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届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解答

合集下载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word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试题(word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理论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物理常量和公式:=;2π1、(15岛,卸载后空车返回。

吃泡面大同到秦皇岛的过程中,火车和煤总势能的一部分克服铁轨和空气做功,其余部分由发电机转换成电能,平电能被全部存储于蓄电池中以用于返程。

空车在返程中由储存的电能驱动电动机克服重力和阻力做功,储存的电能转化假设大秦线轨道上火车平均每运行单位距离克服阻力需要做的功与运行时(火车或火车和煤)总重量成正比,(1(2)问火车至少装载质量为多少的煤,才能在不另外提供能量的条件下刚好返回大同?(3请给出发电机的平均输出功率P 与题给的其它物理量的关系。

2、(15分)如图a ,AB 为一根均质细杆,质量为m ,长度为2l ;杆上端B 通过一不可伸长的软轻绳悬挂到固定点O ,绳长为1l 。

开始时绳和杆均静止下垂,此后所有运动均在同一竖直面内。

(1)现对杆上的D 点沿水平方向施加一瞬时冲量I ,若在施加冲量后的瞬间,B 点绕悬点O 转动的角速度和杆绕其质心转动的角速度相同,求D 点到B 点的距离和B 点绕悬点O 转动的初始角速度0ω。

(21θ和2θ(如图b 所示),绳绕固定点O 和杆绕其质心转动的角速度分别为1ω和2ω,求绳绕固定点O 和杆绕其质心转动的角加速度1α和2α3、(15分)火星大气可视为仅由很稀薄的2CO 组成,此大气的摩尔质量记为μ,且同一高度的大气可视为处于平衡态的理想气体。

火星质量为m M (远大于火星大气总质量),半径为m R 。

假设火星大气的质量密度与距离火星表面的高度h 的关系为 10()(1)n mh h R ρρ-=+ 其中0ρ为常量,(4)n n >为常数。

(1)求火星大气温度()T h 随高度h 变化的表达式。

(2)为了对火星表面进行探测,需将一质量为t m 、质量密度较大的着陆器释放到火星表面。

在某一远小于m R 的高度处将该着陆器由静止开始释放,经过时间l t ,着陆器落到火星表面。

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全卷共六题,总分为140分。

一、(20分)一汽缸的初始体积为0V ,其中盛有2mol 的空气和少量的水(水的体积可以忽略)。

平衡时气体的总压强是3.0atm ,经做等温膨胀后使其体积加倍,在膨胀结束时,其中的水刚好全部消失,此时的总压强为2.0atm 。

若让其继续作等温膨胀,使体积再次加倍。

试计算此时:1.汽缸中气体的温度;2.汽缸中水蒸气的摩尔数;3.汽缸中气体的总压强。

假定空气和水蒸气均可以当作理想气体处理。

二、(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三、(25分)用直径为1mm 的超导材料制成的导线做成一个半径为5cm 的圆环。

圆环处于超导状态,环内电流为100A 。

经过一年,经检测发现,圆环内电流的变化量小于610A -。

试估算该超导材料电阻率数量级的上限。

提示:半径为r 的圆环中通以电流I 后,圆环中心的磁感应强度为02I B rμ= ,式中B 、I 、r 各量均用国际单位,720410N A μπ=⨯⋅--。

四、(20分)经过用天文望远镜长期观测,人们在宇宙中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系统,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使我们对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势和分布情况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双星系统由两个星体构成,其中每个星体的线度都远小于两星体之间的距离。

一般双星系统距离其他星体很远,可以当作孤立系统处理。

现根据对某一双星系统的光度学测量确定,该双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都是M ,两者相距L 。

他们正绕两者连线的中点作圆周运动。

1. 试计算该双星系统的运动周期T 计算。

2. 若实验上观测到的运动周期为T 观测,且:1:1)T T N =>观测计算。

为了解释T 观测与T 计算的不同,目前有一种流行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可能存在一种望远镜观测不到的暗物质。

3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真题(整好)

3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真题(整好)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一、(20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1R 、2R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

取两柱面切点O 为直角坐标系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Y 轴。

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可见光沿Z 轴负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X-Y 平面的投影。

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

空气折射率为0 1.00n =。

试推导第k 级亮纹在X-Y 平面的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

任何情形下,折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

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π的相位突变。

b. sin , 1x x x ≈<<当。

二、(20分)某秋天清晨,气温为4.0C ︒,一加水员到实验园区给一内径为2.00 m 、高为2.00 m 的圆柱形不锈钢蒸馏水罐加水。

罐体导热良好。

罐外有一内径为4.00 cm 的透明圆柱形观察柱,底部与罐相连(连接处很短),顶部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

加完水后,加水员在水面上覆盖一层轻质防蒸发膜(不溶于水,与罐壁无摩擦),并密闭了罐顶的加水口。

此时加水员通过观察柱上的刻度看到罐内水高为1.00 m 。

(1)从清晨到中午,气温缓慢升至24.0C ︒,问此时观察柱内水位为多少?假设中间无人用水,水的蒸发及罐和观察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2)从密闭水罐后至中午,罐内空气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多少?求这个过程中罐内空气的热容量。

已知罐外气压始终为标准大气压50 1.0110Pa p =⨯,水在4.0C ︒时的密度为330 1.0010kg m ρ-=⨯⋅,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为413.0310K 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0m s g -=⋅,绝对零度为273.15C -︒。

33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33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

33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33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将会考察参赛者在物理知识和解题能力方面的实力。

本次考试难度适中,题目设计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点。

以下是本次复赛试题的部分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参赛者更好地备战。

一、力学部分1. 一辆质量为m的汽车以速度v行驶在水平路面上,其动能为多少?2.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上滑下,当物体到达底部时,其速度为多少?3. 一个质点做直线运动,位置随时间t的变化满足公式x(t)=At^2+Bt+C,求该质点的加速度a(t)是多少?1. 一个理想气体的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满足U = 3/2nRT,求该气体的热容比Cv / Cp是多少?2. 一个装满理想气体的容器,容器与外界热源完全绝缘,气体的体积变小了一半,气体的内能变化了多少?1. 一束光射入玻璃介质,入射角为30度,折射角为20度,求玻璃的折射率是多少?2. 一块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物体放在焦距的前方10cm处,求成像的位置是多少?1. 一根长为L的直导线通以电流I,求该导线周围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少?2. 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为C,电压为V,求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荷量是多少?以上仅为部分试题内容,参赛者在考试时需要结合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答题。

希望所有参赛者都能在本次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第二篇示例:第33届物理竞赛复赛试题欢迎参加第33届物理竞赛复赛!本次试题共分为三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

希望各位选手发扬科学精神,全力以赴,展现自己的物理才能。

祝你们取得优异的成绩!选择题:1. 下列哪个物理现象不是经典力学能够解释的?A. 光的干涉与衍射B. 行星的运动C. 惯性力的作用D. 弹性碰撞答案:A. 光的干涉与衍射2. 在真空中,光速的数值大小为多少?A. 300,000米/秒B. 200,000米/秒C. 400,000米/秒D. 500,000米/秒答案:A. 300,000米/秒3. 一个物体的质量是10kg,如果它处于地球表面,那么它的重力大小为多少?A. 98NB. 100NC. 105ND. 110N答案:A. 98N填空题:4. 一个在真空中的光波的波长为500nm,求它的频率。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参考解答、评分标准一、参考解答令 表达质子的质量, 和 分别表达质子的初速度和到达a 球球面处的速度, 表达元电荷, 由能量守恒可知2201122mv mv eU =+ (1)由于a 不动, 可取其球心 为原点, 由于质子所受的a 球对它的静电库仑力总是通过a 球的球心, 所以此力对原点的力矩始终为零, 质子对 点的角动量守恒。

所求 的最大值相应于质子到达a 球表面处时其速度方向刚好与该处球面相切(见复解20-1-1)。

以 表达 的最大值, 由角动量守恒有 max 0mv l mvR = (2)由式(1)、(2)可得20max 1/2eU l R mv =- (3) 代入数据, 可得max 22l R = (4) 若把质子换成电子, 则如图复解20-1-2所示, 此时式(1)中 改为 。

同理可求得 max 62l R =(5)评分标准: 本题15分。

式(1)、(2)各4分, 式(4)2分, 式(5)5分。

二、参考解答在温度为 时, 气柱中的空气的压强和体积分别为, (1)1C V lS = (2)当气柱中空气的温度升高时, 气柱两侧的水银将被缓慢压入A 管和B 管。

