②合成P1基因,所获得的基因表达时是遵循中心法则的,中心法则的全部内容包括DNA和RNA 复制;以及遗传信息在不同分子之间的流动,即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蛋白质工程的过程为:预期蛋白质功能→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氨基酸序列→找到对应的脱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据此获得基因,再经表达、纯化获得蛋白质,之后还需要对蛋白质的生物功能进行鉴定.故答案为:(1)氨基酸序列(2)P P1(3)DNA和RNA DNA→RNA、RNA→DNA、RNA→蛋白质(3)设计蛋白质的结构推测氨基酸的序列功能点评:本题考查了蛋白质工程的流程、中心法则的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蛋白质工程是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基因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
2015高考二模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理综生物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山东省淄博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试题扫描版
生物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A 2.D 3.C 4.B 5.D 6.B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甲10
(2)O2大于
(3)减小减小
(4)光照强度(1分)、温度(1分)温度(1分)、O2浓度(1分)呼吸速率(2分)
26.(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10分)
(1)种群生物群落(群落)
(2)浮游植物蚕沙、沼气渣
(3)4 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4)资源(食物)和空间信息传递(交流)
(5)多级利用(2分)
27.(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0.8~1.2 肝糖原(元)
(2)葡萄糖胰高血糖素摄取和利用
(3)抗原(病毒)注射胰岛素(2分)
(4)高(2分)能量供应不足(2分)
28.(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4分)
(1)皱粒豌豆代谢
(2)替换(2分)l1(2分)终止密码子
(3)8(2分)1/8(2分)2/3
(4)不含赤霉素(赤霉素含量低)甲的平均株高大于乙的平均株高
35.(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植物油降油圈(透明圈)
(2)凝胶色谱法直接(血球计数板)计数
(3)化学结合法(2分)重复利用(2分)
(4)PCR(2分)TaqDNA聚合酶(2分)
36.(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12分)
(1)限制酶动物病毒
(2)动物细胞培养细胞增殖(细胞分裂)
(3)聚乙二醇(PEG)(2分)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单一抗体(2分)(4)克隆化培养(2分)(抗原-)抗体检测(2分)。
2015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第2讲课时演练知能提升 含解析
1.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黄瓜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C.利用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的优良性状D.菊花的花瓣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解析:选D。
黄瓜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所以A错误。
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发育成个体,没有体现出全能性,所以B错误。
水稻的花粉是配子,发育成一个个体,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所以C错误;菊花的花瓣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既有细胞分化,又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所以D 正确。
2.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细胞中的DNA数B.细胞中的线粒体数C.细胞中的中心体数D.细胞的形态结构解析:选C。
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且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同时,消耗能量增多,因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会增加,DNA数(包括核DNA和细胞质的DNA)也会增加,但每个细胞中的中心体数量一般不变。
3.取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3B.细胞a~g中生理功能最为近似的应该是细胞b和细胞eC.组成基因1~6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均不同D.a~g各个细胞中染色体上所含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解析:选B。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都会发生ATP的水解,即控制A 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都需要表达,由此推测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2,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细胞b和细胞e内基因的表达情况相同,所以二者的生理功能最为近似,B项正确;组成基因1~6的脱氧核苷酸种类可能相同,即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只是表达的情况不同而已,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A.黄瓜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B.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红细胞C.利用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纯合的优良性状D.菊花的花瓣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解析:选D。
黄瓜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所以A错误。
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化,但没有发育成个体,没有体现出全能性,所以B错误。
水稻的花粉是配子,发育成一个个体,不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所以C错误;菊花的花瓣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既有细胞分化,又能体现体细胞的全能性,所以D 正确。
2.正常细胞转变为癌细胞的过程中,一般不.会发生改变的是()A.细胞中的DNA数B.细胞中的线粒体数C.细胞中的中心体数D.细胞的形态结构解析:选C。
细胞癌变是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并且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同时,消耗能量增多,因此,细胞中的线粒体数会增加,DNA数(包括核DNA和细胞质的DNA)也会增加,但每个细胞中的中心体数量一般不变。
3.取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类型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右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3B.细胞a~g中生理功能最为近似的应该是细胞b和细胞eC.组成基因1~6的脱氧核苷酸种类、数量和排列方式均不同D.a~g各个细胞中染色体上所含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完全不同解析:选B。
一般情况下,活细胞中都会发生ATP的水解,即控制A 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都需要表达,由此推测基因1~6中控制ATP水解酶合成的基因最可能是基因2,A项错误;分析题图可知,细胞b和细胞e内基因的表达情况相同,所以二者的生理功能最为近似,B项正确;组成基因1~6的脱氧核苷酸种类可能相同,即都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C项错误;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只是表达的情况不同而已,D项错误。
4.在美国纽约伦斯勒的神经干细胞研究所工作的Sally Temple等研究人员发现“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组织也存在神经干细胞”,并将该成果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期刊上。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过程中只有部分基因得到表达B.图中b过程中核酸的种类和含量都不会发生变化C.富含脂肪的细胞用苏丹Ⅲ染色后,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物质D.两种骨细胞代谢相对比较缓慢的可能原因与自由水所占比例较低有关解析:选B。
图示表示细胞分化,原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A正确。
