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合集下载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中的社会行为的种类和原因。

2.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3.掌握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社会行为的表现方式。

4.能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

二、教学重点1.社会行为的种类、表现方式和原因。

2.社会行为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与生物个体、种群的关系。

2.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过程1.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社会行为视频,比如大猩猩互相理毛、企鹅结伴而行等,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社会行为的奇妙和多样性,并引导他们思考社会行为的作用。

2. 学习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通过PPT的呈现、教师的表述和互动讨论等方式,介绍社会行为的种类和表现方式,包括振动、鸣叫、化学信号等,并引导学生通过识别、分类等方式进行学习。

3. 听取案例解析社会行为的意义通过讲解一些社会行为案例,如狼群协作抓食物、昆虫群体防御外敌等,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意义。

4. 分组设计动物社会行为调查实验学生分组设计一项动物社会行为的调查实验,包括选定实验对象、设计实验方案、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等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5. 总结归纳通过讨论、总结等方式,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归纳,并让学生识别和分析生物中的社会行为,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通过作业、小组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检验学生对生物社会行为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作业内容包括描述一些生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分析社会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种群的作用等。

六、教学反思生物中的社会行为是一个十分有趣和复杂的课题,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实验性学习,让他们能够深入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从而培养其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社会行为》教案4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社会行为》教案4

《社会行为》教案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

2、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知道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3、说出社会行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和意义难点:观察小动物的行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人类营群体生活,形成了人类社会,很多成员的行为不仅仅是为自己的生存服务,即行为具有社会性。

自然界中其他生物还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吗?生:有,如蜜蜂,蚂蚁等。

师:对,有,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

(板书)师:(创设情境)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生:还有狒狒、羚羊、象、鹿、野狗、猴等。

师:同学们观察“蜜蜂群体成员的图片”,思考:“1、蜜蜂个体的大小、工作、地位是否相同?2、个体的行为是否只为自己服务?3、蜜蜂群体中的利他行为是什么行为?生:蜜蜂个体的大小有差异。

分工也不同:雄蜂交配、雌蜂产卵、工蜂取食、保卫。

地位也不同。

蜜蜂个体有利他的社会行为。

师: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参与并组织讨论)生: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

师:同学们观察白蚁的群体图片,,结合教材说出他们分工情况。

(出示小黑板连线题。

)生:指出图片中雌蚁、雄蚁、工蚁、兵蚁,作连线题。

师:下面大家看漫画家丰子恺画过的一幅“拴羊而牧”的漫画,从生物学的角度说出存在的问题?生:羊群中有头羊,只要管好头羊,不必拴羊而牧。

师:很好,这说明羊群存在等级。

再看狒狒群体的图片,请指出哪一个是首领?你根据什么判断的?首领有何特权?生:其中最强壮的那个是首领。

首领有指挥群体行动,优先享有食物、配偶的特权。

师:出示动物的一些行为引导学生判断是否是社会行为。

生:据社会行为的特征进行判断。

师:人类为了很好的合作利用动作、语言、文字,通过书信、电话、网络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

而群体生活的动物怎样交流信息呢?并举例。

生: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都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课题:社会行为
(第 1 使用人
课时)周雪梅
《社会行为》是在学生认识了解了动物的种类、生活、运动以及
动物的个体行为的基础上,针对动物的群体行为而单独设置的一节
内容,它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信息交流的方式及动物
社会行为的意义。

1、举例说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
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中信
息交流的意义。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意义,动物的信息交流。

利用大量视频、图片形象地把动物的社会行为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去寻找答案是我
们的最好收获!
教学过程个案修订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推进新课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形成
等级。

师:是不是所有营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呢?比如一群
鱼、一群麻雀?
单的聚集在一起。

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设计2、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学反思
鱼、一群麻雀?
单的聚集在一起。

师: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
1、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
设计2、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学反思。

生物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

生物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

本章课标要求1、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

2、理解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3、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形成的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4、引导学生在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培养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新旧教材的区别旧教材:侧重于对动物的各种行为的描述、罗列。

新教材:提供分析和实验用的素材,让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动物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一些动物行为的特征,这为新的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

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自主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由此确定了以下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1)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点:(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与同学交流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4)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重点和难点重点: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3、课前准备教师:1、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文字资料、图片、录像片。

2、设计并制作课件。

3、录像片段(动物世界)。

4、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参考情境。

5、和学生一起到周围环境中观察动物的行为。

学生: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录像片。

2、仔细观察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的行为。

3、预习探究实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探究问题,小组确定本组选题,初步拟订探究方案。

四、教学设计为了全面地引导学生达到教学的目标,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的角色转变。

已不是从前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从知识的传授者中解脱出来,引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不再是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就变得尤为重要,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这一点作为我要突破的重点来处理,在教学中我主要进行如下:1、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社会行为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社会行为教案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教材分析】《社会行为》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的知识点简单、清晰: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呈现的方式也很直观,主要是图片、文字和探究蚂蚁的通讯,易于学生接受,但若深入探究动物的通讯及在通讯的意义,还需要在备课中多花些心思,多收集材料,多举例子,多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点。

