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浙江省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
为了进一步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省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旨在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目标。
首先,浙江省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
规划中指出,浙江省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整体竞争力。
其次,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强调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性。
规划中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运输、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规划还强调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企业办事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同时,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浙江省十三五规划关注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规划中提出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规划中还提出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同时,规划中还强调要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为广大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综上所述,浙江省十三五规划着眼于经济转型升级、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旨在推动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规划中强调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内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信在浙江省政府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浙江省将实现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浙江省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3
关于推进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经济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更大开放发展活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先行和省域现代化先行贡献经济开发区力量,根据商务部等10部门《关于支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更好发挥示范作用若干措施的通知》(商资函[2023]549号)等文件和省委省政府“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要求,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立足新时代全省经济开发区的新定位,以数字化为引领,推动开放发展、产业提升、体制机制优化,推动经济开发区平台提档升级,彰显开放底色,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共建共享和绿色低碳发展,以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引领全面展现新时代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主平台担当,为打造"两个先行”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对标对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要求,到2027年,力争全省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体系、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开放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1 .经济开发区综合位次进一步前移。
争取2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评价进入前10位、6家进入前30位。
2 .经济开发区开放发展进一步增强。
经济开发区货物贸易进出口占全省比重争取达到50%,经济开发区制造业利用外资占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比重达到60%。
3 .经济开发区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
经济总体量持续增长,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二、高水平推进开放合作(-)推动对外贸易量质并举。
对标对表RCEP、CPTPP.DEPA等国际经贸规则,利用新规则、新技术、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创新办展模式,推动产业高端化、精细化发展。
《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人力社保支撑促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人力社保支撑促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解读一、政策背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山区26县加快发展工作,先后出台《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2〕90号)《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淳安等26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发〔2015〕8号)等文件。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进一步加大山区26县人社事业发展支持力度,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7部门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山区26县人力社保支撑促进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二、政策主要内容《意见》由总体思路、目标任务、主要举措三部分组成。
主要政策措施有六个方面:(一)人才引进方面。
一是鼓励山区县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出站后到衢州、丽水山区县民营企业工作的,省财政视情给予补助。
二是允许山区县“飞地”人才参照飞入地相应人才标准,在落户、购房资格、子女教育、医疗服务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飞地”人才的认定由飞入地负责。
三是支持符合条件的“飞地”人才申报省级有关人才计划。
(二)职称评聘方面。
一是山区县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称评审,侧重考察其实际工作业绩,同等条件下给予适当倾斜。
二是适当提高山区县基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
三是全省卫生中级资格考试时,单独划定山区县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省定合格分数线。
(三)智力帮扶方面。
一是支持山区县在全省性招聘大会和浙江人才网开设招聘专区,山区县企业参加省人才市场组织的引才活动,免收参展费。
