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修复 复习

合集下载

水源污染防控与修复考核试卷

水源污染防控与修复考核试卷
B.工业废水排放
C.农业面源污染
D.所有上述因素
2.水源污染中最常见的有害物质是什么?()
A.重金属
B.有机溶剂
C.营养元素
D.病原微生物
3.下列哪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A.沉淀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离子交换
4.关于水源污染防控,下列哪项措施是错误的?()
A.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7.在水源污染的修复过程中,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物理修复方法。(答题括号)
8.水源污染的监测指标中,_______可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答题括号)
9.下列污染物中,_______是导致水源污染的主要重金属之一。(答题括号)
10.加强_______建设是预防水源污染的关键措施之一。(答题括号)
B.污染物吸附
C.生物降解
D.物理隔离
5.以下哪些污染物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A.氮
B.磷
C.钾
D.钙
6.以下哪些是水源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
A.化学需氧量(COD)
B.生物需氧量(BOD)
C.总氮(TN)
D.总磷(TP)
7.以下哪些行为可能会加剧水源污染?()
A.随意倾倒垃圾
B.过量使用化肥
2.生物修复技术如植物修复利用特定植物的根系吸收和转化污染物。例如,湿地植物能吸收水中的氮、磷营养盐,减少富营养化,恢复水体生态平衡。
3.防控措施实施难点在于资金投入不足、技术选择困难、监管力度不够。解决方案包括增加财政支持、推广适用技术、加强执法和公众参与。
4.水源污染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增加水处理成本,影响旅游业和农业生产。缓解策略包括完善法规、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节水技术和加强环境教育。

水污染复习习题

水污染复习习题

水污染复习习题污废水处理工练习题(二)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空气搅拌适合于任何废水的水质调节池。

(×)2.在平流式沉砂池中,若沉砂的组成以小砂粒为主,水平流速应小些,但此时沉砂中的有机物含量增加。

(√)3.在相同的条件下,平流式沉砂池比旋流式沉砂池的占地面积要小。

(×)4.厌氧—好氧生物除磷法比普通活性污泥法对磷的去除率高。

(√)5.硝化菌比增殖速度比去除有机物的异养菌快得多,且受水温影响较小,因此硝化反应只有较小的SRT时才能继续。

(×)6.考虑到进入反应池水量和水质的变化,为安全起见,反应池出水溶解氧的浓度最好维持在0.5-1mg/L的范围。

(×)7、沉淀池悬浮物的去除效率是衡量沉淀效果的主要指标。

(√)8、过滤中和法用石灰做滤料可较好的处理含硫酸较高的酸性废水。

(×)9、滗水器是一种收水装置,是能够在进、排水时随着水位升降而升降的浮动排水工具。

(√)10、为了掌握和控制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状态和效果,必须定期监测有关指标。

(√)11、在相同的条件下,平流式沉砂池比旋流式沉砂池的占地面积要小。

(×)12、消毒是指将废水中所有微生物全部杀灭的过程。

(×)13、UASB反应器中,三相分离器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气、液、固三相分离。

(√)14、吸附法不仅可以除臭、脱色,还可以去除放射性和无机物质。

(√)15、混凝剂的投加量越多,混凝的效果越好。

(×)16、水泵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容积泵、叶片泵、其它类型泵。

(√)17.生物膜法的剩余污泥产量低,一般比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少1/4左右。

(√)18.在温度高的夏季,生物膜的活性受到抑制,处理效果受到影响;而在冬季水温低,生物处理效果最好。

(×)19.经生物滤池处理后的污水不需再设二次沉淀池进一步处理,可直接排放。

(×)20.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典型污泥处理工艺流程包括污泥浓缩阶段、污泥消化阶段、污泥脱水阶段和污泥处置四个阶段。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复习大全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复习大全

第一章总论第二节水与生态系统一水与自然生态系统1.地球上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所存在和活动的圈层称为生物圈。

2.自然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由生物—化学—物理学活动所组成的,是物质、能量、信息相互依存和作用的一个整体系统。

3.在地球上,生态系统分为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进一步又可以分为四个基本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要素。

其中,人是其中的高级消费者。

4.水汽循环过程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发生和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条件。

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优良介质。

5.对于生态系统来说,水和土壤是生态环境存在的重要环境要素。

第三节水环境修复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一、水环境现场调查1.现场调查内容如下:外部污染源范围和类型,内在污染源变化规律,积泥土壤环境形态和性质,水动力学特征等。

二、设计原则1.制定合理的修复目标以及遵循法律法规方面的要求;明确设计概念思路,比较各种方案;进行现场研究;考虑可能遇到的操作和维修方面的问题,公众的反应,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问题;估算投资、成本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结构施工容易程度以及编制取样检测操作维修手册。

三主要设计程序1、项目设计计划:综述已有的项目材料数据和结论;确定设计目标;确定设计参数指标;完成初步设计;收集现场信息;现场勘察;列出初步工艺和设备名单;完成平面布置草图;估算项目造价和运行成本。

2、项目详细设计:重新审查初步设计;完善设计概念和思路;确定项目工艺控制过程和仪表;详细设计计算、绘图和编写技术说明相关设计文件;完成详细设计评审。

3、施工建造:接收和评审投标者并筛选最后中标者;提供施工管理服务;进行现场检查4、系统操作:编制项目操作和维修手册;设备启动和试运转:5、验收和编制长期监测计划。

