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史及鉴赏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历史演变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史前时期、先秦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四个阶段叙述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史。
史前时期的诗词形式尚未成型,但是人类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开始吟咏和赞美自然,如《诗经》中有《关雎》、《蒹葭》等篇章,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感悟和感恩。
此外,在盛行图腾崇拜和祖先信仰的时代,人们也会用诗歌形式来歌颂神灵和英雄,如《山海经》中的《大荒赋》、《大宛列传》等篇章,使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定的审美意义。
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的诗人和诗篇。
《诗经》为后世诗歌奠定了基础,其中包含了爱情、友情、忧愁等多彩的主题,语言形式简练,意蕴深沉。
《楚辞》则更加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寄托,诗篇中有着富有感染力的音乐性和想象力,同时也表达了对天命和政治的探究和思考。
《论语》中的语录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但其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也为后世诗人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诗歌风华绝代,涌现出了柳永、李清照、李白、杜甫等一大批杰出的诗人。
唐代的诗歌多以婉约、流丽、奇巧著称,其中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篇章成为了不朽的经典。
宋代的诗歌风格则偏向于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故,陆游、苏轼等人的诗篇表达了对人性、爱情、政治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洞察。
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发展的收敛期,这个时期的诗词更加注重形式的严谨和表达的精细,但作品的情感和意义却有所减弱。
郑板桥、严复等为代表的元代新乐府运动试图回归诗歌的本质,强调真实、自然的情感表达,但始终无法达到唐宋时期的辉煌。
明清时期的诗歌基本上分为官诗和江湖诗两种,前者追求格式上的规范和明君的赞颂,后者则依托江湖、道场和私塾等中小组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社会现实和政治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宋代词发展史
一、第一代词人群(1017—1067)这一代词人以柳永、张先、范仲淹、晏殊、欧阳修为代表,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是动摇了五代以来由红粉佳人一统词坛天下的局面,开始出现了男子汉、大丈夫,男性形象进入作品当中,也为后来的豪放词打下了基础。
四、第四代词人群(1163—1207)这是宋词的第二辉煌期,代表人物有辛弃疾、陆游、张孝祥与姜夔。此时已经是南宋时期,词上依旧传承豪放婉约,其中以辛弃疾为首的一派秉承苏轼的豪放一脉,而婉约代表姜夔则师从周邦彦,但二者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周词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语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五、第五代词人群(1208—1265)这一阶段的词人是以戴复古、刘克庄、吴文英为代表的“江湖词人群”,此时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心态,即灰心与绝望。这种情绪来源于对国家和个人前途的无能为力,他们把这种情绪付诸于笔触,尽情宣泄,但从此宋词已经渐露衰微的苗头。
二、第二代词人群(1068—1125)这一阶段是宋词的第一辉煌期,显示出百花齐放的情境,铸、周邦彦,还有王安石、王观、李之仪与晁补之等。这一时期的风格一是注重抒情言志的自由,二是注重词律与音律的精严。
三、第三代词人群(1110—1162)这一时期较为特殊,因为它处于一个巨变的时代,也就是北宋灭亡时期,尤其是靖康之变后,当时的词人分成了三个创作流派,一为愤世与救世的志士词人群,二为遁世与玩世的隐士词人群,三是颂世与喻世的宫廷词人群。代表人物有叶梦得、朱敦儒、李清照、周紫芝等,其中以李清照成就最高。
六、第六代词人群(1252—1310)第六代的词人群是以周密、刘辰翁、蒋捷为代表的“遗民词人群”。此时已是南宋灭亡时期,词的创作上没有太大的开拓与创新,只有融合与深化。这一时期,既是多种词风的融合期,也是词史高峰的结束期,也就是说,自南宋灭亡、宋朝结束后,词的辉煌就已完全过去,但它也为后来出现的新文学体裁——元曲,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财富。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
概述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宋词发展演进的历程及评析:(1)北宋词发展的三个阶段①第一个阶段晏殊、张先、晏几道、欧阳修等承袭“花间”余绪,为由唐入宋的过渡;张先、晏几道二人,在承袭“余绪”的同时,已出现“革新”的苗头。
张先创制了若干慢词为词体的变革作了准备。
晏几道在思想内容上为宋词的革新开了先例,至张先、晏几道,真正完成了由唐入宋的过渡。
②第二个阶段柳永、苏轼在形式与内容上所进行的新的开拓以及秦观、赵令畤、贺铸等人的艺术创造,促进宋词出现多种风格竞相发展的繁荣局面。
其中柳永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将词大众化,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
③第三个阶段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
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
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词调的整理与规范化,为词的创作提供了典型。
