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反思)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附反思含板书
2023年青岛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新)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的第二课时《照相机和眼睛》。
本节课指导学生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研究照相机和眼睛的特点,通过制作照相机探究成像特点,类比探究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准备凸透镜、纸盒、半透明纸、剪刀、胶水等器材,激发实验制作和探究欲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做一个‘照相机’,玩一玩”,引导学生使用纸盒、凸透镜、半透明纸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分析照相机成像的原理,使所照景物的图像通过凸透镜能够清晰地落在底片上。
活动二“眼睛是怎样看到物体的?”通过观察把照相机和眼睛进行类比,使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动物眼睛的构造。
”将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2.初步了解照相机和眼睛的成像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激发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树立科学无处不在的意识。
2.树立利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照相机是仿照眼睛成像的原理设计而成的,从而了解一些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方面的知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照相机和眼睛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四、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对科学有了一定的认识,能进行一定的观察与思考。
已经学习了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学生对光的知识也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作用对生活的指导。
五年级科学下册1-8课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1-8课教案(青岛版)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教学设计第1 食物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能力目标:能应用以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提出的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情感目标: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交流;能够珍爱生命,乐于用科学的知识改善生活。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体的消化过程。
教学策略:师生共同分析资料,通过交流合作掌握本。
教学准备:消化系统挂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
我们每天都要吃东西,那么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生发表意见)同学们说的很对,今天这节就研究我们吃下去的东西到哪里去了。
板书题。
二、初步认识。
⑴、提出问题:我们吃下去的东西,经过了哪些地方?生充分发表意见。
出示消化系统挂图,让学生对这图形说一说事物的旅行,先经过哪里,再经过哪里,最后经过哪里?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⑵、谁能说说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和评价。
三、深入研究。
同学们知道了我们的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那么回忆一下刚才吃馒头的体会,你们知道是如何被消化的吗?①、学生分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后,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关于食物如何被消化我们可以用实验研究一下。
你们可以根据桌子上的实验仪器,根据实验报告上的提示做实验。
③、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如下实验报告单:提示: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在其中一个试管里加入少量唾液,并摇晃,使其均匀混合。
过一会,分别往两个试管中加入一滴碘酒,观察现象。
加入唾液的淀粉液不加入唾液的淀粉液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完后,提问:实验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在小组中讨论一下。
全班交流。
④、教师小结:在我们的口中有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它分泌的唾液里有一种促进事物消化的酶,能把它变成麦芽糖,所以我们把馒头多咀嚼一会,就会觉得有点甜。
⑤、下面的消化又是怎样的呢?看本图画。
并全班交流。
四、反思生活,健康生活。
青岛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课件
像放大镜这样 中间厚,边缘薄 的 透明 镜片, 称为凸透镜
温馨提示:
不能用凸透镜看太阳。
让凸透镜与光线垂直,调节凸透镜与地面 的距离,使光线最小最亮。 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为什么?
