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2016届九年级(下)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解析版).doc

合集下载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17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A .AB .BC .CD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B .可以用锅、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D .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4.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2H 2O2H 2↑+O 2↑②SO 2+Ca (OH )2═CaSO 3↓+H 2O ③Fe+H 2SO 4═FeSO 4+H 2↑④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B.CH4、C2H3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AB .BC .CD .D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B .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 .加热一定量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10.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Na2SO4B.可能存在Na2CO3C.一定存在CuCl2D.一定不存在NaCl11.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不锈钢是纯净物②不锈钢属于合金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12.根据下列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a.Ca2+ b.Cl﹣ c.C2H2 d. e①表示意义最多的是(填序号).②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填序号).③a与d两离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1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地下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2)如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14.某兴趣小组用NaCl溶液、NaOH溶液和稀H2SO4三种试剂,将含有Cu2+、Ba2+、Ag+和NO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为过量):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1)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3)滤液3中,除NaNO3外还含有的盐是.15.(6分)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1分)16.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方法一:2H2O2 2H2O+O2↑ 方法二:2KMnO4 K2MnO4+MnO2+O2↑Ⅰ.用方法二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装置为;Ⅱ.设计A装置时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Ⅲ.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若用C装置干燥氧气,此干燥瓶中装有的物质为;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17.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实验探究】(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四、计算与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6分)18.科学课上,某同学将一包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的汽泡真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1)柠檬酸种元素组成(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指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打开K2,通入CO气体一定时间,排出装置内的空气(4)继续同CO代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5)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同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g(结构精确到0.1g)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17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B、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将其色素和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C、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蜡烛燃烧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是通过蜡烛燃烧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B.可以用锅、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D.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分析解决;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分析;C、根据氧化铝是白色的进行分析;D、根据粉尘爆炸属于剧烈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洗衣液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故A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须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故B错误;C、氧化铝是白色的,故C错误;D、粉尘爆炸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B.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C.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D.“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进行解答;B、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进行解答;C、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解答;D、根据“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B、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正确;C、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故C错误;D、“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温度影响,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及三种微粒的特点和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微粒的理解.4.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2H2O2H2↑+O2↑②SO2+Ca(OH)2═CaSO3↓+H2O③Fe+H2SO4═FeSO4+H2↑④Ba(OH)2+H2SO4═BaSO4↓+2H2O.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判断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据此解答.【解答】解:①2H2O2H2↑+O2↑,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②SO2+Ca(OH)2═CaSO3↓+H2O,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Fe+H2SO4═FeSO4+H2↑,反应前后氢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④Ba(OH)2+H2SO4═BaSO4↓+2H2O,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选B.【点评】掌握概念以及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B.CH4、C2H3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B、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C、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D、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答】解: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或能与水反应,都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CH4、C2H3OH、CH3COOH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故选项说法正确.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CO(NH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2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干燥剂、有机物与复合肥的特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结合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不提温度,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在0~70℃时上升,高于70℃下降,错误;C、20℃时,甲的溶解度是28.6g,故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错误;D、甲的溶解度在0~70℃时上升,高于70℃下降,故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后只能得到铜,但不能得到铁,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Zn、Cu、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D、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量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进行解答;B、根据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解答;C、根据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大进行解答;D、根据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但是在氧气中反应的快,用的时间少,故A错误;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铜片的质量会增大,当反应完毕后铜片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大,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Na2SO4B.可能存在Na2CO3C.一定存在CuCl2D.一定不存在NaCl【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及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和物质间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不会影响题中现象的物质.【解答】解:该废液为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氯化铜,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即一定含有硫酸钠,而原溶液为无色溶液,无浑浊,所以废液中物质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故一定无硝酸钡,而氯化钠的存在与否,不影响题中的现象,故可能存在NaCl.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及有色溶液,在解题时,可根据题中现象及对应的知识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对现象没有影响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11.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A .①③⑥B .②③⑥C .②④⑤D .③④⑥【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有关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①不锈钢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错误;②不锈钢属于合金,正确;③合金能与强酸、强碱反应,错误;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正确;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确;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但是不能要多多摄入,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以及有关的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12.根据下列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a .Ca 2+b .Cl ﹣c .C 2H 2d . e①表示意义最多的是 c (填序号).②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 e (填序号).③a 与d 两离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CaO .。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县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一)(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3.下列物质中,与CO2、CuCl2溶液、Na2CO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A.NaOH B.Ca(OH)2C.H2S04 D.HCl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酚酞仍显红色的是()A.稀硫酸B.氯化铜溶液C.碳酸钾溶液D.二氧化碳5.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6.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有共同特点的是()①MgCl2 Mg+Cl2↑ ②2Fe+6HCl═2FeCl3+3H2↑③3CO+Fe2O3 2Fe+3CO2④NaCl+KNO3═KCl+NaNO3⑤Ca(HCO3)2CaCO3↓+CO2↑+H2O ⑥Na2CO3+BaCl2═BaCO3↓+2NaCl.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⑤⑥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就是水8.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CaO(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B.CO2(CO):在氧气中点燃C.H2(HCl、H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D.N2(O2、H2O):先通过加热的铜网,再通过盛有浓盐酸的洗气瓶9.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10.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粗铁丝,片刻后取出铁丝,发现粗铁丝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CuO+H2SO4═CuSO4+H2O)()A.不溶物一定是铜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H2SO4,也可能含有CuSO4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也可能含有CuSO4和H2SO4二、填空11.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2)20℃时,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3)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填“>”、“<”或“=”).(4)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5)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12.A、B、C、D、E、F、G七种元素中,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 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三.实验探究13.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四.实验探究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用硫酸溶液处理废锌片时发现产生的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这种现象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和研究.[提出猜想]对生成的气体进行猜想:猜想1:可能是H2;猜想2:可能是SO2;猜想3:可能是.[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实验方案]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夹持仪器已省略,假设装置中的反应都进行完全).[问题讨论](1)如果装置A没有明显实验现象,装置C的现象为,则猜想成立.(2)如果装置A的现象为,装置C没有明显实验现象,则猜想成立.(3)猜想3成立的实验现象是.(4)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思维拓展](1)实验室中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小组内一同学又设计了判断SO2与NaOH溶液能否发生反应的装置(如右图),实验时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就得出SO2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结论,其他同学认为这一结论不严谨,理由是.