设温度升高届时 , 气柱右侧水银刚好所有压到B 管中, 使管中水银高度增大C BbS h S ∆= (3) 由此导致气柱中空气体积的增大量为C V bS '∆= (4)与此同时, 气柱左侧的水银也有一部分进入A 管, 进入A 管的水银使A 管中的水银高度也应增大 , 使两支管的压强平衡, 由此导致气柱空气体积增大量为A V hS ''∆=∆ (5)所以, 当温度为 时空气的体积和压强分别为21V V V V '''=+∆+∆ (6)21p p h =+∆ (7)由状态方程知112212p V p V T T = (8) 由以上各式, 代入数据可得2347.7T =K (9)此值小于题给的最终温度 K, 所以温度将继续升高。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含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卷、参考答案全卷共六题,总分140分。

一、(22分)有一放在空气中的玻璃棒,折射率n= 1.5 ,中心轴线长L= 45cm,一端是半径为R1= 10cm的凸球面.1.要使玻璃棒的作用相当于一架理想的天文望远镜(使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物成像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望远系统),取中心轴线为主光轴,玻璃棒另一端应磨成什么样的球面?2.对于这个玻璃棒,由无限远物点射来的平行入射光束与玻璃棒的主光轴成小角度φ1时,从棒射出的平行光束与主光轴成小角度φ2,求φ2/φ1(此比值等于此玻璃棒望远系统的视角放大率).解:1.对于一个望远系统来说,从主光轴上无限远处的物点发出的入射光为平行于光轴的光线,它经过系统后的出射光线也应与主光轴平行,即像点也在主光轴上无限远处,如图18-2-6所示,图中C1为左端球面的球心.图18-2-6由正弦定理、折射定律和小角度近似得(-R1)/R1=sinr1/sin(i1-r1)≈r1/(i1-r1)=1/((i1/r1)-1)≈1/(n-1),...①即..(/R1)-1=1/(n-1)....②光线PF1射到另一端面时,其折射光线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由此可知该端面的球心C2一定在端面顶点B的左方,C2B等于球面的半径R2,如图18-2-6所示.仿照上面对左端球面上折射的关系可得(/R2)-1=1/(n-1),...③又有=L-,④由②、③、④式并代入数值可得R2=5cm.则右端为半径等于5cm的向外凸的球面.图18-2-7.设从无限远处物点射入的平行光线用①、②表示,令①过C1,②过A,如图18-2-7所示,则这两条光线经左端球面折射后的相交点M,即为左端球面对此无限远物点成的像点.现在求M点的位置,在△AC1M中,有/sin(π-φ1)=/sinφ1=R1/sin(φ1-φ1′),又..nsinφ1′=sinφ1,已知φ1、φ1′均为小角度,则有/φ1=R1/φ1(1-(1/n)).与②式比较可知,≈,即M位于过F1垂直于主光轴的平面上.上面已知,玻璃棒为天文望远系统,则凡是过M点的傍轴光线从棒的右端面射出时都将是相互平行的光线.容易看出,从M射出C2的光线将沿原方向射出,这也就是过M点的任意光线(包括光线①、②)从玻璃棒射出的平行光线的方向,此方向与主光轴的夹角即为φ2,由图18-2-7可得/φ1=/=(-R1)/(-R2),由②、③式可得(-R1)/(-R2)=R1/R2,则φ2/φ1=R1/R2=2.二、(22分)正确使用压力锅的方法是:将已盖好密封锅盖的压力锅(如图复18-2-1)加热,当锅内水沸腾时再加盖压力阀S,此时可以认为锅内只有水的饱和蒸气,空气已全部排除.然后继续加热,直到压力阀被锅内的水蒸气顶起时,锅内即已达到预期温度(即设计时希望达到的温度).现有一压力锅,在海平面处加热能达到的预期温度为120℃,某人在海拔5000m的高山上使用此压力锅,锅内有足量的水.1.若不加盖压力阀,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2.若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3.若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即盖好密封锅盖一段时间后,在点火前就加上压力阀,此时水温为27℃,那么加热到压力阀刚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多少?若继续加热,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多少?假设空气不溶于水.已知:水的饱和蒸气压pW(t)与温度t的关系图线如图18-2-2所示.大气压强p(z)与高度z的关系的简化图线如图18-2-3所示.当t=27℃时,pW(27°)=3.6×103Pa;z= 0处,p(0)= 1.013×105Pa.解:1.由图18-2-8知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3×103Pa.在z=5000m时,大气压强为p(5000)=53×103Pa.图18-2-8图18-2-9此处水沸腾时的饱和蒸气压pW应等于此值.由图18-2-9可知,对应的温度即沸点为t2=82℃.达到此温度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在5000m高山上,若不加盖压力锅,锅内温度最高可达82℃..由图18-2-9可知,在t=1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W(120°)=198×103Pa,而在海平面处,大气压强p(0)=101×103Pa.可见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为pS=pW(120°)-p(0)=(198×103-101.3×103)Pa=96.7×103Pa.在5000m高山上,大气压强与压力阀的附加压强之和为p′=pS+p(5000)=(96.7×103+53×103)Pa=149.7×103Pa.若在t=t2时阀被顶起,则此时的pW应等于p′,即pW=p′,由图18-2-9可知t2=112℃.此时锅内水开始沸腾,温度不再升高,故按正确方法使用此压力锅,在5000m高山上锅内水的温度最高可达112℃..在未按正确方法使用压力锅时,锅内有空气,设加压力阀时,内部水蒸汽已饱和.由图18-2-9可知,在t=27℃时,题中已给出水的饱和蒸气压pW(27°)=3.6×103Pa,这时锅内空气的压强(用pa表示)为pa(27°)=p(5000)-pW(27°)=(53×103-3.6×103)Pa=49.4×103Pa.当温度升高时,锅内空气的压强也随之升高,设在温度为t(℃)时,锅内空气压强为pa(t),则有pa(t)/(273+t)=pa(27℃)/(273+27),pa(t)=(164.7t+45.0×103)Pa.若在t=t′时压力阀刚好开始被顶起,则有pW(t′)+pa(t′)=p′,由此得pW(t′)=p′-pa(t′)=(105×103-164.7t′)Pa,画出函数p′-pa(t′)的图线,取t=0℃,有..p′-pa(0℃)=105×103Pa,取t=100℃,有.p′-pa(100℃)=88.6×103Pa.由此二点便可在图18-2-9上画出此直线,此直线与图18-2-9中的pW(t)-t曲线的交点为A,A即为所求的满足上式的点,由图可看出与A点对应的温度为t′=97℃.即在压力阀刚开始被顶起时,锅内水的温度是97℃,若继续加热,压力阀被顶起后,锅内空气随水蒸汽一起被排出,最终空气排净,锅内水温仍可达112℃.三、(22分)有两个处于基态的氢原子A、B,A静止,B以速度v0与之发生碰撞.已知:碰撞后二者的速度vA和vB在一条直线上,碰撞过程中部分动能有可能被某一氢原子吸收,从而该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然后,此原子向低能级态跃迁,并发出光子.如欲碰后发出一个光子,试论证:速度v0至少需要多大(以m/s表示)?已知电子电量e= 1.602×10-19C,质子质量为mp= 1.673×10-27kg,电子质量为me= 0.911×10-31kg,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13.58eV.解:为使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需要能量最小的激发态是n=2的第一激发态.已知氢原子的能量与其主量子数的平方成反比.即En=k1/n2,...①又知基态(n=1)的能量为-13.58eV,即E1=k1/12=-13.58eV,所以..k=-13.58eV.n=2的第一激发态的能量为E2=k1/22=-13.58×(1/4)=-3.39eV....②为使基态的氢原子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所需能量为E内=E2-E1=(-3.39+13.58)eV=10.19eV....③这就是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发出的光子的能量,即hν=E内=10.19eV=10.19×1.602×10-19J=1.632×10-18J....④式中ν为光子的频率,从开始碰到发射出光子,根据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有mv0=mvA+mvB+光子的动量,...⑤(1/2)mv02=(1/2)m(vA2+vB2)+hν,...⑥光子的动量pν=hν/c.由⑥式可推得mv0>2hν/v0,因为v0<<c,所以mv0>>hν/c,故⑤式中光子的动量与mv0相比较可忽略不计.⑤式变为mv0=mvA+mvB=m(vA+vB),⑦符合⑥、⑦两式的v0的最小值可推求如下:由⑥式及⑦式可推得(1/2)mv02=(1/2)m(vA+vB)2-mvAvB+hν=(1/2)mv02-mvA(v0-vA)+hν,mvA2-mvAv0+hν=0,经配方得m(vA-(1/2)v0)2-(1/4)mv02+hν=0,(1/4)mv02=hν+m(vA-(1/2)v0)2,...⑧由⑧式可看出,当vA=(1/2)v0时,v0达到最小值v0min,此时vA=vB,v0min=2,代入有关数值,得v0min=6.25×104m/s.答:B原子的速度至少应为6.25×104m/s.四、(22分)如图18-4所示,均匀磁场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B=B0-kt(k为大于零的常数).现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均匀金属圆环相互交叠并固定在图中所示位置,环面处于图中纸面内.圆环的半径为R,电阻为r,相交点的电接触良好,两个环的接触点A与C间的劣弧对圆心O的张角为60°,求t=t0时,每个环所受的均匀磁场的作用力,不考虑感应电流之间的作用.解:1.求网络各支路的电流.因磁感应强度大小随时间减少,考虑到电路的对称性,可设两环各支路的感应电流I1、I2的方向如图18-2-10所示,对左环电路ADCFA,有图18-2-10.E=I1rCFA+I2rADC,因..rCFA=5r/6,rADC=r/6,E=kπR2,故..kπR2=I1(5r/6)+I2(r/6)....①因回路ADCEA所围的面积为((2π-3)/12)R2,故对该回路有k[2((2π-3)/12)R2]=2I2(r/6),解得..I2=((2π-3)R2/2r)k,代入①式,得.I1=((10π+3)R2/10r)k..求每个圆环所受的力.