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结课的艺术

合集下载

唯美的谢幕--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唯美的谢幕--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的调动 , 让学 生的求知欲 更加强 烈 , 在 提
教学做好铺垫 。
堂中发挥朗读 的作 用 ,让小学 生通过 朗 读 文章深入理 解文章 的内容 ,感受语言
的魅 力 , 挖掘其 中的情感 因素。在课堂结
结, 评价 学 生 的学 习 , 加强 教 学 反 馈 。 而学 高本节课 教学效率 的同 时 ,为下节课 的
烈 的成 长 阶 段 。在 教 学 中 , 教 师 可 以 对 小 呢? ” 学生会说出像 “ 爸爸妈妈 , 某位同学”
教 师引导学 生想一想古代 医药 名 学生的这些心理特 点加以利用, 发散学生 等答案 ,
无论学生说 出谁 , 教师只说 一句“ 答案 的思维 , 促进学 生主动去 想象 , 丰富课 文 人 ,
师 利 用 最 后 五 分 钟 的 时 候 组 织 小 学 生 对 文章 进 行 集 体 朗读 , 有利于加强语文学 习
要途径。

的品质 , 只有勤奋去学 习, 去工作 , 才能实 章 的道 理 。

发散 思维 式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谢幕
小学生 正处 于好奇心强 , 想象欲望强
三、 因 势利 导 式 小 学 语 文 课 堂谢 幕
比如 , 在讲 解 《 莫 泊 桑拜 师》 这篇 名 作的 时候 ,教 师可 以利 用课 堂结课 阶段
其视为提 高课 堂效率的重点环节。 对课堂 结课方法进行丰富 , 有利于提高小学生 的
给小学生 一个发散 思维 的机 会。教 师可
以这样进 行结课 “ 今天 我们学 习了莫泊
时候 , 教师要 与学生互 动 , 在 互 动 中 为 学 生 补 充答 案 , 促 进 学 生 语 文 学 习效 率 的 提
己的看法 ,并 对学生 的想 象成 果加 以肯 正能量 ,并 告诉学生还 有许 多关于莫 泊 桑的小故事 ,引导学 生阅读 。这样 的结

浅谈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结尾艺术

浅谈课堂教学结尾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必须讲究结尾。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结尾方法有:归纳式结尾、点睛式结尾、畅想式结尾、反馈式结尾,此外还有撞钟式、开拓式、链索式、练习式等多种方式。

关键词课堂结尾教师学生余味无穷课堂教学的结尾,是一堂课结束时教师用简洁的语言引导学生小结,对整堂课的教学的巩固和强化。

一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还要有完美的结尾。

就像写文章一样,“宁为处女于前,勿作强弩之末。

”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应追求艺术性和愉悦性,把学生从身心疲劳,情绪低落的状态中唤回,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整堂课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如文章“全定于终篇之一刻,临去秋波那一转,未有不令人消魂欲绝者也”。

所以,语文课堂教学结尾必须讲究结尾。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般都会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但对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课堂结尾,却不加注意,草草收场,缺少一点儿艺术性,给人留下些许遗憾。

常听学生反映:“这堂课老师教的好是好,就是听到后头忘了前头,脑子里没有留下什么印象,课后很快就忘了。

”这表明课堂教学的结尾非常重要,虽然结尾在一节课中仅占几分钟,有时甚至是几句话,却是画龙点睛,余味无穷。

耐人寻味的课堂结尾,不仅能巩固知识,检查效果,强化兴趣,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热烈、愉快的气氛中把一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所以,结束语看似无关紧要,却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课堂教学有头无尾,“其兴也勃,其收也赢”,不仅导致一堂课的教学不完整,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

如果听一些语文名师的课或阅读他们的教学实录,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很注重课堂结尾的艺术,使课堂教学更趋完美。

一、归纳式结尾教师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小结,纲举目张,由博返约,使学生读书由厚到薄,教他们从中得规律,悟窍门。

有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小结,然后教师加以补充订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结尾艺术一节完美的课不仅要有精彩的导入、精辟的讲解、更要有画龙点睛式的结尾。

