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01、《水浒传》的编著者是施耐庵和罗贯中。

明末清初,金圣叹使全书成为七十回。

102、刘基,尤以寓言体散文最为出色。

他在元末隐居时写的《郁离子》是一部寓言体散文集。

103、高启的诗最能表现其艺术风格的是歌形体和七言律诗。

104、在永乐至成化间(明末),出现了以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

105、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共同被称为“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06、朱权的《太和正音谱》,记录元及明初的杂剧剧目,品评一些杂剧家的作品,列出北曲谱例曲,成为研究杂剧的重要文献,影响较大。

107、丘濬将戏剧视为传播理学的工具,编著了《五伦全备忠孝记》传奇。

108、王九思杂剧《中山狼》,主题与康海的《中山狼》相似。

这本剧只有一折,开明代单本杂剧之先。

109、戏曲理论:徐渭的《南词叙录》开南曲理论研究之先,继之有沈璟的《南词全谱》、王骥德的《曲律》、吕天成的《曲品》等。

110、徐渭的《四声猿》是《渔阳弄》、《雌木兰》、《女状元》、《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11、王衡擅长写讽刺喜剧,《郁轮袍》写王推冒名王维。

112、沈泰编为《盛明杂剧》是明杂剧有代表性选本。

113、嘉靖、隆庆间,著名曲师魏良辅对昆腔进行了改革。

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腔集中表现了南曲清柔婉折的特点,同时部分保存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

114、粱辰鱼的《浣纱记》是首先用魏良辅改进的昆腔演唱的传奇,为昆曲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这种借生旦爱情以抒写历史兴亡的方式,对后世传奇有明显的影响。

115,在《浣纱记》前后出现的著名传奇有李开先的《宝剑记》。

116,沈璟的主要曲著是《南词全谱》。

贯穿沈璟戏曲格律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对“场上之曲”强调,他提出“合律依腔”和“语言本色”的主张,以使“案头之曲”成为“场上之曲”。

117、沈璟是吴江人,故被称为“吴江派”,文学史上也称作“格律派”。

118、孟称舜的《娇红记》是部爱情剧。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明代文学1、吴中四杰:是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都住在吴中而得名;四人中以高启和杨基成就较大。

代表作有《塞下曲》等。

高启,其诗学习汉魏晋唐,不拘—格,而以豪放为主,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杨基诗风清润峭拔。

2.台阁体::明代占文坛主导地位的诗派。

以杨荣、杨溥、杨士奇为代表。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

风格平正典丽,缺乏真情实感,成为粉饰太平的工具。

代表作有《从游西苑》、《元夕赐观灯》等。

3.茶陵派:明代文坛的重要诗派。

以李东阳为主,成员有谢铎、张泰等人。

提出诗学汉唐的复古主张,重视诗歌的语言艺术,对诗的声律音调、结构用字的研究,目的在于扫荡台阁体的卑冗文风。

4.前七子:是明代以李东阳为首的文学群体,主要代表有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王廷相等。

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反对台阁体空洞拖沓的文风,强调诗歌的情感特征,反映重大的社会问题;又希望通过对古法的学习,来恢复古典诗歌的审美理想和审美特征。

240.后七子:是指明代嘉靖年间以王世贞为核心的文学复古运动,主要代表有李攀龙、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等。

是对前七子文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在表达真实的思想感情和遵循古典诗歌法度的问题上,他们更加严格地强调法度要求,因此遵法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也表现得更加突出。

5.唐宋派:明代以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为代表的文学流派。

他们选择唐宋古文为取法对象,推崇宋代理学,重申“文道合一”主张,创作中表现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

成就较高的是归有光,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凡的琐事及普通的人物,状情摹态,细心刻画,寄寓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富有感情色彩,如《项脊轩志》。

6.公安派:是晚明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学派别,主要人物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他们提出“性灵说”,提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创作上注重有感而发、直写胸臆,表现作者个性化思想情感。

对晚明小品文的产生有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上古神话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造人、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第二章《诗经》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汉代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国风”,共160篇。

5、《诗经》中的“雅”分大雅和小雅,前者有31篇,后者有74篇,共105 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商颂,周颂,鲁颂,它们分别有5 篇31 篇和4篇作品,共40篇。

7、《诗经》内容来源献诗、采诗、删诗8、《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

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婚姻爱情诗、战争徭役诗、怨刺诗、宴飨诗。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赋、比、兴,它们和风、雅、颂合称为诗之“六义”。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5篇。

