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教实验五-趣味实验

合集下载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彩虹火焰现象,探究不同金属离子在火焰中的颜色及能量级别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反应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
1. 火镊
2. 不同金属盐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硝酸钠溶液等)
3. 火种
4. 打火机
5. 燃烧器
实验步骤:
1. 将不同金属盐溶液依次滴入火镊中并在火焰中加热,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

2. 记录下每种金属盐溶液加热后火焰的颜色,并根据观察结果对照不同金属的颜色特点进
行分析。

3. 通过实验现象和结果,让学生讨论不同金属在火焰中的颜色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实验注意事项:
1.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避免接近火焰和有毒气体。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和化学药品。

3.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安全意识,遵循实验室用火规定。

拓展实验:
1. 可以让学生尝试不同金属离子的混合溶液进行火焰实验,观察混合后火焰的颜色变化。

2. 可以探究不同金属离子的浓度对火焰颜色的影响。

实验评估:
1. 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说明,理解火焰颜色与金属的关系。

2. 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实验用具和化学药品,保持实验室安全。

通过这个趣味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现象,还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
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化学趣味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

实验一:“烧不坏的手帕”实验用品:试剂:95 %的酒精、水物品:镊子、手帕实验现象:将95 %的酒精和水以2∶1 体积比混匀后,用一手帕在该混合液中浸透,用镊子钳住一角挑起点燃,边燃边摇动,燃烧片刻后,熄灭火焰,会发现手帕仍完好无损没有烧坏。

实验原理:乙醇燃烧时,由于有大量的水蒸气蒸发,在摇动时带走了大量的热,所以手帕的温度并不高,故手帕不会烧坏。

实验二:“水中花园”实验用品:硅酸钠、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玻璃缸镍子实验现象:先在烧杯中盛多半下无色透明的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然后投入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晶体。

不一会儿,就会在玻璃缸中出现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即刻展现出来。

实验原理:可溶性硅酸盐如硅酸钠与可溶性重金属盐发生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与水的硅酸盐沉淀,这些不溶性硅酸盐常有特殊的颜色。

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

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

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

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

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趣味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趣味科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1.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2. 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生长- 目的: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观察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

- 内容:种植种子,定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分析生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2. 实验二:制作简易指南针- 目的:了解地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掌握指南针的制作方法。

- 内容:利用磁铁和指南针制作工具,制作简易指南针,观察指南针的指向变化。

3. 实验三: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目的:了解浮力的原理,探究物体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 内容:使用不同密度的物体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分析密度与浮力的关系。

4. 实验四:制作火山喷发模型- 目的: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掌握火山喷发模型制作方法。

- 内容:使用火山灰、水、苏打粉等材料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5. 实验五: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的: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掌握声音实验方法。

- 内容:利用不同材料制作发声体,观察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现象,分析声音的特性。

6. 实验六:制作简易电池- 目的: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掌握简易电池的制作方法。

- 内容:利用铜片、锌片、石墨等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观察电池的发电现象。

7. 实验七:观察昆虫行为- 目的:了解昆虫的行为特点,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 内容: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记录昆虫的行为特征,分析昆虫行为的原因。

8. 实验八:探究光的折射与反射- 目的: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原理,掌握光学实验方法。

- 内容:使用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等光学元件进行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

9. 实验九:制作简易风车- 目的:了解风能的利用,掌握风车制作方法。

- 内容:利用纸张、竹签等材料制作简易风车,观察风车转动现象。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

《趣味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体验趣味科学实验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走进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学习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2. 第二章:魔法液体实验一:水的魔法实验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3. 第三章:气体大冒险实验三:制作气泡实验四:空气的力量4. 第四章:奇妙的溶解实验五:溶解的魔术实验六:溶解度的探究5. 第五章:电路迷宫实验七:点亮小灯泡实验八:制作简单的电路1. 采用实验操作、观察、讨论、反思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结合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观点。

4. 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质量和创新性。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器材:烧杯、试管、滴管、试剂等。

2. 实验教材和指导书。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安全防护用品:护目镜、手套等。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兴趣,例如魔术液体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与示范: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并进行实验示范,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3. 学生动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

4. 小组讨论:学生就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1. 第一章:2课时2. 第二章:2课时3. 第三章:2课时4. 第四章:2课时5. 第五章:2课时八、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兴趣和挑战性。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