【学情分析】学生脑海中已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于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了解,本节知识点较直观,学生通过阅读也能够初步了解社会行为,但对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是怎样进行得却知之不多。

因此,要设置好情境,吸引学生的兴趣,并通过图片、短视频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可视化,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2.阐述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3.理解、说出动物在群里生活中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4.核心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识到“集体”、“责任”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难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问:你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的吗?蚂蚁、蜜蜂、猴群、象群、狼群、猩猩、羊群等等。

问:认真观察一下,营群体生活有什么特征呢?(二)新授课一、社会行为的特征1.学生观看视频《蚂蚁》,思考问题:①在蚂蚁群体中,有哪些角色,各自行使什么功能?蚁王:负责与蚁后交配工蚁: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卵、饲喂其他蚂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蚁后:专职的“产卵机器”②蚂蚁的社会行为具有哪些特征?明确的分工、一定的组织③有群居生活的动物一定有社会行为吗?群居生活≠社会行为,比如饲养的鸭群、鸡群2.展示图片:狒狒的群体生活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指出狒狒群居生活中的不同角色,思考以下问题:①如何选“首领”?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大、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分成等级次序。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一个关于社会行为的实验或调查,制定实验方案或调查问卷,实施并分析结果,撰写一篇实验报告或调查报告。
3.拓展作业:
-阅读一篇关于社会行为的科普文章或观看相关视频,总结文章或视频中的主要观点,并谈谈自己的感悟。
-参与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社区调查等,关注人类的社会行为特点,分析其对个人和群体的影响。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重点:
-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界的多样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了解社会行为在生物界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能够列举并解释不同生物的社会行为特点。
-能够分析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生存的意义。
2.学习群体生活的特点,掌握群体内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结构。
-能够描述群体内分工、合作、竞争等社会现象。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评价任务,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结合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过类似的社会行为吗?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2.3 社会行为教案
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哈利斯鹰团结合作抓野兔的视频;师:①除片中所见,你还知道哪些动物营群体生活?
生:有明确的分工
师:播放1.蜜蜂的通讯
师:人类了解了动物的一些特征以后,有什么用呢?
生:人们利用昆虫间的气味通讯,如性引诱剂,从
师:可见了解动物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展示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回答或做练习,对学生的作答给
1.群体生活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

形成一定的组织
2.社会行为的特征: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还形成等级
3.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和繁殖的意义
4.通讯的概念:P39
5.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人教版知识目标.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能力目标.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2.研究并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意义,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积极了解并且掌握动物的社会行为,以便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动物。

2.通过本节的学习,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难点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师生互动)学生分析,老师板书.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总结以上内容,展示(内容如下):.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3.一群蜜蜂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非常好。

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社会行为-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1.1 教学目的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中的第二章,主要涵盖了生物在社会中的行为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掌握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

1.2 教学重点•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1.3 教学难点•分辨不同生物的社会行为;•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4 教学任务通过讲解案例和互动讨论,让学生能够理解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经典案例,增强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力。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和案例研究,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和生物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流程2.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你认为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哪些?可以分成哪些类别?2.老师检查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回应,引出本课的主体内容,也就是“生物的社会行为”。

2.2 正文教学1.生物的社会行为(10分钟)老师可以讲解蜜蜂、狗和狮子等动物的社会行为,并简单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和分类。

同时,通过PPT展示生物社会行为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生物的社会行为。

2.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0分钟)老师可以以海洋、荒漠和森林等为例子,分别介绍不同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让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体结构的形成原因,以及生物群体组织的具体方式。

3.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30分钟)老师可以以“猪”为例子,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猪”的适应环境能力,让学生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法,并通过问答活动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2.3 总结与评估1.检测与测试(10分钟)老师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出题进行测验,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

2.总结回顾(5分钟)老师进行总结,回顾生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生物群体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生物的适应环境能力等重点内容。

3.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答总结提问,在回答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学生对社会行为和生物适应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2.3《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社会行为》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三)情感目标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导新课欣赏图片,引导归纳社会行为的概念二.探索发现,求索新知(一)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教师活动:展示蚂蚁群体影象资料以后,组织学生交流“蚂蚁群体生活的特点”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资料,交流认识。

教师活动:让学生介绍其它动物过群体生活的特点学生活动:结合已有的认知进行介绍教师活动:布置学生观看课本55页狒狒群体生活图,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解决问题:1.狒狒群体中是否有“首领”?“首领”享有哪些特权?2.这幅图片说明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哪些特征?教师活动:引导总结归纳社会行为的特征(二)社会行为的意义教师活动: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要求学生举列说明)学生活动:根据已有知识发表看法教师活动: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归纳社会行为的意义(三)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教师活动: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多样而高等(如电话、传真、网络的QQ等),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群居生活的动物在群体中是如何进行信息交流的呢?学生活动:展开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活动:介绍一些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并引导归纳总结动物信息交流方式1。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5-2-3 社会行为 教案