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甲骨卜辞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商周铜器铭文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尚书》。

4、《尚书》艺术成就:一单独成篇文本结构和文体形态完整对先秦叙事散文有直接影响;二文风古朴,不饰藻华;三萌芽阶段作品,文字古奥,语句拗口;四是记言文之祖,语言技巧超过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5、《春秋》泛称,百国史书。

中断公元前481(绝笔已获麟)。

春秋笔法:一字寓褒贬。

6、《左传》地位:是中国第一部记事详尽完整的编年史书,是中国散文典范,标志中国叙事散文走向成熟,史转文学达到新高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李清照:词“别是一家”: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李清照在《论词》中规定了词的风格、意境乃至内容范畴,即高雅庄重、婉约矜持的风格,认为此乃词之本色,也就是“别是一家”的主要特色。

2、易安体:因李清照号为易安居士,故其词称为“易安体”,其特点有:1、用通俗易懂的文学语言和自然流畅的音律作词;2、易安体融入了国家兴亡的深切悲痛,但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具有凄婉悲怆的格调;3、易安体有倜傥丈夫气。

3、一祖三宗:指江西诗派标榜和效法的诗歌作家。

一祖为杜甫,江西诗派学习杜甫高度的创作艺术技巧、句法、字法,甚至模仿杜甫诗歌的七律形式,但却忽略其诗的情感特征;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其中江西诗派以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论作为学习和模仿的关键,在作诗时强调“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脱胎换骨”。

4、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诚斋”表现杨万里学习上的正心诚意,以及对国家的真心诚意。

诚斋体的风格则主要体现在杨万里的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其风格特征为活泼自然、饶有情趣;诗人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主要以通俗明快的语言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去描写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同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如杨万里的《小池》。

5、楔子:楔子是元杂剧剧本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说来,楔子篇幅较短,没有专门的故事情节,常常还放在剧本的开头,起到交待剧情序幕的作用,有时楔子也放在折与折之间,起到过渡承接的作用。

一般是一本四折一楔子。

折:折是音乐单位,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6、三桩誓愿(窦娥冤):这是指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在临刑前对监斩官设的三桩誓言。

作品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设计“三桩誓愿”显灵的超现实情节,显示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完整版)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第一部分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比较难复习,一是因为文学史时间跨度大,上下几千年。

二是内容多,有很多风格各异的作家、作品以及抽象的文学理论。

注意掌握主要的作家流派和重要的文学现象,尤其要多参看历届的真题,做到有的放矢。

下面从从文学流派团体、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文学创作的特点、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和基本内容、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及文学理论作品等方面对文学史有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类,供同学们学习参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2)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3)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白体:白居易体,宋初白体代表,王禹偁,李昉,徐铉。

倡导学习白居易后期的唱和诗(闲适和杂律),用浅俗而又圆熟的语言酬唱消遣,抒写流年观景的闲适生活,属对工切,平易晓畅。

2.晚唐体:宋初宗法贾岛姚合的诗歌,多是五律,崇尚白描,少用典故,讲究炼字,以描写山林风物见长,意境较狭,缺乏现实感。

代表人物,九僧,林逋,寇准。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水中之影和月下之香来描写梅花的疏淡幽香之美,写尽了梅花的气质风韵: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远;3.西昆体:宋初师法李商隐风格的诗歌,题材狭窄,多为唱和赠答之作,全是近体,喜用典故,语言典雅繁丽。

因杨亿编《西昆酬唱集》而得名,代表人物杨亿,刘筠,钱惟演。

4.半山体(王荆公体):也叫介甫体,本指集句体,王安石晚年的集句创作相当频繁,质量也很高,因而当时的人认为王安石是集句体的创始人,于是以他的封号或者名字来称呼他。

现在一般指王安石晚年雅丽精绝的绝句,特点是描写细致,修辞巧妙,下字工,用事切,对偶精,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意境清新。

5.诚斋体:杨万里字诚斋,因其诗自成一格,故严羽(南宋)在《沧浪诗话》中称之为“杨诚斋体”。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很有风趣。

主要因素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最大限度地投身在客观事物上,他笔下的草木虫鱼乃至山水风云具有知觉和情感和灵性。

其次是诗想象奇特,不用生僻的字句和弃绝的结构,而是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致的章法,近于口语。