《化学趣味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2. 实验二:自制汽水3. 实验三:浮力原理4. 实验四:晶体生长5. 实验五:火山爆发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化学实验的变化过程。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酚酞、柠檬酸、小苏打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1)介绍实验原理:酚酞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的变色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酚酞在不同酸碱溶液中的变色情况。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2. 实验二:自制汽水(1)介绍实验原理:柠檬酸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

(2)学生分组实验,制作自制汽水。

(3)品尝自制汽水,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3. 实验三:浮力原理(1)介绍实验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密度物体的浮沉情况。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原理。

4. 实验四:晶体生长(1)介绍实验原理:晶体生长的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晶体生长的现象。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5. 实验五:火山爆发(1)介绍实验原理:酸碱反应产生的气体推动火山爆发的现象。

(2)学生分组实验,制作火山模型并进行火山爆发实验。

(3)探讨实验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六、课后作业:3. 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实验学习,你收获了哪些化学知识和技能?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化学趣味实验

化学趣味实验

趣味化学实验五:喷雾显字
【实验用品】 白纸、毛笔、喷雾器、透明 胶布、FeCl3溶液、硫氰化钾溶液。 【实验步骤】 1. 用毛笔分别蘸取硫氰化钾溶液、 在白纸上 写字,如“祝ⅹⅹ节日快乐!祝ⅹⅹ生日快 乐!”等。 2. 把纸晾干, 用透明胶布粘在桌子侧面。 3. 用装有FeCl3溶液的喷雾器在写字的白纸上 喷上FeCl3溶液。 【实验原理 】FeCl3溶液遇到硫氰化钾 (KSCN)溶液显血红色。
2Al+Fe2O3=2Fe+Al2O3
(条件:高温)
趣味化学实验三:滴水起火吹气生火
【实验用品】过氧化钠、石棉网、脱脂棉、玻璃管 【实验步骤】 (1)取一团疏松、干燥的脱脂棉,放大石棉网上。在 棉团上拌入一小勺(约0.2g)过氧化钠,再滴入1~2 滴水(冬季滴入热水)。片刻,棉团起火燃烧。 (2)按上述方法把过氧化钠跟棉花拌和,改用一根长 玻璃管,用嘴吹入二氧化碳气体。片刻,棉花着火 燃烧。 【原理】过氧化钠遇水或遇二氧化碳都会发生反应, 并产生氧气和大量的热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趣味化学实验二: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 纯棉手帕、酒精(70℅) 【实验步骤】 1、取一块纯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 中浸泡,待均匀浸透后取出。 2.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在 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手帕完好 无损。 【实验原理 】酒精易燃,含30℅的酒精仍 可燃烧,但这时手帕不燃烧。
趣味化学实验七:星光灿烂
【实验用品】 研钵、小塑料瓶、酒精灯;硫酸铜晶 体、镁粉、铝粉、还原铁粉。 【实验步骤】 1. 将硫酸铜晶体研成粉末,在把镁粉、还原铁粉、铝 粉和硫酸铜各取搬勺。 2.将三者混合均匀放在小塑料瓶里,瓶盖用小锥子扎 一些空。 3.点燃酒精灯。轻轻拍打塑料瓶,混合物落在火焰上。 此时,火焰呈绿色,在绿色的火焰上方,飞舞着红 色和白色的星光。景色十分美丽。 【实验原理 】当硫酸铜、镁粉和还原铁粉落在火焰 上时,铜离子使火焰呈绿色,镁粉和铁粉因与空气 接触面积很大,容易被火焰灼烧,所以和空气中的 氧气化合生成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反应产生的热 使四氧化三铁发红,使氧化镁达到白状态,于是出 现细小的红光和耀眼的白光在绿色的火焰上方四射, 一闪一闪好像呈现在飞舞。

初中趣味平衡试验教案

初中趣味平衡试验教案

初中趣味平衡试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平衡的定义和条件2. 趣味平衡试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衡的概念和条件,趣味平衡试验的设计与操作。

2. 教学难点:平衡条件的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平衡尺、钩码、细线、木块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平衡游戏,引发学生对平衡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理论讲解:讲解平衡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理解平衡的概念。

3. 实验演示:教师展示平衡尺,讲解平衡尺的使用方法,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平衡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平衡的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趣味平衡试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5.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平衡的条件。

6. 拓展应用: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衡尺,使它在不同重量的物体上都能保持平衡。