语文课的结尾没有固定的模式,或归纳总结、或领悟主题、或启发想象、或巩固练习、或拓展延伸,要根据教材情况和学生实际灵活掌握。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说多样化式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充满情趣、耐人寻味的结尾,必使一节课得到升华。

结尾部分的教学,重在归纳、深化新授知识,贵在知识的延伸和运用。

抓住教材特点,巧妙地处理课堂结尾,可使学生对课文学习乐而不疲,课堂教学也能达到“课虽终、趣不尽”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语文课大致有如下几种结尾方式:(1)总结式结尾。

授课结束后将所学的内容作一概括的归纳总结,给学生一个比较明确的整体概念,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它可以由教师直接作结,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或师生共同讨论来完成。

如教《林海》一文时,笔者运用了这样的结尾方式。

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文最后为什么说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呢?”然后进行小结:“大兴安岭’的确含有兴国安邦的意义’,是因为:它美的不空洞,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它丰富的资源;它的生命与祖国的建设结为一体,与人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与国家的兴旺发达,稳定强大息息相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这里,笔者感觉运用总结式的结尾,既是对这一堂课重点的归纳,又升华了主题。

揭示了大兴安岭对兴国安邦的巨大作用,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2)辩论式结尾。

新课结束时,就学生感兴趣的关键题展开辩论,诱发学生认清课文的底蕴。

如在《少年闰土》中结尾部分,读到“我急得大哭”、“从此没有再见面”等,可设计这样的辩论题:闰土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课文中的“我”为什么急得大哭?为什么“从此没有再见面”?课上学生进行了辩论。

辩论主题为:在当时的社会,“我”是一个富家少爷,而闰土是一个穷苦农民的儿子,“我”为什么在知道闰土必须回家时会“急得大哭”?这样一来,在结尾的字里行间,通过辩论提供给学生联想、思索的余地,使内容更耐人寻味,促进学生勤思,善思,训练了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引言语文课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课程之一。

而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则是指在课程结束时,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心的布局,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文将探讨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分享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巧妙设计结课内容要让语文课堂的结课充满艺术感,首先要通过巧妙的设计结课内容。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设计方式:1. 故事结尾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精彩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然后在结课时再讲完故事的结局。

这样的设计方式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加他们对知识的渴望。

2. 卡片归纳在教学的最后阶段,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卡片,每个卡片上写着本节课的核心概念或重要知识点。

然后,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卡片归纳整理,展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情感体验结课时,可以设计一些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深刻地感受到课堂所传递的情感和价值观。

比如,通过舞蹈、朗诵或表演等形式,让学生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表达出来。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丰富语文课堂的形式,还能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投入。

二、精心布置结课环境除了设计结课内容,精心布置结课环境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几种布置环境的方法:1. 利用多媒体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源。

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达情感和思想,使结课更加生动和有趣。

2. 创建主题氛围老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合理利用课堂装饰物、道具和布置方式,创造出与课程主题相符合的环境氛围。

比如,在讲解古代诗词时,可以用插画、古风音乐和文房四宝等来打造古典的氛围,让学生沉浸在古代文化的氛围中。

3. 物理空间布局合理的物理空间布局也是营造良好结课环境的重要因素。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
3

开头 设 里 的 悬 念 问题 困难 假设 等 是 悬念 则 释 消
,

是 问题 则解 决 是 困难 则克服 是 假 设 则 证 实 或 证 伪
, 。 ,

,
,

结尾 一 般 由教师 执掌 机 械 呆 板 随 着教 学任 务 的完成 有 的 学 生 松 一 口 气 有 的学生 感
,
方法 员 活
,
,
结尾 有 的 可 以为新 一 课 的 学习 莫 定基 础 直接 影
响到 新 一 课 的 开 头

,
这样 课 的 结 尾 又 成 为 学 生 认 识
,


发 展 的转折 点


教学 ( 着 图读 拼音 识 字 3 》 ( 人 民 教 育 出 版社 的 版
本 下 同 ; 五 六 年制 第 一 册 ) 的 第 一 课 时 一 位教 师 是
, ,
在小学语文 0 4 分钟的 课堂教 学 里 结 尾所 占的 时
,
理 归纳
总 结 提 高 以加 深 印象 牢 固 记忆
,
,