细胞分化时,不同的基因转录生成不同的mRNA,所以核酸的种类和含量会有变化,所以B错误。
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颗粒,所以C正确。
新陈代谢强弱与自由水的含量有关,所以D 正确。
5.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
细胞坏死是因病理因素而产生的被动死亡。
近期研究表明,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名为RIP3的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B.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若抑制RIP3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以上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解析:选A。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也源于受精卵的有丝分裂,故也应存在控制RIP3合成的基因,A错误。
由于“RIP3蛋白激酶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因而通过调控RIP3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B正确;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也可以采取抑制RIP3活性的方法,C正确;通过上述分析细胞的坏死可与RIP3蛋白激酶基因的表达有关,D正确。
6.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普遍衰老会导致个体衰老B.效应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C.细胞凋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D.衰老细胞内染色质固缩影响基因表达解析:选C。
个体的衰老过程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A项正确;靶细胞是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并诱导其发生凋亡,B项正确;细胞坏死是由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项错误;衰老细胞的染色质固缩使基因表达受到影响。
7.下列关于癌细胞的结构或物质与功能相适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B.癌细胞细胞膜两侧镶嵌的糖蛋白数量比正常的体细胞少C.体细胞癌变后会丧失原来的生理状态,但其细胞核依然具有全能性D.癌细胞的分裂、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核糖体参与合成蛋白质解析:选B。
细胞癌变是细胞畸形分化的结果,A项正确;糖蛋白只位于细胞膜的外侧,B项错误;细胞癌变后原有的生理功能会丧失,但其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C项正确;癌细胞增殖时,需要合成大量蛋白质,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项正确。
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B.细胞癌变前后形态和结构有明显变化C.脊椎动物细胞凋亡仅发生在胚胎发育时期D.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解析:选B。
细胞全能性指的是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DNA在体外扩增的过程是DNA复制,A项错误。
细胞凋亡发生在整个生命历程中,C项错误。
细胞衰老过程中,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D项错误。
9.下图表示蝌蚪变态发育为成蛙的过程中尾的相对长度与蛋白酶的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尾的相对长度与尾部细胞中蛋白酶的浓度呈正相关B.尾的相对长度越短,单位时间内蛋白质水解所需的水分越少C.在蝌蚪变态发育为成蛙的过程中,涉及的生命活动有细胞分裂、分化、衰老等D.尾的消失过程与细胞坏死有关解析:选C。
由图可知,当尾的相对长度(百分比)减小时,蛋白酶的浓度单位变大,说明两者呈负相关,A错误;尾的相对长度越短,蛋白酶的浓度越高,说明蛋白质水解速率越快,单位时间水解蛋白质所需的水分越多,B错误;尾的消失过程与细胞凋亡有关,D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等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的S型和R型细菌之间的差异,是细胞分化的结果B.细胞衰老时,细胞内结合水含量大量减少,而且基因表达的部分产物活性相对较弱C.细胞凋亡由基因控制,细胞内遗传信息将发生改变D.细胞癌变可能是细胞内核DNA分子中增加外源DNA序列所致解析:选D。
S型和R型细菌之间的差异是两者DNA分子间存在差异所致,A项错误;细胞衰老时,主要是细胞内自由水含量减少,B项错误;细胞凋亡时,遗传物质并没有改变,C项错误;病毒致癌因子导致的细胞癌变,癌变的细胞内核DNA分子中可能会增加病毒癌基因或与癌症有关的核苷酸序列,D项正确。
11.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内酶活性增高是导致细胞趋向衰老的主要原因B.细胞凋亡与极端的物理、化学等因素关系十分密切C.细胞凋亡和坏死时释放的细胞内容物都会伤害周围细胞D.各种致癌因子可改变正常细胞的遗传物质进而诱发癌变解析:选D。
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多种酶的活性降低,A错误;极端的物理、化学等因素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原因,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B错误;细胞凋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对整个生物体是有利的,因此不会伤害周围的细胞,C错误;细胞癌变是各种致癌因子引起基因突变导致的,D正确。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淋巴T细胞分化过程中,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将会表达B.衰老的胰岛B细胞,其细胞核会变大,细胞内自由水含量会减少C.大气颗粒物与联苯胺、亚硝胺、黄曲霉毒素等均属于化学致癌因子D.人体内只要有细胞发生癌变,人体相关部位就会发生癌变解析:选B。
控制抗体合成的基因只能在浆细胞内表达,A错误;细胞核变大、自由水含量减少是细胞衰老的特征,B正确;大气颗粒物不一定属于化学致癌因子,C错误;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监控和清除功能,正常人机体内产生的癌细胞会被免疫细胞发现并清除,D 错误。
13.如图为小鼠细胞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图中甲、乙为两个阶段的细胞,a、b表示发育变化的模式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过程、细胞癌变和细胞衰老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填标号)。
①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②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③遗传物质发生改变④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2)若题图代表一只出生后即被切除胸腺的小鼠的生长发育阶段示意图,则图中不该出现的细胞是________。
(3)研究成果表明,在化疗的同时让实验鼠服用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可抑制实验鼠体内的乳腺癌细胞扩散。
由此可以判断,二甲双胍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使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4)下列是同一大熊猫体内的不同种类的细胞,除哪种细胞外,正常情况下都有相同的基因组成()A.肌肉细胞B.口腔上皮细胞C.胰岛细胞D.癌细胞解析:(1)b过程属于细胞的分化过程。
(2)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3)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会导致癌细胞易扩散。
(4)在一个生物体内,正常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各细胞的遗传物质组成是相同的,故A、B、C细胞中的基因组成相同;癌细胞是机体正常细胞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的不受机体控制、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其本质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1)①(2)T细胞(3)不能(4)D14.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
它们具有多种功能。
请回答:(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甲图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甲(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HSP90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
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乙图)。
图乙①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过程,清除癌变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
解析:(1)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