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轴对称”教学案例
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展示学生探究式学习成果
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展示学生探究式学习成果
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呼吁学生学习能够通过自我探究和发现来实现真正的学习。
这种学习方法被称为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发现和体验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数学轴对称的探究式学习案例,并通过展示学生在该案例中的探究和学习成果,探讨探究式学习的有效性。
一、案例简介
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探究轴对称的特性,发现并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方法。
二、探究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如“心型”“苹果图案”等。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相似之处,进一步认识轴对称的概念和特性。
2.自主实践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制作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并用其进行轴对称。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断尝试和发现,深入理解轴对称的方法和过程。
3.巩固知识
教师让学生完成一些书面练习,巩固对轴对称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生学习成果展。
数学轴对称例1教案——课堂情境营造与教学思路
作为一名数学老师,要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一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课堂情境。
通过巧妙地设计情境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规律、感知美感和乐趣,达到教学目的。
本篇文章将以数学轴对称例1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情境营造和教学思路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教学框架。
1.情境营造数学轴对称在中小学课程中是一种常见的题型,而教师应该从教学案例中寻找不同的情境,从而引导学生的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例1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卡片游戏进行情境营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几个图形打印到卡片上,然后将卡片分发给学生。
每个学生都会获得不同的图形,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们:"现在,我们要把这些图形放在一个大型网格板上,请你们把自己的图形复制到大型网格板的左侧,并使用轴对称的方式在网格板的另一侧进行绘制。
"在完成绘制后,学生们可以拿出自己卡片上图形的原始形状,对比绘制后的图形,来检查自己绘制的轴是否正确。
这样的情境营造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同时,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操作,帮助他们理解轴对称的意义和方法。
当学生们完成这个任务时,他们将对轴对称形式和原始形状之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
2.教学思路在情境营造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传递轴对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轴对称之前,我们需要教学生如何区分关于对称的概念。
例如,学生需要知道左侧和右侧之间的对称是垂直对称,而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对称是水平对称。
这些概念需要在教学阶段进行讲解、绘图和演示,然后向学生提供了一套常规的对称性规则,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们可以利用卡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亲身体验轴对称的操作。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对称轴的选取方法,以及如何保持图形形状和大小一致。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轴对称的含义和应用。
在学生熟悉了轴对称的操作后,我们可以提供一些有关绘制轴对称的例题,以巩固学生的轴对称技能。
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轴对称的概念,我将采用生活化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中发现轴对称现象。例如,通过展示风筝、剪纸、建筑等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并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轴对称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中感知数学的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阶段,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切入点,引发他们对轴对称现象的关注。首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如窗户、蝴蝶、心形图案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征。接着,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让学生举例分享,激发他们对轴对称的兴趣。
3.解决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性质进行解决,如寻找隐藏在图形中的对称轴、判断复杂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等。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阶段,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轴对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1.口头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轴对称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通过分组完成任务,如共同设计轴对称图案、探讨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互补优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以帮助他们总结学习经验,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措施如下:
4.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果
本案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展示、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注重跨学科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数学与艺术的结合,提升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1 / 4在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与反思《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从直觉思维、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有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这节课中,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逐步体验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放入了三次操作。
1、初次操作,感知对称师:同学们,你们都会剪纸吗?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剪一剪,看哪个同学剪的图案最漂亮?(学生动手剪纸,教师巡视,并请几个学生把他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图案)这么多漂亮的图案,如果请大家把它们分成两大类,你打算怎么分?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说一说。
生:我把对折后再剪的图案与没有对折直接剪的图案分成了两大类。
师:哦,这位同学按照是否对折进行分类的,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教师相机板书:对折)师:大家观察一下,对折后再剪得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生1: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一样。
生2: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
(板书:完全重合)师:如果我们把一个图形对折,发现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你会叫它什么呢?2 / 4生1:完全重合图形。
生2:轴对称图形。
师:对,像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我们就叫它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齐读三遍)师:请大家找一找:黑板上刚才大家所剪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学生把轴对称图形找了出来。