图18-2-11先求左环所受的力,如图18-2-11所示,将圆环分割成很多小圆弧,由左手定则可知,每段圆弧所受的力的方向均为径向,根据对称性分析,因圆弧PMA与圆弧CNQ中的电流方向相反,所以在磁场中受的安培力相互抵消,而弧PQ与弧AC的电流相对x轴上下是对称的,因而每段载流导体所受的安培力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以载流导体弧PQ上的线段Δl′为例,安培力ΔF为径向,其x分量的大小表示为|ΔFx|=I1BΔl′cosα,因..Δl′cosα=Δl,故..|ΔFx|=I1BΔl,|Fx|=ΣI1BΔl=I1B=I1BR.由于导体弧PQ在y方向的合力为零,所以在t0时刻所受安培力的合力F1仅有x分量,即F1=|Fx|=I1BR=((10π+3)R2/10r)kBR=((10π+3)R2/10r)k(B0-kt0)R,方向向左.同理,载流导体弧AC在t0时刻所受的安培力为F2=I2BR=((2π-3)R2/2r)kBR=((2π-3)R2/2r)k(B0-kt0)R,方向向右.左环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F1-F2=(9/5r)k(B0-kt0)R3.方向向左.五、(25分)如图18-5所示,一薄壁导体球壳(以下简称为球壳)的球心在O点.球壳通过一细导线与端电压U= 90V的电池的正极相连,电池负极接地.在球壳外A点有一电量为q1=10×10-9C的点电荷,B点有一电量为q2=16×10-9C的点电荷.点O、A之间的距离d1= 20cm,点O、B之间的距离d2= 40cm.现设想球壳的半径从a= 10cm开始缓慢地增大到50cm,问:在此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各是多少?已知静电力常量k=9×109N·m2/C2.假设点电荷能穿过球壳壁进入导体球壳内而不与导体壁接触..解:分以下几个阶段讨论:.由于球壳外空间点电荷q1、q2的存在,球壳外壁的电荷分布不均匀,用σ表示面电荷密度.设球壳半径a=10cm时球壳外壁带的电量为Q1,因为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在球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为零,球壳内为电势等于U的等势区,在导体表面上的面元ΔS所带的电量为σΔS,它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为ΔU1=kσΔS/a,球壳外壁所有电荷在球心O产生的电势U1为U1=ΣΔU1=kΣσΔS/α=kQ1/a.点电荷q1、q2在球壳的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分别为kq1/d1与kq2/d2,因球心O处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按电势叠加原理,即有(kq1/d1)+(kq2/d2)+(kQ1/a)=U,代入数值后可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1为Q1=(aU/k)-a((q1/d1)+(q2/d2))=-8×10-9C.因球壳内壁无电荷,所以球壳的电量QⅠ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Q1,即QⅠ=Q1=-8×10-9C..当球壳半径趋于d1时(点电荷仍在球壳外),设球壳外壁的电量变为Q2,球壳外的电荷q1、q2与球壳外壁的电量Q2在壳内产生的合场强仍为零,因球壳内仍无电荷,球壳内仍保持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则有(kq1/d1)+(kq2/d2)+(kQ2/d1)=U,解得球壳外壁的电量Q2=(d1U/k)-(d1(q1/d1+q2/d2))=-16×10-9C.因为此时球壳内壁的电量仍为零,所以球壳的电量就等于球壳外壁的电量,即QⅡ=Q2=-16×10-9C,在a=10cm到趋于d1的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Ⅰ=QⅡ-Q1=-8×10-9C..当点电荷q1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导体半径仍为d1),点电荷q1在球壳内壁感应出电量-q1,因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内电荷q1与球壳内壁电荷-q1在球壳外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所决定.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球壳外电荷q2与球壳外壁的电荷Q3在球壳内产生的合电场为零,表明对电荷q2与Q3产生的合电场而言,球壳内空间是电势值为U的等势区.q2与Q3在球心O处产生的电势等于球壳的电势,即(kq2/d2)+(kQ3/d1)=U,解得球壳外壁电量Q3=(d1U/k)-(d1q2/d2)=-6×10-9C,球壳外壁和内壁带的总电量应为QⅢ=Q3+(-q1)=-16×10-9C,在这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Ⅱ=QⅢ-QⅡ=0.这个结果表明:电荷q1由球壳外极近处的位置进入壳内,只是将它在球壳外壁感应的电荷转至球壳内壁,整个球壳与大地没有电荷交换..当球壳半径趋于d2时(点电荷q2仍在球壳外),令Q4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类似前面第3阶段中的分析,可得(kq2/d2)+(kQ4/d2)=U,由此得Q4=(d2U/k)-(d2(q2/d2))=-12×10-9C,球壳的电量QⅣ等于球壳内外壁电量的和,即QⅣ=Q4+(-q1)=-22×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Ⅲ=QⅣ-QⅢ=-6×10-9C..当点电荷q2穿过球壳,刚进入球壳内时(球壳半径仍为d2),球壳内壁的感应电荷变为-(q1+q2),由于球壳的静电屏蔽,类似前面的分析可知,球壳外电场仅由球壳外壁的电量Q5决定,即kQ5/d2=U,可得..Q5=d2U/k=4×10-9C,球壳的总电量是QⅤ=Q5-(q1+q2)=-22×10-9C,..(15)在这个过程中,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是ΔQⅣ=QⅤ-QⅣ=0...(16).当球壳的半径由d2增至a1=50cm时,令Q6表示此时球壳外壁的电量,有k(Q6/a1)=U,..(17)可得..Q6=a1(U/k)=5×10-9C,球壳的总电量为QⅥ=Q6-(q1+q2)=-21×10-9C,大地流向球壳的电量为ΔQⅤ=QⅥ-QⅤ=1×10-9C.六、(27分)一玩具“火箭”由上下两部分和一短而硬(即劲度系数很大)的轻质弹簧构成.上部分G1的质量为m1,下部分G2的质量为m2,弹簧夹在G1与G2之间,与二者接触而不固连.让G1、G2压紧弹簧,并将它们锁定,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已知的定值E0.通过遥控可解除锁定,让弹簧恢复至原长并释放其弹性势能,设这一释放过程的时间极短.第一种方案是让玩具位于一枯井的井口处并处于静止状态时解除锁定,从而使上部分G1升空.第二种方案是让玩具在井口处从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撞击井底(井足够深)后以原速率反弹,反弹后当玩具垂直向上运动到离井口深度为某值h的时刻解除锁定.1.在第一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到达的最大高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其能量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2.在第二种方案中,玩具的上部分G1升空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亦从井口算起)为多少?并定量讨论其能量可能是从何种形式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解:.1.在弹簧刚伸长至原长的时刻,设G1的速度的大小为v,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0,...①(1/2)m1v12+(1/2)m2v22=E0,...②解①、②两式,得v1=,...③v2=....④设G1升空到达的最高点到井口的距离为H1,则H1=v12/2g=((m2/m1g(m1+m2))E0,...⑤G1上升到最高点的重力势能为Ep1=m1gH1=(m2/(m1+m2))E0....⑥它来自弹簧的弹性势能,且仅为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玩具自井底反弹向上运动至离井口的深度为h时,玩具向上的速度为u=....⑦设解除锁定后,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的速度大小为v1′,方向向上,G2的速度大小为v,方向向下,则有m1v1′-m2v2′=(m1+m2)u,...⑧(1/2)m1v1′+(1/2)m2v2′=(1/2)(m1+m2)u2+E0,...⑨消去⑧、⑨两式中的v2′,得v1′的方程式为m1(1+(m1/m2))v1′-2m1(1+(m1/m2))uv1′+m1(1+m1/m2)u2-2E0=0,由此可求得弹簧刚伸长至原长时,G1和G2的速度分别为v1′=u+,v2′=-u+,设G1从解除锁定处向上运动到达的最大高度为H2′,则有H2′=v1′/2g=(1/2g)(u+)2=h+(m2E0/m1g(m1+m2))+2,从井口算起,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H2′-h=(m2E0/m1g(m1+m2))+2.讨论:可以看出,在第二方案中,G1上升的最大高度H2大于第一方案中的最大高度H1,超出的高度与解除锁定处到井口的深度h有关.到达H2时,其重力势能为Ep2=m1gH2=(m2E0/(m1+m2))+2,(i)若Ep2<E0,即..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这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性势能,但仅是弹性势能的一部分.在这一条件下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来自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且等于全部弹性势能.在这一条件下,G1上升的高度为H2=E0/m1g.(iii)若Ep2>E0,2>m1E0/(m1+m2),这要求..h>E0m1/4m2g(m1+m2).此时G1升至最高处的重力势能大于压紧的弹簧的弹性势能,超出部分的能量只能来自G2的机械能.在这个条件下,G1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2>E0/m1g.。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题目word版)-+答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题目word版)-+答案

