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课题研究的_四性统一_
课题基本知识点总结
课题基本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研究课题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单元,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来说,课题是为明确某一问题而采取的调查、研究行为,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形式和单位。
研究课题的选取和设计对研究工作的开展和成果的取得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掌握研究课题的基本知识点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课题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二、研究课题的类型1. 基础研究课题:基础研究课题通常针对科学理论、学科知识、方法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着眼于知识的开拓、积累和深化。
这类课题通常是面向未来的、未曾解决过的问题,其目的是为理论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2. 应用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是基础研究成果在特定领域或特定问题上的应用和发展,其目标是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或开发新的产品、技术或服务。
3. 发展性课题:发展性课题是针对特定发展趋势、政策需要或社会问题而设定的研究课题,其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策略建议。
4. 实证性课题:实证性课题是指通过对现象的描述、解释和预测,来验证科学理论的有效性或者检查已有理论、模型、假设和规律的现实适用性。
5. 比较性课题:比较性课题是通过对多个对象、事件或现象进行比较和对比的方法,揭示其共性和差异,以求得新的认识或结论。
三、研究课题的选取与设计1. 研究课题选取原则(1) 科学性原则:研究课题应符合科学规律与方法,能够被事实、数据所证明和论证。
(2) 创新性原则:研究课题应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对现有知识有所扩展或对问题有新的解释。
(3) 实用性原则:研究课题应当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够解决社会或行业问题,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4) 资源可行性原则:研究课题要符合研究者的知识、技能、经费、设备和时间的限制,能够得到所需的支持和资源。
2. 研究课题设计要点(1) 目标明确:研究课题的设计要从研究的目的出发,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预期的结果。
班级管理工作要讲究“四性”
2014-01教改聚焦得当很容易成长为优秀教师,但年轻教师经验不足,专业功底不厚,思想容易波动,在工作中受到阻力时或受社会及各方面的影响时可能会产生动摇情绪。
为此,确立以师德教育为先导,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服务意识等方面的培训;以专业技能提高为核心,加强教师在理解课标与备课、有效教学及实施、分层辅导与作业训练、考试规范与出题、班主任工作艺术与方法、德育工作实效等方面的研训,以切实提高育人和施教能力,是我们确立其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
3.制订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与具体措施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专业引领、远程研修、校本研训、同伴互助、岗位提高。
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是:(1)分阶段确立主题。
针对新办学校的教师实际,分阶段分层次确立不同阶段的教师专业发展主题。
比如,第一年,主要以师德培训、规范各教学环节行为(研读课标与备课、课堂教学的实施、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出题与组织等)、学生管理与德育工作为主题,我们称之为“规范行为”;第二年,主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生活化德育的开展为主题,我们称之为“提高质量”;第三年,在做好前两年工作的基础上,以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主题进行深入研讨深度研究,力争涌现出一批教学能力突出、特色鲜明的教师群体,我们称之为“个性发展”。
(2)建立切实可行的教研培训制度。
如,集中培训制度(专家到校或校内培训)、集体备课制度、听课评课制度、拜师学徒制度、自我研修制度、小课题研究制度、教研奖励制度、专业发展激励评价制度等,通过对教师专业发展各种制度的执行,将教师队伍建设的各种举措落实到具体行动上。
学校情况不同,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应该是有所差别的,但是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只有立足实际,整体把握,加强思想引领,营造成长环境,落实具体措施,融教师成长与学校发展于一体,理顺教师工作与生活关系,促使教师不断体验自我实现的快乐,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内涵和特点
小课题研究的基本内涵是指在科研工作中,针对某一具体问题或主题进行研究,通常涉及的范围相对较窄,研究对象也较为明确。
与大课题相比,小课题研究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通常较为简单、具体,以达到问题解决或者知识探索的目的。
小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科学性:小课题研究需要基于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假设、系统的观察和实验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2. 实用性:小课题研究通常关注实际问题,旨在解决具体的实际难题或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3. 可行性:小课题研究的研究范围较窄,研究目标相对明确,因此在资源和时间上相对可行,有助于提高研究的效率。
4. 创新性:小课题研究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或者方向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观点、理论或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5. 交流和推广性:小课题研究通常结果较为明确,易于进行交流和推广,有助于促进学科发展和知识传播。
总而言之,小课题研究以问题驱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实践性的目标解决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