为此 可
, 、
间虽 然 不 长 但却 举 足轻 重 影 响 课 堂教学 目标 的 全 面
,
以 设计 概括性 的 问题 也可 以 利 用 原有 板书 引导学 生
,
落实
热情

跳教学 模式 讲究教 学 艺术 继 续 发挥学 生学 习 的 主 动
新 课 的 方法 提 出
`
’ ,
,
: “
这篇课 文着重写 桑 娜 为 什 么 不 用

,


例如 结尾 一 般 由 教 师 总 结

语文结课艺术

语文结课艺术

语文结课艺术探索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

此外,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课堂教学进入结尾阶段,正是学生精力最感到疲倦、注意力最容易分散、效率最为低下的时候。

这时,最需要介入有效的刺激来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连续性。

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点肤浅的探索,希望能得到同行们的批评与指正。

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诱发想象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制造悬念,让学生有一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如教完《少年闰土》一文最后一节,师:“同学们,‘我’和闰土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难舍难分。

在经历三十年后,我们又相见了。

这时我们又怎样呢?”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发言后,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想象也很丰富,可惜都想错了。

三十年后,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后到图书馆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明白了。

”这样的结课,既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将学生入到课外阅读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又如教《琥珀》一课的结束教学时,教师适时出示一幅琥珀的精美挂图,其用意是让学生回忆文章有关的句子和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既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又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因势利导,概括总结——培养能力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的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的艺术
f 宁 省彰 武 县第 二 小 学 辽
中 图 分 类 号 : 2 _ G6 32
辽 宁 彰武 1 3 0 1 2 2 0
文 献 标 识码 :C
文章 编 号 :6 2 1 7 (0 01 - 1 8 0 1 7 - 5 8 2 1)2 0 3 - 1
结 课 时 . 者 提 了个 问题 : 故 意 找小 羊 的碴 儿 , 笔 狼 目地 就 是想 吃
结 课 是 指教 师 完 成一 个 教学 内容 或 活动 时 , 过 重 复强 调 、 通 归 纳总 结 等 方式 . 回顾 与 概括 所 讲 授 的 主要 内 容 , 强化 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学 生将 所 学 的 知识 形 成 系统 的 行 为方 式 。 言道 : 善 使 常 “ 始 善终 ” 算 一 堂优 质课 。要 想 让学 生 听 课 达 到“ 才 唯恐 聆 取 之 不

完善 精 要 的结 尾 。俗 话 说 : 筐 编篓 , 在 收 口; 龙绘 风 , 在 编 重 描 重 点 睛 。 此 , 师通 过 巧妙 的结 尾 , 但可 以集 中学 生 的 注意 力 , 因 教 不
引导 学 生对 所 学 的知 识 作简 要 的 回顾 与 整 理 . 清知 识 的关 键 , 弄 完 成 一 堂课 的 教学 任 务 ,而且 具 有促 进 学 生 加深 对 教 学 内容 的
我 们都 是 一 家人 !”这 样 一 比较 , 生 既 能温 故 旧 的知 识 . 学 叉能 进 一步 体 会 世界 人 民之 间 的友 好 情谊 , 受 生 活 的美 好 。 感 26练 习式 . 练 习式 结课 是 最 常用 、 简便 的一 种方 式 , 是 指教 师通 过 最 它 让学 生 做 练 习 的方 式 , 束课 堂 教 学 的方 法 。 主要 包 括 总结 巩 结 它 同 和布 置作 业 两 个 方 面 。 结 巩 同是 让 学 生 总结 所 学 的 内容 . 总 然 后 在 此 基 础上 , 用 提 问 或做 练 习 巩 固新 课 . 查 学生 掌 握 的 情 运 检 况 , 现 问 题 及 时解 决 。 发 家庭 作 业 对加 深 理 解教 材 、 用 教材 、 运 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吴承恩 先生 的《 西游记》 中寻找答案吧。
四、 寓教于乐。 乐 而 不嬉
堂课如果 只是讲课 文有时会 太过枯燥无味 , 有些爱动
的学生就会坐不住 , 东 瞧西看。毕竟小孩子的玩性 大。因此 ,
台湾呀 !’ 郑成功慷慨激 昂地说 : ‘ 台湾 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的 在课上也 要适当地做 些其他的事情。在结课 时, 可 以让学生 领土, 决不允许侵略者横行霸道 。我们一定要收复祖 国的宝 就 这篇课文讲 一个能想得 到 的小故 事 ,和 孩子们开 个小玩 岛台湾。’ 这就在告诉学生台湾 自古就是 中国神圣的领土 , 决 笑 , 做个小游戏 , 等等 。这 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 又能巩 固
口 责 任编 辑 : 许 雅 健
硼 综 合 版2 0 1 4 年7 - 8 月
帮助。
如果这时候 让孩 子们 就这一首诗 画一幅 画, 画 出诗人 当时所
居然会这样做 , 怕 的 是 自 己 画不 好 , 喜 的 是 可 以 照 自己 的 想
三、 节选章节。 回 归 原著
惊 的 是 老 师 觉 得就 这样 结束了 , 没有给 自己带来一些新鲜 的东西。但是 处 的 环 境 中 。那 孩 子 们 肯 定 觉 得 又 惊 又 怕 又 喜 ,
的 基础 。