(2)南宋词的发展历程南渡后,一方面,江左偏安,出现了经济、文化的“繁荣”局面,社会上唱词之风仍然盛行,为歌词创作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社会历史的大变革,由北宋而南宋,政治上的动荡必然波及词坛与歌坛,对词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一定的影响。
①词坛转型期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都经历了靖康之变,他们迅速适应环境,调节自我心态,代表人物有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等。
李清照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巨大变化使词的内容、情调,乃至色彩、音响,都随之发生了变化,由明丽清新变为低徊惆怅、深哀入骨,但词的“本色”未变,她的创作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其词体被尊为“易安体”。
②高峰期第二个时期是高峰期,以辛弃疾为代表,他与陈亮、刘过等词人联手,“以文为词”的词学形式突破扩大了豪放词的影响。
③词史的深化期以姜夔、吴文英为代表,他们的成就则在于对词的艺术表现所作的探讨与尝试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词的发展与蜕变,增加了婉约词的思想意蕴和艺术表现力。
词的起源和发展讲解
早期文人词的主要内容是描写男女爱 情。 如刘禹锡《竹枝词》,富有民歌情韵。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还有一些风格苍劲意境宏大富有现实意义的 边塞词。 如相传为李白所作的《菩萨蛮》、《忆秦娥》 两首词,曾被人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 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 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 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 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芙蓉浦。
直到中唐,词的发展才真正有了转机,
开始出现了较多的文人词,著名的作家有张 志和、张松龄、韦应物、戴叔伦、白居易、 刘禹锡等。
如张志和《渔父词》(其一):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中唐文人词的佳作,还有白居易的《忆
江南》,其一是: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 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 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五代词(西蜀词和南唐词)
西蜀词
以温庭筠为宗,题材内容大多是歌舞宴饮 之事,男欢女爱之情。编成了我国第一部文 人词合集《花间词》,花间派由此得名。 《花菩间萨词蛮人》中:成就最高的是韦庄。“温韦”。
关于中国古诗词发展史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古诗词发展史对于古诗词的发展顺序可概括为: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1. 诗经:《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词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2. 楚辞: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
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
楚辞发展了诗词的形式。
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
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3. 汉赋: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
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词形式。
4. 唐诗: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
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
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
5. 宋词:经过了唐诗不可逾越的高峰,宋诗无以为继。
但是宋代诗人另辟蹊径,也走上了不逊色于唐诗的另一高峰。
唐诗重在自身感情的迸发,文辞华美,故显得肥腴;而宋诗重在理趣,在平淡无华的诗句中见人生哲理和生活情趣,故显其瘦劲。
北宋大家有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南宋出现了宋诗的顶尖的天才诗人陆游,酷肖李白的才华、强烈的爱国精神、多种的诗歌风格,使陆游成为宋诗第一人。
同时期还有闲适自然的杨万里,后来南宋末出现松散的江湖诗人群。
6. 元曲:在元代登坛树帜、独领风骚的文学样式是元曲。
而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与散曲。
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则是韵文大家族中的新成员,是继诗、词之后兴起的新诗体。
古诗词发展史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
先秦时期。
在先秦时期,诗歌主要用于祭祀、礼仪等场合,内容主要
是赞美神灵、歌颂君王和悼念死者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诗经》中的《周颂》、《鲁颂》等篇章。
到了汉代,诗歌开始成为一种文学形式,并逐渐普及到社
会各个阶层。
汉代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内容大多是描写自然、抒发感情等。
此外,汉赋和汉曲也是当时非常流行的文
学形式。
唐代是古诗词发展的黄金时期,唐诗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
的顶峰之一。
唐代的诗歌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律诗、绝句、
乐府等。
其中杜甫、李白、王维等诗人的作品被誉为唐诗三
百首的代表。
宋元明清时期,古诗词的形式和内容逐渐趋于规范化和模