)这些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完全重合。
师:请你拿出其中一个图形,给大家折一折,看看折痕两边的部分是不是完全重合,好吗?生:(演示)看!这样对折后,折痕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了,所以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小学数学教案轴对称
小学数学教案轴对称
教学目标:
1. 认识轴对称的概念;
2. 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3. 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
4. 能够进行简单的轴对称作图。
教学准备:
1. 图形卡片:准备不同图形的卡片,如正方形、三角形、五角星等;
2. 练习册:准备一些练习册,让学生进行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5分钟)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引出轴对称的概念。
二、学习轴对称的性质(10分钟)
1. 定义轴对称,介绍轴对称的概念。
2. 讲解轴对称的性质,并示范如何找出图形的轴对称线。
三、实例演练(15分钟)
1. 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形,并找出它们的轴对称线。
2. 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其他图形的轴对称线。
四、练习巩固(10分钟)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一些关于轴对称的练习题。
五、作图练习(10分钟)
1. 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画出一个图形,然后找出它的轴对称线。
2. 让学生尝试画出其他图形的轴对称线。
六、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轴对称的概念和性质,巩固学习内容。
七、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继续练习寻找图形的轴对称线,完成相关练习题。
轴对称图形教案
轴对称图形教案简介本教案主要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旨在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轴对称性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和判断。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通过观察和比较,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3.学会使用轴对称性质,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4.培养观察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特点。
2.在黑板上画一个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形的特点。
步骤二:概念讲解1.教师简单地解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可以以某一条直线为轴对折,对折后的两部分完全重合,则该图形具有轴对称性。
2.教师通过示例图形向学生展示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步骤三:判断轴对称图形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组不同的图形,并要求学生判断其中哪些具有轴对称性质。
2.学生根据概念讲解和示例图形的经验,分组讨论,然后给出自己的判断结果。
步骤四:轴对称图形的变换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轴对称图形,并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线。
2.教师向学生解释轴对称图形的变换规律:以轴对称线为轴,图形上的任意一点关于轴对称线对称。
3.学生根据规律,尝试进行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变换,并在纸上进行实践操作。
步骤五:活动练习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配对活动,每对学生交替出一道轴对称图形的题目,另一个学生要尝试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质,并给出理由。
2.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正确率,并提供指导与反馈。
步骤六: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判断方法和变换规律。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操作过程,评估他们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教师根据学生在活动练习中的表现以及总结展示中的发言,评估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上轴对称图形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教案
上轴对称图形课时教案集体备课教案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课时一:《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现象的含义,具体表现为:(1)理解重合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边叠在一起,没有凹进去或凸出来的地方。
(2)能用自己的方法剪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彩色笔、胶水等。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现象,理解轴对称现象的含义;(2)理解重合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边叠在一起,没有凹进去或凸出来的地方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方法剪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课前研究《轴对称图形》的课前小研究二年班姓名第小组号猜一猜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我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这些图形分别是(1) (2) (3)(4) 。
想一想经过我对这些图形的仔细观察,我发现了:(1)这些图形有些共同点,就是。
(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我会在图中指出来。
剪一剪如下图,先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对折画图剪把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
(2)(1)(3) (4)二、课堂学习(一)交流、汇报1、请拿着你的小研究,轻声地与小组同学围在一起一道题一道题地交流。
2、小组汇报:请一个组出来,由同组同学轮流汇报A 、这些图形有些共同点,就是……B、把剪的图形再沿折痕对折,我发现了……板书:对折、两边完全重合。
提示:重合的意思就是所有的边叠在一起,没有凹进去或凸出来的地方。
在折好的纸上画树,要完整地把这棵树画出来么?只要画出树的一半,剪好,打开就是一棵完整、对称的树了。
(二)理解轴对称现象的含义。
1、剪一剪(1)你们能不能剪出一个对称的图形呢?请你按照“对折——画图——剪”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剪出来各种图形来,最后再把这些图形粘好在白纸上。
(二年级数学教案)《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课标版,3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课标版,3篇)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分析: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很多。
教材通过飞机、蝴蝶和天安门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共同的特征,再做剪纸实验,然后揭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材中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内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已认识了一些基本图形特征。
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一方面可以加深对一些已学过的图形特征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一些事物,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一些问题的基本性质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学生:白纸、彩纸、剪刀等学习材料一份。
教学重点:(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2)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1.根据下图中一半的图形,你能猜出图中画的是什么?(1)你们觉得这些图形美不美,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这些图形从哪儿可以分为左边和右边?请再图中指出。
(3)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左边和右边完全相同的?(板书:对折电脑演示对折过程)2.实验。
(1)如下图,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沿折痕画图,用剪刀把图形剪下,再打开。
(2)学生动手操作。