二是每年从发达地区选派教育、医疗、农业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赴山区县挂职,开展传帮带。
(四)技能人才方面。
一是给予山区县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倾斜支持。
二是适当放宽山区县特色产业职业(工种)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准入条件。
三是支持山区县设立技工院校,提升技工教育办学层次,鼓励省内优质技师学院到山区县设立分院。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
浙江省历年统计公报2000年起/col/col164/index.html2000---20122012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字体:[ 大中小 ] 日期:2013-02-08 09:01:13 发布机构:2012年,浙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困难挑战,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力促发展,抓转型,惠民生,全省经济在加快转型升级中实现平稳增长,基本完成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为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34606亿元,比上年增长8.0%(见图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5624亿元,分别增长2.0%、7.3%和9.3%。
人均GDP为6326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0022美元),增长7.7%。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4.9:51.2:43.9调整为4.8:50.0:45.2。
图1 2007-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3%(见图3、表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4.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3.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8%。
表1 2012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全年财政总收入64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回落12.8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41亿元,增长9.2%,增速比上年回落11.6个百分点。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98.7万人,其中42.2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1%,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251.6千公顷,比上年下降0.2%;粮食总产量783.5万吨,增长0.2%(见表2)。
浙江山区26县居民收入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新农村2024.2加快推进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提升居民收入实现富民的关键举措。
针对当前地区间收入差距绝对量扩大问题,通过调研分析、数据测算,梳理形成山区26县居民收入总体情况,分析问题原因,提出打造山区特色产业、加快提升山区县城承载力、深入推进山海协作、持续壮大山区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挖掘26县发展潜力、动力、创新力,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
1.总体情况近年来,山区26县居民收入增速快于省内其他地区,但存在两者绝对值差距不断拉大现象。
一是山区26县居民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全省平均。
2021、2022年山区26县居民收入分别为42139元和44560元,增速分别达10.9%、5.7%,比全省平均9.8%、4.8%高1.1个和0.9个百分点。
二是山区26县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绝对差距不断拉大。
差距从2019年的13869元扩大到15752元。
三是山区26县居民收入高于全国水平。
2021年、2022年,山区26县居民收入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0、1.21倍,连续两年高于全国排名第7的福建省平均40659、43118元。
2.原因分析近年来,山区26县居民收入与全省平均差距不断拉大,其主要是受发展基础影响。
以2022年为例,当年全省居民收入为60302元,较2021年增长4.8%。
山区26县居民如果要缩小与全省居民收入的绝对值差距,理论上2022年、2021年增速至少要达到6.6%、13.5%,高于实际增速。
山区26县发展基础薄弱的原因,既有客观条件制约,也有主观因素影响。
大部分山区县区位条件、产业发展等方面基础较差,且有11个山区县是重点生态功能区,整体发展受负面清单限制。
部分山区县在富民增收方面实招硬招不多,没有结合自身优势找准切口,内生动力有待强化。
3.目标设定缩小全省地区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要正视差距客观存在的同时,分层分类科学合理制定发展目标。
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扩中提低”行动。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
统筹区域发展路径:泉州、温州的比较分析[内容提要]区域环境差异导致区域不平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不同地区有不同路径。
福建泉州、浙江温州两市虽属沿海发达地区,山区面积都占有较大比例,山区县和沿海县发展差别较大。
两市政府通过扶贫输入、财政转移支付等强制手段进行区域间生产要素配置,采用服务输出、产业转移、合作开发等方式共同发展,走出各自特色的县域产业协作发展路子。
比较研究两市统筹区域发展的路径,有助于为中国大部分地区提供借鉴。
[关键词] 区域发展产业集散要素配置统筹区域发展,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前提。
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使沿海发达地区与山区欠发达地区在产业互动中取得共同发展。
福建泉州、浙江温州两市虽属沿海发达地区,山区面积却都占有79%和78.2%,地区内县域之间发展环境差别较大。
改革开放前期,两市沿海市(县)和山区县发展差距不断拉大。
泉州、温州两市都大力加强区域间产业协作发展,走出一条区内县域经济统筹发展的路子。
一、统筹区域发展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泉州、温州两市区域间发展不平衡十分明显,泉州市的安溪、永春、德化三个山区县和温州市洞头、文成、泰顺三个山区县发展相对缓慢。
据1979、1985、1994年统计资料分析,安溪、永春、德化三县合计工农业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总值的比例分别为22%、17.2%、8.78%和17.9%、11.97%、7.24%,均呈下降趋势,说明三县与全市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
温州11个县(区、市)中,经济最落后的洞头县、文成县、泰顺县从1985-1998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分别低于全市平均速度5-8个百分点,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比全市人均值少3000-6000元,三个县合计国内生产总值占温州市总值的比重由1980年8.2%下降到1985年7.7%、1995年4.5%和1998年4.1%。
从表1分析可以看出:从1994年到2000年,泉州市三个山区县工业总产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以及增长绝对数都超过全市平均值,说明六年来泉州市山区县发展速度快于沿海县(市),山区与沿海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区域间存在协调发展趋向。
山区科学发展