在科研工作中,小课题研究扮演着细化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角色。
基于“四性一度”的课程考核改革分析
基于“四性一度”的课程考核改革分析作者:陈斌蓝志敏王彤来源:《成功密码》2022年第05期军队院校的课程建设应该以强军目标为指引,遵循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以军队院校相关法规文件为依据,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增强学员的战斗意识与军事素养,增强军事课程建设的实用性与有效性,提升学员的忧患危机意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军队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作用。
对此,加强“四性一度”课程考核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应严格按照“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和“四性一度”的课程改造理论,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军队院校课程考核效果,为我国储备新型军事人才做好准备。
(一)研究性在目前军队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过程中,研究性是其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应该让军事课程变得更具深度、更有价值,让学员从课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经验。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教材的问题导向,更多地涉及前沿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让学员在问题中进行自主的讨论和思考,在教学评价中偏重于对学员平时的表现,让学员在兴趣和需要的指引下,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系统性地掌握军事理论与军事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军事修养。
(二)高阶性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指出,军队院校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课程考核作为军队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环节,应突破传统考核方式,发挥好人才培养方向标作用,充分融合基础理论、专业技术、信息素养、指挥技能要素,瞄着适应未来战场、赢得军事竞争、打赢未来战争引导学员求知探索,培育学员在未来战场上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以高阶性要求倒逼形成我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人才比较优势。
(三)创新性军队院校的课程应该强调创新性,让学员在现代学习观的指引下,进行独立的思考与大胆的探索,充分展示学员的创造力,在思考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勇于打破传统军事理论的思维定式,让学员在开放式的课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意见,为学员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突破传统的单一知识灌输模式,以军事综合素养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让学员进行主动积极的学习,不断增强军队院校课程的发散性与空间性,让学员能够结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进行多元化的创新,让课堂永葆青春活力,让军队院校的教学成果得到质的飞跃。
关于课题的选择及课题的表述指导
关于课题的选择及课题的表述指导一、实践证明选择课题应遵循“四性”原则。
1.科学性原则既然是研究就应讲究科学性。
所谓科学性,就是我们的选题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原理,符合一定的客观事实;活动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科学规律;活动的过程必须讲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
所有这些信息都应包含在课题之中,否则,我们的研究,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也立不住脚。
2.创新性原则创新是一个课题的灵魂。
没有创新,我们的研究就没有独到之处,重复别人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出息的。
作为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创新,并不要求是高水平的发明与创新。
在设计上只要加一加、减一减,在思路上换一换角度、改一改方式,也就足够了。
有人在铅笔上加一个橡皮头,就成了今天的可写可擦的新铅笔;又有人在卷笔刀下加一个塑料盒,就解决了人们担心铅笔屑随处乱飞的烦恼。
这些都是获得了专利的创新之作。
做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有的同学就选择了“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这样一个角度开展研究,这就有别于传统的“养老”问题研究,也是一种创新。
3.综合性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
长期以来,中学生受学科教学的影响太深,思考问题往往囿于一个比较狭小的思维空间里,习惯于线形思维,遇事不爱做横向的联系,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能力比较差。
所谓综合性,就是课题的研究要尽可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来认识问题和解释问题,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运用整体的观念来思考问题。
4.可行性原则就是课题开口一定要小,要具体,让中学生力所能及。
我们了解到,现在很多地方的研究性学习都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课题大而化之,似是而非,可操作性不强。
实事求是的讲,高中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有很多的限制,不承认这一点不行。
首先,是时间有限;其次,是场地设备有限;第三,是学生知识与能力有限;第四是指导老师乏等问题。
要正视这些问题,因为这些都涉及到课题的可行性问题。
选那些有名无实的研究课题,摆花架子,不是我们所追求的。
四性分析
1.课题的意义“四性”指的是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
“四性”关系研究主要是根据地区资料展开的,包括地质资料、岩心资料、录井资料、试油资料、测井资料等。