第33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2016 年9 月17 日一、(20 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R1 、R2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

取两柱面切点 O 为直角坐标系 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 O 的母线为 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 O的母线为 Y 轴。

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 ? 的可见光沿 Z 轴负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 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X-Y 平面的投影。

R1 和R2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

空气折射率为n0 ?。

试推导第k 级亮纹在 X-Y 平面的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

任何情形下,折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

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π的相位突变。

b. sin x ? x, 当x ?? 1 。

二、(20 分)某秋天清晨,气温为?C ,一加水员到实验园区给一内径为 m 、高为 m 的圆柱形不锈钢蒸馏水罐加水。

罐体导热良好。

罐外有一内径为cm 的透明圆柱形观察柱,底部与罐相连(连接处很短),顶部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

加完水后,加水员在水面上覆盖一层轻质防蒸发膜(不溶于水,与罐壁无摩擦),并密闭了罐顶的加水口。

此时加水员通过观察柱上的刻度看到罐内水高为 m 。

(1)从清晨到中午,气温缓慢升至 ?C ,问此时观察柱内水位为多少假设中间无人用水,水的蒸发及罐和观察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2)从密闭水罐后至中午,罐内空气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多少求这个过程中罐内空气的热容量。

已 知 罐 外 气 压 始 终 为 标 准 大 气 压50 1.0110a p p =⨯, 水 在 ?C 时 的 密 度 为330 1.0010kg m ρ-=⨯⋅??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为 ? ? ? 10?4 K ?1,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0g m s -=⋅,绝对零度为 ??C.三、(20 分)木星是太阳系内质量最大的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的 318 倍)。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附答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附答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一、(20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1R 、2R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

取两柱面切点O 为直角坐标系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Y 轴。

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可见光沿Z 轴负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X-Y 平面的投影。

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

空气折射率为0 1.00n =。

试推导第k 级亮纹在X-Y 平面的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

任何情形下,折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

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π的相位突变。

b. sin , 1x x x ≈<<当。

二、(20分)某秋天清晨,气温为4.0C ︒,一加水员到实验园区给一内径为2.00 m 、高为2.00 m 的圆柱形不锈钢蒸馏水罐加水。

罐体导热良好。

罐外有一内径为4.00 cm 的透明圆柱形观察柱,底部与罐相连(连接处很短),顶部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

加完水后,加水员在水面上覆盖一层轻质防蒸发膜(不溶于水,与罐壁无摩擦),并密闭了罐顶的加水口。

此时加水员通过观察柱上的刻度看到罐内水高为1.00 m 。

(1)从清晨到中午,气温缓慢升至24.0C ︒,问此时观察柱内水位为多少?假设中间无人用水,水的蒸发及罐和观察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2)从密闭水罐后至中午,罐内空气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多少?求这个过程中罐内空气的热容量。

已知罐外气压始终为标准大气压50 1.0110Pa p =⨯,水在4.0C ︒时的密度为330 1.0010kg m ρ-=⨯⋅,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为413.0310K 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0m s g -=⋅,绝对零度为273.15C -︒。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word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word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一、(20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1R 、2R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

取两柱面切点O 为直角坐标系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Y 轴。

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可见光沿Z 轴负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Z如图a 入射角为sin n θ=其中n 和n 面Q 射定律有i 由P '发生干涉。

(L n ⎡∆=-⎢⎣式中λ为入射光线在真空中的波长,0 1.00n =。

由题意,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因而在傍轴垂直入射情况下有0θ≈,1i i '=<<①式成为00n n θθ≈④ 亦即010n θθ>>≈≈⑤在傍轴条件下,柱面上P 、Q 两处切平面的法线近似平行,因此010i i θ'>>=≈≈⑥从而,在P 、Q 两处,不仅切平面的法线近似平行,而且在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均近似平行于入射线,因而也近似平行于Z 轴,从而P '与P 点近似重合,即p p z z '≈⑦且PQ 近似平行于Z 轴,因而长度P Q P Q PQ z z '≈≈-⑧由③⑧式得()00P Q 2PQ 222L n n z z λλ∆=⋅+=-+⑨可以将⑨式右端的-z 坐标近似用-x 或-y 坐标表出。

为此,引入一个近似公式。

e ,即端的2e ,故22r e R=?PQ//Z 点的根据?e 0 2n =若P 、Q 两点在XOY 平面的投影点(,)x y 落在第k 级亮(暗)纹上,则L ∆须满足条件 22012, 1,2,, 12(,0,1,2,, 2k k x y L n R R k k λλλ=⎧⎛⎫⎪∆=++=⎨ ⎪+=⎝⎭⎪⎩亮环暗环??式中亮环条件对应于第k 级亮纹上的点(,,)x y z 的x -、y -坐标满足的方程。

2016武汉33届复赛试题及答案

2016武汉33届复赛试题及答案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2016年9月17日一、(20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半径分别为1R 、2R ,且两柱面外切;其剖面(平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

取两柱面切点O 为直角坐标系O-XYZ 的原点,下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O 的母线为Y 轴。

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可见光沿Z 轴负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X-Y 平面的投影。

1R 和2R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

空气折射率为0 1.00n =。

试推导第k 级亮纹在X-Y 平面的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

任何情形下,折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

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π的相位突变。

b. sin , 1x x x ≈<<当。

二、(20分)某秋天清晨,气温为4.0C ︒,一加水员到实验园区给一内径为2.00 m 、高为2.00 m 的圆柱形不锈钢蒸馏水罐加水。

罐体导热良好。

罐外有一内径为4.00 cm 的透明圆柱形观察柱,底部与罐相连(连接处很短),顶部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

加完水后,加水员在水面上覆盖一层轻质防蒸发膜(不溶于水,与罐壁无摩擦),并密闭了罐顶的加水口。

此时加水员通过观察柱上的刻度看到罐内水高为1.00 m 。

(1)从清晨到中午,气温缓慢升至24.0C ︒,问此时观察柱内水位为多少?假设中间无人用水,水的蒸发及罐和观察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2)从密闭水罐后至中午,罐内空气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多少?求这个过程中罐内空气的热容量。

已知罐外气压始终为标准大气压501.0110P a p =⨯,水在4.0C ︒时的密度为330 1.0010kg m ρ-=⨯⋅,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为413.0310K 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29.80m s g -=⋅,绝对零度为273.15C -︒。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解答

第33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解答

③ L n( zp ) n0 (PQ PQ) n( zp ) n0 (PQ PQ) n( zp zp ) 2 2
1
式中 为入射光线在真空中的波长, n0 1.00 。由题意, R1 和 R2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 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因而在傍轴垂直入射情况下有
在傍轴条件下, 柱面上 P、Q 两处切平面的法线近似平行,因此
1 i i 0 0
似平行于入射线,因而也近似平行于 Z 轴,从而 P 与 P 点近似重合,即
R e 和 r 的直角三角形有
R2 = R e r2
2

即 2 Re e2 r 2 ⑪
在光线傍轴垂直入射时, e R ,可略去⑪式 左端的 e2 ,故
e
r2 2R

在光线傍轴垂直入射时, 前面已证近似有 PQ//Z 轴。故可将上、下两个柱面上的 P、Q 两 点的坐标取为 P ( x, y , zP ) 、Q ( x, y , zQ ) ,如图 c 所示。根据⑫式可知,P、Q 两点到 XOY 切平面的距离分别为