热点三山区科学发展【背景链接】浙江省代省长李强在作浙江省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保护和开发有机统一,推动山区科学发展。
制定实施山区发展九大工程工作计划,支持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多种形式的山海协作,建设一批山海协作产业园。
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山区发展,1997年制定了《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此后又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山区特别是26个欠发达县(市、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离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有较大差距。
山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的顺利实施。
在这种情况下,2012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
【标准表述】[优势] 第一,浙江省山区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浙江山区地处上海浦东新区辐射前沿,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山区开展陆海联动、省际开放与合作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有利于接受沿海发达地区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加快崛起。
第二,浙江省山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
浙江森林及众多的名贵动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山区,生态资源丰富;以衢州、丽水为代表的浙西南内陆山区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山区是除运河以外的七大水系源头,水资源充足,湖州、金华、衢州、丽水四市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省的47 3%;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已成为长三角居民休闲养生度假、生态旅游的黄金区域。
第三,浙江省山区是国内发展活力较好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机制优势。
相比全国其他山区,浙江山区发展水平相对较好,部分山区县(市、区)进入全国强县行列,26个欠发达县(市、区)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居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工业强县、小县大城、商贸带动、异地开发等多种发展模式,培育了高山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汽车、五金、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会展助力后发县域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_以浙江省山区26县为例
调查·SURVEY以解决会展在助力共同富裕实现上的本源性问题为归旨,本文对会展助力后发县域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机制模式及策略保障等进行了富有价值的探索性研究。
会展助力后发县域共同富裕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后发县域在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区位、项目、资金、配套和人才等多从理论逻辑上看,会展助力共同富裕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并进;关联产业带动、文旅资源整合三条正反馈回路。
就发展模式而言,后产业带动型和资源整合型这三种类型之中。
以节庆活动助力后发县域乡村振兴、以目的提升居民收入、深化数字改革和建设新型会展助力后发县域共同富裕的机制Research on mechanisms and paths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nhancing common wealth in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人民对美好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探共同富裕义利平衡理念的现实践行,浸润着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文化智慧。
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叠加的当下,中国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亦将为世界应对减贫和共同发展挑战提供新的参考。
与脱贫攻坚相一致,共同富裕的主战场仍是在农村与偏远落后地区,并与乡村振兴事业齐头并进。
共同富裕需要依靠高质量发展来实现,作为推动社会有效再生产的加速器和促进双循环的润滑剂,会展业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等不同维度助力高质量发展。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传统的基于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的会展助力模式将面临挑战——中小城市在交通、场馆、餐饮、酒店、休闲等硬件条件以及人才保障、服务理念、服务水平、服务质量等软件保障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发展短板和竞争劣势。
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大背景下,会展助力后发县域共同富裕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一、后发县域借力会展平台的机遇与挑战整体来看,县域不仅仅在发展水平和发展能力上与大城市有着巨大差异,在县域内部,县域与县域之间同样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关于印发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12〕89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是列入我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三日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为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编制《浙江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本规划是我省“十二五”及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以2011—2015年为重点。
一、发展现状(一)资源条件浙江省可再生能源资源种类齐全,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各类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如下:1、水电浙江省水能资源丰富,水电可开发装机容量约800万千瓦。
其中,全省小水电(100千瓦—5万千瓦)资源理论蕴藏量675.3万千瓦,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462.5万千瓦。
目前,全省具有开发潜力的水能资源分布在瓯江流域的大溪和小溪干流,钱塘江流域的衢江和江山港干流,以及浙闽交界的交溪流域等。
2、风电根据2005年浙江省风能资源的普查结果,全省陆地风能资源理论储量2100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为130万千瓦以上,主要分布在沿海山区、海岛、滩涂和内陆千米高山等地。
随着风电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全省技术可开发量预计可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根据2010年《浙江省海上风电场工程规划》,全省水深0—50米海域内的风电技术可开发量达1515万千瓦左右,主要分布在杭州湾海域、舟山东部海域、宁波象山海域、台州海域和温州海域。