式化。
宋代的词和元代的曲成为了当时非常流行的文学形式,而明代的诗文和清代的诗歌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到了现代,古诗词虽然面临着被时代淘汰的风险,但仍然
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同时,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古诗词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
中国古诗词发展史简介综述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从古至今,中国古诗词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时期和社会背景导致了不同风格的古诗词产生,它们揭示了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和审美观念等方面。
以下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一、背景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多元文化的精华,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时至今日仍然受到广泛的关注和传承。
二、调研过程1.古代民间诗歌的形成据相关文献记载,中国最早的民间诗歌形式为歌谣和祭祀歌,这些诗歌大多是口传心授,没有文字记录。
这些诗歌大多是关于生活和故事传说的,体现了古代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情趣。
2.先秦时期的诗歌到了先秦时期,文人开始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诗经》和《楚辞》等诗集成为代表,其中《诗经》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后代的文化和诗歌创作影响极大。
3.唐诗的鼎盛唐代(公元618-907年)是中国古诗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家们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的文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歌,这些诗歌代表了唐代诗歌的高峰。
4.宋词的发展宋代(公元960-1279年)是词的发展时期,陆游、苏东坡、辛弃疾等人的词被视为中国词体的代表,宋词具有婉约清新、韵律优美等特点,深受后代词人和读者的喜爱。
5.元明清时期的发展元代(公元1279-1368年)以“辛弃疾”等人的词为代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品;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冰心、杨万里、陆游等人则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到了清代(公元1644-1912年),纳兰性德、李清照、文征明等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三、各时期的诗词1、先秦时期的古诗词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以前),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出现,但主要流行的是民间的歌谣和祭祀歌。
此时的诗歌大多没有文字记录,只能在后来的文献中找到。
中国最早的诗集是《诗经》,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里程碑之一,被誉为“中国诗歌的圣经”。
中国诗词的历史
中国诗词的历史中国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历史悠久而庞大。
它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起源、发展及影响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诗词的历史。
一、诗词起源中国诗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动。
在早期,古人用诗歌来表达对神灵的崇敬和祈祷之情。
这些早期的诗歌多以押韵、对偶和排比为特点,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韵律体裁。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诗歌逐渐脱离了祭祀的框架,成为了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媒介。
二、诗词的发展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重要阶段。
《诗经》是先秦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集合,它汇集了那个时代的各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个人情感,还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道德准则。
2.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全盛时期,被誉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王之涣等,他们的作品在后世影响深远。
隋唐时期的诗词以山水田园和个人感情为主题,崇尚豪放派的写作风格。
3. 宋代以后:宋代以后,中国诗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宋代的诗人注重表现内心的细腻情感,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音韵的和谐。
元代的诗人则更加注重个性化的表达,采用了更加自由的写作风格。
明代以后,诗词的创作逐渐衰退,但仍有一些杰出的作品问世。
三、诗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形成精神家园:中国诗词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它寄托了人们的情感、哲学思考和对美的追求。
通过诗词,人们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得以沉醉于其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2. 培养审美情趣:中国诗词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艺术形式,培养了中国人的审美情趣。