“四性”关系指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互相联系的内在规律。
这四者中,含油性是储层评价的最终目的和核心,岩石性质是储层评价的基础,物性是代表储层储集性能和油气产出能力的参数,电性则是研究的手段,它既是前三者的综合表现,又反过来用于确定前三者,因而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富县地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研究分析,明确该区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和电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在对分析化验、岩电实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基础上,建立四性关系解释图版,得出了该区的油水层电性识别标准和有效厚度下限标准,从而对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构造的油气水解释也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前面岩性、物性、含油及电性关系研究以及测井解释模型,对该区近百口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重新解释。
解释结果与试油资料对比,符合率较高,从而为该区石油储量计算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因此,本文利用研究区的实际钻井取心、录井、测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等资料,通过分析建立起本区储层的四性关系;并通过对分析化验、岩电试验和试油试采等资料的分析,建立起合理的孔隙度和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最后再在测井曲线商识别油层及有效厚度的划分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田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四性关系”是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的基础,也是储层参数解释模型建立的关键。
最初研究“四性关系”主要以电性和岩性为主,通过电性来反映岩性、评价岩性特征,即而评价含油气性。
后来逐渐演化成以电性为主,通过分析岩性、物性特征,综合评价含油气性,阿尔奇公式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国内关于“四性关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测井、测试、岩心分析化验及水分析资料等的整理及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建立了测井解释参数处理解释模型,确定了油藏有效厚度划分及油气水层解释标准,提高了油气水解释的符合率,对相邻区块的测井解释也有指导意义,从而为油田近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了有力依据。
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
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作者:管丽丽来源:《成才之路》 2015年第5期管丽丽(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一小学,浙江乐清325600)作者简介:管丽丽(1987-),女,浙江乐清人,小学一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
摘要: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数学问题要有启发性、循序性、趣味性以及预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设计;课堂提问中图分类号:G623.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5-0077-01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提问,教师提出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率。
问题设计得好,固然十分重要,但这仅仅是成功的一半,还有更为重要的一半,那就是怎样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会遇到以下情况:在设计教学教案的时候,我们认为设计的问题已十分巧妙,但在课堂上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达不到预设的效果。
例如,提出的问题凸显不出教学的重难点,或提问只有少数学生听得懂,或提问较随意,没有针对性,更没有层次性,提出的问题多为假问题。
因此,在小学数学问题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四性”。
一、问题要有启发性启发性的问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
什么样的问题才具有启发性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呢?好的提问,有利于打开学生的思路,能够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先出示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张伟拿1.5 元钱去买面包,每个面包0.5 元,可以买几个?不难想象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可以买3 个。
”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列式计算,学生却把算式列错了。
这究竟是口算错了,还是列式有误?除数是小数的时候,列竖式应该怎样计算?这时,学生对这一问题就会产生一种想追根究底的欲望,就唤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思考,这样的引入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物质性质的探究》知识总结
1.4物质性质的探究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
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和溶解性等。
【例1】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酸碱性B.密度C.温度D.硬度解析:酸碱性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故为化学性质,而密度、温度、硬度都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答案:A2.如何探究物质的性质(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物质性质的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一般科学探究分六步进行。