⑮式中亮环条件对应于第 k 级亮纹上的点 ( x, y , z ) 的 x -、 y -坐标满足的方程。 更具体地,不妨假设 R1 R2 ,根据⑮式中的亮环条件,可得第 k 级亮纹的方程为
0 , i i 1
①式成为
n n0 0 ④
亦即
1 0 n 0 ⑤
2
e1 zP
y2 x2 , e2 zQ 2 R1 2 R2

最后,光线在上、下两个柱面反射并相遇时, 其光程差 L 为
L 2n0 zP zQ

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解答

全国物理竞赛复赛试题解答

已知罐外气压始终
标 准 大 气 压 p0 = 1.01 × 105 Pa , 水 在 4.0°C 时 的 密 度
ρ0 = 1.00 × 103 kg ⋅ m −3 ,水在温度 化过程中的 均体 膨胀系数
大小
g = 9.80m ⋅ s −2 ,绝对零度
−273.15°C
κ = 3.03 × 10 K , 力
P 点处傍轴垂直入射,入射角
射角
θ ,折
θ 0 ,由折射定律
n sinθ = n0 sin θ0
中 n 和 n0 线在 反射角 别玻璃 空气的折射率
侧柱面 Q 点处反射,入射角 别
i 和 i ′ ,由反射定律
i = i′
线在 示 失, 侧柱面 Q 点的反射线交 好 P′ 点处的入射 线 2′ 在 P′ 点处 侧柱面于 P′ 点,并由 P′ 点向 线 2 的反射 程差 ∆L 线 2′ 相遇,发生 侧柱面折射,折射 考虑 线用 1′′ 表
面的
已知 a. 在两种均匀 各向同性的介质的 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 小 的介质 介质 线在 密 疏 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
π 的相位突
密 疏
存在 半波损失 b. sin x ≈ x,
任何情形 ,折 x << 1
射波 存在半波损失 伴随半波损失将 生大小
参考解答 如图 a 所示, 线1在 侧柱面
, 式2 确 2
, 式1
, 式2

⑪⑫
式各 1
,⑬式 2
,⑭式 1
条件

20
某秋
清晨,气温
2.00 m 高
4.0°C ,一
水员到
实验园区给一内径 锈钢蒸馏水罐
2.00 m 的圆柱形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考试试题解答与评分标准一、(15分)一半径为R 、内侧光滑的半球面固定在地面上,开口水平且朝上. 一小滑块在半球面内侧最高点处获得沿球面的水平速度,其大小为0v (00≠v ). 求滑块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可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参考解答:以滑块和地球为系统,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滑块沿半球面内侧运动时,可将其速度v 分解成纬线切向 (水平方向)分量ϕv 及经线切向分量θv . 设滑块质量为m ,在某中间状态时,滑块位于半球面内侧P 处,P 和球心O 的连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由机械能守恒得2220111sin 222m mgR m m ϕθθ=-++v v v (1) 这里已取球心O 处为重力势能零点. 以过O 的竖直线为轴. 球面对滑块的支持力通过该轴,力矩为零;重力相对于该轴的力矩也为零. 所以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滑块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故0cos m R m R ϕθ=v v . (2)由 (1) 式,最大速率应与θ的最大值相对应max max ()θ=v v . (3)而由 (2) 式,q 不可能达到π2. 由(1)和(2)式,q 的最大值应与0θ=v 相对应,即max ()0θθ=v . (4)[(4)式也可用下述方法得到:由 (1)、(2) 式得22202sin tan 0gR θθθ-=≥v v .若sin 0θ≠,由上式得220sin 2cos gRθθ≤v .实际上,sin =0θ也满足上式。