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需做的对比实验.四.计算与分析15.如图是“△△牌”钾肥的部分信息:根据该信息计算:(1)硫酸钾中各元素的质量比;(2)该钾肥中钾元素的含量最高为.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请计算:(1)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克.(2)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氧气→臭氧,该反应的反应物只有一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如人的呼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 B.发出黄色的火焰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火焰分成三层【考点】蜡烛燃烧实验.【专题】科学探究.【分析】蜡烛的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外焰温度最高,发出黄色的火焰,蜡烛刚熄灭时,灯芯上产生一缕白烟,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蜡烛燃烧,火焰可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部分,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蜡烛燃烧的现象,掌握蜡烛燃烧的现象并能灵活运用即可正确解答本题;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3.下列物质中,与CO2、CuCl2溶液、Na2CO3溶液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是()A.NaOH B.Ca(OH)2C.H2S04 D.HCl【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既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又能跟盐反应,这样的物质是碱.然后再根据出现了明显的现象,根据现象判断是哪一种碱.【解答】解:A、NaOH能跟C02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与CuCl2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与Na2CO3溶液不反应.不符合题意;B、Ca(OH)2能跟C02、CuCl2溶液、Na2CO3溶液都反应,且有明显的现象.与二氧化碳反应出现白色深沉;与氯化铜反应有蓝色沉淀产生;与氯化铁反应,有红褐色沉淀产生.故符合题意.C、H2S04与C02、CuCl2溶液、Na2CO3溶液不反应.D、HCl与C02、CuCl2溶液、Na2CO3溶液不反应.故选B.【点评】碱能与酸性氧化物、酸、盐等物质发生反应,在反应时不同的物质出现的现象不同,所以在学习时,记住反应现象的很重要.4.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与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酚酞仍显红色的是()A.稀硫酸B.氯化铜溶液C.碳酸钾溶液D.二氧化碳【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酚酞遇碱会变成红色,恰好反应后溶液仍呈红色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对每个反应的产物分析即可.【解答】解:A、稀硫酸与之恰好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B、氯化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不会呈现碱性,故此选项错误.C、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故此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不会生成碱性物质,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是考查的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的题目,解题时重点把握产物中溶液的性质,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5.某校兴趣小组同学将课本“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甲图)改进为新的实验装置(如乙图),以下评价不恰当的是()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乙装置实验中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D.甲装置实验中没夹紧弹簧夹,会使测定结果偏小【考点】空气组成的测定.【专题】空气与水.【分析】A、凡是有气体参加或产生的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红磷燃烧能够放出大量的热;C、不同的实验装置,实验效果不同;D、如果操作不当,会影响实验结果.【解答】解:A、甲、乙两装置实验前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装置实验中,由于红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中的压强增大,冷却至室温时,压强减小,所以胶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该选项说法正确;C、乙装置简洁,减少了甲图装置中导管引起的误差,该选项说法正确;D、甲装置实验中如果没夹紧弹簧夹,会使一部分空气通过导管逸出,最终会使测定结果偏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前提条件之一,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奠定基础.6.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且有共同特点的是()①MgCl2 Mg+Cl2↑ ②2Fe+6HCl═2FeCl3+3H2↑③3CO+Fe2O3 2Fe+3CO2④NaCl+KNO3═KCl+NaNO3⑤Ca(HCO3)2CaCO3↓+CO2↑+H2O ⑥Na2CO3+BaCl2═BaCO3↓+2NaCl.A.①⑤ B.②③ C.④⑥ D.⑤⑥【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元素质量守恒.【分析】根据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解:①满足方程式的书写原则方程式书写正确,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②铁在置换反应中显示+2价不显+3价,方程式错误,③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满足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两种化合物生成了化合物和单质,④氯化钠和硝酸钾生成氯化钾和硝酸钠,反应的生成物中没没有沉淀或气体或水,不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方程式错误,⑤碳酸氢钙受热分解成碳酸钙沉淀、水和二氧化碳,满足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一种物质生成了三种物质,⑥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满足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两种化合物生成了两种化合物,故选A.【点评】通过本题要熟练掌握方程式的书写需要遵循的原则,正确书写方程式是中考的热点.7.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D.水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所以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蓝的就是水【考点】证明碳酸盐;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规律探究.【分析】A、运用盐酸的化学性质解答.B、运用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解答.C、运用燃烧的相关知识解答.D、运用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的性质解答.【解答】解:A、金属锌等活泼的金属都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氢气,故A说法不正确.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氯化铁就属于盐,所以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故B说法不正确.C、电灯灯丝发光、放热,但灯丝发光不属燃烧,故C说法不正确.D、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生成蓝色的五水合硫酸铜,故D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所学知识的总结题,平时学习知识时一定要严密,要多总结多练习.8.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的方法,合理的是()A.CaO(CaCO3):加入足量的稀盐酸B.CO2(CO):在氧气中点燃C.H2(HCl、H2O):通过盛有足量生石灰和烧碱混合固体的干燥管D.N2(O2、H2O):先通过加热的铜网,再通过盛有浓盐酸的洗气瓶【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在本题中,CaO和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CO2多CO少,无法点燃;氢气与生石灰和烧碱都不反应,生石灰和烧碱既能与氯化氢反应又能吸水起干燥作用.加热的铜网能除去氧气,但是浓盐酸没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解答】解:A、CaO和CaCO3都能与盐酸反应,故选项错误;B、CO2多CO少,无法点燃,故选项错误;C、氢气与生石灰和烧碱都不反应,生石灰和烧碱既能与氯化氢反应又能吸水起干燥作用,故选项正确;D、加热的铜网能除去氧气,但是浓盐酸没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9.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考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要求“制备纯净干燥的CO去还原氧化铁,并除去尾气中的CO,”,分析操作装置的作用,对装置进行顺序连接.【解答】解:首先应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避免造成对反应后生成气体中CO2检验的影响,因此混合气体先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乙装置;通过装置乙的混合气体再通过甲装置的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然后通入装置丙进行还原氧化铁的反应,最后再通过甲装置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进而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因反应后的气体中还含有未完全反应的有毒气体CO,应用气囊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C.【点评】对混合气体进行除杂和干燥操作时,因除杂时需要把混合气体通过溶液,除杂后的气体中会含有一定量水分,所以,干燥操作应放在除杂操作之后,但本题水分对实验无干扰,所以不用除水分.10.在CuO和Fe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H2SO4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再向滤液中放入一粗铁丝,片刻后取出铁丝,发现粗铁丝无任何变化.据此,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提CuO+H2SO4═CuSO4+H2O)()A.不溶物一定是铜B.不溶物中一定含有铜,也可能含有铁C.滤液中一定含有H2SO4,也可能含有CuSO4D.滤液中一定含有FeSO4,也可能含有CuSO4和H2SO4【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推断题;压轴实验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强弱关系铁>氢>铜,向滤液中放入的粗铁丝无任何变化,说明滤液中不含能与铁丝发生反应的硫酸和硫酸铜,由此可判断加入的一定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铜也全部被混合物中的铁置换.【解答】解:A、根据放入滤液中的粗铁丝无任何变化,可得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形成的硫酸铜全部被置换,滤出固体中含铜,但却不能判断混合物的铁是否完全反应,所以,不溶物含铜但一定是铜却理由不足;故A不正确;B、根据选项A的分析,可判断不溶物中一定含铜,可能含铁;故B正确;C、因为放入滤液中的铁丝无任何变化,证明滤液中不含硫酸也不含硫酸铜;故C不正确;D、因为加入的硫酸已完全反应且滤液中不含硫酸铜,可判断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因为放入滤液的铁无任何变化,可判断滤液中一定不含硫酸及硫酸铜;故D不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时,对后来加入金属的验证作用进行分析,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二、填空11.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其中措施正确的是D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2)20℃时,191g 饱和NaOH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9.1g .(3)现有20℃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填“>”、“<”或“=”).(4)现有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降温结晶.(5)20℃时,欲测定NaOH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 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液的酸碱度测定;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图表分析,寻找有效数据;运用类比进行知识的迁移;分析比较法;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一般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并结合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2)根据溶解度的含义进行分析计算;(3)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并结合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4)据Ca(OH)2和NaOH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NaOH晶体的方法.(5)根据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会使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变弱进行解答.【解答】解:(1)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温的方法,生石灰溶于水和水反应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其溶解度减小,同时生产氢氧化钙,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所以施正确的是:①②⑤⑥;(2)由于在20℃时,NaOH的溶解度是91g,所以在20℃时,10g水最多溶解9.1gNaOH,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191g饱和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到20℃,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9.1g,(3)CaO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而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所以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的溶液(乙溶液)的溶解度小于甲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4)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从60℃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降温结晶,然后过滤的物理方法;(5)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会使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碱性变弱,所以则所测得溶液的pH偏小.故答案为:(1)D;(2)9.1g;(3)<;(4)降温结晶;(5)偏小;【点评】了解Ca(OH)2、NaOH溶解度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测定溶液pH值的正确方法,并能据所学知识正确分析解答,本题重在考查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A、B、C、D、E、F、G七种元素中,A元素的单质能供给动植物呼吸;B的原子中没有中子;C 是金属元素,主要存在于人体骨骼和牙齿中;D是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E、F是组成食盐的两种元素;人体中缺乏G元素会患贫血病.以下物质是由这七种元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甲是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2)若甲由四种元素组成,甲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3)若甲、乙两物质敞口放置均会变质,且变质后配成的两溶液又会反应生成甲.则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反应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若甲能与不同类别的两种物质发生反应,分别生成乙、丙,且乙、丙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2HCl═FeCl2+H2↑、6HCl+Fe2O3═2FeCl3+3H2O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A.家庭自酿葡萄酒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C.卤水点制豆腐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家庭自酿葡萄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卤水点制豆腐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84消毒液漂白织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正确的选项是()①Cu ②N ③H2O2④K2CO3⑤CH4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②微观意义: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③H2O2是过氧化氢的化学式,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

