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试题1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
专题十五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一、生态系统(一)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二)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其中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三)组成关系(四)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一)非生物的物质(水分、空气、无机盐等)和能量(阳光、热能等),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二)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包括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及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
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基石),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三)消费者: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
消费者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成分。
(四)分解者:为异养型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性的动物(如蚯蚓、蜣螂)。
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
(五)各成分相互关系(如图)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3、对食物链的分析(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
(3)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化中。
这种制约可能来自于种间,也可能来自于种内。
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植物(生产者)总是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即一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肉食性动物和杂食性动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猫头鹰捕食鼠时,则处于第三营养级;当猫头鹰捕食吃虫的小鸟时,则处于第四营养级。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专题测评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专题测评专题测评(十二)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1.专题预测:从命题趋势看,纵观近年的高考题,对知识的考查比较重基础,但对能力方面的考查比例有所上升,因此本专题既是高考的热点也是全人类普遍关注的世界性话题。
2.试题时间45分钟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假若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m4。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四种生物中所含的能量归根到底来自于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B.在一段时间内,若b种群数量增加,则a种群数量下降,d种群数量增加C.若m1<5m2,则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D.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比c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小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3、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4、江苏无锡鼋头渚生态湿地建设已见成效,经过10多年的培育,水生、湿地植物面积达5 000多平方米,其中菖蒲、蒲苇等植物达300多种,每年有大量的珍稀鸟类在此栖息,营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
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湿地具有重要的功能,但湿地中动、植物资源比较贫乏B.湿地是天然的蓄水库,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C.沼泽地、红树林、沿海滩涂等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但不包括河流、湖泊D.人们可以通过围湖造田来利用、开发湿地5、关于生物圈稳态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太阳能源源不断,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必需的物质C.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D.CO2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的稳态6、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由鱼、大熊猫、奥林匹克圣火、藏羚羊以及燕子组成的五个“福娃”(如图)。
高考第二轮复习生物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练习题
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2017朝阳区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选D。
由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个体,乙表示种群,丙表示群落,丁表示生态系统。
A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应该是种群(乙);B项,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后,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C项,群落应包括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
2.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 kg,则需要消耗A约42 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选B。
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因为自身呼吸作用还要消耗一部分能量;若C增加1 kg,根据它们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4/25、3/20,则需要消耗A约42 kg;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有倒置现象;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
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C.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a流向bD.图中a一定是自养生物【解析】选B。
碳循环过程中仅在生产者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之间存在双向箭头,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以判断,f表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a表示生产者,a、b、c、d、e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4.(2017宜宾模拟)某相对封闭的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共有五个种群(每个种群只占一个营养级)A.调查该生态系统中戊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目测估计法B.当甲与丙无捕食关系时,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率为14%C.甲的数量增加以后,会导致丙的数量减少,乙的数量增加D.碳元素在该群落中主要以二氧化碳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解析】选B。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
2020年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12: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附解析)考纲指导1.近五年课标卷对生态系统的考查难度较小,侧重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以及稳定性的类型、高低的判断等。
2.在题型方面,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考查到。
在命题形式方面,常借助简洁的文字材料或者结合具体的食物链、食物网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三大功能,非选择题的填充内容注重教材中的相关科学名词及结论性语句的考查。
3.2020年备考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分析、理解各种组成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点。
(3)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大小、破坏及对稳定性的保护措施等。
(4)运用实例识记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知识梳理考点1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生态系统四种成分关系图的判断技巧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再根据两者中有“3”个指出箭头的D为“生产者”,有“3”个指入箭头的C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最后根据D→A→B,确定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
2.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图解(1)分析图示需注意:①消费者摄入能量=消费者同化能量+粪便中能量,即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该营养级同化能量,应为上一营养级固定或同化能量;②消费者同化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③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即(某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全部生物同化量)×100%,而不是相邻营养级中个体间的传递效率,如“一只狼”捕获“一只狐”时,应获得了狐的“大部分能量”而不是只获得了“10%~20%”的能量,“所有狼”捕获“所有狐”时,获得的能量才是10%~20%。
技巧方法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生命系统的生态基础 专题二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
3.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 (1)巧辨信息种类 ①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传递——__行__为___信息 ②通过色、声、磁、温度等传递——__物__理__信息 ③通过化学物质(或气体)传递——__化__学___信息 (2)速记信息传递功能 ①对“个体”——强调__生__命__活__动___所必需 ②对“种群”——强调“_种__群__繁__衍___”所必需 ③对“生态系统”——强调“调整_种__间__关__系_”及“_维__持__生_态__系__统__稳__定_”。
1.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1.巧辨碳循环模式图中的成分 (1)常考图示:
(2)突破方法:
①先据双向箭头“
”确定“大气中CO2库”与“生产者”。
②再根据两者中有“1”个指入箭头的为“生产者”(如甲中A,乙
中①,丙中E),有1个指出箭头的为“大气中CO2库”(如甲中B, 乙中④,丙中A)。
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 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答案 (1)减少实验误差(或增加实验的精确性) (2)浮游动物 (3)竞争 (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 物质转化效率和能 量流动 (5)①
本考点属于高考热点,考查内容涉及生态系统的成分、营养结构、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等,考查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近年高考依据情境信息自行构建食物网及能量分流模型考查更多。 对本考点的考查常常渗透种群及群落相关内容。
(新课标)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含解析)