诗词中的婉约动人之美、含蓄委婉之美以及雄浑壮丽之美,不仅让人们欣赏到了诗意的境界,也对人们的审美观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传承文化传统:中国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对后人起到了传承和弘扬的作用。
词的发展史
词的发展史通常我们了解的词的定义是这样的:词,又名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文体。
其特点可以用明代徐师的话来概括:“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1. 词是可以用来演唱的;2. 词的字数是有限定的,这种限定规范到了句;3. 词是讲究平仄押韵的。
但是从词的别称中,众人往往有所误解。
比如:长短句。
大部分人理所当然的从这个别称中推断词皆是杂言的。
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根,因为现存词中齐言词本不罕见。
例如竹枝词:竹枝唐•白居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得竹枝声咽处,寒猿闇鸟一时啼。
再如:诗余。
对别称“诗余”的理解有两点需要指出的。
第一点同长短句。
第二点和第一点有联系,即认为与近体诗的每句五言或七言这种齐言形式不用的是,词的句子言数可多可少(宏观上看),类似于近体诗句的断截和充盈,故词是由诗(尤指近体诗)发展而来,存在一个正与变的关系。
这点是值得商榷的。
第一,若是以近体诗为正,词为变,那么就存在一个附属关系和先后关系,可这两点在词本身来看都不甚明显。
第二,从文艺形式发展的角度看,独成一体的文艺形式的发展都有一个一般规律:渐变而成,而非附属于谁就可迅速发展的。
所以现在的诗词研究领域已经很少有人再提这种观点了,可这种观点为何长期流行于诗词界至今呢?在之后的讲解中我会一一对此作出解答。
刚才的种种是我们从词的定义中能读出的信息。
下面我对词本身做一些常识性的介绍。
词的分类:1. 若以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五十八言以内)、中调(五十九言~九十言)和长调(九十一言以上,最长达二百四十言)。
2. 若以音乐性质分,词可分为令、引、慢、三台、序子、法曲、大曲、缠令、诸宫调等九种。
3. 若以拍节分,常见有四种:令,也称小令,拍节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长之的;近,以音调相近,从而引长的;慢,引而愈长的。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牌名的来源很多。
一般来说可能本身就是曲子的名字,如《菩萨蛮》、《西江月》、《蝶恋花》等;也可能摘自某首词的几个字,如《忆秦娥》、《忆江南》、《如梦令》等;亦可能是词本身的题目,即词牌即词题,如《踏歌词》、《浪淘沙》、《渔歌子》等。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
汉语词汇史:从古至今的演变与发展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其词汇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汉语词汇史不仅反映了语言本身的演变,也折射出社会、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迁。
本文将从汉语词汇的起源、发展阶段、外来词汇的影响以及现代汉语词汇的特点等方面,详细探讨汉语词汇的历史演变。
一、汉语词汇的起源汉语词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这些词汇大多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天”、“地”、“人”、“水”等。
这些基本词汇不仅在古代汉语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广泛使用。
二、汉语词汇的发展阶段汉语词汇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代汉语三个阶段。
1. 上古汉语:上古汉语的词汇主要以单音节词为主,词义较为具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汇逐渐丰富,出现了复音词和合成词。
2. 中古汉语:中古汉语时期,汉语词汇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个时期的词汇不仅数量增加,而且词义也更加复杂。
特别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等。
3. 近代汉语:近代汉语时期,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外来词汇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而且促进了汉语词汇的现代化。
三、外来词汇的影响外来词汇在汉语词汇史中占据重要地位。
自东汉以来,佛教词汇、阿尔泰语系词汇、印欧语系词汇以及日源词汇等相继进入汉语。
这些外来词汇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词汇的演变。
1. 佛教词汇:佛教传入中国后,大量佛教词汇被引入汉语,如“菩萨”、“涅槃”、“禅”等。
这些词汇不仅在宗教领域广泛使用,而且逐渐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 阿尔泰语系词汇:元代和清代,阿尔泰语系的词汇大量进入汉语,如“汗”、“可汗”等。
这些词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汉语词汇体系。
3. 印欧语系词汇及日源词汇:明清以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大量印欧语系词汇和日源词汇进入汉语,如“电话”、“电视”、“咖啡”等。
宋词的发展史
【延续】
第四阶段为延续阶段,代表 词人有刘克庄、黄机、戴复 古、刘辰翁等。他们继承辛 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雄豪, 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 无望,风雅词盛,渐倾词坛 及豪放词人偏擅粗直词风等 原因,豪放派的词作便或呈 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 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 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谢谢观赏!