④K2CO3是碳酸钾的化学式,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⑤CH4是甲烷的化学式,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

故③⑤符合要求。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学式的宏观与微观意义、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济宁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一诊考试试卷

济宁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一诊考试试卷

济宁市九年级下学期化学一诊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1. (2分)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A .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 .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 .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2. (2分)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 . 碘酒B . 苹果醋C . 蒸馏水D . 葡萄糖注射液3. (2分)(2018·呼和浩特) 下列对客观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A . AB . BC . CD . D4. (2分)下列关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常用作燃料B . 天然硬水经静置、过滤、吸附后将变成软水C . 一定条件下,氧气和二氧化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 . 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变红色,所以二氧化碳具有酸性5. (2分)下列变化不能表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的是()A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温度升高B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质量增大C . 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红色褪去D .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混合溶液的pH<76. (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客观事实的是()A . 生活中,氯化钠做融雪剂B . 医疗上,碳酸钙做补钙剂C . 工业上,纯碱用于制玻璃D . 测pH时,将pH试纸浸入农夫山泉中7. (2分)如表选项符合图示从属关系的是()A B C DX氧化物单质纯净物纯净物Y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混合物A . AB . BC . CD . D8. (2分) (2017九下·无锡期中)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 . 图①表示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B . 图②表示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铜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 . 图③表示分别向等质量的铁、锌中滴加稀盐酸D . 图④表示20℃时,向一定量的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9. (2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可能改变B . 水受热变成水蒸气,说明了分子可以再分C . 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D . 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10. (2分)“关爱生命,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下列做法不利于人体健康的是()A . 震后灾区饮用水应消毒处理后才能饮用B . 向易变质的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C . 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汽水D . 香烟的过滤嘴可滤除CO等有害物质,故吸烟对身体无害11. (2分)(2014·宿迁) 下列化学实验中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的是()A . 借助托盘天平和其他手段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6.25%B . 用pH试纸测定某未知溶液的pH为5.5C . 20℃时,配制2%的氢氧化钙溶液D . 将100g 10%的稀盐酸加热蒸发掉50g水,使得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成20%12. (2分)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可行的是()A . 用盐酸区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稀溶液B . 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C . 用蒸馏水区别四氧化三铁粉末和铁粉D . 用铜片区别稀盐酸和稀硫酸13. (2分)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物质/g20m2020反应后物质/g2待测3226A . 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B . 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C . 待测质量一定为4gD . 该反应是分解反应14. (2分)(2018·太仓模拟) 推理和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下)第一次月考试卷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5.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80gB.该分子中有三种元素C.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8:4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铜反应B.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C.t℃时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100克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0克1%稀硫酸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 Fe Fe2O3盐酸结晶B NH4HCO3NaCl加热C Cu(NO3)2溶液BaCl2AgNO3溶液过滤D CO2水蒸气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0 g B.100 g C.150 g D.200 g二、填空与简答(共18分)1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氦气;铜离子;3个氢氧根离子;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2)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12.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保持J干燥.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C.(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3)反应①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的方法提纯.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14.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 2气体,你选择的连接装置是 (写装置编号), 写出实验室制取CO 2的化学方程式 .(2)若实验室制取的X 气体只适用B 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 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 . 15.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 2的瓶中气球鼓起②… 注射器3中无明显现象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步骤①中气体鼓起的原因可能是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 ,其目的是想证明步骤1中装置内的CO 2已被完全吸收.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已知某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CuO 、BaCl 2、Na 2SO 4、Na 2CO 3、CaCO 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反应)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A 的化学式为 .(2)实验过程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在滤液D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写离子符号)(4)该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四、计算题(共6分))17.N(NO2)3是科学家2011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请计算:(1)N(NO2)3中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比);(2)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填字母).A、N(NO2)3B、N2O3C、N2O5.18.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步骤②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计算原混合物样品中CaCl2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只是通过蒸发水使氯化钠从海水中析出,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过程中,只是活性炭把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燃放烟花过程中,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只是根据沸点不同把各种物质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 B.倾倒液体C.称量固体D.过滤【考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称量器﹣托盘天平;液体药品的取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B、倾倒液体时,注意容器口与试管口的接触程度,瓶塞的放置等;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要“左物右码”;D、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二低,三靠.【解答】解:A、稀释浓硫酸时,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浓硫酸上面,而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使水立刻沸腾,造成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这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浓硫酸稀释时,一定要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故A错误;B、倾倒液体时,容器口要与试管口紧挨,瓶塞要倒置,以防污染药品,故B错误;C、使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时,是“左物右码”,故C正确;D、过滤时,缺少玻璃棒的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故D错误.故选:C.3.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只生成一种黑色固体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大量的白烟,不是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胃酸过多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B.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冷水浇灭C.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D.教室里能够闻到墙外的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考点】常用盐的用途;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分析】A、根据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进行解答;B、根据油的密度比水小进行解答;C、根据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进行解答;D、根据微粒的性质、特征进行分析进行解答.【解答】解:A、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能和小苏打反应,所以胃酸过多时,可服用适量的小苏打,故说法正确;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不能用冷水浇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油浮在水面上,起不到灭火的效果,应迅速盖上锅盖,可以起到隔离氧气的目的,从而灭火,故说法错误;C、加碘食盐的碘元素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说法正确;D、在花园里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的运动,通过运动花香的分子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故说法正确.故选:B.5.阿司匹林的化学式为C9H8O4,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其相对原子质量是180gB.该分子中有三种元素C.该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D.该物质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9:8:4【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分析】A.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B.根据分子的结构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元素组成的,故错误;C.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9):(1×8):(16×3)=27:2:1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D.1个阿司匹林分子是由9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9:8:4,故正确.故选D.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A.①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4B.②对应的物质是化合物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2【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判断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各物质反应的微粒关系.【解答】解:A、由图①分子的微观构成可知,两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故A错误;B、由图②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图②对应物质的分子是由同种的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B错误;C、由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子中原子的种类和数量均没有变化,故C正确;D、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故D错误.故选:C.7.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下列实验能证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分析】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只生成氯化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分析;【解答】解:A、滴入适量FeCl3溶液,溶液变黄,但无沉淀生成.如果盐酸过量也不会有沉淀的生成.故A错误;B、滴入几滴酚酞试液,酚酞试液不变色.酚酞试液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均不显色,故B错误;C、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Na+与Cl﹣的个数比为1:1,故C正确;D、滴入适量AgNO3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只要滴入稀盐酸,Cl﹣都会和Ag+生成沉淀,不管是过量还是恰好完全反应,故D错误.故选:C.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一定量氧化铜反应B.在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插入铁丝C.t℃时在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D.向100克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0克1%稀硫酸【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进行分析;B、根据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进行分析;C、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并加热会发生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质量不会减小到零,故A错误;B、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每56份质量的铁会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不断减轻,然后不变,故B正确;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溶剂质量减少,溶质质量也会减少,然后不变,故C错误;D、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每98份质量的硫酸会中和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反应后溶液不会是中性,故D错误.故选:B.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序号物质杂质试剂操作A Fe Fe2O3盐酸结晶B NH4HCO3NaCl加热C Cu(NO3)2溶液BaCl2AgNO3溶液过滤D CO2水蒸气浓硫酸干燥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气体的干燥(除水);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Fe2O3和Fe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BaCl2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二氧化碳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故选:D.10.有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使该混合气体与足量的灼热氧化铁完全反应,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A.50 g B.100 g C.150 g D.200 g【考点】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分析】根据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而这些质量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解答】解:CO、CO2和N2的混合气体120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故碳元素的质量为120g ×20%=24g,24g的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后又与氢氧化钙反应转化为碳酸钙中的碳元素,所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混合物中的碳元素质量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相等.设碳酸钙的质量是x,则x×=24g,解得x=200g.故选:D.二、填空与简答(共18分)11.请用化学用语表示:(1)氦气He;铜离子Cu2+;3个氢氧根离子3OH﹣;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2O3.(2)氢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四种气体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大的是(填化学式,以下相同)N2;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O2;能与氧化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的是H2;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氦气是一种稀有气体,由原子构成的,其化学式为He;故填:He;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铜离子符号为Cu2+;故填:Cu2+;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氢氧根离子可表示为:3OH﹣;故填:3OH﹣;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为+3价,故可表示为:2O3;故填:2O3;(2)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故填:N2;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O2;氢气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H2;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故填:CO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填:CO2.12.框图中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成分,B用于改良酸性土壤,G是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xH2O),E、F、I为无色气体,日常生活中为了阻止反应③发生,通常采取的措施是保持J干燥.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B Ca(OH)2,C H2O.(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3)反应①属于置换反应(填反应类型)(4)要使反应⑤能够发生,需要反应物B和M,其中M的化学式为NH4Cl.【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利用我们熟悉的一些物质的化学特性,找准切入点,胃液中有盐酸,改良酸性土壤常用熟石灰,而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的,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只有水,这就是我们完成本题的突破口,利用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完成该题.【解答】解:根据反应条件,我们初步判断C为水,那么E、F就是氧气和氢气,根据从F→G,由题给条件可知G为铁锈的主要成分,又因为铁是在有氧气和水的条件下生锈的,那么F就是氧气而J是铁,C为水;F是氧气,那么E就是氢气,J是铁,那么A就是盐酸,与题给条件吻合,B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我们初步判定它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为水,那么D就是氯化钙,D可以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H,这也进一步验证了B和D,那么H就是碳酸钙;B 为氢氧化钙,根据题意我们知道B可以与M反应生成D氯化钙和C水以及I,据我们所学知识能够和碱反应生成三种物质的物质就是铵盐,而生成的物质中有氯化钙,我们把这个复分解反应给予还原就可以得出M为氯化铵.本题的答案为:(1)B是氢氧化钙,C是水,故填:(OH)2;H2O;(2)反应④是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填:CaCl2+Na2CO3=CaCO3↓+2NaCl;(3)反应①是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为置换反应,故填:置换;(4)据上述分析可知M的化学式为:NH4Cl,故填:NH4Cl.13.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甲.(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相等.(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考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甲中有固体,因此甲是饱和溶液;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因为水和溶质一样多;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因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解答】解:(1)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甲中有固体,因此甲是饱和溶液;故答案为:甲;(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相等,因为水和溶质一样多;故答案为:相等或甲=乙;(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N,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故答案为:N;(4)M溶液中含有少量N时,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M,因为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N大;故答案为:降温结晶;三、实验探究题(共10分)14.下列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你选择的连接装置是DAE(写装置编号),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2)若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请推测X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书写化学方程式、.【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进行分析.【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浓硫酸有吸水性,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实验室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气体,选择的连接装置是DAE,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B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向下排空气法,实验室制取的X气体只适用B装置进行收集,推测X 气体一条可能的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故答案为:(1)DAE,CaCO3+2HCl=CaCl2+H2O+CO2↑;(2)密度比空气小或易溶于水.15.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操作实验现象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气球鼓起②…注射器3中无明显现象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④向外拉注射器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初三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初三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济宁市任城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初三化学试题第I卷 (选择题共1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Ca-40 Ba-137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小苏打发酵面粉B. 家用净水器中高分子膜净化水C. 医用双氧水杀菌消毒D. 烹饪鱼时加入醋和料酒去除腥味【答案】B【解析】A、用小苏打发酵面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家用净水器中高分子膜净化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医用双氧水杀菌消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烹饪鱼时加入醋和料酒去除腥味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下列分类中错误的是A. HCl、H2SO4、NaHSO4都属于酸B. CH4 、C2H5OH、CH3COOH都属于有机物C. 铁、碘、锌元素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D.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答案】A【解析】A、HCl、H2SO4都属于酸,但NaHSO4属于盐,错误;B、CH4、C2H5OH、CH3COOH都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属于有机物,正确;C、铁、锌、碘、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确;D、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可再生,正确。

