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化常识试题汇编(附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教师版)-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完整版)(教师版)-2019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A l l t h in gs高考真题古代文化常识汇编(2019全国卷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

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

答案:A解析:“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错,在诸子百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

(2019全国卷Ⅱ《史记·商君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答案:B解析:“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错,是商汤与周武的并称,故选B。

(2019全国卷Ⅲ(《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答案:C解析: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

二是指山西省。

(2018全国卷Ⅰ《晋书·鲁芝传》)11.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含答案及解析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真题大汇编2021年高考真题◆(2021全国新高考Ⅰ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

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

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

答案:D解析:D/说“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

“庶务”为“各种政务”,与“庶政”同义。

◆(2021全国新高考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口,古城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是古代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为兵家所重。

B.遗民,指改朝换代后仍然忠于前朝的人,也泛指沦陷区的人民,文中指后者。

C.部曲,原指古代豪门大族和将领招募的私人军队,文中是指部队的编制单位。

D.传檄,指檄文,是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传檄即传布檄文。

原文: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秋八月,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

答案:C解析:C/部曲qū:①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②军队。

③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有人身依附性质。

④部属、部下。

文中是指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

《古汉》:①古代军队编制单位;②军队。

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

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

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

答案:C解析:C/闰月特指汉历(农历)每逢闰年增加的一个月。

为了协调汉历年与回归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后的那个月。

公转一圈为一回归年而制定。

阴历则以月亮阴晴圆缺变化而制定。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单项选择题85题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题库(单选题 85道)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答案抢分点二文化常识题——重积累,会推断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8页突破点一联想推断法解古代文化常识题[典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不正确的一项”,明确选择方向与选择数量;(2)“豪右”“顿首”“茂才”“京师”的表述哪一个不正确。

第2步:广联想,巧推断。

第3步,再审查,定答案。

回到文本语境,结合前后文再次审读查看,确定答案。

文化常识的复习范围及途径1.分类总共主要有四大类:天文地理、纪年纪时、姓名字号、礼仪制度。

2.途径(1)课内①人教版必修5“梳理探究”中的《古代文化常识》。

②教材内容及注释。

(详见本书P118~P123)这是最主要的途径。

(2)课外平时做课外文言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

(详见本书P124~P128)掌握文化常识“两清”1.清楚常见的常识。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

对于这些常见的常识都要有所了解,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试题来分辨。

2.清楚易混易错点。

文化常识中有一些易混知识点,如“谥号”“庙号”和“年号”的区别等,对于这些知识点一定要分清。

突破点二分类识记法突破古代文化常识题(一)按照出处联系课文语境识记参考答案突破点一[典例]思维流程:第2步:首都臣下回答君主问话时的一种礼节下对上及平辈间答案:D突破点二(一)[例1]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

1-1C不是“佛教”,应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年各地高考真题文化生活汇编

2019人教版高中政治年各地高考真题文化生活汇编

2019年各地高考真题文化生活汇编选择题(2019全国卷一) 1.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19全国卷一)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丹顶鹤象征着圣洁、高贵,无数文人雅士以鹤自喻,折射出人们对它的喜爱。

现在,“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成为社会共识,人们从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高度来欣赏鹤、喜爱鹤、保护鹤。

鹤的寓意的变化表明①人们的审美观念深受价值观念的影响②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④每个时代人们的审美观念会趋于一致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9全国卷二)3.2019年3月23日,在两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下,中国和意大利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

返还的796件(套)文物,有马家窑文化红陶罐、汉代茧形壶、唐代武士立俑、宋代黑釉瓷……是承载民族记忆的宝贵遗产。

流失文物返还中国的启示是①保护文化遗产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就要尊重各民族文化③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④保持文化多样性是促进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重要途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9全国卷二)4.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规划指出,要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建设乡风文明的意义在于①维护传统农耕文化的稳定性②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相互转化③培育崇信尚俭、向上向善的乡村文化④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完整版)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2019届高考文化常识练习及答案

2019 届高考古代文化知识练习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受禅,也叫禅让制,,即集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辞职的意思,即央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1.C(继承地位的不用然是最年长的儿子)2.以下对文中相关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三省六部”制出现今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