观察与问题→假设与预测→实验与事实→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拓展与迁移(2)探究活动:对金属铜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1】将一小块光亮的铜片,直接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观察现象。
观察与问题观察到铜片变成黑色。
铜片上的颜色为什么会变成黑色?假设与预测铜片变黑,我的预测是:①燃烧产生的少量烟灰附着在铜片上②铜与其他物质发生了反应由此可进一步预测: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可以假设:铜片会变黑,是因为火焰中有烟灰附在铜片上。
由此可以做出两种猜测:a.如果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b.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联想镁燃烧实验,并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许多物质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还可以做出假设:c.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若此假设正确,可以预测:d.如果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或没有氧气的试管中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实验2】验证假设与预测a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湿布擦一擦铜片黑色部分,观察现象。
【实验3【实验4如果学校实验室有真空泵,可用它抽出装有铜片并用胶塞塞紧的试管里的空气,然后加热试管,观察试管内的铜片有何变化。
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以保证隔绝空气,然后加热,再放冷,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铜片有无变色。
现象铜片不变黑结论假设与预测c正确解释与结论解释实验2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的物质不是烟灰实验3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的物质也不是烟灰实验4说明:铜片在无空气的条件下用酒精灯加热不变黑,故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变黑是因铜片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了新物质结论铜片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上述反应可用文字表达:铜+氧气氧化铜(Cu) (O2)(CuO)一般说来,在科学探究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
科学课标13个核心概念
科学课标13个核心概念
1. 认识论:科学研究的基础和方法,研究思维、知识和真理等问题。
2. 系统性:科学研究的整体性和一致性,研究对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3. 数量性:科学研究的量化和定量化,将研究对象和过程转化为数字或量化数据。
4. 可重复性:科学研究的可重现性和可复制性,研究结果能够被其他人验证和重复。
5. 证据性:科学研究的实证性和证据性,研究结果应该有足够的实验证据支持。
6. 一般性:科学研究的普适性和一般性,研究结果可以适用于广泛的研究对象。
7. 相对性:科学研究的相对性和相对论,研究结果可以被相对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理解。
8. 归纳性:科学研究的归纳和归纳推理,通过具体案例推导出普遍规律或理论。
9. 演绎性:科学研究的演绎和演绎推理,通过已知理论或规律推演出特定结果。
10. 独立性:科学研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科学家在研究中应该独立思考和做出独立判断。
11. 持续性:科学研究的持续性和不断发展,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不断进步的过程。
12. 环保性:科学研究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应该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资源的浪费。
13. 道德性:科学研究的道德标准和道德责任,科学家应该遵守道德准则,注重研究伦理和社会责任。
“四化”与“四性”:国家特色专业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方向
新世纪以来 ,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浪潮的发展, 每
年大学毕业生则动辄数百万人 , 并且逐年增加, 目 前 已达 六七百万之众。然而 ,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 , 接受过高等教
阶段的学 习。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 世纪之交我国
图分类"  ̄ 一 - : G 6 4 2 .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 5 9 4 7 ( 2 0 1 3 ) 0 2 — 0 0 8 7 - 0 6 ※基金项目: 湖南商学F  ̄2 0 1 O 年度校级教研教 改重点课题 “ ‘ 四化 ’ 与‘ 四性 ’ : 国家特色专业创新
下 降。一 时间 , 大众 化与精 英 化的争 论 以及二者 之 间是
了显著成绩, 但是这些国家特色专业的建设将是一个长 期的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 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对其 建设发展 情况作出及时的分析、 总结和引导, 将会有助于 它们更好的发展 , 也能为全国高校其他非特色专业的建
性人才培养体 系 研究” 阶陡} 生 成果。
摘要: 国家特 色专业设立的最基本使命 是培养创新 ^ 才 。这需要构建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
程体系, 包 ̄ a - & 学资源的国际化、 - 教学手段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的角色化、 人才面向的区域 匕 , 以及理论 性专业课程体系、 实践 } 生 技能课程体系、 综合 f 生 素赁课程体 系 和创新 胜知识课程体系。
一
一 一 都 平 象 现 驰 一
氐 与 先 社 会
争, 从而出现先进带后进、 后进变先进、 大家都前进 的人 才培养质量整体提高的可喜局面。
这样的社会大背景和高等教育这样的结果 , 都令高
三是示范和推广。前文已提及 , 国家设立特色专业 是有其深意的。正像我国经济发展道路一样 , 走出了一
“四性”耦合: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建构
好 老 师 ?不 然 !一 个 公 认 的 事 实 是 ,杰 出 的科 学
家 、文学家、艺 术家 ,未 必都是 教学行家。近年 来 ,部 分小学 录用 一批 非教育 专业 硕士研究 生 ,在