故选A。

3. 下面一些现象和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 “一架蔷薇满园香”,分子由原子构成B. 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颜色不同,两种溶液的阳离子不同C.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D.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物质的着火点越高,燃烧越剧烈【答案】B【解析】A、“一架蔷薇满园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错误;B、CuSO4溶液和Na2SO4溶液的颜色不同,是因为两种溶液中的阳离子不同,正确;C、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速率更快,错误;D、“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

山东省邹城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邹城市2016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 、,“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测试卷(一)
化学答卷纸
姓名 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试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
12
13
14
15
第H 卷 非选则题(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
答题说明:除作图可使用2B 铅笔外,其余各题请按题号用 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
写,否则作答无效。

二、(本题包括1小题,共15分)
16. ( 15 分)
(1)① ,② 。

(2) , (填字母,下同)。

(3) ① :② 。

(4) ; 。

(5)(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贴条形码区
1 2 3 4 5 2分,共30分。

)(用2B 铅笔填涂)
6
7
8
9
10
、选择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全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天量课件、教案、试卷、学案免费下载|。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制作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食用“加铁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C.用地沟油炸制油条D.在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2.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很多同学完成1分钟跳绳项目后,感到小腿酸痛,这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会进行无氧反应,转化为了乳酸(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B.一个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3个水分子构成C.葡萄糖和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D.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3.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D.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D.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5.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6.下列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2CO+O22CO2化合反应B.2HI+Cl2═2HCl+I2置换反应C.2H2O2H2↑+O2↑ 分解反应D.2HCl+CuO═CuCl2+H2O 复分解反应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D.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9.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X Y ZA.A B.B C.C D.D10.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记忆牢固,以下错误的一组是()A .性质决定用途A.A B.B C.C D.D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四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填元素符号).(2)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硅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H2O为.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12.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地存在于地壳和海洋中,工业上主要是从含有金属元素并有开采价值的矿石中提炼金属.(1)赤铁矿在自然界中储藏丰富,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2)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l2.在Cu中存在两种不同价态的铁离子,其中是Fe2+,是Fe3+.请写出Fe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3.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A、B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表示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20℃时,(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2)图2中(填“M”或“N”),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3)要使B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答一种方法即可).(4)将1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到20℃(假设水不蒸发),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4.A﹣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常见物质: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氯化铜、硫酸中的某种,B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E属于酸类.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其中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相互反应,虚线表示物质间不能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E的化学式为,B与E反应的类型是反应.(2)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5.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小亮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溶液(1)操作①、②、③分别是;(2)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热铜丝,可观察到铜丝由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三、实验与探究17.有一种标签破损的片状胃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欲对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进行实验探究.已知该胃药可以治疗胃酸过多,其主要成分是MgCO3、Al(OH)3中的一种或二种.【查阅资料】①MgCO3受热能分解,且MgCO3的化学性质与CaCO3相似;②Al(OH)3受热分解生成Al2O3和H2O;③药品中的其它成分不参与反应.【实验探究】(1)甲同学取少量该胃药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说明该胃药中含有.(2)乙和丙二位同学运用下图提供的装置,分别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确认该胃药的主要成分.虚线方框中的装置从下图B、C中选择组装.(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中空气的影响忽略不计)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乙同学选用B、C装置,按A→B→C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BC丙同学也选用B、C装置,按A→C→B顺序连接,点燃酒精灯加热【交流反思】实验小组经过交流与反思,认为乙同学的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处错误,请你指出该错误并说明理由:.(2)皮蛋是一种中国传统美食.它是将鸭蛋浸入一种特制的料液中,再加工而成.根据题意回答有关问题.【查阅资料】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即得到料液.写出料液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任写一个).【提出问题】料液中除含有NaOH和NaCl外,还含有那些溶质?【猜想】甲:只有Ca(OH)2,乙:只有Na2CO3,丙:既有Ca(OH)2,也有Na2CO3;上述猜测中,肯定错误的是,其他两个还需探究.【实验探究】【问题与思考】(1)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请推测其原因是.(2)实验①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目的是.(3)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涩感,原因是.四、计算与应用(共6分)18.今年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报道,常州广州等地一些液化气充气站在液化气中填充二甲醚(化学式为C2H6O),有的含量竟高达61.3%.二甲醚是一种化工原料,对液化气罐的配件有较强腐蚀作用,易造成气罐漏气,严重会引起爆炸.请阅读信息后,回答:(1)二甲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二甲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牙膏摩擦剂的类型很多,某品牌牙膏的摩擦剂为CaCO3,SiO2的混合物.某兴趣小组对牙膏摩擦剂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称量C装置(连同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后,按上图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在B装置中加入牙膏样品8克.(3)关闭K1,打开K2(填“打开”或“关闭”),然后向牙膏样品中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至B中无气泡产生时,停止滴加盐酸.(4)打开K1,关闭K2,至C中不再产生沉淀.(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实验数据如下:(已知此品牌牙膏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装置内试剂均足量.稀盐酸的挥发和水蒸气忽略不计.)【实验分析及数据处理】(1)若没有A装置,则测定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D装置的作用是.(3)根据上面数据计算,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1.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舌尖上的中国》很受观众欢迎,该节目介绍中国的美食及制作方法.“群众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饮食健康”是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食用“加铁酱油”,可以补充铁元素,预防缺铁性贫血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防其腐烂C.用地沟油炸制油条D.在火腿肠中添加工业用盐亚硝酸钠,使其保持肉质鲜美【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A、从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去分析解答;B、从甲醛醇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去分析解答;C、从地沟油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去分析解答;D、从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A正确;B、由于甲醛能和蛋白质反应,使蛋白质分解,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使其变质,故B错误;C、地沟油含有毒素,流向江河会造成水体营养化,一旦食用,则会破坏白血球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故C错误;D、亚硝酸钠与肉、鱼等食品中的胺类发生反应,形成有强致癌作用的亚硝基化合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2.在中考体育考试中,很多同学完成1分钟跳绳项目后,感到小腿酸痛,这是因为在剧烈的高强度运动中,人体内的葡萄糖(C6H12O6)会进行无氧反应,转化为了乳酸(C3H6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乳酸是一种氧化物B.一个乳酸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3个水分子构成C.葡萄糖和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等D.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1【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B、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乳酸分子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错误.C、葡萄糖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两者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D、葡萄糖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1:1,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D.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信息进行解答;B、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特点即可解答;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进行解答;D、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信息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值即为原子中的质子数可知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A正确;B、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所以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这1个电子;故B正确;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只不过常省略而已,所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故C正确;D、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可知,X=8,故D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在原子中,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及相对原子质量单位等的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几个重要实验,有关该几个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1中热水的作用是隔绝氧气和提供热量B.实验2可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实验3中左边试管中铁钉生锈而右边试管中铁钉不生锈,可证明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水接触D.实验4中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根据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解答;B、根据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解答;C、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接触,据此分析防锈的方法.D、根据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所以可以像倾倒液体一样倒入烧杯中,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下层蜡烛先被熄灭,上层后被熄灭.【解答】解:A、实验1中的热水起隔绝空气和加热的作用,故对;B、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因此若酚酞试液变红则证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对;C、实验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该实验只能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不能证明铁生锈需要水,故错;D、二氧化碳使阶梯蜡烛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对.答案:C【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5.某同学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用稀NaOH溶液、稀盐酸和酸碱指示剂进行实验的过程如图,如图所加试剂①②③分别是()A.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稀盐酸B.稀盐酸、石蕊溶液、稀NaOH溶液C.稀NaOH溶液、酚酞溶液、稀盐酸D.稀盐酸、酚酞溶液、稀NaOH溶液【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据碱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碱能发生中和反应,观察图示情况解答即可.【解答】解:由第二步烧杯中液体变为红色可知,①中试剂为碱NaOH溶液,②中为酚酞;加上试剂③后溶液变为无色,证明了碱被消化掉,故可判断③是稀盐酸,酸与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过程,熟记内容即可解决6.下列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与如图所示的微观变化对应正确的是()A.2CO+O22CO2化合反应B.2HI+Cl2═2HCl+I2置换反应C.2H2O2H2↑+O2↑ 分解反应D.2HCl+CuO═CuCl2+H2O 复分解反应【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模型思想;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分析,该反应反应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故可推测答案.【解答】解:由所示的微观变化图示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由上图可知,此反应的特点为: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为置换反应,则:A、2CO+O22CO2,此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故A错误;B、2HI+Cl2=2HCl+I2,此反应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置换反应特点,故B正确;C、2H2O2H2↑+O2↑,此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故C错误;D、2HCl+CuO═CuCl2+H2O,此反应不符合“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的特点,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微观示意图来判断反应类型问题.在读图过程中能将图中干扰因素去除是解题的关键;7.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锌粉能与过量Fe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Na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操作,其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是()A.①②或②③或②④⑤B.②④或①③或②④⑤C.①③或②③或①④⑤D.①②或②③或③④⑤【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根据“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通过分析方案所能得到的结论,确定是否能得出Ag、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判断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组合.【解答】解:A、①②组合是①中铁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铁>铜;②中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②③组合是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选项合理;②④⑤组合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②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说明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铁>铜>银;故该方案合理;故A正确;B、②④组合②中铜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即Cu>Ag;④中铁能与稀盐酸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即Fe>H;该组合无法得出Fe、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B错误;C、①③组合①中铁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即Fe>Cu;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该组合无法得出Ag、Cu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故C错误;D、③④⑤组合③中铜不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弱,即Fe>Cu;④铁与稀盐酸反应置换出氢气,说明了活动性铁>氢;⑤铜与稀盐酸不反应,说明活动性氢>铜;但没有比较银的活动性顺序,故D错误.故选项为: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9.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根据各组物质的化学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各组物质间能按转化关系图完全物质间转化的一组;通过列出具体的反应,可以使分析和判断变得直观、简单.【解答】解: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但氯化亚铁溶液无法一步反应生成氧化铁,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B、Ca(OH)2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氯化钠无法一步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C、AgNO3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钡,硝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硫酸钡沉淀难溶于水、难溶于酸,无法一步反应硝酸银,无法一步实现图示的转化,故选项错误.D、H2O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氧气与碳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通过列举具体反应,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实现一步反应的转化,采用排除法(即发现一步转化不能实现,排除该选项)是解答本题的捷径.10.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记忆牢固,以下错误的一组是()A.A B.B C.C D.D【考点】氧气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硬水与软水;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B、根据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以及棉和羊毛织物、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分析;C、根据维生素的作用、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分析判断;D、根据常见的安全知识分析判断.【解答】解:A、O2助燃可用于气焊切割金属,钨的熔点高可用于制造灯丝,石墨很软可用于制造铅笔,故A正确.B、由于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所以衣服上圆珠笔油﹣用汽油或酒精搓洗;区别棉和羊毛织物的方法取少量点燃闻气味;区别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检验,故B正确.C、缺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N,P,K是农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缺钙易骨质疏松或佝偻病,故C正确.D、由于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皮肤沾上浓硫酸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炒菜时油锅着火,弃锅逃走,会引发火灾;假酒中毒是由甲醇引起,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二、填空与简答(共17分)1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四元素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Si (填元素符号).(2)2个镁离子的符号为2Mg2+;,硅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iO2.(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真实质量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见下表),根据下表判断6.02×1023个钠原子的质量H2O为23g .请归纳下表中的规律: 6.02×1023个某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1)根据元素的名称分析元素的类别,写出元素的符号;。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邹城市第八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a-23 Cl-35.5一、选择题(1-4每题1分,5-10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干冰升华【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冰雪融化、酒精挥发、干冰升华这三个变化中都是物质的状态和形态发生改变,过程中没有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考点:物质的变化2.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5,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 B.48 C.26 D. 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5,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2,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故选A.考点:原子的构成3.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故选D.考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做干燥剂B.浓硫酸做干燥剂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盐酸用于除铁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浓硫酸做干燥剂主要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属于物理变化,所以性质属于物理性质。