(3)把你们剪的图形在沿折痕对折,你发现了什么?(板书: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二、动手操作,理解新知1.揭示概念。
(1)象刚才剪下来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谁来说说什么是轴对称图形?(板书: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教学案例——轴对称
【教学案例】1轴对称现象教学目标:1.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的共同特征。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初步认识轴对称,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生活中的轴对称,体会其文化底蕴及价值,学为所用。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收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提前一周布置)活动目的:通过收集整理与对称相关的图片和实物,使同学们先对对称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并且初步了解对称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理解学习对称的必要性。
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从各小组收集的图片中有代表性的选择一些,用投影仪演示。
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感受图形的对称。
附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把一个平面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理解轴对称图形应注意三点:(1)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2)对折;(3)重合。
做一做: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扎出如图所示的图形,然后将纸打开铺平,你会得到什么图形?你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得到其它的轴对称图形吗?对于两个平面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这两个图形的对称轴。
说明:(1)“轴对称”是两个图形。
(2)对折(3)重合活动目的:通过感官加深对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理解。
第三环节合作学习活动内容:1.学生根据小组收集到的感兴趣的图片,结合本小组制定的研究方向,小组讨论,选择哪些图片才是教科书上讲的轴对称图形。
2.各小组成员各自画了一些图形,互相判断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教师给予适当辅导。
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选择、绘制,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采样整理对照理性思维”的活动过程,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进行适当的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一些练习,老师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讲解,打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
选一选1.下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角B.线段C.太极图D.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上的紫荆花E.等腰三角形F.五角星. 2.2.观察下面图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课标版,3篇)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设计(课标版,3篇)案例一:轴对称的图形有哪些?目标通过学习轴对称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轴对称的知识。
前置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对平面图形的基本认识,了解图形的基本属性。
教学步骤1.引入轴对称概念:通过一系列图形示例,让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不同图形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给学生提供定义,并通过示意图解释轴对称的概念。
3.轴对称的判定方法:讲解如何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包括对称线的判定和对称点的判定。
4.学生练习:提供一些图形,让学生判断是否轴对称,并找出对称线和对称点。
5.讨论与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答案,进行讨论和总结,澄清疑惑,强化概念。
总结与拓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清楚地理解何为轴对称图形,并掌握判断图形是否轴对称的方法。
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拓展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
案例二:设计轴对称图形目标通过设计轴对称图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对对称性的认识。
学生已经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教学步骤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判定方法。
2.引导学生设计轴对称图形: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轴对称的图形模板,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找到图形的对称线和对称点。
3.学生设计与分享: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设计,并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4.评价与反思: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每个设计的创意和对称性,并给予反思和建议。
总结与拓展通过设计轴对称图形的活动,学生能够巩固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培养创造思维和观察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类型的对称图形,如旋转对称图形和平移对称图形。
案例三:轴对称图形的应用目标通过探索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前置知识学生已经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特点和判定方法。
教学步骤1.引导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的应用: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轴对称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建筑物、家具、标志等。
A5初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课堂导入案例
A5初中八年级数学轴对称课堂导入案例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它带给了我们什么印象?2、完成脸谱配对问题,观察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
3、通过镜面成像,进一步感受轴对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探究一: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活动1:观察想一想问题1.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问题2.你能将上图中的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活动2:动手做一做将一张纸对折后,任意剪出一个你认为美丽的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然后将纸打开后铺平,观察所得到的图案,位于折痕两旁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活动3:归纳说一说小组交流: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探究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个图形具有轴对称的特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两个图形是否也具有这样的特征呢?大家观察下面图形,大家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像这样,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屏幕显示上图中的两个成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探究三: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动画演示:议一议:问题1: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问题2:如果把两个成轴对称的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吗?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讨了轴对称,那么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是不是一回事呢?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巩固练习1.(2016·广东深圳)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从几何图形的角度看,下面标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3.下面的几何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对本课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惑?视频截图脸谱图片以上视频、图片来源于网络作品2《轴对称》课堂导入设计科间的紧密联系。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生活中的轴对称》优秀教案