第二章湖泊水库污染控制与修复第一节湖泊水库的基本特征二、湖泊与水库形态特征不同:湖泊一般都是天然形成的,而水库一般是在河流水系基础上人为设计和建造的。

相对来说,天然湖泊水深比较浅,而水库通过建造水坝形成,水深度比较大。

水污染治理工程复习题

水污染治理工程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水污染治理工程复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指标不适宜评价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的是____。

A. BOD5B. CODC. TOCD. 浓度2、下列属于污水的物理处理法的是____。

A. 混凝法B. 气浮法C. 电解法D. 吸附法3、下列属于污水的化学处理法的是____。

A. 反渗透法B. 生物膜法C. 筛滤法D. 中和法4、初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

A. 自由淀淀B. 絮凝沉淀C. 集团沉淀D. 压缩沉淀5、二沉池初期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

A. 自由沉淀B. 絮凝沉淀C. 集团沉淀D. 压缩沉淀6、污泥浓缩池中的沉淀过程属于____。

A. 自由沉淀B. 絮凝沉淀C. 集团沉淀D. 压缩沉淀7、有机污染物(C、N、S、H)经好氧分解后的产物____。

A. CO2,H2O,SO42-,NH3B. CH4,H2O,SO42-,NH3C. CO2,H2O,H2S,NO-3D. CH4,H2O,H2S,NH38、有机污染物(C,H,N,S)经厌氧分解后的产物____。

A. CO2,H2O,SO42-,NH3B. CH4,H2O,H2S,NH3C. CO2,H2O,H2S,NO3-D. CH4,H2O,SO42-,NH39、生物除氮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进行____。

A. 好氧硝化—缺氧反硝化B. 缺氧硝化—好氧反硝化C. 缺氧硝化—缺氧反硝化D. 好氧硝化—好氧反硝化10、自由沉降颗粒的沉速与粒径和密度差有关,增大颗粒沉速的途径有____。

A. 增大密度差,减小粒径B. 减小密度差,减少粒径C. 减小密度差,增大粒径D. 增大密度差,增大粒径11、平流式沉砂池设计中的流速控制目的,最大流速____;最小流速____。

A. 防止有机颗粒被冲走;防止砂粒沉下B. 防止砂粒冲走;防止有机颗粒沉下C. 防止有机颗粒沉下;防止砂粒冲走D. 防止砂粒沉下;防止有机颗粒冲走12、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 活性微生物B. 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C. 吸附的不能降解的有机物D. 吸附的无机物13、通过对理想沉淀池的分析,颗粒去除率取决于____。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资料(完整版)

一、名词解释1.水体自净:指污染物在水中,经过物理、化学与生物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基本恢复或完全恢复到污染前的水平。

2.4种沉淀类型:自由沉淀:在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独立完成沉淀过程,颗粒的物理性质,如形状、大小及相对密度等不发生变化,颗粒的沉淀轨迹呈直线。

絮凝沉淀: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互相聚集增大而加快沉淀,颗粒的质量、形状和沉速是变化的,沉淀轨迹呈曲线。

成层沉淀: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支承,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3.污泥容积指数(SVI):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ml/g)4.活性污泥:由细菌、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组成的、有一定活力的、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污泥。

5.软化,除盐(分别去除什么,用什么方法)软化就是降低水中Ca2+、Mg2+的含量,以防止其在管道设备中结垢。

基本方法有:加热软化法、药剂软化法(石灰法、石灰—纯碱法与石灰—石膏法)。

除盐就是减少水中溶解盐类(阴阳离子)总量,方法有: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应用最广)。

6.BOD:在规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污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样中有机物所需要的氧量(20℃,5天)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第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7.COD:用化学方法氧化分解废水水样中有机物过程中所消耗的氧化剂量折合成氧量(O2)(mg/L)8.水环境容量: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9.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1.污水根据其来源一般可以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污染雨水。

2.污水污染指标一般可分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三类。

3.表示污水化学性质的污染指标可分为有机物指标和无机物指标。

4.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耗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5.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

6.总有机碳TOC与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包括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也是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一个综合参数。

有机物中除含有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

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氢,氮,硫则被氧化成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7.污水的生物性质与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病毒。

8.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受到稀释,扩散和降解等作用,污染物浓度逐步减小。

9.污水排放标准根据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根据地域管理权限可分为国家排放标准,行业排放标准,地方排放标准。

10.常用的沉砂池形式有平流式沉沙池,曝气沉沙池,旋流沉砂池。

11.沉淀池常按池内水流方向不同,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斜流式。

12.沉淀池有五个部分组成,进水区,出水区,沉淀区,缓冲区。

贮泥区13.辐流式沉淀池有中心进水和周边进水两种形式。

14.斜板沉淀池可分为异向流,同向流和侧向流。

15.废水中油的存在形态,可浮油,细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

16.按产生微细气泡的方法,气浮法分为电解气浮法,分散空气气浮法和溶解空气气浮法。

17.溶解空气气浮法有真空气浮法和加压溶气气浮法。

18.加压溶气气浮法:加压溶气气浮法是目前常用的气浮处理方式,该法是使空气在加压的条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和溶解的空气以细微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19.加压容器气浮法根据加压溶气水的来源不同,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全加压溶气流程,部分加压溶气流程和部分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 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水污染修复 复习

水污染修复 复习

水环境污染修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环境概述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基本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现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水环境基本概念:水体----指水、水中悬浮固体、生物、溶解质及底泥等。

水环境----以水体为载体,由水体中生命物体和非生物体(包括水分子)组成的体系。

一、地表水1、河流河系(水系)------由降水径流而成。

大小不同河流形成相互流通的水道系统。

流域------供给地面和地下径流的集水区域。

水文特征------补给、径流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洪水的形成和运动情况、枯水情况、河流冻结以及河床泥沙运动情况。

