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GDP︰即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在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在本國領土範
圍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總和。

它是國內所賺到的總收入,包括外國人擁有的生產賺到的收入;也是用於國內生產的產品與服務的總支出。

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進行計算。

2.CPI︰即消費物價指數,是物價總水平的一種衡量指標,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表
示固定一籃子消費品的費用相對於基年同樣一籃子消費品的費用。

3.失业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狀況的最基本指標。

用公式
表示為︰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

公式中的勞動力總數是指失業人數和就業人數之和。

4.实际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终產品的市場價值。

它衡量在
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產品產量的變化,以不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產生的所有產品。

5.劳动力参与率︰是成年人口中屬於勞動力的人數的百分比
用公式表示為︰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X 100%
6.可支配收入︰全稱為“國民可支配收入”或“居民可支配收入”。

是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現金收入
中能用來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即支付了所有稅收後的收入(Y-T),家庭將可支配收入分別用於消費和儲蓄。

7.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增加的消費和增加的收入之間的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單位收入中用於增加
的消費部分的比率,用公式表示就是︰MPC=ΔC/ΔY。

8.国民储蓄︰是國民可支配總收入減去最終消費支出後的差額,它衡量一個國家在不舉借外債的情
況下,可用於投資的最大資金量。

國民儲蓄包括政府儲蓄、企業儲蓄和居民儲蓄三個組成部分,其中,在國外的統計文献中,一般把企業儲蓄和居民儲蓄之和稱作私人儲蓄。

9.通货膨胀︰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
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的現象。

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

通貸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水升。

一般性通貨膨脹表現為貨幣的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表現為兩經濟體間的幣值相對性降低。

10.货币供给︰指某一國或貨幣區的銀行系統向經濟體中投入、創造、擴張(或收縮)貨幣的金融過
程。

貨幣供給指一個國家在某一特定時點上由家庭和廠商持有的政府和銀行系統以外的貨幣總和。

影響貨幣供給的因素有中央銀行的政府取向和公眾行為。

11.货币数量论︰它是關於貨幣數量與物質水平關係的一種理論,它用數量方程式作為分析工具,數
量方程式是︰MV=PT。

它的假設是貨幣流通速度V不變。

這樣,它意味着物價水平和貨幣供給同比例變動,也就是貨幣增長率決定於通貨膨脹率。

12.费雪效应︰費雪效應是假定實際利率不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它隨着儲蓄與投資的平衡狀況而調整
時,名義利率和通貨膨脹率一一變動。

在現實中,由於一般只能觀察到預期通貨膨脹,因此費雪效應一般指名義利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一對一的變動。

13.实际利率︰事前利率是簽訂貸款協議時債務人和債權人預期的將來某一時間段的實際利率,而事
後實際利率是實際上實現的實際利率。

14.自然失业率︰指充分就業下的失業率。

自然失業率就是指在沒有貨幣因素影響下,勞動力市場和
商品市場自發供求力量發揮作用時應有的處於均衡狀態的失業率,也就是充分就業情況下的失業率。

包括摩擦性失業和結構性失業。

摩擦性失業是在生產過程中,由於暫時的不可避免的摩擦而導致的失業。

結構性失業是勞動力供給結構與勞動力需求結構不一致造成的失業。

自然失業率為摩擦性失業率及結構性失業率加總之和。

15.摩擦性失业︰在實際勞動力市場上,失業率總是圍繞自然失業率波動,原因之一是工人尋找最適
於自己的工作需要時間。

由使工人與工作相匹配的過程所引起的失業即犘擦性失業,它是由於經濟運行中各種因素的變化和勞動力市場的功能缺陷所造成的臨時性失業。

經濟總是變動的,工人尋找最適合自己嗜好和技能的工作需要時間,一定數量的摩擦性失業必然不可避免。

摩擦性失業是勞動者想要工作與得到工作之間的時間消耗造成的失業。

16.工资刚性︰指工資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應遲鈍,不能靈敏地對勞動供求關係的變化作出及時調
整。