知识目标
1.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理解轴对称的性质;
3.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问题。
教学重点
1.轴对称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轴对称的性质。
教学难点
1.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轴对称的问题。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有轴对称的物品照片;
2.让学生自带一些具有轴对称的物品。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轴对称”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轴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给学生展示一些有轴对称的物品照片,引导学生尝试找出其中的轴对称轴线;
3.让学生自带一些有轴对称的物品并与全班分享。
2. 讲解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性质,让学生对轴对称进行深入理解。
3. 实践
1.按照学生自带的轴对称物品,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找它们的轴对称轴线,让每组发言表述他们的思路;
2.让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在班内展示他们找到的轴对称轴线;
3.集体讲解每个物品的轴对称轴线是否正确。
4. 练习
1.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中有关轴对称的习题;
2.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此次课堂,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及情感需求,采用了以实物为重点,注重小组讨论,共同的展示交流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互相合作解决问题,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能力,课堂气氛融洽。
在下一次教学中,我们将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实践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使教学更高效。
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
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以下是关于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轴对称教学案例及反思四川省苍溪县白驿镇初级中学校冯正伟教材分析教学要求: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会识别和判断。
知识体系: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地位:我们知道,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对称性是图形的一个重要特征。
初中所学平面几何图形,很多都具有轴对称性,它们的性质也主要由轴对称性得来,而平面几何又是立体几何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与前后教材的逻辑关系是承上启下,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课前通过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的小测验,我发现以下问题:1.学生对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认识,只停留在表象的基础上,缺乏理论依据。
2.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这两个概念的认识模糊,相·互混淆。
3.学生不能全面考虑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数目。
4.大多数学生不能认识到对称轴是直线,而认为是线段。
学生从小学到现在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但是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本节教学的认知发展线是:感性→→理性→训练→理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和判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创造美,感受数学美的情趣。
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并会运用概念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剪纸引入新课1.教师指导学生剪纸:树叶、蝴蝶、“囍”,学生随老师剪纸。
·2.教师问:“这些剪纸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对折后,观察发现,交流,回答。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剪纸引入,暗示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为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埋下伏笔。
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
【轴对称教学案例】课堂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
教学目标:1. 了解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2. 能够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判断是否存在轴对称。
3. 能够独立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1. 轴对称概念和特点。
2. 轴对称图形的判断。
3.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教学难点:1. 轴对称图形的绘制。
2. 部分学生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会议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
教学手段:黑板、PPT、游戏卡片、彩笔、绘图纸。
课堂教学流程:Step1: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交流得出结论——它们都存在轴对称,轴对称就是将图形沿着某条直线反转后,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Step2:概念讲解通过讲解PPT上展示的轴对称图形,解释轴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强调轴对称图形必须是左右完全对称的,即两侧图形必须完全一样才能构成轴对称。
同时,介绍轴对称的种类和轴对称的性质。
Step3:判断轴对称教师发放轴对称游戏卡片,让学生组成小组,通过观察卡片上的图形,判断是否存在轴对称,将卡片分类。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其中出现问题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轴对称概念。
Step4:绘制轴对称图形教师出示几个轴对称图形的草图,要求学生独立绘制。
先在绘图纸上绘制对称直线,根据直线的对称特点,绘制出左右对称的图形。
Step5:游戏互动通过游戏教学法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教师制作轴对称图形的模型,两个学生站在模型两侧,通过模型上的对称线观察一些图形,看是否存在轴对称。
学生通过交流来得出结论。
Step6:归纳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个轴对称教学过程中,总结轴对称的概念、特点、性质和判断方法,同时回顾本节课教学内容,巩固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
Step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轴对称的作业,让学生自主绘制一些轴对称图形,并判断是否存在轴对称。
教学反思:轴对称是易错点较多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起来游戏教学法可以一定程度上适度降低学生的抗拒情绪,更好地引发他们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增加课堂互动度。
轴对称小学数学教案
轴对称小学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2. 能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3. 能够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概念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教具准备:彩色纸、剪刀、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拿出一张心形的纸,并将其对折,展示出折叠后的心形图案。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对折后的图形是完全对称的?
