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6课《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继续学习默读的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做摘录的习惯。
2.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感受三只猫的形象特点。
3.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厘清文章的结构。
4.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重点难点】1.继续练习默读。
2.品味关键词句,了解文中“我”及家人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体会“我”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梳音晓义,日积跬步至千里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逗.()消耗.()污涩.()忧郁.()红绫.()懒惰.()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诅.骂()蜷.伏()一缕.()虐.待()屋脊.()叮嘱.()辩.护()怂恿..()惩.戒()倚.着()冤.枉()妄.下断语()悲楚.()畏罪潜.逃()芙.蓉鸟()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①肮脏且不光滑。
()②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③从容不迫,稳重。
()④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⑤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
()⑥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⑦弯着身体卧着。
()⑧犯了罪怕受到制裁而偷偷地逃走。
()⑨悲伤凄楚,悲苦。
()⑩通过处罚来警戒。
()○11胡乱、随意地下结论。
()○12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
()★任务二:知人论世,了解作者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著有小说集《家庭的故事》,专著《文学大纲》《中国俗文学史》,译著《新月集》《飞鸟集》等。
2.默读全文。
二、探究案★任务一:整体感知,勾画圈点厘思路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默读课文,概括提取信息,利用下面的表格厘清课文内容。
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人教版七年级上《猫》教案
《猫》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3.体会以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2.体会本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动物、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以物写人的写作方法。
2.让学生学会从心灵深处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2.搜集有关作者老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作者简介: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满族人。
著名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2.以猫为题材的文章很多,同学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哪些文章?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作家老舍的《猫》,看看他的猫有什么特点?二、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抽读生字词。
3.梳理文章结构:文章写了关于猫的哪些内容?作者对猫的态度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4.找出文中直接表达作者对猫喜爱之情的句子。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中心意思是什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并把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或语句勾画下来,进行旁批。
与同学交流讨论。
7.请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或语句,并阐述理由。
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点评指导。
8.学生自主阅读,“披文入情”,在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味作者的深刻思想及富有质朴情趣的文学风格。
通过反复诵读、勾画、思考、交流,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拓展练习、想象说话等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9.本文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答案。
教师点评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描写和以物写人的写法。
并进行小结归纳。
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掌握。
10.学生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做好笔记。
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猫【郑振铎)】导学案 【表格+人教+初中语文】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导学案(教师用和学生用)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导学案21.《风筝》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3.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
【导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导学难点】联系语境探究疑难句子。
【课时】 2课时【预习导引】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查字典,给它们注音、解释,并学会运用。
(1)丫杈(chà):即桠杈,形容树枝分杈歧出。
(2)风轮:风筝上能迎风转动发声的小轮。
(3)寂寞(jì):孤单冷清。
(4)伶仃(1íng dīng):孤独,没有依靠。
(5)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6)肃杀: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7)诀别(jué):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8)荡漾(yàng):(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9)嫌恶(wù):厌恶。
(10)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11)可鄙(bǐ):令人鄙视。
(12)恍然大悟(huǎng):形容忽然醒悟。
(13)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14)什物(shí):泛指家庭日常应用的衣物及其他零碎用品。
(15)惊惶:惊慌。
(16)瑟缩(sè):身体心寒冷、受惊等而蜷缩或兼抖动。