文中“授骁骑校”、“历迁协领”、“擢乌里雅苏台将军”的“授”“迁”“擢”,分别为“授予官职”、“调动官职”和“提升官职”的意思。

B.原文“同治九年”“光绪改元”中的“同治”“光绪”是庙号。

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C.原文“如关内生灵何”中的“关”,在古代指函谷关,这里泛指边关。

D.文中“谥忠介”的“谥”是谥号。

古代贵爵将相、高级官吏、出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呼叫谥号,一般依照他们的平惹祸迹与道德修养进行议论。

如称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2.B(3 分)(剖析: B.“同治”“光绪”是庙号错,是年号.)3.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今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取”,“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取官职。

3.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4.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碰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正年号。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20题附详细解析古代文化常识精练(1)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答案:D解析:花甲,即60,花甲重逢就是120;增加三七岁月,就是再加三七二十一,就是141;古稀,即70,古稀双庆就是140;更多一度春秋,加起来就是141。

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答案:D解析:“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是唐代温庭筠的《苏武庙》说的苏武的事,而颂王昭君的对联是“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3、对联集句对大多非原创,是从已有诗文句子中选句配对,推陈出新。

与“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对仗工整的是:()A、天涯涕泪一身遥。

(唐·杜甫)B、与尔同消万古愁。

(唐·李白)C、八骏日行三万里。

(唐·李商隐)D、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答案:B解析:题干“劝君更尽一杯酒”是唐代王维的《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诗句,“劝君”与“与尔”有第二人称相对,“更尽”与“同消”有动词相对,“一杯酒”与“万古愁”数量词相对,所以选B项。

A项“天涯涕泪一身遥”是唐代杜甫《野望》中的诗句;B、“与尔同消万古愁”是唐代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C、“八骏日行三万里”是唐代李商隐《瑶池》的诗句;D、“替人垂泪到天明”是唐代杜牧《赠别》的诗句。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100题及答案解析(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

(精校)2019各地高考模拟文化常识精选题(二)

(精校)2019各地高考模拟文化常识精选题(二)

(精校版)2019各地高考模拟文化常识精选50题(二)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童,即长成大孩子。

中国古代贵族在子女成童时会为其举行成童礼,也就是现在的成人礼。

B.擢,本指由选拔而提升职务,与“陟”意思一致。

文中“擢进士甲科”则是指考中了进士甲科。

C.廷试,是指科举制度中由皇帝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也称“殿试”,又称“御试”。

D.金紫,也说“金印紫绶”,文中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当时的官服及佩饰,象征高官显爵。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荫补,我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特殊待遇。

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

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

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

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 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 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 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贬”“黜”等。

B.“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C.“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

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

D.“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储藏的粮食”“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的最后一级考试即会试通过者的称号,它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含答案解析)

一、高考试练之判断正误1.(2019全国Ⅲ卷)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

()2.(2018全国Ⅲ卷)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3.(2017全国Ⅰ卷)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4.(2017全国Ⅱ卷)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5.(2017全国Ⅲ卷)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6.(2016全国Ⅰ卷)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7.(2016全国Ⅰ卷)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8.(2016全国Ⅱ卷)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9.(2016全国Ⅲ卷)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10.(2016全国Ⅲ卷)教坊司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11.(2016全国Ⅲ卷)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12.(2015全国Ⅰ卷)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13.(2014大纲卷)“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二、模拟演练1.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乞归,请求辞职回乡,请求交给。

表示此类意义的词还有“乞归养”“乞骸骨”“致仕”“致政”“休政”等。

B.领,有兼任之意。

古代表示兼职、代理官职的词语有“权”“兼”“摄”“判”“署”等。

C.视事,即考察政事,明代通常会派遣廷臣管理地方事务和对原有机构进行视察、改革以整饬吏治、革除积弊。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99题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百雉指的是城墙,在此指城墙的高度。

雉指的是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B.”缮甲兵”,缮有修补,保养,抄写之意。

在此文是保养盔甲兵器的意思。

C.诗:文学体栽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但在此是《诗经》的简称。

D.《左传》为编年体史书,此文属于一篇完整而优美的记事散文。

1.B(缮在此处意为修补,修缮铠甲兵器,准备作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学校有“庠”“序”之称。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