7. 总结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平衡的概念和条件,并能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实验和讨论。

生物初中趣味实验自制教案

生物初中趣味实验自制教案

生物初中趣味实验自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实验材料:
1. 透明玻璃容器
2. 沙子
3. 泥土
4. 水生植物种子(如水葫芦、小萍等)
5. 水
实验步骤:
1. 在玻璃容器中放入一层沙子,厚度约2厘米。

2. 再放入一层泥土,厚度约5厘米。

3. 将水生植物种子均匀撒在泥土表面上。

4. 缓缓地往容器中加入水,水的高度要覆盖到泥土表面,但不能淹没种子。

5. 将容器放在充足的阳光下,并每天给植物适量的水。

6. 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下观察到的变化。

实验结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会观察到水生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叶子展开
等现象。

通过观察,学生可以认识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当的阳光、水分和土壤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评价:
这个实验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记录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希望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原理,培养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

实验五、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趣味实验三则:蓝色振荡、冰袋与固体汽水一、实验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本实验趣味实验的原理及其操作。

熟练各仪器的操作以及其中各种技能手段的的运用,试着去发现问题并体会其种种乐趣,感受我们的化学生活,生活化学。

二、实验原理1. 蓝色振荡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

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

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2. 便携式化学“冰袋”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

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

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SO4·10H2O, NH4NO3, (NH4)2SO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添加NaHSO43.固体汽水由于液体汽水运输昂贵,携带不太方便,因此我们根据液体汽水的配方及其生产流程略微改变一下,就是将其中的加压压缩CO2变为临时释放CO2气体。

其中实验药品很多跟实际生产中原料相同,有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等。

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2。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人教版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人教版

趣味初中实验化学教案人教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物质的燃烧现象,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实验材料:
1. 火柴
2. 蜡烛
3. 玻璃烧杯
4. 镊子
5. 碗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烧杯放在桌子上,并在其中放入一根蜡烛。

2. 用镊子夹起一根火柴,点燃后放在蜡烛上。

3. 观察火柴点燃后蜡烛的燃烧现象,并思考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4. 使用碗盖住蜡烛,观察燃烧的现象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讨论:
1. 为什么火柴点燃后蜡烛会燃烧?
2. 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3. 燃烧的特点有哪些?
4. 燃烧过程中是否会释放气体?
实验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物质的燃烧现象,掌握了燃烧的条件和特点。

燃烧是一种释放能量的化学反应,需要氧气和燃料,才能发生燃烧。

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热能和光能,同时也会产生氧化物质。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的发生。

初中实验趣味课程教案模板

初中实验趣味课程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初中实验趣味课程——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理,掌握相关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内容:1. 火山喷发的原理介绍2. 制作火山喷发模型的方法及步骤3. 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分析4. 实验总结与反思教学准备:1. 每人一份实验材料包(包括火山模型材料、颜料、滴管等)2. 教学PPT3. 实验操作指导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火山喷发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2. 提问:同学们知道火山喷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吗?二、知识讲解(5分钟)1. 利用PPT讲解火山喷发的原理,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

2. 介绍制作火山喷发模型的方法及步骤。

三、动手制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份实验材料包。

2. 按照操作指导书,学生自行制作火山喷发模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实验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将制作好的火山模型放在实验台上,准备进行实验。

2. 按照操作指导书,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4.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五、实验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总结火山喷发的原因和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火山喷发原理和制作火山模型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火山喷发模型,让学生了解了火山喷发的原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对火山喷发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操作步骤不够熟悉,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生活化科学实践与观察教案

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生活化科学实践与观察教案

标题: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生活化科学实践与观察教案【导言】科学实验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而生活化科学实践与观察教案则是幼儿园科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跟幼儿们生活中的事物结合起来,使科学课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在幼儿园进行的趣味科学实验,帮助教师设计生活化科学实践与观察教案。