(17)苦心孤诣(yì):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18)掷(zhì):扔,投。
(19)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20)虐杀(nüè):虐待人而致死。
(21)堕(duò):落,掉。
(22)宽恕:宽容饶恕。
2.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3.就课文不理解之处质疑。
【导学过程】一、导入:当冬天的寒气尚未褪尽,我们偶然抬头,看到天空飘飞着一两只风筝时,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鲁迅先生的感受吗?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风筝》。
【名师教与练】第16课《猫》(导学案)-2022-2023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第16课《猫》导学案◆任务一: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1.认读下列词语。
污涩怂恿一缕蜷伏怅然诅骂红绫虐待屋脊叮嘱凝望惩戒畏罪潜逃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______家,我国____________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活动二:梳理内容1.限时5分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圈出文中的易错生字,将易误读的生字注上拼音,读不准的字做好标记,集中订正。
(2)文章写了什么事?这些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请用一句话概括。
2.三只猫分别是怎样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勾画写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地位和结局的语句,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表格。
4.讨论:同样是猫,为什么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的命运会截然不同呢?◆活动三:体会情感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三只猫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2.划出描写三只小猫失亡后我心理活动的句子3.结合全文思考:对于三只猫,“我”前后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第二课时◆活动一:探究主旨1.默读第15—34段,思考:作者冤枉第三只猫的证据是什么?用波浪线勾画有关句子。
2.芙蓉鸟真的是被第三只猫咬死的吗?证据“确凿”吗?3.谈谈你对文中“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的理解。
4.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作者写下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资料助读: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语文七上五单元导学案
21 风筝执笔人:薄春霞 审核人:刘丽【学习目标】1.体味感悟亲情的含义,并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1.对“精神虐杀”一幕的理解以及多角度体验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具有深意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古诗欣赏:《山塘棹歌》2.作者简介3.字词整理:二、【感知课文】1.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勾画文中能够体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三、【精读研讨】(一)二十年前,精神虐杀的一幕(3 、4段)1.概括 “精神虐杀”一幕指什么事。
2.作者是怎样刻画弟弟这个形象的?文中的“我”又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在文中圈点勾画相关语言,并进行分析。
(二)二十年后,我受的惩罚(5—12)理解亲情1.朗读思考:有人说,“文章后半部分最能体现亲情。
”你怎么理解?2.谈谈你对“有过这样的事么?”这句话的理解。
品评人格二十年过去了,本文的主人公还是对往事恋恋不忘,想办法安抚小兄弟受伤的心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呢?(三)主题探究文章主题可以做那些角度的理解?(四)重点句意1.“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我” 见到风筝为什么会产生“惊异和悲哀”的心情?(联系下文)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多角度探究)3.最后一段: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四、【拓展延伸】1.对比阅读: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两篇文章蕴含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2.小练笔:文章第四段“我”撕破、踏碎弟弟的蝴蝶风,傲然走出小屋,课文这样写到“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留心。
七年级新教材17《猫》导学案(含答案)
17?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比照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理解比照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一、【自主学习】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展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3.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4、比拟分析以下两个句子a、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拓展延伸】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五、【达标检测】体会下面语句的情感,并分析。
1、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2、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使用了什么手法,作者要表达什么意思?【归纳反思】17?猫?导学案附答案:【自主预习】1.zǔ chàng sǒngyǒng quǎn lǚ2. B3.略4. 三局部:第一次养猫〔1-2段〕: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第二次养猫〔3—14段〕:提心吊胆。
第三次养猫〔15—34段〕:假设有假设无。
【整体感知】1.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隔壁要来的舅舅家抱来的张婶捡来的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得意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19猫 导学案教案设计 (3)
猫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生词;理清课文叙述的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讨论探究文中刻画三只猫的形象的方法。
3、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