二、讲解轴对称的概念(10分钟)
1. 复习“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对称。
2. 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可以被一个直线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三、找出轴对称轴(15分钟)
1. 教师给学生出示几幅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并在图形上标记出来。
四、绘制轴对称图形(20分钟)
1. 学生自行准备一张彩色纸,分别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
2. 让学生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然后在对称轴旁边画出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观察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反思:学生在找出图形的轴对称轴和绘制轴对称图形时,可能会出现困难。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加深对轴对称的理解。
《轴对称(一)》教学设计
《轴对称(一)》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的概念,并能够判断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2)学生能够描绘具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并能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线;(3)学生能够进行轴对称性质的运用,解决相关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讨论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呈现一些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引导学生讨论并找出其中的规律,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的兴趣。
2. 提出问题(5分钟)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如何找出图形中的轴对称线?”等,引导学生思考。
3. 理论学习(15分钟)通过讲解轴对称的概念以及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特点,引导学生对这些概念进行理解,并结合示例进行讲解。
4. 实践操作(20分钟)让学生进行轴对称图形的绘制,可以通过折纸法、绘制法等方式进行操作,引导学生找到图形的轴对称线。
5. 知识运用(15分钟)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轴对称性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7.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并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和应用。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工具;2. 学生课桌和椅子:用于学生实践操作;3. 教学用书:配套的教材教辅资料。
五、检查评价通过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的练习题,以及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来考察学生对于轴对称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于轴对称的见解,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的调整,鼓励学生进行足够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要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轴对称的概念及相关术语。
2.能够找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
3.能够进行轴对称的操作。
4.能够应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1.轴对称的概念理解。
2.能够找出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
三、教学难点1.进行轴对称操作。
2.应用轴对称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板书、教学实物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抄写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轴对称的概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轴对称特点的图形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特点。
2. 学习轴对称1.讲解轴对称的概念:轴对称是指一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
2.演示在图形中找出轴对称的方法。
3.让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具有轴对称的图形,并在板书上标出轴对称线。
3. 进行练习1.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找出更多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
2.带领学生一起进行课堂练习,巩固轴对称的理解。
4. 拓展应用1.设计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
2.老师在板书上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轴对称性质。
5. 总结总结今天的学习成果,强调轴对称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与轴对称相关的练习题。
2.在生活中寻找具有轴对称性质的图形,并进行描述。
七、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发现学生对于轴对称的理解度较高,表现出了较强的学习兴趣。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他们对轴对称的理解。
以上为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