【正文】1. 实验一:水循环演示- 目的: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

- 实验材料:水、锅、玻璃瓶。

- 实验步骤:1)在锅里煮开水,使水蒸气形成。

2)将玻璃瓶口对着水蒸气,观察瓶内水珠的形成。

- 实验原理: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气中形成云,再经过冷却降下来成为雨水。

2. 实验二:葡萄发酵- 目的:让幼儿了解葡萄中的糖可以发酵产生气体。

- 实验材料:葡萄、瓶子、气球。

- 实验步骤:1)将葡萄放在瓶子里,用棍子捣烂。

2)在瓶口上套上气球。

- 实验原理:葡萄中的糖在酵母的作用下会发酵产生气体,气球会膨胀。

3. 实验三:彩虹实验- 目的:让幼儿了解光的折射原理。

-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手电筒、白纸。

- 实验步骤:1)把玻璃杯注满水,将白纸放在水面上。

2)手电筒光线通过水面照射白纸,形成彩虹。

- 实验原理:光线在水面折射会形成彩虹。

【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幼儿可以在观察和操作中学到很多有关科学的知识,比如水的循环、发酵和光的折射等。

在实施这些实验的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提出问题,让他们从实践中获得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个人观点】幼儿园趣味科学实验的举办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概念,还可以培养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安全,保证幼儿们的身体健康。

另外,科学实验不仅仅是为了教会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结尾】在幼儿园阶段,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非常重要。

趣味实验

趣味实验

1、想不到的结果找一个像手掌一样长,像手指一样宽的纸条,向图中那样,剪两个小口或撕两个小口。

然后去考考你的同学:如果拿住纸条两头向两侧拉一下,纸条会断成几条呢?一般会认为断成三截。

这时候你让同学试一下,试的结果一定会感到迷惑不解:纸条只断成两截。

这个小实验可以使你了解在“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水面浮针你能把一跟缝衣针放在水面上,让它像麦杆似的浮着吗?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铁的密度比水的大,水的浮力不能托起铁针。

如果你也使这“很多人”中的一个,那么下面的实验可以改变你的看法。

取一碗水,拿一根细一点的缝衣针,稍微抹上一层猪油。

在水面上放一小张能吸水的纸,再在水面上轻轻的平放一枚缝衣针。

等这张纸完全湿透后,轻轻按下纸的四个角,使纸慢慢沉入水中。

这时候钢针却漂浮在水面上。

放吸水纸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针对水面的冲击。

3、“透明的”手掌用一只手遮住眼睛,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下面就教你一个办法,使你的眼睛能“透”过手掌看见远处的东西。

左手拿一个纸卷的圆筒,把它对着左眼,两只眼睛同时向远处看去。

然后,举起你的右手,掌心向里,放在右眼的正前方(距右眼大约15cm-30cm处)。

这时候,你会觉得手掌上有一个圆洞,你的眼睛可以通过圆洞看到远处的景物。

4、纸托杯水这个实验也挺有意识啊!杯子里的水不一定装满,在他的上面盖一张纸(作业本纸),倒立后水、纸并不落下。

侧立后水也不溢出。

有趣吧?第一个实验开始了。

楼老师小心翼翼地将八个象棋子叠在一起,然后拿起一把直尺,举得高高的,微笑着说:“我要从这叠象棋中取出最下面的一个,但上面的棋子能保持不动。

”什么?要取出最下面那个棋子,而上面的却能做到不动?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老师该不会是在吹牛吧?同学们也将信将疑望着老师。

只见老师将直尺紧贴着桌面,迅速地朝最下面的象棋敲去。

啊!奇迹发生了!只听见“啪”的一声,最下面的那个棋子飞了出去,而上面的棋子真的稳稳当当地叠在桌子上!太神奇了!同学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教室里响起了一片热烈的掌。

物理力学实验趣味游戏教案

物理力学实验趣味游戏教案

物理力学实验趣味游戏教案引言物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原因的一门学科,它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在学习物理力学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物理规律。

为了增加学生对物理力学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游戏来进行实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力学知识。

实验一:小球的弹跳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小球的弹跳过程,探究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器材:小球、弹簧、尺子、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

2. 记录小球从弹簧上落下到弹起的高度H,并用尺子测量弹簧的长度L。

3. 让小球自由落下,观察小球弹起的高度h,并用计时器记录弹起的时间t。

4. 重复实验,改变小球的质量,观察结果的变化。

实验二:滑轮组的作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滑轮组的作用,探究力的传递和机械效率。

实验器材:滑轮组、绳子、砝码、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滑轮组固定在支架上,绳子穿过滑轮组,一端挂砝码,另一端挂小物体。