代表作《晓行望云山》《小池》。

6.《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隐居在石湖时写的一组田园诗,共60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六十首。

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

在《四时田园杂兴》中范成大把乐府诗的精神融入了田园诗歌当中。

7.贺梅子:宋代词人贺铸的绰号,因在《青玉案》一词中“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佳句,连用三种意象表现愁思的广度、密度、长度,化抽象无形的情思为具体形象,被称为“贺梅子”。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什么是神话?答:神话传说也是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

神话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描述和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来反映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

二.神话及其产生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自然(社会)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三.中国古代神话按内容可分为三类:1.反映原始社会人类的生活与斗争;2.探索天体和人类起源的奥秘;3.反映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四.《诗经》起源的几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

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

②孔子删诗说。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零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

《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 岁。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③献诗说。

在周代的时候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刺,是有史籍考正的。

当时因为天子为了“听政”和“考其俗尚之美恶”,而命诸侯百官献诗。

五.什么是四家诗?鲁诗出自鲁人申培,亡于西晋;齐诗出自齐人辕固,亡于三国魏时;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亡于南宋之后;“毛诗”相传为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所传.六.《诗经》的思想内容:1)描写爱情与婚姻的诗篇,凡属恋爱生活中的忧喜得失,离合变化都在这些诗歌里得到了表现,洋溢着真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比如《诗经》的开篇之作《关关睢鸠》,《邶风》中的《静女》,《卫风·邙》等。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关汉卿创作题材:根据题材内容,大致可分为“公案剧”、“爱情剧”和“历史剧”三类:(1)以《窦娥冤》、《鲁斋郎》和《蝴蝶梦》为代表的公案剧,多侧面地反映了元代最基本的社会矛盾。

(2)以《望江亭》、《救风尘》、《拜月亭》为代表的爱情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和幸福婚姻的追求,揭露了封建礼法制度的虚伪与残忍。

(3)以《单刀会》、《西蜀梦》为代表的历史剧,虽然表现的是历史生活,刻画的是历史人物,但却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2.关汉卿创作艺术成就:(1)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元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歌颂弱者的胜利(浪漫手法《窦娥冤》)(2)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善于以戏剧冲突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行动描写、心理刻画和角色语言等方法。

(3)善于组织设置紧张尖锐而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

(4)戏剧语言本色当行。

关汉卿熟悉城市下层社会生活,又熟悉他们的语言,他在人民群众的语言基础上创造了新的文学语言。

剧本的语言通俗生动,真正做到了“人习其方言,事肖其本事,境无旁溢,语无外假”的地步。

3.《窦娥冤》的艺术成就:(1)首先表现在它的悲剧的审美价值。

《窦娥冤》的悲剧价值,不仅在于它写出了一个善良的弱女子惨遭刑罚,最终屈死的命运,而且更在于它写出了这个弱女子终于以自己的悲惨遭遇回击了威严、强大的封建制度,并由此而引发了读者或观众的深刻而严肃的思考,激起了他们对凶残丑恶的封建社会的憎恶乃至反抗。

因此,其审美效果,既是“悲戚”的,也是“悲壮”的,二者融合,感人肺腑。

(2)《窦娥冤》的语言,无论唱词和道白,都是元杂剧中的上乘。

优秀的元杂剧作品,大多具有本色、自然、“雅俗兼收、串合天痕”的特点,而《窦娥冤》的语言,更为直白而有意蕴。

王国维在论述元杂剧语言“自然”而“有意境”时,专举《窦娥冤》第二折【斗虾蟆】为例,认为“此一曲直是宾白,令人忘其为曲”。

当然,王国维没有举到的其他很多曲词宾白,也都在自然本色之中而有意境,例如第三折的“【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诸曲。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4汉语言田昭波一、填空1.元曲(体制:科范、宾白):A.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

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

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明清两代也有杂剧,但每本不限四折。

散曲,盛行于元、明、清三代的没有宾白的曲子形式。

内容以抒情为主,有小令和散套两种。

B.科范,也就是科(介),科介是指古代戏曲创作与表演中,用于表达人物动作、表情以及舞台效果的提示。

“科”,通常指唱、白以外的动作。

亦作"科泛"。

指戏曲程式动作。

C.宾白,是古代汉族戏曲剧本中的说白。

汉族戏曲艺术以唱为主,所以把说白叫做宾白。

明徐渭《南词叙录》:“唱为主,白为宾,故曰宾白。

”一说“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

”(明单宇《菊坡丛话》)。

2.《西厢记》(来源《莺莺传》、《董西厢》延续):《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汉族戏曲剧本,王实甫撰。