生物人教八年级上册(2013年新编)5-2-3 社会行为 教案

5.2.3 社会行为课型:新授课1.以白蚁为例来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PPT展示)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

,同学们对蚂蚁类群比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

2.以狒狒为例来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狒狒之间会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分成等级次序。

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

“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从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分工,又加上某些群体中等级,学生总结社会行为所具有的特征,提高学生分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通过各种实例和学生一同分享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1.信息交流方式——动作2.信息交流方式——声音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它发现豹时会发出另外一种叫声,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近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猴群就会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茂密的灌木丛。

3.信息交流方式——气味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①找到食物时,小的就直接搬回去,大块食物搬不走,蚂蚁会在食物上留下标识食物的信息素,然后返回洞穴寻求帮助,但它会在途中留下信息素以便找到食物,如果你用手指或樟脑球等有其他气味的东西在它走过的路线抹一下,它会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线。

②遇到同伴,蚂蚁会用触角触碰对方,提取气味,辨别敌友及传导信息。

③遇到危险,有的蚂蚁会从尾部释放蚁酸,这是一种刺激性化学成分。

一来可以刺激敌人的视觉和嗅觉,二来招呼同伴一起御敌。

以学生学习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背景,与学生一同来进行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的探究。

探究:蚂蚁的通讯5.2.3 社会行为一、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

八年级社会行为教案

教案主标题:理解和引导社会行为的重要性教案副标题:培养八年级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分类和影响因素,认识到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行为素养,提高沟通、合作、关爱他人等社会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积极健康社会行为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社会行为,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到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和回应社会行为的需求。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看一段视频或播放一段与社会行为相关的音频,引起学生对社会行为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

2.概念解释(10分钟)向学生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分类,如礼貌、互助、合作等,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合作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的社会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并与全班进行分享和讨论。

4.案例分析(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社会行为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周围环境和他人有何影响,并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社会行为。

5.活动实践(30分钟)a.分角色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个角色,如领导、协助者、记录者等。

给予学生一个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通过角色分工和合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b.讨论和总结:活动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并归纳出影响活动结果的社会行为要素。

6.反思与评价(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反思和回顾,回答以下问题:a.你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了哪些积极社会行为?b.你在小组活动中观察到了哪些积极社会行为?c.你在小组活动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并勉励他们继续努力发展积极社会行为。

八年级上册生物_社会行为_教案[1]

八年级上册生物_社会行为_教案[1]

第三节社会行为
王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理解并记住社会行为的特征
3、了解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能力目标
1、学会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了解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2、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2、通过探究性实验的学习,培养留心生活、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四、教学方法:
举例法、讨论法、直观图示法
五、教具准备:
《猕猴的社会生活》《蚂蚁的通讯》《珍妮·古道尔和黑猩猩交朋友》视频、相关的图片
七、板书设计
(一)社会行为
1、概念:群体内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有明确的分工
2、特征形成一定的组织
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概念: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
为反应的现象。

叫声
2、方式气味
动作
性外激素。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社会行为对生物生存、繁衍的影响。
3.课堂讲解,巩固知识:
-对社会行为的概念、特点、分类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实例,讲解社会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认识。
4.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如观察校园内的蚂蚁、蜜蜂等社会性昆虫,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行为。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理解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在生物界的普遍性。
2.掌握动物社会行为的分类,如群居生活、合作狩猎、社会等级等,并能举例说明。
3.学会分析动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种群生存、繁衍的影响,理解社会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社会行为的精彩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行为现象。
-以生活中的实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社会行为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设计学习任务单,让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社会行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
-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任感。
6.教学评价,促进发展:
-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小组讨论表现、实践活动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继续观察生活中的社会行为现象,学以致用,提高生物学素养。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的社会行为主要特征,举例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了解其交流的过程。

2.能力目标:--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组织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技能。

--展示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成果并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群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同学能够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简析.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信息交流过程的探究活动。

难点1.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信息交流的过程。

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讨论交流探究活动的结果。

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相关资料。

2.用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并观察它的行为。

教师准备1.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多媒体资料。

2.查阅蚂蚁,蜜蜂,狒狒等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

3.准备几张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挂图。

教学策略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

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

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

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陈美玲徐勇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1、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2、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

三、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
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

导入“社会行为”
(二)、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三)、自学自测
根据下列问题,自学教材。

①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吗?
②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③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④作为首领的狒狒有什么特权?其职责是什么?
⑤为什么许多动物都要群体生活呢?
阅读教材P37—41的内容,完成高效课堂中的预习导学部分。

(四)、合作答疑
①社会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②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什么作用?
分大组进行讨论,合作完成。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蚂蚁的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可以分为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

他们的智能分工也是不一样的。

狒狒的分工中还存在等级现象。

2、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群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

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动物的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

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群体生活有利于动物的取食和防御敌人,使动物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注重学生对社会行为的认识,了解不同动物类群中的社会行为是不同的,也不是所有的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