日常教 育教学 工作 中 ,与其他新 教 师相 比 ,他们 非 但 未显示 出任 何优 势 ,反 而极度 不适 应工作 。许 多 通过 教育 学 、教育心 理学 考试 而获取 教师 资格证 的 非师 类本科 毕业 生 ,尽管 学科基 础 比较 扎实 ,综合 素质 良好 ,却 在 应 聘 考 试 的试 教 环 节 遭 遇 “ 铁 滑
卢” 。而在 师范 性被 淡化 的 院校毕 业 的师 范 类本 科
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小学教师。基于
此 ,该专业特色必须至少具备以下 “ 四性 ” : ( )师 范性 一 所谓 师范 性一般 是指 教师 的教 育专业 性 ,是 教 师 的专业 思想 、职业 道德 、行 为规 范 、职业 素养 和
[ 中图分 类号 ]G4 12 5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6 9 (0 0 1— 0 1 0 6 1— 4 9 2 1 )0 00 ~ 6
专业 特色是 小学 教育专 业 多数教 师共 同遵 循 的 价值 标准 、基本 办学 理念 和教学 规 范 ,是 该专业 独 有并 获得 公认 的风貌 ,也是 其他 专业 所不 具备 也无 法具 备 的优势 ,换 言之 ,是 独 家 “ 活 ” 绝 、独 特 品 牌 。它是成 就专业 人才 不可 替代 性 的关键 因素 ,也 是专业 建设 水平 的标 志和 专 业竞 争力 的核 心 所 在 。
方 法和 技能 。完 成或 实现 这种 沟通需要 术业 专攻 的
“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实践
“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研究生课程探索与实践蔚芳;赵晶晶【摘要】新能源与电力系统是电气工程专业面临的较先进的专业知识系统,涉及新能源发电技术及电力系统与之响应的问题.本文基于“新能源与电力系统”研究生教学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评方法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教学实践验证了所提出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期刊名称】《电气电子教学学报》【年(卷),期】2017(039)001【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评价标准【作者】蔚芳;赵晶晶【作者单位】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90;上海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上海200090【正文语种】中文近十年来,以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为先驱的新能源发电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1-5]。
无论是大型风电场、光伏电站还是分布式能源系统都涉及到接入电力系统的问题,因此,新能源与电力系统已成为电气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6,7],国内一些电力专业的院校纷纷开设了“新能源与电力系统”这门专业课程,其中有针对本科生开设的,也有针对研究生开设的。
我院属于后者,针对电气专业一年级的研究生开设了“新能源与电力系统”专业选修课程。
“新能源与电力系统”课程内容相当广泛,几乎涉及到电气学科的所有专业,如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电子、电力经济、新能源发电等;所涉及的技术知识也相当的精深,如风力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并网技术、调制技术、调度优化技术、配网智能技术、云计算技术等。
与新能源相连接的电力网络既可以是传统输电网,又可以是特高压、超高压直流输电网,更触及到配电网及微电网,新能源发电系统已成为整个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新能源的过去、现在及未来发展方向更是与电力市场、智能电网等电力发展趋势息息相关。
面对这样一门专业课程,对于我院课堂学习时间仅有一年的研究生来说,如果将新能源与电力系统所含涉的全部内容进行广而授之,容易导致泛泛而讲,泛泛而听,就会出现学生学习收获差,专业思想不能很好建立,对日后开展独立课题研究的帮助不大等问题。
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相统一的研究方法
学术研究是一门艺术,而拥有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则是这门艺术的基础。
要想在科学
研究方面取得成功,不仅要苦学习掌握一定的知识底蕴,还要切实掌握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才能掌握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走上通往学术研究成果的工作之路。
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是为了弥补普米斯研究分属不同领域的缺陷而提出的理念,它着
重于实践和实质,不拘泥于各领域内单一学科观点,强调多学科研究,兼及哲学、文学、
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和情报学等课程进行综合研究,使得取得的研究结论具有系统性、客观性、科学性、定性性和定量性。
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何:
首先,统一的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解释研究问题,探究和诊断研究实践,起解决问
题的作用。
其次,它要求有清晰明确的研究目标,必须认真分析明确研究对象和研究实践,确定
研究方法和步骤,以及实施步骤和把握时间,并实施后续的评估和总结总结等。
再次,统一的研究方法要求拥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理念,以及研究思路、方法、技术
和工具的把握,使研究结果达到科学全面、精确深入、系统全面等级别。
最后,在统一研究方法的框架下,还要实施合理的沟通管理,及时调整研究过程,达
到实现研究目标中有效避免出现偏差和影响研究结果的因素。
总而言之,一种统一的研究方法是基于多学科把握、评价和检查的理念,其主要特点
在于建立一种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法和框架,并结合多学科的思想和文化精神,来诊断复杂
的学术研究现象,以便更加有效地实施研究。
课题研究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有几个原则是需要遵循的。
首先,课题研究的原则之一是科学性。
科学性是指课题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科学性需要根据科学规律进行研究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结论推断等环节,确保研究的过程和结果科学合理。
其次,课题研究的原则之二是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课题研究应该具有现实应用价值,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或提供实际指导。
研究的问题和目标要与实际需求相契合,研究结果要能够为实践活动提供决策依据和解决方案,使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实际应用。