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

主要污染因素------SS、COD、pH、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等。

我国河流水质地域分布特征:(1).河流上游地段水质优于中下游,城市下游河段水质普遍较差。

(2.)南方河流整体水质优于北方。

(3).东部发达地区水质差与中西部地区。

(4).西南、西北诸河和东南诸河水质状况优良。

(5).黄河水质尚可,除沱江、嘉陵江,长江中上游及珠江水质良好。

2000年水资源一级区点源废污水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图表】2000年水资源一级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及入河量【图表】2、湖泊水库湖泊------终年积蓄大量水分而不与海洋相连接。

湖库作用------调节水系水流,维持局部地区生态。

水文特征------季节、降雨、水面上涨、降低等。

污染源------点源、面源、内源。

污染物------COD、BOD、NH4、挥发酚等。

我国湖泊水质状况分布特点:(1).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良好。

(2).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

(3.)东北地区最差。

(4.)水库蓄水量与小,其水质越差。

(5.)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

3、地表水质变化趋势①、地表水硬度上升趋势大于下降趋势。

②、氨氮、COD、BOD为特征的有机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仍在加大趋势。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

水污染期末复习资料引言:水作为生命之源,在维持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和生命的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造成了巨大影响。

为了提高大家对水污染问题的了解和认识,本文将介绍水污染的定义、原因、分类以及常见的水污染处理方法。

一、水污染的定义水污染是指人为引起的水体中物理、化学、生物性质发生改变,导致水质下降而不适合于某一具体用途的现象。

它包括表面水、地下水和海洋等各类水体。

二、水污染的原因1. 工业污染:工厂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等,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2. 农业污染:农田中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通过农田排水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污染。

3. 生活污染: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细菌和病毒,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细菌污染。

4. 矿产资源开发:采矿活动会导致水体与矿石中的物质接触,使水体的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5. 地下储存污染:不当储存或处置危险废物可能导致废物渗漏入地下水,引起地下水污染。

三、水污染的分类1. 有机物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中的有机溶剂、化学合成品、石油和石油产品等。

2. 无机物污染:主要包括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酸碱废液等。

3. 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由生活污水引起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污染。

4. 放射性污染:主要包括核能工业的废水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四、水污染处理方法1. 物理处理:包括过滤、沉淀等方法,用于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等。

2. 化学处理:包括氧化、还原、沉淀等方法,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等。

3. 生物处理:利用微生物降解和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适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有机物污染较严重的工业废水。

4. 高级氧化技术:包括臭氧氧化、紫外光氧化等方法,能够高效地去除有机物和微污染物。

5. 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等方法,适用于去除微粒和有机物。

水污染控制技术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技术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技术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填空题1.水的循环方式有_____和_____两种。

2.水体污染源有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污染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水处理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

按照处理原理不同,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四类。

4.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大量进入水体造成。

二.判断题1.对于一定的污水来讲,BOD5> BOD>COD。

()2.污水排放标准可分为地方标准和一般排放标准两类。

()三.简答题1.地球上水储备的分布及水资源情况如何?中国水资源充足吗?2.你认为用什么最有效的方法控制水污染?3.水中的有机物质是指什么?对水体有什么危害?4.生化需氧量有多少种表示方法?生化需氧量与水质的好坏有什么关系?5.水污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哪个方面?6..污水的水质指标主要有哪些?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7..何谓水体自净?何谓水环境容量?8..你认为我国水污染控制应遵循哪些原则?第二章污水的物理及化学处理填空题1.常用的格栅形式有_____、_____两类。

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2.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等,水量调节可分_____和_____。

3.沉淀基本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按水流方向不同,沉淀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4.中和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常见的中和法有____、_____、_____。

5.过滤中和处理硫酸污水时,进水硫酸浓度应控制在___,原因是________。

6.中和投药的方式有____和____两种。

7.混凝机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种作用;铝盐混凝剂主要起________的作用,而高分子混凝剂则为________。

水体修复技术复习题

水体修复技术复习题

《水体修复技术复习题》
概念题:
1.水体污染
2.曝气/复氧
3.水体修复
4.PRB
5.硝化作用
6.EM菌
7. 底泥疏浚
8.感官性污染
简述及问答题:
1.简述生物修复的主要特点?
2.曝气/复氧的主要方式?
3.水体的化学修复及特点?
4.PRB介质选择的基本条件?
5.简述微生物脱氮原理?
6.简述调水/置换的主要影响因素?
7.写出曝气/复氧原理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符号的意义?
8.水体化学修复的主要方法?
9.根据实施实施场所,生物修复分为?
10.修复技术强调的是?、传统的废水处理工程强调的是?。

11.化学性污染主要包括?
12.水体修复采用的主要技术?
13.生物修复主要包括?
14.根据污染物的不同,水体污染分为?
15.物理修复方法主要包括?
16.底泥的组成?
17.PRB的反应类型?
18.底泥的综合利用方法?
19. PRB去除机理?。

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生态修复技术(复习资料)

环境污染⽣态修复技术(复习资料)1.⽣态修复:指利⽤⽣态系统的⾃我恢复能⼒,辅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态系统向良性循环⽅向发展。

2.⽣态恢复是指对受到⼲扰、破坏的⽣态环境修复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3.⽣态修复是指根据⼟地利⽤计划,将受⼲扰和破坏的⼟地恢复到具有⽣产⼒的状态,确保该⼟地保持稳定的⽣产状态,不再造成环境恶化,并与周围环境的景观(艺术欣赏性)保持⼀致。