西方經濟學理論認為,在勞動力市場中,工資應像所有其他商品一樣,由勞動力供求關係決定,勞動力需求量大,工資就高,反之工資就低。

然而,當需求曲線向左移動時,工資不能下降到新的均衡工資水平,這就是工資剛性。

通常認為,工會、合同與政府最低工資法規,限制了工資的波動。

同時,公司老板們不喜歡降低工資還由於降低工資而不是解雇無效率的員工會使優秀員工失去積極性甚至跳槽。

工資率具有向下剛性的特徵,並不會隨勞動需求的變動作出充分調整。

剛性是指沒有彈性,因此工資剛性就是說雇員在接受了一個層次的工資以後,即使物價下調,通貨緊縮,也不能讓這些人接受低水平的工資。

就是說工資只能上不能下。

17.效率工资︰效率工資理論認為,在一定限度內,企業通常支付給工人比勞動力市場出清更高的工
資,可以促使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獲得更多的利潤。

理論上,人們對效率工資的確切理解是︰效率工資是單位效率上總勞動成本最小處的工資水平,即效率工資保証總勞動成本最低。

由於效率工資可以相對促進員工的努力工作、對企業的忠誠,並提高員工偷懶的成本,因而效率工資具有激勵和約束的雙重作用。

采用了效率工資後,員工努力工作的動機增強,而偷懶、欺騙等敗德行為的動機則有所降低,企業發生員工敗德行為的概率趨於下降,相應的監控成本減少。

18.结构性失业︰指因為經濟結構的變化,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在職業、技能、產業、地區分佈等方
面不協調所引起的失業。

它一般包括兩種情況︰一是某些具有勞動力的工人,由於他們公司的產業進入蕭條而失去工作機會,而他們不一定適應新工業部門的技術要求,因而一部分人找不到工作;二是由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落後地區的剩餘勞動力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不能迅速流動到發展迅速的地區,因而也有一部分勞動者失業。

19.稳态︰指長期中經濟增長達到的一種均衡狀態︰投資等於資本擴張化水平,人均資本存量維持不
變,這個維持不變的人均資本存量k*,叫穩定狀態人均資本存量。

在穩定狀態下,不論經濟初始位於哪一點,隨着時間的推移,經濟總是會收斂於該資本水平k*。

在穩定狀態下,由於人均資本存量保持不變,所以人均產出也保持不變,即人均產出增長率為零。

20.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指使穩態時的人均消費達到最大化的資本量。

其條件是資本的邊際產品(量)
等於勞動力增長率。

經濟學家菲爾普斯於1961年找到了人均消費最大化的人均資本應滿足的關係式,這一關係式被稱為資本積累的黃金分割律。

21.内生增长理论︰內生增長理論是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一個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分支,其核
心思想是認為經濟能夠不依賴外力推動實現持續增長,內生的技術進步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決定因素。

增長理論家主要在完全競爭假設下考察長期增長率的決定。

內生增長模型又包含兩條具體的研究思路。

第一條是羅默、盧卡斯等人用全經濟範圍的收益遞增、技術外部性解釋經濟增長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有羅默的知識溢出模型、盧卡斯的人力資本模型、巴羅模型等。

第二條是用資本持續積累解釋經濟內生增長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瓊斯——真野模型、雷貝洛模型等。

在完全競爭條件下內生增長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一是完全競爭假設條件過於嚴格,限制了模型的解釋力和適用性。

二是完全競爭假設無法教好地描述技術商品的特性︰非競爭性和部分排他性,並使一些內生增長模型邏輯上的不一致。

22.奥肯定律︰當失業率上升時,實際GDP將下解,失業與GDP之間的這一反向關係被稱為奧肯定律。

我們可以更精確地表示奧肯定律的數量關係。

通常失業率上升1%,GDP下降2%,但是失業率上升與GDP下降的幅度不是固定的。

根據美國50年數據得散點圖可以得出︰
實際GDP的百分比變動=3.5%-2 X失業率的變動
23.总供给︰它與社會總需求是宏觀經濟學中的一對基本觀念。

社會總供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
定時期內(通常為1年)由社會生產活動實際可以提供給市場的可供最終使用的產品和服務總量。

24.总需求︰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由社會可用於投資和消費的支出所實際
形成的對產品和服務的購買力總量。

它取決於總的價格水平,並受到國內投資、淨出口、政府開支、消費水平和貨幣供應等因素的影響。

25.IS曲线︰是描述產品市場均衡時,利率與國民收入之間關係的曲線,由於在兩部門經濟中產品市
場均衡時I=S,因此該曲線被稱為IS曲線。

IS曲線是在產品市場達到均衡時,收入和利率的各種組合點的軌跡。

在兩部門經濟中,IS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I(R)=S(Y),它的斜率為負,這表明IS曲線一般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