/远)
像的特点
倒立/正立 放大/缩小
温馨提示:
小组分工合作,做好实验记录。 分析实验记录,找到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完成后,做好整理工作。
蜡 烛 像
凸透镜距蜡烛近距纸屏远时,成倒立放大的像
蜡 烛 像
凸透镜距蜡烛远距纸屏近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野外用“冰凸透镜”取 火
老年人用老花镜看报
警察用放大镜寻找线索
家庭影院投影仪
钟表匠头戴放大镜专心工作
照相机、摄像机上 的凸透镜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照相机。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制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全册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所选取的内容多是指导学生认识各种自然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化规律和原因。
这些内容能使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广泛,并能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发展;这些内容还是向学生进行科学自然观教育,科学态度教育和卫生保健教育的好素材,可以使学生在思想、身体发展方面有进一步的收获。
课文思路以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各种自然秘密为主,多采用“认识构造、原理、方法——分步操作——反复练习”的结构,从而更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形成 .教材突出强调了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实验来学习科学。
注重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教学,积极地把学生学习科学的场所引向生活和大自然。
有40多个典型活动组成。
这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五年级的科学课教学,每周开2节课,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活动内容,甚至可以开发一些生成性课程内容,要求得更细致一些,活动更充分一些。
本册教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本册教科书中的“动手做”活动非常多,教师应因地制宜、创造条件,舍得花时间和精力为孩子们准备充足的实物材料。
这是上好科学课的先决条件,是“真刀真枪”地搞科学的物质基础,否则“做科学”就是一句空话。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知道科学探究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经验、新现象、新方法,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具体内容标准:想知道、爱提问,能参与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
《透镜》一课教学反思
《透镜》一课教学反思透镜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
在教学过程中,透镜的概念和应用是学生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
本文将对《透镜》一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从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和结尾总结三个部份来展开讨论。
引言概述:透镜作为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学生们学习光学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将透镜的原理、类型和应用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理解透镜的工作原理,并能够应用透镜解决实际问题。
正文内容:一、透镜的基本原理1.1 透镜的定义与分类透镜是由透明介质制成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凸透镜会使光线向透镜的光轴弯曲,而凹透镜则会使光线远离光轴。
1.2 透镜的焦距与焦点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的交点与透镜的距离。
焦点则是光线经过透镜后汇聚或者发散的点。
焦距与透镜的曲率半径和折射率有关。
1.3 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成像的规律有两个: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和物像高的关系。
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可以用薄透镜公式表示,而物像高的关系则由透镜的放大率决定。
二、透镜的应用2.1 透镜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透镜在望远镜、显微镜和照像机等光学仪器中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透镜的组合和调节,可以实现不同倍率的放大和清晰的成像效果。
2.2 透镜在眼镜中的应用透镜也广泛应用于眼镜创造中。
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远视,而凹透镜则可以用于矫正近视。
通过透镜的设计和加工,可以匡助人们改善视力问题。
2.3 透镜在光学通信中的应用透镜在光学通信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光纤末端通常会使用透镜来聚焦光线,提高信号传输的效率和质量。
三、教学反思3.1 概念讲解的重要性在教学透镜的概念时,应注重讲解透镜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使学生能够理解透镜的本质和特点。
3.2 实验与演示的有效性透镜的原理可以通过实验和演示来进行展示。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透镜的成像效果,加深对透镜原理的理解。
3.3 应用案例的引入在教学透镜应用时,可以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如望远镜、眼镜和光纤通信等,让学生了解透镜在不同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凸透镜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2001》
《凸透镜》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2. 掌握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3.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二、导学内容
1. 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
2. 凸透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3.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三、导学步骤
1. 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应用到的凸透镜的例子,如放大镜、眼镜等,引导学生了解凸透镜的应用,并引出本节课的进修内容。
2. 观点讲解
讲解凸透镜的定义和分类,说明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两边薄的透镜,根据其形状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重点介绍凸透镜的结构和光线通过透镜后的行为。
3. 计算方法
讲解如何计算凸透镜的焦距,引导学生掌握焦距计算的公式和步骤。
通过实际例题演练,让学生掌握焦距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4. 成像规律
介绍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实物成像和虚物成像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凸透镜的成像原理。
通过实验演示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成像规律的理解。