第三,课题研究的原则之三是创新性。
创新性是指课题研究应该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
研究问题要有新的视角和思考,研究方法要有创新性和实证性。
研究成果要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带来新的知识和理论突破。
第四,课题研究的原则之四是可行性。
可行性是指课题研究应该有可能在一定条件和限制下进行和完成,包括时间和资源的可行性。
研究的目标要明确可行,研究的范围和内容要具备可操作性。
研究计划要合理安排,研究方法要可行可行。
第五,课题研究的原则之五是伦理性。
伦理性是指课题研究应该符合伦理规范和要求,尊重研究对象的权益和自主选择。
研究涉及到的数据采集和处理要符合伦理规范,研究过程要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权益,研究结果要遵守公正、公平和公开的原则。
课题研究的原则是指导研究者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遵循的准则和方向。
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可行性和伦理性是课题研究的基本原则,研究者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始终坚持和贯彻这些原则,以打造出具有良好质量和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问题导向原则:课题研究应该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从而确定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2. 科学性原则:课题研究应该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原则,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等方面,保证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3. 创新性原则:课题研究应该具有创新性,即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思路和方法,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4. 实践性原则:课题研究应该具有实践性,即要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和实践需求,通过实践探索和验证研究假设,以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和实际效果。
5. 系统性原则:课题研究应该具有系统性,即要全面、系统地考虑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和因素,避免片面和偏颇的认识和结论。
6. 可重复性原则:课题研究应该具有可重复性,即要清晰、准确地描述研究过程和方法,使其他人能够重复研究,验证研究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7. 伦理原则:课题研究应该遵循伦理原则,尊重研究对
象的权利和利益,保护研究对象的隐私和安全,避免对研究对象造成伤害和损失。
课题研究应该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实践性、系统性、可重复性和伦理原则,以保证研究的质量和效果。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应具有“四性”
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段各个年级
例如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三年级上册 《 可能性 1 》的设
的各项学 习任 务( 字 、 识 阅读 、 习作 等 等) 计 。 除了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操作活动之外, 更应 教材通过摸球实验来让学生 可以等同。 比如第二学 段的阅读 目标 中 该让学生在操作活动 中学会思考 。 有关积累 、 学习词语 的要求 “ 能联 系上下 体验和认识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但是这个实验是
四
◆江苏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胡德运 陈 燕
校组织 目 标的达成和组织效能的提高。 () 1 具体来说, 在校长培训的课程
设计上 , 兼顾理论 与实务 , 应 加强实际教
育行政、 学校管理问题的批判讨论, 使校 长能将抽象的理论转化到具体的实际工
作 中。
() 2 在教学方式上, 除过去常用的 讲授法之外,应加强案例评析、经验分 享 组讨论、 参观、 访问等多元教法, 培
夺责任编辑 : 陈国庆
・
2 ・ 5
维普资讯
胡德运 陈 燕 : 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学设计应具有 “ 四性
意识 , 体现这个 “ 研究课题” 在整 个教学 展 , 而不是 “ 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
过程 中的延精彩句段 、 积 以 的设计 : 及 在课外语文 阅读和生活 中获 得 的语 言 材料 。” 就不能理解 为三 、 四两个年 级在 平均用力 。不 同年级在 目 的设定 上应 标
1 . 设境( 出示装 有 5个红球和 1个黄球 的袋子) 。 老师这里有一 个袋子 , 袋子 中装 了一些红球和黄球 , 中 从
问题”, 并且经过 自己的思考和探索 , 将这些 及对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等记录下来 , 通 学实践中发现 “ f t 常的教学 “ 问题” 逐渐提炼转化为 “ 研究课题” 。用课题研 究的思想和意识来指导教学设计活动,意味着教师发现某个 值得研究追踪的教学问题之后 , 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堂教学
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
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数学问题设计中的“四性”,包括其重要性、具体含义、应用案例、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
在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是指数学问题应具备的逻辑性、启发性、挑战性和趣味性。
通过引入“四性”,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评价标准,总结了“四性”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和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通过对“四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数学问题设计的质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推动数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问题设计、四性、重要性、具体含义、应用案例、评价标准、培养方法、研究总结、未来研究方向、教学实践启示1. 引言1.1 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数、格式等等。