(时间:40分钟)1.如图5-12-1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图5-12-1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其中的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2种成分2.荔枝椿象吸食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嫩芽,造成果品减产。
平腹小蜂可把卵产在椿象的卵内,幼虫取食椿象的卵液,长大后的小蜂钻出卵壳,再次找到椿象重复上述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可从椿象的卵液中获取能量B.荔枝椿象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消费者C.平腹小蜂与荔枝椿象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流D.平腹小蜂可以减少荔枝椿象对荔枝的伤害3.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而人体的呼吸道对其没有过滤阻挡能力,因而会严重影响人们健康。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 2.5中的有害物质可能会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B.空气中超标细颗粒物使过敏病人发病时,B淋巴细胞迅速增殖、分化C.PM 2.5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就会导致其pH呈酸性D.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4.将某小型天然湖泊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
5年后,藻类暴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缺少阳光B.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的污染,这属于反馈调节C.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有利于该湖泊的生态恢复D.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5.图5-12-2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为2.5×103 kJ/(m2·y)图5-12-2B.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地利用C.如果要增加该生态系统中顶位肉食动物的输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有机物的输入D.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8%6.如图5-12-3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专题试题和课件
一、选择题1.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B.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C.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D.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的大小是由这两个营养级的同化量决定的[答案] C[解析] 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与该系统中所有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碳基本相等;相邻两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此营养级的同化量×100%。
2.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部分生物所组成的食物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丙和丁、乙和丁都存在竞争关系B.若该湖泊受到DDT污染,则甲体内DDT浓度最高C.丁每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10 kJ太阳能D.若丙的数量下降,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下降[答案] A[解析] 丙、丁都可以以乙为食,乙和丁都可以以甲为食,它们之间都存在着竞争关系,A项正确;DDT沿食物链富集,丁所处营养级最高,体内DDT浓度最高,B项错误;丁获得1 kJ能量,至少需要甲固定的能量按最大传递效率20%计算,为1÷20%=5(kJ),C项错误;题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丙种群数量下降,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能不受影响,D项错误。
3.下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y)]。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A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碳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C.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9.6×104 kJ/(m2•y)D.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答案] C[解析] 图中A代表的是各种生物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消耗有机物的过程,A正确;分解者分解的是动物的遗体或残枝败叶的有机物,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9.6×104 kJ/(m2•y)不正确,没有包含流入植食性动物的能量,C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故D正确。
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
闪堕市安歇阳光实验学校[金版教程】2015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6-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z作业测评・固效果1.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第二、三、四营养级;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外来物种引入新的环境中,若当地环境条件适宜且无天敌存在,外来物种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物种大量死亡,从而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答案:C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1B.X过程吸收的C0总量与Y、Y、Y、……及Z过程释放的C0总量相121232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过程的能31量值的1%〜4%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解析:X过程为光合作用,多数生物的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完成,少数生1物如蓝藻,没有叶绿体也可完成光合作用,A错误;X过程吸收的CO总量应12大于Y、Y、Y、……及Z过程释放的CO总量,B错误;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1232递效率为10%〜20%,故X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过程的能量值的1%〜4%,C正31确;信息传递不像物质流那样是循环的,也不像能量流那样是单向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错误。
答案:C3.如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返回无机环境都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析:A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生物种群的集合,池塘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者4捕食两种生物(消费者2和消费者3),有可能使消费者2和消费者3在短时间内减少,进而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C正确,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D错误,组成消费者的各种元素除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和化学燃料的燃烧返回无机环境中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6-2b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重访好题名师力推做了不后悔的名校名题1.(2014·海南卷)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都生活在水的上层,具有竞争关系;根据“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可推出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存在捕食关系,A正确;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食物结构有变化,所处的营养级也可能有变化,B正确;同一地方由于食物等原因而出现的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C正确;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是一个物种,在水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仅仅是该物种的分布范围,D错误。
2.(2014·甘肃金昌一中考前诊断)低碳生活已成为许多人的共同选择,下面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乙图为碳循环示意图。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过程③主要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甲图中沼气池中的微生物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C.甲图是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多途径利用农作物,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提高了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D.要减少温室效应,应调整图中的过程①⑤答案:C解析: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故C错误。
3.(2014·江苏押题卷Ⅰ)A、B两个湖泊原来生态系统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下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湖光合作用速率远低于A湖,所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B.A湖和B湖中的生物因光照而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C.A湖固定的太阳能更多,所以A湖中的能量传递效率更高D.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答案:D解析:A湖10 m以下和B湖80 m以下的生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主要是消费者和分解者,故D正确。
2022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12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含解析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都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B.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C.光合作用是生态系统能量输入的唯一途径D.动物都是消费者,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2021河南百校联盟质检)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