4.⽣态重建是指通过外界⼒量使完全受损的⽣态系统恢复到原初状态。

5.⽣态改建是指通过外界⼒的⼒量使部分受损的⽣态系统进⾏改善,增加⼈类所期望的⼈⼯特点,减少⼈类不希望的⾃然特点。

6.⽣态改良是指将被⼲扰和破坏的⽣境恢复到使它原来定居的物种能够重新定居,或者使原来物种相似的。

7.提问:⼈们在⼀⽚空地上种上花草,这就是绿化,也是⽣态恢复。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ν绿化不等于⽣态修复,只是⽣态修复的⼿段之⼀。

恢复⽣态是恢复当地⽣物多样性、⽣态的完整性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和⽣态系统⾃我维持性。

绿化最终不能达到⾃我维持能⼒。

8.⽣态修复的特点1)严格遵循循环再⽣、和谐共存、整体优化、区域分异等⽣态学原理2)影响因素多⽽复杂:影响⽣命活性的因素3)多学科交叉:环境⼯程、⽣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物学、分⼦⽣物学及栽培学等多学科.9.修复机制ν 1)污染物的⽣物吸收与富集机制ν 2)有机污染物的⽣物降解机制ν 3)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ν 4)⽣态修复的强化机制10.⽣物富集:⽣物个体或处于同⼀营养级的许多⽣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导致⽣物体内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叫⽣物浓缩11.有机污染物的⽣物降解机制ν有机污染物⾸先通过物理沉降,形成沉淀;ν然后会被⽔中的细菌等微⽣物分解,分解为⽆机物,也就是⼀些矿质元素,这些物质⼜会被⽔中的藻类等⾃养型⽣物利⽤;ν这样有机物就被⽣物所降解了12.有机污染物的转化机制ν物理转化机制: 扩散、⼤量流动和进⼊⼤⽓中三种主要的运动⽅式;ν化学转化机制: ⽔解反应、光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异构化反应13.强化机制包括:ν提⾼⽣物本⾝的修复能⼒;——反复驯化ν提⾼污染物的可⽣物利⽤性,如深层曝⽓、投⼊营养盐、投加添加剂等。

水污染复习课件

水污染复习课件
二、吸附平衡及平衡吸附量
吸附过程中,固、液两相经过充分接触后,最终将达到吸附与 解吸的动态平衡,即为吸附平衡;达到平衡时,单位吸附剂所吸 附的物质的数量称为平衡吸附量,单位为mg/g。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吸附剂结构,吸附质的性质,操作
条件。 水污染复习
四、吸附过程
吸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连续阶段,第一阶段为吸附质扩散通过 水膜而到达吸附剂表面(膜扩散);第二阶段为吸附质在空隙内 扩散;第三阶段为溶质在吸附剂内表面上发生吸附。通常吸附阶 段反应非常快,总的过程速度由第一、二阶段速度所控制。
水污染复习
4.细胞平均停留时间: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也称为污泥龄或泥龄,是指微生物在曝气池 内的平均停留时间,也就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更新一遍所需的时 间。
一、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1.曝气池:系统中的主体构筑物,废水中的有机物在此被活性 污泥中的微生物降解。 2.曝气系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使废水与污泥充分接 触;通过曝气,向活性污泥供氧,保证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3.二次沉淀池: 进行固液分离;为曝气池提供回流污泥。 4.回流污泥系统:使曝气池内保持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 5.剩余污泥排除系统:净增殖的细胞物质作为剩余污泥排入污 泥处理系统,以保证系统中的水污污染泥复习浓度稳定。
六、气浮
气浮法:气浮法是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去黏附废
水中的污染物,使其视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实现固液或液
液分离的过程。
水污染复习
气浮过程: 产生微气泡、形成气浮体、上浮分离三个连续过程。
实现气浮分离的两个必要条件: (1)足够数量的微气泡(气泡直径15-30微米), (2)被处理的污染物具有疏水性质。
水污染复习
第3章 混凝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水污染控制工程复习题

1、一、填空题:2、污水处理产生的沼气一般由甲烷、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组成。

3、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 目前常用的有生物化学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两种。

前者用BOD来表示, 后者用COD来表示。

4、污水处理厂设置调节池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污水中的水量和水质。

5、细菌是活性污泥在组成和净化功能上的中心, 是微生物中最主要的成分。

6、SV30的体积越小, 污泥沉降性能越好。

7、良好的活性污泥和充足的氧气是活性污泥法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8、BOD5和COD是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两个的水质指标, 用BOD5/COD值评价废水的可特殊化性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为简易的方法。

在一般情况下, BOD5/COD值愈大, 说明废水可生物处理性愈好。

9、SVI是衡量污泥沉降性能的指标。

经过重力浓缩处理后, 污泥的含水率可从98%~99%降低到95%~96%左右, 体积也相应减少2~3倍。

10、影响微生物的因素主要有微生物的营养、温度、pH值、溶解氧和有毒物质。

11、好氧分解代谢过程中, 有机物的分解比较彻底, 最终产物是含能量最低的CO2和H2O。

12、根据微生物对氧的要求, 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及兼性微生物。

13、污泥浓缩的方法主要有重力沉降浓缩法、气浮浓缩法和离心浓缩法, 目前以重力浓缩法使用较为普遍。

14、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处理法, 化学处理法, 生物处理法。

15、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 目前常用的有生物化学需氧量和化学需氧量两种。

前者用BOD来表示, 后者用COD来表示。

16、污水处理厂设置调节池的目的主要是调节污水中的水量和水质。

17、在吸附过程中, 温度越低, 对吸附越有利, 吸附剂比表面积越大, 吸附能力越强。

18、Fenton 试剂由亚铁盐和过氧化氢组成, 在一定条件下, 在Fe2+ 的催化作用下,过氧化氢会分解产生·OH , 引发链式反应。

19、一定量的树脂所具有的活性基团或可交换离子的总数量, 叫做树脂的全交换容量。

水污染复习修正

水污染复习修正

水污染复习一、名词解释(20)1.活性污泥: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絮状颗粒,其直径一般为200-1000um,具有良好的凝聚沉降性能,絮凝体通常具有20-100cm2/ml的较大表面积,含水率一般为99.2%-99.8%,由Ma、Me、Mi、Mii四部分组成。