3、太阳能根据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的等级划分标准,浙江省属太阳能资源III类地区。
全年太阳辐照总量约1124—1368千瓦时/平方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0—2105小时,累计年平均日照时数在6小时以上的可利用天数为153—200天。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8.12.25•【字号】浙政发[1998]269号•【施行日期】1998.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经济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浙政发〔1998〕26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我省有49个山区县,32个革命老区县,8个脱贫县。
改革开放20年特别是自1996年全省山区开发暨扶贫工作会议以来,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山区经济开发的部署和一系列政策,在各有关部门的积极扶持下,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民生活得到进一步改善。
但由于受历史和地理位置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与沿海和平原地区相比,山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特别是不少老区和刚刚脱贫摘帽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还比较困难。
老区和贫困地区大多集中在山区,扶持山区加快经济开发,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是扶贫和老区工作的主要任务。
为此,特就有关问题和若干政策意见作如下通知:一、要把山区经济开发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山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人民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我们不能忘记这些地区的人民。
没有山区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全省现代化,没有山区人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省人民的共同富裕。
各级政府要把山区发展纳入现代化建设规划,进一步重视、关心山区人民的生活,支持山区经济发展。
在建国50周年之际,要在全社会倡导开展不忘记三类人活动,不忘记最光荣的人--老区人民,不忘记最困难的人--贫困群众,不忘记最需要帮助的人--残疾人。
通过各项措施,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步伐。
二、继续执行并认真落实现行扶持政策和措施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扶持政策、扶持力度、挂钩扶持关系等“三不变”的要求,省里专项安排和筹集资金的开发农业、下山脱贫、交通扶贫、科技扶贫等扶持山区的政策,在2000年之前继续执行。
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
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浙江省国土资源厅二〇一七年十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2)第一节“十二五”土地整治成效 (2)第二节“十三五”时期面临新形势 (4)第二章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8)第一节指导思想 (8)第二节规划原则 (8)第三章总体战略与目标 (10)第一节总体战略 (10)第二节规划目标 (11)第四章积极推进农用地整理 (13)第一节继续建设高标准农田 (13)第二节深入开展耕地质量建设 (15)第三节推进其他农用地整理 (18)第五章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19)第一节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19)第二节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20)第三节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22)第六章深入开展城镇工矿用地整理 (24)第一节稳步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24)第二节加快旧城镇、城中村再开发 (25)第三节积极推进低效工矿用地改造 (25)第七章规范推进垦造耕地工作 (27)第一节严格规范低丘缓坡垦造耕地 (27)第二节科学实施沿海滩涂围垦造地 (27)第三节实施一批重大垦造耕地工程 (28)第八章积极推进土地生态整治 (29)第一节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29)第二节加强农田生态防护与建设 (29)第三节加快损毁土地复垦 (30)第九章全域推进土地整治 (31)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区域 (31)第二节积极开展农村土地全域整治 (32)第十章效益分析 (33)第一节经济效益分析 (33)第二节社会效益分析 (33)第三节生态效益分析 (3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35)第一节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35)第二节促进土地整治相关资金整合 (36)第三节推动土地整治机制创新 (37)第四节加强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建设 (37)附表 (39)附表1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表 (39)附表2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垦造耕地任务表 (40)附表3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任务表 (41)附表4 浙江省各地市省统筹补充耕地任务表 (42)附表5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旱地改水田”任务 (43)附表6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43)附表7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44)附表8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城镇工矿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44)附表9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45)附表10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安排表 (45)附表11 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安排表 (47)附图 (52)附图1 浙江省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 (52)附图2 浙江省“十三五”农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53)附图3 浙江省“十三五”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54)附图4 浙江省“十三五”城镇工矿用地整理重点区域 (55)附图5 浙江省“十三五”宜耕后备土地开发重点区域 (56)前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加快“两富”“两美”浙江建设步伐,规范推进土地整治工作,依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遵循《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浙江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关于浙江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关于浙江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作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来源:《浙江人大·公报版》2013年第02期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浙江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2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坚持“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扎实工作,全省呈现经济增长稳步回升、转型升级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