2024年13.1.1轴对称教案
2024年13.1.1轴对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十三章第一节,主题为“轴对称”。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轴对称的概念,掌握轴对称的性质,学会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以及解决与轴对称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轴对称的定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能够识别和绘制轴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轴对称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轴对称性质的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识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三角板、圆规。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轴对称图形,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讲解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
(2)通过示例,展示如何识别轴对称图形。
(3)讲解如何绘制轴对称图形。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在纸上画出几个轴对称图形,并指出对称轴。
(2)给出几个非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4. 小组讨论(1)轴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如何利用轴对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13.1.1 轴对称2. 定义:轴对称的概念及性质3. 示例:轴对称图形的识别和绘制4. 练习:随堂练习题目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说明对称轴。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出点A(2,3),求点A关于直线y=2x+1的对称点B的坐标。
2. 答案(1)答案不唯一,如:窗户、门等。
(2)B点坐标为(1,1)。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轴对称的定义、性质和识别方法,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1)研究轴对称在建筑、艺术等领域的应用。
(2)探索轴对称与其他几何变换(如平移、旋转)的关系。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前言】轴对称是初中数学中的一种基本对称,对称不仅使图形美观,而且对于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意识到轴对称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对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观察和分析,不断探索有效的轴对称教学方式,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更好的引导学生,使学生在轴对称教学中获益匪浅。
今天,我将分享我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目标】通过轴对称教学,让学生:1.理解轴对称的含义,掌握轴对称的性质。
2.能够根据轴对称的特点对图形进行判断和构造。
3.发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规律,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兴趣引入教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一组由纸张剪成的一些几何图形,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是它们都有一条或多条对称轴,并请同学们讨论如何构造这些轴,以及使用这些轴对这些图形进行反转。
让同学们自由交流,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鼓励同学们自由讨论,扩展了同学们的视野,为课堂引入奠定了基础。
二、知识讲解教师在引入后,可以让同学们探讨一下轴对称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发言,总结轴对称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学生探讨的方式,让他们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构造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对轴对称图形进行解释。
三、轴对称图形构造教师将轴对称图形的构造分为两个部分:1.图形关于对称轴的旋转和翻转。
2.图形的轴对称构造。
四、通过实例演示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轴对称图形,并模拟构造这些图形的过程,让学生观察这个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个过程。
此外,在教学中,善用多种工具(例如Geogebra)进行有效的展示和演示,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以小组活动形式进行练习在学生通过实例演示后,同学们将分成小组进行练习。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会给予必要的指引,帮助学生了解对称图形的构造技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相互合作,联想和创新。
六、学生呈现与展示活动结束后,每个小组的学生展示他们完成的作品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明方翎1 教学设计1.1设计思想从学生熟悉并喜爱的风筝入手创设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思考引向轴对称图形概念。
让学生初步认识对称图形,在接下来的动手操作中,实际又是一个情境设置。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折、画、比较和判断必然会出现一些有疑问的地方。
这些疑问在全班交流时就会引发争议。