元稹曾作《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

说起《西厢记》,人们一般会想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殊不知,在王实甫之前,金代的董解元也有一部《西厢记》,这两部“西厢”一般被人们称为“王西厢”和“董西厢”。

“董西厢”又称《西厢记诸宫调》、《弦索西厢》,是金代戏曲家董解元根据元稹《莺莺传》所创作的叙事体诸宫调小说作品。

该作品对于原作进行了大量修改:改变了原来故事结局,重新确立了矛盾冲突,大大扩充了故事内容,丰富了人物语言,比较完整地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该作品对王实甫《西厢记》有重要影响。

3.《牡丹亭》:《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改编于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记》。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他曾言“吾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一、先秦文学1、《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章。

产生于黄河流域,加工于春秋中叶,以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为主。

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为现实主义风格,被后世尊为“诗三百”。

内容上分风(土风歌谣)、雅(西周王畿的正声雅乐)、颂(“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三部分,其中《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十三《国风》,是周朝南方各地的歌谣;《雅》包括大雅和小雅,是西周王畿地区的正声雅乐;《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颂”不如“国风”,“国风”中又以“二南”(周南和召南)为最高。

2、《山海经》《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作者不详,司马迁以其为《禹本纪》所取材,故疑其所出亦当较早。

今存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两部分。

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山经》以山为纲,按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记述山川水木之怪异的分布情况;《海经》以海外异物为主,记述分布于国内外的珍禽异兽以及奇异的名山大川等。

《山海经》为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地理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3、《楚辞》《楚辞》为屈原所作,宋玉等人也有作品传世。

它是我国古代继《诗经》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高峰,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发展。

《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国风和小雅为主的四言诗体,吸收了楚歌和先秦散文的精华,创造了一种句式灵活的新诗体(即骚体)。

它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的抒情个性。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他用浪漫的想象和鲜艳的色彩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美妙世界,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一首具有深刻现实感的爱国主义诗篇。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自己整理)

第六章建安文学一、名词解释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汉末魏初时期诗歌,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4、《悲愤诗》:诗歌篇名。

汉魏间著名女诗人蔡琰的代表作品,相传有骚体与五言体二首。

其中五言体较可信。

全诗五百四十字,自述在汉末动乱中的不幸遭遇,反映了整个汉末动乱时期广大人民,特别是妇女的共同命运,具有典型意义。

全诗叙事波澜曲折,抒情如泣如诉,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论述题1、建安时期有哪些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有何共同特征?参考答案:建安时期著名的诗人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其诗歌创作的共同特征是:都致力于五言诗的创作,表现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现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理想精神,情调慷慨激昂,语言刚健爽朗,“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形成所谓“建安风骨”。

2、试析“三曹”诗歌风格的差异?参考答案:曹操的诗歌富有抒情化、个性化特色,充满积极进取的精神,语言古朴苍劲,风格悲凉慷慨、雄健沉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绪论1 (魏)曹丕《典论.论文》、(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锺嵘《诗品》、萧统《文选》、徐陵《玉台新咏》等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2 文学自觉有三个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对文学的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为明晰而且自觉的文体辨析始于曹丕的《典论.论文》;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3 萧统的《文选》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建安风骨:内容:有较充实的社会内容(社会离乱、人民疾苦;诗人建功立业的要求) 风格:意气骏爽,情志飞扬而又辞义遒劲有骨力的风格《文心》“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三曹—曹操好以乐府古诗写时事悲凉沉雄;曹丕“柏梁体”《燕歌行》柔和婉转曹植:第一个大量写作五言诗的诗人“建安之杰” 建安七子王粲《七哀诗》《登楼赋》蔡琰《悲愤诗》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改叙事为抒情二、改语言古朴为辞藻华美三、讲求写作技巧,善用比兴手法。

“陈思最工起调。

”沈德潜辞赋《洛神赋》“骨气奇高,辞采华茂”(钟嵘《诗品》) 二、正始文学: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嵇志清峻,阮旨遥深”哲学思想: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政治态度:无为人生态度:阮咸刘伶玩世不恭,皇甫谧隐逸避世阮、嵇认真执着。