由上式可知max 22max 0sin 2cos gRθθ=v .由(3)式有222max max 0max ()2sin tan 0gR θθθθ=-=v v . (4’)将max ()0θθ=v 代入式(1),并与式(2)联立,得()2220max max max sin 2sin 1sin 0gR θθθ--=v . (5)以max sin θ为未知量,方程(5)的一个根是sin q =0,即q =0,这表示初态,其速率为最小值,不是所求的解. 于是max sin 0θ≠. 约去max sin θ,方程(5)变为22max 0max 2sin sin 20gR gR θθ+-=v . (6)其解为20maxsin 14gR θ⎫=-⎪⎪⎭v . (7)注意到本题中sin 0θ≥,方程(6)的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 将(7)式代入(1)式得,当max θθ=时,(22012ϕ=v v ,(8) 考虑到(4)式有max ==v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1分,(4) 式3分, (5) 式1分,(6) 式1分,(7) 式1分, (9) 式2分.二、(20分)一长为2l 的轻质刚性细杆位于水平的光滑桌面上,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D 和一质量为m α(α为常数)的小物块B ,杆可绕通过小物块B 所在端的竖直固定转轴无摩擦地转动. 一质量为m 的小环C 套在细杆上(C 与杆密接),可沿杆滑动,环C 与杆之间的摩擦可忽略. 一轻质弹簧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两端分别与小环C 和物块B 相连. 一质量为m 的小滑块A 在桌面上以垂直于杆的速度飞向物块D ,并与之发生完全弹性正碰,碰撞时间极短. 碰撞 时滑块C 恰好静止在距轴为r (r >l )处.1. 若碰前滑块A 的速度为0v ,求碰撞过程中轴受到的作用力的冲量;2. 若碰后物块D 、C 和杆刚好做匀速转动,求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参考解答:1. 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 设碰后A 、C 、D 的速度分别为A v 、C v 、D v ,显然有D C2l r =v v . (1)以A 、B 、C 、D 为系统,在碰撞过程中,系统相对于轴不受外力矩作用,其相对于轴的角动量守恒D C A 0222m l m r m l m l ++=v v v v . (2)由于轴对系统的作用力不做功,系统内仅有弹力起作用,所以系统机械能守恒. 又由于碰撞时间t ∆很小,弹簧来不及伸缩碰撞已结束,所以不必考虑弹性势能的变化. 故2222D C A 011112222m m m m ++=v v v v . (3) 由 (1)、(2)、(3) 式解得2200022222248,,888C D A lr l r l r l r l r===-+++v v v v v v (4)[代替 (3) 式,可利用弹性碰撞特点0D A =-v v v . (3’) 同样可解出(4). ]设碰撞过程中D 对A 的作用力为1F ',对A 用动量定理有221A 0022428l r F t m m m l r+'∆=-=-+v v v ,(5)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于是,A 对D 的作用力为1F 的冲量为221022428l r F t m l r+∆=+v (6)方向与0v 方向相同.以B 、C 、D 为系统,设其质心离转轴的距离为x ,则22(2)2mr m l l r x m αα++==++. (7)质心在碰后瞬间的速度为C 0224(2)(2)(8)l l r x r l r α+==++v v v . (8) 轴与杆的作用时间也为t ∆,设轴对杆的作用力为2F ,由质心运动定理有()210224(2)28l l r F t F t m m l rα+∆+∆=+=+v v . (9) 由此得2022(2)28r l r F t m l r-∆=+v . (10) 方向与0v 方向相同. 因而,轴受到杆的作用力的冲量为2022(2)28r l r F t m l r -'∆=-+v ,(11) 方向与0v 方向相反. 注意:因弹簧处在拉伸状态,碰前轴已受到沿杆方向的作用力;在碰撞过程中还有与向心力有关的力作用于轴. 但有限大小的力在无限小的碰撞时间内的冲量趋于零,已忽略.[代替 (7)-(9) 式,可利用对于系统的动量定理21C D F t F t m m ∆+∆=+v v . ][也可由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代替 (7)-(9) 式. ]2. 值得注意的是,(1)、(2)、(3) 式是当碰撞时间极短、以至于弹簧来不及伸缩的条件下才成立的. 如果弹簧的弹力恰好提供滑块C 以速度02248C lrl r =+v v 绕过B 的轴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即()222C 022216(8)l r k r m m r l r -==+v v(12) 则弹簧总保持其长度不变,(1)、(2)、(3) 式是成立的. 由(12)式得碰前滑块A 的速度0v 应满足的条件0=v (13)可见,为了使碰撞后系统能保持匀速转动,碰前滑块A 的速度大小0v 应满足(13)式.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1)式1分, (2) 式2分,(3) 式2分,(4) 式2分, (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9) 式2分,(10) 式1分,(11) 式1分; 第2问4分,(12) 式2分,(13) 式2分.三、(25分)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 杆在水平状态由静止开始下摆, 1. 令mLλ=表示细杆质量线密度.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转动动能可表示为 k E k L αβγλω=式中,k 为待定的没有单位的纯常数. 已知在同一单位制下,两物理量当且仅当其数值和单位都相等时才相等. 由此求出α、β和γ的值.2. 已知系统的动能等于系统的质量全部集中在质心时随质心一起运动的动能和系统在质心系(随质心平动的参考系)中的动能之和,求常数k 的值.3. 试求当杆摆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两侧部分的相互作用力.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提示:如果)(t X 是t 的函数,而))((t X Y 是)(t X 的函数,则))((t X Y 对t 的导数为d (())d d d d d Y X t Y Xt X t=例如,函数cos ()t θ对自变量t 的导数为dcos ()dcos d d d d t t tθθθθ=参考解答:1. 当杆以角速度ω绕过其一端的光滑水平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时,其动能是独立变量λ、ω和L 的函数,按题意 可表示为k E k L αβγλω= (1)式中,k 为待定常数(单位为1). 令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为[]L 、[]M 和[]T (它们可视为相互独立的基本单位),则λ、ω、L 和k E 的单位分别为 1122[][][],[][],[][],[][][][]k M L T L L E M L T λω---==== (2)在一般情形下,若[]q 表示物理量q 的单位,则物理量q 可写为 ()[]q q q = (3)式中,()q 表示物理量q 在取单位[]q 时的数值. 这样,(1) 式可写为 ()[]()()()[][][]k k E E k L L αβγαβγλωλω= (4)在由(2)表示的同一单位制下,上式即()()()()k E k L αβγλω= (5) [][][][]k E L αβγλω= (6)将 (2)中第四 式代入 (6) 式得22[][][][][][]M L T M L T αγαβ---= (7)(2)式并未规定基本单位[]L 、[]M 和[]T 的绝对大小,因而(7)式对于任意大小的[]L 、[]M 和[]T 均成立,于是1,2,3αβγ=== (8)所以23k E k L λω= (9)2. 由题意,杆的动能为,c ,r k k k E E E =+ (10)其中, 22,cc 11()222k L E m L λω⎛⎫== ⎪⎝⎭v (11) 注意到,杆在质心系中的运动可视为两根长度为2L的杆过其公共端(即质心)的光滑水平轴在铅直平面内转动,因而,杆在质心系中的动能,r k E 为 32,r2(,,)222k k L L E E k λωλω⎛⎫== ⎪⎝⎭(12)将(9)、 (11)、 (12)式代入(10)式得2323212222L L k L L k λωλωλω⎛⎫⎛⎫=+ ⎪ ⎪⎝⎭⎝⎭(13)由此解得16k = (14)于是E k =16lw 2L 3. (15)3. 以细杆与地球为系统,下摆过程中机械能守恒sin 2k L E mg θ⎛⎫= ⎪⎝⎭(16) 由(15)、(16)式得w =以在杆上距O 点为r 处的横截面外侧长为()L r -的那一段为研究对象,该段质量为()L r λ-,其质心速度为22c L r L rr ωω-+⎛⎫'=+= ⎪⎝⎭v . (18) 设另一段对该段的切向力为T (以θ增大的方向为正方向), 法向(即与截面相垂直的方向)力为N (以指向O 点方向为正向),由质心运动定理得()()cos t T L r g L r a λθλ+-=- (19) ()()sin n N L r g L r a λθλ--=- (20)式中,t a 为质心的切向加速度的大小()3cos d d d d d 2d 2d dt 4ct L r g L r L r a t t Lθωωθθ+'++====v (21) 而n a 为质心的法向加速度的大小()23sin 22n L r g L r a Lθω++==. (22) 由(19)、(20)、(21)、(22)式解得 ()()23cos 4L r r L T mg L θ--= (23)()()253sin 2L r L r N mg L θ-+=(24)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5分, (2) 式1分, (6) 式2分,(7) 式1分,(8) 式1分;第2问7分, (10) 式1分,(11) 式2分,(12) 式2分, (14) 式2分;不依赖第1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第3问13分,(16) 式1分,(17) 式1分,(18) 式1分,(19) 式2分,(20) 式2分,(21) 式2分,(22) 式2分,(23) 式1分,(24) 式1分;不依赖第1、2问的结果,用其他方法正确得出此问结果的,同样给分.四、(20分)图中所示的静电机由一个半径为R 、与环境绝缘的开口(朝上)金属球壳形的容器和一个带电液滴产生器G 组成.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球形液滴从G 缓慢地自由掉下(所谓缓慢,意指在G 和容器口之间总是只有一滴液滴). 液滴开始下落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为h . 设液滴很小,容器足够大,容器在达到最高电势之前进入容器的液体尚未充满容器. 忽略G 的电荷对正在下落的液滴的影响.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若容器初始电势为零,求容器可达到的最高电势max V .参考解答:设在某一时刻球壳形容器的电量为Q . 以液滴和容器为体系,考虑从一滴液滴从带电液滴产生器 G 出口自由下落到容器口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恒有2122Qq Qqmgh km mgR kh R R+=++-v . (1) 式中,v 为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k 是静电力常量. 由此得液滴的动能为 21(2)(2)2()Qq h R m mg h R kh R R-=---v . (2) 从上式可以看出,随着容器电量Q 的增加,落下的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v 不断变小;当液滴在容器口的速率为零时,不能进入容器,容器的电量停止增加,容器达到最高电势. 设容器的最大电量为max Q ,则有 max (2)(2)0()Q q h R mg h R kh R R---=-. (3)由此得 max ()mg h R RQ kq-=. (4)容器的最高电势为maxmax Q V kR= (5) 由(4) 和 (5)式得 max ()mg h R V q-=(6) 评分标准:本题20分. (1)式6分, (2) 式2分,(3) 式4分,(4) 式2分, (5) 式3分,(6) 式3分.五、(25分)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分别位于2dz =±的平面内,电容器起初未被充电. 整个装置处于均匀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沿x 轴负方向,如图所示.1. 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而在以沿y 轴正方向的恒定速度(0,,0)v (这里(0,,0)v 表示为沿x 、y 、z 轴正方向的速度分量分别为0、v 、0,以下类似)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 试在非相对论情形下,从伽利略速度变换,求出在参考系S '中电场(,,)xy z E E E '''和磁场(,,)x y z B B B '''的表达式. 已知电荷量和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在伽利略变换下不变.2. 现在让介电常数为ε的电中性液体(绝缘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匀速流动,流速大小为v ,方向沿y 轴正方向. 在相对液体静止的参考系(即相对于电容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由于液体处在第1问所述的电场(,,)xy z E E E '''中,其正负电荷会因电场力作用而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谓极化效应),使得液体中出现附加的静电感应电场,因而液体中总电场强度不再是(,,)xy z E E E ''',而是0(,,)xy z E E E εε''',这里0ε是真空的介电常数. 