B.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是通过最初一级朝廷考试者,意为可进授爵位之人。

C.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可译为“您”。

陛下的“陛”原指帝王宫殿的台阶。

D.降级授予官职,贬谪官员,不限降低几级,称责授。

其它降级授官的词语还有左迁、迁谪等。

2.B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3.A(字是成年时才取的,名不是)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一九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九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九年高考试题及答案解析[正文]
(注:由于题干和答案解析的内容较多,为了保证排版整洁美观并方便阅读,本文将按照以下格式进行呈现:)
1. [题目一]
选项: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E. 选项E
答案与解析:此处列出正确答案并对各个选项进行解析。

2. [题目二]
选项: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E. 选项E
答案与解析:此处列出正确答案并对各个选项进行解析。

3. [题目三]
选项: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E. 选项E
答案与解析:此处列出正确答案并对各个选项进行解析。

4. [题目四]
选项: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E. 选项E
答案与解析:此处列出正确答案并对各个选项进行解析。

......
通过以上形式的排版,我们将会按照题目的顺序列出每个题目的选项以及答案的解析部分。

这样可以确保整篇文章的内容清晰明了,方便读者理解。

每个题目的解析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延展,以确保答案解析的详尽程度。

请注意,为了保证文章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每个题目的解析部分需要经过仔细核对,确保所给的答案与解析无误。

这样的格式将为读者提供一种整洁美观的文章阅读体验,同时使得文章内容易于理解和吸收。

结合具体的高考试题和答案解析内容,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行撰写和排版,以便满足标题要求并确保文章的质量。

文化常识(选择题 含答案)

文化常识(选择题  含答案)

2019届古代文化常识强化一、天文历法专项训练1.我国古代人们把一夜分为五更,按更击鼓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从晚上7时开始起更,又把每更分为五点。

每更就是个时展,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即120分钟,所以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

由此可见“四更造饭,五更开船”相当于现在的“后半夜1时至3时做饭,3时至5时开船”。

那古时候”五更三点”“三更四点”相当于现在的时间是:()A.早晨6时12分、凌晨2时36分B.早晨5时又12分钟、1时又36分钟C.早晨6时12分、1时又36分钟D.早晨5时又12分钟、凌晨2时36分2.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映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其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A.春分、夏至、秋分、冬至B.立春、立夏、立秋、立冬C.小暑、大暑、小寒、大寒D.白露、寒露、小雪、大雪3.干支纪法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纪年方法。

所谓“干支”就是天干、地支的总称,它是一种周期性的循环顺序,如何将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计算方法:(公元年份一3) ÷60,得余数R;再求R÷10的余数是X,R÷12的余数是Y。

并根据下表,就可以很简单7(X),(R)17÷12=1……5(Y)。

因此,公元2000年是干支纪年的庚辰年(农历)。

现在,计算公元2015年的干支纪年,应该是哪一年:()A.甲午年B.丙申年C.乙未年D.丁酉年4.中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下列以“年号干支兼用法”为纪年方法的是:()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②“庆历四年春”③“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④“天启壬戌秋日”⑤“淳熙丙申至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5.生肖文化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时间文化,是用十二生肖(又叫十二属相)与十二地支相配的一种计时系统。

文化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文化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单选题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声明:部分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含答案)

2019年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专题100道1.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秀才,在文中指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东汉时改称“茂才”。

与明清时期的“秀才”意思不同。

B.江左,古指江西。

古人习惯以西为左,以东为右。

六朝时江左为政治、经济中心。

C.策试,一般以政事、经义策问应考者,以其对政事的见识观其文辞之高低,以便量才录用。

D.赠,皇帝为去世官员加封爵位名号。

有时也把爵位名号赐予官员已故的祖先或妻室。

2.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领,指兼任,多指兼任相对高的官职,如《三国志》“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

顷之,又领益州牧”。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D.万岁,千秋万世永远存在,表示祝颂、欢呼;也可以表示封建时代臣民对帝王的称呼。

3.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庐墓,古人在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

这就是“庐墓”,也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B.台阁,汉代指尚书台,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中的“台阁”就是泛指大的官府。