2. 用计时器记录下小物体下降的时间t1。

3. 将滑轮组改变为双滑轮组,再次记录小物体下降的时间t2。

4. 比较t1和t2的大小,探究滑轮组对力的传递和机械效率的影响。

实验三:平抛运动的模拟实验目的:通过模拟平抛运动,探究物体的水平抛体运动规律。

实验器材:小球、水平桌面、测量尺、计时器实验步骤:1. 在水平桌面上标出起点和终点,用测量尺测量起点到终点的距离。

2. 让小球从起点抛出,用计时器记录小球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t。

3. 重复实验,改变小球的质量和抛出的角度,观察结果的变化。

实验四:牛顿摆的运动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牛顿摆的运动,探究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实验器材:牛顿摆、计时器实验步骤:1. 将牛顿摆固定在支架上,拉开摆球,使其摆动。

2. 用计时器记录下摆球来回摆动的时间t。

3. 改变摆球的长度,再次记录摆动的时间t,比较不同长度下的摆动时间。

实验五:力的平衡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力的平衡,探究平衡力的作用。

趣味实验汇总

趣味实验汇总

趣味实验一红糖变白糖【实验原理】红糖中含有一些有色物质,要制成白糖,须将红糖溶于水,加入适量活性炭,将红糖中的有色物质吸附,再经过滤、浓缩、冷却后便可变成白糖。

【实验步骤及现象】1、称取5~10g红糖放在小烧杯中,加入40m l水,加热使其溶解,加入0.5~1g 活性炭,并不断搅拌,趁热过滤悬浊液,得到无色液体。

如果滤液呈黄色,可再加入适量的活性炭,直至无色为止。

2、将滤液转移到小烧杯里,在加热中蒸发浓缩。

当体积减少到原溶液体积的1/4左右时,停止加热。

取出烧杯,自然冷却,有白糖析出。

趣味实验二写密信【实验原理】在白纸上用无色试液写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迹,再用能与这种无色试液作用显示一定颜色的试剂来处理,就能显示出所写的字迹。

例如:酚酞遇氨水变红色;淀粉遇碘变蓝紫色等。

【实验步骤及现象】1、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剂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显示出红字迹。

放在通风处,稍等一会又变成无色。

可以反复若干次。

2、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碘和碘化钾的水溶液)涂抹,显出蓝色字迹,放在火焰上方烘,蓝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复若干次。

趣味实验三魔棒点灯【实验原理】浓硫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它和易燃物如乙醇等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可将乙醇等点燃。

【实验步骤及现象】1、将少量研得很细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在一块玻璃片上,用蘸有少量浓硫酸的玻璃棒去粘一点高锰酸钾粉末,用蘸有少量浓硫酸与高锰酸钾的混合物的玻璃棒去接触新鲜的酒精灯芯,酒精灯即被点燃。

2、用此玻璃棒可以迅速连续点燃3~4盏酒精灯。

【实验成败关键及注意事项】1、高锰酸钾与浓硫酸要临时调混。

用量要少些,用后残留物要及时清洗掉。

2、酒精灯芯要剪平、拉松。

趣味实验四滴水生紫烟【实验原理】碘与镁(锌、铝)反应(水作催化剂)时放出大量的热,使碘升华成碘蒸气。

【实验用品】药品:碘、锌粉、Na2 CO3 溶液仪器:锥形瓶、胶头滴管、药匙、橡皮塞、纸【实验步骤及现象】1、用药匙的小匙分别取少量干燥的碘和锌粉,在纸上混合均匀。

趣味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趣味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趣味初中化学实验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原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
观察能力。

实验材料:
- 紫薯
- 小刀
- 磨具
- 水杯
- 水
- 勺子
实验步骤:
1. 将紫薯洗净,用小刀切成小块放入磨具中磨成泥状。

2. 将磨好的紫薯泥放入水杯中。

3. 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

4. 用勺子将混合物均匀搅拌,观察水杯中的颜色。

实验原理:
紫薯中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化合物,它在中性或微弱碱性环境下呈现为紫色,但在酸性环
境下会变成红色。

当我们将磨好的紫薯泥溶解在水中时,由于酸碱性的影响,颜色会发生
变化,使水杯中的颜色发生变化。

实验结果分析:
当我们将磨好的紫薯泥放入水杯中,加入适量水后搅拌,水杯中的颜色会由紫色变成红色。

这是因为紫薯泥中的花青素受到酸性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使用小刀和磨具,避免意外伤害。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面整洁。

拓展实验:
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同浓度的醋液中溶解紫薯泥,观察颜色的变化规律。