教学重、难点: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两课时知识链接:郑振铎,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又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艺术史家,也是闻名中外的收藏家。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关于养猫的话题导入课题。
二、检查课前预习:1、检查生字词:小组检查,教师抽查。
2. 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3、课文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据此,给文章划分层次。
( 1 )到( 2 ):第一次养猫的故事( 3 )到( 14 ):第二次养猫的故事( 15 )到( 34 ):第三次养猫的故事三、课堂合作探究任务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1、浏览课文,根据下表在课文中标记相关的句子,分析后填写表格。
2、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芙蓉鸟事件”3、“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A、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B、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4、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样做的?不确凿。
“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5、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任务二:体会下列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分析。
1、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二次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相法。
2、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伤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的
表格。P100
成。
生
在书上勾画原
命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之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美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和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和
小组上台展示。
失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猫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之
痛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积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充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猫》导学案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点;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快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五.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六.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个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后反思】
作者在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自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课型:讲读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快速阅读并反复熟读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循序解决学习问题。
2、自主学习,限时完成;相互对学,援疑质理;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第17课《猫》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猫》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猫》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
历来关于《猫》的文体有两种争论,一种观点认为它是散文,另一种观点认为它是小说。
我按照这篇课文的出处以及作者的话“他们(指故事)并不是我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不是旧事的纪实。
”把这篇课文按照小说来讲。
《猫》这篇课文中,作者郑振铎先生通过记叙三次养猫经历,表现了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一种细致地人生思考。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们在感悟作者的仁者情怀的同时,可以获得许多为人处世方面的启示。
二、教学设想:布置学生在课前充分阅读课文获取信息为猫设计名片,达到充分预习的目的。
教学中采用听、说、诵、写、悟结合,通过说、诵、写的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对文章蕴含情感的思考。
在层层推进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思考人性的善与恶。
三、教学目标:1、概括比较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理清文章结构。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在反复的诵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同时在情感上得到陶冶,能够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有所启发。
)教学重难点: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方法:以“活动态”教学模式统领整个教学流程,以启发式教学为主,力求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气氛中快乐地学习。
▪活动一:说猫——生与死▪活动二:猫说——冤和怨▪活动三:读情——悔与恨▪活动四:悟人性——善与恶导入激趣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出一个谜语,我们以小组形式进行抢答,看哪组最先猜出来。
注意一共有四句,要等我全部说完后再开始抢答。
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像虎不是虎,小巧玲珑惹人怜,两边胡须往上翘,开口说话喵喵喵。
同学抢答“猫”。
提起猫,谁家养过猫?来跟大家说说。
生自由发言(三至四名同学发言)。
听到同学们的描述,姚老师特别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的猫。
它是一只暹罗猫,名字叫喵喵,你看它的脑袋、耳朵、四肢、尾巴都是黑色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RJ)16 猫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比喻。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三、探究写法