2.生物膜法:以生物膜作为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主体的工艺;3.污泥膨胀:由于活性污泥絮体中丝状菌或非丝状菌过度繁殖而导致污泥结构极度松散,体积增大、上浮,难于沉降分离影响出水水质的现象;4.颗粒污泥:微生物固定一种形式,其外观为具有相对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黑色颗粒,在光学显微镜下,呈多孔结构,表面有一层透明胶状物,附着甲烷菌;二、简答题(50)1.解释厌氧生物处理比好氧生物处理能够承受更高有机物浓度的原因。

(8)答:好氧生物处理的概念:是在水中存在溶解氧的条件下(分子氧),利用好氧微生物(包括兼性微生物,但主要是好氧细菌)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小于500mg/L的有机污水。

的处理方法。

适用于低浓度的有机污水,或者BOD5厌氧生物处理的概念:是在水中既无分子氧又无化合态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

适用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大于2000mg/L)。

污水(一般BOD5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某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2.简述人工湿地的工作原理。

(8)答:植物、莲花可吸收水体中营养物质,进行光合作用将氧输送到湿地系统,提供根区微生物生长、繁殖和讲解所需的氧,维持和加强人工湿地系统内的水力传输,以维持系统稳定,放养的泥鳅和田螺等水生动物可吞食湿地中的底泥,间接消耗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3.叙述厌氧“三阶段”理论,并分析:(1)厌氧生物反应器中不同阶段作用的微生物种群和生化反应产物;(2)怎样维持厌氧产酸和甲烷化两个阶段的平衡。

(12分)厌氧生物处理是一个复杂的微生物化学过程,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fermentative bacteria)、产氢产乙酸细菌(acetogenic bacteria)和产甲烷细菌(methanogenic bacteria)的联合作用完成。

水环境修复大题

水环境修复大题

湿地生态系统的综合修复及注意事项:(1)由于湿地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在进行实地修复时,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往往需要综合运用才能够达到抑制湿地退化和实现湿地污染修复的目的(3)在湿地修复中,应从整体着手,重点改善污染水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指标。

并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土壤环境和植物群落,乃至其微生物环境特征,进而实现动物群落包括珍稀水禽的恢复,做到从系统,整体上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性在对湿地进行修复时,应针对不同的湿地生态系统,查明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和退化机制,分析其退化的驱动力特征,提出针对性的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策略,从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技术以及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生态措施等方面着手,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改善注意事项及努力方向:1、微生物的有效性2、寻找极端微生物资源3、切勿引发生物入侵4、避免产生二次污染5、严格控制水生植物数量6、修复生物季节性7、非水生植物的利用8、虑食性食藻鱼的安全性9、加强“生物操纵”理论的应用研究10、加强污染源控制控制重金属迁移转化和毒性效应的湖沼学过程:1)颗粒物的沉积作用2)沉积物的再悬浮利用3)沉积物—水界面相互作用4)水体季节性温度分层湿地修复的理论依据:(1)水体自净理论(2)生态恢复工程技术理论(3)自我设计和设计理论(4)生态演替理论(5)扰动理论(6)系统理论各类污染物污染水体造成的后果概括为三方面:(1)使水体缺氧(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2)使水体具有生物毒性(3)水体功能破坏我国富营养化湖泊/水库表现出的共同特征:(1)总氮和总磷浓度水平高(2)透明度差(3)多数湖泊叶绿素含量高我国富营养化湖泊的主要类型:(1)浮游植物响应性—藻型(2)大型植物响应性—草型(3)非响应性地下水污染的途径:(1)污染液从各种污染源通过包气带向地下水面渗透(2)利用井、钻孔、坑道或熔岩通道将废液、废水直接排放到地下—地下水污染最严重(3)污染地表水湿地污染的危害与影响:(1)湿地水体富营养化(2)湿地景观类型丧失(3)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湿地丧失和水质恶化的后果:(1)蓄洪能力下降(2)生态环境恶化(3)自然资源受到破坏(4)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河流景观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模式:1)明确被恢复对象,确定系统边界2)退化景观诊断分析3)生态退化的综合评价4)恢复与重建的生态规划与风险评价5)进行恢复与重建的优化模式试验与模拟研究湖泊水生植物的演化原因:1)湖泊富营养化:草型——藻型2)水生动物取食:可食——不可食3)不合理的收割、围垦等:破坏植物群落结构湖泊萎缩的表现形式:(1)沼泽化(2)咸化(3)湖体破碎化(4)消亡化湖泊萎缩的成因:(1)全球气候变化(干旱)等自然因素(2)开发(用水)围垦(造地)等人为因素全国水资源质量呈下降态势:(1)地表水硬度日趋增高(2)有机污染有加重趋势(3)水库湖泊的营养盐水平成升高趋势,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污染生态效应的3个层次:(1)生物个体污染效应(2)生物群体污染效应(3)生态系统污染效应水环境污染物作用机制:(1)物理机制(2)化学机制(3)生物学机制(4)综合机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1)降水入渗补给(2)地表水入渗补给(3)地下水的人工补给河流生态系统的评价方法:(1)指示物种法(2)指示体系法(3)河流参考断面法湿地修复评价方法:(1)协议评价法(2)参考湿地比较法(3)水文地貌分类法(4)综合法PRB作用机理(1)固定化作用(2)氧化还原作用(3)微生物作用PRB的优缺点:优点:效率高缺点:(1)装置布点受地层岩性限制(2)处理埋深大、流速大的污染地下水时施工难度大湖泊和水库环境面临的主要环境污染问题:氮、磷等营养盐过量输入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导致的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大气酸沉降和矿山废水导致的湖泊酸化,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导致的湖泊污染加剧热污染湖泊沉积物疏浚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湖泊沉积物疏浚过程中的扰动可造成短时期内水体中污染物浓度升高;疏浚工程可能对湖泊底栖生态造成影响覆盖层阻隔下层污染物向水体迁移的主要机制:颗粒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减少水动力或生物扰动,覆盖层下的无氧环境有利于某些厌氧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程湖泊生态恢复涉及的最基本的生态学理论:限制因子理论、生态适应性、生态位、自然演替理论、自我设计和认为设计理论、生物多样性理论、恢复阈值理论等湖泊恢复需遵循的共同原则: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需求以及生态恢复技术的可靠性或有效性河流缓冲区域修复的主要措施:稳定堤岸、恢复植被、改变河床形态、改变河流的水力学和生物学特征水环境修复技术分类:主要分为3类1、化学方法2、物理方法3、生物—生态方法物理方法:(1)冲刷/稀释(2)曝气(3)机械/人工除藻(4)底泥疏浚化学方法:(1)化学沉降法(2)钝化法(3)酸碱中和法(4)化学除藻法生物方法:(1)底泥生物修复技术(2)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3)地表水生物修复水生植物的恢复需要根据以下原则:(1)先锋物种选择原则........先锋物种的选择需要遵循适应性原则、本土性原则、净化能力原则、可操作性原则等(2)群落配置....通过人为设计,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在空间、时间进行植物群落布置。