总结:
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颜色变化的化学原理,培养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愿学生们在化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实验》方案设计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实验》方案设计

化学校本课程《趣味实验》方案设计一、课程开设背景现今高考命题的走向是实验题在命题方法上趋向于重视动手能力、安全操作以及设计、评价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新世纪我国的科学战略人才,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引下,开发校本课程,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长学生的科学知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特研究开设此校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课程开设目标知识与技能1、懂得运用已学化学知识。

如卤素,物质的量浓度等。

2、了解某些各类食物主要成分的营养作用,以及可能的特征反应。

3、了解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

4、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运用多种手段查找资料,调查研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主动获取有用信息。

2、了解食品的主要成分。

3、了解化学研究的初步方法,知道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4、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食物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逐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生活实际中不可或缺的贡献。

3、逐步认识学习科学知识的意义,热爱科学。

三、课程内容趣味实验一:模拟酸雨腐蚀岩石的过程趣味实验二:自制酸碱指示剂趣味实验三: 化学“冰箱”与冰袋趣味实验四:指纹鉴定以及检验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趣味实验五:测定软包装橙汁维生素C的含量趣味实验六:豆腐中钙质和蛋白质的检验趣味实验七:食物中常见元素的测定以及由植物油制取肥皂趣味实验八:铝器表面刻字以及制备可燃的“胶冻”趣味实验九:合成香精趣味实验十:家庭安全以及环保知识问答四、开设对象及课时安排主要针对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开设, 本学期共开设十个课时。

五、《趣味实验》的学习方法导航本课题的教学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分成二人的小组或三人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按照:课前查资料、做前看资料、动手用知识、做完细思考、课后还可做的程序安排课堂内容。

校本教材生物趣味实验

校本教材生物趣味实验
7.将蛋壳放在热水中浸一下, 就能看到明显的图案花纹或字迹, 可在被腐蚀 的蛋壳表面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趣味实验六:鱼尾的作用
实验材料:
活鲫鱼、薄木片、水盆。
实验步骤:
1.把菜市上买回的活鲫鱼暂时几天,可以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泳的。我
们先来研究鱼的尾及长在尾上的鳍的作用。
2.找来两块长方形夹板或薄木片, 把鱼尾夹在中间并用橡筋绑紧, 使鱼尾 不 能左右摆动,然后把鱼放入水盆里,比较这条鱼和其它鱼的不同之处。 原理:
原理:
把植物枝条插入红墨水中,由于叶片和花瓣的蒸 腾作用,红色墨水就会自 下而上逐渐延伸到叶脉和花瓣中。
趣味实验二:鸡蛋冒汗
实验材料:
一个完好的鸡蛋、注射器、红墨水。
实验步骤:
1.请你找一个完好的鸡蛋,将它洗干净。
2.在一端先刺一个小眼, 用注射器将蛋白和蛋黄抽出来, 再往蛋壳里注入红 墨水。
3.接着用空注射器从小眼往里 打进空气。
2.把要做标本的蝴蝶、 甲壳虫、小植物放在事先用硬纸折好的小纸盒 (先在 折好的纸盒衬一层蜡纸) 。纸盒折成象火柴盒芯子的形状。 再把熔化的松香慢慢 倒入盒。
3.当松香凝结变硬以后,撕去纸盒,用快刀小心地削去标本四周多余部分, 得到琥珀标本的毛坯。
4.毛坯只有上面透明, 可以看清楚里面的小昆虫, 其余的五面是毛糙、 不透 明的,看不清里面的小昆虫,还必须经过酒精洗涤,晾干,装在玻璃盒。
4.待白蜡冷凝后,把鸡蛋慢慢浸入10%的醋酸中,用筷子拨动鸡蛋,使它均 匀地跟溶液接触约20~30分钟。当蛋壳表面产生较多的气泡,蛋壳上有明显的 腐蚀现象即可。
5.取出鸡蛋,用清水漂洗,晾干。
6.用铁钉在鸡蛋的两端各打一孔, 用嘴吹出蛋清和蛋黄。 待蛋清和蛋白全部 滴出后,用小刀轻轻刮去涂在壳上的白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趣味实验化学实例
杨** 41207***
2012级化学12**班周二晚实验小组 邮箱:10********@
一、实验原理
1.固体汽水
由于液体汽水运输昂贵,携带不太方便,因此我们根据液体汽水的配方及其生产流程略微改变一下,就是将其中的加压压缩CO 2变为临时释放CO 2气体。