A 嵇康:审美的人生态度,追求玄远自然,神思超绝;B、阮籍:一生始终徘徊于高洁与世俗之间,依违于可否之间,与官场若即若离。

文学内容:忧生惧祸;文学风格:曲折幽深1、感慨人生的无常《咏怀》其四: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春秋非有托,富贵焉常保。

清露被皋兰,凝霜沾野草。

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自非王子晋,谁能常美好!3.对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来源于庄子《大人先生传》《清思赋》《咏怀》之四十三:4、入世思想《咏怀》三十九:5、内心无法排遣的孤独和压抑西晋文学西晋文学:太康文学:“三张二陆两潘一左” 潘岳悼亡诗“左思风力”咏史诗以史事抒怀《招隐诗》“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 “体制之情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文心》东晋诗歌(1)从永嘉起至东晋灭亡:“玄言诗”占统治地位郭璞:游仙诗“乃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 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
明标志。
3、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 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 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 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 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 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 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 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 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 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 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 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 体”。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 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 头。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 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 辞’。” 三、文体特点:
• 《史记》
简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在体例上,《史 记》分为5大部分,即本纪,记帝王之事;世家,述诸侯之事;列传, 叙人臣之事;表,即表格形式的大事记;书,即典章制度。《史记》通 过这5个部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成为中国 历代史书的基本形式。所谓的“二十四史”,即以《史记》为首。鲁迅称 《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是无愧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证论散文1、《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课集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

《吕氏春秋》预示了在秦汉大一统王朝即将出现之际,诸子百家思想逐渐从分到合,朝着为封建大一统建构理论的方向发展。

《吕氏春秋》全书分十二纪,每纪5篇;八览,毎览8篇;六论,每论六篇。

再加一篇序文,共161篇(今存160篇)。

全书条分理顺,篇章划分十分整齐,从结构上就把他们组成了一个所谓的“法天地”的完整体系。

《吕氏春秋》出于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其中不少文章平实畅达,说理生动,可称得上是优秀的文学散文。

《吕氏春秋》还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淮南子》:《淮南子》是汉初南王刘安招致门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编写而成的,原称《淮南鸿烈》,约成书于汉武帝初期。

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是汉初黄老思想的继续。

其文风新异瑰奇,行文也多形容铺张,注重语言的修饰和整饬,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3.《论衡》为东汉王充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现存文章有85篇。

王充选取当时理论界的热点问题分别加以阐述,其中包括人的遭遇、命运、天性、才气、骨相等颇有深度的议题,都是围绕着人类自身的困扰而展开的,体现了王充对现实的积极参与,同时流露出他对人类的终极关怀。

论述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史书虚妄夸大的记载、天人感应之说、灵魂不死观念等。

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世俗的虚妄之说,而且对圣贤之言、经典之文也多有辩驳,指出其夸大失实,不可尽信之处。

《论衡》作为一部辩论性著作,是一部“实论”型散文,用事实说话,援引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批驳各种虚妄之论。

文字既准确精炼,又通俗易懂。

1.《谏逐客书》文学成就①《谏逐客书》是古代一篇优秀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公文的一些本质属性,正是这些公文本质属性形成了该文鲜明的特色。

《谏逐客书》是如何有针对性地、成功地对逐客之事加以论断,使该公文收到了显著的实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整理

绪论一、中国文学的源头先秦是中国文化奠基的时期。

传说时期的文学:远古歌谣和神话《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农事祭歌,据说是神农世代出现的。

《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二言诗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反映了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先民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

甲骨文字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我国现在所知最古的文字。

以甲骨文为代表的商代晚期文字,已经发展为相当成熟的文字系统。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诗、乐、舞一体“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约在春秋之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二、先秦文学的作者和形态先秦经历了一个由原始文化向理性文化嬗变的过程。

夏商时代和西周初期,以原始宗教文化为主,文化的主要承担者是巫觋(xi)。

在夏商或周初,出于巫术祭祀目的而创制的韵文或歌谣是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

春秋之后,巫术祭祀歌谣逐渐失去其原有的重要地位。

上古巫史不分。

商周之际史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春秋时期,史官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

其中《春秋左氏传》把史家散文推上了一个高峰,成为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

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文化为贵族所垄断。

六艺:礼、乐、射、驭、书、数西周、春秋时文学的主要创作者:贵族“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