故选B.考点:物质的性质5.氢氧化铝[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故可作阻燃剂;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是药物“复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备Al(OH)3方法为:Al2(SO4)3+6NH3•H2O═2Al(OH)↓+3(NH4)2SO4,通常不选用NaO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3A.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稳定B.复方胃舒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氢氧化铝可灭火的原因之一是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D.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3,因为NaOH会与Al(OH)3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氢氧化铝[Al(OH)3]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所以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6-2017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6分)1.(1分)下列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B .煤的干馏C .用碱石灰做干燥剂D .石墨制备金刚石2.(1分)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3.(1分)对于下列化学用语,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H ②Mg ③④⑤NaCl ⑥P 2O 5⑦CO 32﹣.A .①、②、③都可以表示原子B .⑤和⑥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C .③和④所代表的微粒的化学性质相似D .能表示离子的只有④和⑦4.(1分)下列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 )①CO 2+H 2O ═H 2CO 3②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③2H 2S+O 22S+2H 2O④2NaOH+CuCl2═Cu(OH)2↓+2NaCl.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分)分析下面实验内容和结论,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6.(2分)分类法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氢气、氯气都有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有机物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7.(2分)分离、除杂、提纯和检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面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A.A B.B C.C D.D8.(2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30g甲物质溶于70g水中得到30%的甲溶液B.t3℃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质量甲>乙C.t2℃时,甲、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D.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9.(2分)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A.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B.加热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产生二氧化碳气体C.用一定量的双氧水制取氧气D.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放入铁钉10.(2分)现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4种无色溶液.将它们编号为甲、乙、丙、丁后,两两混合的现象如表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A.HCl B.CaCl2C.Na2CO3D.AgNO3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7分)11.(4分)请按要求用符号完成下面问题(答案不唯一的小题,务必写全):(1)硫酸铁中硫元素的化合价;(2)硫酸铵中的原子团;(3)氯化钙溶液中的微粒;(4)由相同的两种原子所形成的两种不同离子.12.(4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的原因是(2)为了防止月饼变质,常在月饼的内包装袋中放入一小包防腐剂,它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铁粉的作用是;(3)在炼铁的核心反应3CO+Fe2O32Fe+3CO2中,发生了氧化反应;(4)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Zn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13.(4分)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度最小的气体.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褪去了.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14.(4分)有一包固体A,可能含有Cu(OH)2、CuO、Cu、NaOH、Na2CO3、CaCl2中的几种,取少量的A做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尖子生,含解析)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3月模拟试卷(尖子生,含解析)