5.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放大镜的原理和用途,眼镜的设计和制作等。
通过讨论和分享,拓展学生对凸透镜的认识和理解。
四、导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实际例子、观点讲解、计算方法、成像规律和拓展应用等环节,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凸透镜的结构和原理,掌握凸透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提高学生的进修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_凸透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同学们熟悉的放大镜入手,通过了解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完成放大镜属于凸透镜的知识迁移,通过展示,了解凸透镜镜片的共性和多样性;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手探究凸透镜作用,体验动手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会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运用实验解决猜想的能力;通过纸屏找像,提高学生依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体会实验中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通过自制凸透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凸透镜的多样性、结构特点,通过探究,了解凸透镜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动手探究新知识的兴趣,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增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3、技能目标:自主设计实验并选择合理的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实验探究中记录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凸透镜的作用2、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难点:1、如何利用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基本规律2、依据成像现象进行简单归纳和分析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大凸透镜、放大镜、凸透镜片、铁饼、玻璃锅盖、矿泉水瓶学具:凸透镜片、放大镜、激光灯、温度计、打火机、光屏、平玻璃板、胶头滴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通过演示凸透镜不仅有放大、还能使物体倒立缩小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通过分析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引出凸透镜的概念。
板书:(凸透镜:透明、中间厚、边缘薄)2、依次观察、触摸凸透镜片和放大镜,让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也是凸透镜,知道放大镜的组成;凸透镜具有多样性3、判断铁饼、玻璃锅盖是否是凸透镜,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凸透镜结构特点的认识,另一方面锻炼学生分析判断能力(二)探究凸透镜的作用提出问题:凸透镜有什么作用?鼓励同学大胆猜想。
根据同学们的猜想,先不做评价或判断,引导学生:要想证明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需要动手实验,依据实验现象分析、梳理,验证自己的猜想。
板书:(凸透镜的作用:)活动一:以放大镜为例,自主探究凸透镜的放大作用让学生用手中的凸透镜去观察细小的物体。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凸透镜》教学反思
《凸透镜》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根据教学的重难点,大胆解放学生,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在“玩”中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我为学生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在玩中认识凸透镜的镜片特点;初步探究,认识凸透镜的作用;进一步探究,感受凸透镜在不同条件下成不同像的事实。
三次探究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当了一次小科学家,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及小组交流等活动,熟悉凸透镜的特点,感受凸透镜的神奇。
不足之处在于,由于受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较短,部分预设在课堂上没有生成,使得课堂少了几分精彩。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完美,我在以下两个环节中做了补充。
我在探究活动(二)亲身体验,分组研究凸透镜的作用这一环节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汇报时间,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老师故意操作错误,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正确利用凸透镜成像,而且还为下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打下了基础。
在 2.亲手实践,探究凸透镜有成像的规律这一环节中,我增加了学生讨论实验方案这一环节。
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并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手段的利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凸透镜的理解与感受,真正地为小学科学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同时,它通过化远为近,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等多种表现手法,调动一切非智力因素,帮助学生更真实、生动、形象地感知理解教材,启迪了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观察,指导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创造。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凸透镜》(青岛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凸透镜放大、聚光、使物体成像的特点,并会使用凸透镜。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
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进一步增强活动的操作性。
▪
对于观察实验的指导更加细致。(实验
提示)
▪
学生的记录单(画图)都展示在教材中,
强化科学记录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严格要
求。
◆适当缩小空间。
降低难度、减少容量、突出重点、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能 力方面入手。
增强探究深度,便于教学(基本上一课一课时完成)。保 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五年级下册(青岛版)
主要内容:
●教科书调整说明 ●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 ●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书调整说明 一、教科书调整修改策略