水污染考试复习资料

水污染考试复习资料

水污染控制工程资料一、名词解释1.排水体制: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可以采用一套管渠系统或是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这种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为排水系统体制。

2. 分流制排水系统: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

3. 合流制排水系统:把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在同一排水系统内汇集输送的系统。

4.完全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

雨水则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5.不完全分流制:只设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送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渠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

6.半分流制:既有污水排水系统又有雨水排水系统。

在雨水干管上设跳跃井,可截流初期雨水和街道地面冲洗废水进入污水管道。

7.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在早期建设的基础上,沿水体岸边增建一条截流干管,并在干管末端设置污水厂,同时,在截流干管与原干管相交处设置溢流井。

8.跳越井:用于半分流制排水系统,设在截流管道与雨水管道的交接处,小雨或初雨时全部雨水被截留,送至污水厂处理;大雨时增至一定量雨水时雨水直接排入水体。

9.跌水井: 设在排水管道的高程突然下落处的窨井。

在井中,上游水流从高处落向低处,然后流走,故称跌水井。

同普通窨井相比,跌水井需消除跌水的能量,这一能量的大小决定于水流的流量和跌落的高度。

10.溢流井:用以完成截流和溢流的作用。

11.最小设计坡度:同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坡度就是最小设计坡度。

12.设计降雨强度:在某一降雨历时内的平均降雨量。

13.阵雨历时:一场暴雨经历的整个时段。

14.降雨历时:阵雨历时中任一连续时段。

15.雨水径流量:流入管道的雨水。

16.雨水和污水比流量:每公顷居住区面积的生活污水平均流量。

17.最大设计充满度:在设计流量下,管渠中的水深h和管径D之比,即h/D称为充满度。

污染水体修复 复习参考

污染水体修复 复习参考
10.什么是垃圾渗滤液?与普通生活污水相比其具有哪些典型特征? 垃圾渗滤液是在垃圾卫生填埋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成份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含有大量有机
物、悬浮物、氨氮、重金属离子以及致病菌等。 渗滤液特征 1)有机污染物浓度高:COD 含量高,BOD5 和 COD 比值在 0.5-0.6,一般渗滤液中含有
4)金属离子含量较高 5)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 6)色度高,有臭味 7)水质历时变化大:受填埋场构造方式、垃圾种类、数量及年数影响,水质历时 COD、BOD5、
BOD5/COD 变化大
11.在下表中说明不同污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对应的单元技术
12. 在下表中,填写表面流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和垂直流人工湿地三种湿地构型的运行
水生植物的净化作用
(1)物理作用
(2)植物的吸收作用
(3)植物的富集作用 (4)氧的传输作用
(5)为微生物提供栖息 (6)维持系统的稳定
(7)对藻类的生化他感作用
(8)其它作用
5.在污水处理技术中,同其它水污染控制生物技术相比,生物反应器技术具有哪些特点? 生物反应器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一个主要方向。其特点是反应器内装有比表面大的载
为无害、稳定的无机物,从而使浓度降低。。
7.生态疏浚的目的是什么?简述底泥疏浚的主要功能? 湖泊底泥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湖泊营养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也是水土界面物
质积极交换带。生态疏浚目的在于清除高营养盐的表层沉积物质,在对底泥进行疏浚时, 采用特殊技术和装置密闭以及抽吸是关键,以免扰动底泥,降低疏浚效果。 清除河湖水体中的污染底泥,清除污染水体的内源,减少底泥污染物向水体的释放,与生态 修复相结合的环保疏浚,既有环保疏浚的特征—清除湖泊污染物,同时为水生生态系统 的恢复创造条会件,通过两者的紧密结合,实现浅水河湖水环境的改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污染修复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水环境概述环境基本概念:环境基本特性:1、整体性2、有限性3、不可逆性4、隐现性5、持续反应性6、灾害放大性水环境基本概念:水体----指水、水中悬浮固体、生物、溶解质及底泥等。