这将导致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不再为零. 试求电容器参考系S 中电场的强度以及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 (结果用0ε、ε、v 、B 或(和)d 表出. )参考解答:1. 一个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的速度为(,,)x y z u u u '''. 在参考系S 中只存在磁场(,,)(,0,0)x y z B B B B =-,因此这个点电荷在参考系S 中所受磁场的作用力为0,,x y z z y F F qu B F qu B==-= (1) 在参考系S '中可能既有电场(,,)xy z E E E '''又有磁场(,,)x y z B B B ''',因此点电荷q 在S '参考系中所受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为(),(),()x x y z z y y y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2) 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为 ,(,,)(,,),(,,)(,,)(0,,0)x y z x y z x y z x y z q q F F F F F F u u u u u u '='''='''=-v (3)由(1)、 (2)、 (3)式可知电磁场在两参考系中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满足 ()0,,()xy z z y yx z z x z z x y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E u B u B u B '''+--='''-+=-'''+--=v v (4)它们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0,0,),(,,)(,0,0)xy z xy z E E E B B B B B '''='''=-v (5)可见两参考系中的磁场相同,但在运动的参考系S '中却出现了沿z 方向的匀强电场.2. 现在,电中性液体在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以速度(0,,0)v 匀速运动. 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会在液体参考系S '中产生由(5)式中第一个方程给出的电场. 这个电场会把液体极化,使得液体中的电场为(,,)(0,0,)xy z E E E B εε'''=v . (6) 为了求出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我们再次考虑电磁场的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在两个参考系之间的变换,从液体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来确定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电场和磁场. 考虑一带电量为q 的点电荷在两参考系中所受的电场和磁场的作用力. 在液体参考系S '中,这力(,,)x y z F F F '''如(2)式所示. 它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形式为(),(),()x x y z z y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F q E u B u B =+-=-+=+-(7) 利用两参考系中电荷、合力和速度的变换关系(3)以及(6)式,可得 00,,()x y z z y y x z z x z z x y y x y E u B u B E u B u B u B BE u B u B u B εε+-=-+=-+-=+-v v (8)对于任意的(,,)x y z u u u 都成立,故 0(,,)(0,0,(1)),(,,)(,0,0)x y z x y z E E E B B B B B εε=-=-v (9) 可见,在电容器参考系S 中的磁场仍为原来的磁场,现由于运动液体的极化,也存在电场,电场强度如(9)中第一式所示.注意到(9)式所示的电场为均匀电场,由它产生的电容器上、下极板之间的电势差为z V E d =-. (10)由(9)式中第一式和(10)式得01V Bd εε⎛⎫=- ⎪⎝⎭v . (11)评分标准:本题25分.第1问12分, (1) 式1分, (2) 式3分, (3) 式3分,(4) 式3分,(5) 式2分;第2问13分, (6) 式1分,(7) 式3分,(8) 式3分, (9) 式2分, (10) 式2分,(11) 式2分.六、(15分)温度开关用厚度均为0.20 mm 的钢片和青铜片作感温元件;在温度为20C ︒时,将它们紧贴,两端焊接在一起,成为等长的平直双金属片. 若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51.010-⨯/度和52.010-⨯/度. 当温度升高到120C ︒时,双金属片将自动弯成圆弧形,如图所示. 试求双金属片弯曲的曲率半径. (忽略加热时金属片厚度的变化. )参考解答:设弯成的圆弧半径为r ,金属片原长为l ,圆弧所对的圆心角为φ,钢和青铜的线膨胀系数分别为1α和2α,钢片和青铜片温度由120C T =︒升高到2120C T =︒时的伸长量分别为1l ∆和2l ∆. 对于钢片1()2dr l l φ-=+∆ (1)1121()l l T T α∆=- (2) 式中,0.20 mm d =. 对于青铜片2()2dr l l φ+=+∆ (3)2221()l l T T α∆=- (4) 联立以上各式得2122121212()()2.010 mm 2()()T T r d T T αααα++-==⨯-- (5)评分标准:本题15分. (1)式3分, (2) 式3分,(3) 式3分,(4) 式3分, (5) 式3分.七、(20分)一斜劈形透明介质劈尖,尖角为θ,高为h . 今以尖角顶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坐标系如图(a)所示;劈尖斜面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微小台阶组成的,在图(a)中看来,每一个小台阶的前侧面与xz 平面平行,上表面与yz 平面平行. 劈尖介质的折射率n 随x 而变化,()1n x bx =+,其中常数0b >. 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沿x 轴正方向照射劈尖;劈尖后放置一薄凸透镜,在劈尖与薄凸透镜之间放一档板,在档板上刻有一系列与z 方向平行、沿y 方向排列的透光狭缝,如图(b)所示. 入射光的波面(即与平行入射光线垂直的平面)、劈尖底面、档板平面都与x 轴垂直,透镜主光轴为x 轴. 要求通过各狭缝的透射光彼此在透镜焦点处得到加强而形成亮纹. 已知第一条狭缝位于y =0处;物和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1. 求其余各狭缝的y 坐标;2. 试说明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能否仍然满足上述要求.图(a) 图(b) 参考解答:1. 考虑射到劈尖上某y 值处的光线,计算该光线由0x =到x h =之间的光程()y δ. 将该光线在介质中的光程记为1δ,在空气中的光程记为2δ. 介质的折射率是不均匀的,光入射到介质表面时,在0x = 处,该处介质的折射率()01n =;射到x 处时,该处介质的折射率()1n x bx =+. 因折射率随x线性增加,光线从0x =处射到1x h =(1h 是劈尖上y 值处光线在劈尖中传播的距离)处的光程1δ与光通过折射率等于平均折射率()()()1111110111222n n n h bh bh =+=++=+⎡⎤⎣⎦ (1) 的均匀介质的光程相同,即2111112nh h bh δ==+ (2)x忽略透过劈尖斜面相邻小台阶连接处的光线(事实上,可通过选择台阶的尺度和档板上狭缝的位置来避开这些光线的影响),光线透过劈尖后其传播方向保持不变,因而有21h h δ=- (3)于是()212112y h bh δδδ=+=+. (4)由几何关系有1tan h y θ=. (5)故()22tan 2b y h y δθ=+. (6)从介质出来的光经过狭缝后仍平行于x 轴,狭缝的y 值应与对应介质的y 值相同,这些平行光线会聚在透镜焦点处. 对于0y =处,由上式得d 0()=h . (7)y 处与0y =处的光线的光程差为()()220tan 2b y y δδθ-=. (8)由于物像之间各光线的光程相等,故平行光线之间的光程差在通过透镜前和会聚在透镜焦点处时保持不变;因而(8)式在透镜焦点处也成立. 为使光线经透镜会聚后在焦点处彼此加强,要求两束光的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即22tan ,1,2,3,2b y k k θλ==. (9)由此得y A θθ===. (10) 除了位于y =0处的狭缝外,其余各狭缝对应的y 坐标依次为,,,,A . (11)2. 各束光在焦点处彼此加强,并不要求(11)中各项都存在. 将各狭缝彼此等距排列仍可能满足上述要求. 事实上,若依次取,4,9,k m m m =,其中m 为任意正整数,则49,,,m m m y y y ===. (12),光线在焦点处依然相互加强而形成亮纹. 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6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1分,(4) 式1分,(5) 式2分,(6) 式1分,(7) 式1分,(8) 式1分, (9) 式2分, (10) 式1分,(11) 式2分; 第2问4分,(12) 式4分(只要给出任意一种正确的答案,就给这4分).八、(20分)光子被电子散射时,如果初态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以至于在散射过程中有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则该散射被称为逆康普顿散射. 当低能光子与高能电子发生对头碰撞时,就会出现逆康普顿散射. 已知电子静止质量为e m ,真空中的光速为 c . 若能量为e E 的电子与能量为E γ的光子相向对碰,1.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2. 求逆康普顿散射能够发生的条件;3. 如果入射光子能量为2.00 eV ,电子能量为 1.00´109 eV ,求散射后光子的能量. 已知 m e =0.511´106 eV /c 2. 计算中有必要时可利用近似:如果1x <<»1-12x .参考解答:1. 设碰撞前电子、光子的动量分别为e p (0e p >)、p γ(0p γ<),碰撞后电子、光子的能量、动量分别为,,,ee E p E p γγ''''. 由能量守恒有 E e +E g =¢E e +¢E g . (1)由动量守恒有cos cos ,sin sin .e eep p p p p p γγγαθαθ''+=+''=. (2)式中,α和θ分别是散射后的电子和光子相对于碰撞前电子的夹角. 光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E g =p g c ,¢E g =¢p g c . (3)电子的能量和动量满足22224e e e E p c m c -=,22224e e e E p c m c ''-= (4)由(1)、(2)、(3)、(4)式解得e E E E γγ'=[由(2)式得22222()2()cos ee e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p c γγγγθ'''=++-+此即动量p '、ep '和e p p γ+满足三角形法则. 将(3)、(4)式代入上式,并利用(1)式,得 22(2)()22cos 2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E γγγγγγγγθθ''+-+=+--此即(5)式. ]当0θ→时有e E E E γγ'=(6)2. 为使能量从电子转移到光子,要求¢E g >E g . 由(5)式可见,需有E E γγ'-=>此即E γ 或 e p p γ>(7)注意已设p e >0、p g <0.3. 由于2e e E m c >>和e E E γ>>,因而e p p p γγ+>>,由(5)式可知p p γγ'>>,因此有0θ≈. 又242e e em cE E -. (8)将(8)式代入(6)式得¢E g »2E e E g2E g +m e 2c 42E e. (9) 代入数据,得¢E g »29.7´106eV . (10)评分标准:本题20分.第1问10分, (1) 式2分, (2) 式2分, (3) 式2分,(4) 式2分,(5) 或(6)式2分; 第2问5分,(7) 式5分;第3问5分,(8) 式2分, (9) 式1分, (10) 式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3 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试题解答
2016 年 9 月 17 日
一、 (20 分)如图,上、下两个平凸透光柱面的 且两柱面外切; 其剖面 (平 半径分别为 R1 、R2 , 面)分别平行于各自的轴线,且相互平行;各 自过切点的母线相互垂直。取两柱面切点 O 为 直角坐标系 O-XYZ 的原点, 下侧柱面过切点 O 的母线为 X 轴,上侧柱面过切点 O 的母线为 Y 轴。一束在真空中波长为 的可见光沿 Z 轴负 方向傍轴入射,分别从上、下柱面反射回来的光线会发生干涉;借助于光学读数显微镜,逆着 Z 轴方向,可观测到原点附近上方柱面上的干涉条纹在 X-Y 平面的投影。 R1 和 R2 远大于傍轴光线 干涉区域所对应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空气折射率为 n0 1.00 。试推导第 k 级亮纹在 X-Y 平面的 投影的曲线方程。 已知:a. 在两种均匀、各向同性的介质的分界面两侧,折射率较大(小)的介质为光密(疏) 介质;光线在光密(疏)介质的表面反射时,反射波存在(不存在)半波损失。任何情形下,折 射波不存在半波损失。伴随半波损失将产生大小为 π 的相位突变。b. sin x x, 当 x 1 。
可见 V / V0 1 ,这说明⑪式是合理的。罐内空气对外做功
W p V 1.889 103 J 1.9 103 J