其中实验药品很多跟实际生产中原料相同,有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等。

其制备主要原理是将碳酸氢钠分散在明胶溶液中[1],然后烘干,接着于各种所需药品(香精,蔗糖,柠檬酸,色素)混合,饮用时取其部分,置于饮水器皿,倒入水溶解时柠檬酸会与碳酸氢钠反应,进而放出CO 2。

这样喝起来口感和液体汽水相似,味道也很不错。

反应方程式如下:
2.蓝色振荡
亚甲基蓝的水溶液呈蓝色,在碱性条件下,葡萄糖可把它还原为无色,搅拌条件下空气会把无色产物(亚甲基白)氧化为蓝色,蓝色又被还原为无色,如此反应,实验能多次重复[2]。

如果有酚酞试剂滴加的话,我们会发现颜色变化中还会多了红色与紫色。

原因是当溶液在碱性条件下时,滴加酚酞试剂滴加后溶液显红色。

所以:①当葡萄糖可把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时,由于溶液显强碱性,此时溶液呈红色;②搅拌或略微震荡条件下空气会把部分无色产物氧化为蓝色,由于紫色与蓝色相混,由于颜色的混合效应,我们将看到此时溶液显紫色③剧烈震荡后,将会有更多的无色产物被氧化为蓝色的亚甲基蓝,这时由于蓝色过深,将会遮掩酚酞的红色,结果我们将会看到溶液呈蓝色。

3. 便携式化学“冰袋’
硝酸铵、氯化铵等铵盐,溶于水时具有强烈吸热降温的性质,它们还可以从与其相接触的晶体盐中夺取结晶水而溶解吸热,利用这种性质,可以通过简单地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盐而制冷,制成化学“冰袋”[3]。

该种便携式“冰袋”可应用于需简便制冷的场合,如外出郊游时,对饮料和食品的保鲜、制冷。

该实验主要是通过观察NaSO 4·10H 2O, NH 4NO 3, (NH 4)2 SO 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以及添加NaHSO 4混合后的制冷效果,从而进行比较。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固体汽水
称量0.1g 明胶,置于100mL 或50mL 烧杯中,加入10mL 蒸馏水,微热搅拌溶解。

取其中1mL ,大约5滴明胶溶液置于另一小烧杯中,然后往烧杯中加入2.5g NaCO 3,。

搅拌,发现粘稠液呈糊状。

用电吹风吹干至粉末状。


后依次加入4g蔗糖,4.5g柠檬酸,少量香精和色素(1/4药匙即可),混匀。

混匀后往烧杯中加入50mL水,搅拌至溶,同时我们会发现溶液呈黄色,与我们平时喝的橙剂颜色类似,(色素加多颜色将会更深以致橙色),同时有淡淡的清香飘出。

2.蓝色振荡
称量2gNaOH固体,置于100mL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搅拌溶解。

溶解后继续加入蒸馏水至50mL刻度线处。

随后往烧杯中加入已称好的
3g C6H12O6,搅拌溶解。

然后用玻璃棒引流将其移入碘量瓶并至其1/3处(100ml)。

然后向碘量瓶中缓缓滴加>10滴亚甲基蓝试剂。

我们发现开始时溶液呈蓝色,接着蓝色逐渐消失,变为无色,并形成斑纹结构。

(1)剧烈摇晃锥形瓶(或用玻璃管向溶液中吹气),锥形瓶中又出现同原来相似的蓝颜色,过几分钟,蓝色溶液又转变为无色。

如果震荡,溶液又会出现蓝色,静置后又会变为无色。

实验整体现象如此转变。

(2)待溶液静置为无色后,往溶液中滴加5滴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轻微缓慢持续震荡,溶液颜色依次变为紫红,紫色,最终变为蓝色。