的结果。
学古诗 , 讲 究的就是一个意境 、 一种氛 围。古诗带给学生
种意境美 , 当有 那种身临其境 的感觉 时 , 你就会体 会 出诗 人做出这首诗时的心 情 , 以及所要 表达的思想感情。就如在 讲 解李清照的《 如梦令》 时, 肯定是会分析诗 句的意思、 感情。
如果说 “ 这篇课文还告诉 我们 一些重要的东西要等你们 自己 去发现 ” , 让他们 自己再去读文章 , 他 们是否会发现郑成功 与 卫 兵的对话 呢? “ 郑成功指着东南方 向问卫 兵 : ‘ 那是什 么地 方? ’ 卫兵说 : ‘ 是大海。 大海的那边呢些 以前 并没有在 意的东 西 ,就会 有一种豁 然开朗 的感 法来。但是一定会有意想不 到的收获的。

浅谈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

浅谈语文课堂结尾的艺术连林芳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

下面,我就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浅谈几种方法。

其一,归纳式。

即从讲述的个别事实出发,经过概括,求得一般结论。

学生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这样不利于知识的巩固。

因此,一节课讲完要引导学生回归到整体上,从理性的高度、以准确简练的语言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表现形式及语言风格等。

一方面使学生明确知识重点,由分散的感性知识升华到条理的理性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这种课堂小结与提要,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其二,过渡式。

这是在教学一个课时(或一篇课文、一个单元)将结束时,用以小结本课时(或本篇课文、本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领域的承上启性的谈话,这种方法用得好,可以使整篇课文(或整个单元、整册书)的教学形成一个浑然不可分割的整体,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各部分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作进一步钻研。

其三,拓展式。

讲完课之后,教师不停留于课文,而向课外或课外写作延伸,向生活延伸。

在学完《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后,笔者设计了三个练习题,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

①仿写:金钱能买来鲜花,但买不来友谊;金钱能买来书本,但买不来知识;金钱能买来,_______。

②写作练习:《于勒叔叔发财回来了》。

③写作练习:《我心中的于勒》。

其四,举一反三式。

孔子说:“举一隅而以三隅反。

”就是教师通过分析、讲授,让学生找出规律,这样就是变课文为例子,变分析思路为解题钥匙,让学生分析同类问题。

学习《曹刿论战》后,笔者总结道:“鲁庄公听从了曹刿的战略战术,终于以少胜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还有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为什么他们会以少胜多呢?从战略战术方面试加以分析。

”其五,讨论式。

前苏联的研究表明:下课之前的7~10 分钟,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趋于衰退。

开展适当的活动可以调节大脑、减少疲劳,同时强化学生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可谓一箭双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微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微探

常见的图形有下列几种:
我们利用“图形经过移动, 它的面积大小不会改变”的道理, 把纵、横两条路移动一下,使列 方程容易些(目的是求出路面的 宽,至于实际施工,仍可按原图 的位置修路)
xm
解法2:
20 m
xm
如图,设路宽为x米, 草坪矩形的长(横向)为 (32-x)米
草坪矩形的宽(纵向) (20-x)米 即 32 x 20 x 540.