二、任何人都可以作词。只要有意愿,不分 文人武将、君子小人、男性女性都在作词。 最典型的例子当数中国伟大女性文学家李清 照。
4.狂放期:靖康之变后,以宋高宗赵构
为主的最高统治者集团,腐败懦弱,社会 黑暗不堪。爱国文人只能将心中的愤恨发 泄在词作中, 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豪放词风。
彼时的代表人物有写下《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的陆游、创作出《清平 乐·忆吴江赏木樨》的辛弃疾等。
清丽柔和的阴柔美
❖ 代表人物: 李煜、晏殊、欧阳修、晏几道、李
清照、柳永、秦观、周邦彦
豪放派
1.题材上: 突破陈规,举凡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是诗人 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入词。词从“樽前”、 “花间”走向较为广阔的人生。 2.语言上: 改花间词人镂金描彩的作风,用诗句入词,偶尔也 运用口语,每每放笔直书,豪迈奔放。举凡经、史、 子、集中的书面语言及可利用的口语都拿来为我所 用,语言铿锵,感情强烈。 3.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等
2.昌盛期:从苏东坡登上词坛到周邦彦逝
世的60年间,是宋王朝的鼎盛时期,内外 环境达到最优,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巅峰。
这阶段的词坛人物最具光彩。如堪称大宋 时代第一品牌的苏轼、以情入词的秦观和 大晟领袖周邦彦等。
该时期的词作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具有 深远的影响力;词人成群崛起,词的创作 整体效应好。各种风格流派开始萌动、发 展。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周邦彦 的《苏幕遮》、《少年游》等
词汇的发展史
英语词汇的发展毕晓霞(运城学院外语系0903班2009030917)一、引言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
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
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
二、英语词汇的发展英语的演变经历了五个显著的时期:古英语时期(450-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500-1800)、现代英语时期(1800-现在)和当代英语时期(现在到今后)。
(一)古英语时期(450-1100)1、原始状态:通常把公元450年至1100年期间的英语称为古英语。
在不列颠诸岛上最早使用的语言是凯尔特语,它是岛上最早使用的印欧语言。
如河流名称the Thames英国著名城市London , 2、罗马征服:公元前55年罗马人侵占了不列颠群岛。
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
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pear ;公元410年罗马占领结束。
3、日耳曼征服:公元437年,居住在低地德国的三支日耳曼部落侵犯不列颠。
他们是盎格鲁人(Anglo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
这三支部落的语言均属于低地日耳曼语(Low West Germanic)即古德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个部落逐渐形成统一的英吉利民族。
他们的语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语)取得了主导地位。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
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 行诗句中,竟有1069 个复合词,像fifteen ,Sunday 等都在其中。
4、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从公元790 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
斯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
诗词名篇的鉴赏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词名篇的鉴赏与传统文化的传承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心血和汗水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诗篇。
这些诗篇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鉴赏诗词名篇,传承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一、诗词的起源与发展1. 诗词的起源诗词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民间歌谣,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一部汇聚了民间歌谣、宫廷音乐、祭祀歌曲等的作品集。
2. 诗词的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诗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
从《诗经》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各种文学形式层出不穷,共同推动了诗词艺术的繁荣。
二、诗词名篇的鉴赏1. 鉴赏诗词的方法(1)了解作者背景:了解作者的生活年代、生平经历、创作风格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
(2)把握主题思想:通过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深入挖掘诗词的内涵。
(3)品味词句:欣赏诗词中的佳词妙句,感受作者的用心良苦。
(4)领悟意境:感受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分析技巧:分析诗词中的表现手法、结构布局等,领略作者的高超技艺。
2. 诗词名篇鉴赏实例以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为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的景象,通过银烛、秋光、冷画屏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凉爽的氛围。
诗人运用牵牛织女星的传说,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
鉴赏这首诗,我们可以从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词句品味、意境领悟和分析技巧等方面入手。
三、传统文化的传承1.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来源。
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 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1)教育推广:将诗词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对诗词的兴趣爱好。