通过学生的质疑、讨论,以及老师的导学,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本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有了前面的知识学习,再通过CAI展示一组剪纸作品,以引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在后面对学生剪纸作品的赏析上,融合“美”学的观念,让学生从实践上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在欣赏剪纸艺术时,我特意安排把几幅剪纸作品放倾斜一些,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对称轴的方向性。
最后以一组世界各国的轴对型建筑结束全课,其中一副是美国国会大厦与水中倒影构成的轴对称图形,我特意把这幅图片安排在最后,作为一种情境作业,激发学生的又一次质疑、思考,进一步地加深对轴对称概念的理解。
整节课按照“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的“设置数学情境—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联系实际应用”展开,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2 教学流程:1.2.1从日常生活中学数学,由对称引入教学主题图1(1)风筝图形(CAI)(见图1)师:同学们看着这些漂亮的风筝,有什么想说、想问的吗?(2)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具有这样的特点?(生举例,师注意听。
)师:同学们,我们给具有这种特性的图形取一个名字吧!(让学生看书,明确这样的图形在数学中叫什么? )(3)揭题:轴对称图形(CAI并板书)1.2.2合作学习(方格纸)学生剪、折一折、看一看,哪些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对称轴并分类。
师: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争论,老师需引导生自行解决)1.2.3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它,例如民间剪纸、少数民族服饰等都会用到这个知识。
图2是一组剪纸作品(CAI)。
在欣赏剪纸作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图2处有数学。
在这里,学生对对称轴方向可能会引发议论。
接下来,让学生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动手剪一些美丽的剪纸。
(学生剪纸,老师把作品贴于黑板上,让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
)1.2.4欣赏除了剪纸可以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外,有些建筑物也具有这种特性。
(播放CAI基本完成全课内容。
)作业(略)。
2 教学片段实录片段一:情境激趣引入——用课件展示一组美丽的风筝(引导学生从风筝的几何图形特征上提出的问题,观察蝴蝶风筝左右重合,关于中线对称。
)生A:这些风筝是不是左右两边一样的?生B:为什么风筝能飞上天?生C:风筝是什么时候发明的?有学生认为,风筝能飞上天是因为战争而发明的。
(让学生下去查资料。
)(引导学生探究风筝的几何图形特征。
)生: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CAI:沿中线对折,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
片段二:合作动手操作每个小组有一张方格纸,上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腰、锐角两类)、平行四边形、梯形(等腰、不等腰)、圆,要求学生动手折一折,找到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
甲组:我们组的分类方式是……(他们把平行四边形分在了有一条对称轴的一类,被其他同学产生质疑。
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操作:在实物投影仪下演示给平行四边形也画了一条“对称轴”,如图3所示。
然后用图4图3剪刀沿线剪开,拼成如图4所示的等腰梯形)甲组:所以我们认为平行四边形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此时,生A马上提出了反驳:书上讲得很清楚:一个图形的一部分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与另一部分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你们不要把它剪开,就用我们组的这个平行四边形沿某一条线对折一下,看能不能完全重合?甲组(有些迟疑):我们沿这条线剪开后,这两个部分是完全一样的,是可以重合的。
生A:我知道你们是这样认为的,可是书上并没有叫你把它剪下来比较,而是就原图形来说的,在这里是不能重组图形的。
甲组同学一时说不上来,其他学生在小声议论,各有支持者。
甲组:为什么不能剪开?生A:如果是这样,那很多图形都可以通过剪,拼的办法,凑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甲组的成员开始动摇,有的开始赞成生A的说法,见时机已到,我便问其他学生:你们认为谁说得有道理。
众生:应该像生A所说的不改变原图形形状的基础上来判定。
此时,甲组学生也点头同意了。
师:其实,平行四边形也是对称图形,只不过它不是我们今天学的轴对称图形,而是中心对称,这个我们以后会学到。
师用CAI课件演示在不改变原图形的前提下,沿一条直线对折平行四边形,不能完全重合。
(见图5)图5片段三:注重知识运用——用课件展示一组民间剪纸艺术品,让学生欣赏剪纸中的数学美,增强数学应用与数学美的体验CAI展示一组民间剪纸作品,在播放时有的学生已开始小声说“是”、“不是”,老师借机引导学生问他们在讨论什么。
生A:这些作品是不是先对折后再剪的?生B:这些作品是不是可以随意贴,总之,它两边的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就是运用了轴对称的特征来剪这些作品的,只用剪一半,展开后就得一个完整的图形了。
生C:孔雀图是轴对称图形吗?生D:轴对称图形只有左右对称吗?生E:对称轴是不是只能是垂直方向、水平方向,有其它方向吗?生F:孔雀那幅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的头侧向一边,如果对折,另一边没有与它对应的。
师:如果我们想把它变成轴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做?生B:不要把孔雀的头剪成侧面,剪成正面的。
师:还可以怎样?生C:让它面对我们,或者旁边相应地增加一个头。
生D:还有那幅跳绳的,也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E:他一只脚长,一只脚短,而且绳子两端形状也不一样。
师:同学们观察得仔细,那你们看这幅(一倾斜人像剪纸)是轴对称图形吗?生H:是图6师:它的对称轴在哪。
学生用手示意给我看,是顺着图案倾斜方向的。
(见图6)师:对,这说明对称轴不止是有垂直方向的,还可以有其它方向。