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节日焰火B.冰川融化C.海水提取镁D.葡萄酿酒2.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阴离子B.易失电子C.化学性质稳定D.阳离子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有人的方向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向试管内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进行滴加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铵态氮肥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C.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D.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5.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伴随能量的变化C.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6.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质量比为1:1C.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AgNO3溶液B 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C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D 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A.A B.B C.C D.D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Na2SO4溶液、H2SO4溶液、Ca(NO3)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A.BaCl2溶液B.K2CO3溶液C.HCl溶液D.酚酞试液9.将一定质量Fe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铁 B.滤液中可能含有Cu2+C.滤渣中一定不含单质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3+10.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向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二氧化锰固体,充分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称得剩余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01.3g,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 B.11.1% C.20% D.10.7%二、非选择题11.按要求从甲烷、二氧化硫、氮气、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可作食品袋填充气体的单质;(2)可导致酸雨的非金属氧化物;(3)一种难溶于水的碱;(4)常用作化肥的一种盐.12.济南泉水甲天下,素有“泉城”之美誉.泉水让济南充满了生机和灵气,保泉护泉是我们每一位泉城人的职责.2014年3月底至4月初,济南市相关部门连续两次使用增雨火箭弹进行人工增雨,很及时的缓解了旱情,也使趵突泉水位持续上涨,三股泉水喷涌的更加给力.试回答下列问题:(1)趵突泉水属于(填“氧化物”“混合物”“化合物”“纯净物”“溶液”中的两项).(2)专家建议:泉水虽然甘甜怡人,但最好烧开杀菌后再饮用.因为天然水中往往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有些天然水中还需加入净水剂明矾[KAl(SO4)2•12H2O]来沉降其中的泥沙,在明矾中,钾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3)“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序号).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A.紫砂壶 B.塑料盆 C.不锈钢锅 D.陶瓷碗(2)铝锅、铝盆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我们却很少见到铝制品被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4)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需口服硫酸钡,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原因是.14.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食盐也可以制得纯碱.工业上采用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图1:(1)在上述转化过程①中,通入的气体是(填化学式).在上述转化过程①②③中,发生的属于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H4Cl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①交点P表示的一条意义是.②将t1℃时NH4Cl饱和溶液(无固体剩余)的温度升到t2℃,溶液中NH4Cl的质量分数会(填“变大”“变小”“不变”之一).③当NH4Cl中含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请说明提纯的原理:.15.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性质实验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学校两个化学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欲用他们完成各自的探究实验.(1)第一组的同学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填写仪器序号字母).②仪器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③若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至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显填“酸性”“碱性”“中性”之一).(2)第二组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MnO2为催化剂)制备氧气,并对某种塑料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E1→D→E2→B→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该塑料试样碎屑在纯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试回答下列问题:①仪器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上述连接中装置B的作用是.③仪器D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碎屑质量为Wg,塑料试样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E2质量增加a g,仪器B质量增加b g,则Wg该塑料试样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④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E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16.实验室中现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Cu、CuO、Na2CO3、Cu(OH)2、CaCl2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判断:(1)气体D化学式是,沉淀G的化学式.(2)写出过程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3)滤液F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写化学式).(4)原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可能有种.(5)混合物A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原因是.17.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试根据下图信息和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仪器中的现象.(2)写出一氧化碳与玻璃管中固体样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原固体样品中铁粉的质量是g(结果精确至0.1g).(4)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结果精确至0.1g).2016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中考化学模拟试卷(尖子生)(3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化学可以了解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A.节日焰火B.冰川融化C.海水提取镁D.葡萄酿酒【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节日焰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海水提取镁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下列对相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阴离子B.易失电子C.化学性质稳定D.阳离子【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B、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C、若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氦为2个),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解答】解:A、该粒子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8,为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相对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D、该粒子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3.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对着没有人的方向B.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向试管内加液体时,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进行滴加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加热器皿-酒精灯;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A、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B、根据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出燃起立即用湿抹布盖灭分析.C、根据滴管的使用规则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加热液体时,为防止液体沸腾时喷出伤人,试管口不对着有人的方向,该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要求.B、酒精灯中的酒精洒出燃起立即用湿抹布盖灭,该实验操作符合实验安全要求.C、滴管在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否则会污染药品和滴管,该实验操作不符合实验安全要求.D、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铺上一层细沙或少量的水,该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故选C.4.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中,不合理的是()A.铵态氮肥可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B.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C.工业上常用铁桶来储运烧碱D.用熟石灰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一氧化碳的毒性;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放出氨气进行解答;B、根据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有毒进行解答;C、根据金属铁和烧碱不反应进行解答;D、根据熟石灰显碱性进行解答.【解答】解:A、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会放出氨气,降低肥效,所以不可混用,故错误;B、煤炭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冬天室内用煤炉取暖要严防煤气中毒,故正确;C、金属铁和烧碱不反应,所以可以用铁桶来储运烧碱,故正确;D、熟石灰显碱性,所以可以处理含酸量超标的工业污水,故正确;故选A.5.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B.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会伴随能量的变化C.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分析;B、根据化学变化的特点分析;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分析;D、根据碱性溶液都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分析.【解答】解:A、不支持燃烧的气体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稀有气体等,故A说法正确;B、化学变化的观过程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放出,如光能、热能、电能等,故B说法正确;C、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或离子,故C说法正确;D、碱溶液都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但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应该是碱性溶液,故D说法错误.故选D.6.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图,据图分析判断,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参加反应的A、B两物质质量比为1:1C.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分析】通过反应的模型图及物质的微观构成模型图可知:反应物是氯气和水,生成物是盐酸和次氯酸,因此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解答】解:观察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因此:A、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因此不能是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B、常见反应的氯气和水的质量比为71:18,故选项错误;C、氯化氢中没有氧元素,次氯酸中含有三种元素,因此都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D、反应前的氯气是单质,化合价为0,生成物氯化氢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1,因此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故选项为:D.7.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序号物质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A CO2HCl 将混合气体通过AgNO3溶液B NaNO3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NO3)2溶液,过滤C NaOH溶液Na2CO3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D 铁粉Fe2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过滤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HCl能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B、Na2SO4能与过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Na2CO3能与适量C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Fe2O3和铁粉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A.8.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Na2SO4溶液、H2SO4溶液、Ca(NO3)2溶液中的各一种,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三种溶液一次鉴别开来的是()A.BaCl2溶液B.K2CO3溶液C.HCl溶液D.酚酞试液【考点】酸、碱、盐的鉴别.【分析】根据H2SO4溶液、Ca(NO3)2溶液、Na2SO4溶液三种物质的性质及变化现象的不同,分析所选试剂与三种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出现的现象,利用所出现的不同现象完成三种物质的区分,化学现象一般表现为产生气体,生成沉淀、无现象.【解答】解:A、分别取三种溶液少量于试管,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无现象的是硝酸钙,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硫酸和硫酸钠,无法鉴别硫酸和硫酸钠,A错误;;B、取三种溶液少量分别滴加碳酸钾溶液,产生气泡的是硫酸,无现象的是硫酸钠,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硝酸钙,故可以鉴别;B正确;C、取三种溶液少量分别滴加氯化氢溶液,都无现象,不能鉴别,C错误;D、取三种溶液少量分别滴加酚酞溶液,溶液都不变色,不能鉴别,D错误故选B9.将一定质量Fe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对滤渣和滤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铁 B.滤液中可能含有Cu2+C.滤渣中一定不含单质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Fe3+【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Fe>Cu>Ag,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此知识判断即可.【解答】解:由于属活动性顺序中,Fe>Cu>Ag,将一定质量Fe粉和Ag粉的混合物加入Cu(NO3)2溶液中时,铁粉能与Cu(NO3)2溶液反应生成了铜和Fe(NO3)2,银不能与Cu(NO3)溶液反应.由此可知:2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一定没有铁,故A判断错误;B、铁和硝酸铜可能是部分反应,也可能是恰好反应,因此可能含有Cu(NO3)2,对应的阳离子是Cu2+,故B判断正确;C、滤渣中一定有单质铜和单质银.故C判断错误;D、铁和硝酸铜反应产生硝酸亚铁和铜,因此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对应的阳离子是Fe2+,而不是Fe3+,故D判断错误.故选B.10.为测定某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向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5g二氧化锰固体,充分搅拌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称得剩余固液混合物的质量为101.3g,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6% B.11.1% C.20% D.10.7%【考点】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根据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可知,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质量与反应后所剩余水中氢元素质量相当,因此原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二氧化锰为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后水的质量可由剩余固液混合物质的质量减去其中二氧化锰而求得.【解答】解:过氧化氢溶液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7%故选:D.二、非选择题11.按要求从甲烷、二氧化硫、氮气、碳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镁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1)可作食品袋填充气体的单质N2;(2)可导致酸雨的非金属氧化物SO2;(3)一种难溶于水的碱Mg(OH)2;(4)常用作化肥的一种盐K2CO3.【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解:(1)可作食品袋填充气体的单质是氮气,化学式是N2;故填:N2;(2)可导致酸雨的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硫,化学式是SO2;故填:SO2;(3)一种难溶性的碱是氢氧化镁,化学式是Mg(OH)2;故填:Mg(OH)2;(4)可用作化肥的盐是碳酸钾,化学式是K2CO3;故填:K2CO3.12.济南泉水甲天下,素有“泉城”之美誉.泉水让济南充满了生机和灵气,保泉护泉是我们每一位泉城人的职责.2014年3月底至4月初,济南市相关部门连续两次使用增雨火箭弹进行人工增雨,很及时的缓解了旱情,也使趵突泉水位持续上涨,三股泉水喷涌的更加给力.试回答下列问题:(1)趵突泉水属于混合物,溶液(填“氧化物”“混合物”“化合物”“纯净物”“溶液”中的两项).(2)专家建议:泉水虽然甘甜怡人,但最好烧开杀菌后再饮用.因为天然水中往往含有泥沙、可溶性矿物质和细菌等.有些天然水中还需加入净水剂明矾[KAl(SO4)2•12H2O]来沉降其中的泥沙,在明矾中,钾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为39:64 (填最简整数比).(3)“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填序号).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 B.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常见的溶剂;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分析】(1)由题目的信息可知: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趵突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溶液,也是混合物解答;(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3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个数的比;(3)根据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解答】解:(1)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趵突泉水中有可溶性杂质,属于溶液,也是混合物;故答案为:混合物溶液(2)在明矾中,钾元素与硫元素的质量比=39:(32×2)=39:64;故答案为:39:64 (3)A、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故正确;B、蒸馏水中不含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故正确;C、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正确;D、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过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故错误;答案:(1)混合物,溶液;(2)39:64;(3)D1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B (填序号).A.紫砂壶 B.塑料盆 C.不锈钢锅 D.