cm,
(8-2x)
面积与方程
宽为(5-2x) cm,得 8 x x
(8-2x)
x
5
18m2
x
例1. 一块四周镶有宽度相等的花边的镜框如下图,
它的长为8cm,宽为5cm.如果镜框中央长方形 图案的面积为18cm2 ,则镜框多宽?
解:设镜框的宽为xcm ,则镜框中央长方形 (5-2x) cm,得 (8-2x) 宽为 图案的长为 cm,
18m
解:设与教学楼后墙垂直的一条边长为x米,则与教学 楼后墙平行的那条边长为
(352x)米,根据题意,得
15 解得 x1 , x2 10. 15 2 当x 时,352x2018不合题意,舍去; 2
当x10时,352x15. 符合题意. 答:自行车棚的长和宽分别为15米和10米.
面积问题与数字问题
• 例1 .一块长方形草地的长和宽分别为20cm和 15cm,在它的四周外围环绕着宽度相等的小路.已 知小路的面积为200cm2,求小路的宽度.
解 : 设小路的宽度xm, 根据题意, 得
(20 2x)15 2x 20 15 200.
2 x 35 x 100 0,
x 2 106 x 105 0,
整理得 : 解得 :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一

互 红
( 山 市定 海小 学 , 江 舟 山 舟 浙 360) 1 0 0
论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结 课 艺 术

要 : 课 是 小 学语 文课 堂 教 学 的 有 机 组 成 部 分 . 结
最 后 , 学 语 文 教 学 论 认 为 , 堂 教 学 是 由各 个 部 小 课
新 课 文 进 行 预 习 ; 纳 总 结 , 高 学 生 对 课 文 内 容 的 认 识 归 提
水 平 ; 散 思 维 , 导 学 生进 行 课 外 阅读 ; 演游 戏 , 发 引 表 寓教
于 乐。
个 部 分 构 成 的 整 体 教 学 也 要 受 到 其 内 部 成 分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 换 言 之 , 学 是作 为一 个 有 机 整体 来 发 挥 其 功 教 能 的 。 因 此 , 科 学 地 阐述 并 有 效 地 指 导 教 学 , 师就 要 教
高 质 量 的课 堂 小 结 对 学 生 学 好 语 文课 程 起 到 巨 大 的 推 动 作 用 。 此 , 进 行 结 课 时 , 师 应 设 置 悬 念 , 进 学 生 对 为 在 教 促
分 或要 素 的 有 机 联 系所 构 成 的 统 一 体 ,各 个 部 分 既 要 受 到 与之 相 关 的 其 他 部 分 的作 用 、 响 和 制 约 , 要 受 影 又 到 各 个 部 分 所 构 成 的 统 一 体 的 影 响 和 制 约 。反 之 , 由各
学 好 语文 的信心 。
习 语 文起 到 巨大 的推 动作 用 , 必 不 可少 的 。 是 首 先 。 学 语 文课 堂 上 的结 课可 使 得本 节课 的概 念 、 小 思 想 等 内 容 得 到 归 纳 概 括 , 点 得 到 强 化 。 生 通 过 共 同 重 师 对 课 堂 知 识 进 行 梳 理 归 纳 、 析 比 较 、 结 , 方 面 使 学 分 总 一 生 对 本 节 课 所 学 的 知 识 增 强 理 解 和 记 忆 ,突 出 知 识 的 难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2)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2)

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2)浅谈语文课的结尾艺术篇二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里,结尾所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举足轻重,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它能帮助学生整理概括,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巩固记忆;它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冲刺,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关键词:小学语文结尾艺术探索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强调:“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如同一本精彩的小说,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序曲”、扣人心弦的“主旋律”,而且也应该有一个让人感到韵味无穷的“结尾”。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里,结尾所占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举足轻重,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它能帮助学生整理概括,加深感受,深化认识,巩固记忆;它还能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热情。

通过反馈,引导学生冲刺,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对语文课的结尾艺术,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激励式结课教师在即将结束教学时,以意味深长的话语厚望于学生,打动学生心扉,留下难忘的印象。

如教《趵突泉》时,讲读完课文后教师小结:“趵突泉美丽极了,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乃至帝王将相前往观赏。