(师用手掌变换不同方向以示意。
)片段四:再次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进行剪纸创作,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并进行评价。
生A:我觉得某幅作品不够美观。
生B:中间那幅红色的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哦?它不对称?生B:它左右图形不一样。
(我假意把此图取下,几乎同时)生C:老师,你贴错了,我是这样剪的。
(情急之下,学生用手示意我,他是上下对折后,再剪的。
我顺势把作品贴回刚才的样子)师:为什么一定要把它变过来呢?我们刚才知道了对称轴不仅可以是垂直方向,还可以是其它方法,这幅图的对称轴是什么方向呢?众生:斜方向吗,又不是非要垂直才行。
片段五:走入对称世界用课件展示一组世界美丽的对称型建筑,让学生欣赏建筑的对称(配乐)。
诸如金字塔、印度佛塔、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等等,最后出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幅图是美国国会大厦与水中倒影形成的图片。
(见图7)生:这些建筑是不是都是轴对称图形?众生:是生A:它的对称轴是水平的。
生B:就是水岸线。
3教学反思3.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数学体验默会知识论认为,只有借助默会知识的力量,人类所有的明确知识才得以发生和发展,人类的知识创新才有根基。
所以这节课从学生喜爱的风筝入题,风筝的图形都围绕轴对称选择,目的是要让学生从中初步形成“轴对称”的默会概念,这样创设情境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出“轴对称”,也为后面的明确概念奠定了基础。
在学生对“轴对称”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加深理解是重要的。
学生在分组讨论图形分类时,对于“怎样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依据,但都围绕本节课的中心——轴对称图形展开。
至此,学生对这一概念已有了较全面的掌握,但这些都是较抽象的理解,在实际生活中会不会应用呢?这成了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为此我出示了一组民间剪纸作品,从判断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到学生自己动手剪纸,为的都是增强学生的数学体验,从理论到实践加深理解。
临近尾声时出现的世界各国建筑,都带有明显的轴对称特征,伴随着轻松的音乐,既放松,又再次重温了“轴对称”,特别是美国国会大厦和水中倒影形成的轴对称,进一步加深理解外,又让学生回顾了对称轴可以是任意方向。
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学生对“轴对称”这个概念已深扎于脑海之中,不再是一根干支,而是一颗茂盛的绿树。
本节课,从头到尾力求向学生展示“对称美”,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美的魅力,在“美”中学习,又在学习中创造“美”,从而使大家都得到美的享受。
所以,情境的创设在“情境——问题”教学模式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设置的好坏,是否具有探究性、发展性、趣味性直接影响整堂课的优劣,而课堂上是否让学生充分去体验数学,又决定了他们对知识理解程度的深浅。
在情境的创设中,有一点不足,那便是在展示世界各国建筑时,如能配上相应的建筑名称,学生就会多学到一些知识。
3.2 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思想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表现最突出之处是在对图形的分类上,在组内学习时,学生们先说了自己的想法,经讨论统一了认识,得出本组的分类方案。
这里,学生的思想在小范围内进行了交流,达到初步的目的。
当然,不同的组选择分类的方法未必相同,所以在不同的小组上来展示自己的方案时,在更广的范围中进行了交流,使学生理解到其他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分类的问题,也使自己得到了发展,从中分享了别人的成果。
学生分类情况归纳起来为以下几类:(1)以有无对称轴分类;(2)以对称轴的多少分类;(3)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分类。
不过,在课堂上我没有引导学生把他们不同组的方案从整体上进行归纳,只局限于展示了各组的方案,可能学生在倾听他组方案时,心中一些想法、建议因此而搁置。
如果能引导学生像上面进行一个归纳,学生在分类、归纳能力上又会有一个提高,学会选择最优的、科学的。
其次,是在剪纸时,首先个体制作中带有他们个人对“数学美”的思考,而在评价他人的作品时,指出自己喜欢哪一幅及为什么觉得它好,这就是数学审美能力的体现,而这种能力又涉及到创造力的培养。
学生间相互的评价,既可以体现他们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可以反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的成果。
以上两处学生间的交流很多,有各抒己见,也有激烈地讨论,但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倾听别人的意见,而不是各自为政,各不相让,这要归功于坚持贯彻“情境——问题”教学模式长期形成的好习惯,即,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合作学习中又能吸取了他人的长处,在互相交流时,共同进步,在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3.3抓住学生思维火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情境——问题”的学习意义在于发展学生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应用技能,在课堂上就应关注那些独特的、奇异的想法,不要认为只要和正确答案不同,它就铁定是错的,而应该引导他们分析这个结果,找出不合理之处,很可能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藏于其中,而本节课的闪光点是在对“平行四边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的讨论上,开始一组学生给出了他们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的理由(见片段二),这个想法比较奇异,在这里学生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把图形进行了重组,我没有急于否定它,而是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让他们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