一般來說,位於IS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小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位於IS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投資大於儲蓄的非均衡組合,只有位於IS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投資等於儲蓄的均衡組合。

26.LM曲线︰表示在貨幣市場中,貨幣供給等於貨幣需求時收入與利率的各種組合的點的軌跡。

LM
曲線的數學表達式為M/P=KY-HR,它的斜率為正,這表明LM曲線一般是向右上方傾斜的曲線。

一般來說,在貨幣市場上,位於LM曲線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大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位於LM曲線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都是貨幣需求小於貨幣供給的非均衡組合;
只有位於LM曲線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組合,才是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的均衡組合。

27.政府购买乘数︰政府購買乘數用來反映政府支出變動與其引起的國民收入變動的倍數關係。

在不
考慮貨幣市場的條件下政府購買乘數等於1/(1-MPC),其中MPC是邊際消費傾向MPC越大,政府購買乘數越大。

28.流动性偏好︰解釋了實際貨幣餘額的供給與需求如何決定利率。

它是由英國著名經濟學家梅納
德‧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

該理論假設中央銀行選擇了一個固定的貨幣供給,在此模型中,價格水平P也是固定的,所以實際貨幣餘額供給固定。

實際貨幣餘額需求取決於利率——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當利率很高時,因為機會成本太高,人們只會持有較少的貨幣。

反之,當利率很低時,因為機會成本也低,人們會持有較多的貨幣。

根據流動偏好理論,利率會調整到使實際貨幣供給和需求相等的水平。

29.菲利普斯曲线︰是表示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的交替關係的曲線。

它是由英國經濟學家菲利普
斯根據1861—1957年英國的失業率和貨幣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來的,所以叫菲利普斯曲線。

這條曲線表示,當失業率高時,通貨膨脹率低;反之,當失業率過低時,通貨膨脹率高。

30.适应性预期︰它是假設人們根據最近觀察到的通貨膨脹來形成他們的通貨膨脹預期。

適應性預期
在物價較穩定的時期能較好地反映經濟現實。

適應性預期的權數分佈是既定的幾何級數,沒有利用與被測變量,對經濟預期方程的確定基本上是隨意的,沒有合理的經濟解釋。

因此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的“理性預期”遂漸取化了“適應性預期”。

31.理论预期︰是假設人們可以最好地利用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包括關於政府政策的信息來形成未
來預期。

32.自然率假说︰是指總需求的波動僅僅在短期中影響產出與就業。

在長期中,經濟回到古典模型所
描述的產出、就業和失業水平。

自然率主要指自然失業率,自然率假說認為,只有競爭可以使整個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狀態,並且認為這種趨勢是完全競爭的市場經濟本身固有的屬性,而經濟活動出現非充分就業的原因不在於市場制度本身,而在於外界的干擾或人們對經濟變量所作預期的誤差。

根據自然率假說,任何一個資本主義社會都存在一個自然失業率,其大小取決於社會的技術水平、資源數量和文化傳統。

33.滞后性︰是用來描述歷史對自然率的長期持續影響的術語。

滯後性是一些經濟學家向自然假說提
出挑戰的一種機制。

他們指出若干機制,通過這些機制衰退可能通過改變自然失業率給經濟留下長期傷害。

二、填空题
第1章內容提要
1.宏觀經濟學是對整體經濟——包括收入的增長、價格的變動和失業率的研究。

宏觀經濟學家試圖
解釋經濟事件,又設計改善經濟運行狀況的政策。

2.為了理解經濟,經濟學家使用模型——為了說明外生變量如何影響內生變量而簡化現實的理論。

經濟科學的藝術是判斷模型是否抓住了所要處理的問題中的重要經濟關係。

由於沒有一個模型能回答問題所有問題,宏觀經濟學家運用不同的模型來研究不同的問題。

3.宏觀經濟模型的關鍵特徵是它假設價格是有伸縮性的還是黏性的。

根據大多數宏觀經濟學家的看
法,價格有伸縮性的模型描述長期中的經濟,而價格黏性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了短期中的經濟。

4.微觀經濟研究企業和個人如何作出決策,以及這些決策者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由於宏觀經濟事件
產生於許多微觀經濟的相互作用,所以,所有宏觀經濟模型必須與微觀經濟基礎一致,即便這些基礎僅僅是隱含的。