可是,现在的趵突泉没有课文所写的那样美丽了。

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降低了,美丽的趵突泉水小了很多,有的小泉也干涸了,真是可惜啊!祖国的名山名水需要我们好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需要好好地保护,希望你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把我们美丽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学生,这种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远的。

2 归纳式结课归纳式结课要求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小结,主要是对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加深理解,进而完全掌握。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浅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浅谈小学语文结课艺术
吧!
九、 空 白式 — — 意 犹 未 尽
教师可 以根据教学 内容 ,对讲课 的时间进行适 当的压缩 , 留 下几分钟 的时 间让学 生 自由利用 ,让学生 在这段时 间内朗读 、 演
辩论 、 阅读 ……从 而提高学习兴趣 。如 , 教学《 童年 的发现》 时 这样的结课艺术 , 珍视学生在课文价值前提下 的富有个性的 、 讲、 “ 我们的生活是那么丰 富多彩 , 我们的学 习是 独特 的见解 , 从 多方 面鼓 励学生从 不 同方 面 、 从不 同角度说 出 自 教师可 以这样结课 : 那么愉 快 , 只要你 用心去捕 捉生活 中的各种 现象 , 就会 有新 的发 己的心里话 , 最大限度 地激 发学 生的情感 。
式、 激情式 、 游戏 式、 课 本剧 、 布置作业式 、 呼应 式、 练笔式 、 空 白式、 延伸式 、 发散 式、 收获式 、 震颤式 、 探 索式、 自然式 、 答疑 式。 关键词 : 小学语文; 课 堂结尾 ; 结课 艺术

堂好 的语 文 课 , 必须 “ 善 始善终 ” , 精彩 的开头 只是成 功 的
四、 游 戏 式— — 寓 教 于 乐
现, 能有新 的发现 , 是 一个了不起 的本领 。今天 的课 到此 结束 , 剩
结课 时融合特定 的教学 内容于游戏活 动中 ,使学生轻 松 、 愉 下 的时问 ,由你们 自己来学 习这篇课文 ,你想 怎么学 就怎 么学 这种结课方式 , 实际传达 给学生 的信息是就本课知识做更深 快、 有效地 掌握知识 、 发展能 力。例如《 活化石》 , 教 师 出示全部 的 吧 !” 给学 生留下足 够的思考 和想象余 地 , 让学生 按 自己 的 生 字卡片 , 请 一名学生闭上眼 睛, 教师任意 点一个字 , 叫这位 同学 入地探 求 , 意 愿 来 学 习 。 猜, 直到猜对 为止 。语 文课识字量大 , 猜字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

语文结课要讲究艺术性

语文结课要讲究艺术性

语文结课要讲究艺术性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课也好,结课也罢,都应该讲究艺术性。

通常,我们多重视导课艺术,高尔基在谈创作体会时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教学也是如此,一堂好课如果没有成功的开端,教师会讲得索然无味,学生很难进入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的其他环节也就很难进行。

所以我认为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学习状态,注意力集中到教学内容上来。

这样,能产生使学生在整堂课学习中欲罢不能的效果,教者轻松愉快,听者心驰神往。

其实,结课艺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我们把一堂具体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比作一只碗转悠扬的乐曲,导课是“起调”,结课就是“终曲”,完美的教学就必须做到善始善终。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结课不是课堂教学中可有可无的活动,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好的结课,能后发制人,画龙点睛。

虽然,结课只占很少的时间,又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它也关系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否完整,是否连贯。

如果草草了事,匆匆收尾,那只能给人留下虎头蛇尾的遗憾。

而精彩的结课,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引发学生无穷的回味,余音绕梁,情形在目,不知不觉中,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扩充,并延伸到课外。

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

因此,关于结课我总结出以下几点:1、结课要体现教学目的结课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目的和知识结构等,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课堂教学情境,或对知识做总结概括,或对教学内容进一步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结课的首要出发点是为教学目的服务,偏离了这个方向,就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结课要注意首尾呼应结课要与导课相呼应,不要离主题太远。

有些课实际就是对导课时设置疑问的总结性回答,或者是导课思想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

如果教师在导课时设疑布阵,而在讲课和结课时没有下文,就会使学生思路紊乱,难以集中精力探索。

因此,结课只有做到前后一致、首尾呼应,才能使课程的主线清晰,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浅谈