水环境----以水体为载体,由水体中生命物体和非生物体(包括水分子)组成的体系。

一、地表水1、河流河系(水系)------由降水径流而成。

大小不同河流形成相互流通的水道系统。

流域------供给地面和地下径流的集水区域。

水文特征------补给、径流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洪水的形成和运动情况、枯水情况、河流冻结以及河床泥沙运动情况。

主要污染源------工业废水、城市污水和农业面源。

主要污染因素------SS、COD、pH、有害病菌和有毒物质等。

我国河流水质地域分布特征:(1).河流上游地段水质优于中下游,城市下游河段水质普遍较差。

(2.)南方河流整体水质优于北方。

(3).东部发达地区水质差与中西部地区。

(4).西南、西北诸河和东南诸河水质状况优良。

(5).黄河水质尚可,除沱江、嘉陵江,长江中上游及珠江水质良好。

2000年水资源一级区点源废污水及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图表】2000年水资源一级区非点源污染负荷产生量及入河量【图表】2、湖泊水库湖泊------终年积蓄大量水分而不与海洋相连接。

湖库作用------调节水系水流,维持局部地区生态。

水文特征------季节、降雨、水面上涨、降低等。

污染源------点源、面源、内源。

污染物------COD、BOD、NH4、挥发酚等。

我国湖泊水质状况分布特点:(1).中南、华东地区水库水质状况良好。

(2).西北、西南和华北地区次之。

(3.)东北地区最差。

(4.)水库蓄水量与小,其水质越差。

(5.)湖泊富营养化状况十分严重。

3、地表水质变化趋势①、地表水硬度上升趋势大于下降趋势。

②、氨氮、COD、BOD为特征的有机污染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仍在加大趋势。

③、湖库富营养化呈上升趋势,日益加重。

④、挥发酚污染下降趋势明显,溶解氧和重金属基本保持原有水平。

⑤、河流、湖库抵制污染亦很严重,重金属含量远高于当地土壤元素背景值,且仍有增高趋势。

二、地下水主要污染源:1、农业化肥过量使用。

2、工业、城市中垃圾、污水侵入土壤和地下水3、大气沉降(重金属、酸雨)。

4、采矿废弃物(主要是重金属)。

5、地下管线泄漏等。

主要污染物:硝酸盐、难降解有机物、重金属污染物。

我国地下水质变化趋势:1、50﹪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城市近郊远比郊区严重。

2、北方城市中与南方城市,华北较突出。

3、地下水过量开采,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海水入侵。

三、我国水环境特征1、地表水天然状况良好。

2、点源污染不断加剧,非点源污染日趋严重。

3、河流以有机污染为主:超标参数:NH4-N、COD、BOD、DO、挥发酚、重金属。

4、湖库富营养化污染严重。

5、江河湖库底泥污染严重。

6、饮用水源地合格比例75.3﹪,经济水平高人口密度大地区水源地合格比例较差。

7、水源地有毒有机化合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8、部分水功能区已丧失其功能。

9、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小。

10、地质水资源质量总体下降。

11、地下水污染亦十分严重。

第二节水环境污染一、污染源及水污染类型1、污染源点源—主要是工矿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

非点源—指较大范围内,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降雨径流等作用下,通过地表或地下径流进入受纳水体形成的污染,2、水污染类型按其性质可分三类:①物理性污染;②化学性污染;③生物类污染。

各类污染物进入水体可造成三方面破坏:①水体缺氧和水体富营养化②水体具有生物毒性③水体功能对水生生态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十二种:⑴热污染:高温(>60℃工业废水)废水排入水体,使水温升高,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危害水生植物,动植物繁殖生长,称水体热污染。

来源——火电站、核电站、工矿企业冷却用水。

危害——影响水体感官质量和卫生质量,加速水体底泥有机物生物降解,加大对溶解氧需求,水温升高,溶解氧降低,直至耗尽。

⑵耗氧污染根据主要污染物化学性质可分为:a、无机无毒物;包括酸碱盐,无机氮磷等物质。

b、无机有毒物;包括重金属,氰化物,氟化物等。

c、有机无毒物;包括各种易分解,本身无毒性耗氧有机物。

d、有机有毒物;包括各种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农药等。

耗氧有机污染——由耗氧有机物造成的污染。

来源——工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畜禽养殖等污水。

危害——消耗水中溶解氧,导致水中好氧生物消失。

⑶植物营养盐:主要指水体中氮、磷等化合物。

来源——化肥工业、工矿企业、城镇生活污水、养殖场等点源。

施用化肥,畜禽养殖,水土流失,农村生活污水等非点源。

危害——水体富营养化,DO耗尽,水中鱼类死亡。

⑷酚类污染来源——含酚废水(工业、焦化、煤气、合成酚类加工厂),粪便含氮有机物分解。

危害——水体中浓度5—25mg/L,鱼类即会死亡,同时抑制水体微生物生长。

⑸重金属类污染来源——采矿、冶炼、大气沉降,农业污染灌溉。

特征——危害——水体中有微量浓度,即可使生物、人体产生危害。

⑹农药污染来源—农业。

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除草剂等)⑺油类污染来源——船舶漏油,清洗钻井,油管和储油器漏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等。