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预期性指标除外贸出口等个别指标外如期完成或基本完成(见表一)。
(一)经济增长稳步回升。
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和全年全省生产总值分别增长7.1%、7.4%、7.7%和8%,经济运行呈现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
有效投资增长较快。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4%,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民间投资增长22.5%,占比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浙商回归势头良好,引进项目到位资金1298亿元,增长43%。
央企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新增到位资金1247亿元,增长62.3%。
工业生产企稳回升。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1%,分别比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加快1.9个和1.2个百分点。
消费市场稳中有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4%,分别比前三季度加快0.3个和0.6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平稳回落。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2%,低于年初确定的价格调控预期目标。
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9.2%。
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11.8%,存款余额比年初新增5789.6亿元。
(二)转型升级扎实推进。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10.12•【字号】浙政办发〔2016〕128号•【施行日期】2016.10.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10月12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开放型经济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是浙江发展的战略使命。
为更好谋划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国家商务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与面临形势(一)现实基础。
“十二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要求,浙江开放型经济实现快速健康发展,开放型经济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开放型经济纵深推进,对外开放空间布局更加协调。
环杭州湾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再上台阶,杭州、宁波城市国际化水平持续提升,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加快,嘉兴接轨上海更加深入。
湖州、绍兴外向型产业持续发展。
温台沿海产业带地区,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合作(以下简称民外合作)更加活跃,温州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步伐加快。
金衢丽产业带地区开放型经济加快崛起,金华在全省出口贸易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以省域四大都市区为龙头、开放平台为支点,沿海向内陆纵深推进的开放型经济空间格局更加协调。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2.09.16•【字号】浙政发[2002]22号•【施行日期】2002.09.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浙政发[2002]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浙江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二00二年九月十六日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浙江行动计划二00二年九月)序言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在面临全球性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的严峻形势下,经过对传统发展模式的深刻反思后作出的必然抉择。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为基本内容,把可持续发展从理论探索推向实施阶段。
1994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率先实施《全球21世纪议程》的国家之一。
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三大基本国策,并把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跨世纪发展的两大战略,使可持续发展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根据国家的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浙江省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组织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省科学技术厅等 30多个单位,在进行各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厂《浙江省可持续发展规划纲要——中国21世纪议程浙江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可持续发展纲要》)。
《可持续发展纲要》依据《中国21世纪议程》的基本要求,从浙江实际出发,提出全省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以及包括农业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通信和能源可持续发展,人口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城市化与地区协调发展,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污染治理与环境保护,国土整治与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行动计划。
山的区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SWOT分析与路径选择——基于浙江省衢州市的实证分析
村一 品 ” 的发展过程 , 就 的过程 , 由品种 到品
发展活力 、 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
“
一
、
村一品’ ’ 的内涵厘定
当前 , 发展“ 一村一品” 特色经济具有新 的内涵。对 于“ 村” 来说 , 它不