语文课堂教学结课艺术浅谈
陶冶美好情操 等都有重要 意义 。 更熟练 。当然 , 创造 必要的条件 。教学 时应把握好这个结 语感能力 、 任务 的布置应 和整个课堂教
安 一 可 束 部分 、 后环节 , 最 使之 成 为“ 精彩 之笔 ” 如 《 塞腰鼓 》 课 的结 课 , 安排 全班 齐 学过程构 成一个完 整的有机体 。布置任务 。 笔者在语文课堂 的结课上 , 常用 以下方法 。 读 ,让学 生从文章铿锵 的语句 、明快 的节 时 ,教 师要 向学生讲 清楚所 布置任务 的内
四、 任务式
了后天的重要性 。
是教师 , 以是学生。朗读 的方式可 以是 也可

这 是语文课 堂教学 中最 常见的方法之

作者单位 : 河北省行唐县 口头镇杨家庄
3 — 7
个人 的朗读 , 可以是一个人 的领读 , 也 还

当课 堂教学进入结课时 , 教师可给学生 中学

特点、 知识水平 和接受 能力 , 学地 、 计 情去感染 自己的学生 ,告诉学 生如何用具 科 有 划地安排爱 国主义教育活动 内容 ,注意思 体 的行动去表 达对 祖 国的热爱 ,将 来才能
适 当介绍 画家 的故事 , 介绍他们扎根生活 、
艺术性和科 学性 , 求 富有 吸 引力 、 成为社会 中有用 的人 ,成为一个爱 国的具 力 反映火热斗争 的革命热情 ,为追 回国宝而 想性 、 有民族气节 的人 。因此 , 我抓 住一切时 机 , 不惜重金倾囊借债的爱 国行为 ,不为 高官 感染力和启发性 。 厚禄而移其志 的民族精神 ,及推 陈出新的
时间等 。
五 、 系 式 联
课 堂教学进 入结课时 ,教师可把 课文 加深学生对学 习内容的理解 ,使 学生对课 堂 上所学 内容作 出概 括总结外 ,还 要把学 学 习内容与 以前 学过 的、 内容有 内在关联 文 的主要 内容 有 明晰 的 了解 和 牢 固 的把 生 的思 维活动引 向纵深 。教师可 以提出一 的课文 联系起来 , 学生能够更 全面 、 使 深入 握, 增强教学的效果 。如《 色龙 》 变 一课的结 个 或几 个有思考价值 的问题 ,让学 生带着 地理解 问题 。如 《 仲永》 伤 一课结课 时可这 课 可这 样设计 : 先用折线板 书 , 洁地 表示 这些 问题去思考 。这 种方法能 引起 学生阅 简 样设 计 :人 的成 长 的关键 在于后 天接受学 奥楚蔑洛夫对 狗的 5 次大起大落 的态度变 读 和思 考的浓厚兴趣 , 培养学 生的联想 、 想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艺术结课既是既往教学过程和将来教学过程的联结点,同时还应当为下一教学过程制造必要的条件。

教学时应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终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

笔者在语文课堂的结课上,常用以下方法。

1.归纳式。

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老师结合课文,对所学内容作一概括总结,这样可以加深同学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同学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和坚固的把握,增加教学的效果。

如《变色龙》一课的结课可这样设计:先用折线板书,简洁地表示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5次大起大落的变化,再归纳出这一人物形象的意义及本课的主题思想——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丑恶嘴脸,从而揭露了沙皇统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动、腐朽和虚伪。

2.朗读式。

进入结课阶段,老师可设计一段朗读。

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也可以是课外精选的,还可以是老师自编的等多方面内容,但要以课文内容为主。

这样才能体现出大纲、课文精神。

朗读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

朗读的方式可以是一个人的朗读,也可以是一个人的领读,还可以是分角色的朗读。

结课的朗读意在加深对课文的感受,这对强化整体认知、培育语感力量、陶冶美妙情操等都有重要意义。

如《安塞腰鼓》一课的结课,可支配全班齐读,让同学从文章铿锵的语句、明快的节奏、连贯的语气中感受安塞腰鼓那强健的舞姿、沉重的响声及震撼人心的力气。

3.拓展式。

课堂教学进入结课时,老师除应对课堂上所学内容作出概括总结外,还要把同学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