饥者歌其食,劳着歌其事。

”春秋战国之际,分封制度解体,士阶层兴起。

文化知识的创造由贵族转移到士。

“礼贤下士”之风大盛,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先秦文学作者的身份演变:由巫到史,到贵族,再到士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周代形成了敬德保民的思想先秦时期文史哲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奠定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先秦诗歌发展过程:宗教颂赞祷祝诗——政治叙事诗——言志抒情诗(甲骨卜辞)(《大雅》)(《国风》)这些诗歌或追念先祖,或美刺时政,或吟咏性情,奠定了中国诗歌的发展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选择1、乐府:汉代一种音乐机构的名称。

它的主要职责是收集民歌、制曲、演唱等。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把汉乐府机关所保存的诗歌也称"乐府”,所以乐府就成了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2、神话的出处: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

3、关于《诗经》的常识:(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2)《诗经》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雅:指朝廷正乐;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

(3)“赋,比,兴”手法的表现手法。

赋,即铺陈直叙;兴,即触物兴词,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比,即比喻之意。

4、现存最早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5、第一个精细刻画山水景物的诗人是:谢灵运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7、《冯谖客孟尝君》出自《战国策》8、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形成的标志之作。

9、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将乐府诗按音乐的不同分为12类。

10、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是《过秦论》11、《史记》有70列传12、乐府的扩充和发展是在汉武帝时期13、《白马篇》的作者是曹植14、称《古诗十九首》“,一字千金,惊心动魄”的是钟嵘15、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是曹操16、《蒹葭》选自《诗经·国风·秦风》,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爱慕之情。

二、名词解释1、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名词解释1史记:《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原名《太史公记》。

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

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

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

3汉乐府: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4汉赋: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

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摛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

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

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

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

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5司马相如:司马相如字长卿,原名司马长卿,因仰慕战国时的名相蔺相如而改名。

汉族,蜀郡(今四川省成都人)。

西汉大辞赋家。

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

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称之为赋圣。

6永明体:永明是南朝齐武帝的年号,“永明体”亦称“新体诗”,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

永明体,即以讲究四声、避免八病、强调声韵格律为其主要特征。

这种诗体的出现,对于纠正晋宋以来文人诗的语言过于艰涩的弊病,使创作转向清新通畅起了一定的作用。

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7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

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形成的。

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一是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二是以"丛残小语 "、尺幅短书为主要形式;三是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四是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约旨丰.8建安风骨:“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

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政治理想的高扬、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浓郁的悲剧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 建安风骨”这一时代风格。

9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10水经注:《水经注》是公元6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全书三十多万字,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诸方面内容,《水经注》详细介绍了我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

11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又称《伽蓝记》,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

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载详核。

12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志怪,就是记录怪异,主要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也可包括汉代的同类作品。

产生和流行于魏晋南北朝,与当时社会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二、简答1归田赋的文学特色①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赋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历史典故词句短小、内涵量大的优点,于文辞之外又平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因而《归田赋》并未因为篇制短小而显干瘪。

同时,《归田赋》所选用的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典故,并不晦涩难懂。

所以这篇小赋以其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包容了内涵丰富的史实,并赋之以新意。

②还用了一些叠韵、重复、双关等修辞方法,如“关关嘤嘤”、“交颈颉颃”,形象地描绘了田园山林那种和谐欢快、神和气清的景色;而“仰飞纤缴,俯钓长流。

触矢而毙,贪饵吞钩”,既反映了作者畅游山林,悠闲自得的心情,又颇含自戒之意。

③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风格上也不再追求气势的铺排、辞藻的堆砌,而类似于四六句骈文,开了骈赋的先河2《古诗十九首》的内容、文学成就内容:东汉末年,社会动荡,政治混乱。

下层文士漂泊蹉跎,游宦无门。

《古诗十九首》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表述着同类的境遇和感受。

这十九首诗歌,基本是游子思妇之辞。

具体而言,夫妇朋友间的离愁别绪、士人的彷徨失意和人生的无常之感,是《古诗十九首》基本的情感内容。

有些作品表现出追求富贵和及时行乐的思想。

文学成就:①.意味无穷。

遣词用语非常浅近明白,“平平道出,且无用功字面,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却涵咏不尽,意味无穷②.质朴自然。