(解法二)缓慢升温是一个准静态过程,在封闭水罐后至中午之间的任意时刻,设罐内空气 都处于热平衡状态,设其体积、温度和压强分别为 V 、 T 和 p 。水温为 T 时水的密度为
R e 和 r 的直角三角形有
R2 = R e r2
2

即 2 Re e2 r 2 ⑪
在光线傍轴垂直入射时, e R ,可略去⑪式 左端的 e2 ,故
e
r2 2R

在光线傍轴垂直入射时, 前面已证近似有 PQ//Z 轴。故可将上、下两个柱面上的 P、Q 两 点的坐标取为 P ( x, y , zP ) 、Q ( x, y , zQ ) ,如图 c 所示。根据⑫式可知,P、Q 两点到 XOY 切平面的距离分别为
为 标 准 大 气 压 p0 1.01 105 Pa , 水 在 4.0C 时 的 密 度 为
0 1.00 103 kg m 3 ,水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的平均体积膨胀系数为 3.03 10 4 K 1 ,重力加速度
大小为 g 9.80m s 2 ,绝对零度为 273.15C 。
1 p p0 p 1.0495 105 Pa 1.05 105 Pa 2
罐内空气体积缩小了

V 0.0180m3 ⑫
参考解答: 如图 a 所示,光线 1 在上侧柱面 P 点处傍轴垂直入射,入射角为 ,折 射角为 0 ,由折射定律有
n sin n0 sin 0 ①
其中 n 和 n0 分别玻璃与空气的折射率。 光线在下侧柱面 Q 点处反射,入射角 与反射角分别为 i 和 i ,由反射定律有
参考解答: (1)清晨加完水封闭后,罐内空气的状态方程为
p0V0 nRT0

式中 n 为罐内空气的摩尔数, p0 、 V0 π m 3 和 T0 277.15K 分别是此时罐内空气的压强、体积和 温度。 至中午时, 由于气温升高, 罐内空气压强增大, 设此时罐内空气的压强、 体积和温度分别为 p1 、
V1 V0 S h (T1 T0 ) S1l0 0.0180m3
由上式和题给数据得,中午观察柱内水位为
l1 h V1 V0 +l0 1.82m S1

(2)先求罐内空气从清晨至中午对外所做的功。 (解法一)早上罐内空气压强 p0 1.01 105 Pa ;中午观察柱内水位相对于此时罐内水位升高

评分参考:①②式各 1 分, ③式 2 分, ④⑤式各 1 分, ⑥式 2 分, ⑦式 1 分, ⑧式 2 分, ⑨⑩⑪⑫ 式各 1 分,⑬式 2 分,⑭式 1 分,⑮式(亮环条件正确)2 分。 二、 (20 分)某秋天清晨,气温为 4.0C ,一加水员到 高为 2.00 m 的圆柱形不 实验园区给一内径为 2.00 m 、 锈钢蒸馏水罐加水。罐体导热良好。罐外有一内径为

⑮式中亮环条件对应于第 k 级亮纹上的点 ( x, y , z ) 的 x -、 y -坐标满足的方程。 更具体地,不妨假设 R1 R2 ,根据⑮式中的亮环条件,可得第 k 级亮纹的方程为
x2 y2 1, k 1, 2 Ak2 Bk2

它们是椭圆亮环纹,其半长轴与半短轴分别为
1 1 Ak ( k ) R1 / n0 , k 1, 2, , Bk (k ) R2 / n0 , k 1, 2, 2 2
T1 ) p0V0 0 T0


解方程⑥得
( p0 S1 1 gV0 ) ( p0 S1 1 gV0 ) 2 4 1 gS p0V0 ( h 2 1 gS T1 ) T0
0.812m

另一解不合题意,舍去。由③⑤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
4

从而,在 P、Q 两处,不仅切平面的法线近似平行,而且在上下表面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均近
zp z p

且 PQ 近似平行于 Z 轴,因而长度
PQ PQ zP zQ
h ,罐内空气压强升高了
p 1 g h 7.913 103 Pa 7.91 103 Pa ⑩
由于 p p0 ,可认为在准静态升温过程中,罐内空气平均压强为
i i ②
光线在下侧柱面 Q 点的反射线交上侧柱面于 P 点,并由 P 点向上侧柱面折射,折射光线用 1 表 示;光线 1 正好与 P 点处的入射光线 2 的反射光线 2 相遇,发生干涉。考虑光波反射时的半波损 失,光线 1 与光线 2 在 P 点处光程差 L 为

若 P、Q 两点在 XOY 平面的投影点 ( x, y ) 落在第 k 级亮(暗)纹上,则 L 须满足条件
k 1, 2,, 亮环 k , x2 y 2 L n0 1 R1 R2 2 (k ) , k 0,1, 2,, 暗环 2

1 (T T0 )
0

将②③④式中的 V1 、 T1 和 p1 换为 V 、 T 和 p ,利用⑩式得,罐内空气在温度为 T 时的状态方程为
p p0 V V0 T T0 S1l0 S gS l (V V0 ) / ( S1l0 ) T T0 p0 0 1 0 S 1 (T T0 )
在傍轴条件下, 柱面上 P、Q 两处切平面的法线近似平行,因此
1 i i 0 0
似平行于入射线,因而也近似平行于 Z 轴,从而 P 与 P 点近似重合,即
g

由题设数据和前面计算结果可知
(T T0 ) (T1 T0 ) 0.0060
V V0 V1 V0 =0.0057 S1l0 S1l0
p1 p0 1 g h1

式中
1
0 1 (T1 T0 )

是水在温度为 T1 时的密度。联立①②③④⑤式得关于 h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
1 gS ( h ) 2 ( p0 S1 1 gV0 ) h (
式中
S S1S2 , 1 (T1 T0 ) S1 S2
V1 和 T1 ,相应的状态方程为
p1V1 nRT1

式中 T1 297.15K 。空气和水的体积都发生变化,使得观察柱中水位发生变化,此时观察柱内水 位和罐内水位之差为,
h V1 V0 V1 V0 (T1 T0 )( S1 +S2 )l0 S1 S2 S2

式中右端第三项是由原罐内和观察柱内水的膨胀引起的贡献, l0 1.00 m 为早上加水后观测柱内 水面的高度, S1 π m 2 、 S2 4π 104 m 2 分别为罐、观察柱的横截面积。由力平衡条件有
4.00 cm 的透明圆柱形观察柱,底部与罐相连(连接
处很短) ,顶部与大气相通,如图所示。加完水后, 加水员在水面上覆盖一层轻质防蒸发膜(不溶于水, 与罐壁无摩擦) ,并密闭了罐顶的加水口。此时加水 员通过观察柱上的刻度看到罐内水高为 1.00 m 。 (1)从清晨到中午,气温缓慢升至 24.0C ,问此时 观察柱内水位为多少?假设中间无人用水,水的蒸发及罐和观察柱体积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2) 从密闭水罐后至中午, 罐内空气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分别为多少?求这个过程中罐内空 气的热容量。
2
e1 zP
y2 x2 , e2 zQ 2 R1 2 R2

最后,光线在上、下两个柱面反射并相遇时, 其光程差 L 为
L 2n0 zP zQ

2
2n0 e1 e2

2
x2 x2 y 2 y2 n 2n0 0 2 R1 2 R2 2 R1 R2 2
0 , i i 1
①式成为
n n0 0 ④
亦即
1 0 n 0 ⑤
③ L n( zp ) n0 (PQ PQ) n( zp ) n0 (PQ PQ) n( zp zp ) 2 2
1
式中 为入射光线在真空中的波长, n0 1.00 。由题意, R1 和 R2 远大于傍轴光线干涉区域所对应 的两柱面间最大间隙;因而在傍轴垂直入射情况下有
由③⑧式得

L 2n0 PQ

2
2n0 zP zQ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