1.结构巧妙。作者善于设置伏笔,首尾响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不活泼,忧郁,懒惰。“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地位
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5.“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愧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语言赏析
2.对三只猫,作者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用生动细致的细节加以表现。学习时要反复阅读有关段落,学习作者高超的描写手法。
3.学习时可以结合文中具体描写第三只猫的文字和作者的心理活动,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思想。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
第三只猫。这只猫被冤枉并遭受暴打,最终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它让“我”明白自己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死亡让“我”刻骨铭心。
3.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得猫—养猫—()—再()—再()—再()—复()—复()—复()—最后()
《猫》导学案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内容导航(2分钟)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2、接受验收(温馨提示:(小组长检查,课代表抽查2-3个小组,教师抽查2-3个小组,限时5分钟)(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温馨提示:请带着问题去读课文,省时高效呀!10分钟)1、快速阅读文章,思考: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前两只猫可不可以删除?2、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自作表格去完成。
3、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
你离去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4、(三)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芙蓉鸟事件”芙蓉鸟被害案[森林123号刑事案]一、案发现场情况:二、犯罪嫌疑人: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二)、案发后的表现: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五、案件真凶:一只黑猫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二)、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展示交流、教师小结板书(10分钟)教师小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猫》导学案(李文峰)
科目/教材语文年级:五课题《猫》第2课时
设计者:李文峰
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内容。找出表现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的句子。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
这几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动物的课文。请大家放开声音,齐读课题。
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哪些句子能概括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合作探究,学习交流。
环节(任务)三: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1、默读课文,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小组合作探究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环节(任务)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我们玩个猜迷游戏吧!出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鹅)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源
设计意图
听课记录评价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导控事项
环节(任务)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环节(任务)二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环节(任务)三
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环节(任务)四
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环节(任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
【学习实践】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导学案人教版知识和技能.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材分析《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本单元的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
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
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
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学媒体朗诵配乐:音乐放送:《塞北的雪》教学方法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激发想象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朗读课文——理解读.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
(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导学案17、猫【学习目标】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
2.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把握文章结构。
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预习导航】(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畏罪潜.逃()诅.骂()红绫.()安xiáng()懒duò()冤wɑng() n.üè..待()(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全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通读熟悉课文的基础上,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填写课后表格。