去粗取精,保留精华(调整三分之一) 进一步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 强化三维目标 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三维目标 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二、调整后的变化
◆注意了学生生活经验的积累,难 易适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察分它有,什看么它变的 化身 ,生体 并长各 做部 好 观察记录。过程
(全程)
冬
春
四季星空
观察目标 北斗七星
秋
夏
在天空
中的形
状及位
置变化
冬
春
观察工具 观星箱
观察的方法 观察记录
注重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STS)
愿愿
关
意意
注 与
生物繁殖技术
用用 学学
科
学
自行车的科学
到到 的的
有
关
未来的交通工具
科科 学学
根
茎叶
花 果实 种子
五年级下册 《种子发芽了》 《植物的花》 《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第三单元《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种子发芽了》《种辣椒》 《植物的花》《果实是怎样形成的》
⊙ 知道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的作用。
《透镜》教学反思
《透镜》教学反思《透镜》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
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课堂引入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
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
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
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
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
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后,我得到以下体会:1、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
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
2、由于部队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好,实验时手慌脚乱,导致课堂气氛有点乱,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以后应在探究前讲清探究的步骤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学生有强烈的实验需求,以前有许多实验我以为很简单,往往就用演示实验一带而过,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实验对学生是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以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教学反思引言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以《凸透镜成像》为主题,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讲解。
本文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期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掌握成像规律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通过教学,使学生具备以下能力: 1. 理解光线的传播方式和折射定律; 2. 理解凸透镜的定义和成像原理; 3. 掌握成像公式和相关计算方法;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凸透镜成像问题。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光线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和折射传播; 2. 凸透镜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像距、焦距的关系; 4. 凸透镜的成像公式和计算方法; 5.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应用凸透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自主发现凸透镜成像规律和相关定律;2.讲解式教学:通过幻灯片和板书,结合示意图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3.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和答疑,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按照原定计划进行,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
首先,教学准备不充分,导致讲解过程中存在一些漏洞。
对于一些概念的解释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对凸透镜的定义和成像原理理解不深刻。
下次教学中,我需要提前做好课件和教案的准备,并对于重要概念进行更加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参与。
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有提问和讨论环节,但参与度不高,学生缺乏积极性。
下次教学中,我会引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增加学生的互动机会。
最后,教学时间安排过紧,导致部分学生无法跟上进度。
由于凸透镜成像的内容相对复杂,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和应用。
下次教学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进度。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5-12课教案
5.凸透镜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2、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土照相机。
3、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光学实验盒(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等)制作材料:土照相机制作材料课件:凸透镜光学示意图、照相机成像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玩水游戏,激趣导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玩水吗?我们来玩几种新的关于水的游戏,好吗?2.讲解玩水游戏方法(实物投影):(1)用滴管滴一滴水在画报纸的一个字上,透过水滴看字有什么变化?(2)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画报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把装水的玻璃透明碟放在有字的画报纸上,观察纸上的字有什么变化?3.学生进行玩水游戏。
4.学生交流在游戏过程中的发现及问题。
5.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过类似的现象吗?二、探究新知1.亲密接触,认识凸透镜(1)谈话:大家都见过放大镜吗?你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吗?(2)学生描述自己所知道的放大镜。
(3)学生观察各种凸透镜片:用看、摸等多种方法。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认识凸透镜:像放大镜这样边缘薄、中间厚的透明镜片,称为“凸透镜”。
2.亲手实践,认识凸透镜的作用(1)提问:你们知道凸透镜有什么作用吗?(2)学生讨论、汇报。
(提示:注意安全,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3)学生分组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
用凸透镜、蜡烛、纸屏实验,想办法让蜡烛火焰的像呈现在纸屏上。