油类污染物包括:浮油、溶解油、乳化油;滴状态油、吸附悬浮颗粒上的油或底泥油。

危害——附在水面为薄膜状,妨碍水体复氧,水质恶化。

⑻氰类污染来源—化学、电镀、煤气、炼焦等工业排放废水。

危害——剧毒物质,抑制氧代谢,阻断生物组织的氧交换,抑制各种生物活动。

⑼酸污染来源——矿山排水、冶金、金属加工、酸性废水,酸沉降。

危害——消耗和抑制细菌等微生物生长,降低水体自净能力。

⑽病原体污染⑾有毒有机污染来源——一为自然环境二是工业、农业、矿山生产生活活动。

危害——具有潜在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三致效应。

⑿放射性污染来源——核电站、核武器试验、工、农、医及化学部分运用。

危害——在人体一定部位积累,引起变异或癌变。

二、水环境污染作用机制根据污染物作用机理可分以下几种形式:1、物理机制 指外界污染使生态系统中某些物理性质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物理环境(非生物环境),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各种生态效应。

2、化学机制 各污染物之间,与环境要素之间,在水生态系统不同界面发生吸附——解吸、固定——释放、氧化——还原、螯合——解络、酸——碱、挥发——凝结、沉淀——溶解等过程,以及分解、脱氧、使污染物得到降解或形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3、生物学机制 根据污染物作用机理可分:生物累积富集机理;生物吸收、代谢、降解与转化机理;4、综合机制 污染是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并且是各种污染物共同作用产生的复合效应。

①协同作用 指一种或两种污染物的毒性效应和危害引起一种污染物的存在而增加的现象。

②加合效应 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共同作用时,毒性为其单独作用时毒性的总和③拮抗作用 指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因另一种污染物存在而使生态元素的毒性效应减少。

④竞争效应 指两种或多种污染物同时从外界进入生态系统,一种污染物同另一种污染物发生竞争,而使另一种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的数量和概率减少的现象。

⑤保护效应 一种污染物对另一种污染物作用使其掩盖,进而改变其生物学毒性,减少与生态系统的组分相接触的现象。

⑥抑制效应⑦独立作用效应三、水环境污染评价1、水环境质量常用标准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②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2、污染源评价评价过程:确定评价因子,选择评价标准,最后确定评价模式及其运算。

评价因子选择:根据评价目的,选择排放量、毒性大,对环境和人群影响大的污染物作为评价因子。

评价方法:等标污染指数法:原理:把排放介质稀释到排放标准时的体积。

公式: Ii =①计算同一污染源各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j = ②计算不同污染源同一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Mi =③计算全部污染源总等标污染负荷M = ④计算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比Pi = × 100%将各污染物负荷比由大到小排列,其和相加>80%为主要污染物。

⑤计算污染源等标污染负荷比Pj = × 100%将各污染源负荷比由大到小排列,其和相加>80%为主要污染源 。

某河流域污染源排污资料 Qi i C Ci 0ij n i i ij Q C C ∑=10ij m j j ij Q C C ∑=10ij n i i ij m j Q C C ∑∑==101M Mi M M j①江河水质评价A、单因子评价a、标准指数法指某一评价因子实测浓度与选定标准的比值。

Ii =当Ii > 1时,无污染当Ii = 1时,临界状态当Ii < 1时,水质满足标准ii C Cb 、污染超标倍数法 依据污染超标倍数判别水污染程度。

Pi = —1B 、综合评价法 有加权平均法、向量模法、算术平均法、幂指数法,有代表性如下:a 、 简单综合污染指数法b 、Pi =对应水质污染程度分级 P 级别< 0.2 清洁0.2—0.4 尚清洁0.4—0.7 轻污染0.7—1.0 中污染1.0—2.0 重污染> 2.0 严重污染b 、综合污染指数K = CiC 、水质质量系数法 P = P 级别< 0.2 清洁 Ⅰ0.2—0.5 微清洁 Ⅱ0.5—1.0 轻污染 Ⅲ1.0—5.0 中污染 Ⅳ5.0—10 较重污染 Ⅴ10—100 严重污染 Ⅵ> 100 极重污染 Ⅶd 、有机污染综合评价P = e 、布朗水质评价 WQI = WQI 级别0 —25 很差25—50 差50—70 中等70—90 好90—100 极好f 、内梅罗污染指数P =②地下水质评价 A 水质单因子评价指数Ii = oi i i ii C C C C C =-00∑=n i iiC C n 101∑=n i i i CC10∑=n i i iC C10003300DO DO N NH N NH COD COD BOD BOD ii i i ---++∑=ni ii QW 12)()(22平均i Max i I I +iCCB 水质综合评价指数a 、评价因子氧平衡参数(DO 、COD 、BOD )无机污染组分(SS 、硬度、矿化度等)有机污染组分(酚、氰等)生物污染组分(细菌总数、大肠菌)毒理组分(Hg 、Cr+6、As 、Pb 、Cd 等)物理性指标(℃、色、味、透明度)放射性组分(钍、镭等)b 、综合指数模式 均值模式:Pi =加权模式:Pi =内梅罗模式:Pi =混合加权模式:Pi = 第三节 水环境修复技术与评价(重点)环境修复类型:①环境物理修复技术——借助物理手段,将污染物从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技术,工艺简单,费用低,一般达不到修复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