见P100(三)合作探究:1.默读17-34段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2.为什么作者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作者通过回忆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4.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你最欣赏的描写猫的语句,并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用得妙,最有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提升】老猫季羡林十四年前,我养的第一只猫,就是这个虎子。
刚到我家来的时候,比老鼠大不了多少。
蜷曲在窄狭的室内窗台上,活动的空间好像富富有余。
它并没有什么特点,仅只是一只最平常的狸猫,身上有虎皮斑纹,颜色不黑不黄,并不美观。
但是异于常猫的地方也有,它有两只炯炯有神的眼睛,两眼一睁,还真虎虎有虎气,因此起名叫虎子。
它脾气也确实暴烈如虎。
它从来不怕任何人。
谁要想打它,不管是用鸡毛掸子,还是用竹竿,它从不回避,而是向前进攻,声色俱厉。
得罪过它的人,它永世不忘。
我的外孙打过一次,从此结仇。
只要他到我家来,隔着玻璃窗子,一见人影,它就做好准备,向前进攻,爪牙并举,吼声震耳。
他没有办法,在家中走动,都要手持竹竿,以防万一,否则寸步难行。
有一次,一位老同志来看我,他显然是非常喜欢猫的。
一见虎子,嘴里连声说着:“我身上有猫味,猫不会咬我的。
”他伸手想去抚摩它,可万万没有想到,我们虎子不懂什么猫味,回头就是一口。
这位老同志大惊失色。
总之,到了后来,虎子无人不咬,只有我们家三个主人除外,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了。
但是,要说这就是虎子的全面,那也是不正确的。
除了暴烈咬人以外,它还有另外一面,这就是温柔敦厚的一面。
我举一个小例子。
虎子来我们家以后的第三年,我又要了一只小猫。
这是一只混种的波斯猫,浑身雪白,毛很长,但在额头上有一小片黑黄相间的花纹。
我们家人管这只猫叫洋猫,起名咪咪;虎子则被尊为土猫。
这只猫的脾气同虎子完全相反:胆小、怕人,从来没有咬过人。
只有在外面跑的时候,才露出一点儿野性。
它只要有机会溜出大门,但见它长毛尾巴一摆,像一溜烟似地立即窜入小山的树丛中,半天不回家。
这两只猫并没有血缘关系。
但是,不知道是由于什么原因,一进门,虎子就把咪咪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女儿。
它自己本来没有什么奶,却坚决要给咪咪喂奶,把咪咪搂在怀里,让它咂自己的干奶头,它眯着眼睛,仿佛在享着天福。
我在吃饭的时候,有时丢点儿鸡骨头、鱼刺,这等于猫们的燕子会从西边的小山上逮一些小动物,麻雀、蚱蜢、蝉、蛐蛐之类,用嘴叼着,蹲在家门口,嘴里发出一种怪声。
这是猫语,屋里的咪咪,不管是睡还是醒,耸耳一听,立即跑到门后,馋涎欲滴,等着吃母亲带来的佳肴,大快朵颐。
我们家人看到这样母子亲爱的情景,都由衷地感动,一致把虎子称做“义猫”。
2.“它的‘咬声’颇能耸人听闻了”一句中“咬声”的意思是?3.文中划线的语句表现了虎子怎样的特点?4.“我”讨厌虎子无人不咬的个性吗?为什么?18.鸟【学习目标】1.练习默读,把握课文的内容,学会做摘录。
2 品读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梁实秋散文的独特魅力。
3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 体会作者爱鸟、爱自然的情怀,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预习导航】(一)回想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写鸟的诗文?请写出两句。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白昼.()胸襟.()丰腴(..)料峭.()战栗.()瞵.视()斑斓.()倏.地()褴褛..()()干biě() yōng肿()迷wǎng()蓦.然() kuíwú()孤苦伶仃..()()抟.扶摇()曳.()(三)整体感知课文:默读课文,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作者对鸟怀有怎样的感情?2.作者在文中写了两类鸟:给人喜悦的鸟和给人悲苦的鸟,他是从哪些方面写这两类鸟的?对于这两类鸟,作者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四)合作探究:1.课文前半部分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在后面两段中出现“悲苦”“伤感”这样的字眼,这跟前面的感情是不是矛盾呢?2.第②段中作者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来说明“鸟儿的苦闷”?请举例说明。
3.文章②段和第⑦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作者写鸟,不仅写了鸟的声音和形态,而且着力写了鸟的喜悦和悲苦,这些描写中,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和追求?【拓展提升】我把麻雀养在天空里①有一年夏天我买了水耕箱,试作无土栽培,希望不用碰触泥土也能享有种植与收获的乐趣,那是我第一次种植。
②我将水耕箱放在阳台上,预期三周后能品尝自己亲手栽培的小白菜。
很快的,白菜籽变成了青青嫩芽,接着,绿意扑清了阳台,白菜的生机旺盛,几乎每天都可以量出新的身高,不久,绿莹莹的小白菜美得让我眼睛发亮。
③但没想到麻雀的眼睛比我更亮,一个南风轻拂的懒洋洋的下午,一群麻雀把我的小阳台当作凯悦饭店,呼朋引伴高高兴兴的来个下午茶,将我的白菜吃个干干净净,只留给我支支咂咂一阵动人的声音,算是道谢吧!④我考虑,是不是应该去买个塑料网,张挂起来,让麻雀们看得到吃不到,这样才能保障我的产权。
⑤可是我总不好意思这样做,来者是客,没什么好招待的,何必吝啬一点点青菜!再说,占据地球这么大的空间的人们,还要和鸟雀争食吗?这实在说不过去。
所以我把已经买来的菜籽继续撒播下去,每隔几天,当白菜正嫩而且够大的时候,麻雀们总会准时来收割,好像我种的菜理所当然的是他们的盛宴。
⑥我家附近,有人养画眉,有人养九官,还有人养一种很聒噪的鸟(常常被邻居抗议),而我养的是麻雀。
⑦我觉得那是我的麻雀,可不是吗?我喜欢他,我欣赏他,而他也乐于亲近我,所以我拥有他。
⑧任何东西都相同的,人也一样,能够乐于彼此关心,双向付出,互蒙其利,这样的隶属关系才有意义。
⑨我没有用美丽的笼子为我的麻雀们遮风蔽雨,我相信他们在笼子外面比在笼子里面快乐;同样的,我没有用双手掌握他,我想我的双手不如电线给他的安全和自在。
然而,我却认为他们是我的,因为他跳跃给我看,他说话给我听,他让我分享他的悠闲,他让我欣赏在斜阳中清理羽毛的优雅,他们是我的,就好像我的白菜是他们的美食一样的理所当然。
⑩许久之后我仍记得那个夏天,我用白菜喂养一群麻雀,我的麻雀用来点缀蔚蓝的天空。
后来,我开始忙碌,于是白菜大餐停供了。
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1.文章第②自然段“绿意扑清了阳台”中的“扑”用得好,好在哪里?2.文章最后一段说:“麻雀飞走了,小小的阳台渐渐有些荒芜,但是在我心中,它却长留着曾有的丰富。
”联系前文,说说“曾有的丰富”指的什么?3.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认为人和动物、植物乃至整个自然界之间,应该如何相处?19.动物笑谈【学习目标】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文中准确严密而又传神生动的笔法,体会行文的活泼又不乏幽默的特点。
3.体会劳伦兹对动物、自然的挚爱,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预习导航】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敛.()哺.乳()羞怯.()匍匐..()()温驯.()禁锢.()大相jìng庭()神采yìyì()()嗔.怪()蹒跚..()()2.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本文所写的四件趣事。
4.文章题目是《动物笑谈》,文中所写的哪一个场景让你觉得好笑?找出文中具体语句说一说。
5.为了探求真理,作者“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艾顿堡的居民都把他当“疯子”,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6.从作者身上,我们学到了哪些与动物相处的方式?【拓展提升】猫朋鸡友①不知何故,家中的老猫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