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也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B.杂食性鸟和蝗虫间存在竞争关系,因为它们都能以生产者为食C.图示结构中的消费者共有杂食性鸟、跳虫等四种,其中杂食性鸟占三个营养级D.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有机碎屑中的碳被分解为CO2后被生产者再利用的过程3.(2021福建漳州质检)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其中字母表示各组成成分,箭头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b、c、d生物可以组成多条食物链B.a→b依靠植物的光合作用C.图中缺少b→a、c→a和d→aD.f为分解者,只包含真菌和细菌4.下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生物成分,A、B、C、D、E、F代表能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E表示的是各营养级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A流入甲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C.C/B的数值可代表能量由第二营养级流向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D.生态系统中乙的个体数量可能大于甲5.(2021江苏全真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信息传递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D.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生态系统中某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多,能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B.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后仍然保持河水清澈,这体现了其恢复力稳定性C.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大大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该牧草地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D.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二、不定项选择题7.(2021湖南郴州期末)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高原水塔,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保护区内有众多国家级保护动植物,保护区湿地总面积达7.33万平方千米,占保护区总面积的2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资料专题专题二十二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必考(a)、加试(a)]。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及实例[必考(b)、加试(b)]。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必考(b)、加试(b)]。
4.生物放大[必考(b)、加试(b)]。
5.营养级[必考(a)、加试(a)]。
6.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加试(b)]。
7.生态金字塔[加试(b)]。
8.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加试(a)]。
9.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必考(c)、加试(c)]。
10.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必考(c)、加试(c)]。
1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加试(c)]。
12.生态系统的稳态[必考(a)、加试(a)]。
13.稳态的调节[必考(b)、加试(b)]。
14.生物圈的概念和功能[必考(a)、加试(a)]。
15.人口增长的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必考(a)、加试(a)]。
16.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必考(b)、加试(b)]。
17.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意义[必考(a)、加试(a)]。
18.活动: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加试(b)]。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1)含义: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生态系统两类。
(3)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多数动物)及分解者。
(4)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食物链、生物放大与食物网(1)食物链①主要类型:捕食食物链(起点:活的动植物)和腐食食物链(起点: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
②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2)营养级的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3)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①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②总结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4)生物放大①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害的现象。
②途径:食物链。
如DDT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5)食物网①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3.生态金字塔(加试)(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倒置。
[思考诊断]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 √)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 ×) 提示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 √)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提示缺少非生物环境。
1.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2.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①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②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
③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先看见”。
3.探究生态金字塔的类型(加试)题型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1.下面是生态系统成分的关系图,下列对a、b、c所代表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b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生物B.a中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c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a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一旦遭到破坏,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 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物质和能量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b是生产者,a是消费者,c 是分解者。
生产者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等;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的,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如根瘤菌也是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细菌中有很多属于寄生菌类,属于消费者。
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蟑螂等;生态系统的基石是b(生产者)。
2.如图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食物网。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3条食物链B.在该食物网中,鹰处于4个不同的营养级C.蛇和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若兔大量减少,鹰也会大量减少答案 C解析图中共含有4条食物链;鹰在这4条食物链中处于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即鹰共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蛇和鹰因都捕食相思鸟而存在竞争关系,又因鹰捕食蛇而存在捕食关系;若兔大量减少,鹰可以更多地以相思鸟和蛇为食物,所以鹰不会大量减少。
题型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物放大3.请根据下列草原的图示回答问题:(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②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草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或绿色植物→鼠→蛇→鹰或绿色植物→兔子→蛇→鹰)(2)鹰(3)细胞呼吸(4)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解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的起始环节是生产者,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求出每个分支上所有食物链条数的和。
书写食物链格式是以生产者为起点,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
该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即: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
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是:绿色植物→食草昆虫→吃虫鸟→鹰、绿色植物→鼠→蛇→鹰、绿色植物→兔子→蛇→鹰。
(2)生物放大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
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而且是生物体无法排出的,这些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鹰是该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图中①代表光合作用。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呼吸,图中②代表细胞呼吸。
(4)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稳定性也就越强。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大。
4.下列各项中,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引起生物放大现象的是( )A.DDT污染B.大气中SO2污染C.噪声污染D.大气中氟利昂污染答案 A解析DDT污染是通过食物链传递的,可引起生物放大现象,A正确;大气中SO2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放大现象,B错误;噪声污染,没有进入到食物中,C错误;大气中氟利昂污染,是通过气体传播,不能引起生物放大现象,D错误。
题型三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生态金字塔(加试)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 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6.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其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E1、E2代表能量的形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Ⅰ和Ⅳ是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B.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只有1条食物链:Ⅰ→Ⅱ→Ⅲ→ⅣC.E1表示的能量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D.能量可在食物链中循环利用答案 C解析图中Ⅰ代表生产者,则E1表示的能量主要为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Ⅱ、Ⅲ和Ⅳ都代表消费者,实现物质循环的关键生态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每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可能有很多,该图所示的食物网可能由很多条食物链组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题后反思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加试)(1)初级生产量: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g/(m 2·a)或J/(m 2·a)(a 代表年)。
①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6CO 2+12H 2O ――→光照叶绿体C 6H 12O 6+6O 2+6H 2O②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GP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