(4)学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凸透镜既可形成放大的像,又可形成缩小的像。
(如果有些组的学生只发现一种情况,则汇报交流后再进行实验。
)(5)分组实验:找一找凸透镜成像的规律(6)汇报实验结果:(利用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成倒立放大的像,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成倒立缩小的像。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人体内部的秘密1《食物到哪里去了》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肝)、(胆)、(胰)、(小肠)、(大肠)、(直肠)等消化器官。
肝脏产生胆汁2、人的口腔内有(唾液腺),它能分泌(唾液)。
唾液里有一种促进食物消化的(酶),它能把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所以馒头嚼的时间长了,感觉有甜味。
人体内消化器官分泌的消化液有(唾液)、(胃液)、(肠液)胆汁、胰液等帮助消化。
3、食物在(胃里)存储被研磨分解,营养成分在(小肠)里被消化吸收。
4.人吃下的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等营养成分,经过人体的消化,他们被分解成可供人体生长和组织修补的材料,同时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力。
5.如何保护消化器官?(1)不挑食,定时定量,(2)吃饭时不要看书、看电视,(3)不是腐烂变质的食物,(4)饭前便后要洗手,(5)饭后不要剧烈运动。
实验1:唾液对淀粉有没有消化作用【尝试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2《我们的呼吸》6.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与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在人体中(作用),释放出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7.呼吸包括(呼气)和(吸气)两个进程,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燃烧的蜡烛熄灭。
8.呼吸器官主要包括: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9.如何保护我们的呼吸器官?(1)不吸烟,(2)不随地吐痰注意环境卫生(3)寒冷的冬天要带口罩(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尝试2:检验人体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是否相同【实验材料】水槽、玻璃管、集气瓶、澄清的石灰水、气球、烧杯、火柴等【实验步骤】1.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人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严。
五年级下科学评课凸透镜_青岛版五年制-文档资料
五年级下科学评课-凸透镜青岛版五年制宋老师讲的这一节《凸透镜》是非常成功的。
1、宋老师对教材的编排做了调整,不受教材的局限。
她上完了第一节跳过第二节先上第三节。
这样处理先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再学习生活中透镜,比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起来也比较轻松。
2、这节课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例如:本节课一开始通过科学小漫画、投影仪成像、放大镜成像这些生活中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
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3、科学探究处理的比较好。
宋老师先通过科学小漫画、投影仪成像、放大镜成像这些生活中实例,得出凸透镜分别成倒立缩小像、倒立放大像、正立放大像,引导学生提出“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紧接着让学生大胆猜想并利用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实验方法,在学生讲述实验方法时,及时指出“烛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高度”这一实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由于教师的引导学生分组探究就很顺利的得出实验数据、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对凸透镜成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非常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
宋老师利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再结合凸透镜成像光路图,使学生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并让学生通过凸透镜成像光路图认识到物近,像远大、焦点是成虚实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点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总结主动获取知识。
得出规律后,宋老师又及时进行了巩固、练习,实现了知识的潜移。
总之,这一节课设计合理、讲解到位、诱导及时、训练有素。
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
学生思维积极、气氛活跃、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小学科学《凸透镜》优秀教案
【课题】:凸透镜【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教学目标】1. 能针对凸透镜聚光、成像的特点提出猜想,借助器材设计完整的实验方案,明确“观察现象--大胆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总结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过程。
2. 在凸透镜作用探究活动中,学会友善地与同组的同学交流观点,安静地倾听别人发言,实验中及时记录,实验后有序整理实验材料。
3、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尝试在生活中借助凸透镜的作用解释或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研讨凸透镜聚光和成像的作用,培养学生在动手之前的思考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对透过凸透镜的光行进路线的猜想、验证和分析,体验科学研究的特定过程。
【教学准备】冰块磨成的凸透镜,各式各样的玻璃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凸凹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玻璃瓶、塑料瓶、废旧灯泡、玩具激光灯、熏香、望远镜,照相机,提示卡,研究记录单,以及凸透镜应用的图片和塑料瓶自制放大镜取火等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动画故事:一位野外探险者在冰天雪地里迷路,需要取暖煮食,能找到木材却没有火源。
他捞上一块冰,准备打磨打磨,借助冰来取火。
教师引导思考:他要把冰打磨成什么形状?学生小组思考、讨论。
学生说出:将冰磨成中间厚,四周薄的形状,就像我们用的放大镜一样,可以聚光取火。
师适时展示用冰磨制好的凸透镜,画出凸透镜的形状并板书课题《凸透镜》教师课件展示不同形状的玻璃凸透镜(双凸透镜、平凸透镜、凸凹透镜)【设计意图:开篇动画故事导入,情景生动,吸引学生一起思考,让学生感受到凸透镜的“凸”“透”特点。
针对很多学生喜欢玩凸透镜的放大、聚光游戏却不深究的现状,强调冰块的形状,学生明白凸透镜的名称源于镜片的特点,同时激发了继续探究的兴趣。
】二、小组学习探究新知活动一:凸透镜的问题探究分类老师提示:关于凸透镜,你有哪些问题想研究?预设1:学生提出各种与凸透镜相关的问题。
1.让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我想研究凸透镜的哪些秘密学生提问:凸透镜为什么能放大字?凸透镜为什么能点燃火柴?凸透镜是怎么做出来的?凸透镜是谁发明的?凸透镜都有什么用处?现场回答。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5.凸透镜 1课时