是单纯地指 自 然村或行政村 , 而是一个经济区域的概念 , 与中央提出的发展 区域经济和县域经济的精神是一致的 , 更强调以乡村为基础形成区域经济 发展的格局; 对于“ 品” 来说 , 就是在开发产品的基础上 , 更加注重品牌的培 育和打造 , 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内在品质 ,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 提高产品的知
名度, 增 强产 品 竞 争 力 ; 对 于产 业 来 说 , “ 一 村
一
条件 优 势 的全新 发 展 , 如樱 叶等 出 口型农 产 品
济
品” 涵 盖 的领 域 , 既包括 种植业、 养殖业、 农
一
产 品加工 业 , 也包 括商 贸、 旅 游、 文 化等行业 。
“
和草莓、 猕猴桃等现代水果种植 , 又有结合现代 生活 理念 的转 型 升级 , 如 高 山蔬 菜 和花卉种 植 、 余东农 民画文化产业 、 农家乐休 闲旅游业。 2 . 产业化 进 程有 所加 快 农 村产业 的优化 升级 , 为农 业龙 头企业 、 各 种农 民专业协会、 农 民合作社 的发展奠定了良
推广壮大。农 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
为加快 一村 一 品发 展提供 了更为广 阔 的市场 空
统筹山海协作省际合作共推山区发展
江经济开放度高 , 可通过省际合作来 构建 效 。新 时期 , 应鼓励 沿海 地区更多高技术 病虫害 防治 、 生态公益林及湿地生态 系统 企业 、 现代服务业 、 现代农业 到山区发展 , 并 借助 日益便捷 的快速交通 网 , 实现优势
国际 贸易综合 改革试 验 区两大 国家战 略 产业链 的全 省布局 。特别要从 战略高度 , 举措 , 筹 山海 协作和省 际合作 , 统 共建 浙 加 强汽车及 汽配 、 先进装 备制造 、 材料 、 新
平处 全 国领 先 , 山区因区位 交通 、 但 自然 地貌 等差异 , 展总体 上相对 滞后 , 发 山海 协作 已成 为深化 区域协调 的重要途径 。 浙 浙江 山 区承 接和辐 射产业 转移 的 “ 跳 双 板 ” 结合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 区 、 。 义乌
气 动力 机械和输配 电设备 、 氟硅新材料等 设施建设及运行补助 的力 度 , 也需加大生
级发 展 。
在 区域竞合 中掌握主动 的战略选择 。
一
达, 以吸引企业家 、 企业 高管 、 专业人才 等
扎根发展 。 只有从战略高度强化山区创业 创新环境优化 , 才能 吸引并利用好 高端 要 素 , 成和增强 价值链 优势 , 省际合 作 形 在
发 展 中有 着 主动 性 , 占有 有 利 位 置 。
二 要 加 强 山 区 中 心 城 市 培 育 增 强 山
相对 中部省份 , 经济发 展 南、 泰顺 、 庆元 、 龙泉 、 江山 、 山、 常 开化 、 淳 部 沿海 的山区 ,
宁波 、上海等都 市区的优势产业对接 、 科
教人才对接 、管理 服务理念与体制对接 ,
积极 在现代物 流 、 科教文化 、 医疗卫生 、 电
浙江省山区26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变化趋势简析
/浙江经济·2021年第03期生态层,鼓励各融资支持方积极参与平台功能拓展。
联合政府部门、园区管理方,汇集专项资金扶持、项目贴息支持、重点企业认定等特色政策支持,充分挖掘区域、行业优质中小微企业资源,放大政策效应,实现信用价值。
联动担保机构、保险机构等优质社会资源,共同打造特色子平台、特色产品,支持开展特色精准融资信用服务。
集聚信用服务机构等专业市场机构,搭建专门服务模块,为其提供产品和服务展示统一窗口,支持其发挥贴近市场、专业服务的优势。
(四)安全保障兼顾安全性和便利性,按照“制度+技术+模式”的理念,落实制度保障,强化技术创新,加强系统安全保障和信用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系统和信息安全。
落实制度保障。
要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建立信易贷平台的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包括平台安全防护、数据安全传输、用户身份认证、数据追溯审计等一系列技术保障措施和安全管理规范。
构建数据安全责任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强化技术创新。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按照国家有关等级保护的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等保工作,强化信息安全的技术保障。
加强对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各环节的数据安全研究,利用技术手段,构建强健、牢固的数据资源安全保障体系。
优化应用模式。
与银行探索推进模型结果输出的合作模式,根据应用需求将模型部署在数据平台,进行原始数据的加工、计算,将通过合规性检验的模型计算结果反馈银行。
这样,原始数据“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银行对公共信用信息的应用需求。
(作者为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以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加快提高收入水平,缩小与全省差距,确保现代化征程和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浙江省山区26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变化趋势简析文/钱陈孙娜郑涵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持续缩小,2019年全省11个地市间的差距水平显著小于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浙江省实现共同富裕具有较好基础。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
知
佚名
【期刊名称】《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浙政发[2017]47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12月4日浙江省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7]35号),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攻关和深度应用,催生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抢占发展制高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智能化升级,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17—2022年,展望至2030年。
【总页数】11页(P13-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25
【相关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J], ;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J], ;
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 [J], ;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综合交通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J], ;
5.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发展规划的通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彩浙江12未来城市发展
精彩浙江12未来城市发展浙江省未来城市发展浙江发布未来十年城镇规划未来格局形成:三群四区七核五级2月12日,国务院同意实施《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昨天本报为你勾勒了规划中的浙江未来10年人口、城镇规模、交通轮廓,今天我们再为你解读这一浙江城乡规划体系中的最高层次规划,看看数字背后的你我生活的改变。
轨道交通网将为我省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便利。
制图曾旌浙江每年多出一个“大城市”2020年,浙江人口将达到5800万左右。
依据最新数据,浙江常住人口为5180万,10年间,将多出620万浙江人,平均每年增加62万。
62万人是啥概念?按国际通行标准,50万-100万人口之间的城市就是大城市,相当于浙江每年多出一个大城市的人口。
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增速并不算快,在常住人口不足2000万的北京,2008年一年增加的人口就有62万。