C.东都,是历代王朝在原京师以东的都城。

隋唐时指洛阳。

当时京都在长安,洛阳在长安以东,因而称“东都”。

D.赠,是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谥,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谥”只能在死后获得,“赠”可在生前获得。

4.下列对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序,即书序,是作者本人自撰或他人撰写的用以评论、介绍作品内容或作者意趣的文体,如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B.荫补,指在古代时候,子孙因先辈有功,可以享受恩典而取得入仕的权利,当官员有缺额时,可以被选任授职。

C.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合称,与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的六艺所指相同。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精编)

2019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精编)

2019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一、姓名称谓◆■※★●1.基本称谓【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陈太丘与友期行”。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

【称绰号】又叫外号或诨名,绰号一般根据某人的外貌、性格、行为等特征而另起的“名字”。

绰号有褒有贬,如李白外号“诗仙”,项羽绰号“西楚霸王”等。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

【称小名】称呼对方小时候的名号,以示亲密或侮辱。

如称呼曹操为“阿瞒”。

【称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

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称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尊号一般认为产生于唐代。

实际早在秦统一中国之初,李斯等人就曾为当时的秦王政上尊号曰“秦皇”。

【称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答案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基础知识专题答案

(大纲版)详解1.【答案】B【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须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A项悚sǒnɡ C项牾 wǔ D项辗zhǎn 注意错误均排除。

2.【答案】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需根据语境和词义来分析。

A项不孚众望:指不能使大家信服,意思说反了,应为“不负众望”。

望文生义。

B项呼之欲出:指画得十分逼真,一叫就会出来似的。

也泛指文学作品对人的描写十分生动。

形容对象错了。

C项渐入佳境:指状况渐好或兴趣逐渐浓厚。

主体应是人,但句子语境为家具。

形容对象错了。

D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

也形容清凉舒适。

符合语境。

3.【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

A项“不但……还……”联结的内容无关联性且这组关联词一般表递进关系,而本例中还后面的内容与“他在英语国家工作”无直接关系。

B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应为“酝酿、出台、执行”。

不合逻辑。

D项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与就业压力无关联。

4.【答案】C【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的能力,解答时需要通读全部语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

首先明确整段话叙述的中心是茶发展历史及词义的演变。

先总说茶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⑤,再介绍“茶”字发展演变的历史④,①③为“茶”字形体演变⑥②“茶”义项与生活的关系密贴。

根据每句话的逻辑关系及关联性词语处理好句子顺序。

一开始选⑥,给人以突兀的感觉,从生活贴入,水到渠成的讲“茶”字的发展演变,非常自然、合理。

故排除⑥为第一句,B、D项排除了,⑤②之间关系不如⑥②之间关系紧密。

所以答案为C新课标试题解析13.【解题思路】A项,芝兰玉树:比喻有出息的子弟。

形容对象错了。

B项,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

指虚心接受意见。

C项,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褒贬不当。

D项,从一而终:丈夫死了不再嫁人,这时旧时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最新文化常识试题汇编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科举制度中,在礼部主持的殿试中获得“进士第一”者,经皇帝钦点即成为万众瞩目的状元。

B.“当路”既可以指执掌政权,也可以指掌权之人,本文是后者的意思。

C.诏,是天子给臣属下达命令的一种文体,有手诏、遗诏等。

D.古人迷信,认为一些自然变化和人世吉凶祸福有关,把星象的异常变化叫“星变”。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刺史,原是奉皇命检核地方官的职务,后成为掌一州军政大权的要职。

B.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是编纂历史书籍的重要根据。

C.嫡嗣,此处指皇位承继人,即太子。

嫡,宗法制度下妻或妾生的长子。

D.赠,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和荣誉称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指《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的占卜之书,约成书于尧舜时期。

春秋时期,有人依附于它的卦爻形式,借以发挥哲学思想。

B.兵部尚书,别称为大司马,是统管全国军事的行政长官,明代为正二品。

兵部主要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务。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指皇帝外出时,由太子等重要人物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

D.驿,指古代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如“驿站”“驿馆”等;也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