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或几个有思索价值的问题,让同学带着这些问题去思索。

这种方法能引起同学阅读和思索的深厚爱好,培育同学的联想、想像和制造力量。

如《七根火柴》结课时可提这样一个问题:文章为什么不写仆人公无名战士的姓名呢?这个问题一直颇多争议,几句话难以讲清,留给同学思索,可引发同学探求的爱好,不失为明智之举。

再如《皇帝的新装》结课时,可问:游行结束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小橘灯》结课时可问:后来小姑娘的爸爸回家了吗?她病治好了吗? 4.任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结课的艺术
听过评书的人都知道,评书者在说书之后,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总能令听者回味无穷,并产生无尽的遐想,同时又激起了对后文内容强烈的欲知。

这与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结课有异曲同工处。

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

” 美妙的结尾使成功更完美”。

说书者要给听者设下悬念,正如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回味一样,都要把握好这个结束部分、最后环节,使之成为“精彩之笔”。

一、“山穷水尽”、“柳暗花明”——诱发想象
根据小学生喜欢幻想、想象、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结课时,先诱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然后话锋突转,制造悬念,让学生有1种“山穷水尽”的感觉,进而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

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又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

如教完《少年闰土》一文最后一节,师:“同学们,‘我’和闰土少年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离别时难舍难分。

在经历310年后,我们又相见了。

这时我们又怎样呢?”让学生大胆猜测,积极发言后,师总结:“大家说得很好,想象也很丰富,可惜都想错了。

310年后,闰土见了‘我’就喊’老爷’,这是怎么回事呢?大家想知道吗?请同学们课后到图书馆阅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就明白了。


这样的结课,既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将学生入到课外阅读领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因势利导,概括总结——培养能力
当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解决后,教师可结合课文,用归纳结尾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准确、简练的语言,对所学内容作概括、总结。

可以归纳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

一方面可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明晰的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桂林山水》的结尾时,师问:“这篇课文重点写的是什么?(桂林山、水的特点。

)作者写桂林山、水的目的是什么?(热爱桂林山、水的感情。

)”然后教师让学生归纳总结,生:“作者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的美景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
情。

”这样言简意赅地抓住课文的精髓进行归纳式的结尾,虽只几句,但思想内容和和艺术特色的归纳、总结都完成了。

这种结课,学生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写作特点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较好地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感受到了学有所得的愉悦和乐趣,语文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巧妙设问,训练思维——开拓思路
在课文教学的结尾处设问,可把学生的思维再次推向高潮,从而达到拓宽思路、语言训练的目的。

如在《凡卡》的结课时,引导学生讨论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去后,命运将会如何。

学生积极思考时,教师进一步设问:“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跑回去吗?为什么?假如爷爷把他接到乡下,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吗?为什么?”这些设问,使学生思维形成”发散——集中——发散——集中”。

此过程,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使思维向独特性和创造性方面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 而且这样的结尾,让学生动脑、动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促进智能的发展。

四、创设情境,产生共鸣——渗透德育
在课终处,创设一些与课文相称的生动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抓住学生的心潮起伏、情感相通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并接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结尾时,师问:“学到这里,五壮士的英勇豪壮表现在哪里?课文是怎样写详细的?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了。

”)接着师述:“课文抓住了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神态来详写‘顶峰杀敌’和‘英勇跳崖’,以此表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也证明了他们的确可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师把课题的“壮”字圈起来,然后让全体学生起立,带着对五壮士的无比怀念和崇敬,再用感情地一起读课文后几段,最后教师总结:“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人民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这堂课的结课,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心潮起伏,与英雄心灵相通,对英雄充满敬佩之情时,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让全体学生起立,激发学生带着对五壮士的怀念和敬佩有感情地读课文相关内容,教育学生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中国人,使学生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情感、发展语言的作用,给人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结课有法,但无定法。

结课是一门艺术,它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教师要因人而变,因文而导,根据没堂课的教学内容、目标、重难点灵活地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使整堂课的教学得到升华,从而达到“课虽终,趣不尽;言已尽,意无穷”的境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造就一种“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结课佳境,从而使结课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