10年之后,浙江人增加的速度会更加缓慢,平均每年多出20万人,到2030年达到顶峰6000万。
那时浙江人口处在抛物线顶点,之后会缓慢减少。
浙江新市民每年“再造”一座特大城市到2020年,浙江的城市化水平达到72%,即5800万人中有72%在城市里生活,城里人在4100万-4200万之间。
如今,浙江的城市化水平是59%,算下来,城里人大约3050万。
未来10年里,将有约1000万农民、外来人口和新生儿成为新市民,平均每年100万。
这100万人若扎堆住在一座新的城市,意味着浙江每年会多出一座特大城市(人口100万-200万之间为特大城市)。
72%这个数字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依照国际通行标准,城市化水平超过70%,标志着一个地区已经基本完成城市化进程,说明浙江持续40年的快速造城历史,将告一段落。
世界各主要国家完成城市化的时间点:西欧主要国家、美国和日本在1970年代,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在1990年代。
百度百科里浙江陆地面积资料要更新规划中透露了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土地变更调查统计数据:浙江陆域面积为10.54万平方公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的通知浙政发〔2012〕59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现将《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2012年7月4日(此件公开发布)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本规划所指的山区是以山地为基础,包括一部分与其经济社会活动有内在联系的相邻非山地区域。
规划范围为富阳市、临安市、建德市、桐庐县、淳安县、余姚市、奉化市、象山县、宁海县、乐清市、永嘉县、平阳县、苍南县、文成县、泰顺县、湖州市吴兴区、湖州市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诸暨市、嵊州市、绍兴县、新昌县、金华市婺城区、金华市金东区、兰溪市、东阳市、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武义县、磐安县、衢州市柯城区、衢州市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台州市黄岩区、临海市、三门县、天台县、仙居县、丽水市莲都区、龙泉市、青田县、云和县、庆元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景宁县等53个县(市、区),陆域面积8 5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约2814万人,2010年生产总值1140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84 3%、51 7%和41 1%。
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山区发展,1997年制定了《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1996—2010年)》,此后又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山区特别是26个欠发达县(市、区)发展基础依然薄弱,离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还有较大差距。
山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省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战略的顺利实施。
为进一步加快山区经济发展,促进陆海联动、区域协调,确保山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浙委〔2011〕29号)等规划、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目标年为2017年,展望到2020年。
一、现实基础和重大意义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以及外部条件的改善,我省山区的区位、生态和机制优势日益显现。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现实基础。
——我省山区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
我省山区地处上海浦东新区辐射前沿,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等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山区开展陆海联动、省际开放与合作的区位优势逐步显现,有利于接受沿海发达地区辐射,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加快崛起。
——我省山区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显著的生态优势。
我省森林及众多的名贵动植物资源主要集中在山区,生态资源丰富;以衢州、丽水为代表的浙西南内陆山区承担着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山区是除运河以外的七大水系源头,水资源充足,湖州、金华、衢州、丽水四市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省的47 3%;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已成为长三角居民休闲养生度假、生态旅游的黄金区域。
——我省山区是国内发展活力较好的区域,具有较强的机制优势。
相比全国其他山区,我省山区发展水平相对较好,部分山区县(市、区)进入全国强县行列,26个欠发达县(市、区)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居国内前列,初步形成了工业强县、小县大城、商贸带动、异地开发等多种发展模式,培育了高山蔬菜、茶叶、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基地与农业龙头企业,建成了汽车、五金、装备、农副产品加工等一批产业集群,“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山区生态补偿机制、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不断完善,农村土地、金融、保险改革不断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同时也应看到,山区经济发展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与制约因素。
一是发展潜力没有充分发挥。
山区科技、教育、人才投入不足,生态资源利用水平较低,农林、旅游及特色制造业等产业发展滞后,2010年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78 3%、64 4%、79 3%。
二是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山区欠发达县(市、区)有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但多数县(市、区)山地丘陵面积高达70%以上,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易发,生态较为脆弱。
三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面临人口和产业布局分散的制约。
山区人口与适宜开发用地比较分散,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配套投入成本较高,制约了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二)重大意义。