第2章內容提要
1.國內生產總值(GDP)既衡量經濟中所有人的收入,又衡量對經濟生產出來的產品與服務產出的總支
出。

2.名義GDP用現期價格估價產品與服務。

實際GDP用不變價格估價產品與服務。

只有當產品與服務
量增加時,實際GDP才增加。

而名義GDP的增加既可能是由於產出與服務量增加時,實際GDP才增加。

而名義GDP的增加既可能是由於產出的增加,也可能是由於價格的上漲。

3.GDP是四種支出之和︰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淨出口。

4.消費物價指數(CPI)衡量一個典型消費者購買的固定的一籃子產品與服務的價格。

與GDP平減指數
一樣,CPI衡量物價總水平。

GDP平減物價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

5.勞動力參與率表示工作和願意工作的人占成年人的比率。

失業率表示想要工作而沒有工作的人的
比例的多少。

第3章內容提要
1.生產要素和生產技術決定了經濟中的產品與服務的產出。

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或技術進步增加了
產出。

2.競爭性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雇用勞動力,直到勞動的邊際產量等於實際工資時為止。

同樣,
這些企業租用資本,直到資本的邊際產量等於實際租賃價格時為止。

因此,每一種生產要素都得到了自己的邊際產量。

如果生產函數是規模收益不變的,所有產出都用做投入的報酬。

3.經濟中的產出用於消費、投資和政府購買。

消費取決於可支配收入,與可支配收入正相關。

投資
取決於利率,與利率負相關。

政府購買和稅收是財政政策的外生變量。

4.實際利率的調節使經濟中產出的供求均衡——或者換個說法,使可貸資金的供給(儲蓄)與可貸資
金的需求(投資)均衡。

政府購買的增加或者稅收的減少,都可能引起國民儲蓄的減少;國民儲蓄的減少會減少均衡的投資量,並提高利率。

也許是因為技術進步,也許是因為對投資的稅收激勵,投資需求增加;投資需求的增加也會提高利率。

只有在更高的利率刺激儲蓄增加時,投資需求的增加才會增加投資量
第4章內容提要
1.貨幣是用於交易的資產存量。

它可以用做價值儲藏手段、計價單位和交換媒介。

不同種類的資產
被用做貨幣︰商品貨幣制度使用有內在價值的資產,而法定貨幣制度使用僅有貨幣職能的資產。

在現代經濟中,像聯儲這樣的中央銀行負責控制貨幣供給。

2.貨幣數量論假設貨幣流通速度是穩定的,並得出結論︰名義GDP與貨幣存量是成比例的。

由於生
產要素和生產函數決定實際GDP,所以,貨幣數量論意味着,物價水平與貨幣量是成比例的。

因此,貨幣量增長率決定了通貨膨脹。

3.金(銀)幣鑄造稅是政府發行貨幣得到的收入。

這是一種對持有貨幣徵收的稅。

雖然在大多數經濟
中,金(銀)幣鑄造稅的數量並不大,但它往往是惡性通貨膨脹的經濟中政府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