(2)文化交流:通过诗词比赛、讲座、展览等活动,促进诗词艺术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从商代到春秋阶段
商、周时期的古诗词往往指的是商代的象征文字和周代的《诗经》,它们都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这一时期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基础阶段。
《诗经》和其他商、周诗词,如帝尧《兽菁》,以及后人编撰的《龠文》等,是古代中国诗歌艺术发展的基石,开创了神话、哲理、虚构、抒情等诗歌表达形式,奠定了中国古代诗歌类型的基础。
二、从战国到秦汉阶段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古代诗歌急剧发展,明显表现出一种“现实”精神导向的思想改变的迹象。
战国时期,大量的诗词作品出现,其中著名的《韩非子诗选》中表现出了现实精神的体现。
秦汉之际,诗歌的主题也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叙事诗,抒情诗以及讥讽诗等开始出现,表现出历史性特点和普遍性主题。
三、从隋唐到宋元阶段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到了另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属于自己时代的经典名著,如李白、杜甫等人的诗歌,他们的文学表现技巧更加明显、具体和细腻,诗歌内容也更加丰富及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和
抒发情感。
宋元时期,诗歌又发展出了其他的新形式,诌仙诗、小令诗、宋词等,这些新形式的诗歌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在新的发展不断抒发着新的气息。
完整宋词的发展史
4.狂放期:靖康之变后,以宋高宗赵构
为主的最高统治者集团,腐败懦弱,社会 黑暗不堪。爱国文人只能将心中的愤恨发 泄在词作中, 所以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就是豪放词风。
彼时的代表人物有写下《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 的陆游、创作出《清平 乐·忆吴江赏木樨》的辛弃疾等。
【顶峰】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 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 派获得迅猛发展, 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 领袖辛弃疾 外,还有李纲, 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 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 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 人。他们相激相慰, 以爱国 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的 阵容,统治了整个词坛 。
2.昌盛期:从苏东坡登上词坛到周邦彦逝
世的60年间,是宋王朝的鼎盛时期,内外 环境达到最优,将宋词的发展推向了巅峰。
这阶段的词坛人物最具光彩。如堪称大宋 时代第一品牌的苏轼、以情入词的秦观和 大晟领袖周邦彦等。
该时期的词作格调高雅,风格多样,具有 深远的影响力;词人成群崛起,词的创作 整体效应好。各种风格流派开始萌动、发 展。如,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周邦彦 的《苏幕遮》、《少年游》等
二、宋词的两大 流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
婉约派起源
在词史上婉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 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 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 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 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 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 表的“香软”的词风
婉约派
? 以伤春悲秋,离别相思为内容 ? 以柔婉细密的情愁为基调 ? 表现耐人寻味的情思 ? 表达方式迂回曲折 ? 艺术风格上体现了委婉缠绵、含蓄蕴藉、
古诗词发展史简介
古诗词发展史简介中国是文明古国,古代有许多精美的诗词,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政治现状。
古诗词源远流长,起源于古老的颂歌,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诗词。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古诗词的发展史,以此来让您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古诗词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当时,先秦体诗成为鼎革新。
先秦体诗集中在太史、诗经和史记三部中,大部分是农耕、劳动中文化的反映,以及封建礼教的表达,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在先秦早期,有一种名为“曲”的诗歌,被称为“曲论”,广泛流行,但今天所有的曲论源都已消失。
随着秦朝的建立,中国古代诗歌迎来了另一个新的高潮,尤其是著名的白居易的诗歌,如《琵琶行》、《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爱恋之情和对爱国之心的热情,充满温暖、感人的情怀。
随后的汉、魏、晋的繁荣期,古诗词又迎来了另一次壮丽的发展,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等大文豪的诗歌,大量充满诗意和动人心弦的颂歌,以及深刻揭示盛世变迁和人生沧桑的《楚辞》,为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诗意观赏,将古诗词发展至一个新高度。
随着六朝时期的到来,诗词又开始了新一轮发展,出现了具有新意的唐诗,例如李白的《静夜思》、白居易的《望庐山瀑布》以及白居易的《江南春》等,这些诗歌体现了唐朝的风情和文化,以及人民对宁静、安乐的期盼。
宋代是古代诗词发展的鼎盛时期,诗人们创作出了一大批精美的诗篇,如苏轼的《赤壁赋》、林逋的《秋江夜泊》、辛弃疾的《水调歌头》等,这些诗歌展现出宋代文化的发展情况,抒发了人们对自然、事物等的向往和热情,更加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的情感和意境。
随着宋代诗词的发展,明清时期也受到影响,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如袁枚的《秋思》、朱熹的《江上渔歌行》、欧阳修的《六么令》等,他们的诗歌彰显着明清时期文化的繁荣,将古诗词的发展推向了高峰。
到了近现代,古诗词也有了新的发展,从宋朝开始出现了许多新的押韵诗,如晚清的王国维和徐志摩的诗歌,充满现代意味的诗句,表达了人们的思想体悟和情感,如:“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古诗词发展史简介