陶瓷碗(2)铝锅、铝盆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铝是一种活泼金属,我们却很少见到铝制品被腐蚀的原因是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Al+3O2=2Al2O3.(3)“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毒剂,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制取它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X═NaClO+NaCl+H2O,则X的化学式为Cl2.(4)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需口服硫酸钡,若误服碳酸钡就会中毒.原因是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钡盐.【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根据铝的性质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化学式,根据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解答.【解答】解:(1)A.紫砂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D.陶瓷属于无机硅酸盐材料,故填:B;(2)铝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生成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填:4Al+3O2=2Al2O3;(3)2NaOH+X═NaClO+NaCl+H2O,反应前含有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和X,反应后含有2个Na原子,2个O原子,2个H原子,2个Cl原子,X中含有2个Cl原子,其化学式为:Cl2,故填:Cl2;(4)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氯化钡属于可溶性钡盐,对人体有害,故填:碳酸钡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钡盐.14.海水中含有丰富的化学资源,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食盐也可以制得纯碱.工业上采用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图如图1:。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山东省济宁市2016届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解析版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17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 )A .AB .BC .CD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B .可以用锅、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 .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D .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4.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2H 2O2H 2↑+O 2↑②SO 2+Ca (OH )2═CaSO 3↓+H 2O ③Fe+H 2SO 4═FeSO 4+H 2↑④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 .CH 4、C 2H 3OH 、CH 3COOH 都属于有机物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D.KNO3、CO(NH2)2、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量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10.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 .一定存在Na 2SO 4B .可能存在Na 2CO 3C .一定存在CuCl 2D .一定不存在NaCl11.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锈钢是纯净物 ②不锈钢属于合金 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 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 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 A .①③⑥ B .②③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二、填空与简答题(共4小题,满分16分) 12.根据下列化学用语,按要求填空:a .Ca 2+b .Cl ﹣c .C 2H 2d . e①表示意义最多的是 (填序号).②表示结构相对最稳定的原子是 (填序号). ③a 与d 两离子结合形成物质的化学式是 . 13.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1)地下水多为硬水,生活中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是 .(2)如图为污水处理过程的示意图.一级处理中,“格栅”可除去水中大块悬浮物,相当于化学实验操作中的 ;“沉砂池”和“初沉池”可用来分离污水中的杂质,该杂质是 .(3)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措施: .14.某兴趣小组用NaCl 溶液、NaOH 溶液和稀H 2SO 4三种试剂,将含有Cu 2+、Ba 2+、Ag +和NO 3﹣混合液中的三种阳离子逐一除去,步骤如下(所加试剂均为过量): 步骤一:混合液中加入试剂A ,过滤得到沉淀1和滤液1 步骤二:滤液1中加入试剂B ,过滤得到沉淀2和滤液2 步骤三:滤液2中加入试剂C ,过滤得到沉淀3和滤液3 (1)写出步骤一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三种沉淀中,能溶于稀盐酸的是 (填物质名称或化学式) (3)滤液3中,除NaNO 3外还含有的盐是 .15.(6分)A 、B 、C 、D 、E 、F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 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E ;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3)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4)B 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 ,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其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小题,满分11分) 16.实验室制氧气的两种方法如下:方法一:2H 2O 22H 2O+O 2↑ 方法二:2KMnO 4K 2MnO 4+MnO 2+O 2↑Ⅰ.用方法二制取氧气选择的反应装置为 ; Ⅱ.设计A 装置时使用分液漏斗的目的是 ;Ⅲ.现用方法一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若用C 装置干燥氧气,此干燥瓶中装有的物质为 ;在实验室中制取、干燥和收集氧气,请按气体流向,用导管的编号将装置连接好 .17.生石灰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俗称“石灰”.工业上通过在石灰窑中煅烧石灰石制得“石灰”,其反应原理是:CaCO3CaO+CO2↑.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刚出窑的“石灰”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刚出窑的“石灰”有那些成分?【猜想】Ⅰ.只有氧化钙Ⅱ.只有碳酸钙Ⅲ.既有氧化钙也有碳酸钙【实验探究】(1)甲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Ⅱ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Ⅱ成立,其理由是.(2)乙同学从样品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3)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Ⅲ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思考】使用“石灰”的建筑工地上常有一个大的石灰池,使用“石灰”时,先将生石灰倒入池内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取用其中的石灰浆使用.长期使用的石灰池内壁会逐渐增厚,其主要原因是.四、计算与应用题(共2小题,满分6分)18.科学课上,某同学将一包主要原料为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的汽泡真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1)柠檬酸种元素组成(2)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9.利用如图装置在实验室模拟炼铁,并将得到的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和而二氧化碳进行分离和收集.(指示:NaOH溶液可以吸收CO2气体)(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取一定质量的氧化铁加入硬质玻璃管中,其它容器中各加入适量试剂(如图所示)(3)关闭分液漏斗开关和K1,打开K2,通入CO气体一定时间,排出装置内的空气(4)继续同CO代开分液漏斗开关K,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使液面没过导管下端,关闭开关K,点燃酒精灯,装置A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当装置C中的现象是时,说明装置B中的反应是充分的,立即关闭K1,打开K2,装置D中收集到的气体是CO.(5)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继续同CO气体至装置A的药品冷却,经称量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g,此时生成Fe的质量是g(结构精确到0.1g)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九年级(下)期中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1小题,满分17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对应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A错;B、活性炭的吸附性,是将其色素和异味吸附在表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利用了物理性质,故B错;C、石墨导电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蜡烛燃烧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是通过蜡烛燃烧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D正确.故选D.【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B.可以用锅、红磷、木炭除去空气中氧气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铝粉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氧化铝D.粉尘爆炸属于缓慢氧化反应【考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氧气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元素位置、结构与性质;化学知识生活化;溶液、浊液与溶解度;空气与水;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洗衣液的乳化作用分析解决;B、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方法分析;C、根据氧化铝是白色的进行分析;D、根据粉尘爆炸属于剧烈氧化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洗衣液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故A正确;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必须在密闭的装置中进行,故B错误;C、氧化铝是白色的,故C错误;D、粉尘爆炸属于剧烈的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可依据已有的知识解决.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 B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发生改变 C .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 .“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分类.【分析】A 、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进行解答; B 、根据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进行解答; C 、根据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进行解答;D 、根据“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隔受热变大进行解答.【解答】解:A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 正确; B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 正确; C 、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单质,故C 错误;D 、“热胀冷缩”现象表明分子间有间隔,且分子间隔受温度影响,故D 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及三种微粒的特点和构成,从而加深学生对微粒的理解.4.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①2H 2O2H 2↑+O 2↑②SO 2+Ca (OH )2═CaSO 3↓+H 2O ③Fe+H 2SO 4═FeSO 4+H 2↑④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 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考点】氧化反应;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判断化学变化中元素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据此解答.【解答】解:①2H 2O2H 2↑+O 2↑,反应前后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②SO 2+Ca (OH )2═CaSO 3↓+H 2O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③Fe+H 2SO 4═FeSO 4+H 2↑,反应前后氢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是氧化还原反应;④Ba (OH )2+H 2SO 4═BaSO 4↓+2H 2O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故选B .【点评】掌握概念以及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 .CH 4、C 2H 3OH 、CH 3COOH 都属于有机物C .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 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D .KNO 3、CO (NH 2)2、NH 4H 2PO 4都属于复合肥料【考点】气体的干燥(除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微量元素、维生素与健康的关系及摄取方法.【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分类;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分析】A 、根据常见的干燥剂,进行分析判断. B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C 、根据维生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判断.D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A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均具有吸水性或能与水反应,都可用作干燥剂,故选项说法正确.B 、CH 4、C 2H 3OH 、CH 3COOH 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均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C、维生素主要是调节人体内进行的各种化学反应,如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故选项说法正确.D、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的干燥剂、有机物与复合肥的特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1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实验设计题;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故选:B.【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7.甲物质的溶液可用作电镀液等.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是102.5g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2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gD.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的概念结合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不提温度,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甲的溶解度在0~70℃时上升,高于70℃下降,错误;C、20℃时,甲的溶解度是28.6g,故128.6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8.6 g,错误;D、甲的溶解度在0~70℃时上升,高于70℃下降,故将70℃甲的饱和溶液升温或降温,都有晶体析出,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酸、碱、盐的鉴别.【专题】实验设计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A、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D、鉴别物质时,首先对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据性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试剂,出现不同的现象的才能鉴别.【解答】解:A、通入足量氧气并加热,铜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过滤后只能得到铜,但不能得到铁,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C、将Zn、Cu、Ag分别放入CuSO溶液中,锌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4液和铜,说明了活动性锌>铜;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的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故选项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D、纯碱和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鉴别,故选项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9.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烧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量的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进行解答;B、根据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进行解答;C、根据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大进行解答;D、根据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解答】解: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同,但是在氧气中反应的快,用的时间少,故A错误;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铜,所以铜片的质量会增大,当反应完毕后铜片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大,当氯酸钾反应完毕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大,为一定值,而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氯化钾固体会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当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把图中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某实验室的废液中,可能含有CuCl2、NaCl、Na2SO4、Na2CO3、Ba(NO3)2中的一种或多种.某同学取该废液观察为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一定存在Na2SO4B.可能存在Na2CO3C.一定存在CuCl2D.一定不存在NaCl【考点】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物质的检验、鉴别与推断.【分析】根据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及硫酸钡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和物质间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可能含有的物质是不会影响题中现象的物质.【解答】解:该废液为无色溶液,所以一定没有氯化铜,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继续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即一定含有硫酸钠,而原溶液为无色溶液,无浑浊,所以废液中物质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故一定无硝酸钡,而氯化钠的存在与否,不影响题中的现象,故可能存在NaCl.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不溶于硝酸的沉淀及有色溶液,在解题时,可根据题中现象及对应的知识确定存在或不存在的物质,对于对现象没有影响的是可能存在的物质.11.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不锈钢水壶中的锰会让人智力低下”等传言.对此,国家食品安全专家钟凯作了解答.“不锈钢材质中的锰含量与迁移量没有任何必然联系,合金状态下,金属的惰性会增强.”钟凯指出,食品接触材料的重金属迁移量是用强酸、强碱、有机溶剂等,在较高温度下长时间浸泡模拟出来的,如果这种状态下迁移量都没问题,日常使用根本不是问题.“其实,人体本身就需要一些微量元素锰元素,而且对锰有一定耐受能力,几乎不会缺,也不会多.”钟凯解释.锰是人体中一些重要生物酶必不可少的元素,在骨骼健康、抗氧化、代谢调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阅读以上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不锈钢是纯净物②不锈钢属于合金③合金不能与强酸、强碱反应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⑥人体中缺乏铁、钙、锰等元素就会引发多种疾病,所以要多多摄入.A.