4.名義利率是實際利率與通貨膨脹率之和。

根據費雪效應,名義利率與預期通貨膨脹一比一地變動。

5.名義利率是持有貨幣的機會成本。

因此,可以預期,貨幣需求取決於名義利率。

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麼,物價水平就取決於現在的貨幣量和未來預期的貨幣量。

6.預期通貨膨脹的成本包括鞋底成本、菜單成本、相對物價變動成本、稅收扭曲以及進行通貨膨脹
校正造成的不方便。

此外。

未預期到的通貨膨脹引起債務人和債權人之間的任意的財富再分配。

通貨膨脹一種可能的益處在於它使實際工資達到均衡水平而不引起名義工資的減少,由此會改善勞動力市場的功能。

7.在惡性通貨膨脹期間,大多數通貨膨脹的成本變得嚴重起來。

惡性通貨膨脹一般從政府通過發行
貨幣為巨額財政赤字融資開始。

當財政改革消除了金(銀)幣鑄造稅的需要時,惡性通貨膨脹也就結束了。

8.根據古典經濟理論,貨幣是中性的︰貨幣供給並不影響實際變量。

因此,古典理論使我們可以不
用涉及貨幣供給而研究實際變量如何被決定。

貨幣市場均衡決定了物價水平,由此也決定了所有其他名義變量。

這種實際與名義變量的理論分離被稱為古典二分法。

1.自然失業率是穩定的失業率,它取決於離職率和就職率。

2.由於工人找到一份最適合自己個人技能和愛好的工作需要時間,所以,一些摩擦性失業是不可避
免的。

各種政府政策(例如失業保障)改變了摩擦性失業的數量。

3.當實際工資保持在高於使勞動供求均衡的水平時,結構性失業就產生了。

最低工資法是工資剛性
的一個原因;工會和工會化威脅是另一個原因。

最後,效率工資理論認為,由於各種原因,盡管存在勞動的超額供給,但企業為了發展而維持高工資是有利可圖的。

4.我們得出有關大多數失業是短期的還是長期的結論取決於我們如何觀察數據。

大多數失業的持續
時間最短的。

但大多數失業周數要歸因於少數長期失業者。

5.各人口集團中的失業率差別很大。

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遠遠高於成年人。

這是由於離職率的
差別而不是就職率的差別。

6.美國的自然失業率表現出長期趨勢。

特別是,從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自然失業率上升,而在
90年代和21世紀初又開始下降。

人們提出了各種解釋,包括勞動力人口構成變動、部門轉移流行程度的變化以及生產增長速度的變化。

7.新進入勞動力的人,包括新進入者和重新進入者,構成失業者的1/3。

勞動力的進入與退出使對
失業統計的解釋更為困難。

8.美國和歐洲的勞動市場表現出一些顯著的不同。

近年來,歐洲經歷的失業比美國更多,就業的歐
洲人比就業的美國人工作更少的小時。

第7章內容提要
1.索洛增長模型說明︰在長期,一個經濟的儲蓄率決定其資本存量規模,從而決定其生產水平。


蓄率越多,產出水平也越高。

2.在索洛模型中,儲蓄率的提高對人均收入產生水平效應︰它導致一個迅速增長的時期,但最終當
達到新的穩定狀態時增長減緩。

因此,雖然高儲蓄率產生了穩定狀態的高產出水平,但儲蓄本身不能造成持續的經濟增長。

3.使穩定狀態消費最大化的資本水平被稱為黃金律水平。

如果一個經濟的資本大於黃金律穩定狀
態,那麼,減少儲蓄就會增加所有時點上的消費。

相反,如果經濟的資本小於黃金律穩定狀態,那麼,達到黃金律就要求增加投資,從而減少現在一代人的消費。

4.索洛模型說明了,一個經濟的人口增長率是決定生活水平的另一個長期因素。

根據索洛模型,人
口增長率越高,穩定狀態的人均資本水平和人均產出越低。

其他理論說明了人口增長的其他影響。

馬爾薩斯認為人口增長將使生產食物所必需的自然資源緊張;克萊默提出大量人口可能促進技術進步。

第8章內容提要
1.在索洛增長模型的穩定狀態,人均收入增長率僅僅由外生的技術進步率決定。

2.許多經驗研究檢驗了索洛模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幫助解釋長期經濟增長。

該模型可以解釋我們從
數據上看到的很多東西,例如均衡增長和有條件的趨同。

最近的研究還發現生活水平的國際差異可以歸因於資本積累和使用資本的效率的結合。

3.在有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的索洛模型中,黃金律(消費最大化)穩定狀態的特徵是,資本的淨邊際
產量( MRK-δ)與總收入穩定狀態增長率( n + g )相等。

在美國經濟中,資本的淨邊際產量大大超過了增長率,這表明美國經濟的資本大大小於黃金律穩定狀態。

4.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決策者通常都主張,自己國家應該把更大比例的產出用於儲蓄和投資。

增加公
共儲蓄和給私人儲蓄以稅收激勵是鼓勵資本積累的兩種方法。

決策者還可以通過建立適當的法律和財政制度使資源有效配置,並通過保證適當的激勵以鼓勵研究和技術進步來促進經濟增長。

5.20世紀70年代初,包括美國的大多數工業化國家的增長率大幅度下解。

目前還沒有充分理解這
種減緩的原因。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美國的增長率上升了,很可能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進步。

6.現代內生增長理論試圖解釋在索洛模型中作為外生變量的技術進步率。

這些模型試圖解釋通過研
究與開發來決定知識創造的決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