古诗词发展史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珍贵的财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诗词以其鲜明的个性,古朴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学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古诗词是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它们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
早在西周时期,已有《诗经》《尚书》的出现,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早期出现,它们的语言比较简单,属于古典诗歌的初级阶段。
随着历史的发展,汉代诗歌出现了新的变化,开始出现五言四句的长短句,其中的神态和气氛丰富多彩。
随后还出现了《楚辞》和《汉乐府》等诗歌集,这些诗歌更加富于哲理。
唐代古典诗歌一举成名,开创了其独特的文风,发展出唐诗四大家,其中代表性的诗人包括白居易、李白、杜甫和王维。
这丛诗歌以其精致的文字和绚丽的画面深深打动了当时的社会。
接下去的宋代也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他们的诗歌更加贴近现实,更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至明清时期,古典诗歌已逐渐衰落,但仍有一批新诗作家努力将古典诗歌发扬光大,如吴文英、苏辙等,他们继承以往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并巧妙地将新时代的生活气息注入其中,撰写出许多新的诗歌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令古典文学得以延续。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多有共通之处,但其发展史也有较大的差异。
古典诗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内涵有所不同,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在形式上也有所差异。
古代诗歌的发展史,也反应了当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诗人的特点。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深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也被影响着社会文化。
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诗歌有了很大的变化,它以其独特的文学形式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的文化传播,也受到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故俗称宋词。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阕。
”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的流派有两种,一:婉约派;二:豪放派。
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
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
敦煌词曲数量很大。
其中有温庭筠、李野(唐昭宗)、欧阳炯词共五首,其余为无名氏之作。
作者范围广泛,多属下层,写作时间大抵起自武则天末年,迄于五代。
开元、天宝时代,词受到统治阶级的热烈爱好和广泛采用,把它们大量引进了为宫廷演奏的教坊。
它们在社会各阶层的流传影响和吸引了文人们来参加曲调,曲辞的创作,推动了文人词的发展。
中唐,白居易,刘禹锡“依曲拍为句”,作了《忆江南》等调,不少诗人亦间或作词,词始在文学创作中占了一席地位,并且有了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
晚唐五代,文人词进一步确立,出现了词的专家与专集。
如温庭筠是第一个大力填词的词人,《花间集》收有他的词六十六首。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选集,共收集了由十八个词人写的五百首词。
从此在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南唐李后主被俘虏之后的词作则开拓一个新的深沉的艺术境界,给后世词客以强烈的感染。
进入宋代以后,名家辈出,经历了词的繁荣时期,词的创作在苏轼、辛弃疾等大词人手中得到了最大的提高与发展。
宋词得与唐
诗并称,被后人尊为一代文学之胜。
不过在这同时,民间词也随着被忽略甚至被埋没了。
词于宋代达到顶峰后,在元明时代衰落了三百多年后,在清代重新进入发展状态。
在文学史上,词以其特有的抑扬顿挫的音乐美、错综变化的韵律、长短参差的句法以及所抒发的浓烈深挚的感情,成为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学体裁。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是配音乐的。
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
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58字以内);⑵中调(59字~90字);⑶长调(91字以上)。
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
词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煜.,晏殊,柳永,秦观,周邦彦,吴文英,李清照,纳兰性德,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
”婉约派的风格特点:婉约,婉转含蓄之意。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情长。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狭窄。
豪放派的风格特点:气魄大而无所拘束之意。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崇尚直率,
而不以含蓄婉曲为能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
此词为悲秋抒怀之作。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随其夫赵明诚逃亡江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秋八月十八日赵明诚亡故。
此词在其夫亡后所作,是抒发家国身世愁之作。
首用七对叠字发端,“寻寻觅觅”写国破家亡夫死己寡之后的精神失落,独身彷徨之情状,“冷冷清清”则写时世、境况之凄清冷寂,“凄凄”句更细腻深微地描摹词人心情的悲苦凄戚。
薄酒难御风寒,过雁触动乡思,菊花萎谢无人怜惜,独守寒窗时间难熬,黄昏冷雨敲击梧桐,种种场景,无不益发加重愁情分量,折磨一己孤独、柔弱、痛苦的灵魂。
全篇字字写愁,层层写愁,却不露一“愁”字,末尾始画龙点晴,以“愁”归结,而又谓“愁”不足以概括个人处境,推进一层,愁情之重,实无法估量。
全词用白描铺叙,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更以舌齿音交加更替,传达幽咽凄楚情悰,肠断心碎,满纸呜咽,撼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