静置后溶液的颜色又从蓝色→紫色→紫红色→红色这样转变。

然后继续震荡静置,实验现象与以上相同。

3.便携式“冰袋”
(1)分别称量10g(NH4)2 SO4,20gNaSO4·10H2O[3], 12.5gNH4NO3,研细。

将其置入事先准备好的便携式封口塑料袋,插入温度计,读其温度。

然后取出温度计,封住塑料袋口,揉搓塑料袋,尽量使塑料袋的的混合物混合均匀。

我们会感觉到手中塑料袋的温度一直在下降。

揉搓一会儿后,我们再插入温度计,读其温度,发现温度显著降低。

温度变化:25-4℃
(2)分别称量10g(NH4)2 SO4,24gNaSO4·10H2O[3], 12.5gNH4NO3,
10gNaHSO4,研细。

其他操作如上。

同样我们发现并带温度降低很明显。

温度变化:25-2℃
由于两次冰袋制作是由不同学生操作,其中时间手段不同,很难从温度的降低程度上看出,究竟哪个降温效果好。

三、实验注意事项
1. 固体汽水制作过程中香精和色素不要加的过多,香精加多后味道不但会没有原来清香的效果,反而会给人一种刺激的味道甚至有可能会产生恶心的感觉。

而色素,主要是起注色的效果,少量(1/4药匙足以),多了太多甚至有可能会影响汽水的味道。

另外,由于此操作过程都在实验室进行,用具也是实验室器具,所以该汽水卫生上不过关,绝对不可以喝,想喝的话同学们可以在家中居室尝试一下。

2.明胶微热溶解时不可温度太高,烧杯距离火焰需保持一定的距离,原因是明胶是一种蛋白质,高温容易变性。

3.称量NaOH时需用烧杯,纸张要现称现用,这样也会产生潮解。

当然由于此实验主要是要一个碱性环境,所以此影响在此实验中可以忽略。

其中玻璃棒作用要充分用到,搅拌,引流。

4.蓝色振荡实验加入酚酞之后由于实验操作水准要求较高,用力摇晃程度的掌控能力需要很强,这样颜色的变化才可以让同学们看的明显,而
不是刹那间的转变。

其实此实验在第一步现象观察完毕后接着继续做加入
酚酞后的震荡实验,实验现象比较良好,因为此时颜色转变较慢,相对重
新配置的溶液,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溶液颜色的转变。

5.蓝色振荡实验过程中包含的是一种热力学平衡,在2—3h后这个实
验现象就完全消失,此时已达到了极限状态。

6.冰袋制作不能使用无水碳酸钠(纯减)粉末,必须是含结晶水的晶体
碳酸钠或成块状纯碱。

可以将无水碳酸钠粉末溶于水,然后加热浓缩至晶
体析出,自制晶体碳酸钠。

7.读取温度,在温度下降前后由一个同学来度比较好,这样人为主观
误差将会小一点
四、相关文献与重点文献综述
[1]明胶是胶原部分水解而得到的一类蛋白质,明胶与胶原具有同源性。

胶原具有棒状三股螺旋结构,当其部分水解制备明胶的过程中,胶原的这种
三螺旋结构发生部分分离和断裂。

胶原具有其他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生物
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以及生物活性,如:低抗原性、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促进血小板凝结等。

[2]该实验的现象是基于碱性葡萄糖还原亚甲基蓝的速率与空气氧化
亚甲基蓝还原产物的速率不等而形成的。

实验起始,过量的碱性葡萄糖把亚甲基蓝由蓝色还原为无色,这时如果剧烈摇晃瓶子,空气中的氧气又把无色
的亚甲基蓝的还原产物氧化回蓝色的亚甲基蓝,蓝色又重现出来,而后溶液
中过量的葡萄糖又将蓝色亚甲基蓝还原为无色。

如此反复,实验能多次重复。

这个实验非常有趣,并且在讨论化学动力学时作为演示实验经常出示。

[3]日用化学冰袋是同一塑料袋中分开包装的A、B两组化学药品,使用时将两组分混合,由于两组分间发生吸热反应使系统温度降低达到冷却目的。

与冰块及其它类型冰袋相比,该冰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冷却温度低、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廉、使用保存方便等特点。

由此可见,以水为A组分,某些盐为B组分,两组分混合后即可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

但以水为A组分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很快,温度会骤然降得很低,但致冷时间却不长。

第二,水和盐同时保存在一个塑料袋的两端,挤压后水易渗漏发生反应。

因此用含结晶水的盐代替水作
A组分是必要的。

五、参考文献
[1] 关林波,但卫华,曾睿.明胶及其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06年11月,第20卷:380-383.
[2]詹汉英,雷建金.蓝色振荡趣味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总第197~198期.
[3]崔中敏.化学冰袋的研制[J].上海化工,第六期,第21卷:17-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