6.照相机和眼睛 1课时
7.保护眼睛 1课时
8.潜望镜的秘密 1课时
9.神奇的“眼睛” 1课时
教
学
目
标
科学探究
能用简单器材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常使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合作与交流;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难点: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成像规律。了解眼睛的内部结构;了解常见的眼睛疾病,特别关注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了解显微镜的基本作用;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
突破措施
从观察形状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认识了解仪器的名称、功能,使学生感悟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解科学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
科知识
了解凸透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探究凸透镜成像原理以及成像规律。了解眼睛的内部结构;了解常见的眼睛疾病,特别关注近视眼的形成及预防;了解显微镜的基本作用;知道保护眼睛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用简单器材对物体进行比较细致的观察和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常使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合理的解释;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能制作简易的科学模型。
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开元街道郭家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单元备课
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怎么看到物体
备课教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 凸透镜详案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5、凸透镜[教学目标](一)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和成像大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归纳概括能力——通过反复实验,归纳凸透镜成像大小的规律;制作能力——制作凸透镜。
(三)通过实验和制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准备]凸透镜、纸屏、蜡烛、火柴、玻璃片、胶头滴管、手电筒等。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师手拿放大镜:同学们,认识吗?生:认识,放大镜。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它。
同学们想玩放大镜吗?玩之前咱们先汇报一下你的预习情况。
主持人:同学们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咱们来汇报一下。
主持人:导学卡第一题(抽签决定)。
生1:我是组号汇报员,我知道,放大镜由镜片、镜柄、镜框三部分组成。
你们同意我的观点吗?主持人:(稍作等待)回答非常正确。
第二个问题(抽签决定)。
生2:我是组号汇报员,放大镜又有一个名字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
谁来补充?师:同学们通过预习知道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现在请组长拿起凸透镜,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主持人: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汇报,可见同学们都预习的很充分。
二、探究新知1、亲身体验,分组探究凸透镜的作用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关于凸透镜的秘密!现在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小组内玩一玩凸透镜,看看它们有哪些作用。
生小组内讨论,玩凸透镜(师巡视)。
师: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的小科学家已经做好了(学生坐好,及时表扬,小组加分)。
主持人:请各小组发言人说一说你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凸透镜的什么作用?生1:我是组号汇报员,我们发现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板书:放大)。
请其他小组补充。
生2:我是组号汇报员,我们小组用手电筒照射凸透镜,调整一定的距离,灯光便在凸透镜另一侧聚成一个小点,可见凸透镜有聚光的作用(板书:聚光),谁来补充?生3:我是组号汇报员,我曾经把放大镜放在太阳光下,把放大镜稍作调整,阳光便聚成了一个小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在教学活动设计上主要体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探究活动为中心,主
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兴趣是探究学习的主要动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在科学过程与方法上,
先让学生从“猜谜语”“玩水游戏”入手,在充分的探究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观察的现象提出自己的疑问,从而激发学生迫切想研究其中的奥秘。
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玩水游戏”又为下一步的探究做好铺垫。
2.
观察是探究学习的重要前提,发现是探究学习的重要目的
在《凸透镜》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首先让学生从预习观察放大镜入手,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尽情地玩放大镜,让学生在玩中观察,在观察中产生疑问,并且发现。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实验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3.
动手操作中,自悟学习方法,体验探究的乐趣
在这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实验的效果也很好。
并在活动经历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动手操作的能力,归纳概括的能力。
在科学探究凸透镜作用的过程中,仅有动手做是不够的,动手做后的表达与交流,同样是科学探究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表达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归纳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善于记录、总结分析,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
在进行探究性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对实验现象极有兴趣,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在实
验的操作和观察上,从而会有大量的发现,学生基本上是看得多,记得少,发现得多,总结的少,分析得少,因而,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记录的习惯,把点滴发现记录下来,及时总结分析,使记录成为一个信息包,在研究中为孩子们提供第一手资料,提供事实依据。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束缚,多一些放手,多一点指导。
学生就会多一份自由的天地,就能更好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