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引导山区人口、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优化生产力布局,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山区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生活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缩小山区与全省之间的差距,加快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有利于完善山区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生态屏障,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优化山区交通与物流条件,推进陆海联动、陆海共建,为沿海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广阔腹地,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未来一段时期是我省山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是山区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山区陆海联动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统一思想,科学定位,明确目标,夯实基础,促进山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生态文明为主题,以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为主线,以生态安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要求,着力推动集聚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格局;着力培育绿色生态产业,不断优化发展结构;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着力强化生态屏障建设,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确保山区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战略定位。
——转型发展实验区。
以衢州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山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集聚集约发展、陆海联动发展、经济生态发展,走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体制创新试验区。
以丽水山区科学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新突破,增强山区发展活力,为山区经济发展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新经验。
——省际开放合作区。
以湖州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重点,充分发挥边际区位优势,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加强合作,主动接受辐射,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省际区域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
——生态文明示范区。
以生态屏障建设与环境保护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化,努力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三)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把绿色、生态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更加注重发挥山区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和生态旅游业,着力推进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
——坚持集聚集约,转型发展。
把集聚集约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更加注重要素集聚和资源集约,大力推进山区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加快山区经济增长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绿色生态型转变。
——坚持民生为本,和谐发展。
把民生改善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更加注重提高山区人民生活质量,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走和谐发展道路。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把体制创新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和体制创新,加快建立健全区域统筹发展、人口和生产力优化布局、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生态补偿等机制,激发内在发展活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扩大合作,联动发展。
把加强区域合作作为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更加注重与长三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海西经济区等联动发展,进一步加强与沿海发达地区和苏、皖、赣、闽等省际区域协作,提升开放合作水平。
(四)主要目标。
到2017年,主要发展目标:——转型发展走出新路子。
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制造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以生态旅游业和新兴服务业为主导的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40%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500元,年均增长8%;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明显缩小。
——统筹发展取得新进展。
生态城市、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城市化率达到59%,区域中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收入比低于2 30。
——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
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7800元和20900元,其中26个欠发达山区县(市、区)与全省平均水平之比较2010年分别提高2 7、4 6个百分点;山区就业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生态屏障功能进一步增强。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二氧化碳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阶段性目标;城镇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无害化处理,林木蓄积量达到22400万立方米,生态经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规模。
——体制机制实现新突破。
山区生态补偿、土地利用、财政金融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以转型发展、民生改善和生态保护为主导的绩效考核体系全面推广;三大省级试验区和“四个一批”示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山海协作产业园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到2020年,全省山区人均生产总值力争突破9万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61000元和27000元;全面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机蓬勃的新山区。
三、空间布局和产业导向按照集聚集约、转型发展原则,统筹山区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形成浙东沿海陆海联动发展、浙中北丘陵盆地集聚集约发展和浙西南内陆绿色生态发展等三大各具特色的发展区,着力构建有利于发挥资源特色、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生态产业体系。
(一)浙东沿海山区。
区域范围:包括余姚、奉化、象山、宁海、乐清、永嘉、平阳、苍南、嵊州、绍兴、新昌、黄岩、临海、三门、天台、仙居等16个县(市、区)。