以下是内容:引言: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的研究是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数学问题设计中,“四性”即指数学问题应具备的四个特性,包括可解性、启发性、连续性和严密性。
这四性在数学问题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数学问题设计逐渐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研究如何设计具有“四性”的数学问题,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四性”在数学问题设计中的应用,探讨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对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四性”在数学问题设计中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优质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教学工作的开展。
.2. 正文2.1 四性在数学问题设计中的重要性四性在数学问题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四性是指数学问题设计中的四大要素,包括启发性、趣味性、有效性和综合性。
这四性是数学问题设计的核心,决定了一个问题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够激发他们思维的活跃,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应用,以及是否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巧用“四性”设计数学课堂活动
OCCUPATION32010 5=8|k|mx 2+4k 2V (k >0)当k <0时,=8|k|mx 2+4k 2V 故k ∈R ,k ≠0时,=8|k|mx 2+4k 2V 这个题在以下几点上,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出了挑战:第一,速度与导数的内在联系:本题两次提到了“速度”,阴影部分面积的移动速度、垂足的移动速度;第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这是把两个速度联结起来的纽带,它处在“暗处”(指深层的对概念的理解和逻辑的顺畅),对思维的深刻性要求更高;第三,对的分类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组选择题,帮助学生对本题涉及到的概念做各个击破预演,在此基础上,把整个问题留给学生,考查他们的思维品质。
解后通过小结,在上述三点上,巩固思维训练的效果。
三、思维的灵活性在数学学习中,灵活性主要表现在能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原有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灵活地运用有关定理、公式、法则,使思维不局限于固定模式,克服思维定势,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是关键的教学环节。
四、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表现在有主见地评价事物,严格地评判自己提出的假设或解题的方法是否正确。
具有思维批判性的学生能自觉纠正自己所做作业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评价各种解法的优点和缺点等。
应该看到,思维批判性的反面就是无批判性,这是许多学生的思维特点。
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老师就要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即使有错误、看法幼稚,也应表扬其独立思考的精神。
同时,对错题的整理、对错题的分析,也是提高思维批判性品质的必要环节。
五、思维的创新性思维的创新性表现在能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地提出新的见解和采用新的方法。
例如,牛顿在无穷小量的比值的极限的研究中,就具有创新性的。
在没有建立起极限的理论之前,牛顿的解释不容易被人们接受,但他通过同一时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就是同一个速度,加以了科学论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3综合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小课题研究”是科学实践活动的形式之一,是立足学生的经验,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展开的研究活动。
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发现、自主探究与科学研究等认识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要做到“四性统一”,即生活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相统一,让小课题研究活动成为放飞学生潜能的天空。
一、贴近生活,“活”中发现
开展“小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研究的小课题。
我们遵循自主选择性、实践应用性、
主体性、开放性的原则,组织学生从平时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提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身边和周围环境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学科拓展方面———蚕宝宝存活率低的原因调查、家乡的植物种类调查研究;环境领域方面———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社会领域方面———社会调查活动“家乡的变化”等。
小课题研究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近———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小课题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真实的,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来认识生活的本来面貌。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探究课题,找到科学研究与社会现实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正确认识。
2.小———小事情、小现象、小问题。
日常生活中普普通通的小事情、小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大问题、大观念。