①③⑥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金属与金属材料;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有关的物质的性质以及应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①不锈钢不是纯净物,是混合物,错误;②不锈钢属于合金,正确;③合金能与强酸、强碱反应,错误;④合金比纯金属稳定,正确;⑤锰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中)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海水晒盐C.浓硫酸吸水D.瓦斯爆炸2.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3.下列有关物质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不停地运动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水合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吸收的热量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5.适量补充DHA(化学式为C22H32O2)有助于防止婴幼儿脑发育不正常.下列有关DH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HA属于氧化物B.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32:2D.一个DHA分子由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碘水区别牛奶和米汤B.闻气味区别酒精和蒸馏水C.观察颜色区别硬水和软水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线7.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物质的是()A.Cu(NO3)2B.FeSO4C.Na2CO3D.HCl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甲溶液从30℃降低到20℃,一定有甲固体析出D.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9.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2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二、填空与简答(共20分)11.已知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在上述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符号或化学式.(1)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金属离子;(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盐.12.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13.书写下列方程式:(1)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盐酸除铁锈(3)服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14.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作用.(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肥.(4)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5)化学为体育不仅雪中送炭,而且锦上添花.举重、体操等项目的运动员在比赛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这是因为“镁粉”质轻、吸水性好,可做防滑剂.“镁粉”的有效成份是碱式碳酸镁,它不可燃,300℃即分解,其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Mg5(OH)2(CO3)45MgO+X+4CO2↑,则X的化学式是;根据这些信息,还能推断出“镁粉”的另一种用途是.15.豆浆的营养价值很高,是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豆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磷脂、维生素A、维生素C、烟酸和铁、钙等矿物质,其中钙的含量比其他乳类还要丰富.(l)豆浆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是.(2)豆浆机即需即制的优点给生活带来很大方便,豆浆制作完成,还可用随机附件﹣﹣滤网去除豆浆中的渣滓,使口感更好,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原理是.(3)黄豆中含有的皂角素能引起人们恶心、呕畦和消化不良,因此,喝不熟豆浆对人体有害.但豆浆经烧熟煮透后,其中的有害物质即被破坏,这个过程发生的是变化(填“物理”或“化学”);(4)小明同学通过化学课知道,人们误食重金属盐(如:硫酸铜、氯化钡等)可通过喝大量豆浆的方法解毒.你认为下列饮品也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填序号).①牛奶②果汁③蛋清④矿泉水⑤食盐水.三、实验与探究(共9分)16.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b.(2)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实验室若用双氧水制氧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用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①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②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收集装置是.(填字母编号)(5)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四、计算与应用17.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是治疗H7N9亚型流感的有效药物之一,帕拉米韦化学式为C15H28N x O4,试计算:(1)帕拉米韦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帕拉米韦的相对分子量为328,则x的数值为.18.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测定纯碱样品(含NaCl杂质)中碳酸钠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①用托盘天平称取样品6g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②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9.85g;④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写出计算过程).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八中九年级(下)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中)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海水晒盐C.浓硫酸吸水D.瓦斯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浓硫酸吸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瓦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2.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木炭C.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氧气体积;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要制取氧气须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D、氧气不能燃烧.【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错误;B、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导致瓶内气压变化不大,无法测定氧气体积,所以不能将红磷换成木炭,故错误;C、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要制取氧气须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正确;D、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助燃,但不能燃烧,故错误;故选:C.【点评】记住常见可燃物燃烧的现象,氧气的化学性质,明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须选用可在空气中燃烧、且不能生成气体的物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才能正确解答.3.下列有关物质粒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不停地运动C.NaOH溶于水温度升高,因为Na+、OH﹣水合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吸收的热量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原子,其核内质子数都为6【考点】化学反应的实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进行分析;B、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C、根据物质的溶解过程进行分析;D、根据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得失电子,核外电子数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构成物质的分子很小,且饭菜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饭菜,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是因为离子Na+、OH﹣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D、构成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碳原子,都属于碳元素,碳元素具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6,故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及溶解的知识,应明确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粒子,掌握分子和原子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4.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微粒的性质进行分析.分子、原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微粒之间有间隙,都是不断运动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解答】解: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受热时运动的速率加快,蔗糖分子通过运动分布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所以,蔗糖水中的蔗糖晶体受热消失,蔗糖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A解释错误;B、稀盐酸和稀硫酸溶液中都含H+,具有相似的性质.所以,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B解释正确;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受热时运动的速率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水分子运动的速率加快,运动到空气中.所以,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C解释错误;D、由于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所以,装有红磷的密闭氧气瓶,点燃其中的红磷后,质量不变.故D解释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原子等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适量补充DHA(化学式为C22H32O2)有助于防止婴幼儿脑发育不正常.下列有关DHA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DHA属于氧化物B.DH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32:2D.一个DHA分子由22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和1个氧分子构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化学式可以看出:1个脑黄金分子由80个原子构成;根据化学式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计算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解答】解: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是氧化物,故选项错误;B、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C、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6):(1×52):(16×2)=78:13:8.故选项错误.D、1个脑黄金分子中含有2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6.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用碘水区别牛奶和米汤B.闻气味区别酒精和蒸馏水C.观察颜色区别硬水和软水D.用灼烧的方法区别蚕丝和棉线【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牛奶不含淀粉而米汤中含有淀粉,又因淀粉遇碘变蓝色,利用此性质可来鉴别;B、白酒有特殊的气味,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在颜色上没有区别;D、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所以可以根据蛋白质的性质来区分.【解答】解:A、牛奶不含淀粉而米汤中含有淀粉,又因淀粉遇碘变蓝色,所以加入淀粉,变蓝色的为米汤,可以区分;B、白酒有特殊的气味,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所以闻气味可以区分;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在颜色上没有区别,都是无色的液体,观察颜色不能区分;D、蚕丝中含有蛋白质,而棉线中不含,分别灼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就是蚕丝,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区分,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进行,解题依据是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现象明显不同7.对物质进行分类,是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在下面的四种化合物中,其中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物质的是()A.Cu(NO3)2B.FeSO4C.Na2CO3D.HCl【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这四种物质都是化合物,根据化合物中的酸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指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进行分析.【解答】解:A、Cu(NO3)2是由铜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组成的盐;B、FeSO4是由亚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组成的盐;C、Na2CO3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盐.D、HCl是氢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酸;其中三种物质是盐,一种是酸,所以与另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别物质的是盐酸;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物质的分类知识,可以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的概念来回答,难度不大.8.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甲溶液从30℃降低到20℃,一定有甲固体析出D.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专题】压轴实验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解答,溶解度曲线上任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解答】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不难看出,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故A说法正确;B、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故溶解度相等,B说法正确;C、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因此降温时,甲的溶解度减小,它的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此项没有指明溶液是否饱和,故不能确定能否析出晶体,故C错误;D、从图中看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9.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2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解答】解:根据题意: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A、AgNO3与盐酸可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滤液中无沉淀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正确;B、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过滤后在滤渣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说明一定含有M,正确;C、通过上述分析可知:M过量,则Cu(NO3)2完全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正确;D、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故M不可能是铁,故错误;故选D.【点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金属可与盐酸反应,前面的金属才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铁在置换反应中生成亚铁盐,溶液显浅绿色.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A B.B C.C D.D【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答】解:A、CO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CO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错误.B、NaOH固体和Na2CO3固体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法错误.C、AgNO3溶液能与铜粉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再过滤除去不溶物,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D、KOH溶液能与适量的CuSO4溶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氢氧化铜沉淀,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选用的方法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二、填空与简答(共20分)11.已知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在上述元素中选择合适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符号或化学式.(1)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金属离子Na+,Al3+;(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金属元素组成的盐Al(NO3)3.【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元素的种类,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选择上述中元素,按照化学式的写法写出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解答】解: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有:H、N、O、Na、Al、Cl.(1)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金属离子,离子符号是:Na+,Al3+;(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化学式是:H2O;(3)由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和金属元素是铝组成的盐是硝酸铝,化学式是Al(NO3)3.答案:(1)Na+,Al3+;(2)H2O;(3)Al(NO3)3.【点评】熟悉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根据化学式的写法,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物,写出化学式.12.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水平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都含有氢氧根离子.由此可见,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碱的化学性质;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物质的构成不同则性质不同,据此解答.【解答】解:金属Na、Mg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NaOH溶液和Ca(OH)2溶液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填:最外层电子不同,分子构成不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构成和物质性质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书写下列方程式:(1)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2)盐酸除铁锈6HCl+Fe2O3═2FeCl3+3H2O(3)服用氢氧化镁治疗胃酸过多Mg(OH)2+2HCl═MgCl2+2H2O.【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按照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及注意的事项进行书写.【解答】解:(1)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故答案为:6HCl+Fe2O3═2FeCl3+3H2O.(3)胃酸中的盐酸与氢氧化镁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 (OH)2+2HCl═MgCl2+2H2O.故答案为:Mg(OH)2+2HCl═MgCl2+2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14.在生产生活中,你会发现“化学就在身边”.(1)洗洁精能清除油污,这是利用它的乳化作用.(2)上海世博园内安装的“直饮水”机,采用“活性炭+超滤层+紫外线”净水工艺.活性炭在此起吸附作用,净化后的水属于混合物(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3)在农业生产中,施用的草木灰(有效成份为K2CO3)属于钾肥.(4)在含有硫酸镁、硫酸铜的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是(填写化学式)Zn、C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