从情感说,《古诗十九首》感情纯真诚挚,没有矫揉造作;从艺术表现说,它的写境用语好像都是信手拈来,没有错采镂金式的加工,而是出水芙蓉般的自然诗境。

③.情景交融。

《古诗十九首》所描写的景物、情境与情思非常切合,往往通过或白描、或比兴、或象征等手法形成情景交融,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④.语言精练。

《古诗十九首》语言浅近自然,却又极为精炼准确。

传神达意,意味隽永。

⑤.《古诗十九首》还较多使用叠字,或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神,也增加了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⑥.特别善于抒情,善于把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

如《迢迢牵牛星》通篇写景,而情在其中。

⑦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表情含蓄,言近旨远,语短情长。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行行重行行》)都用得十分贴切生动。

⑧.风格平易,语言浅近、精练、自然。

诗中没有刻意雕琢得华丽词句,如顺口说来,浅近而不浅薄,通俗而不庸俗,似乎从肺腑中自然而然流淌出来,十分自然。

3汉乐府叙事诗的文学成就①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尤其是第一次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

汉乐府民歌中的许多诗篇,读来就有耳目一新之感,如《妇病行》②汉乐府民歌奠定了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

有“缘事而发”的特色,这些叙事性的民歌,大多采用第三人称,表达人物事件显得自由灵活。

在结构方面,常常是选取生活中一个典型的片断来表现,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表现广阔的社会背景。

③汉乐府民歌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

汉乐府民歌既接受了楚文化传统的熏陶,同时又在更广泛的生活方面和更强烈的程度上表现这一特点,无论表现战争、表现爱情,乃至表现乡愁,都尽量地释放情感。

④汉乐府民歌中,不少作品表现了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汉代两首流行的丧歌《薤露》和《蒿里》,就是这样的作品⑤汉乐府民歌表现了生动活泼的想象力。

如《枯鱼过河泣》中的枯鱼(鱼干)竟然会哭泣懊悔,并会写信给其他鱼类,告诫它们出入当心⑥汉乐府民歌使用了新的诗型:杂言体和五言体。

其整个趋势,则是整齐的五言体越来越占优势。

4曹植诗歌的文学特色①他的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

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②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曹植诗则更注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

曹植诗讲究词采和对仗,注意炼字和声色,"以最洗练最精彩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

曹植诗还非常讲究韵律,增进了诗歌语言的和谐。

③,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

诗歌中对偶句极多,这一特点是魏晋诗歌趋向骈偶化的开始,而曹植是将这一手法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诗人。

这为后来南北朝文人诗歌注重修辞技巧开了先河。

④,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拓展了五言诗的题材范围,更充分地展示诗人复杂的爱憎感情,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⑤,曹植诗善于托物起兴,往往在一首诗的起首两句,便突出和渲染气氛,使读者一开始便感觉到诗人的感情基调,曹植诗还大量运用比喻、夸张、象征、衬托等写作技巧,大大增强了文人五言诗的艺术表现力。

5南朝民歌的文学特色①.南朝民歌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

南朝民歌感情的表达不同于北方的粗犷豪放,体现了细腻缠绵、含蓄委婉的特征。

语言既有清新浅近、自然天真的一面,也有明丽婉转的一面;既有朴素的方言口语入诗,也有语言技巧的巧妙运用。

②它所表现的爱情,几乎完全是浪漫色彩的,而极少有伦理因素的考虑。

从诗歌的美学意味来说,也是为了更能够表现对爱情的单纯的、热烈的、天真而痴情的追求,表现对人生的幸福与快乐的渴望。

③从表现的情绪来说,南朝民歌中欢娱之辞所占比例很小,其基调是哀伤的。

从审美趣味和娱乐性来说,也是由于伤感的情绪比欢娱的情绪更显得优美,更容易动人。

美好的事物、真诚的感情受到破坏,不能实现,会在人们心中唤起对它们的更为热烈的向往与追求。

④南朝民歌的语言,是出语天然,明朗而又巧妙。

南朝民歌最突出的艺术技巧就是利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的运用,既体现了作者的丰富联想,也使感情的传达显得含蓄委婉。

由此避免了过于简单直露、一览无余的表现。

⑤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

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6鲍照诗的文学特色艺术风格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直接继承了建安传统,对后世李白、岑参、高适、杜甫有较大影响。

艺术形式上,大力学习和写作乐府诗,存80余首,有三言、五言、七言和杂言等多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