如,“农村百姓行为习惯的调查研究”看出人们文明礼貌、生活观念的转变;“关于家乡水质情况的调查研究”折射出的是环保问题。
这些小问题、小现象清新自然,往往使孩子童趣盎然,符合孩子乐于观察、
善于思考的天性。
3.实———实在、具体、可操作。
小课题从内容上、研究策略上,有很多操作的余地。
只要很好地利用主客观条件,就能得出研究结果。
这往往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参与研究的学生感到快乐。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自主选题。
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非都是值得研究的,所以还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筛选。
科学小课题研究的“四性统一”
□王金荣
各种形状,但都被笔者一一添上了鸡的眼、嘴、冠、尾、翅、腿、爪,使这些图形巧妙地变成了“方形的鸡”“圆形的鸡”“窄长的鸡”等等。
学生感到非常有趣。
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教学气氛宽松和谐,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人人投入,并学会了抓住鸡的形象特征来作画的方法。
课堂激趣只有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把趣味性
与知识性、科学性结合起来,并能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美术课必然会活起来,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学生们在宽松的课堂环境中,多一些思考的情境,多一些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培养、维持和发展学习美术的兴趣,激发和保持对美术的好奇心,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
(福建省泉州师范学院
362000
)
22
二、联系实际,“学”中设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需要指导学生做好研究活动方案的设计和论证,使学生在设计和论证过程中对整个探究活动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晰的了解。
1.研究分工要实际。
既要考虑每一个成员的兴趣,又要考虑他在课题组内分工负责的研究任务。
2.研究过程要严谨。
要考虑全面,提高效率。
在方案制订完成后要组织论证。
通过论证,可以继续完善方案,还使课题组成员进一步把握了方案设计的要求,提高了参与热情和关注程度。
3.研究方法要科学。
要考虑参与学生的能力水平,要联系小组成员的物质条件,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三、重视体验,“行”中探索
小课题研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进步。
各研究小组依据自己的方案,在课余按照预计的分工分头行动,在活动中学习、探索。
学生有的收集资料,有的做实验,有的开展社会调查……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体现分工与合作的统一。
充分发挥各自的潜能,运用自己的创造想象,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同时也注意积累资料,随时记下数据或感受、体会等,像记研究日记、写实验报告、写过程体会等,提高了学生研究的效能。
如六(1)班吴双双等同学开展的“家乡水质情况调查”的小课题研究,各成员去了工业开发区、居民生活区,开展调查、访问、观测等实践活动,回到学校后,学生又上网、上图书馆进一步查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等资料,相继开展了“这水能不能用来洗衣服”“这水能不能用来养鱼”“这水能不能用来灌溉农田”等实验,学生在参观、调查、访问、实验的过程中,懂得了许多关于水资源保护的知识,从中深深感受到水资源保护的迫切性,由衷地产生了要保护环境的强烈感情。
学生独立开展小课题研究活动,开始时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并成为活动深入进行的障碍,加上科学实践活动重在过程与体验学习,所以教师要加强过程指导和评价激励。
在适当的时候“架”上“一个梯子”,使学生多掌握一种探究的工具,促使学生更加自觉地投身于探究实践。
四、创设平台,“乐”中交流
1.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
小课题研究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思维的空间,学生在这里通过自身的尝试与体验,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在此基础上举行的交流活动,能进一步激发起思维的火花。
通过交流,可以在资料的收集和在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上相互补充,加以丰富;通过补充,可以激发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永不满足,将正在研究的课题尽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通过激烈的争论,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在成果鉴定会中完善成果的表达。
在对探究成果进行评价时,我们要求重点是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其中包括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精神、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及成果表达等,大家可以提出看法或进行辩论,而不是简单地用等第或分数来评价。
必要时,我们也组织“专家组”对成果进行鉴定,具体做法是:先将成果发给“专家”,在学生主持下,由课题组组长介绍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过程,特别是介绍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并要介绍研究态度、合作精神、研究结论、对策建议、研究体会等;之后由“专家组”对学生介绍的内容进行质疑,同时学生进行答辩;最后由“专家组”代表对成果给予评价。
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技能的运用更加熟练,情感也得到了升华。
大量源自生活的研究课题,激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关心和热爱,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赋予了学生崭新的学习内容,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法,实现了学生的自我价值。
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自己的生命历程。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小学317400
)
教学月刊小学版2011.3综合
JIAOXUEYUEKANXIAOXUEBAN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