文中指由朝廷专门指派的车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司,古代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仪同三司”非官职,仅指与三公同等待遇。

B.出,古时指官员离开京城外调,也指“出仕”,即出来做官。

文中是前一种意思。

C.别都就是“陪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中国最早的陪都出现在炎黄时期。

D.薨,古代指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高等级的妃嫔或者封王贵族的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垂髫,相当于七岁的年龄阶段,女孩称为髫年,男孩称为韶年。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还要比垂髫之年小上几岁,“总角、孩提”是幼年的泛称,而“垂髫、始龀”是童年的泛称。

B、诸生,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C、博学鸿儒,又称博学鸿词。

清承唐宋旧制,于正常科举考试之外,增设制科取士。

康熙十八年、乾隆元年曾两度举行。

光绪三十四年,虽有重开之议,旋因德宗死,遂告终止。

D、乙亥,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

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以后。

乙亥年的下一年为丙午年。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举人意即应举之人,唐时为由州县举荐赴省城应试人员的通称,明清时则为乡试考中的人的专称。

作为一种身份资格,举人可授予知县官职。

B.庐墓即在墓旁临时搭建的简陋小屋守墓服丧。

古代一些人特别重视孝道,父母去世后,要守墓居丧,时间长短不一。

C.知府,古代地方官名。

宋代派京官统治一府称“知某府事”,简称知府。

知府相当于战国时的郡守和以后的太守,明清两代为府级最高行政长官的正式名称。

D.学正是中国古代文职官员名,宋、元、明、清国子监所属学官,协助博士教学,并负训导之责。

学正也是地方学校学官名。

7.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县城举行的考试,因考期在八月,故又称为秋试、秋闱。

B. 侍班,指古代臣下轮流在宫内或行在所随侍君主,记事、记注起居或处理其他事宜,即“入直”。

C. 三木,桎、梏、拲合称“三木”,可以枷在犯人颈、手、足三处的刑具,因为是木制的,所以称为三木。

D. 对簿,指受审问。

簿,狱辞的文书,相当于现在的诉状。

在古代审讯时,依据状文核对事实,故称对簿。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古代典籍。

传说古代早期的典籍有“三坟五典”,简称“坟典”,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

B.“主簿”,中国古代官职名称,属于文官,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文中“主簿”与《孔雀东南飞》中“主簿通语言”中的“主簿”职能不同。

C.“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

D. “奉朝请”,古代春季朝见天子为“朝”,秋季朝见天子为“请”。

奉朝请者,即有参加朝会的资格,是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吏部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刑部掌管国家法律、刑狱事务。

张商英“为吏部、刑部侍郎”,就是做了吏部、刑部的副长官。

B.仆射,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职权有变化。

文中“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是任张商英为宰相。

C.彗星,俗称扫帚星,“彗”字即扫帚之意。

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祸福联系起来,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彗星出现被看作吉祥的征兆。

D.潜邸,指皇帝即位前所居的府第;也特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

和“东宫”的含义不等同。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服除”亦称“除丧”。

古代丧礼仪式之一。

即除去丧礼之服。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服丧期的长短。

“期”为一周年,“大功”为九个月,“小功”为三个月。

C.“赠幽州都督”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后妃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忧,是指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B.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畿,文中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

C.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古代以右为卑,豪族常常谦称为“豪右”。

D.御医,古代医生的称谓,是古代时专门为皇帝及其宫廷亲属等治病的宫廷医师。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山阴,会稽郡二十六县之一。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中“山东”都指崤山以东。

B. 尚书,战国始置,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仆射为正副长官,均统归于门下省。

C. 勒石燕然,典故,出自《后汉书》。

东汉将军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后人用此词表示建立或成就功勋。

D. 文帝,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一种称号以寓褒贬善恶。

古代学者、士大夫死后由亲友或门生给予的谥号称为“私谥”。

链接高考2018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祚”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

2018年全国卷Ⅱ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

B. 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

C. 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

D.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

旧时均可指国都。

2018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幕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2017年全国卷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 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

C. 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

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

2017年全国卷Ⅱ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

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

2017年全国卷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

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

C.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影响也很大。

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

2016年全国卷12.下列对文中词画线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016年全国卷2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